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田的儿童教育观范文

2023-12-21

蒙田的儿童教育观范文第1篇

《热爱生命》是文艺复兴时期法国思想家、散文家蒙田的作品。他理性地解读了生命的本质和意义,讴歌了无比优越的生命。今天我把这篇文章介绍给大家,以期和朋友们共享。

我赋予某些词语特殊的含义:拿度日来说吧,天色不佳,令人不快的时候,我将度日看作是消磨光阴;而风和日丽的时候,我却不愿意去消磨,这时我是在慢慢赏玩,领略美好的时光。坏日子,要飞快地去度,好日子,要停下来细细品尝。度日消磨时光这些常用语令人想起那些哲人习气。他们以为生命的利用不外乎将它打发、消磨,并且尽量回避它,无视它的存在,仿佛这是一件苦事,一件贱物似的。至于我,我认为生命不是这个样的,我觉得它值得称颂,富有乐趣,即便我自己到了垂暮之年也还是如此。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如果我们觉得不堪生之重压而白白虚度此生,那也只能怪我们自己。糊涂人的一生枯燥无味,躁动不安,却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来世。

不过,我对随时告别人生,毫不惋惜。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我自认为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因为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着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尤其在此刻,我眼看生命的时光不多,我就愈想增加生命的分量。我想靠迅速抓紧时间,去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我想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我愈要使之过得丰盈充实。

读后感言:生命是可贵的,我们要热爱它,珍惜它。我们更要抓紧它,利用它作一切有意义的事情,才不辜负生命,才不辜负大自然的厚赐。

常言说一千个人有一千种活法,因为文化是多元的,我们不能要求别人什么,但是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活法,选择有意义的活法。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不是为别人,而是为自己。这样的人生,不仅是有意义的,而且是无后顾之忧的,安全的。不是吗?我们看过了多少风云一时不可一世的人,最后的结局是何等的悲哀,纠其原因就因曾有的一时糊涂。

我们也看到了多少已过耄耋之年的人,仍精神矍铄,意气风发。就因为他们生命中的每一天都是认真的、努力的、奋斗的、坦荡的。是这样的生命历程把他们的生命滋养的如此绚烂,如此光芒四射。

努力过的人不会后悔,人生最美的享受是奋斗之后的奋斗。让我们关心生活吧,生活像镜子,你笑它也笑。正如蒙田所说,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着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

生命的意义寓于生活的每一天,让我们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吧,因为生命是大自然给予我们人类的厚赐。

蒙田热爱生命读后感

(二)

最近,我读了蒙田写的《热爱生命》。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有的人对时间置之不理;有的人对时间恭恭敬敬;有的人随意打发时间;有的人争分夺秒抢时间作者反思自己,倡议大家热爱生命,珍惜时间。

生活中,我发现有人把时间大肆挥霍,而我当然认为这是不对的,因为这样的话时间就白白浪费,白白从你身边溜走。人人都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但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珍惜时间呢?大把大把的时间用在电脑游戏上,大把大把的时间用在吃喝玩乐上。()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我们的时间确是一去不复返。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如果你无视时间,闲置时间,那么成功会不知不觉地远离你。相反,如果你支配好自己的时间,那么成功会离你越来越近。正如鲁迅所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用在工作上。成功人士其实都是成功的时间支配者。

从今天就开始,从现在就开始,热爱生命,珍惜时间,做成功的时间支配者吧!

蒙田热爱生命读后感

(三)

在金笔作文课上,我们班读了蒙田写地《热爱生命》。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有的人对时间置之不理;有的人对时间恭恭敬敬;有的人随意打发时间;有的人争分夺秒抢时间……作者反思自己,倡议大家热爱生命,珍惜时间。

生活中,我发现有人把时间大肆挥霍,而我当然认为这是不对的,因为这样的话时间就白白浪费,白白从你身边溜走。人人都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但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珍惜时间呢?大把大把的时间用在电脑游戏上,大把大把的时间用在吃喝玩乐上。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我们的时间确是一去不复返。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如果你无视时间,闲置时间,那么成功会不知不觉地远离你。相反,如果你支配好自己的时间,那么成功会离你越来越近。正如鲁迅所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用在工作上。”成功人士其实都是成功的时间支配者。

蒙田的儿童教育观范文第2篇

在方法上,教师要在学生日常的生活、学习活动中,用自己良好的形象和亲和的态度,影响熏陶学生;同时要结合授课科目的特点,挖掘出对智障儿童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素材,通过对学生心理各层面施行积极影响,补偿其心理缺陷,以培养出良好的心理态势,为他们的一切行为提供健康的心理背景。具体作法阐述如下:

一、开发以生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开展学生智力康复训练

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准。特教学校只有推行以生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才能系统、稳步地开展对学生的智力康复训练,以取得理想的教育效益。目前供智障儿童使用的教材是1988年编写,已经有20多年,现在看来,它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忽视智障教育的多维目标;注重教育内容和方法的同一,忽视学生智力差异的多样性;注重教师的主动,忽视学生的主体,因此,它在教育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都已经不适合当前智障教育的需要。

智障教育效果的衡量,并不在于学生学习了多少系统、复杂的知识,而在于其自身发展的需求得到多大程度的满足,比如智力得到多大程度的开发、行为得

到多少矫正、自我服务水平得到多少提高等等。2007年《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提出了“以生活为核心”的教育理念,积极主张我们的教育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需要出发,具体的教学活动要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既要使学生在实用生活知识、技能以及习惯等方面得到培养与发展,又要让学生体验愉快的学习过程,简而言之,就是学生学习的东西要与他们的生活实际相适应。现在,许多特教学校都在开发、整合新的教育资源,革新教育内容、方法和目标,教育效益大大提高。笔者通过实践与对兄弟特校的了解后认为,落实“以生活为核心”理念的教育过程,就是最好的开展学生智力康复训练的过程,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那样:“生活即教育”。

智力康复训练的过程,就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重坚持好创造情感情境原则、趣味性和成功性原则,以期获得更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创造良好的情感情境,可以使学生体会到老师的爱,保持愉快的情绪,达到与学习环境的和谐,是智障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坚持趣味性原则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动机明确,始终在欢乐的情绪中自我要求,进行学习。成功性原则就是要我们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给予成功的期待,提供学生成功的机会,并带给学生成功的体验,这一原则对智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特别重要。

二、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创造教育机会

笔者了解发现:友好的师生关系,可以让学生形成对老师强烈的喜爱情绪,这种情绪具有固定化、持续化、依赖化的特点。就是说,学生很愿意接受并服从于他心目中的领袖式的老师!

一般来说,培智班师生比不大,这为每个教师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打开了方便之门。尽可能多地接

近、了解学生,与学生交朋友,成为他们心目中有威信、和乐意信赖的人,是心理健康教育最有效的方法。智障儿童有智力缺陷,但也有丰富的情感和准确的判断力。当他真实地感觉到你在重视他、关心他时,他就会尝试主动走近你,期望在你这里得到帮助和解脱,表现出无限的真诚。

关怀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催化剂。学习上的帮助、生活上的照顾,小到一次鼓励、一个赞赏的眼神,都能充分满足学生期待的被理解、被尊重、获得成功等各种情感需要,继而让他们产生浓厚的“幸福”体验并内化为进步的动力。这时,教师对于学生的号召力、管理力、“诱惑”力明显增强。这样,在和学生愉悦的沟通交流中,我们既可以感觉到师生情谊的乐趣,无形之中也创造出了许多心理健康教育的机会。

在我们学校培智部,有的老师善于处理和学生的关系,彼此亲昵,和谐融洽,所以课堂纪律好、教学效果好,学生进步快。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能直接或间接对学生认知、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因素各层面施加积极的影响。

三、坚持个别化教育原则,帮助学生和谐发展

蒙田的儿童教育观范文第3篇

卢梭是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 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 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 反对大私有制及其压迫。主张教育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 反对封建教育戕害、轻视儿童, 要求提高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 顺应儿童的本性, 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 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从封建专制主义下解放出来的要求。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特点是师法自然, 顺应人的自然天性, 以实践为基础, 培养自然人。自然教育的基本原则是“自然适应性”原则, 即教育应当遵循成长中的人发展的自然进程, 按照人的年龄特征, 适应人的发展水平。

2 自然主义教育的儿童观

对儿童的认识, 是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中极具特色的内容之一。卢梭认为儿童期是儿童的“理性睡眠时期”, 儿童还没有达到理智阶段, 还不能形成概念, 只能形成形象。其言行多受感性的支配。因此, 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儿童的感性器官, 增加感觉经验, 为理性的发展打下基础。按照适应自然的原则, 12岁以前不进行书本知识的学习, 尤其反对儿童学习古典语文和历史, 主要是积累感觉经验。

2.1 把儿童当作儿童看待, 尊重儿童的人格

卢梭在《爱弥儿》中说:“在万物的秩序中, 人类有它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 儿童有它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 把孩子看作孩子。”传统的封建教育不顾儿童的发展特点, 抹杀了儿童与成人的区别, 总是把儿童当作成人看待强迫儿童接受成人才知道的东西。其最终结果是儿童成为成人的牺牲品。他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 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 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 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级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那种企图以成人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儿童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 是一件非常愚蠢的事情。因而, 教育应从儿童的本性出发, 为儿童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

2.2 以儿童为中心, 使儿童真正成为教育中的主人

在卢梭看来, 人生来是自由的, 人的最重要的自然权利便是自由, 他坚决反对压抑儿童的封建教育, 反对严酷纪律摧残儿童个性、束缚儿童自由的旧教育。主张在教育中应排除顺从和命令的词汇, 还儿童个性自由、思想自由和活动自由。以儿童为中心, 既不是束缚儿童, 也不是溺爱、纵容儿童, 而是给儿童以主动性, 促进儿童自然、自由地发展。卢梭认为, 教育中要贯彻以儿童为中心的思想, 首先要求教育者必须改变传统的儿童观, 变歧视儿童为尊重儿童, 变不了解儿童为了解儿童, 他呼吁教师应该设身处地的为儿童着想;其次, 在教育实践中使儿童真正处于主动的地位, 让儿童永远想到他自己才是真正的主人;最后, 改变把书本教育等同于儿童教育的作法, 变知识教育中心为儿童教育中心。因为儿童的发展与教育远比知识教育重要很多。

2.3 对儿童施以“爱”的教育

“爱”是对儿童进行良好情感教育的基础, 卢梭非常重视从母亲抚育幼儿开始便进行爱的教育。他认为, 母亲对儿童的爱和儿童对母亲以及他人的爱是儿童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他指出, 从儿童的身心发展来看, 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离不开爱, 需要爱。为了使儿童一出生就能得到爱, 卢梭主张母亲应亲自哺乳婴儿, 到了儿童期, 教育者还要以爱心对待儿童, 爱惜儿童, 让他们尽情地去享受游戏、嬉笑带来的愉快。同时, 对于处于恶劣环境中的幼小儿童, 母亲有义务保护儿童, 承担起教育儿童的责任, 这也是一种爱的表现。

3 儿童观的局限性及对现代儿童教育的启示

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有其自身的局限性, 他主张的摆脱社会制约而率性发展的自然教育其实是一种乌托邦式的教育;他是教育效能的积极肯定者, 他甚至试图通过教育来改造整个社会, 不过在个人与国家, 在培养自然人和公民的取舍中, 他把两者截然对立, 可见其思想中充满矛盾;他把儿童的发展严格划分为四个时期, 主张在一个阶段绝对只能着重发展某种教育, 这难免有些机械化和形而上学。

卢梭的教育理念、思想和方法既有积极的一面, 又有消极的一面, 对此, 我们应当用辨证的观点来分析。在分析、评价卢梭的教育理念的时候, 不仅要借鉴其合理的部分, 用以改进和完善我国现有的儿童教育体制和教育方法中不合理的部分;而且在研究具体情况的基础上批判的吸收, 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儿童教育思想和实际方案。深入挖掘卢梭的儿童自然教育思想, 可以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几点有意义的启示。

第一, 从对待儿童的态度来看, 必须以人为本, 尊重儿童, 爱护儿童, 为儿童的身心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儿童有自己的心理特点、心理发展的需要、个人权利的需要, 忽视儿童个性特征、内心情感需要有碍于儿童健康发展。教师以“爱”作为基础, 真诚的关心儿童的成长, 充分认识到儿童的个性特征, 与学生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心情愉悦的接受教育。

第二, 重视儿童的全面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特别是要积极培养儿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正如卢梭所言“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 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 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毫无疑问, 这是所有一切良好的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教育工作者越来越意识到儿童不仅要具有健康的体魄, 丰富的知识, 卓越的能力, 关键还要有健康的情感, 坚强的意志品质, 及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有这些教育内容都是卢梭在儿童的发展体系中不断强调的。

第三, 实施素质教育的渠道多种多样, 主要是课堂教学。在充分挖掘课堂教育的潜力之后, 应对课外教育和校外教育给以足够的重视。劳动教育和身体素质训练已是人们关心的一个主要问题。教育与劳动相结合, 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还能激发儿童的求知欲和创造精神, 教会学生独立自主的生活。正如卢梭所言, 劳动是社会上的人不可避免的责任。

卢梭的教育观虽然存在某种局限性, 但他强调儿童的天性、推崇自由的教育方法、倡导儿童身心和谐的发展, 在21世纪的今天有着宝贵的借鉴意义。他的一些著名的观点与我们现实社会存在着很密切的联系, 是值得借鉴的, 尤其是我国的儿童教育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这样才能使我国的教育发展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摘要:卢梭的儿童自然教育思想阐明了一些重要的教育主张: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 尊重儿童、爱护儿童等。本文通过对这些观点的阐释, 旨在对今天我国儿童的素质教育实践活动有所启示。

关键词:卢梭,自然教育,儿童中心

参考文献

[1] 胡金平.中外教育史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 卢梭[著], 李平沤[译].爱弥儿[M].商务印书馆, 1983.

上一篇:描写好天气的好段范文下一篇:民事诉讼中的证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