防雷建筑标准范文

2023-09-19

防雷建筑标准范文第1篇

摘 要:作为一种自然现象,雷电现象有时候会对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自然灾害,从而引发较大的经济损失产生。每年由于雷电而造成的建筑物内电气设备事件时常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产生较大损失。过去防雷的方式较为简单,就是在建筑物上使用避雷针和一些金属物体来作为接闪体,以免建筑物受到雷击损坏。所以,做好避雷工作成为生活的常识,掌握正确的预防措施极为必要。

关键词:高层建筑;电气设计;防雷措施

民用建筑与现代工业中为了满足一定的生产生活需要,都需要安装很多不同功能的电气设备,如电话、电源插座、照明灯具、控制设备、各种工业与民用的动力装置、消防控制系统装置、智能系统等。但由于雷电产生的电磁脉冲引起的电磁效应和热效应、雷电高电压以及这些设备的耐过电压能力较低,导致这些电气设施的使用都会给设施和高层建筑造成损坏。所以,现代建筑电气设计中防雷技术的应用一定要加强,这已经成为现代建筑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一、防雷设计前的准备工作

1.要對建筑物所处的地质结构、地理位置、气象条件和外部环境等有所了解,需要掌握建筑物的用途和高度、层数、建筑面积。

2.预先计算建筑物的年雷击次数,全面考虑建筑物的各个因素,依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版)的规定,针对建筑物的防雷类别进行分析、确定。一般对预先计算年雷击次数没有达到三类防雷的建筑物来讲,从以下两种情况来考虑。

(1)建筑物是不是公共场所,如医院和学校、电子商城、超市、大型的商场等,以上项目如果出现,必须要依照三类防雷建筑物来设计。

(2)建筑物内部有没有信息系统。考虑到屏蔽,预防直击雷接闪器应该采用避雷网。

二、感应雷产生的过电压、过电流的途径

感应雷是由雷击电磁脉冲感应而产生的,形成感应过电压的机率很高,对建筑物内的电气设备,尤其对低压电子设备威胁更大,所以说对建筑物内部设备的雷电保护的重点是防感应雷入侵。感应雷产生的过电压、过电流主要有以下三个途径。

1.由供电线路入侵;高压电力线路遭直击雷袭击后,经过变压器耦合到各低压0.38kV/0.22kV线路后传送到建筑物内各低压电气设备;另外低压线路也可能被直击雷击中或由于附近雷闪感应出过电压。

2.由建筑物内信息线路入侵,可分为三种情况:

(1)若通过一条多芯电缆连接不同来源的导线或者多条电缆平行铺设时,当某一导线被雷电击中时,会在相邻的导线感应出过电压,击坏低压电气设备。

(2)当地面突出物遭受直击雷时,强雷电压将邻近土壤击穿,雷电流直接入侵到电缆外皮,进而击穿外皮,使高压入侵线路。

(3)雷云对地面放电时,在线路上感应出上千伏的过电压,击坏与线路相连的电气设备,通过设备连线侵入通信线路。

3.地电位反击电压通过接地体入侵;雷击时强大的雷电流经过引下线和接地体泄入大地,在接地体附近放射型的电位分布,若与有连接电子设备的其他接地体靠近时,即产生高压地电位反击。

三、防雷设计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建筑物防雷设计是一个全方位、系统的工程,非常复杂,感应过电压和雷击过电压两者的影响不可能仅仅通过几种防雷方法和防雷设备就能完全解决,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依据雷电的侵入途径,对可能产生雷击的因素进行考虑,将雷击电磁脉冲防护、感应雷防护和直击雷防护和综合在一起,将雷击危害降到最低。现代建筑电气防雷设计中应该注意的防护措施有接闪、分流、均衡电位、屏蔽、接地和合理布线。

防雷装置分为外部防雷装置和内部防雷装置两种。

1.外部防雷装置: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三部分组成

(1)接闪器。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的雷电只能依照人们设计好的通道释放到大地中去,而不能随便选择放电通道。

(2)引下线,上与接闪器连接,下与接地装置连接,作用是把接闪器截获的雷电流引至接地装置。

(3)接地装置。所谓接地是指为了让被保护设施免受损害,避免出现电流能量集中在某一个部位的现象,让流入防雷系统的电流全部释放到大地中。通过良好的接地能够非常有效的释放能量,避免电压反击的发生。

2.内部防雷装置:包括分流、均压、屏蔽、合理布线和安装电涌保护器

(1)分流。分流技术是保护电子系统和电子设备的有效手段。所谓的分流是指在如电源线、电话线、天线等室外导体,和基地线和防雷装置间并联上一种避雷装置,这样雷电产生的电流就会分流入地了。

(2)均压。所谓均压是指将建筑物中的各个部位都分成相等的电位。如果各种金属线路和建筑物中的钢筋结构形成一个整体,那么建筑物中不会出现电位差,这样雷电就不能对人体及电气设备产生危害,因为建筑物内没有产生跨步电压。

(3)屏蔽。所谓屏蔽是指为了使建筑物内的自动控制系统、通信系统和电子设备免受到雷击的危害。因此,为了达到实现屏蔽的目的,建筑物设计时应尽可能选择钢筋作为建筑物的主要建材,这样会使建筑物形成一个等电位的网状结构,进而让雷击电流实现分流。

(4)合理布线。所谓合理布线是为了让防雷技术达到更有效的效果。现代建筑和照明、电话、电视等电器的管线联系紧密。首先,将这些管线放进金属管内,达到屏蔽的目的。其次,把管线主干线中的垂直部分放入建筑物的中心,达到缩小电磁波感应范围的目的。

(5)安装电涌保护器。电涌保护器(SPD)能够吸收危险的额外电压,防止大多数这样的电压进入您的敏感设备。

四、结语

现代建筑物必须考虑的一个因素就是防雷,再加上在建筑物中电气设备的应用广泛,更加大了其受到雷击的概率。所以,加强对现代建筑电气设计中防雷技术的研究已经迫在眉睫,我们的电气设计人员只有充分考虑建筑物所处雷电环境,严格按照规范要求,紧密结合工程实际,详尽分析、精确计算,科学考虑规范没有细化到位的地方,特殊问题要用特殊措施来解决,这样才能有效地确保设备、人员和建筑物的防雷安全。

参考文献

[1]李毅.浅谈对建筑电气施工技术的探讨与研究.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J].科技资讯,2011.

[2]李大生.住宅建筑电气防雷措施分析.北京外交人员房屋服务公司[J].价值工程,2010.

作者简介:

童杰,413027197409161434,男(1974-09-),籍贯:河南商城县,研究方向:电气。

防雷建筑标准范文第2篇

摘 要:建筑电气的使用的过程中,防雷接地系统的施工在建筑中是非常重要的,是建筑施工中不能缺少的一个环节。随着技术的发展,智能化的建筑已经越来越多,如果不提高建筑电气防雷技术,导致电气防雷接地系统发生瘫痪的现象,这样就无法发挥建筑电气的价值,本文就是对建筑电气防雷接地系统施工注意事项进行探讨,为建筑行业的施工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建筑电气;防雷接地系统;注意事项

我国的地理位置是特殊的,会经常发生雷电的现象,发生雷电会造成经济损失,对我国经济是非常不利的,因此,需要对建筑电气防雷接地系统进行研究,完善防雷系统,通过电气防雷进行建筑预防,在进行建筑防雷工程中需要对接地系统记性合理的设计,这样可以减少雷击事故,减少损失,为建筑电气设备的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1 建筑电气防雷接地系统存在的问题

建筑电气在安装的时候经常会出现问题,如果出现问题没有及时解决,就会使整个系统不能正常运行,不能够发挥防雷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雷电袭击给人们带来的不利影响,如果出现了雷电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因此,有很多的学者对雷击现象进行了研究,人们根据雷击的原理,发明了了很多的防雷设备,例如避雷针,避雷针的产生减少了雷击的现象,但是从根源上来说,需要有相关的防雷系统对进行电气防雷,这样可以提高安全性,接地系统已经被人们应用到生活中,在建筑施工的时候,需要使用接地防雷系统来避免雷击,但是由于技术还不成熟,经常会出现问题,这样就影响了防雷的效用,其中最典型的问题就是防雷系统不接地、防雷系统的导线经常会出现问题、防雷系统的连接经常会出现问题,这样就为建筑施工带来了安全隐患,如果想要让防雷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减少问题的发生,就要对注意事项有足够的重视程度,这样才可以保证建筑电气系统的正常运行。

2 建筑电气防雷接地系统施工中的注意事项

建筑防雷接地系统在安装的过程中,安装方法如果不对,安装的技术操作不严格,那么防雷接地系统就会出现安装的问题,就会对整个系统产生不利的影响,整个系统就会失去防雷的效果,因此需要注意建筑电气防雷接地系统施工中应该注意的一些关键点,这些关键点施工有着重要的影响。

2.1 接地系统

接地系统的施工是建筑电气防雷接地系统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之一,目前的防雷接地系统都是由变压器、接地导线和电气保护设备组成的,这三个部分必须要同时具备,这样的接地系统才能够正常使用,否则系统容易出现安全问题,这样对是整个防雷系统的施工是有着不利的影响的,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如果发生了安全事故,就会导致整个建筑施工的电路系统发生瘫痪的现象,因此,要结合具体的建筑施工进行接地系统的施工,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不是每一个建筑施工使用的接地系统都是一样的。

经济的发展的建筑行业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很多的建筑物都变成了高层建筑物,建筑物的施工和管理也变得更加复杂,其中建筑电气防雷系统的施工也需要跟着变通,建筑空间减少的同时,也是防雷接地系统容易受到电磁波的干扰,这样就导致建筑电气防雷系统的施工变得困难,对技术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如果要想克服这些问题就必须要让防雷系统接地,否则就会影响防雷的效果,整个建筑物都存在着危险性。

2.2 最好接地导线的选择

接地导线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接地导线出现了问题,防雷系统就会受到干扰,防雷接地系统就不会正常运行,如果接地导线出现了质量问题,还会出现接地导线损坏的现象,对施工是非常不利的,如果接地导线的质量不合格,极容易被腐蚀,如果导线被腐蚀,接地系統的使用寿命就会减少,因此,在选择接地导线的时候,一定要确保接地导线的质量。目前,在对建筑结构进行防雷接地处理的时候,施工人员一般就采用石墨作为接地导线的使用材料,这种材料不仅有着很好的防腐性和导电性,而且对建筑结构没有任何影响。

2.3 对系统连接部位的处理

在防雷接地系统正常使用的过程中,对其连接部位的处理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没有对其进行准确的连接,将会使得防雷系统中的雷电无法正常的引出,从而对防雷接地系统带来严重的损坏,对建筑电气设备的保护功能也大幅度的下降,也时刻的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在安装完毕一定,施工人员还要对系统连接的部位进行一定检查处理,从而保证雷电可以顺利的通过导线传入地下结构当中。

3 防雷与接地装置的安装

3.1 安装中必需的施工准备

3.1.1 施工作业需保证的条件

在防雷与接地装置安装技术中,接地体包括人工接地体和利用地板钢筋、深基础作为接地体,其中人工接地体要保证接地体位置的场地不被占用,而且要清理得比较好。另外,在利用地板钢筋作为接地体和利用深基础作为接地体时,要求底板筋与柱筋的连接处是绑扎完好的。还要注意防雷引下线所需的作业条件,建筑物需有脚手架和爬梯;要保证能上人操作;结构柱钢筋绑扎也必须是完好的。

3.1.2 安装施工所需的材质和工具

在安装防雷与接地装置时,首先要了解防雷装置,装置的部件最好采用镀锌的材料或者铅包钢材料,并且在安装施工的过程中应时刻注意镀锌层和铅包层是否完好无损,这里说的铅包钢材料主要有铅包钢接地线和铅包钢接地极两种材料,而主要的镀锌材料也有多种,扁钢、圆钢、铅丝、角钢、垫圈等都是其主要材料,每一种材料都是必不可少的。

3.2 施工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手段

防雷要实行共用接地的方法,并按规定要求的标准接地不大于1Q进行实施测量,如果实际测量时并未达到,就必须增加人数:接地极。而且圆钢与底板钢筋搭接长度要大于底板钢筋直径的6倍;焊接处要做到焊缝饱满,并保证有足够的机械强度,没有夹渣、咬肉、裂纹、虚焊和气孔等缺陷现象;焊接处也要注意做好防腐处理;焊接完毕后一定要用蓝或红色油漆在引下线上做好标记。

4 结论

总之,在建筑电气的防雷接地系统进行安装的施工时,要有一定的施工原则,对重点的工序做好工作,比如防雷系统接地、防雷导线的选择以及连接部位的处理等程序上的石佛那个,一定要保证安装的质量,使建筑电气的防雷接地系统是施工之后,能正常运行,充分发挥防雷的作用,为建筑物的安全提供重要保障。同时,还要在防雷接地系统在施工时,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进行安装,而不是一成不变的使用一种施工技术,要在施工中不断完善防雷接地系统的安装技术水平,为人们的人身财产安全做好防护工作。

参考文献

[1]都基宇.论述建筑电气防雷接地系统施工注意事项[J].科学时代,2014(4).

[2]毕志强.关于建筑电气防雷接地系统施工简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

[3]岳凯.论述建筑电气防雷接地系统施工注意事项[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8).

防雷建筑标准范文第3篇

1.1 原理与关键性

在建筑电气防雷接地施工过程当中, 接地装置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 接地装置作为主要的功能就是在雷电天气状况下将巨大的电流引入地下, 从而对建筑电气形成保护, 以免其受到破坏或影响。

1.2 防雷设备的主要构造成分

一般情况下, 在建筑电气的防雷装置当中, 其主要是由三个部分共同组成的, 包括接地引线、接收雷电装置以及接地设备。其中, 接地引线是由金属材料所制成, 对接地装置与雷电接收装置进行连接, 接收雷电装置是由金属材料所制成的雷电接收杆来充当的, 而接地设备, 主要的责任是将电流导入到地下位置, 对建筑电气的安全提供重要保证。

2. 建筑电气的防雷接地措施

2.1 外部防雷

所谓的外部防雷, 就是指建筑物的顶部比较突出的位置, 在这一位置当中, 容易受到来自于雷电的侵袭, 而建筑物顶部的器具与设备就会成为雷击的主要对象。在外部防雷装置当中, 其主要由接地装置与避雷针两部分共同组成, 在进行避雷设计的过程之中, 应当在建筑物最高的位置或者是次高的位置进行避雷针的放置, 与针带组合接收器或者是针网相结合, 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使得整个房顶都处在避雷带的保护区域范围当中, 而且整个女儿墙也都能够处在避雷带的范围当中, 提升其安全性。此外, 为了使得防雷体系更加完善, 提升其屏蔽效果, 应当将建筑内部钢筋与外部避雷网进行电气连接, 将柱内2根以上的钢筋来作为引下线进行使用, 并且将基础钢筋何引下线钢筋进行相互的连接, 然后与每一楼层的钢筋。圈梁钢筋以及外墙面的所有金属部件进行相互连接, 从而使得防雷体系得以构建, 提升建筑物的安全性。

2.2 建筑物内部防雷

2.2.1 等电位联结

在等电位当中, 其使用的是过电压保护器或者是连接导线, 然后使其处于建筑物内部的金属构架、防雷装置、金属装置进行有效地连接。为了使得建筑物内部不会有危险的跨步电压、接触电压产生, 就需要保证墙板、建筑物地面以及线路等都要处于同一电位上, 所以在建筑物当中应当在每一层的适当位置进行预埋, 并且和房屋建筑内的防雷导体进行相连, 从而为接地主干线进行有效的连接。

2.2.2 合理的屏蔽

在建筑物当中, 其防雷屏蔽体系可以使得微电子设备得到的保护效果更好, 如果建筑内部某一区域当中有较多的电子设备的话, 就需要采用有效地屏蔽措施。总的来说, 所采用的屏蔽措施能够在房间内进行屏蔽网的加装或者是在仪器的金属外壳部分做好屏蔽, 从而提升整体屏蔽的效果。

3. 电气工程防雷接地系统施工技术要点

3.1 施工准备要点

(1) 材料设备。当前, 在建筑电气工程项目当中, 防雷接地系统的施工技术已经逐步完善, 但是在现代建筑工程中, 其结构与电气系统的复杂程度在不断的提升, 为了使得防雷过程中不会有问题出现, 就需要在正式的施工开始之前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相关施工人员应当对防雷装置的运行原理以及特点进行充分的掌握, 对每一部分的部件结构与材料进行检查, 看其是否与施工要求相符合, 在镀锌层确定没有损坏情况发生的前提下才能够进行安装。在镀锌材料当中, 其包含的种类比较多, 主要有角钢、圆钢以及扁钢等等, 在施工之前应当对各种材料进行检查并进行确认, 使其能够符合设计标准。在施工材料准备好之前, 还应当对每一项辅助工作进行检查, 保证所有的工具都能够在施工过程中正常的使用。

(2) 方案学习。在对施工作业进行开展的过程中, 要以设计方案为重要的施工依据。所以, 在施工之前应当组织人员对方案进行学习, 低设计图纸当中的重要技术与内容进行熟悉并掌握, 对设计意图要充分领会, 对施工规范要求进行熟悉, 保证防雷接地系统的施工要求能够切实做到心中有数。除此之外, 应当对施工场地做好提前的清理, 对影响施工作业的重要因素进行消除, 比如要将深基础或者是地板钢筋作为接地体的时候, 应当对主筋与底板筋连接位置的绑扎效果进行有效地检查。与此同时, 为了使得防雷引下线施工作业的要求得到充分的满足, 应当准备好爬架与脚手架, 对结构柱钢筋的绑扎效果进行检查与确认。

3.2 安装施工技术

(1) 主内钢筋引出点。在施工的过程中, 要降低结构主筋产生的不良影响, 在进行相关施工作业的过程中, 不管是将扁钢或者是圆钢作为引出点, 都不应该选择T形焊接的方式, 要充分保证其在构成直角之后得到焊接, 或者是采用直径超过12mm的圆钢进行连接, 然后再将其与主筋焊接在一起, 从而将防雷效果大大提升。

(2) 接地极连接。可以将建筑钢筋来作为引下线, 在施工的过程中应当对钢筋连接技术以及接地极技术进行合理的选择, 比如在主内主筋或者是圈梁内主筋连接的过程当中, 需要使得钢筋与连接件之间得到搭焊处理, 在必要的情况下还可以对扁钢材料进行应用。与此同时, 在与地板钢筋进行连接的过程当中, 应当使用连接件对钢筋做好搭焊处理, 以免焊接工作对板内的钢筋造成不利的影响。

(3) 检查验收。在对建筑的接地系统进行验收的过程中, 主要使用的设备为传统的接地电阻测试摇表与钳形接地电阻测试仪。利用摇表对裙房、大底板以及裙房进行一些高度较矮的建筑进行电阻测试, 而钳形接地电阻测试仪则可以应用在楼层较高的建筑当中。当所有的接地施工完成之后应当利用接地电阻测试仪对每一个接地点做好检查测试, 从而使其能够与电阻规定相符合, 如果测试没有达到要求的话就应当对接地干线的数量进行增加使其与地电阻的要求相一致。

4. 提升防雷及接地技术水平的对策、

4.1 优化三相供电系统防漏电的对策分析

在建筑工程的电气系统当中, 其三相供电保护接地技术应当保证接地电阻值具有较高的标准与要求, 但是在一些建筑中, 其土壤电阻的P值比较大, 所以要满足此要求的话就有些困难, 容易导致触电等安全隐患的出现。因此, 为了使得三相供电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得到充分的保证, 需要将漏电保护器与三相供电系统进行充分的融合, 从而使得这一目标得以实现。

4.2 优化防雷系统设计

在当下的防雷技术当中, 分流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技术, 其能够对建筑电气系统的设备进行充分的保证。在分流技术当中, 核心是人员在实际的施工古城中, 对于建筑外部的带电设施采取并联的一种方式, 然后形成一个科学的、有效的装置, 使得电气设备的防雷效果得到大大的提升。但是, 在这种方法当中, 也存在着一些缺点问题, 比如, 在一些设施中, 对雷电进行分流的过程中, 仍然会有一部分电流流入到建筑内部, 从而对电气设备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 在对电气设备进行选择的过程当中, 应当选择耐压性比较好、抗腐蚀能力比较强或者是绝缘型比较强的设备, 从而大大降低触电事故发生的频率。

4.3 强化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培养

在实际的电气工程中, 虽然防雷设备在质量以及运行过程中都没有问题, 但是一些人员在线路连接的过程中接入防雷设备时, 经常会有一些问题存在, 比如在电气设备当中, 其防雷意识不到位等, 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安全问题的发生。所以, 为了使得认为因素得以良好的处理,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应当做好以下工作:首先, 应当对基层施工人眼的专业技能培养以及人员教育工作切实落实, 将安全施工的理念贯彻到实际的施工过程当中, 从而使得施工人员对安全施工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 对自身的职责加以明确, 然后加以落实;其次, 对人员的技能培训进行强化。在当前的社会发展过程中, 各项技术都在不断地发展, 对于电气技术而言也是如此, 因此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 应当与时代发展的要求相适应, 对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 引进先进的施工技术, 传授先进的知识理念, 从而使得防雷施工水平大大提升。

4.4 健全质量监督体系, 落实防雷接地责任

为了使得防雷接地事故的质量与效率得到充分的保证, 需要对防雷接地质量监督体系不断的建立健全。但是, 在当前的实际发展过程中, 责任追究机制与质量监督机制尚不完善, 从而对实际的施工产生影响。所以, 对于相关部门来说, 应当对这一些体系进行完善与健全, 明确施工相关规范及标准, 并且与实际的防雷接地施工相结合, 充实并丰富质量检验体系, 从而使得工作的法制性与规范性得到保证。

总的来说, 在建筑工程当中, 为了大大降低雷电对建筑工程造成的破坏, 保证建筑物的安全, 就需要对安全防护措施落实到位, 对施工行为进行严格的规范, 从而降低防雷接地问题的出现, 保证建筑电气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摘要:在建筑电气工程项目当中, 雷电灾害是主要的一种自然灾害, 会对建筑造成很大的影响。一旦有雷电情况发生, 其会在非常短的时间之内释放大量的电压与电流, 然后产生非常强大的热效应、机械力以及电效应, 对建筑电气造成损坏。因此, 在实际的工程项目当中, 应当选择合适有效地防雷接地技术, 降低问题的发生。基于此, 文章就建筑电气的防雷接地方法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建筑电气,防雷接地,方法

参考文献

[1] 杨燕虹.建筑电气防雷接地设计要点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 2016, (36) :52.

[2] 顾华伟.高层建筑电气施工中防雷及接地技术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 2016, (36) :153.

[3] 陆卫华.建筑电气设备防雷接地装置的运行维护探讨[J].居业, 2016, (12) :95-96.

防雷建筑标准范文第4篇

1 基本情况及综合评定

竣工验收的建设项目, 可以查阅图纸审核的技术评价报告书, 根据已有信息填写受检单位相关信息, 包括受检单位及对象名称、地址、联系人, 建筑物及接闪器高度、防雷类别, 防雷装置安装情况、检测日期等。检测依据要根据受检对象按实填写最新的规范标准, 所用的主要检测仪器必须经法定检测机构检定合格或者经过自校的设备。综合评定要在对各单项检测完成后最后做出, 经复核后请相关人员确认签字。

定期检测的受检项目, 通过查阅资料、现场了解填写基本信息, 其中最重要的是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2000年版) 判定防雷类别, 特别要注意爆炸火灾危化环境的防雷分类。

2 外部防雷装置的检测技术

2.1 接闪器的现场检测技术

接闪器类型包括针、带、网、线、金属等。

首先计算接闪器的保护范围。 (1) 用滚球法计算避雷针、避雷线保护范围, 要注意在确定避雷线的高度时, 要考虑到弧垂的影响; (2) 用网格法判定避雷带、网的保护范围, 检测其网格尺寸、敷设方式、避雷带与引下线的连接、是否闭合通路等; (3) 对于建筑物顶部突出屋面的非金属物体以及排放爆炸危险气体、蒸气或粉尘的放散管、呼吸阀、排风管等的管口外的相关空间, 也要检查其是否处在防雷装置的保护范围之内。

其次检测接闪器的高度、材料规格、安装位置 (易遭雷击部位有无安装) 、防腐措施、连接形式与质量等。

另外还要检查建筑物顶部接闪器、建筑物顶部外露的其他金属物体、引下线是否电气贯通;检查接闪器上有无附着的其它电气线路;检查架空避雷线、网与被保护物距离是否符合要求等。

最后测试接闪器的接地电阻值。计量方法可参见如下:避雷针每支计1个测点;避雷带天面面积≤400m2计2个测点, 每增加200m2增加1个测点, 每个不等高避雷带增加1个测点;避雷网格一、二类按每10m×10m计1个测点, 三类按每20m×20m计1个测点;避雷线按每条计2个测点;金属棚架按每个独立金属棚架计1个测点, 超过100m2每增加100m2增加1个测点。另外, 屋顶太阳能热水器每个太阳能板计1个测点;超出建 (构) 筑物接闪器保护范围的每根排气管计1个测点。

2.2 引下线的现场检测技术

首先检查引下线根数, 并用钳形电阻测试仪测试是否连通。计算其间距是否合格, 布设是否均匀且边角、拐弯处有无设置引下线;柱筋引下线是否选定两条主筋。注意第三类建筑物当仅利用建筑物四周的钢柱或柱子钢筋作为引下线时, 可按跨度设引下线, 且满足引下线的平均间距不大于25m即可。

对于明敷引下线, 测量其材料规格、施工工艺包括连接形式与质量、防腐状况等;暗敷的引下线, 根据跟踪检测隐蔽工程记录。另外还要检查引下线上有无附着的其它电气线路。

引下线电阻测试端子的测试可按照每条引下线计1个测点测试其接地电阻值。对于设有断接卡的明敷引下线 (非单根) , 应断开其连接进行测试。

2.3 接地装置的现场检测技术

通过检测判定各接地装置的连接情况 (合设或分设) ;检查互不相连的接地装置周边及其与金属物、电气线路之间的距离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测量接地装置的材料规格, 检查施工工艺包括连接形式与质量、防腐措施等 (基础接地的可查看跟踪检测隐蔽工程记录) 。

测量接地电阻值, 可按照一个独立地网计1个测点, 每个预留电气端子计1个测点, 电梯接地每部预留电气端子计1个测点。

2.4 侧击雷防护措施的现场检测技术

检测高层建筑首道均压环高度、环间距离, 均压环的材料规格、敷设方式、外墙上的栏杆、门窗等较大金属物与防雷装置连接状况、防腐措施、连接形式与质量等 (查看跟踪检测隐蔽工程记录) 。

用测试仪器测量较大金属物的接地电阻值或与防雷装置的过渡电阻值。计量方法可按照每个独立均压环计2个测点;金属门窗、栏杆等外墙金属物及其预留接地每2个计1个测点;玻璃幕墙每10m×10m计1个测点。

3 内部防雷装置的检测技术

3.1 防雷电波侵入措施的现场检测技术

主要包括低压配电线路防雷电波侵入和架空或埋地的金属管道防雷电波侵入措施。

首先介绍低压配电线路防雷电波侵入措施。 (1) 全长采用埋地电缆或敷设在架空金属槽内的电缆引入时, 检测在入户端是否电缆金属外皮、金属线槽接地; (2) 当全线采用电缆有困难而部分埋地引入时, 检测电缆埋地的长度以及是否在电缆与架空线转换处装设避雷器; (3) 架空线直接引入的检测进出处是否装设避雷器, 并与绝缘子铁脚、金具接地; (4) 检测避雷器、电缆金属外皮、钢管和绝缘子铁脚等接地连接质量, 连接导体的材料和规格。

架空或埋地的金属管道防雷电波侵入措施: (1)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检测架空金属管道在进出建筑物处是否与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相连。距离建筑物100m内的管道, 是否每隔25m左右接地一次;埋地或地沟内的金属管道, 检测在进出建筑物处是否与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相连; (2) 第二类和第三类防雷建筑物检测架空或埋地金属管道在进出建筑物处是否就近与防雷的接地装置相连或直接接地。第二类防雷建筑物还需检测架空金属管道是否在距建筑物约25m处接地一次。检测相关连接及接地的连接导体的材料和规格, 进一步检查连接质量。检测金属水管、金属煤气管、其他金属管道接地电阻值可按每个接地进入建筑物入口处计1个测点, 并检测其等电位连接过渡电阻。

3.2 防雷电感应措施的现场检测技术

建筑物内较大金属物接地的检测: (1) 检查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内设备、管道、构架、电缆金属外皮、钢屋架、钢窗等较大金属物和突出屋面的放散管、风管等金属物是否与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相连; (2) 建筑物内设备、管道、构架等主要金属物是否就近与防直击雷接地或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装置相连。

平行敷设的管道、构架和电缆金属外皮等长金属跨接处理: (1) 其净距小于100mm时是否采用金属线跨接, 跨接点的间距不应大于30m;交叉净距小于100mm时, 其交叉处亦应跨接; (2) 当长金属物的弯头、阀门、法兰盘等连接处的过渡电阻大于0.03Ω时, 连接处是否用金属线跨接 (对有不少于5根螺栓连接的法兰盘, 在非腐蚀环境下, 可不跨接) , 检查连接导体的材料和规格。

测试长金属弯头、阀门、法兰盘等过渡电阻值应≤0.03Ω;屋内接地干线与接地装置的连接应≥2处, 接地线的材料及规格截面≥16mm2。测量防雷电感应接地电阻值。

3.3 等电位连接措施的现场检测技术

检测建筑物内设备、管道、构架等较大金属物连接;平行敷设的管道、构架等长金属物连接;竖直金属管道等顶端和底端与防雷装置连接;长金属物的弯头、阀门、法兰盘等连接;信息技术设备等电位连接情况, 主要检查连接物外观、连接导体的材料和尺寸、跨接过渡电阻值等。

3.4 电涌保护器SPD的检测技术

连接至低压配电系统的SPD检测:首先检查供电系统接地方式和雷电防护等级。其次检查安装位置、产品型号、安装数量。检查UC标称值、电流Iimp、In、或UOC、UP检查值。然后用SPD测试仪测量Ileak测试值、U1mA测试值。再检查状态指示器是否正常, 引线长度、连线色标、连线截面是否符合要求。最后测试连接过渡电阻及检查过电流保护装置设置情况。连接至电信和信号网络的SPD还要检查标称频率范围、插入损耗等。

4 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检测技术

首先检查信息系统的防雷分级、接地系统设置、配电方式、零地电位差、干扰电位、综合布线情况 (综合布线电缆与电力电缆、其它管线的最小距离) 等。然后进行检查检测。

4.1 接地装置及等电位的检测

建筑物防雷接地装置:检测机房所在建筑物的接地电阻。

预留电气接地装置检测内容有:机房电气预留端子接地电阻;预留接地端子的材料、规格及防腐措施, 计算其腐蚀度。

信息系统专用接地装置的检测内容包括:电源接地装置;信号接地装置;人工接地装置四置距离。

机房金属门、窗接地及等电位检测包括:金属门、窗的接地电阻值;金属门、窗之间的过渡电阻值。

设备等电位连接内容有:信息系统机房等电位连接形式;设备等电位连接带的材料、规格、截面积;房总等电位和局部电位;屏蔽线槽断接处等电位连接。

4.2 磁场强度、屏蔽等的检测

直接雷击的磁场强度分布检测内容有:距离屏蔽顶的最短距离;距离屏蔽壁的最短距离;屏蔽体网格的宽度;直接雷击LPZ1区内磁场强度;直接雷击LPZn区内磁场强度。

邻近雷击的屏蔽检测内容有:LPZ1区屏蔽体的材料、规格;邻近雷击LPZO区内的磁场强度;机房的屏蔽系数;邻近雷击LPZ1区内的磁场强度;LPZ1区的安全距离。

2.4GS等值线需计算:大楼引下线的数量;楼分流系数;安全距离的计算。

空间电磁场检测内容包括:机房屏蔽体外磁场强度;机房屏蔽体内磁场强度;机房屏蔽体外电场强度;机房屏蔽体内电场强度。

4.3 电涌保护器的检测

电涌保护器 (SPD) 安装检查包括:SPD的安装位置、接地线截面积、长度;SPD的等电位连接线的截面积、长度;SPD的接地电阻值。

电涌保护器 (SPD) 性能测试包括:SPD的漏电流、启动电压;SPD的标称电流、残压。

4.4 环路感应电压、电流的检测

环路雷电感应电压、电流的检测内容有:综合布线环路长度、宽度;邻近雷击无屏蔽线路最大感应电压;环路至屏蔽顶距离;环路至屏蔽墙距离;LPZO区内雷电流值评估;直接雷击环路开路最大感应电压值。

4.5 其它需检测项目

静电检测包括:防静电地板;工作台、椅防静电;天花龙骨防静电。

电源质量检查检测包括:独立电源供电数量;接地电阻值;电源零、地线电压差。

5 结语

建筑物防雷现场检测技术是每个防雷技术人员必须熟悉的业务知识, 只有深刻掌握, 才能更好的实施规范化操作, 促使我们检测工作的开展日趋成熟。

摘要:随着防雷检测机构的规范化管理, 对于检测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逐渐提高, 检测项目更加细化。本文针对防雷检测项目, 包括外部防雷、内部防雷、电子信息系统等逐项探讨, 提出了防雷检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业务知识。

关键词:防雷,检测,技术

参考文献

[1]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2000年版) [S].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1.

[2]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S].中国建筑工作出版社, 2004.

[3]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2.

防雷建筑标准范文第5篇

1 雷电对现代智能建筑的危害

研究智能建筑物的雷电保护, 必须对雷电进行了解, 分析雷电是通过哪些方式、途径、渠道危害智能建筑物, 雷电是自然界中雷云之间或是雷云与大地之间的一种放电现象。其特点是电压很高、电流很大、能量释放时间短, 具有很大的危害性。雷击主要分为直击雷击和感应雷击。

1.1 直击雷击指闪电直接击在建筑物、其

他物体、大地或防雷装置上, 产生热效应, 电效应和机械力者。其主要危害如下

(1) 强大的雷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 能使放电通道的温度高达数万度, 雷击点的发热能量巨大, 可使金属熔化, 甚至引起火灾。

(2) 雷电流作用于非导体上时, 由于雷电的热效应, 使被击物体内部出现强大的机械压力, 致使被击物体受到严重破坏造成爆炸, 机械效应对非金属油罐存在极大威胁。

(3) 雷云对大地放电时, 雷电流通过具有电阻或电感的物体时, 因雷电流的变化率大 (几十微秒时间内变化几万或几十万安培) , 能产生高达数万伏甚至数十万伏的冲击电压, 足以使智能建筑电力系统的设施烧毁、导致可燃易爆物品的爆炸和火灾, 引起严重的触电事故。

1.2 感应雷击是指雷电产生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对智能建筑设备尤其是电子设备的危害

(1) 静电感应:雷云的静电感应是指带电的雷云接近地面时, 对导体感应出与雷云符号相反的电荷, 智能建筑物或设备顶部大量感应电荷不能迅速流入大地, 从而产生很高的对地电压即静电感应电伏, 能击穿数十厘米的空气间隙发生火花放电。

(2) 电磁感应:雷电发生时产生很大的雷击电流, 又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 在其周围空间里产生交变电磁场, 不仅会使处在这一电磁场中的导体感应出较大的电动势, 还会在附近智能建筑物的传输信号线路、埋地电力线、设备间连接线等部位产生感应电流并侵入设备, 使连接在线路中间或终端的设备遭到损害。

2 建筑物雷电防护区划分

雷电防护区的划分是将需要保护和控制雷电电磁脉冲环境的建筑物, 从外部到内部划分为不同的雷电防护区 (LPZ) 。

2.1 雷电防护区应划分为:直击雷非防护区、

直击雷防护区、第一防护区、第二防护区、后续防护区 (图1) , 并符合下列规定

(1) 直击雷非防护区 (lpz0a) :电磁场没有衰减, 各类物体都可能遭到直接雷击, 属完全暴露的不设防区。

(2) 直击雷防护区 (lpz0b) :电磁场没有衰减, 各类物体很少遭受直接雷击, 属充分暴露的直击雷防护区。

(3) 第一防护区 (lpz1) :由于建筑物的屏蔽措施, 流经各类导体的雷电流比直击雷防护区 (lpz0b) 减小, 电磁场得到了初步的衰减, 各类物体不可能遭受直接雷击。

(4) 第二防护区 (lpz2) :进一步减小所导引的雷电流或电磁场而引入的后续防护区。

(5) 后续防护区 (lpzn) :需要进一步减小雷电电磁脉冲, 以保护第三度水平高的设备后续防护区。

3 智能建筑的接地

接地问题是强弱电系统和智能化系统普遍存在的问题。就现代智能建筑的接地而言, 可有以下不同的划分方法。

3.1 接地按作用可分为功能性接地和保护性接地两大类, 其中, 功能性接地有系统接地、工作接地、逻辑接地和屏蔽接地:保护性接地有保护接地、防雷接地、静电接地和重复接地等

(1) 工作接地:电力系统由于运行和安全的需要常将中性点 (N线) 接地, 这种接地方式叫工作接地。

(2) 逻辑接地:将电子设备内部逻辑电路的基准电位点汇集于电路板上的一点作为逻辑信号的参考点而进行的接地, 称为逻辑接地, 它的作用是保证电路有一个统一的基准电位, 不致于浮动而引起信号误差。智能建筑中的智能系统包含各种电子设备, 如果逻辑地不处于同一电位, 会引起整个系统工作异常。

(3) 屏蔽接地:将电缆屏蔽或金属外皮接地达到电磁适应性要求的接地称为屏蔽接地。在智能建筑内电磁兼容性设计非常重要的, 为了避免所用设备产生机能障碍, 避免可能出现的设备损坏, 构成智能系统的设备应当能够防止内部自身传导和外来干扰, 因此对这些设备及其布线必须采取屏蔽保护措施, 使其免受来自各种方面的干扰。

(4) 防雷接地:在雷击发生时, 把雷电流迅速引入大地, 防止雷电对其他设施造成危害的接地称为防雷接地。智能建筑中有大量的各类电子设备和网络布线系统, 建筑物的各层顶板、底板、侧墙和吊顶内几乎被各种线缆所布满。这些电子设备及布线系统通常都是耐压等级低、抗干扰能力弱, 最怕受雷电影响的部分。不管是雷电所引起的直击、反击还是串击, 都会使这些设备和线路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和严重干扰。因此, 为保证智能建筑中各类设备的正常运转, 对智能建筑的防雷接地的设计必须认真、严谨和可靠。智能建筑中所有的功能接地必须以防雷接地系统为基础, 建立严密、完整的防雷体系结构。

智能建筑大多属于一级负荷, 应按一级防雷建筑物的保护措施进行设计。防雷接闪器常采用针、带组合型接闪器, 避雷带刚采用25mm×4mm镀锌扁钢在建筑物屋顶组成防雷网, 其网格大小应不超过10m2为好。该避雷带的网格应与屋面的金属构件以及建筑物梁柱内的钢筋进行可靠的电气连接。引下线可利用建筑物中立柱内的主钢筋引下。各楼层钢筋、外墙面所有金属构件、建筑物基础桩内的钢筋都应和防雷接地系统进行可靠连接, 从而组成具有多层屏蔽的笼形建筑物防雷体系。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防止雷击所造成的各种危害, 还能抑制各种外来的电磁干扰。

防雷接地装置和电气接地装置采取联合接地的时候, 接地电阻要符合其最小值的要求。

(5) 防静电接地。

将带静电的物体或有可能产生静电的物体 (非绝缘体) 通过导静电体与大地构成电气回路的接地叫做防静电接地。

3.2建筑物的接地按连接方式又可分独立接地与联合接地两大类

独立接地将直接接地、保护接地和防雷接地分开设置, 这样做的目的是排除来自地线的干扰源。这是根据电子计算机设备要求独立接地或通信系统要求单独接地而采取的接地措施, 为避免不同的接地系统引入不同的电位而导致人身和设备事故, 根据规范要求, 各接地系统之间的距离必须大于20m, 且它们的接地极与地线之间要保持绝缘, 绝缘电阻应在2MΩ以上, 接地电阻小于4Ω。联合接地是指将各种接地通过接地线连接在同一接地装置上。除特殊情况以外, 一个建筑物中只能存在一个接地系统, 以免引入不同的电位导致人身和设备事故。因此, 智能建筑中的智能系统接地若无特殊要求, 应采取联合接地。

4 智能建筑中电源的接地

智能建筑中电源的接地方式, 有以下五种, 下面逐一介绍每种接地方式的优缺点。

4.1 IT系统

IT系统是三相三线接地系统, 该系统变压器的中线点不接地或经阻抗接地, 无中线线N, 只有线电压 (380V) , 而无相电压 (220V) , 保护接地线各自独立接地, 此类系统的优点是:当发生单相接地时, 不会使设备外壳中产生过大的故障电流, 系统还能照常运行。同时, 因为各设备的保护接地线PE彼此分开, 相互之间没有干扰, 电磁适应性比较强。缺点是:没有中性线N, 因此它不适合拥有大量单相设备的智能建筑。

4.2 TN-C系统

TN-C系统也被称为三相四线系统, 这是目前国内使用较多的配电系统, 但只是适合于三相负载相对平衡的场合。总的来说, 智能建筑内还是单相负荷多, 比较难实现三相平衡, 在PEN线中会产生不平衡电流, 加上线路中存在由日光灯等设备所产生的高次谐波, 在没有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会在中性线上叠加而使中性线N带上电, 并且此电流的大小不断地变化, 极不稳定, 从而使中性点接地电位也不稳定, 产生漂移。因此, 在这样的系统中, 设备外壳会带电, 容易发生触电事故, 而且也因无法找到一个合适的基准电位点, 使得精密的电子设备无法准确、可靠地运行。所以TN-C系统的接地不能作为智能建筑的接地系统。

4.3 TT系统

TT系统被称为三相四线接地系统, 这类系统常用于公共电网给建筑物供电的地方。TT系统的特点是:正常运行时, 无论三相负荷是否平衡, 即便中性线N带电时, 保护接地线PE也不会带电, 只在有发生单相接地故障的时候, 才可能使设备外壳带电。为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 保护人身和设备安全, 必须用残余电流开关作为线路及用电设备的保护装置, 不然的话只适合于负荷较小的用电系统。

TT系统正常运行时能保护人身和设备的安全, 并且也能取得合格的基准接地电位, 但是因为公共电网的供电质量不高, 难以满足智能建筑中各类设备的更高要求, 所以智能建筑也不宜采用该系统作为其供电电源。

4.4 TN-S系统

在建筑物内设立独立的配电所时, 可采用该系统。TN-S的接地系统具有安全、可靠的基准电位。

TN-S系统的特点是:在正常工作时, 保护接地线PE上没有电流, 因此接在上面的设备外壳没有对地电压, 具有较强的电磁适应性。发生故障时很容易切断电源, 比较安全, 但是费用高, 常用于环境条件比较差的地方。TN-S系统可以作为智能建筑的接地系统。

4.5 TN-C-S系统

TN-C-S系统通常用在从区域变电所引线给建筑物供电的场合。该系统在进户前采用TN-C系统, 在进户处进行重复接地, 进户后则变成TN-S系统。该系统的特点是:中性线N常会带电, 保护接地线PE所连接的设备金属外壳在系统正常运行的时候不带电, 因此TN-S的接地系统明显提高了人和设备的安全性。只要N线和PE线的引线都从接地体的同一点引出, 并选择正确的接地电阻值, 各电子设备可以获得一个接地基准电位点, TN-C-S系统就可以作为智能建筑的接地系统。

综上所述, 现代智能建筑适合选用TN-S接地系统。

5 结语

在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中, 现代智能建筑中的各种电子信息设备也在不断的进步与更新, 它们对接地的要求也会出现不断的变化, 因此推动着智能建筑防雷接地技术不断地向前发展与变化。

摘要:文章针对雷电对现代智能建筑的危害、建筑物雷电防护区的划分, 分析智能建筑各类防雷接地技术的特点与作用, 选择适合于现代智能建筑的保护接地系统与接地方法, 确保现代智能建筑的安全运行。

关键词:智能建筑,雷电,防雷,接地

参考文献

[1] 四川省建设厅.GB50343-200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周志敏.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接地技术[M].人民邮电出版社.

防雷建筑标准范文第6篇

本论文主要结合高层建筑配电系统的设计要点, 对配电系统的防雷功能进行分析设计和研究, 以期从中能够找到合理有效的面向高层建筑的防雷技术的应用, 并以此和广大同行分享。

1 高层建筑配电防雷系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 在传统的低压供电系统中主要强调过载、短路保护, 其目的是保护用电设备、供电线路不受损坏。 (2) 供电系统不采取可靠的接地措施, 或者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的要求作了接地, 但在建筑电气设计及施工过程中, 还存在低压配电系统接地形式混用的作法, 电气接地的质量不符合要求, 对于重要的电子设备未作等电位连接, 乃至发生了许多不该发生的触电及人身伤亡事故。 (3) 现行的低压配电系统中设置的保护接零和过流保护装置等措施不能完全有效地防止漏电火灾的发生, 导致高层建筑频繁的火灾事故。 (4) 随着大量电器设备的使用, 漏电保护器的应用也日趋普及, 漏电保护器是现时有效防止接地故障引起人身电击和电气火灾的保护电器, 但漏电保护器的选用不当或接线不正确, 使漏电保护器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降低供电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2 高层建筑配电系统可靠性及其防雷工程设计

2.1 高层建筑配电系统可靠性设计

在传统的低压供电系统中主要强调过载、短路保护, 其目的是保护用电设备、供电线路不受损坏, 近年, 己提出了人身安全、消防安全的观点。所以目前对于小康住宅和高层建筑的电气设计首先是要考虑到人身的安全。

(1) 应用漏电保护器。从过去一些触电的实例中可以看出, 保护接地对接地电阻值要求较高, 在土壤电阻率值较大的地区很难实现, 而接零保护系统中存在着保护零线断线后不能保证安全的缺陷, 重复接地也只能起到平衡电位、减轻故障程度的作用。为提高安全程度, 就要配合使用漏电保护器。

漏电保护是从泄漏电流, 人体触电等非金属性单相接地等故障考虑, 用来保护人身及设备安全的一种保护方式, 在实际使用中, 由于电流动作型的检测特性好, 即可作全系统的总保护, 也可作为各干线, 支线的分级保护, 因此, 电流型的漏电保护器是应用较普遍的一种。由于漏电保护采用的是“差动”保护, 当配电线路中发生相一地故障或绝缘破坏时, 漏电保护能否可靠动作, 主要取决于故障电流或漏电电流的路径。因此, 漏电保护与接地系统的形式有很大的关系。

(2) 实施等电位联结。等电位联结是指将保护接零总线与建筑物的总水管、总煤气管、暖通管等金属管道或装置用导线联结的措施, 以达到均衡建筑物内电位的目的, 降低接触电压, 防止因TN系统相线接地及其它原因所引起故障电压的电击, 防止因TN系统PEN线断线而形成危险电压的电击。

总之, 总等电位联结对防止或减轻接触电压是一种很有效的措施。但不能认为设置了总等电位联结就能防止单相接地故障的电击危害, 装置自动切断故障电源的保护装置仍为主要保护措施。对此IEC规定, 在采用自切断电源的防间接接触保护措施中应作总等电位联结。英国IEE则将总等电位联结与自动切断电源合为一条措施, 即如果不设置总等电位联结, 几自动切断电源这一保护措施不能单独成立, 除非补充其它安全措施。

2.2 高层建筑配电系统的综合防雷工程设计

(1) 均压。当雷击发生时, 在雷电暂态电流所经过的路径上将会产生暂态电位升高, 使该路径与周围的金属物体之间形成暂态电位差, 如果这种暂态电位差超过了两者之间的绝缘耐受强度, 就会导致对金属物体的击穿放电。这种击穿放电能直接损坏电子设备, 也能产生电磁脉冲, 干扰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为了消除雷电暂态电流路径与金属物体之间的击穿放电, 需要对室内的各种金属构件进行等电位连接形成一个电气上连续的整体, 这样就可以在发生雷击时避免在不同金属外壳或构件之间出现暂态电位差, 使得它们彼此间等电位, 并维持在地电位的水平, 这就是均压措施。

(2) 接地。防雷的最终措施是“泄放”, 因而对“接地”切不可轻心。一般智能大厦内的接地主要有构筑物接地、配电系统及强电设备接地、计算机自控系统接地, 如这三种接地配置不合理, 极易在雷击时通过接地网对自控系统造成反击。计算机自控系统是一个特殊用电系统, 它包括以下几种接地:系统工作地 (小于4Ω) , 直流工作地 (信号屏蔽地、逻辑地等小2Ω) , 安全保护地 (小于4Ω) 。在安装时难以分开 (特别是对PLC系统) 。

地网分开设置时应注意避免地网之间的闪络。雷击时, 会在地网及附近导体中产生很高电位, 地网分开, 则可能造成接闪接地体向其它接地体闪络。所以, 地网之间的距离当涉及电子信息系统的接地时应大于10m。在接地线引入室内时, 若与其它地网距离太近, 可局部采取既绝缘又屏蔽的措施。

在电子设备和电子系统中, 各种电路均有电位基准, 将所有的基准点通过导体连接在一起, 该导体就是设备或系统内部的地线, 如果将这些基准点连接到一个导体平面上, 则该导体就称为基准平面, 所有信号都是以该平面作为零电位参考点。基准面不一定都与大地连接, 在通常情况下, 将基准面与大地连接主要是出于两个目的:一是为设备的操作人员提供安全保障;二是为提高设备的工作稳定性。

3 结语

我国的高层建筑电气设计中还存在其他许多问题, 如制订电气设计规范的迟后以及规范的实施不力等等, 我国建筑电气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本论文主要针对高层建筑的配电系统, 对其安全运行可靠性和综合防雷工程设计进行了分析设计, 给出了高层建筑的防雷工程设计要点, 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具有较好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摘要:针对高层建筑配电系统的可靠性要求, 对高层建筑配电系统综合防雷工程进行了分析设计和研究, 首先简单分析了当前高层建筑防雷系统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高层建筑配电系统的可靠性设计和综合防雷技术的应用, 给出了综合防雷技术应用的要点, 对于进一步提高高层建筑配电系统可靠性及其综合防雷技术应用水平具有较好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高层建筑,配电系统,综合防雷技术

参考文献

[1] 李立晓.现代信息系统中的防雷设计[J].中国建筑电气设备选型年鉴, 2000~2001:364.

[2] 刘光辉.接地与总等电位联结[J].电气与智能建筑, 2003 (6) :23~25.

上一篇:爱你胜过爱我自己范文下一篇:养花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