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换算范文

2023-09-23

单位换算范文第1篇

教学目标:

1、结合实践活动,认识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2、在观察、操作中,发展空间观念。

3、引导学生想探究问题,愿意和同伴进行合作交流;乐于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观察、操作中会进行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法和学法:教法和学法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教师的“教”应适应学生的“学”,而学生的学又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学方法应当渗透在教学过程之中,要符合知识的科学性,还要适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才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知识。

本节课教学从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出发,在复习中感知,在观察中大胆猜想,在课件的演示和计算活动进行验证,让学生经历了从旧知到新知,从感知到理解的过程。使学生在掌握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的同时,较好的建立了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的空间观念,为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

1.要有充分的直观操作。

学生思维的特点一般的是从感性认识开始,然后形成表象,通过一系列的思维活动,上升到理性认识。本课的教学采用直观操作法,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引导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讲练结合。

4.充分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引导学生掌握新知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师:

1、常见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2、常见的长度面积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3、我们学习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提问:你能猜出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引出课题。

二、自主探索 验证猜测

1、 你有办法证明你的猜想或推论吗?

(学生独立或小组讨论推导,自主探究相邻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教师巡视,加以指导)

2、全班交流:谁再来说说,1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估计三种说法)

①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棱长10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000立方厘米,而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和棱长10厘米的正方体体积相等,所以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②在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中摆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一排能摆10个,能摆10排,摆10层,一共能摆10×10×10=1000个,所以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电脑展示这种思考,然后请每个学生都把推导过程相互说一说。)

③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厘米=1毫升,而1升=1000毫升,所以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③口头回答:3立方分米=?立方厘米,500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4、提问:用同样的方法,你能推算出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吗?

①学生独立思考,并组织语言准备交流,然后请1-2名学生说说推导过程。(板书: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②口头回答:

2立方米=?立方分米。

9000立方分米=?立方米

5、补全表格,继续填写:

单位名称

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长度

面积

体积

①总结体积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②说说它们分别是计量物体的什么的?

③怎么来记忆它们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

三、巩固深化

1、辨别

有一个小朋友计算出一只微波炉的体积是63立方分米,他想用立方厘米做单位,他是这样换算的: 63立方分米=0.063立方厘米

他换算得对吗?

(引导学生认识:①单位换算的方法;②联系实际分析换算的合理性,促进数感的发展。)

2、 出示书第30页的“练一练”和第31页的第3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小结: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把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要乘进率1000,所以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把体积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要除以进率1000,所以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

3、 出示练习七的第2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交流:想提醒自己注意什么?

指出:面积单位换算与体积单位换算的区别,它们相邻单位间的进率不同。

4、 出示练习七的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进一步明确1升=立方分米,1毫升=1立方厘米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体积单位的换算 1分米3 = 1000厘米3 1升 = 1000毫升 1米3 = 1000 分米3 1m3 = 1000 dm3

【教学反思】

教学中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创设与本节的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教学情境。要把把情境的创设、旧知的复习和新知的引入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显得自然朴实,真实有效。

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本节课的重点,理解进率和建立相应的空间观念是教学的难点。教学站在新的课程标准的高度,从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出发,在复习中感知,在观察中大胆猜想,在课件的演示和计算活动进行验证,让学生经历了从旧知到新知,从感知到理解的过程。同时,把课件的演示、学具的观察与摆一摆,数一数紧密的结合,学生在掌握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的同时,较好的建立了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的空间观念,为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奠定了基础。

单位换算范文第2篇

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千米和米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学会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

2.通过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重点:掌握千米和米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学会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

学习难点:熟练地进行千米和米两个长度单位间地换算. 学习过程: 复习旧知 引入新知

复习学过的长度单位和进率.

教师依次点击鼠标出示: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

做合格的小小列车员.(开火车回答出每节车厢上的题目,其余学生判断,正确就发出火车鸣叫的声音“呜——”)

8米=()分米→50分米=()米→9分米=()厘米→60厘米=()分米

3厘米=()毫米←2米=()厘米←100厘米=()米←1千米=()米

二、自主探索 获取新知

1.学习例1.

(1)出示:3千米=( )米 6千米=( )米(任选1题试做)

(2)自主探索,汇报交流.

提问:括号里应填什么?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先独立探索,再小组讨论、汇报.

说明:如3千米=( )米,因为1千米=1000米,3千米里面有3个1千米,就是3个1000米,1000×3=3000(米),所以3千米=(3000)米.

想6千米=( )米,方法同上.

(3)归纳总结、概括算法.

提问:通过刚才的讨论,你发现了什么?再算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明确:因为1千米是1000米,那么有几千米就是几个1000米就是“几千”米

板书:3千米=3000米

6千米=6000米

(4)初步练习.

仿照例题,学生互相出题考一考.并说明思考过程.

三、展示交流 点拨归纳

(1)出示:5000米=( )千米 4000米=( )米(任选1题试做)

师问:括号里应填什么?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先独立探索,再小组讨论、交流.

(2)学生汇报.

说明:5000米=( )千米,因为1000米=1千米,5000米里面有5个1000米,就是5个1千米,5000÷1000=5(千米),所以5000米=(5)千米.

4000米=( )米,与此同理.

(3)总结算法.

问:通过例2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收获?

明确:因为1000米是1千米,那么有几个1000米就是几千米就是几“千米”.

板书: 5000米=5千米

4000米=4千米

四、巩固练内 当堂检测

1、练习二3,做完后同桌交流。

2、练习二4,思维训练,小组内交流,集体展示。

3、自我检测:练习二5

五、互评交流 体验成功

单位换算范文第3篇

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千米和米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学会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

2.通过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重点:掌握千米和米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学会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

学习难点:熟练地进行千米和米两个长度单位间地换算. 学习过程: 复习旧知 引入新知

复习学过的长度单位和进率.

教师依次点击鼠标出示: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

做合格的小小列车员.(开火车回答出每节车厢上的题目,其余学生判断,正确就发出火车鸣叫的声音“呜——”)

8米=()分米→50分米=()米→9分米=()厘米→60厘米=()分米

3厘米=()毫米←2米=()厘米←100厘米=()米←1千米=()米

二、自主探索 获取新知

1.学习例1.

(1)出示:3千米=( )米 6千米=( )米(任选1题试做)

(2)自主探索,汇报交流.

提问:括号里应填什么?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先独立探索,再小组讨论、汇报.

说明:如3千米=( )米,因为1千米=1000米,3千米里面有3个1千米,就是3个1000米,1000×3=3000(米),所以3千米=(3000)米.

想6千米=( )米,方法同上.

(3)归纳总结、概括算法.

提问:通过刚才的讨论,你发现了什么?再算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明确:因为1千米是1000米,那么有几千米就是几个1000米就是“几千”米

板书:3千米=3000米

6千米=6000米

(4)初步练习.

仿照例题,学生互相出题考一考.并说明思考过程.

三、展示交流 点拨归纳

(1)出示:5000米=( )千米 4000米=( )米(任选1题试做)

师问:括号里应填什么?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先独立探索,再小组讨论、交流.

(2)学生汇报.

说明:5000米=( )千米,因为1000米=1千米,5000米里面有5个1000米,就是5个1千米,5000÷1000=5(千米),所以5000米=(5)千米.

4000米=( )米,与此同理.

(3)总结算法.

问:通过例2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收获?

明确:因为1000米是1千米,那么有几个1000米就是几千米就是几“千米”.

板书: 5000米=5千米

4000米=4千米

四、巩固练内 当堂检测

1、练习二3,做完后同桌交流。

2、练习二4,思维训练,小组内交流,集体展示。

3、自我检测:练习二5

五、互评交流 体验成功

单位换算范文第4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热量的概念,知道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改变的多少。 (2)知道当质量一定时,水吸收的热量跟温度的升高成正比;升高的温度相同时,水吸收的热量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3)了解热值的概念,会根据热值来计算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会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燃料。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水的吸热与其质量、温度变化的关系的活动过程,进一步熟悉其中的控制变量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选择燃料”、“饮食与运动”等学生活动,阅读有关“西气东输”的信息,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并使学生逐步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观念,养成用科学知识分析和看待生活中事物的习惯。

(2)培养学生关注饮食与健康意识,帮助他们树立合理利用能源的科学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

热量的概念。“探究水的吸热与其质量、温度变化的关系”活动。热值以及如何选择燃料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 【教学难点】

热量的概念。 【教学过程】

引入:复习内能引入。 新课教学:

一、热量

思考:内能改变多少可以用什么来量度呢?

1、定义:热传递过程中物体 内能改变的多少叫热量。

2、符号:Q 吸热时Q吸,放热时Q放。

3、单位:焦(J)。

4、一根火柴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约为1000J。

5、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它对应于热传递的过程

一个物体的温度即使很高,也不能说它含有的热量多 不能说:一个物体含有多少热量

只能说:一个物体吸收了多少热量或放出了多少热量。

二、物体放出或吸收热量的多少

跟物体的质量大小成 正比, 跟物体温度的变化多少成 正比

英国物理学家焦耳经过长期的实验研究得出:

1千克水温度升高1℃,所需吸收的热量是4.2×103J。 1千克水温度降低1℃,所需放出的热量是4.2×103J。

三、热值

1、定义:在物理学中,把1kg某种燃料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2、单位及符号

热值的符号:q 单位:J/kg(J/m3)。

3、意义

(1)无烟煤的热值为3.4×107J/kg,表示的含义:

表示1kg的煤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为3.4×107J。 (2)液化气的热值为4.9×107J/m3,表示的含义:

表示1m3的液化气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为4.9×107J。

4、公式:

由热值所表示的物理意义可得出:

燃料燃烧放热计算公式 Q=qm Q=qV

四、燃料燃烧燃料利用效率

在实际利用燃料中,燃料很难完全燃烧,而且放出的内能不能被完全利用,有效利用的只是其中一部分。

1、炉子的效率:有效利用的热量与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的比值。

2、提高燃料利用率的措施

(1)改善燃烧的条件,使燃料尽可能充分燃烧。 (2)尽可能减少各种热量损失。

五、课堂小结:老师问学生,我们这一堂课讲了哪些内容,由学生总结,老师做补充。

单位换算范文第5篇

在这课时教学中,我运用了以下策略:

1 、打乱原有教材安排的先认识厘米,再认识分米、毫米这样的顺序,重新组织教材,让学生先认识分米,再认识厘米,最后认识毫米。这样教学之后,不需教师再花时间让学生去比较米、分米、厘米、毫米的大小。这样有利于学生有序的建立数量观念,为学生以后学习数量打好基础。

2 、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本课一开始,从六一儿童节表演小朋友扎辫用的红丝带引入,使学生感受到长度单位与我们现实生活是密切联系的,消除对这一数学知识的距离感。

教学活动中,也都注重数学知识跟现实生活相联系,如在学生认识了1分米、1厘米, 1毫米之后,让学生日常生活中找一找哪些东西长度是1分米、1厘米,1 毫米,哪些物体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数学知识学习之后,应该让这一数学知识回归生活,所以在练习中我让学生判断身边物体的高度、长度,如:旗杆高 10米 ,铅笔长 10厘米 ,课本长 27 厘米 等等。

单位换算范文第6篇

(1)CFR=CFRC 3%X(1一佣金率)=200 X(1—3%)=194(美元) (2)CFRC 5%=CFR/(1一佣金率)=194/(1—5%)=204.21(美元)

2.我方向外商的报价为每公吨780 美元CFR香港,含2%的折扣,该批交易商品的数量为200吨,试求我方扣除折扣后的总收入是多少? 解:我方扣除折扣后的总收入=(含折扣价-单位货物折扣额)×200

=(780—780 X 2%)X 200

=152 880(港元) 3.某公司对外报价为每公吨2000美元CIF悉尼,按发票金额的110%投保, 保险费率为0.6%,后来客户要求按发票

金额的130%投保,保险费率为0.8%,问该公司应该如何报价? 计算步骤:先将按发票金额的110%投保的CIF价换算为CFR价(即减去保险费);再按130%加成率和0.8%保险费率计算CIF价。

CIF价=CFR价/[I-(1+保险加成率)×保险费率]

CFR价=CIF价×[I-(1+保险加成率)×保险费率]

=2 000×(1—110%×0.6%)

=l 986.80(美元) CIF价=1986.80/(1—130%X 0.8%)=2007.68(美元) 4.我方出口食糖200公吨,每公吨USD 450 CIFC 2%利物浦,货物装船后,公司财会部门根据合同规定应汇出多少佣金? 解:根据合同规定应汇出的佣金额=含佣价×佣金率×数量

=450×2%X200

=1 800(美元) 5.我出口商品原报价为350美元/桶CIF纽约,现外商要求将价格改报为CFRC5%。已知保险费率为0.6%,保险加成率为10%,试求我方应将价格改报为多少? 计算步骤:通过CIF求CFR;再通过CFR求CFRC 5%。

解:(1)CFR=CIF×[1一(1+投保加成率)×保险费率]

=350×(1—1.1 X 0.6%)

=347.69(美元)

(2)CFRC 5%=CFR/(1一佣金率)=347.69/(1-5%)=365.99(美元)

6.我出口某商品对外报价为480美元/吨FOB湛江,现外商要求将价格改报为CIF旧金山,试求我方的报价应为多少才能使外汇净收入不变?(设运费是FOB价的3%,保险费率为0.8%,按惯例加成) 解:CIF=(FOB+运费)/[1-(1+保险加成率)×保险费率]=(480+480×3%)/[1-1.1×0.8%]=498.79(美元) 7.某外贸公司出口一批商品,国内采购价共10000元人民币,加工费支出1500元人民币,商品流通费是1000元人民币,税金支出为100元人民币,该批商品出口销售外汇净收入为2000美元(假设USD 1=CNY 8.2736)。试计算:(1)该批商品的出口总成本是多少?(2)该批商品的出口销售换汇成本是多少?(3)该批商品的出口销售盈亏率是多少? 解:该批商品的出口总成本=10000+1500+1000+100=12600(元人民币)  该批商品的出口换汇成本=出口总成本/出口销售外汇净收入=12600/2000 =6.3(元人民币/美元) 该批商品的出口盈亏率=(出口销售人民币净收入一出口总成本)/出口总成本×100%

 =(2 000×8.2736—12 600)/12 600×100%=31.33%

8.某进出口公司向澳大利亚出口某商品,外销价为每公吨500美元CIFC 3%悉尼,支付运费70美元、保险费6.5美元。如果该公司该商品收购价为每公吨1 800元人民币,国内直接和间接费用加17%,请计算该商品的换汇成本。

 解:该商品的出口总成本=1800×(1+17%)=2106(元人民币) 出口销售外汇净收入=500-70-6.5-500×3%=408.5(美元) 该商品的出口换汇成本=出口总成本/出口销售外汇净收入=2106/408.5=5.16(元人民币/美元)

9.某企业进口一批原料,支出外汇300美元,加工成品出口,外汇净收入500美元,求创汇率。

解:出口创汇率=[(成品出口外汇净收入-原料外汇成本)/原料外汇成本]×100%

=[(500-300)/300 ×100%

=66.67%

10.设我某出口商品在外汇牌价为USD1=CNY 8.7127时,每打FOB价为 13.84美元。现美元对人民币比率变动到USD 1=CNY 8.7368。问该出口商品按美元出口价格是否应该调整?如果要调整,应下调还是上涨?应调至多少美元便可保持原人民币收入不变? 解:按原牌价,

13.84美元×8.7127=120.58元人民币 按新牌价,

120.58元人民币/8.7368=13.80美元 由于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则出口价格应由原来的13.84美元下调至13.80美元,使人民币收入不变。

CIF=FOB+运费+ CIFⅹ(1+加成率)ⅹ保险费率 CIF= 保险费=保险金额ⅹ保险费率

上一篇:手术台就是阵地范文下一篇:旅游管理硕士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