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武术教学范文

2023-09-21

高校武术教学范文第1篇

一、高校武术教学

武术是一门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优秀传统体育项目, 早在1999年国家就提出应当在素质教育中注意民族文化与体育教学的结合, 近年来也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喜爱, 调研中发现各大高校均有武术选项课, 不仅可以促进高校学生锻炼身心, 还能弘扬民族文化[2], 推动中国武术发展, 其不仅仅是一项运动, 而是中国厚重传统文化的体现, 武术中蕴含了许多厚德载物的观念和人际和谐的思想, 是对理想人格追求, 代表着我国民族智慧和美德, 应当大力传承发扬。

二、高校武术教学的发展现状

高校武术教育非常重要, 各大高校也在努力推进其发展, 然而其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最主要的是教学与实际情况相分离, 学生往往很难对武术产生长久的兴趣, 大多是抱着完成课程的想法, 这种情况非常不利于武术的发展, 改革迫在眉睫, 下表1为贵州省某高校武术教学问卷调查结果统计, 下文将结合问卷调查进行详细分析。

1、了解情况

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发现, 大多数大学生对于武术的了解途径为电影电视、武侠小说和书籍杂志, 经过学校体育课而了解武术的学生比例仅占18.9%, 71.8%的同学表示在进入大学校园前未曾接触过中国武术, 更不要说武术基础了。而这也就说明大学课堂上没有系统的进行武术理论知识教育, 没有使大学生了解到武术学习的重要性, 且高校武术教学内容的选择需要因材施教, 切忌脱离实际、好高骛远。

2、学习动机及态度

问卷结果统计发现, 选修武术的学生多半是因为好奇或者为了选修学分, 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是因为喜爱武术, 可见现阶段培养高校学生对武术的兴趣非常重要, 高校生对武术的概念认识不清, 也就使得学习态度相对敷衍, 非常不利于武术的长远发展。

问卷中还调查了大学生经过一年武术课学习后的体会与评价, 发现大多数学生对武术课是给予肯定评价的, 认为其锻炼身体、愉悦身心, 但是只有约一半的学生认为自己学到了一项技能, 更多的学生认为所学不够实用, 其中30%的学生为此对武术课感到不满意, 这也是为什么58.3%的同学喜欢实用性的擒拿术, 要知道这些同学在学习之初是对武术抱有一定的喜爱之情的, 在一年的选修课结束后, 反而认为没有兴趣、作用不大, 可见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亟待改善。

3、教学内容

问卷中明显发现大学生对现今的武术课堂教学内容极为不满意, 其中70%以上的同学表示, 学习内容与自己的预期不同, 提不起来学习兴趣;90%以上的同学表示想学习实用、正宗、传统的中国武术, 可以将其运用于防身自卫, 而不仅仅追求强身健体;也有20%左右的同学言辞偏激, 认为“中看不中用”武术套路不学也罢, 且“学了不会用”, 仍旧是花拳绣腿;整体表面选修武术的同学在心中是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的, 希望学习过后可以防身自卫、修心养性, 然而多数高校武术教学内容仍然停滞于上世纪编写的演练套路, 多半是初级长拳、初级剑术、棍术等[3], 更多的留有一种表演功能, 即使学生完整的学习了动作套路、功架定势等, 也难以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学而无用, 久而久之也就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教学改革的实践路径

在了解了高校武术教学的重要性和发展情况后, 就必须采用一些教学改革方法增强其实践性, 使高校武术教学重新焕发生机, 真正达到武术教学的目的。

1、转变教学观念

传统的教学中往往将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 这非常不利于教学内容的展开, 因此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 将学生发展作为教学重点, 打破原来的武术教学模式框架, 在教学方法、内容等选择上以学生的意愿为主;其次了解实际情况, 如不同院校的男女比例、教学设备等, 从实际出发;最后武术理论知识教育也是不能忽视的, 许多学生对于武术的渊源和重要意义不甚了解, 也就导致在学习过程中较为轻慢, 甚至还会存在一些错误认识, 通过理论知识教育, 可以使学生真正了解武术, 学会欣赏武术的魅力, 转变自身的学习观念。

2、更换教材内容

所有的教学都应当具有明确的教学目的, 而教学目的主要是由教材内容所体现, 教材内容也直接决定了教学走向, 而更换教材内容也就意味着将以往不实用或者已经被学生所厌烦的教材内容进行更换, 选取实用价值高、趣味性更强的内容, 从根本上改变高校武术教学。本文在调研中发现, 一些学校将教学内容从原来的初级长拳、初级剑术、棍术等换成了青年长拳、擒拿术、基本功法等, 其中青年长拳是一种对练套路, 这些拳法并不高深, 易于教学, 且实用性强, 可单练也可对练, 方便学生课下练习, 能使学生体会到攻防意义, 真正起到防身自卫的作用, 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3、改变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中主要是讲解、示范、领做, 学生模仿、跟学、跟练, 多数是集体教学和练习的模式[4], 可以起到一定的教学效果, 但作用不大, 学生在枯燥乏味的学习中会渐渐消磨对于武术的热爱。当教学内容改变时, 教学要求和方法也要随之更改, 青年长拳和擒拿术更强调实用性, 因此建议在刚学习完套路后就需两人一组进行模拟练习, 教师对演练水平进行指导, 演练结束后可以采用随机对练或者游戏对练的形式, 加深课堂的趣味性, 同时可以灵活的安排上课节奏, 使教学紧凑, 学生运动量恰当充实。

4、创造教学模式

学习是一个探索的过程, 如果仅仅是将已有的教学内容进行灌输, 最终并不能体现实践性的意义, 实践在于融会贯通, 因此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发挥智慧和创造力, 在相互学习、切磋中改变已有的拳法套路, 创建适合自己的创新动作, 这种民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可以启发学生思维, 也使得学生在交流中产生更深刻的感情, 在和谐、快乐的课堂氛围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四、总结

中国武术具有重大的意义, 不仅仅是一项体育项目, 更是一种传统文化, 其重要性不必赘述, 而高校作为传播弘扬的重要场地, 其武术教学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 有越来越多的外来项目吸引了当代大学生的注意力, 如:跆拳道等, 甚至有许多人对中国武术的认同感渐渐消弭, 学习武术和认真学习武术的人不断减少, 武术的影响力也逐渐变弱, 怎样吸引当代大学生了解和学习武术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中在综述调研后详细说明高校武术教学的重要性, 并根据问卷调研结果, 从了解情况、学习动机及态度、教学内容等多个方面分析现今高校武术教学的不足之处, 并从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角度说明怎样改变教学现状, 完善教学改革, 增强武术教学的实践意义, 使所有学生学以致用, 还需要促进教材建设和师资培训, 真正做到高校武术教学的纵深发展, 在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 使其了解并认同中国武术, 体会到武术独特的魅力, 产生兴趣, 并且体会到武术中蕴含的文化意义, 将其普及、传承、弘扬, 真正做到强身健体、防身自卫、修身养性、立德树人, 以培养更多身体强健、人格完善具有文化修养的优秀人才, 将中国武术发扬光大。

摘要: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不仅可以强身健体、健全身心, 还能磨炼意志、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而高校是普及、传播、弘扬武术的重要场所, 决定着当代大学生对武术的了解和掌握程度, 但是调研发现, 现阶段高校武术教学的发展情况不佳, 亟待改善。本文通过分析问卷调查结果, 了解现阶段高校武术教学的情况, 并提出从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多角度进行改革的观点, 希望对高校武术教学的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高校武术,教学改革,实践路径

参考文献

[1] 张峰, 赵光圣.学校武术教学改革的实践路径[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5, 12 (12) :112-114.

[2] 陈志强.普通高校武术教学改革路径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6, 37 (38) :247-248.

[3] 张云龙, 林大参.高校实施武术《段位制》教学改革实践研究——以上海高校为例[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30 (16) :196-198.

高校武术教学范文第2篇

一、当前武术教学出现的问题

1) 武术学校难度大。武术本身的学习难度较大, 招式繁多, 所以要求学生全身心的投入, 但大多数学生是因为兴趣而加入学习武术的行列并对武术没有全面的了解, 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在面对困难的武术学习的情况下极易退缩, 并且学习越深难度越大, 因此还需要学生具有很大的耐心和定力, 还需耗费一定的时间, 但学生的学习时间有限, 所以也未能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2) 学校不够重视。武术在学校体育课程中的地位较低, 教学时长短、师资力量缺乏、资金投入少造成教学设备不完善教学场地缺乏等多种问题, 并最终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3) 重视招式训练, 忽视武术意识的培养。武术历史悠久, 并分为不同的派别, 每个派别的武术招式不尽相同, 并且每种武术都包含了其不同的内涵:文化、美学、养生、哲理等, 而在高校武术教学中教师们只是着重教授学生武术招式而忽略了对武术所包含的深刻内涵的讲解, 导致学生无法深入的接触某种武术, 对武术招式的遗忘性也会逐渐增大。

二、游戏教学法的内涵、特点和原则

“游戏教学法”主要是通过游戏的方式将课堂内容呈现给学生以达到教学目的, 教师将武术教学内容设计与游戏之中, 让学生在轻松的游戏氛围中学习到相关的武术技能和知识, “游戏教学法”旨在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寓教于乐, 并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潜力的教学方式, 具有娱乐、趣味、竞争和教学性同时并存的特点, 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精神, 而这两种精神恰好有利于武术的学习, 如此, 进入良性循环, 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游戏教学法”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第一, 注重游戏设计的目的原则, 教师在设计游戏时要以实现课堂教学目标为核心, 在不同阶段制定以实现不同阶段课堂目标的游戏教学内容, 比如在教学的首位阶段, 教师应充分的关注学生的身心状态;在教学实施的中间过程, 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武术技能的培训。第二, 注意学生的安全需求, 游戏设计上要考虑到学生参与的安全度的问题, 在游戏过程中, 对某些相对危险的环节注意时刻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游戏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1) 在武术教学准备阶段的应用。就各高校在武术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情况来看, 武术是一项运动程度较为剧烈的运动, 使身体状态进入运动状态时需要做好相应的准备活动让肌肉提前进入兴奋状态从而避免在进行相关的武术训练时拉伤筋骨, 一般而言课前准备活动包括慢跑、压腿等方式, 也可利用游戏的方式比如击鼓传花等以达到做好课前准备活动的目的。

2) 在武术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应用。游戏教学法在武术教学实施过程中的首要目标就是让学生通过参与课堂游戏完成相应的武术动作的训练, 教师在教学设计上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调整传统的武术教学内容将其改编为与游戏相结合的课程。比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在均衡其能力的基础上分组进行比赛对学生的武术技能进行考核, 在有竞争性的情况下学生进行武术训练便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3) 在武术教学结束阶段的应用。在武术教学结束阶段, 教师应该更加密切的关注学生的身心状态, 通常在教学接近尾声时, 学生会有一种厌倦心理的产生这时, 老师不应该在加强对学生的武术动作的训练, 而更应该通过一些负荷较小、任务较轻的武术游戏帮助学生更好的放松。

四、游戏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1) 在游戏的分组上, 注意权衡各组力量的大小, 注意比赛的公平性, 力量较大基础较好的同学应该和力量较小基础较差的同学相互搭配、同组成员相互合作, 最终取得胜利, 并且同时还鼓励了那些力量较小的同学, 不会对武术项目失去信心在一定程度上还提高了他们学习武术的信心。

2) 游戏教学内容的改进。由于游戏教学法现在正处于探索和实验当中而试验的对象就是参与武术课程的学生, 所以上课之后注意做相关的问卷调查, 询问同学的相关意见, 以追求游戏内容和形式的改进。

3) 教学的组织设计。教学组织设计要合理, 在教学内容上多融入武术背景和故事的讲解一是为了让同学充分的了解武术, 二是提起同学的兴趣;在比赛形式上追求多样化比如团队比拼、挑战擂台等,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注意讲解游戏细则, 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的理解, 并在游戏过程中注意做出相关的指导, 确保学生在游戏过程中的安全。

五、结语

武术是中国民族精神的象征, 对于传播中华文化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所以学校和相关教育部门应该重视武术课程, 完善其硬件和软件设施, 教师在遵循游戏教学法相关原则, 依据基本的教学内容和目标要求的前提下进行教学, 并在教学过程当中注意对武术精神的传播, 让学生真正领悟到武术的内涵。

摘要:武术是我国民族精神的象征和体现, 中国武术在世界都颇具影响力, 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 发展和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所以提高武术教学的质量是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中之重, 而“游戏教学法”在武术教育中将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本文就“游戏教学法”在武术教学中的应用做出了相关的研究, 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游戏教学法,武术教育,应用

参考文献

[1] 林继东“游戏教学法”在高校武术教学中的应用解析[J]才智, 2015, 22, 182.

[2] 邢海军.游戏教学法在高校武术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5, 07:62-63.

高校武术教学范文第3篇

通过对传统武德内容进行思考, 可以发现武德蕴含多种精神品质, 在当前的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高校在对学生进行传统武术教学时, 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武术动作的教育, 也需要对学生进行武德精神的教育, 让学生在进行武术练习的过程中也能感受到传统武德所具备的内涵和价值, 这样能够提升武术教学的成效性。为此, 高校需思考如何在武术教学中对学生实施武德教育, 怎样让学生对武德内涵进行正确地分析和理解, 通过武德教育强化学生的思想认知。

二、高校实施传统武术教学时进行武德培养的意义

通过对相关学术研究内容进行分析, 可以得知武德的全称是武术道德。一些学者认为武德是崇尚武德的精神内涵, 也有部分学者认为武德是武者在进行武术练习中所应该具备的道德。本文认为武德主要是指在进行武术活动过程中, 人们在武术动作或者是社会生活中所体现出来的道德情操, 不仅包括心性修养方面的认知, 也体现在道德作风和精神境界上的内容。同时, 武术礼仪也是武德的一部分[1]。武德传授是当前武术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进行武技传授过程中对学习者进行武德讲解, 这样不仅可以让技艺教育和德育教育实现有机的融合, 也能够让武德在武术整体教育中实现贯穿。

但是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武术教育的过程中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搏斗技术或者是套路等方面的教学, 而忽视对学生进行武德层面的引导, 缺乏对学生进行武德教育, 导致很多大学生不能对武德进行正确地认识, 也不了解武德所蕴含的真正意义和内涵。受到社会上一些负面思想的影响, 部分习武人员会出现不良行为, 对社会风气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当前推崇素质教育, 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武术教育过程中必须要对学生进行武德教育, 立足武德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三、武德教育的分析

(一) 对传统武德内容的思考

武德这一词最早是见于《左传》, 具备军事的意义。武德在封建社会的不同时期体现出不同的内涵, 推崇武德规范和标准内容, 这样可以对武者和当前社会之间的关系进行良好的约束和合理的调整。随着社会变迁和各项价值观念的引入, 武德内涵也在不断地丰富和演变。从最开始的尊师重道、除暴安良等内涵转化为忠心爱国、宽以待人等核心的武德思想[2]。现代人对武德内涵进行理解的时候通常将它概括为忠义仁勇礼等方面, 这是对于传统文化的一项优秀精神继承, 但是其中也包含一些历史沉渣。所以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武德教育时必须要去粗取精, 对武德精神进行批判性的继承, 对学生开展更高层面的武德教育。

(二) 立足价值转化解析武德内容

传统文化是具备民族性的特征, 大家对传统文化有着很强的理解能力, 也习惯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去对当前的文化发展和文化建设中的问题进行审视。但是传统文化体现出时代性的局限性, 随着当前社会法制建设的完善, 传统武德内涵中所赋予的内容则需要进行客观的分析。如果随意将这些思想内涵融入当代社会建设中, 则会对其造成一些负面的影响, 为此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武德教育时必须要对其进行现代价值的转换。

“忠”可以定义为爱国守法。忠是武德中的主要内容, 忠于国家、忠于民族是武林一项优秀的传统内涵。从价值观的角度对“义”进行分析, 可以认定为成恶扬善的义举。在当前法制社会建设环境中可以在法律条文允许的前提下去帮助他人, 或者是伸张正义[3]。对武德中“仁”思想认知是转化为当代的尊师重道。在进行武术练习和道德修养的过程中要尊师重道, 尊重人才, 要尊重教师对自己所带来的教育, 同时更要尊重当前人类文明。

“勇”可以转化为勇敢进取和开拓创新。“勇”体现着武者对崇高目标的一项追求, 并不是对武艺的逞能, 而是对国家和民族发展所做出贡献的决心。创新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流, 也是人们可以成就事业成功的主要因素。为此, 在对学生进行传统武术教学时, 高校需要对他们进行开拓创新的思想教育, 要引导学生敢于打破传统约束, 能够以开拓创新为基础获得更多的成功。明礼诚信则是对武德教育中“礼”的价值转换。在当今社会发展环境中, 明礼诚信是人际交往的主要名片, 在交往过程中必须要尊重他人, 也需要讲礼貌。例如在武术动作中的抱拳礼则是武术文化的一项重要象征, 更需要严格遵守这项文明要求对其进行规范性的传承。

四、高校在传统武术教学中实现高质量武德培养的途径

武德主要是指在进行武术活动过程中, 人们在武术动作或者是社会生活中所体现出来的道德情操, 不仅包括心性修养方面的认知, 也体现在道德作风和精神境界上的内容。武德培养是高校对学生进行武术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通过对学生进行武德培养可以提升武术教育的质量, 也能让学生在武术学习中感受到武德的内涵, 引导学生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认知。通过对以上研究内容进行分析, 能得知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武德教育时必须要去粗取精, 对武德精神进行批判性的继承, 对学生开展更高层面的武德教育。立足当前高校实施武术教育的情况和武德精神的继承思考, 本文认为高校应该开展以下几方面的教学工作, 促使学生能在武术教学中得到良好的武德培养, 强化整体的武术教育质量。

(一) 立足武术礼仪开展武德培养

高校在对学生开展传统武术教学时要想对学生进行武德培养则需要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对武德教育进行正确地理解, 对武德精神进行深度的剖析和有效地继承。武术礼仪是武德培养的一项重要载体, 高校可以立足武术礼仪开展武德培养。在对学生进行武术教育时, 教师需要告诉学生进行武术学习中所需要具备的礼仪和这些礼仪所具备的含义, 如抱拳礼[4]。通过师生问候或者是以器械辅助进行练习的方式, 让学生可以对武术礼仪进行充分的了解。

在武术教学过程中, 教师需要通过辅导或者是考核等多种渠道对学生进行武德精神的培养。武术教师不仅要对学生开展武术动作的讲解, 也需要在动作讲解中合理渗透武德精神的讲解, 促使在进行武术动作学习时也能对武德精神开展深度的思考。例如, 武术教师可以考核学生对抱拳礼的掌握情况, 通过抱拳礼的考核增加学生对武德精神的理解。同时, 武术教师也能借助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武德精神, 感受武术学习中所呈现的尊师重道精神, 也能提升学生对武德精神的理解。这样可以让学生对武术礼仪进行充分的理解, 也能让学生在武术教学中加深武德培养的认知。通过实施武术礼仪的教育, 武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武德内涵, 通过礼仪教育增加学生对武术道德的理解。

(二) 以武技传授为载体渗透武德精神

武术传承需要对武者进行崇尚武德思想以及准则的教育, 通过对学生进行武德教育则可以让学生在进行基本功和套路练习过程中形成刻苦顽强或者是永不自满的优秀品质。但是受到社会上一些负面思想的影响, 部分习武人员会出现不良行为, 对社会风气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而武德传授是当前武术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进行武技传授过程中对学习者进行武德讲解, 这样不仅可以让技艺教育和德育教育实现有机的融合, 也能够让武德在武术整体教育中实现贯穿。所以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武术教育过程中必须要对学生进行武德教育, 立足武德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以武技传授为载体渗透武德精神。

例如在对学生进行散打教育中则需要鼓励双方学生要勇字当先, 具备勇敢无畏的武者精神。同时武术教师也需要让学生通过其他练习方式实现团结互助等优秀精神的培养, 让学生在武术教育中实现讲礼仪信用等习惯培养。武术教师也需要对武术教育的诸多内容进行规范性的讲解和动作示范, 借助系统性的武术教材让学生可以对武术动作和套路进行正确地理解, 也能通过训练增加学生对武术动作的理解。武术训练体现出艰苦性的特点, 学习者需开展多次的动作训练, 身体上会受到多种疼痛的困扰, 教师则应该培养学生树立不怕艰苦勇于拼搏的武德精神。

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实现身体素质的锻炼, 也可以让学生在武术学习中受到武德的精神和内涵, 利于学生塑造良好的形象和心理品质。促使学生在接受武技传承的过程中可以对武德精神开展深层度的思考, 在武技训练中得到身体素质的锻炼, 也能通过武技训练实现艰苦拼搏以及勇于拼搏等优秀精神品质的培养。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对传统武德精神进行思考, 也能立足当前时代发展对武德精神进行辩证性的思考, 强化武德精神的渗透效果。

(三) 创建高水准的武德环境, 引导学生吸收健康认知

因为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武术教育的过程中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搏斗技术或者是套路等方面的教学, 而忽视对学生进行武德层面的引导, 缺乏对学生进行武德教育, 导致很多大学生不能对武德进行正确地认识。所以高校在对学生进行传统武术教学时需要进行开拓创新的思想教育, 引导学生敢于打破传统约束, 能够以开拓创新为基础获得更多的成功。任何一项教育不仅要通过教育引导者的作用发挥, 也需要创建良好的教育环境, 以教育环境为载体对学生进行教育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地行为认知和思想内涵。高校在对学生进行传统武术教育时, 要想提升武德培养效果则需要对武德教育的重要性进行充分的思考, 摆正该项教育所应该占据的位置, 将武德教育纳入武术教学总体目标和学习计划中。通过外在环境所具备的约束性让学生形成一种见武明德的条件反射, 主动吸收武德教育中的健康认知。

同时, 体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武术教育过程中必须要保证课堂教学的民主性, 要积极营造愉悦的武术教学氛围。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武德教学中的尊重以及民主的内涵, 提升武德教育的实效性。武术教师要想给学生创建武德教育的氛围, 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等教学媒介等方式的运用创建教学情境, 促使学生得到更高层面的武术教学以及武德培养。所以, 体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武德教育时也需要借助现代化的教学资源或者手段对学生进行武德培养, 这样可以提升整体的培养效果。例如体育教师可以通过播放武德教育视频或者是相关的影片内容, 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对武术动作的认知, 也能通过影片内容增加学生对武德内涵的了解, 然后立足现代社会所提出的需求进行教育价值的转换, 以当前社会环境为基础对武德内涵进行重新的审视和思考。通过实施这样的武德教育, 武术教师能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促使学生对武术教学以及武德精神进行深度的理解, 以此树立健康的心理认知和行为态度。

五、结论

高校在对学生进行传统武术教学时, 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武术动作的教育, 也需要对学生进行武德精神的教育, 让学生在进行武术练习的过程中也能感受到传统武德所具备的内涵和价值。因为通过对学生进行武德培养可以提升武术教育的质量, 也能让学生在武术学习中感受到武德的内涵, 引导学生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认知。而高校要想对学生进行武德培养, 需要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对武德教育进行正确地理解, 应该立足武术礼仪开展武德培养。同时, 高校应该以武技传授为载体渗透武德精神, 培养学生具备勇敢无畏等优秀品质。此外, 武术教师也需要创建高水准的武德环境, 引导学生吸收健康认知。

摘要:高校在当前教学改革背景下需要对学生进行传统武术的教学, 通过进行此项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实现身体素质的锻炼, 也能让学生在武术学习中受到武德的精神和内涵, 利于学生塑造良好的形象和心理品质。武德培养是高校对学生进行武术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通过对学生进行武德培养可以提升武术教育的质量, 也能让学生在武术学习中感受到武德的内涵, 引导学生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认知。所以本文主要思考高校实施传统武术教学时进行武德培养的意义, 然后对武德教育进行多重分析, 最后提出几点高校实施高质量武德培养的途径。

关键词:传统武术,大学生,民族文化,传统体育,武德培养

参考文献

[1] 孙婵娟.论加强高校武术教学中武德教育的重要性[J].金田, 2014 (5) :135-136.

[2] 黄亚彬.浅谈高校武术教学中加强武德教育的意义与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 2015, 5 (30) :101-102.

[3] 相金星.普通高校武术教学中武德培养的必要性研究——以沈阳城市学院为例[J].武术研究, 2015 (12) :42-43.

高校武术教学范文第4篇

2014年国家体育总局印发了关于武术段位制的计划。由此可见, 武术在教育方面得到了政策的支持, 这是武术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一、高校武术教学“攻防技术”的内容

武术本身就是实践性比较强的一种运动, 自然也就很重视具体的技术技法。攻防技术教学取经于教育学家以及心理学家的教育理论。在经历了很长的发展周期以后, 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这些经验都成为课堂教学中的重点, 再加上无数行业教学者的总结, 我国的武术课堂教学无论是教学方式还是教学内容, 都是在传承与发扬民族传统体育精神的同时, 给学生身心俱佳的美好体验。高校武术攻防技术教学是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 通过教师对具体动作攻防含义的讲解, 采取两人一组的形式进行技术技法切磋练习的场景。

二、高校武术教学“攻防技术”的设计

(一) 教学步骤的设计

高校武术攻防技术教学需要进行十分严密的步骤。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 完美的还原切合实际的攻防情景, 呈现出武术教学的内容, 给学生身临其境之感, 给学生以综合能力的发展和情感的产生, 从而使学生理解掌握武术的基础动作。

由于攻防技术教学与其他的教学方法上存在较大的差异, 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有几个需要重点注意的地方, 首先就是明确教学任务, 教学的重点不仅是学生的理论知识, 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任务的明确能够为武术课堂教学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必须分析学生需求、学生特征、定好教学目的;第二, 设计教学方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 需要参考教学大纲, 讨论武术课教学应该有哪些内容, 教师们也需要对该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讨论, 适当做出可行性报告。与此同时, 需要通过问卷调查或者校园采访采集学生的意见, 以便及时修订教学方案;第三, 营造实践场景。

为了让学生在相应的空间里产生情感的共鸣, 通过对教学实践场景的营造, 能够创造一种较为轻松的学习环境, 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对多种当代教学设备进行利用, 通过音像资料推进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四, 增加师生间的互动环节, 互动环节也是攻防技术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关键点, 互动环节的开展一方面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 另一方面也能建立较为良好的师生关系, 对于推进具体的教学工作也有很大的帮助;第五, 完善教学评价与课后反馈。教学评价和相关的反馈工作是教学工作后期的主要工作, 教学评价工作无论是对教师, 还是对于学生, 都有很大的帮助, 对于教师而言, 评价工作能够使其认识到自身教学中的不足, 及时改进教学计划;对于学生而言, 反馈工作有利于调整自身的学习计划, 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 同时也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 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情景模拟中。

(二) 高校武术教学“攻防技术”具体过程

课前准备、起始阶段、中心阶段、评价阶段和课后小结是攻防技术教学工作中的重点。对这些关键点进行把握, 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推进教学工作的进程, 预设好言语组织和队形的组织, 与此同时也准备好器材用具等工具;起始阶段需对武术内容进行详细的挖掘整理, 讲解演示该课程的攻防含义, 重点是对预设攻防场景的描述;需要学生进入具体的角色, 才能进行具体的教学工作, 在很大程度上重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从而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在评价阶段, 教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 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在必要的时候还可以进行相关学习小组的划分, 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评价工作的效率。除此之外, 具体的评价方法还有很多, 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 选择效率比较高的评价方法, 保证评价工作的效率。

三、高校武术“攻防技术”教学控制

(一) 科学运用教学模式

每一种教学方式都有利与弊, 在高校武术课堂的教学中也是如此, 因此科学运用教学模式就显得至关重要, 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开教学方式的弊端。本文分析的教学方式虽然有很多优越之处, 但是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如课程量少于其他课程, 武术的知识系统比较薄弱。因而, 在进行武术教学工作时, 教师一定要因时制宜, 因地制宜, 选用教学效率较高, 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教学模式, 这样就能为教学工作的顺利推进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 强调课堂学习的安全

结合我国高校武术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 在经历攻防技术教学后学生总是跃跃欲试, 但是不能控制下手轻重, 如果教师不能发挥好自身的引导作用, 那么就有可能造成安全事故。为了杜绝教学中发生不必要的事故, 需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未习武, 先学德”, 通过教育培养学生的高尚品德。要把学生的安全放在首要, 详解武术动作, 给学生上好武德教育第一课, 以武德规范技术技法规范学生动作。唯有如此, 方能避免不必要的安全事故, 同时可以教育学生。

(三) 控制课堂秩序和纪律

高校武术攻防技术教学重在学生参与、开放性强, 但是也需要保持稳定的教学环境和良好的教学秩序, 良好的教学秩序和教学环境能够为教学工作的推进营造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告诫学生分清攻防技术与嬉戏打闹的界限, 对动作力度和速度的提升要循序渐进。教师应密切观察学生情况, 为避免其他学生受到不良影响, 对于不遵守纪律和攻防要求的学生, 应严厉禁止, 并且适当处罚。

四、高校武术“攻防技术”教学策略

(一) 循序渐进原则

在高校武术教学中, 对武术技术动作记忆不可急于求成, 循序渐进是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核心与原则, 教师在这时要发挥好自身的引导作用, 告诫学生急于求成可能会适得其反, 必要时教师可以以身作则, 树立学习榜样。

(二) 攻防练习原则

武术课堂攻防技术教学需要强调“明法知理, 突出攻防”, 并不是要摈弃套路, 而是更加注重对一些细节的把握, 一方面是因为这些细节有时就是制胜的关键点, 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些细节一般都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点, 教师要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 联系教学的实际内容, 加强对这些关键点的把握, 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工作的效率。

(三) 科学合理分组原则

分组在高校武术教学过程中也显得至关重要, 每小组要有一个比较突出的学生, 起到“传、帮、带”的作用。可以考虑学生的组合意愿, 在学生自主结合后根据实力、身高、体重等情况进行微调。通过分组, 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通过角色发挥所掌握的攻防技击动作。

(四) 创造情境互动原则

教学中, 教师需在教学工作中对有价值的教学资源进行把握和分析, 把武术课堂演化成“一定攻防场合”的情景, 让学生成为扮演“一定身份”的角色, 使其如身临其境, 运用攻防动作开展互动活动,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五、结论

“攻防技术”是我国普通高校武术教学中新的创新, 对于武术教学行业来说既是一个新的挑战, 也是一个发展的契机。通过对武术“攻防技术”的探讨和研习, 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 使当代大学生身体及精神得到较大的鼓舞, 在传承与发展的基础上, 使他们真正成为新世纪的创新人才。

摘要:中国武术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 为了更好的传承中华文明, 强健高校生的体魄, 推进和改革武术教学方法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高校武术教学如何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什么样的武术教学更适合当代大学生的发展?均需要武术工作者们进入更深一步的探讨与研究。本文结合普通高校武术教学的实际情况, 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将“攻防技术”渗入到教学中, 对具体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意见, 为新时期武术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高校,武术,教学方法,攻防技术

参考文献

[1] 李小庆.对高校武术散手教学方法的研究[J].博击:武术科学, 2006, 3 (7) :63-64.

[2] 杨明, 徐光明, 蒋云.将武术攻防内容引入《防卫与控制》教学的探讨[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3 (1) :123-125.

[3] 高媛.培养高校学生习武兴趣初探[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 , 2004, 24 (11) :90-92.

高校武术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 武术教学 现状 策略

现阶段,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增加武术课程的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对中国武术的基础知识技能与相关套路有一定了解,还可以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不断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对中华武术的传承。由此可以看出,武术教学在高校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在目前高校教学形势下,武术教学期间存在诸多问题,需要相关研究人员与教师引起高度重视,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从根本上提升高校武术教学质量。

一、高校武术教学的现状分析

1.高校武术教学方法相对落后

现阶段,我国的高校武术教学工作在实际教学方法上存在一定的弊端,教学方法主要是指在教学安排过程中,教师为完成所规定的教学任务以及达到所预期的的教学成果而采取的教学方法[1]。实际上,在高校武术教学期间,其教学方法并不是固定相同的,而是需要按照不同人员自身素质情况与接受程度情况等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并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而进行不断创新以及探索。然而,目前我国的高校武术教学活动中都存在着一定的通病,那就是教学方法相对固定呆板,教师往往采用老一套的武术教学方法,也就是根据武术讲解要领以及示范动作,指导学生进行反复练习,借助矫正动作的模式来完成课程的教授。武术教学活动中的娱乐性以及实战性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从而造成高校武术教学形式相对陈旧以及武术教学内容枯燥,大大影响了高校学生对武术动作的学习热情与学习积极性,进而阻碍了武术教学质量水平的提升。

2.高校武术的教材内容不合理

高校的武术教材普遍存在内容不合理的问题,中国武术从出现算起,已经具有千百年的历史,具有非常深厚的底蕴,其中所包含的相关理论知识相对丰富。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武术与体育领域、人文领域、宗教领域以及文学领域有着密切联系,要想使学生能够更好的领会到武术动作的实质精神,就必须要让学生对所涉及到的每一个领域都涉猎到,并有所了解与认识,把对武术的相关理解上升到理性高度,培养武术学生的锻炼意识[2]。但是,各高校在武术教材方面却存在着较大差别,出现教材内容不科学的现象。一些高校采用统一教材,一些高校采用综合性教材,一些高校采用自己编写的教材,还有部分高校根本就没有相应的武术教材。也正是因武术教材的杂乱,使得武术教学中的基础性理论知识掌握不全面、不扎实,进而严重影响到武术教学工作的质量。

3.高校武术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高校武术在师资力量方面相对薄弱,从而使其教学效果难以保障。作为一名武术教学工作人员,自身必须要具有非常扎实的武术教学基础理论以及武术功底。能够对各种武术教材做到熟练掌握,教学方法方面有着独特见解,具备高校武术教师应有的素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武术教师示范武术动作应力求标准到位,把中国武术中的精气神较好的展现出来,给学生做好示范。然而,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一些高校的武术教师身兼数职,造成精力的分散,从而使教学质量难以得到提升[3]。虽然,我国高校的武术教学中理论研究深刻、经验丰富以及武术功底相对扎实的高素质教师居多,但是依然存在一些武术教学水平不达标的武术教师,存在武术教学人才缺乏的问题,严重阻碍了武术教学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推广。

二、高校武术教学策略

1.激发高校学生对武术教学的兴趣

武术的魅力不仅仅表现在武术动作技巧与技艺的本身,还渗透在武术博大精深的民族精神中,现阶段的高校武术教育只是把武术看做普通的教学项目,重视技术教学,旨在教会学生武术动作的一招一式,不能够使学生领悟到武术一招一式间的攻防含义,甚至离开了中国武术文化或者是文化教育,仅仅成为了无本之木以及无源之水,不能走得更远,最终使学生难以对武术套路的学习产生较大兴趣。因此在高校武术教学期间,教师应高度重视武术动作的内涵,积极挖掘中国武术与哲学、与艺术、与心理以及与礼仪质检的关系,把武术技术教学逐渐提升到人格培养的高度,从而使武术行为能够更好的反映出学生的人格与人品。在武术教学理念方面,必须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以及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指导思想。在武术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安排方面,要立足实际,致力于激发学生兴趣。

2.科学对待高校武术教学

中国武术走进高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武术文化的传承,因此高校教师与学生都应该从心理层面上科学看待武术教学,高校应该尽可能多的开设一些武术课程,然后增加课时,积极组织开展各种武术交流会或者是武术交流活动,强化武术文化交流[4]。高校武术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武术动作传授的全心全意,在动作示范期间应做到标准化,使学生对武术学习产生兴趣。高校武术学习不应该只看重学分,应正确认识到武术强身健体的作用,做到从实际出发,领悟武术动作的博大精深。

为了改善高校武术教学的现状,应着眼于全社会,从社会范围大力宣传武术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全民对于武术的认可度,特别是社会高层以及具有较高影响力的人需重视武术,进而使武术被更多人接纳,在社会上得到较快发展,最终影响到高校的大学生。比如电影《少林寺》的热播,就引起了不小的习武狂潮,对中国武术的大力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因此,扩大武术在全社会范围内的影响力,属于解决武术教学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尴尬局面的重要途径之一。

3.重视高校武术教学的理论知识传授

武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组成部分之一,属于历代人民创造与发展起来的。从某种程度上讲,武术受到不同政治条件、经济条件以及军事条件的影响和制约,而且还会渗透到民族科学、哲学、宗教、伦理道德、民族精神以及民族艺术、习俗中。现代大学生在经过基础性体育教育之后,已经对体育教育有了一个非常感性的认识,在大学期间应该把这一系列体育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高度[5]。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借助体育理论知识教学,从而使学生能够意识到体育锻炼对生理健康的重要性,进而使学生明白体育锻炼的原则以及如何实施体育锻炼,最终养成养成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提高对体育教育的认知能力。

4.采用合理化的武术教学方法

合理化的高校武术教学方法可以提升武术教学效率,高校教师在武术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音乐和武术套路相互结合的方式,根据实践证明武术练习随着音乐旋律,将会使学生在武术练习期间不会那么累,而且可以收放自如地开展武术动作,进而展使武术动作、优美的音乐以及学习者的情感达到相互融合的境界。传统形式的武术套路在教学方法上相对单一,练习相对乏味枯燥,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最终无法保证武术教学效果。鉴于该种现状,高校武术教师应该在武术教学方法方面进行大胆创新,实现音乐与武术动作教学的结合,把音乐加入到难度更大、衔接更多以及速度更快的相关武术套路中去,促进武术教学水平的提升。

5.加强高校武术教学的师资建设

高校应积极引进大量综合素质相对较高的武术教师,提升武术教师的待遇水平,促进其教学环境的改善,从而使武术教师能够更加踏实以及更加安心的投入到高校武术教学工作中[6]。此外,高校需要积极组织武术教师参与武术动作的学习,更新武术知识,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与武术专业素质水平,只有这样,高校学生才能在教师的教育之下,加强自身的身体素质,促进我国武术文化的继承。

三、结语

总而言之,当代高校武术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武术教学课时相对较少、武术教学方法欠科学、武术教学师资力量薄弱等。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正视问题,采用科学化的手段,通过科学对待高校武术教学、加强高校武术教学的师资建设、合理化的武术教学方法以及激发高校学生对武术教学的兴趣等措施,改善高校武术教学工作的现状,提升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峰,赵光圣.学校武术教学改革的实践路径[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5,01:77-80.

[2]刘文武.武术教学与体育项目教学的区别[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10:98-102.

[3]赵光圣,戴国斌.我国学校武术教育现实困境与改革路径选择——写在“全国学校体育武术项目联盟”成立之际[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4,01:84-88.

[4]李富刚,涂琳琳,季浏.对学校武术教学内容的反思[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4,05:613-620.

[5]陈琳,王智慧,陈盈.学校武术教学内容及思想的演进与启示[J].体育与科学,2010,05:30-34.

[6]邬凤.近十年来我国学校武术教学科研阐析与教学改革思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66-72.

高校武术教学范文第6篇

一、借助课程教学进行推广

首先, 课程作为一种接触新鲜事物的捷径, 武术散打运动的推广从课程着手, 而武术散打的推广成效, 主要看的是所学之人对武术散打运动的态度。兴趣是一个人学习新事物最好的引线, 所以在平时上课的过程中, 借助高校课程进行教学和宣传, 利用课堂教学游戏等, 让学生从根本上喜欢散打, 了解散打的发展, 从而了解我国武术散打文化的精髓。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除了要教学生基本动作要领, 同时也要教导学生武术散打的文化[1]。在教学中除基本动作外还可以发展锻炼学生的灵敏、速度、爆发力等素质。树立学生“学武先修德”的教学观念, 教师在传达武术散打武德的时候, 以仁、义为核心进行教学, 树立学生正确的内涵修养、道德品质等, 并以此为契机, 传授学生正确的武术散打理念, 教导正确的散打动作, 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从基本的步法拳法开始教学, 先让学生适应武术散打的强度, 锻炼学生的体质, 接着学生在充满了文化气息的环境中体会自己的改变, 然后教师再将散打与其他流行运动相结合进行有效的教学和推广, 例如武术散打需要的是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判断力, 所以教师可以将武术散打与跆拳道一起进行教学而且两者技法很多相似;再者对于女生来说更应该学习散打, 因为当今社会鱼龙混杂, 女生应该有足够能力自卫, 所以教师可以将防身术与武术散打结合教学, 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情况下, 提升学生的自卫能力。

二、通过俱乐部进行推广宣传

俱乐部是学生接触武术散打最常见的地方, 在校外有很多的武术散打俱乐部, 那里经常会有小型的比赛。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 比方说放假的时候, 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的散打俱乐部进行观赛, 在激情的比赛间感受散打的激情, 感受武术散打的博大精深。另外, 学校也可以建立散打社团, 吸引一些热爱散打的学生, 定期举办散打活动, 例如武术散打交流会, 以此来激发学生对散打运动的热情, 活跃各大高校的文化氛围, 同时还可以在校园进行散打比赛, 比赛的形式不必太过单一, 比如可以进行散打舞表演比赛、散打切磋比赛、散打文化知识竞赛等。通过各种比赛和活动来宣传和推广武术散打运动, 让更多的学生喜欢上这项运动, 强化各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2]。

三、通过校园文化进行推广

高校是育人的圣地, 同时也是传承文化的殿堂, 而武术散打不只是一项简单的运动, 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经典。在各大高校实行对武术散打推广, 并不是为了让学生变成武林高手, 也不是为了使学生学会打架, 而是因为武术散打具有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需要被人尊敬和传承, 所以为了让我国传统文化不被遗忘在岁月中, 各高校对武术散打越发重视。进行多元化的推广也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 其中通过校园文化进行推广, 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学生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进行散打文化的学习, 经过长期的影响, 学生们逐渐的自动加入武术散打活动中。比方说, 定期的开展校园文化节, 可以把武术散打作为主题, 学生可以自己设计武术散打的各种表演, 例如根据某个散打人物进行剧本编辑, 传扬散打文化, 亦或者举办电影节, 通过观看与武术散打相关的电影, 进行对武术散打活动的推广, 同时还可以观看各种散打比赛, 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一般, 激发学生激情澎湃的心情, 进而推广武术散打活动[3]。

四、结束语

散打是中华武术的精华, 是一种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体育项目。通过对武术散打运动的多元化推广, 了解我国武术散打文化底蕴, 通过教学动作的讲解和训练, 使学生能够强身健体自卫, 而且还能够磨炼意志, 同时增加了学生的生命力, 另外通过课程教学、俱乐部、校园文化三方面进行推广, 提高了学生对武术散打的兴趣,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激情, 同时达到了推广的效果, 传承我国武术散打文化。

摘要:中华武术博大精深, 武术是我国的传统文化精华, 为了把我国文化传承下去, 各大高校将散打引进教学, 一来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二来能强身自卫, 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所以高校采取多元化推广, 本文将武术散打运动从课程、俱乐部以及校园文化三方面进行推广传承, 使各大高校的学生能够了解散打本质, 传承我国武术文化。

关键词:武术散打,多元化,推广策略

参考文献

[1] 樊小伟.利用网络游戏推广武术散打运动的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 2012.

[2] 柯英俊, 宋梁.武术在全民健身运动中的作用及推广策略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3, 29 (5) :158-160.

上一篇:个人购汇申请书范文下一篇:高中历史知识重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