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柜面操作风险防范范文

2023-10-18

银行柜面操作风险防范范文第1篇

所谓的银行柜面操作风险, 具体就是指在银行进行业务开展的过程中, 因为各种因素所造成的操作出现风险给银行造成了很多损失, 这些原因是多方面的, 有可能是人为的, 有可能是在具体管理的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 甚至有可能从内部和外部的多方面共同构成。这种操作上的失误, 一旦出现就会造成很大的损失, 并且无法进行很好的弥补, 因此必须对于这种风险进行重视。

二、关于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的具体内容

(一) 要想对于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的成因以及相关的防治措施进行深入了解, 首先必须与银行柜面操作的风险是什么?进行明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共同构成, 首先就是管理上的风险, 管理是银行业务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最终银行工作的效率及质量, 因此必须要对于整个银行工作以及柜台工作进行很好的管理。在过去由于管理上不善, 导致一个柜台有多个工作人员服务, 造成劳动力的浪费, 除此之外还对于业务人员的素质不进行管理。这样使得业务的办事效率降低, 除此之外管理权限也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很多越级操作是不被允许的。因此在进行具体的柜面操作过程中, 管理风险是存在的, 也需要我们重视。

(二) 其次就是账户管理风险, 账户管理风险就是指具体的柜员在进行银行业务管理的过程中。由于个人操作的不规范以及不走程序, 使得用户的银行账号出现了很多问题, 也出现了许多失误操作的现象。这些操作上的不便使得用户个人信息安全得到泄漏, 并且使得办事效率极其低下。

(三) 除此之外还有单证管理风险以及授权管理风险以及现金管理风险。银行机构是一个与钱打交道的机构, 因此在现金管理的过程中也是会存在很多风险的, 所出现的具体风险, 主要包括对于现金的保管不当或者在具体的现金点钞的过程中出现数额上的失误。使得现今的管理存在着误差。除此之外相关工作人员的不负责任, 使得一些假币也混入其中。对于现金的管理也需要, 我们中午是出在上文中, 我们了解到全县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 因此对于每一个工作人员的权限必须进行具体的授权形成风险事项, 掌握相关的业务流程, 并且附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负责公章, 不能随意乱用药, 合理的保管等等, 这些都是在银行管理的过程中, 在柜台操作过程中必须要注意的问题。

三、在银行柜面操作过程中风险形成的原因

(一) 在上文中我们已经对于银行在柜面操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了具体的了解, 我们也知道这些风险的造成因素也是多种多样的, 有人为的也有制度以及管理上的原因。在下文中我们将对于不同的因素的形成原因进行具体的了解, 首先造成操作风险的原因就是人为因素, 在银行柜面操作管理的过程中, 最有可能造成银行柜面出现操作失误的因素就是人为因素, 人是直接与钱以及银行第一线工作的参与者, 当前无论科学技术如何向前发展, 银行工作的主题仍然是人本身而来银行办理业务的客户, 由于对于银行业务流程的不熟练, 这就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来进行引导。而人是一种主观的动物, 不能保证工作人员在进行服务的过程中。投入百分百的热情, 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精神及身体状况等等。除此之外造成风险产生的原因还与相关的工作人员素质不高, 对于整个银行的服务流程不了解不熟练有关, 这都会给整个银行的工作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

(二) 第二点造成柜台操作风险出现的原因就是制度方面的因素。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社会发展状况十分迅速, 所以带来了许多新思潮的进入, 并且由于社会发展较快一些原有的制度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的时代发展特点。但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 银行在具体进行柜台操作过程中, 仍然沿用过去的一些旧的制度以及旧的思想。使得银行的制度已经出现落伍, 不能很好地满足当前的时代发展要求, 对于银行的长远发展形成了一种制约。另外一个方面管理上的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 当前由于管理制度不合理, 使得银行的管理问题日益凸显, 人才培养计划缺失, 人员流动性过大, 就与柜台管理不完善, 不科学有着很大的关系。以上种种这些都是需要我们进行特别考虑的, 如果不进行充分考虑, 就会对银行柜台工作有着很大的影响。

四、面对银行的工作风险所采取的具体措施

(一) 在上文中我们已经对于银行柜面操作的风险以及成因进行具体的了解, 接下来就是具体的风险控制过程, 首先从管理制度来讲, 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 对于管理制度不断进行发展与创新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 更加科学有效, 对于银行柜台操作进行管理, 并且建立一套完善的监督制度, 使得工作能够更加顺利地开展, 并且使得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二) 其次我们要做的就是加强对于人的管理,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首先就是对于人才素质的提高, 以及对于相关人才的培养。必须定期地组织集中学习来, 对于人才的工作进行提高, 使得业务人员对自己的工作职责, 工作权限以及工作范围进行明确的规范, 明确自己的责任意识, 并且配上思想道德教育, 提升自己的责任感以及归属感。除此之外还必须对于工作人员进行合理的岗位配置, 提高他们的使用效率, 使得劳动力能够充分得到使用。

五、结束语

经过上午的了解以及分析, 我们知道当前银行柜面操作存在的很多风险。这些风险是有多方面的因素共同造成的, 但是也并不是不可避免的, 必须对于这些风险进行及时的控制, 从人员以及管理制度等方面来入手, 使得风险降低到最少, 银行的工作能够更加地注重效率, 注重质量。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当前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个人的存款也越来越多, 这就使得我国的银行行业以及相关的金融行业发展十分迅速。在银行工作中需要重视对于业务的服务态度以及服务质量达到效率与质量兼顾, 但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存在着许多操作风险, 这些风险是有多方面的因素所组成的在接下来的文章中, 我们将对于这些因素进行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银行柜面操作,风险诚因,控制措施,发展与展望

参考文献

[1] 张吉光.别再无视操作风险了[J].数字财富, 2004年09期:48-53.

[2] 操作风险的四大认识误区[J].中国货币市场, 2004年10期:22.

[3] 高度重视操作风险[J].福建金融, 2005年05期:1.

[4] 高洋.外汇交易操作风险分析[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2005年02期:23-25.

[5] 林雪莲.银行业操作风险分析的基本思路和控制方法[J].新疆金融, 2005年07期:53-56.

银行柜面操作风险防范范文第2篇

(一) 需人工办理完成的业务风险防范更难

许多客户已经发现了一个现象, 随着信息化技术渗透入我们的生活, 越来越多的业务需要客户自己通过电子终端自助完成,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降低网点风险发生的可能。但是这样做将会面临几个问题:第一, 一些复杂、罕见的业务一般需要在网点进行办理, 而因为处理这类业务的频率较小, 相对应的防范措施没能做到位;第二, 客户能够使用电子终端进行自助服务的前提是在网点成功办理了签约, 而产品签约这一过程及是一项高风险的动作, 不法分子会趁机做一些违法的事情;第三, 有些不法分子针对银行系统的漏洞实施犯罪, 使得防范工作更加艰难。

(二) 网点受理业务种类多, 业务流程复杂

多年以前, 银行网点智能办理一小部分简单的业务, 如今, 银行网点增加了许多如基金、黄金等产品业务。银行代理的业务种类日益增多, 各种业务还细分了许多小类, 使得业务流程更加复杂, 所要求银行工作人员所掌握的专业技能不断增加, 而重视风险防范意识的人却少之又少, 可见商业银行网点面临的风险问题之严峻。

(三) 网点人员的风险防范技能和意识薄弱

近几年银行的工作人员年纪较小, 所拥有的实际经验较少, 加上有风险防范意识的老员工数量慢慢较少, 使得银行网点的工作人员对风险防范的意识越来越低, 相应的防范能力较差。同时, 由于商业银行越来越重视营销这方面的考核, 使得工作人员的重心放在了营销业绩上, 导致对风险的防范意识更加薄弱。第三, 由于商业银行网点的工作人员基本上是八九十年代出生的, 思维较年轻化, 导致工作人员不懂得主动进行风险防范。

二、如何做好商业银行网点操作风险管理转型

(一) 解决电子银行和网点自动服务业务面临的难点

第一, 解决客户身份识别的难点。建议开通各种能够进行客户身份识别的途径, 如面部识别、指纹识别, 而不只局限于个人的身份证, 同时, 应该减少客户身份识别的次数, 这应该建立在确认客户订购的产品之后, 减少重复识别带来的问题。第二, 借助网银或网盾进行确认客户身份的这一工作, 不仅能够简化工作量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风险。第三, 解决监管要求当面确认的问题。自助设备的发明就是为了创新网点业务, 此举不仅能够方便业务, 还能够大大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从而降低风险。

(二) 复杂业务场景化和集中化处理力度

银行网点的某些业务流程复杂的原因是完成一项业务需要在各种不同的场景完成相关输入, 在交易的过程中, 许多重要操作都是通过人为控制的, 导致风险产生的可能性升高, 为了改善这类问题, 可以通过业务场景化的方式便利客户的自助服务。此外, 复杂业务的集中化处理是为了方便客户办理各项业务, 同时也能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而采取的一项措施。集中处理可能更加针对性地办理客户的业务, 从而减小各种风险发生的可能。

(三) 加大产品链风险研究

对于产品链的风险研究, 首先要注意对办理业务的全过程进行风险的防治。风险可能出现在办理业务的每个环节中, 因此工作人员应该进行紧密的相互配合, 防止风险等危害出现在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当中。其次, 应该注意在产品的各个环节之前都提前做好风险防范, 全面预防可能发生风险的各种场景。然后, 还需要重视人员的审核。在客户进行产品的办理时, 工作人员应该尽量简化各项工作流程, 减少确认客户的环节。最后, 应该对客户的数据信息进行有效保护, 避免不法分子企图窃取客户的数据信息。

(四) 加大网点风险教育

只有加强网点的风险教育, 提高每一位工作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 才能跟根本上对风险进行有效地防范。不断深入了解各项业务的流程,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发现安全隐患吗, 并对各项业务办理流程进行优化, 在提高客户的体验感的同时, 加大风险防范措施。完善和制定对风险的防范制度, 使风险防范意识深入到每一个工作人员和客户心中。

结语

综上所述, 商业银行的转型和发展随之而来的是更严峻的风险防范工作, 银行的转型工作应该关注其如何转型、转型方向等问题入手有效进行风险防范措施。接受各方面的变化带来的挑战, 为更好地服务每一位客户做准备。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发展, 银行的各项业务也取得了进步。商业银行的网点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浪潮产生了非常大的改变, 同时, 商业银行的营业内容也进一步与时俱进。在发展和转型的过程中, 商业银行该如何进行风险的防范是每个人都十分关心的问题。本文就商业银行网点的操作风险防范转型提出了几点讨论。

关键词:网点操作风险,防范,转型

参考文献

[1] 陈雪蓓.建设银行甘肃省分行网点转型柜面业务操作风险防范研究[D].兰州大学, 2011.

[2] 陆艺.建行湖南省分行零售网点转型过程中的风险管理研究[D].湖南大学, 2010.

银行柜面操作风险防范范文第3篇

摘要:影子银行促进了金融市场的高度繁荣,但同时也带来了风险,增加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对我国的金融业发展造成规模多大的风险?本文进行深刻分析并提出如何应对影子银行风险的策略。

关键词:影子银行;金融创新;风险防范

随着民间借贷危机爆发,影子银行风险暴露在阳光下,如何化解及完善影子银行风险已经成为现如今的金融热点问题。

一、影子银行风险产生的机制

影子银行(Shadow Banking )主要指信托、担保公司、小贷公司以及民间借贷等活跃在我国经济较发达的城市的银行以外的金融业务中。因为影子银行的效率高,需求大,其最重要的特点是它是游离于银行体系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不受监管或受到的监管很少,使其在过去的两年内,在灰色区域毫无监控的状态下迅速发展。在2008年“四万亿”政策后,给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2008年由美国房地产的崩溃领衔的金融危机影响全球,我国中央政府匆忙推的“四万亿”救市政策,想将中国最先从金融危机中拉出来。但是却没有带来预期的效果,反而使影子银行的危机在中国爆发。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金融脱媒”的现象推动了影子银行的生成。而在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特点为“非典型”脱媒,是影子银行促进了“脱媒”现象。中国的影子银行起源于民间借贷,发展于企业间拆借市场,同时还存在着在传统银行信用领域有融资优势的国有企业也在从事资金拆借活动。

影子银行风险形成机制

在我国目前金融市场的环境下,影子银行的产生无疑使金融业存在严重的脆弱性和潜在风险。影子银行的极度不透明性使金融监管产生巨大的障碍,引起了中国金融经济的“空心化”,由于影子银行所提供的资金价格要高于我国传统银行信贷利率,不断升高的资金价格使得金融投资的比重逐渐增大。传统银行的杠杆率一般10倍左右,而影子银行的杠杆率却高达20到30倍。其资金往往充斥着逐利的味道,逐渐都倾向于高利贷的性质,使得一些人或企业从中谋取暴利。然而这些资金并不用于实业投资,更多的资金流入房地产等高投资高回报的项目,是我国产业的比例严重失调,这样的结果明显偏离了我国本来制定“四万亿”政策的原定轨道。

在2012年我国经济处于缓慢发展,多地政府为了促进经济发展,重大投资项目总额达到近四万亿,称之为新版“四万亿”。但是,至今为止,新版四万亿来源还不明确,在没有银行及负债体系的条件下其进行也是困难重重。在“稳增长”的旗号下,有可能再次造成产能过剩,实际上这些项目的经济回报在短期内不能还本付息,这种投资存在着不可持续性。从全国来看,民间借贷市场最大的风险在于风险识别和量化,难于精确监管。国内对影子银行体系的界定还比较模糊,比如信托理财产品、担保公司等。民间借贷对银行的风险传导无法准确衡量,借贷规模到底有多大难以衡量,为监管增加难度。

二、我国影子银行风险防范

在中国,“影子银行”的发展还是不够的。所以,应限定其各种工具的杠杆率,控制“影子银行”的负面影响,但并不是完全杜绝这种现象。影子银行是我国金融创新中最主要的形式之一,如何引导影子银行业务有限地把资金资源配置到国民经济最需要的地方,在全面提高资金效率的同时,促进货币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从源头上防范风险,让资金进入实体经济提出设想。

(一)规范金融产品的创新

金融产品的创新虽然可以将风险分散,但其所造成的风险并不能减少。随着金融产品创新的程度越来越高,其累积的风险程度也就会越来越高。美国早08年引起的波及全球的次贷危机正式因为资产证券化的过度创新致使金融风险不断增加。所以,我国金融业应该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循序渐进地推进金融产品的创新。在激活金融机构产品创新动力的同时,必须加强宏观监管,将金融产品创新活动纳入法制和规范的框架中。有效地规范金融产品创新,可是其推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取得良好的效果,将负面效果减至最小。

(二)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完善信息披露

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完善信息披露在防范影子银行风险措施中至关重要要积极规范发挥着融资功能的影子银行,促进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全面提高资金效率。所以,我们应该着重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体系,给广大投资者一个公平公正的平台,是其能理性认识影子银行。对影子银行实行规范化,并且要严格限定其融资来源,避免其负债和资产的期限错配现象,提高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能力,进而有效防止影子银行因为流动性资产不足而无法及时偿还债务,提高市场对影子银行的债务偿还信心。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从体制上充分保障投资者的利益,维护投资者对金融市场的信心。我国还应逐步建立和完善影子银行及场外交易市场的信息披露制度,提高金融市场的透明度,降低影子银行和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让广大投资者可以公平充分地了解相关信息,从而避免或者降低投资风险。同时,由于我国影子银行的高杠杆率引发的风险,国家应有明确的监管机构,依靠政府力量来强制推行法律法规。

(三)强化影子银行风险预警与动态监测机制

在宏观层面上,监管部门组织精干力量成立专门的投资银行业务监管部门,加强对国际、国内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加强各分业监管机构的合作,充分运用VA等计量模型对投行业务、产品风险、风险管理水平进行评估,设置合理的分级业务准入条件,拒绝不合格的银行机构和产品进入高端投行市场,让风险管理水平较高的优秀银行和产品获得风险溢价,确保投行市场的稳定繁荣。在微观层面上,监管部门监测影子银行杠杆化水平,避免因放松监管标准助长过度杠杆化合资产价格膨胀,并通过监管把握单体资产市场变动,强化风险动态监测,建立风险预警机制。监管部门应注重动态性,吸取次贷危机的经验教训,随时关注影子银行的风险状态,及时提示,重在预防。

(四)加强跨境监管合作

在经济金融全球化背景下,系统性风险监管理念本身包含了国际监管协作之意。从我国实际情况看,除加强监管政策的国际合作外,当前还应围绕维护金融与经济稳定性,在防控咬字风险、汇率政策协调机制等方面开展合作,有效应对资产泡沫风险。

参考文献:

[1]杨小平.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及影响.中国金融,2012.8

[2]徐科越.影子银行:概念、特征与监管框架研究.中央财经大学,2012.5

[3]刘文雯、高平.“影子银行体系”的崩塌对中国信托业发展的启示.上海金融,2010.7

银行柜面操作风险防范范文第4篇

风险防范措施(试行)

1、审查企业是否同时具有下列条件:

(1)企业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2)有良好的信用记录。

(3)具有一定的规模且生产经营时间较长。 (4)生产型实体企业。

(5)公司名下有一定的有形资产或无形资产。

2、谨慎选择质押物。采用流通性、保值性强的标的作为担保物,股权质押只作为补充担保。质物的选择应以业绩优良,流通股本规模适度、流通性较好为原则。不应接受下列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股权作为质押标的:(1)PT、ST类上市公司;(2)前6个月流通股的股价波动幅度超过200%的上市公司:(3)可流通股股份过度集中的上市公司;(4)被证券交易所停牌或摘牌的上市公司;(5)流通股股权被证券交易所特别处理的证券公司。

3、认真核实股权质押的合法性

(1)出质人对质押的股权应拥有完全的所有权,与股权所属上市公司不存在任何债权债务纠纷,并且上市公司章程中没有相关禁止股份转让、质押的条款。

(2)出质人是否为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董事、监事、经理。

(3)外资企业的股权出质适用于法律法规对于内资企业的规定。但是,应该注意,外资企业股权出质的,要经过外经局或外管局的批准。

(4)股权出质涉及国有资产,需要有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或国有企业管理部门的批准文件。

(5)核查股权所在公司的公司章程:a股东构成b公司章程中对股东权利的相关规定,是否存在股权转让的禁止性规定。

(6)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股份出质是否征得全体股东的过半数同意。(可参看公司法第七十二条)

(7)出质人如果是持有上市公司5%以上(含5%)股权的股东,其进行股权质押,需提交上市公司董事会出具的已获知该事项的确认函。

3、认真分析企业的经营状况及财务状况: (1)、考察企业生产经营情况 a、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否正常。 b、核实企业的供货合同或订单。 (2)分析企业财务状况

a、财务报表分析:要求企业提供近两年的审计报告及近期财务报表,核实企业的资产规模、负债情况;核实企业所有者权益是如何形成的;判断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 (2)核实企业的银行对帐单及个人银行卡流水单,考察企

业每个月是否有比较稳定的现金流; (3)企业贷款卡信用记录查询; (4)企业的纳税情况调查。

4、股权质押登记后,通过股权所属地公证处予以公证。

5、加强对质押物的价值监控。基于股权价值波动性强的特点,提供股权质押反担保的贷款应以短期贷款为主,质押率应控制在50%左右。对于中长期股权质押反担保贷款,每年应对质押物价值重新评估。我公司应派人密切注意借款人和股份所在公司的动态,对增加或减少注册资本、资产重组、分立变更等影响质押物价格的重大经营事项及时作出正确判断。涉及上市公司股权的,要跟踪证券市场行情,分析质押股票的风险和价值,设置警戒线,切实防范风险。对非上市公司的股权质押,我公司应当每月对企业提供的会计报表及贷款卡信息进行检测。监控的重点在于质押股权所在企业的经营情况、财务状况或有负债情况,及时发现影响质押股权实现的潜在风险。若质押股权跌价巨大或出现直接影响我公司债权实现的重大事项,应及时采取有效保全措施维护我公司的合法权益。比如在股权质押合同中应明确约定质押股权价值在合同期内变动超过预定幅度时,可据实重新作价;对中长期保证贷款,应约定质押股权价值“一年一定”条款,明确跌价至变动超过预定幅度时,可据实重新作价;对中长期保证贷款,还应在质押股权价值“一年一定”条款中约定,,

跌价至警戒线以下时提供其他有效担保的具体方案。 6完善合同条款,约束出质人的经济行为,保障我公司的合法权益:

(1)在出质人义务中明确,在合同有效期内,未经我公司书面同意,出质人不得将质押股权馈赠、转让或以其他方式处分。 (2)应该与出质股权所在公司签订协议,约定:

a、在质押期间发生对外担保等可能影响到质权人(我公司)权益的行为时,应事先征得我公司的书面同意;

b、对发生承包、租赁、股份制改造等可能影响质押权利实现的行为前应书面告知我公司,并确保质押权利不受损害; c要求质押标的所在企业每月向我公司提供财务报表等资料及配合我公司对质押股权进行监控。

【名词解释】:

PT是英文Particular Transfer(特别转让)的缩写。依据《公司法》和《证券法》规定,上市公司出现连续三年亏损等情况,其股票将暂停上市。沪深交易所从1999年7月9日起,对这类暂停上市的股票实施特别转让服务,并在其简称前冠以PT,称之为PT股票。

上市公司如果连续2年亏损、亏损1年且净资产跌破面值、公司经营过程中出现重大违法行为等情况之一,交易所对公司股票进行特别处理,亦即ST制度。对ST公司,如果再出现

银行柜面操作风险防范范文第5篇

摘 要 操作风险自商业银行产生以来就一直存在,是一种古老的风险种类。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相比,操作风险具有显著的特点,商业银行对于操作风险的理解、认识和管理尚处于较低水平。操作风险频繁出现,破坏力量巨大,建立和完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已经成为我国商业银行急需解决的重大命题,本文结合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实际,提出了针对性的防范策略和应对措施。

关键词 商业银行 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作为现代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一种风险种类,与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相比,商业银行对操作风险的理解、认识和管理尚处于较低水平。巴塞尔委员会在2002 年举行过一次全球性操作性风险调查,被调查银行共计报告47269起损失金额超过1万欧元的操作性风险事件,平均每家银行发生操作风险事件528起。操作风险频繁出现,破坏力量巨大,建立和完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已经成为现代商业银行急需解决的重大命题。

一、操作风险的特点

(一)操作风险的广泛性

操作风险从范围上覆盖了银行经营管理所有方面:既包括日常业务流程处理上的小漏洞,也包括关系到银行存亡的大规模舞弊等。因此,企图用一种方法来消除所有领域操作风险的几乎是不可能的。

(二)操作风险的可控性

操作风险中的风险因素来自于银行的业务操作,属于银行的可控风险。因此,各业务部门应当承担第一位责任,董事会应承担最终责任。

(三)操作风险的对应性

对于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而言,风险与报酬之间存在映射关系,但这种关系对于操作风险并不一定适用。

(四)操作风险的非正态性

当风险资本正常分布于一个置信度高水平时,损失分布的“尾巴”将很长,配置资本已经不可行。

二、我国银行业操作风险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从宏观面看,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整体上滞后于经济形势的发展。

首先,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金融管制日益松动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全球化和综合化经营的趋势日趋明显,而商业银行对操作风险的认知程度明显不足。其次,由于IT技术的发展,金融创新日新月异,操作风险的类型不断衍变,我国商业银行原有的经营管理模式已经很难适应这种变化。最后,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具有比较明显的“顺经济周期”特点,在经济繁荣时期,银行业务会随之呈现超常规发展。

从微观面看,我国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与国际化大银行相比尚存在以下不足:

1.操作风险管理理念不强。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对于操作风险管理的制度规制、理解水平都很有限,未能将操作风险事作一个独立的风险来对待,操作风险管理只是停留在内部控制的层次上。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抛弃职业道德,利用职务之便,处心积虑钻空子,引发了严重的道德风险。

2.控制体系漏洞较多。大多数银行均未设立独立的专业化部门负责管理操作风险,更多的是依靠非独立专业部门来负责。在整个银行系统内,没有制定管理操作风险的统一标准,各相关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协调,操作风险管理水平相对较低。

3.管理方法和手段落后。我国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尚未达到定量管理阶段,在确定和应用操作风险的管理模型上基本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商业银行所采取的操作风险管理方法难以反映系统内操作风险的水平和存在的问题,滞后于世界上以资本约束为核心的操作风险管理。

4.历史数据积累不足。操作风险管理需要信息系统的支持,但是我国商业银行信息系统建设明显滞后。新巴塞尔协议规定,内部操作风险计量法的使用,必须需要不少于5年的内部损失数据,我国绝大多数商业银行没有建立损失事件数据库,相关的历史数据缺乏。

三、加强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建议

1.强化操作风险管理文化。商业银行必须自上而下建立、倡导、执行操作风险管理文化。以董事会和管理层为代表的银行管理人员应首先提高对操作风险的重视程度,将操作风险管理作为风险管理的核心和基础。在全行范围内广泛开展操作风险培训,增强每位员工的风险意识,使之能够掌握识别、分析、度量和控制操作风险。

2.提高操作风险管理技术。对新巴塞尔协议所提出的三种计量方法进行研究和选择,在做好数据整理、系统规划的基础上,制定适合本系统的风险计量模型。整合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资金管理系统等系统的信息,充分利用本行内部信息资源并借助IT 技术,建立操作风险历史数据仓库。

3.统一风险管理制度。制定并执行统一清晰、能最大化体现对操作风险的偏好的管理制度,具体包括:制定指导方针和政策;根据本行业务特点、可收集的内外部资料,规定各业务品种、业务单元的规范流程;选择风险计量和资本分配的方案,确定操作风险的应急预案。

4.建立责任追究机制。明确风险控制部门与业务管理部门的职责边界,分清责任主体,强化风险责任追究机制。业务管理部门负责操作人员业务培训,负责落实风险控制部门的整改意见;风险控制部门负责对业务操作环节进行检查监督,形成制度化、经常化的风险责任追究机制。

5.完善业绩考核制度。要把风险控制效果、业务操作水平作为员工业绩考核内容的核心,综合评价员工业绩的质与量,确立操作人员之间的收入层次,变风险控制刚性管理为柔性管理,从而激发员工的风险控制热情,达到理想的风险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亚历山大.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2]艾迪•凯德.银行风险管理.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3]倪锦忠,张建友,闻玉璧.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4]章彰.解读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银行柜面操作风险防范范文第6篇

一、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特点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具有以下三个主要特点:

1.风险的集中性。在我国,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一直不很通畅,企业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方式单一,仍以间接融资为主,使金融风险主要集中在银行。由于目前银行以国有制为主,所以银行风险及损失最终主要由国家承担。历史上每一次较大规模核销呆账贷款就是有力的证明。

2.风险的隐蔽性。我国商业银行破产、兼并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虽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已有明确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很困难。各种金融风险仍以隐蔽的形式潜藏着。特别是具有庞大体系的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其基层行处的经营不善并不会危及其生存,各种风险和损失都向上级行转嫁,最后都集中到了总行,再推给国家财政。

3.风险的社会性。我国在近几年的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人们的金融意识有了明显提高,但金融风险意识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淡漠。绝大多数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者的经营风险认识还亟待提高。一旦商业银行经营风险暴露,特别是支付能力出现问题时,肯定会引起群众不满,从而影响社会安定。

二、我国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表现形式

从近年来已暴露出来的商业银行经营风险隐患来看,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1.信用风险。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由于债务人违约而导致贷款或证券等银行持有的资产不能如期收回本息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多年来,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持续下降,成为当前突出的金融风险。据2003年6月保守统计,全国不良贷款率平均高达22%,而东北地区高达30%,一些中等城市的不良贷款率更高。信贷资产质量不断下降的另一表现是,商业银行应收未收利息大量增加,目前累计高达数千亿元。

2.流动性风险,它是指银行不能到期支付债务或满足临时性提现要求而使银行蒙受信誉损失或经济损失甚至被挤兑倒闭的可能性。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虽未显现,但潜在的支付困难因素日益增多,近几年来,人民币存款居高不下,2003年末人民币存款余额为20.8万亿元,是未来商业银行保持流动性的一个巨大威胁。

3.利率和汇率风险。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市场利率水平变化而给商业银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银行因存贷款利率变动带来的减少利润风险是经常存在的,尤其是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汇率风险是指由于外汇价格变动给商业银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国际金融市场汇率变动频繁,特别是日元、马克与美元汇率近年波动剧烈,直接影响外汇资产及负债的市场价值,使拥有大量外汇资产和经营外汇业务的商业银行面临高汇率风险。

4.资本风险。资本风险是指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足,无法发挥最终清偿能力职能的可能性。主要表现在目前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严重不足。据2003年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达不到5.01%,距《巴塞尔协议》要求的8%还有一大段距离,这也是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由于证券市场不规范和金融市场秩序混乱引发种种损失的可能性。一些企业和机构存在捞一把的侥幸心理,将大量银行信贷资金投入股市,加大股市泡沫成分,危及银行信贷资金安全,使企业贷款清偿风险加大。

6.犯罪风险。犯罪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内部或外部人员通过不法手段牟取暴利而给商业银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商业银行是巨额货币资金的集散地,容易滋生经济犯罪,也是抢劫、诈骗等犯罪活动的重要目标。尤其在现代,有的犯罪分子利用高科技手段以假乱真,使银行防不胜防。犯罪活动一旦发生,就会给商业银行带来巨额的财产损失和名誉损失。

三、我国商业银行防范经营风险的对策

1.加强制度建设,提高风险管理效率。目前,国内银行风险管理的一大劣势是管理成本过高且效果不明显,除信息科技支持手段落后等原因外,主要还是风险管理制度建设落后所致。因此,必须加强制度建设,构建一个全方位、全过程的高效、规范的风险管理体系。一般来说,风险管理体系应该包括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政策体系、决策体系、评价体系等内容。银行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应该适应商业银行股权结构变化,逐步建立董事会管理下以风险管理委员会(或风险与内控委员会)为核心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风险管理政策体系是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应该涵盖所有的业务和领域,同时,又要针对不同业务和地区的特点在风险管理方面区别对待。风险管理政策制度主要通过科学的风险管理决策体系来体现。风险管理决策体系的核心是坚持公正和透明原则。风险管理政策制度要适应业务发展和变化的需要,就必须建立风险管理的评价体系,从事后对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科学性进行检查和回顾。只有建立起这样一套高效、规范的风险管理体系,才能有效地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

2.进行技术手段创新,提高风险管理技术。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和工具为风险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目前国内银行业对风险管理技术的认识和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缩小这种管理技术上的较大差距是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突出解决的重点问题。风险管理技术的基础是建立先进的信息收集和处理系统,通过收集大量和连续的客户信息和市场信息,对客户的风险和市场的风险进行识别和预警,合理确定风险防范的措施。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研究、开发易于量化、操作性强的风险控制与管理方法。因此,没有先进有效的信息支持手段,就不可能有先进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法,建立高效、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已是目前各家商业银行的当务之急。

3.强化外部监管,防范和控制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草案)》中将监管当局监管和市场约束列为新协议框架下三大支柱中的两大支柱,我国监管当局应以此为契机,根据新协议对监管当局四项监管原则的具体要求,提高监管层次,规范监管行为,加强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过程及方法的监督、检查和引导,促进商业银行自发加强内部风险管理制度建设。与此同时,要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发挥市场约束对商业银行风险防范的作用,准确、健全的信息披露可以降低国际金融市场的筹资成本,提高银行经营管理水平。为使市场约束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应建立统一科学完善的会计制度,保证信息披露的质量;明确设定银行信息披露的基本规则,满足所有市场参与者的需要;并且还要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市场参与者的监管的积极性。

4.建立完善的银行内部风险评估体系。最低资本要求为《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草案)》三大支柱中的第一位支柱,围绕这一核心,新协议提出了采用内部评级法来确定资本充足率。由于内部评级法赋予了银行更大的自由度,能够激励银行自发地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所以我国商业银行应当积极采用内部评级法。但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内部评估体系无论在评级方法、评级结果的验证,还是在评级工作的组织等方面都与国际性银行有相当差距,如果要采用内部评级法,将有大量的基础工作及配套的管理制度需要建立。因此,我国商业银行目前应尽快着手进行下列几点工作:(1)尽快统一和完善内部评级系统,为实施《内部评级法》建立基础;(2)对相应内部评级的贷款进行违约率统计计算,同时建立相应的数据库,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科学性,以便接受监管当局的检查;(3)在适当的条件下,对协议中的部分要求进行适当调整并统一向监管当局反应;(4)完善现有的客户评级和贷款五级分类体系,

上一篇:优秀班集体竞选发言稿范文下一篇:优秀教学校长自我简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