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有制企业管理论文范文

2024-05-02

非公有制企业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提 要:混合所有制企业是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载体,其中国有相对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能够在确保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前提下,最大限度调动民营资本的积极性,对于推动国资国企改革和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然而在实践中,由于国有相对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法律定位有待明晰、股权结构相对均衡,两类股东价值偏好存在差异等原因,可能面临一系列治理困境,制约其作用发挥,甚至影响混改意愿。这些困境归根到底是制度性问题,可以从法治角度通过宏观层面完善国资监管立法、中观层面发挥章程“宪法作用”、微观层面建立规章制度体系等路径寻求解决。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以中央文件的形式明确:“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①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2015年9月23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国发〔2015〕54号),旨在“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此后,混合所有制经济快速发展,一方面国有企业混改取得显著成效②,另一方面民营企业也在积极引入国有资本。

混合所有制企业是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载体,国有相对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是一种特殊的混合所有制企业,由于国有资本在其中占据控股地位但又与民营资本接近,在实践中会面临特殊的治理困境,如不能有效解决,将会制约其作用的发挥,甚至抑制两类资本混合的意愿。

本文试图从法治角度为国有相对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治理困境寻求出路。
一、研究国有相对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治理问题的重要意义

国有相对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是一类特殊的混合所有制企业,股权结构的特殊性导致其面临特殊的企业治理问题,对此进行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国有相对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含义

1.混合所有制企业

混合所有制企业并不是一种法律意义上的企业组织形式①,而是从所有制角度对某一类企业的概括,与公有制企业、民营企业相对应。现行法律法规中也没有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定义,只是在一些政策性文件中规定了对这类企业的具体政策要求②。笔者认为,混合所有制企业是指由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共同持股的企业。

2.国有相对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

根据持股比例的不同,可以将股东分为控股股东和参股股东,控股股东还可进一步细分为绝对控股股东和相对控股股东。③因此,混合所有制企业按照国有股东持股比例的不同,可以分为国有绝对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国有相对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以及国有参股混合所有制企业。

国有相对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是指国有股东持股比例虽然不足50%,但为第一大股东,且其所持表决权足以对股东(大)会的决议产生重大影响的混合所有制企业。

从权益归属、控制力和国资监管实践来看,国有绝对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接近于纯国有企业④,国有参股企业接近于民营企业,而国有相对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介于两者之间,能够在保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实现国有资本放大功能、调动民营资本积极性、提高企业活力和竞争力。

(二)国有相对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治理问题的特殊性

1.公司治理的一般理论

国内外学者对公司治理或公司治理结构进行了大量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吴敬琏(1994)认为,公司治理结构是指由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执行人员即高级经理人员三者组成的一种组织结构;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就要明确划分股东、董事会、经理人员各自权力、责任和利益,从而形成三者之间的关系。Shleifer and Vishny(1997)认为,公司治理是融资供给方(投资者)保证自身投资收益的方式。朱长春(2014)认为,公司治理,从广义角度理解,是研究企业权力安排的一门科学;从狭义角度理解,是居于企业所有权层次,研究如何授权给职业经理人并针对职业经理人履行职务行为行使监管职能的科学。

综上,公司治理的一般理论是基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研究公司权力在“三会一层”之间的配置和运行。

2.国有相对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治理问题的特殊之处

与一般企业类似,国有相对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也面临企业权力如何在“三会一层”之间配置和运行的治理问题(可称之为“纵向治理问题”);与此同时,其还要面对因其固有特点所导致的特殊治理问题,即企业权力如何在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及其各自在“三会一层”的代表之间进行配置和运行(可称之为“横向治理问题”)。

由于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持股比例相近,国有相对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横向治理问题往往更加突出,并且会与纵向治理问题交织在一起。例如,在国企混改引入民营资本时,民营股东往往担心大股东控制问题;而在民企混改引入国有资本时,国有股东往往担心内部人控制问题。

(三)研究国有相对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治理问题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1.理论意义

研究国有相对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治理问题,一方面能够丰富和发展关于公司治理的研究和认识,跳出纵向治理问题的窠臼,对横向治理问题以及两种治理问题的交织给予关注;另一方面能够丰富和发展关于混合所有制经济、国企改革的研究和认识,从治理实效的角度对改革理论进行审视和完善。

2.現实意义

研究国有相对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治理问题,有助于认识和破解此类企业可能面临的特殊治理困境,使其功能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既有利于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巩固基本经济制度;也有利于推动国有企业改革,激发活力、提高效率,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提供适宜载体。


二、国有相对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面临的治理困境

由于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在国有相对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中持股比例相近,两者不同的外部约束条件、内在价值偏好,在话语权相当的条件下可能导致出现一系列治理困境,从而引发矛盾、冲突或僵局。

(一)国有相对控股地位与执行国资监管要求的困境

改革开放前,“国有企业”(或者“国营企业”)由单一国有资本构成。改革开放后,特别是1993年《公司法》颁布实施后,“国有企业”的外延更加多样,包括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①。2016年6月,国务院国资委与财政部联合制定印发《企业国有资产交易监督管理办法》(“32号令”),在“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之外又增加了“国有实际控制企业”的概念,即“政府部门、机构、事业单位、单一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直接或间接持股比例未超过50%,但为第一大股东,并且通过股东协议、公司章程、董事会决议或者其他协议安排能够对其实际支配的企业。”虽然32号令只是针对企业国有资产交易,严格来说并不普遍适用于国资监管的其他领域,但就目前的国资监管实践来看,对于国有实际控制企业基本是比照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来执行的。因此,从政策法规层面来说,“国有企业”的外延已经包括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国有实际控制企业了。

国有相对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含义与“国有实际控制企业”的含义相近,只不过前者是从所有权角度来说,后者是从控制权角度来说的。这就意味着,国有相对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也要执行对国有企业的普遍监管要求。

在国有相对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中,由于民营资本持股比例较高,有时其对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控制力可能更强(特别是民企混改引入国有资本的情况下),从而可能导致国有资本贯彻国资监管要求的意图(客观上往往会增强国有资本的控制力)遭到民营企业的抵制或不配合,引发治理困境。

(二)大股东控制与内部人控制的困境

设立国有相对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有三种路径:一是国企混改引入民营资本,二是民企混改引入国有资本,三是两种资本新设合资企业。除了新设合资企业外,另外两种路径都是在既有企业基础上进行混改,混改引入的资本方势必要求重塑治理结构,但原有治理结构(以及由此决定的治理方式、治理文化)可能会在“惯性”及利益的作用下抗拒新的变化。

国企混改引入民营资本时,由于企业长期习惯于国有企业治理模式,国有控股股东也习惯于将其作为下属企业来对待,混改后的企业可能面临“大股东控制”的情况。这种控制往往不是通过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进行,而是通过大股东职能部门的日常管理、审计巡视以及“一把手”提名权来实现。民营资本在治理中的话语权被削弱。

民企混改引入国有资本时则相反,这类企业往往由核心管理层创立并牢牢掌控,企业的经营发展也主要依赖核心管理层。即使引入国有控股股东,核心管理层可能不愿、不会丧失对企业的实际控制权,甚至极力排斥国有控股股东的“干涉”,导致“内部人控制”的情况。

(三)规范治理与高效决策的困境

规范治理与高效决策是每个企业都希望平衡兼顾的,但由于两类资本外部约束和内在偏好不同,对于何谓规范治理、高效决策的理解以及两者冲突时孰先孰后的选择可能不同。

国有资本由于受到国资监管、审计巡视等外部约束,以及担心因程序违规、决策失误而被问责,其决策程序通常较为复杂;民营资本没有这些外部约束,并且自负盈亏、风险自担,在市场机遇出现时往往希望快速决策、抢抓机遇。这种不同的价值偏好有时可能导致治理上的冲突,国有股东嫌民营股东不够规范、过于冒险,民营股东又嫌国有股东决策低效、错失商机。
三、造成国有相对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治理困境的原因分析

造成国有相对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治理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究其深层次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一)法律定位有待明晰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公司法》颁布实施后,“国有企业”的外延已从一元变为多元(国有及国有控股、国有实际控制企业),但在政治经济学语境下的“国有企业”似乎仍是一个整体,表达一种与公有制相联系的经济成分①,因此(可能还因对国有资产流失的担心)导致在国资监管实践中对多种类型的“国有企业”执行统一要求,但“多种类型”的范围有多大并不统一②。

在这一背景下,国有相对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是不是“国有企业”,要不要执行、哪些事项要执行国资监管要求成为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共同的困惑,如果不能清晰、科学地界定,就无法打消国有资本的合规顾虑以及民营资本的失权顾虑,影响混合的意愿。

(二)股权结构相对呈均势

对于持股比例悬殊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大股东往往在治理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小股东对此也没什么异议(最多只是关心自己投资权益的保障)。但在国有相对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中,虽然国有资本占据控股地位,但民营资本持股比例较高,也希望在治理结构中拥有足够的话语权。如果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彼此信任、目标一致,也没问题;一旦信任丧失、诉求不一,就可能导致彼此掣肘,甚至相互对抗。

(三)价值偏好存在差异

国有资本的价值偏好是多元的,要兼顾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有的时候非经济利益可能被置于更加优先的位置③,这就可能与民营资本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价值偏好发生冲突。此外,即便是追求经济利益,国有资本和民營资本也可能在追求短期利益还是长远利益,追求利润还是追求分红,追求战略价值还是财务价值,追求风险可控还是追求抢抓机遇等方面存在分歧,这些分歧都可能导致企业治理出现困境。
四、摆脱国有相对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治理困境的法治出路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发现,国有相对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所面临的治理困境都是由一些深层次原因所导致的,摆脱这些困境需要从根本上寻求治本之策。因此笔者试图从法治角度寻求破解国有相对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治理困境的出路。

(一)宏观层面:科学界定“国有企业”,完善国资监管立法

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2020年11月27日,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称我国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已全面完成公司制改革,省级国资委监管的一级企业约96%完成公司制改革。在公司制之下,特别是国企积极推进混改的背景下,由单一国有资本构成的“国有企業”已经不再是唯一形态、甚至不是主要形态了。因此,“国有企业”应该仅作为政治经济学概念,而不再作为法律概念来使用了。

在国资监管立法中,应该由一组更加明确、科学的概念来对应政治经济学意义上的“国有企业”,即国有独资企业、国有全资企业和国有绝对控股企业。在这三类企业中,国有资本居于绝对主导地位,具有足够控制力,因此能够也应当承担“国有企业”所应承担的各项义务和责任,接受更为严格的监督。

而对于国有相对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不宜照搬“国有企业”的全套监管要求,而应授权国有资本出资方按照市场化原则、依托法人治理结构来贯彻国有资本意图。当然,对于出资于国有相对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中的国有资本,则应严格执行国有产权管理的相关要求。

(二)中观层面:发挥章程的“宪法作用”,合理配置各方权责

完善国资监管立法解决了国有相对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外部约束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解决其内部治理掣肘的问题,这就需要充分发挥企业章程的“宪法作用”。具体来说,在制定国有相对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章程时,要根据各方持股比例,依照《公司法》并参照市场惯例,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合理划分“三会一层”各自的职权范围,明确各治理机关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事先约定出现意见分歧甚至公司僵局时的处理机制,确保事权覆盖全面、程序有效衔接、运转顺畅无阻,章程内容需要事先履行国有资本方内部审批程序,确保相关国资监管要求和国有资本诉求均能通过治理结构有效落实,以免在未来实际运行中出现违规和违约的两难。

(三)微观层面:建立规章制度体系,确保制度有效执行

治理机关的权责、程序明确后,还要进一步深入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环节,以免治理被管理架空。要建立一套既能有效对接国有资本管理要求,又适合企业高效运转的规章制度体系。

这套规章制度体系应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国有股东要制定针对其所出资的国有相对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的规范性要求;二是国有相对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要根据前者的要求制定与之衔接配套的落实制度。当然,对于后者而言,需要国有股东在混改之前就与民营股东协商一致,并在交易文件中固定下来;混改后国有股东的股东代表、股权董事、股权监事以及其所提名的高级管理人员要通过各自角色确保企业落实。此外,国有股东的有关职能部门还应通过日常指导监督、信息报送等手段,及时了解国有股东的相关制度要求是否执行到位。

规章制度的内容,大体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与决策相关,主要规定国有相对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股东(大)会、董事会议案如何事前沟通、如何决策的程序;第二类与监督相关,主要规定国有相对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哪些事项需要接受国有股东及其上级部门、党组织的监督;第三类与信息披露相关,主要规定国有相对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哪些经营管理信息需要向国有股东披露、何时披露、如何披露等。

总之,国有相对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是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要求的适宜企业形态。对于国有相对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所面临的治理困局,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找到其背后深层次的制度性原因,运用改革思维、法治思维加以解决,从而充分释放这种企业形态所应有的功能和活力。

(作者为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高级经济师、国有企业二级法律顾问)

① 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合称公有资本,鉴于集体资本在当前中国经济中的比重并不大,为方便表述,本文将公有资本聚焦为国有资本。此外,非公资本主要是民营资本,本文以民营资本代之。

② 2019年4月16日,国务院国资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在国新办2019年一季度央企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答记者问时介绍,目前中央企业及其子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按照户数比例,实际上已经达到了70%。

① 在我国法律意义上的企业组织形式包括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公司等。

② 如《关于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的意见》(国资发改革〔2016〕133号)。

③ 根据《公司法》第二百一十六条第(二)项,控股股东,是指其出资额占有限责任公司资本总额百分之五十以上或者其持有的股份占股份有限公司股本总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的股东;出资额或者持有股份的比例虽然不足百分之五十,但依其出资额或者持有的股份所享有的表决权已足以对股东会、股东大会的决议产生重大影响的股东。

④ 即完全由国有资本构成的企业,包括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以及国有全资公司。

① 如《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第二条第一款规定,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国有参股企业中的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适用本条例。

① 如,2016年10月,习近平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

② 不同部门在规范性文件中,对于“国有企业”的含义有不同界定。如:(1)根据《国家统计局关于对国有公司企业认定意见的函》,国有企业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国有企业,仅指纯国有企业。广义的国有企业是指具有国家资本金的企业,除了纯国有企业外还包括国有控股企业和国有参股企业。(2)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原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印发的《关于划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的规定》第三条,国有企业是指“企业全部资产归国家所有,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登记注册的非公司制的经济组织。不包括有限责任公司中的国有独资公司”。(3)根据财政部针对公安部询问出具的《财政部关于国有企业认定问题有关意见的函》,财政部从企业资本构成和企业控制力的角度认为“国有公司、企业”包括全民所有制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国有全资公司、国有绝对控股公司,至于国有相对控股公司需要另行研究判断标准。

③ 如疫情期间国有企业带头复工复产,不计代价保供和转产,降低房租、稳定就业等;还有进入国家社会需要、短期经济回报可能不佳的领域,如公用事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

非公有制企业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工会工作调研报告 提升企业工会工作水平促进非公经济和谐发展

加强企业工会工作是工会推动经济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着力点,是工会应对企业出现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迫切需要。当前,随着中国经济迅猛发展,新生企业如雨后春笋,市场竞争越演越烈,人力资源紧缺且工资和保险福利要求较高,原材料能源价格也不断上涨,为加强新形势下的工会工作,进一步探讨新形势工会工作的思路方法和途径,深入了解了情况,摸清

底数,特别是进一步掌握了广大职工群众的思想动态,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以及工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研究相关情况变得至关重要,成为奠定今后工会工作的基础。近期,我就推进非公企业工会工作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镇街道工会联合会新组建工会组织9家,完成任务的90%,发展会员1080人,完成任务的150%。现在,街道辖区共组建有工会47家,其中,单独建会的39家,区域性联合工会6家,行业性工会联合会1家,区域性工会联合会1家,共涵盖非公企业和个体户327户,占应建会单位总数的96%,会员总数为人,占职工总数的96%。本次调研活动中,我抽选了39家生产经营正常的重点非公有制企业进行调查。200份调查问卷显示:70%的职工愿意加入工会组织,有5%职工持不愿意或无所谓态度;职工对本企业工会评价满意的占10%,比较满

意占35%,一般化不满意占55%;希望工会组织为职工维护权益,替职工说话办实事的占60%,组织开展文体活动和劳动竞赛的各占5%。在签订劳动合同方面40%职工认为只签订了工集体劳动合同,60%职工表示不清楚。工资是否正常增长85%认为不定期增长,50%认为增长幅度太小;权益方面95%认为工资能够按时足额发放,60%认为按照法律规定时间工作,10%认为经常加班,10%认为严重超时工作;针对权益受到侵害时首先找谁调查显示40%职工直接找企业领导,5%职工表示先找单位工会,3%采用其他途径解决。文体生活方面30%职工表示有文体活动,70%职工表示文体娱乐活动开展得少。 调查表明:一是街道辖区内重点非公企业已全部组建了工会组织,有效地把职工团结在党领导下的工会组织,扩大了党的群众基础;二是非公企业职工关心的劳动合同签定、工资协商、安全生产、劳动时间、文体活动等在各非公企业均

有不同程度的落实和开展,非公企业工会组织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上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作用还是不大;三是目前非公企业工会主席均为兼职,因以企业其它工作为主,无精力来思考和推进工会工作,工会影响力不大,职工满意率低;四是非公企业基本未有建立专门的工会帐户,开展工会工作的经费支出需经企业主同意方可进行,制约了工会工作的自身发展;五是非公企业职工对其工会还寄予更多愿望,非公企业工会必须要有所作为才能满足职工群众需求。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工会组织不规范,工会干部兼职是非公企业工会形同虚设的根本原因。近年来,各乡镇工会按照《企业工会工作条例》,本着“先组建、后规范”的工会组建工作办法,对新建非公企业及时组建了工会组织。由于一味的追求完成工会组建任务,重组建,轻管理,造成一些非公企业工会组织不健全、制度不完善,成为名副其实的“牌子”工会;还一些非公企

业工会班子的产生缺少民主程序,职工知晓率低,使一些职工对工会组织认识模糊;一些企业工会有牌子,有人员,但没有具体办公地点和工会经费,使工会干部难以开展工作;非公企业工会主席普遍由企业行政人员兼任,工会工作行政上以包代揽,使职工很少听到工会的声音。

工会主席处境尴尬是非公企业工会职能作用难以发挥的关键原因。目前非公企业工会主席具有两重身份。一种是员工身份,与企业主存在租佣关系,端着老板的“碗”;一种是发言人身份,是职工群众的代言者,替职工说话;身份尴尬是目前这种机制产生的工会主席无法发挥职能作用的关键。一些企业不给非公企业工会开展工作提供必要条件,造成非公企业工会主席参与决策难和平等协商难。非公企业兼职工会主席无报酬,参与维权风险大,企业工会受企业行政或企业主左右,工会工作缺乏主动权和监督权。

思想认识不到位,是企业工会工作难以开展的内在原因。“维护企业依法经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企业业主、工会组织和以及员工应当共同树立的工作理念。但一些企业主只注重生产经营,追求利润,对员工的一些权益没有给予保障,甚至认为工会是组织员工和自己搞对立,开展工会工作增大企业成本,影响企业生产,对工会工作采取推拖甚至阻止;另一方面企业工会和员工往往只考虑满足自身的要求和权益,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生死存亡认为是企业主个人的事,与已无关,表现在不履行合同、不愿参加保险、不自觉遵守安全生产、节能减排等厂规厂纪。同时,大部分非企业工会干部任职前没有工会工作经历和业务培训,缺乏政策法律知识,缺乏方法和技巧,缺乏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难以处理好企业和员工之间的矛盾,工作有顾虑,工会作用难以发挥。

三、对策和建议

加强非公企业工会规范化建设。当前非

公制企业工会大多数是按照“先组建,后规范”而成立起来的,作用发挥与职工期望还不相适应,因此加强非公企业工会规范化建设是非公企业工会发挥作用的基础性保障。一是要有具体办公地点。非公企业要为企业工会干部提供必要的办公场所和设备,有条件的企业要为工会配置职工信访接待室和调解室,便于企业工会开展工作。二是要有“独立”的工会主席和民主产生的工会班子,确保有人员依法开展工会工作。三是要有工会经费,单独设立工会经费帐户,采用先征后返办法,依据工会经费收缴有关规定,由地税足额代征上缴非公企业工会经费,将收缴经费总额60%返非公企业工会,保证非公企业工会工作正常运转。四是要有一套管用的工会工作制度,使企业工会工作有章可循;通过加强规范化建设使非公企业工会达到“四有”,最终实现“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按章理事”。

推行非公企业工会干部选聘派驻制度。

选聘专职工会干部派驻到非公企业开展工作,这是非公企业工会发挥作用关键所在。采用“社会化招聘、派遣式用人、契约式管理”的方式,从社会招聘具有一定群众工作经验和工会工作知识,能够胜任企业工会工作人员。通过先培训,后派驻到非公企业工会或者中小非公有制企业联合会开展工作。也可联合组织部门选聘专职人员“一肩挑”企业工会主席和党组织书记,派驻企业开展党建和工会工作,真正实现“党工共建”。工资报酬采用企业工会经费拿一点,上级党工组织补一点,本级财政拨一点“多个一点”方式予以解决,使企业工会专职干部工资不再依附企业。实行双重管理,以聘任方垂直管理为主,明确工作职责,按照“维护企业依法经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工作原则,建立派驻工会干部量化考评机制。采用选聘派驻非公企业专职工会干部做法,将有力解决目前非公企业工会主席“端老板碗受老板管”怕丢掉饭碗不敢作为;兼职没报酬,出力不讨

好,两头受气,不愿作为;没经过专业培训,工会知识匮乏,开展工作办法少,不会作为的尴尬局面。

积极为促进企业发展贡献力量。非公企业工会要紧扣新时代工运工作主题,发挥职能,找准切一点,积极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做好“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文章,多做一些鼓劲的事,凝聚职工人心的事,坚决杜绝企业工会组织与企业方“两张皮”搞对立。企业工会组织既要做企业职工“维护者”,也要做企业与职工矛盾的“调解员”;既要替职工说话办事,又要帮助企业参与职工管理;既要维护职工劳动生活工资基本权益,又要教育职工爱岗敬业,认真完成岗位任务。两者都要兼顾,一个都不能偏废。真正让企业与职工共谋发展,共促发展,共享企业发展成果。

(四)落实集体协商维权机制,保障职工合法权益。落实集体协商维权机制是非公企业工会发挥作用有效手段。非公企业工会必须强化源头参与,就职工工

资,劳动时间、福利待遇等方面与企业方进行平等协商后达成一致鉴定集体合同。在签订集体合同时,非公企业工会要在广泛收集职工和企业方的意见或建议基础上,与双方反复协商后,拟定协商议题和合同草案。可推行综合性集体合同,也可推行专项集体协议;上级工会组织要联合劳动、社保、安监部门开展集体合同签订及履约情况检查,对没签订集体合同的企业要责令要及时签订;对照合同条款落实不到位的,运用劳动法律监督整改意见书、劳动法律监督处理建议书制度,对不履行合同的行为,及时督促纠正。组织开展“要约承诺活动”企业方就保障职工合法权益进行承诺,企业职工就遵守企业规章制度,超额完成工作任务进行承诺。

扎实推进非公企业“职工之家”建设。非公企业工会要以“建家”活动为载体,积极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为企业打造先进企业文化。当前新生代农民工不再光是为了挣钱,还追求精神文化生活,

根据这一特点,非公企业工会要督促企业为职工提供必要的娱乐活动场所和设备,开展丰富多采的群众活动。以活动增强活力,以活动促进维护,以活动扩大影响,在营造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中充分发挥导向作用,激发企业的团队意识和职工的能动精神,实现企业以人为本、职工以企为家的高度融合。企业工会要把建家与开展“双爱双评”、“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不断丰富建家内容,拓宽建家领域。摸清职工家庭生活状况,建立困难职工动态管理档案,积极开展扶贫济困、结对帮扶、金秋助学、职工互助等多种形式的工会送温暖活动;加强与地方政府和工会的联系,协助企业做好特困职工最低生活保障、下岗失业人员基本生活、大病重病职工医疗救助、困难职工子女上学等工作,帮助他们渡过生活难关,当好困难职工的第一知情人、第一报告人和第一帮助人。有条件的企业要建立困难帮扶基金。真正把企

非公有制企业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1、宣传政策法规,保证合法经营。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上级组织和本组织的决议,团结带领党员和群众,引导和监督私营企业主及其他从业人员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依法经营,保证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

2、加强教育管理,提高党员素质。组织党员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决议,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业务知识,全面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监督党员切实履行义务,保障党员的权利不受侵犯。

3、团结凝聚职工,共谋企业发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把职工群众团结凝聚到企业发展上来,关心和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重大问题,以适当方式提出意见和建议,发挥党员和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和支持他们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促进企业发展。

4、创新活动载体,积极发挥作用。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努力创新党组织活动载体,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5、领导群团组织,建设企业文化。支持企业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培养优良的职工队伍,促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

二、党支部书记岗位职责

1、督促、指导企业党组织开展活动,发挥党组织在职工群众中的政治核心作用,认真履行党章规定的职责。

2、坚持实事求是,发扬民主作风,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了解党员群众的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

3、检查支部工作计划和决议的执行情况,按时向支委会、党员大会和上级党组织报告工作。抓好支部委员会的学习,按时召开支部委员会和民主生活会,充分发挥支部委员的集体领导作用。

4、协调好党组织与非公企业经济组织的关系,为党组织开展活动、发挥作用创造必要条件。

5、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履行职责,勤奋工作,带领支部成员积极完成上级党组织分配的工作任务。

三、“三会一课”制度

“三会一课”是指党员大会、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和党课。按照党章要求,基层党组织必须坚持好“三会一课”制度。

(一)党员大会

1、党员大会一般每季度召开一次

2、党员大会由书记或副书记主持召开

3、党员大会的主要内容是:听取和审查支部委员会的工作报告;研究贯彻上级党组织的决议、指示;讨论接收新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评选优秀党员;讨论对犯错误党员的处分和处臵不合格的党员;选举支部委员会;选举出席上级党代会的代表等

4、党员大会的议题应事先通知党员。会议要充分发扬民主,对讨论决议事项,应按民主集中制的则形成决议。

(二)党支部委员会

1、党支部委员会一般每月召开一至两次,遇到重大问题可以随时召开。

2、党支部委员会由支部书记或副书记主持。

3、党支部委员会的主要内容是:研究贯彻上级党组织的指示、决定和工作部署;研究支部工作计划和总结;分析党员、群众的思想状况,研究党员和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听取支部委员和党小组长的工作汇报;讨论发展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讨论对党员的奖惩等。

4、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建立并完善各项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凡属重大问题,都应集体讨论决定,并做好记录。

5、党支部会必须有应到会人员半数以上方能举行。会后要及时将会议情况向未参加会议的成员通报。

(三)党小组会

1、党小组会每月召开一次。

2、党小组会由党小组长主持。

3、党小组会的主要内容是传达贯彻上级党组织的指示、决议,研究落实措施;组织党员学习政治理论和党的基本知识;讨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和发展党员、预备党员的转正;评选优秀党员;讨论对违纪党员的处分;开展以批评与自我批评为主要内容的谈心活动等。

4、党小组会的重点是开好民主生活会,主要内容是听取党员思想、作风和廉洁勤政、学习、工作情况汇报;围绕一个时期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向组织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场,交流思想;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5、党小组会要有专人做好记录。

(四)党课

1-2个月上一次党课,党支部成员每年至少讲一次党课。内容根据上级党委部署或自行确定。要结合中心工作,结合本部门工作任务,结合党员思想实际进行。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积极采用现代化手段,强化党课效果。

同时,建立使用好“四簿一册”,即支部会议记录簿、党员大会记录簿、党小组会议记录簿、党课记录簿和党员登记册,确定专人进行记录和保管,记录内容要分门别类、具体详实,记明会议时间、地点、与会人员、会议议题和所作决议等,做到党员活动情况、作出的决议都有据可查。

四、党员教育管理制度

1、组织党员学习政治理论、科学文化、法律法规和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的管理知识、生产技术等,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业务技能。利用党员活动日进行,可吸收入党积极分子和其他职工参加,党员集中学习每月不少于一次。除集中学习外,党员要坚持开展自学活动。支部要积极组织党员参加上级党组织举办的各种学习培训。

2、加强对党员组织关系的管理。在企业工作半年以上的外来党员,应将组织关系转移到企业或企业所在地的党组织。离开企业的党员,必须按规定及时转移组织关系。

3、加强对党员的日常管理。对不参加组织生活、不服从组织分配工作、不缴纳党费的党员和连续两次评议不合格的党员,经支部大会讨论决定,报上级党组织批准,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4、建好党员活动室、党员电化教育播放点和现代党员干部远程教育播放点,配备必要的党报党刊学习资料和影碟等电教设备。

5、加强党员电化教育,科学确定内容,指定专人播放,做好播放记录,分析播放情况,检查播放效果,确保党员电化教育收到实效。

6、学习教育做到有计划,学习有笔记,活动有记录。支部定期检查党员学习笔记,组织交流学习心得。

五、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

(一)征求意见的事项

凡是涉及“三重一大”即:重大问题决策、重大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审批的事项在研究决定之前,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具体征求意见的事项主要包括:

1、企业发展规划;

2、企业各项规章制度;

3、企业党建工作计划;

4、企业精神文明创建工作;

5、有关人事调动、调整,干部的推荐、培养、使用和管理监督,干部培训、考核、任命、免职;

6、干部职工的津贴、晋级晋职、评优选先;

7、政务公开工作;

8、其他需要征求意见的问题。

(二)征求意见的形式

坚持贯彻全心全意依靠干部职工干事业的思想,让干部职工参与企业的发展规划、工作计划的制定,参与决策,实现由被动接受管理向主动参与管理的转化。

1、沟通信息渠道,采取设立信箱、建立接待日、个别谈心、召开征求意见会、听证会等形式,听取干部职工对企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尤其是在企业重大决定形成之前,要几上几下,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充分采纳合理化建议,使决策更具有科学性。

2、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制度,通过召开各种会议、设立政务公开专栏,及时公布政务、财务活动中的重要事项。

(三)对群众意见的处理

1、及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收集到的群众意见,对其中合理合法的意见要积极采纳,对其中不合理或暂时不能实现的意见和建议,要落实专人向群众做好解释工作,以求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2、重大问题研究决策后,要进行公示,在公示期间再次征求群众意见;如果群众有不同意见,则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如果群众没有不同意见,待公示期满后才能实施。

3、实施过程中接受群众监督,违规违纪者要及时查处。

六、发展党员制度

1、严格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抓好党员发展工作,及时把符合条件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注意吸收优秀青年、妇女入党。

2、加强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教育工作。凡以书面形式申请入党的,党组织要建立档案,在企业工作一年以上,经过培训教育、民主推荐后,列为入党积极分子;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一年以上,经党员群众推荐后,由支委会或党员大会研究同意,列为发展对象;被列为发展对象的入党积极分子,在发展前要集中进行培训,坚持不培训不发展。

3、严把发展质量关。由上级党委派党务工作者,实地进行政治审查。对政审合格的发展对象,提交支部党员大会讨论,形成意见。

4、坚持发展党员公示制度。利用厂务公开栏等形式,在一定时间内对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转正的基本情况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5、做好预备党员教育考察和转正工作。对上级党组织批准的预备党员的思想、工作情况进行跟踪教育。预备期满后,按照程序办理转正手续。

七、党员联系群众制度

1、党支部开展党员联系职工群众活动,每名党员都要联系1—2名职工群众。

2、联系的重点对象:入党积极分子、业务骨干、困难职工等。

3、联系的具体内容: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帮助联系对象解决好实际困难;化解矛盾纠纷;及时向党组织反馈联系对象的意见和要求。

4、联系主要采取座谈会、定期走访和个别谈话等方式进行,每个月至少联系一次。

八、党费收缴管理制度

1、党员必须按党章规定,自觉、按期、足额交纳党费。超过六个月不交纳党费的应按党章规定处理。

2、党员以其月工资收入的固定部分(基本工资)和活动的部分(津贴、奖金)的总和为基数按比例交纳,党支部负责按规定将党费上交上一级党组织。新入党的党员,应在批准为预备党员后,从支部大会通过其为预备党员之日起开始缴纳党费。

3、党员应于每月发工资后,主动按规定将党费交给党支部组织委员,支部组织委员应于每季度20日前将党费上缴党委。在收缴党费过程中,要建立帐目,做好签收手续,做到现金、帐目相符,不发生失误。总支、支部应每季度公布一次收缴党费的情况,接受党员的监督。

九、民主生活会和民主党员评议制度

1、民主生活会每年召开一次,一般安排在年底或“七一”前后进行。根据需要,民主生活会也可随时召开。

2、召开民主生活会前,要根据形势的需要和党支部的实际情况,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确定民主生活会的议题。也可以根据上级党组织的要求,确定民主生活会的内容。

3、结合工作实际及个人工作、思想情况,对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章的要求,从党员的党性、党风、党员先进性等方面,检查、总结,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统一思想认识。

4、针对民主生活会检查和反映出来的问题,要积极制定改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民主生活会要做好详细记录,会后将会议情况及时报告上级党组织。

5、以支部为单位每年一次组织党员开展民主评议活动,时间可放在每年年底或次年年初。

6、评议结合党内外测评,在党内民主测评与党外职工代表测评的基础上,再进行党内评议。评议时,首先由每个党员进行自评,然后党员之间进行互评。

7、支委会根据评议结果,对每个党员进行定格,确定等次。对评议为不合格的党员要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谈话教育、限期改正、劝退、除名等组织处理意见。

十、党内选举制度

1、非公有制企业党支部每届任期三年。如有特殊情况,确需推迟或提前进行换届选举的,要报上级党组织批准。延长期限一般不超过一年。

2、换届选举时,应召开党员大会,由上届支部委员会主持。有选举权的到会人数超过应到会选举权党员人数的五分之四时,会议有效。

非公有制企业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内容提要]党建工作在非公有制经济企业中积累了丰富经验,这为新时期非公有制经济持续不断、更加健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党建工作在非公有制企业中还存在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还需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

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为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支撑。如何正确定位、强化非公有制企业中党组织作用,使党组织适应非公有制经济状态和发展,巩固党在社会和群众中的执政基础,已经成为党组织在非公有制企业中的核心任务。

一、发挥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作用的意义及现状

改革开放35年来,非公经济飞速发展,不断壮大,党组织在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建设也是从无到有,虽然实践过程并不很长但也取得了喜人的成效。尤其在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中成功组建党组织,并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取得显著效果的企业,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找到了积极探索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发挥党组织作用的有效途径。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一些非公有制企业对于在其企业中党组织建设的概念尚未形成,或是其党组织党建工作起步较晚,尚处于探索阶段。此外,在各地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中共基层党组织建设不健全、管理不到位,一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入党方面缺乏有效途径,找不到适当的加入中共的渠道,导致非公有制企业中党员和党务工作者队伍薄弱。也有一些企业主加入了民主党派,但对于企业党务工作不甚了解,需要帮助。基于上述现状,调研组对现阶段非公有制企业中如何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遇到的新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

二、当前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遇到的问题

当前非公有制企业因经营领域、人员构成比较复杂、规模、效益各有不同,因此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建设以及发挥作用在实践中远比国有企业党组织遇到的问题要多且复杂。

(一)党组织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定位模糊。当前大多数的非公有制企业发展核心是利用企业现有资源、自身优势以及企业对市场的把握以追求企业效益的最大化。对在非公有制企业中的企业主和职工来说,利润和工资是第一位,由此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设形成了天然的障碍。

在非公有制企业,企业主或是企业决策层对企业具有完全掌控的能力,无论从人力还是财产都具有绝对的支配权以及生产经营的决策权,党组织无权对非公有制企业的决策进行干预控制。从党组织组建的制度上来看,党中央和各级党委都高度重视,符合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都要建立党组织,但由于企业预期目标、发展核心同党组织具体职责和任务并不完全相同,企业主和员工往往会产生一个企业两套班子,由此带来是党组织决定企业的运作,还是企业决策层行使企业决策权的困惑。党组织在企业中的定位是当前党组织建设的首要问题,如果定位模糊,就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二)党组织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建设面临制约因素。党组织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发展除了政策层面已经具备外,还需具备人力、时间、精力、成本等要素。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党组织内部人员构成来自企业,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入党方面缺乏有效途径,导致非公有制企业中党务工作者队伍薄弱。而且,这些人很少是专职的党务人员,往往是在自身生产工作之外兼职党务工作,每当企业生产任务量大,需要职工满负荷甚至超负荷地工作时,必然使他们限于时间、精力,不能有效地开展党组织活动。企业方面,由于要实现扩大再生产,同时面临压缩成本、融资困难等诸多问题,加之党组织开展工作的物质保障要由企业来承担,往往造成党组织活动经费不能及时保障。

(三)非公有制企业中党员队伍思想建设面临挑战。党员在非公有制企业的党组织建设和发挥作用中既是要素也是决定性因素,即使非公有制企业中党员数量不少,但如果党员队伍思想建设跟不上,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作用也无从谈起。目前来看,党员队伍思想建设面临几项挑战:1.党员数量相对偏少,企业中党员的数量一般都比较低,有的私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中甚至没有党员,无法形成群体优势,从而势必影响党员的思想意识,认为在企业里并不是主流群体,造成形式化的党组织。2.企业人员对党组织认识模糊,导致企业中孕育合格党员的环境缺失。在中小企业党组织建设不十分完备的情况下,对企业能否取得更高利润,能否长久发展是企业员工和企业主最关注的问题。还有的员工认为其企业中的存在形式仅仅是单纯的雇佣关系,认为党员和其他职工同样是企业所雇佣的,工作是临时的。而企业中的这些员工恰恰是今后企业党组织发展的有生力量。如何取得党组织在企业员工中认同感、归属感是建立党组织的必须解决的问题。3.非公有制企业中党员流动性大,导致党员队伍不稳定,不利于党组织内部结构的固定,不能将党组织原有设立工作计划贯彻始终。4.非公有制企业党员素质参差不齐,觉悟不高。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党员由于环境的因素,缺乏政治学习机会,参与学习存在不规范、质量差、走过场等问题。而且企业中无论企业主、企业员工、甚至党员普遍存在只要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益,就是党员的带头作用,就是党组织在企业中发挥了应有作用的想法,淡化党了的宗旨意识。

三、充分发挥非公有制企业中党组织作用对策思路

党在非公有制企业特别是规模以上企业中组建党的基层组织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和重大成就,其功能的建设和发挥在实践中也创造出许多好经验。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非公有制企业中党组织功能建设在总体上处于起步探索阶段,组织定位模糊,制约因素繁多,党员思想建设薄弱等因素都导致了难以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因此,必须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遵循党建工作规律,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创新体制机制,寻找更多突破,充分发挥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作用。

(一)找准在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定位。非公有制企业与其企业中党组织的关系是非公有制企业中党组织功能定位最直接、最重要的依据。企业中的党组织是党的基层组织,企业是社会经济组织和社会生产的基本单位,两者性质根本不同。企业中的党组织直接隶属于其上级党组织,既不是企业的组成部分,也不附属于企业,既置身于企业之中又独立于企业组织结构之外,是身处并工作于企业范围内社会群众(包括企业主及高级管理人员)的政治组织。因此,在组织关系上企业组织与企业中的党组织没有内在的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企业范围内是两个不同的组织系统,没有主从或隶属关系,属于并立关系范畴。那么,企业中的党组织功能必须保持党组织特别是党的基层组织的特性,其工作核心是党务,其所有的职能工作都属于党务工作范畴。由于企业中的党组织置身于企业并负有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任务,其工作应当具有一定的经济性,但从根本上来说这种具有经济性的工作的第一属性仍然是政治性,经济性附属、辅助政治性,属于政治工作为发展经济服务的范畴。因此,企业中党组织功能设置必须立足于党务和政治,决不能舍本求末、本末倒置,更不能越位。

(二)解决好制约党组织发展的要素问题。人力、时间、精力、成本是形成有效的党组织客观条件,这4个要素缺一不可。同时也同企业经营发展既有联系又有矛盾。因此,建议党中央、各级地方党委及其职能部门和机构,高度重视和加强非公有制企业中党建工作,以对党和党的工作高度负责的态度并落实在实际行动上,下决心真正解决的影响和制约党建工作深入发展制约因素,将人力、时间、精力、成本统筹考虑。

1.广开进贤之路。对符合条件并有志愿入党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应积极吸收,并使之规范化、政策化。同时给予平等的政治地位,对符合条件的党员同样要有推荐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优秀党员等的机会,确保非公有制企业中的优秀党员不被边缘化。针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员流动性大的特点,企业要对党员实行动态管理,保持党员总体数量上的稳定,同时企业党组织要建立党员管理制度,做好企业党员的管理工作,让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党员队伍建设有序化、规范化。2.对于生产时间同党组织活动时间上的矛盾,要由各级地方党委同企业进行充分地协商,让企业给予充分的支持。3.提供成本保障。目前对有关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经费问题还没有一个有效的、动态的考虑。企业通过发挥党组织优势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理应对企业内建立党组织的成本予以分担。

(三)强化党员队伍建设、思想建设,提升整体素质。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和党员思想建设,改进党员教育培训,是充分发挥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作用的根本所在。

1.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对于非公有制企业中党员占职工的比例较低、党的力量薄弱的状况,制定发展规划,非公有制企业中党员发展规模既要在总体上有所控制,也要保证企业中党组织有充足血液。从而使党组织队伍壮大,让党组织中的个体有组织感和归属感,更有从事党务活动的动力。在发展结构上应注重关键岗位上的生产经营管理者、科技人员和职工骨干、生产一线优秀工作者。树立党组织在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地位,发挥思想政治上的导向作用,以实际行动带领并引领一批符合条件的企业员工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而努力。同时建立能进能出的党员发展机制,优化党员队伍结构。2.加强党员的思想教育工作。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让党员和员工明晰党组织在企业中的定位,了解党组织不是企业的附属,不隶属于企业,企业中的党员也不仅仅是企业的雇员,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3.把非公有制企业中党组织书记和党员骨干的教育培训纳入到党的干部和党员教育培训总体规划和计划范围,进行正规的理论和业务知识技能培训,决不能搞形式主义的办学。同时对企业中的党员还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政治教育要同企业生产经营、生产销售技能等有机结合。保证每一个党员既要政治思想过硬,又是企业生产经营骨干,真正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四)将企业文化同党组织的中心工作融合。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企业是否能长足发展关键在于其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中的管理者、职工、财产、经营方向等是会随着时间的迁移而改变的。但是,企业灵魂的东西不能也不应说变就变,独到的企业文化和特有的员工素质是难以仿效、改进和复制的。现在,越来越多的规模以上的非公有制企业开始关注其自身的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文化对于代表先进生产力的事物有先天的接纳性。那么寻找企业文化同党组织中心工作的契合点给我们今后探索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党组织能否长久有效地发挥作用提供了机遇。党组织在工作中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齐头并进,将党的一贯宗旨潜移默化地融入企业文化的建设中去。

(五)推进非公有制企业中党组织自身建设。企业中党组织功能建设及其作用的发挥,最根本的是组织自身强大有力量。关键是要有素质高、工作业务精通、具有较高领导和协调能力的领导者,以及有素质良好的党员队伍做基础。这就需要大力加强和积极推进企业中党组织建设力度。上级党委及其职能部门要切实做好领导、管理和指导工作,把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党员队伍扎实搞好,不断增强和完善组织功能,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为发挥好功能作用奠定坚实的基础和必要条件。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创建,以思想理论建设为根本、以党性教育为核心,以道德建设为基础,在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建设理论和政策上不断的突破创新,以理论支撑实践,以政策督促落实。

(六)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监督职能。为了使企业良性健康的发展,党组织必须对非公有制企业内部外部进行有效地监督。

1.对于企业经营生产方面的决策,党组织一般不可做干涉,保证政企分开。但党组织可以进行适当参与、建言献策以保证科学决策。在企业做出重大决策时,党组织除了要进行民主参与外,还要对决策是否产生不良的后果或错误的政治导向进行监督,企业应充分尊重和考虑党组织的意见建议。2.在企业生产经营时,企业有违反国家有关法规、政策的行为,党组织应以组织的形式上报公司决策层,并督促其整改。对于决策层不予采纳依旧违规进行生产经营的,应主动向上级党组织汇报。上级党组织应以适当保护企业党组织上报当事人的形式会同相关部门对企业违法、违规行为及时纠正。3.对于非公有制企业内部员工有违法、违规、违反安全生产的行为或者有不良政治倾向要及时制止、有力驳斥。4.对企业外部环境中存在行业违规行为和现象的要及时向相关部门反应。相关部门应对基层党组织提出的问题给予足够重视,并采取行动进行有效遏制。5.对于政府工作上的失误或是政策上的不完善导致企业利益遭到损失时,企业党组织应及时向上级党组织反应,上级党组织应予以积极响应,协调相关部门解决问题。

(七)要处理好的几大关系。非公有制企业的企业主、企业员工思想政治素质参差不齐,人员组成结构复杂。要充分发挥非公有制企业中党组织作用必须协调好以下几大关系:党组织同非公有制企业之间的关系;党组织同企业主之间的关系;党组织同企业员工之间的关系;党组织同企业中民主党派人士之间的关系。

1.同企业的关系。党组织的建立发展要依靠企业,党组织中的党员也是企业的员工,如果企业发展不好,企业中的党组织也无法更好地发挥作用,甚至停摆。党组织同企业关系也不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而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党组织要在企业中定位准确,对于党组织的工作范围要有清晰的界定。不能同企业生产经营混在一起。必须采取不影响不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和工作的方式方法开展活动,党组织的活动和工作要对企业生产经营顺利运行和发展生产、改善管理、科学决策、提高效率和效益、塑造良好企业形象起到有效作用。2.同企业主的关系。所谓企业主既是企业的领导或是企业的决策层,企业主要对企业有绝对的控制能力。如果党组织在企业中开展的活动影响或者削弱了企业主的控制力,那么会产生严重的反作用。对此,党组织要注意在企业中行使自己权利的范围。另外企业主社会联系面较宽,他们思想表现出多变性、差异性、选择性等特点,需要对他们进行正面积极的引导,化消极为积极。3.同企业员工的关系。党组织的建设要从群众中来,再到群众中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员工是党组织保有活力的源泉。培育企业中潜在的优秀后备党员,就要在企业中让企业员工感觉到党组织既是党的组织也是可依赖、可信任,能提供温暖、给员工保障的家。4.同民主党派人士的关系。当前,在一些非公有制企业中优秀的企业主、企业员工参政议政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并且加入民主党派的人数逐年递增,并且形成今后的趋势。所以,要通过党组织运用统战工作的方式方法来团结企业中民主党派人士。消除党员同企业中民主党派人士数量此消彼长的想法。要支持鼓励有界别、有特色的优秀员工加入民主党派。加强同民主党派人士的团结合作意识,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促进“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行、行动上同心同德。”

基金项目:中共辽宁省委组织部、党建研究会2013重点课题部分研究成果,获评2013辽宁省党建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

责任编辑:汪 洋

收稿日期:2013-12-28

非公有制企业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一、目标任务

继续做好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2008年要实现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单独组建率要达到100%。

不断巩固和扩大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组建党组织的工作成果,对已经建立党组织的非公企业,要开展“回头看”活动,看党组织活动是否正常、活动经费和活动场所是否有保障。开展以“建一个党组织活动场所、建一个党建宣传专栏、建一套党建工作制度、送一块党组织牌匾、送一面党旗、送一套党建图书”为主要内容的“三建三送”活动。

二、具体措施

(一) 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加大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力度。基层党组织要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领导,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配备专兼职党务工作者,也可通过各种渠道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帮助企业做好党建工作。按照市委组织部要求,下半年预计举办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书记、企业主培训示范班一次。

(二) 实行领导干部与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党建联系点。按照市委组织部的要求,县级党员领导干部要联系规模以上、有影响的非公有制企业,亲自担任企业党建联系员。有关基层党组织领导干部也要与非公有制企业建立联系点,领导干部每月要安排一定的时间到企业开展工作,具体指导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和开展党组织活动,并积极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努力将党建联系点建成党建示范点。

(三)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员队伍建设。各级党组织要创新工作思路,壮大非公有制企业党员队伍,千方百计地为单独建立党组织创造条件。积极做好非公企业发展党员工作,把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骨干的“双向培养”活动。要积极开展向非公有制企业推荐、输送党员职工等活动。联合人事部门、县人才交流中心、劳动、工商等部门通过举办人才交流会、发布用工信息等形式,全力推荐党员到非公企业就业。

(四) 认真贯彻宣传《公司法》,加强对业主教育引导工作。新《公司法》的颁布为非公有制企业组建党组织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要通过深入宣传,使非公有制企业业主认识到支持党建工作是依法应尽的义务。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加强对业主的教育引导,消除他们的思想顾虑,使业主认识到党建工作是促进企业发展的强大政治优势,激发他们的政治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

(五) 保证组建质量,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规范化建设。积极开展“建一个党组织活动场所、建一个党建宣传专栏、建一套党建工作制度、送一块党组织牌匾、送一面党旗、送一套党建图书”为主要内容的“三建三送”活动。要根据党员和职工数量,配备必要的办公桌椅、党旗、党徽、报刊图书、电教设备等,保证党组织活动的基本需要;指导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根据企业实际建立党建宣传角,党报党刊阅览区、党建工作展示板等党建宣传阵地,积极营造党建工作浓厚氛围;要建立建全“三会一课”、党员学习培训、民主评议党员、党员党性分析、发展党员、党内监督、党务公开等制度。各乡镇及开发区党组织要开展与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结对互帮互助活动,建立党建工作互帮互助机制。

(六)总结典型经验推动面上工作。继续加大对非公企业党组织新典型的培养力度,认真总结一批具有鲜明特点的典型经验,召开工作会议、经验交流会,座谈会,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和推广,大力营造重视和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浓厚氛围。发挥其示范和带动作用。

三、几点要求

(一) 各乡镇、开发区及相关部门党委要加强领导,做好“三建三送”活动积极推进党组织建设。要建立并落实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责任制,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还要配备专人具体做好此项工作,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对没有组建党组织的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要列出清单,建立台帐,确定党组织组建倒计时的时间表,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快党组织组建工作的进度,对新建企业要在其招工的过程中引导他们聘用党员职工,积极发展党员,扩大党员队伍。各部门党委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掌握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和党建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积极开展“三建三送”活动。

(二) 形成党委领导、行政部门配合、群团组织参与的工作格局。建立党工委、工会和共青团组织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协调工商、税务、劳动、经济局等部门充分发挥各自工作特点,在企业注册、税收管理、企业用工等环节督促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党组织组建工作。建立党工委成员单位之间党建信息沟通制度,工商部门对非公企业的成立、注销情况,对新批外资企业情况,劳动人事部门在企业招工调档时对党员就业的登记情况,要及时向县非公党工委通报。非公有制企业的注册地与经营地不一致的,注册地与经营地所在地的党委要互相配合,党组织组建工作由经营地负责,注册地负责及时向经营地通报非公有制企业注册信息工作。

非公有制企业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今年以来,团中央继续以非公有制企业团建为重点,精心部署,科学调度,全力推动。1月,通过全国城市战线共青团工作会议,对非公有制企业团建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和安排。3月,通过在福建、四川和河南组织召开工作调度会,对工作进行检查、调度和推动。各地团组织迅速行动、认真落实,分解目标、建立机制,推动团建工作形成良好势头。截至目前,全国累计新建非公有制企业团组织12.4万家,覆盖35岁以下青年1002.6万人,其中团员431.6万人。今年1至4月份,新建非公有制企业团组织1.1万余家。各地主要做法如下。

一、坚持党建带团建,探索建团路径

1.用深用透已有工作经验。团中央在去年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借助党建工作格局、工作成果推进团建;依托开发区、高新区和专业市场等,在重点区域加强团建;依托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力量,推动行业团建;充分利用团属社团资源,着力推进会员单位团建;结合企业管理模式,依托企业总部推动分支机构团建;依托商业合作模式,通过龙头企业推动关联企业团建;延伸和拓展团的工作品牌,促进企业和社会组织团建;根据青年沟通、交流、联系和聚集的新方式推动建团;探索和完善组织管理体系,构建团建长效工作机制等九条工作路径。大多数省份利用已有经验,结合当地实际,探索出了高效、可行的工作方法。河南、辽宁等省着力加强重点区域建团,集中突破园区、产业集聚区团的组织建设,对于园区管委会条件成熟,具备建团条件的依托管委会党工委独立建团;对于有一定基础,但暂时不具备单独建立团组织的,依托园区内大型非公企业建立联合团组织;对于条件不

- 1统计全国街道乡镇约4万家,随着街道乡镇组织格局创新工作推进,基层兼职团干部力量将得到极大充实,联系社会渠道将得到有效拓展。目前全国建设驻外团工委1500余家,驻外团工委书记依托乡情纽带,在驻外商会本藉企业家中推动企业建团,有利于提升工作效率。同时,西部计划青年工作专项志愿者约2000余人,高校派驻县级团委干部2600余人,以及大量大学生村官等,充分借助这些年轻的团干部或党团员力量,组建非公团建指导员或协调员队伍,有效克服基层工作力量不足的难题。黑龙江、重庆、湖北、贵州、浙江等地充分发挥组织格局创新选配的兼职团干部、高校挂职团干部、志愿者的作用,请他们担任非公团建联络员、指导员和监督员,一对一推进。河南整合驻外团工委资源,依托417家河南驻外团组织,加强与全国各地的河南商会和河南籍青年企业家联系,在更大范围凝聚覆盖农民工群体。广东探索‚驻粤团工委+企业团委‛一体两翼、双向共管建团,积极推进相关非公有制企业建团,推动各省团工委与广东各级团组织实现组织机构、政策机制、工作活动等方面的有效对接,实现对外来务工青年群体的组织覆盖和活动覆盖。

二、按照过程管理要求,完善各项工作机制 1.完善工作机制

一是目标考核机制。各地结合实际情况,逐级制定和分解建团目标任务,明确工作责任主体,做到月末通报进展,季末调度讲评,年末严格考核。广西、浙江等地在摸清和掌握区域内非公有制企业真实详细信息的前提下,制定详细团建任务和时间推进表,实行挂牌督导、建账销号,逐家进行登记造册,建立详细的信息台账,组建一家,销号一个。广东、河南、广西、海南、甘肃等省,建立专项督导制度,通过电话督导、专项通报的方式加

- 3务用品新建,并积极推动区县同比例标准配备经费,支持非公企业团建工作;北京向各团区(县)委分别拨付3万元,用于支持两新组织团建工作,并为2010年全市新建的4200家团组织分别赠送价值100元的团务用品;兵团团委在‚十二五‛期间为青年人数在50人以内的团组织每年给予500元工作经费支持,青年人数在50人以上的团组织每年给予1000元工作经费支持。

五是干部培训机制。着力规范建团程序,编印工作手册,加强干部培训,通过组织现场观摩、专题培训、以会代训等方式,加强新建团组织负责人的培训工作,逐步提升团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水平。福建计划依托省团校实施‚千名非公企业团干培训计划‛,力争通过分片区、分批次、分层级的办法,对非企公业团干部实施全面轮训;辽宁、兵团都已启动了本的非公企业团干部培训工作,其余各省都相应制定了培训计划。

2.强化过程管理

一是在推动团组织建立的过程中设定规定程序和动作,强化对建团的过程管理、规范建团初期的工作内容。山东在非公团建中推行‚七个一‛的工作流程,依次是打一个电话、进行一次面谈、开展一次专项调研、下发一份正式批文、召开一次成立大会、上一堂基础团课、开展一次主题活动。

二是在推动工作的同时,使广大团干部深入企业,深入青年,深入基层,不断提高做好基层团组织建设工作的能力和为党做好青年群众工作的水平。广东实行‚两进三同‛工作制度,要求全省各级团的领导机关团干部每年要确保一周5个工作日的时间‚走进基层、走进青年‛,与青年‚同劳动、同学习、同生活‛;河南开展‚一融三同‛贴近建团,各级专职团干部每两个月至少有3个工作日深入基层,融入青年,与青年‚同学习、同劳动、

- 5南开展了联智助成长、联技助提高、联谊助交流、联建助发展的‚四联四助‛的结对共建活动。江西开展省直单位团委和非公企业团委共建活动,要求省直单位团委对接一个企业,共同开展一次活动进行交流,举办一次培训,做一次调研。

3.建立团建指导员队伍。给新建非公企业团组织选派团建指导员,定期沟通、实时指导,规范新建团组织的工作开展,促进共青团工作的活跃。湖北从市、州、县团委选派优秀团干部与非公企业实施对口联络,宣传团的组织属性、职责职能和团建意义和作用,实行一企一策,分类制定措施。广东建立千支团建指导队,由属地的各级青年文明号单位和机关干部、高校教师学生组建专家团队,定期对非公企业团建工作开展予以指导。天津开展‚1+1千团共建‛活动,通过全市专职团干部与2010年新成立非公和新社会团组织结对共建,活跃基层团组织各项工作。

4.广泛开展团的活动。结合企业生产经营需要和青年需求,通过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青年志愿者、青工技能大赛、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等品牌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性、技能性和娱乐性活动,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团的工作全面活跃。广东由省市两级团委进行团组织活动的产品设计、推广和运营,县级团委和基层团组织加盟,列出10个活动项目菜单(含6个‚规定动作‛、4个‚自选动作‛,同时鼓励基层‚创新动作‛),供企业团组织有选择的开展活动;辽宁实行全年两个‚不低于‛,全省确保年底新建不低于5000家, 已建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全部活动、培训一次,即‚新建、巩固‛两个不低于;浙江、河南组织非公企业,面向全国公开招选团委书记,创新了非公企业团建模式;福建在全省开展‚非公企业团组织如何过‘五四’‛金点子征集活动,发动非公企业团干部出谋划策,对征集的内容,选择

上一篇:电子商城网站设计论文范文下一篇:矿山机电安全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