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大学生管理论文范文

2024-01-26

我国高校大学生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水电管理是高校后勤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中关系比较复杂的问题,特别是近年来高校基础设施的不断建设发展,对后勤水电管理模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键词:高校;水电管理;改革

一、概述

水电作为能源和资源的两个重要方面,是高校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所必须的特殊商品,是保证教学、生活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水电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后勤管理中关系比较复杂的问题,因此加强学校水电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高校办学条件、办学水平的不断改善和发展,后勤水电运行和保障工作所承担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供配电与供水基础条件、软硬件管理水平均有显著提高,满足了学校教学、科研、生产和生活发展的需要。但随着高校水电事业的总体不断建设和发展,一些新问题日渐显露,原本故有存在的矛盾也日趋严重。

二、高校水电管理工作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技术力量管理能力跟不上发展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办学条件的日益改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被逐渐应用到日常管理当中。水电设施和设备逐漸向电子化、自动化、智能化发展,这就对水电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观察现行高校后勤服务体系中水电工作队伍的主要构成,多为安置家属和学校当年征地安置的农民。队伍整体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近几年新进的年轻职工,多为接收的转业复员军人。另一方面,受到大多数学校现行招聘政策的限制,出现了高素质的技术人才进不来、留不住的情况,也形成了现行水电工作队伍人员不少,但专业技术与管理人员严重缺乏的状况。

2.水电需求量迅猛增加对供水供电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近年来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办学条件的不断改进,大量大功率的教学、科研用电设备投入使用,不断加高的用电负荷,庞大的水电需求量,给学校水电设施运转和安全形成巨大的压力,各种缺陷与问题也随之显现。

3.节能改造工作缺乏统一规划与指导,造成投入不少、收效甚微。近年来各高校水、电用量增大,既是必然趋势,又有管理上的原因。水、电需求量较以前有所增长,但这并不意味着水电总用量必然增加。随着管理的加强,很有可能增幅减少,这就需要高校在节能的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方面做出有效的工作。根据很多学校目前已经实施的节能改造项目来看,由于缺乏全面统一的组织和规划,改造多为零星开展,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节电节水效果,但整体效果并不明显,缺少亮点工程。

三、新时期高校水电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

1.科学发展规划,优化供水供电质量。在新一阶段的水电管理工作中,我们将坚持以建设坚强供水供电网络为目标,以创新引领水电管理科学发展,不断满足学校发展对水电供应和保障的需求。(1)科学统一规划。水电管理必须经过科学论证、严密设计,突出抓好统一规划,积极优化电网结构。管理部门要全校一盘棋,掌握情况,突出重点,确保生活和教学科研用水用电,合理分配电容量,调峰调度用电,减少设备闲置时间,最大限度地发挥设备的效率。(2)加快基础建设。逐步改造老化陈旧的供水供电基础设施,淘汰更换高能耗设备,提高供水供电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3)推进智能化建设。积极构建校园节能监管平台,推动智能化供电所、用户远程集抄系统的建设。

2.强化监督管理,确保运行安全稳定。(1)明确管理权责。学校水电工程的设计审核、施工和验收,水电管理中心应有权参与。(2)加强计划检修和可靠性管理。建立统一独立的供水供电设施台账,实行“年度计划、学期控制、月份检查与跟踪”的过程控制模式,统筹开展计划检修,安排各单位配合作业,加强供配电和供水设施的安全管理,做好安全用水用电和保障工作。(3)突出制度管理和施工管理。进一步完善规范学校现行水电管理和收费制度,为用水用电安全稽查和收费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规范计量表计的采购、新装程序,建立表计出入库登记档案,加强对校内水电维修和改造工程的审核结算与管理。(4)建立用水用电核算分析制度。做好基础工作细化核算分析,并确保各类统计资料、台账、记录、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学校是一个集教学、科研、生产经营等多学科多门类的经济实体,必须深入调查,根据文、理、工科的用水用电不同核算出基本用量,测算出合理比例,使核算分析能真正反映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减少实际运行偏差,为采取进一步的改进措施提供可靠依据。

3.提升服务水平,深化优质服务内涵。实施和谐供水供电工程。通过规范服务管理,创新服务手段,着力解决广大师生职工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全力创建优质服务窗口。建立用户交流平台,及时收集处理用户的意见和建议。根据服务承诺,在办理业务和进行工程维修时,严格执行限时考核。

4.加强队伍建设,实行考核激励机制。一方面,改革用人管理制度,通过外引内培,着力打造一支精干高效,满足学校实际发展需要的水电技术和管理队伍。另一方面,对于水电管理单位和用户单位,应明确责任目标,并通过分解量化,指标到人,强化责任,严格考核,有效保证各项工作开展的规范性和有序性。

我国高校大学生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随着高校教育管理的不断更新,以人文本的管理理念己深入管理者的心中. 目前我国高校教育管理必须重视人本主义原则,用人本主义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学活动,以培养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关键词:以人为本;人本主义;教育管理

我国高校大学生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的时代要求

随着我国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与日增多, 近年来高校不断增加生源, 进一步扩大高校规模, 新生数量的增加提高了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 比如说学生宿舍安排、专业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等, 都是学生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此外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互联网等大众传媒在高校学生群体中得到了普及和推广, 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学生对高校的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 为此需要高校进一步改革和创新教育理念, 以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发展需求。

二、当前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高校学生管理目标不明确

高校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和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为此高校将学生管理工作的重心放在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方面, 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思想落后, 教学目标不明确, 无法满足学生现代化的发展需求。

2、高校学生管理制度不完善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呈现出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 主要由校学生工作副书记为负责人, 学生是最低等级的负责人, 其工作内容由校古道缘和中级管理员下达, 而在实际的学生管理工作中, 学生并没有明确的工作内容和权限, 职务形同虚设, 这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制度不完善的直接表现, 不仅会加大辅导员的工作量, 还会导致各种突发事件处理不及时而引发严重的后果, 对高校带来负面影响。

3、高校学生管理主体地位不突出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主要围绕学生开展相关的管理工作, 而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 我国大部分高校仍旧采取强制性的管理措施, 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学校的管理和教学, 这种管理模式极大的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和多元化发展。此外高校专业课程的设置也不合理, 教学方法的落后, 管理模式的陈旧等, 严重脱离了学生的学习需求, 使得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低下, 进而导致高校整体教学水平和质量不高, 学生在这种模式下很难适应社会发展。

三、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途径

1、转变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理念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运行的重要环节, 为此高校管理者要不断改革传统的管理理念, 以实现现代素质教育为新的管理工作思想, 积极发挥自身的管理能力, 不仅要重视和引导学生进行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还需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 及时发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境, 帮助学生走出困境, 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此高校学生管理者要逐渐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在工作理念, 将为学生服务贯穿于整个工作的始终, 积极参与到学生群体中, 加强和学生的互动交流, 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2、建立高效的师资队伍

教师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负责人, 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管理工作的效果, 为此提高高校教师的整体素质, 是创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必然要求。教师在学生管工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能够有效的引导学生树立和培养正确的学习习惯和人生价值观, 注重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定期安排和组织各种教师交流会和培训课程, 实现教师自我修养的提高, 发挥教师对学生的榜样作用。

3、构建网络交流平台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社会交往形式, 尤其是在高校学生群体中, 学生之间的交流大多以依赖于各种社交软件, 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及时性等都是社交软件的功能, 打破了交流的时空限制。为此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负责人需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 发挥网络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积极作用, 一方面建立学生管理工作网站, 将最新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计划及时的发布出来, 能够有效的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 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另一方面网络具有虚拟性, 通过网络学生敢于自由抒发个人对学校管理工作的看法, 提出高校需要改革和创新地方, 进而全面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 做好合理的变动。

4、完善学生管理工作评价体系

随着现代素质教育理念的推广和普及, 国家新课程标准对高校教育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 要求高校教学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和多元化发展, 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满足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完善学生管理工作评价体系, 实现多角度的评价机制, 将学生的学习成绩、实践活动、课堂表现等呢如考核范围, 是实现现代素质教育思想的有效途径。

5、实现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管理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还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的支持, 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紧密联系, 对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有积极的意义。首先高校要加强和学生家庭的联系, 通过电话、短信等形式, 将学生近期的学习情感和情绪变化对进行汇报, 养成家长关心孩子的校园生活, 使得家长积极参与学生素质教育。此外高校还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各项公益活动, 如环保宣传、走访福利院等, 改加强社会各界对高校学生的了解, 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

四、结论

高校是培养高素质、高水平人才的主要阵地, 是实现社会经济蓬勃发展的重要力量, 只有做好学生管理工作, 才能实现高校的稳定发展。为此高校管理者需要转变教管理模式, 形成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 重视自自身素质的提高, 不断创新学生管理工作方法, 积极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和约束, 进而推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摘要:高校学生是我国未来社会发展和建设的中坚力量, 做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教育活动的基本环节, 创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是当下高校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本文分析了实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的必要性, 并指出当前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不出之处, 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途径

参考文献

[1] 高校学生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亓红强.东北大学2011.

我国高校大学生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成人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发展终身教育,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大背景下,成人教育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成人高校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学习群体, 他们的认知水平、学习心理意向等均显示出与普通高校全日制学生的差异, 用科学发展观统筹高校成人教育在规模、质量、效益等方面协调发展,强调规范管理,确保成人教育可持续发展,是高校成人教育面临的重任。

【关键词】成人教育 管理 思考

一、成人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现状

成人高等教育是我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已经成为广大公民接受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重要载体。由于成人教育属于在职高等教育,学生自身条件和学习状况存在着很大差异。比如:年龄差异;专业基础、专业素质、专业能力差异;职业与需求差异等。他们在面授时间上,在接受知识的能力上,在个体对专业需求上,都有很大的差别。这就给教学与管理上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为了克服困难,保证人才质量,制订出以人为本,以社会需求为目标的教学体系与方案。在办学形式上,采取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办学方式。即:全脱产班、 业余班、 函授班、 利用电子信息远程教育班。成教学生可根据职业需求和个人情况,选择授课方式。这种多形式的办学方式,不但有利于在职学生搞好本职工作,而且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成人教育的目的最终落实到人才质量的培养上,但是从目前成人教育的现状看,部分普通高校对成人教育培养目标不够明确,教育思想、办学宗旨缺乏创新,教学管理松散自由,教学内容、教学手段陈旧落伍,缺乏时代性,不能适应社会变革的需要,不能按社会需求办学,在这样的教育教学体制下,学生在人文素养上、职业素养上、专业素养上、社会素养上和科学素养上不能得到全面良好的教育,在教育教学实施上必然会造成一定的问题。

二、用科学发展观引领高校成人教育

要推进高校成人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统筹教育的质量、规模、效益,注重提高成人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办学效益,使高校成人教育成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和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一项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事业。

1、提升教育质量

为了保证高等教育办学质量,从2003年起,教育部开始对普通高校全日制本科教学进行质量评估,这充分凸显了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高等教育正从注重数量增加转移到注重质量的保证和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同样关乎成人教育自身的发展,更关系到学校的整体发展和学校的声誉,最终关系到社会效益。因此,在成人教育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没有质量上的提高,就是对教育资源的最大浪费。努力提高成人教育质量,就是建立以“以人为本”为核心,一方面重视教育过程本身的科学性,加大课程改革的力度,加强教学方法的创新,加速教学内容的更新,加快考核制度改革。为此,就要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与学的总体过程进行设计、实施和评价,以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重视教育对象的多样性,由于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受教育者呈现出多样性、多层次性,必然要求多样化的成人高等教育与之相适应。

2、加强考试管理与改革

成绩考试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应充分体现出其目的和意义,只有发挥考试的积极作用, 才能实现考试的真正目的。因此, 有效的考试首先应当体现出权威、公平的属性,要求杜绝考试中的徇私舞弊,恪守平等竞争的原则。但在现实中,部分成人教育考试则出现了考风不正、考试作弊的现象,背离了考试的基本准则,极大地挫伤了正直、勤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人考试管理机构应严格考试管理,加强考风建设,如建立严密的规章制度;明确命题标准、提高命题质量;规定严格的考试纪律, 及时处理违纪者, 绝不姑息迁就;强化监考人员的廉洁公正、不徇私情的工作作风;努力改变重考分、轻考风的不正常心理等。总之, 良好的考风、严格的管理是发挥考试正常功能的必要保证。有效的考试还应该体现出教育的本质属性。

3、提高办学效益

提高办学效益,就要处理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方面的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办学,当然要考虑经济效益,对于高校办成人教育来说,就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可用资源,努力扩展成人教育发展空间。当然更要重视社会效益,充分发挥教育服务社会的功能,通过提高成人教育办学质量,提升学校声誉,打造品牌特色,得到社会的认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不矛盾,两者可以双赢,但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势必会影响到社会效益,而社会效益的提高,则会带来经济效益的增长。

三、终身教育,长远发展

1、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坚持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加强教师师德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师“学为人师、行为示范”的素质要求;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培训,构建更加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打造懂成人教育学并适应成人教育特点的教师队伍;加强对教师的统筹管理,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着力建设高层次人才队伍,提升高校成教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2、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处理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方面的关系。教育与经济的紧密关系大大超过以往任何时期,成人教育更应直接融入知识经济之中。知识经济的发展,主要取决于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并有创造能力的劳动者;由于成人教育具在可持续的特征,在知识经济的影响和作用下,它可以把教育的内涵在时间、空间上进一步扩展。从而使成人教育能够顺应迅速变革的世界。

总之,把提高办学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放在首位,使高校成人教育保持健康、科学的发展态势,把成人教育改革与创新作为构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一项重要任务,高校成人教育必将大有所为。

参考文献:

[1]吴启迪.在2004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暨科学发展观与成人教育创新论坛上的讲话中国成人教育,2005(1).

[2]陈俊梁,任家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成人高等教育健康发展成人教育,2005(9).

[3]雷丹成人高校学生考试心理分析与教育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0(2)

我国高校大学生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一、高校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想要实现对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群体参与高等院校学校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展开全面分析, 应当优先实现对“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基本内涵的全面系统认识。

所谓“学生参与高校管理”, 指的是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 以高等院校日常管理工作参与主体的身份定位, 参与和介入到高等院校内部自我管理工作的具体化组织实施过程, 并且在此基础上对高等院校最制定形成程度基础管理工作实践决策结果, 发挥一定表现程度的影响和干预作用。从高等院校日常管理工作的参与主体结构角度展开分析, 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群体想要切实成为具体参与高等院校日常管理工作过程中的一方主体, 必须切实获取到与高等院校内部现有行政管理工作人员, 以及高等院校内部管理性岗位教师相平等的身份定位。从具体涉及的高等院校日常管理工作内容角度展开分析, 高等院校在校学生群体具体参与的高等院校日常管理工作, 应当完整性覆盖高等院校日常化教学科研工作, 以及基础性学生管理工作的完整性组织开展过程, 并且具体涉及和覆盖了高等院校内部的日常教学进度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培养结构设计、高等院校在职教师日常工作行为表现状态评价, 以及高等院校在校学生群体日常学生活行为表现管理等多个具体方面。从具体获取的管理结果角度展开分析, 高等院校在校学生参与高等院校学校管理工作实践过程的主要目的, 在于通过高等院校内部现有的基础性管理工作章程的充分遵从, 借助于对高等院校内部管理工作具体化组织开展过程的充分参与, 对高等院校实际制定实施的内部管理工作方案, 发挥一定表现程度的影响和干预作用, 保障和支持我国高等院校现有的内部管理工作, 能够在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群体的充分参与背景之下, 顺利获取到良好优质的预期工作效能。从宏观性学理分析视角展开阐释分析, 高等院校在校学生群提供参与高等院校日常化学校管理工作实践进程的必要性, 主要集中展现在如下所述的几个具体方面:

第一, 近年来, 伴随着我国基础性经济体制转型实践工作的不断深入, 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演化成为未来一定历史时期之内, 我国现代国民经济事业历史性发展运行过程中的主要模式。从具体面对的市场经济制度发展演进状态角度展开分析, 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群体, 正在一定表现程度之上充当着我国各级高等院校实际对外提供的“高等教育服务要素”的主要“购买者”, 以及“消费者”, 在这一真实存在的我国现代高等教育事业综合性发展演进路径背景之下, 借由充分诱导和激发高等院校在校学生群体, 在具体参与高等院校日常管理工作实践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能够在一定历史时期之内, 充分改善优化我国高等院校内部现有的日常化教学科研活动的综合性组织开展水平, 保障和支持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综合性组织开展水平不断改善优化。从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事业的综合性历史发展路径角度展开分析, 高等院校日常化基础教学工作, 以及基础性科学技术研究工作的主要实践目的, 不仅在于为高等院校内部现有的各学院, 以及各专业全体在校学生群体构筑和提供基础性的专业理论知识要素和专业实践应用技能要素的教学督导, 更是要为我国正在组织开展的经济社会建设发展实践工作领域, 培养和输出数量充足的具备较高水平思想道德修养和专业应用实践技能的专门性应用人才, 保证和支持我国正在组织开展的经济社会建设实践活动, 能够较为稳定且顺利地获取到最优化的预期效果, 从这里可以看出, 我国高等院校在具体组织开展的日常化教学管理工作实践过程中, 只有借由择取和运用适当类型干预督导措施, 保障和支持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群体, 对高等院校日常化教学科研工作管理过程中的全面充分参与, 才能在具体组织开展高等院校日常化教学工作过程中, 确保实际设计呈现的高等院校学科教学内容构成体系, 能够充分满足高等院校在校学生群体的基础性学习生活实践体验需求, 保障和支持我国各级高等院校在具体组织开展的日常化教学科研管理工作实践工作过程中, 能够较为稳定且顺利地获取到最佳预期效果。

第二, 近年来, 伴随着我国现代高等教育事业大众化改革历史进程的不断深入, 我国高等院校现有的在校学生群体, 在基础性的年龄结构、家庭成长背景, 以及个人未来预期获取到成长发展目标等层面, 均展现出了表现程度较为显著的多元化表现特征, 在一定程度上, 诱导我国该等院校在校学生群体, 在基础性利益主体格局结构之上, 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化特征, 诱导了高等院校在校学生群体在具体参与日常化学习体验活动过程中的实际需求也展现出多样化, 以及个性化的具体特点。在这一实践背景之下, 我国现有的各级高等院校, 想要保障和支持我国高等院校现有在校学生群体的基础性学习实需求, 切实获取到稳定且充足的支持和满足, 应当积极督导和促使高等院校内部现有的在校学生群体, 主动参与到高等院校日常化教学管理工作的具体化组织开展路径之中, 积极督导我国现有的高等院校教学工作单位, 在具体制定形成指向特定专业在校学生群体的教学培养方案过程中, 应当充分关注高等院校现有在校学生群体的综合性学习成长需求, 在确保实际设计呈现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 具备充分的针对性和可行性背景之下, 确保我国高等院校日常化管理工作能够稳定高效组织开展, 并且顺利获取到最优化的预期效果。

二、高等院校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现状和困境

与西方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相比较, 我国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群体在具体参与高等院校学校管理工作实践体验过程中, 依然存在着表现程度较为鲜明的实践局限性, 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之内, 无法稳定且充分地调动和发挥自身在具体参与高等院校日常管理工作实践过程中的重要价值。

到上世纪90年代时间阶段, 伴随着我国现有社会制度形态转型发展趋势的不断深入, 以及我国高等院校民主改革管理事业实践进程的不断深入, 国人逐步认知和理解了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群体, 在具体化组织开展高等院校日常化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组织开展过程中的重要价值, 为一定历史时期之内我国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群体切实而充分地参与到高等院校民主管理工作的实践进程之中, 创造和提供了稳定且充分的支持条件。

在我国于1998年制定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 明确针对我国现有高等院校在日常化教学科研实践过程中的基础管理问题, 给出了基于法律条文层面的约束和规范。我国各级高等院校在具体组织开展基础性办学实践活动过程中, 应当积极且充分地面对和回应现实社会建设事业发展环境对高等教育事业历史发展状态所提出的实际需求, 借由对基础性民主管理思想理念的引入运用, 逐步督导我国高等院校内部现有的在校学生群体, 积极参与到高等院校具体组织开展的日常化教学科研管理活动之中, 在充分调动和激发我国高等院校现有在校学生群体的实践积极性和主动性背景之下, 保障和支持我国高等院校日常管理工作, 在具体组织开展过程中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水平不断改善提升, 助力和支持我国高等院校内部基础性教学科研活动均能够平稳有序组织开展。

遵照目前已经获取的调查研究分析资料, 现阶段我国高等院校在校学生群体, 在具体组织参与高等院校内部日常化管理工作实践过程中, 尚且未能获取到稳定且多样的参与途径, 以及参与方式, 诱导我国高等院校在校学生在具体的日日常化学习生活实践过程中, 难以针对高等院校正在制定形成的教学管理工作决策方案, 切实发挥稳定充足的影响干预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引致我国高等院校目前制定形成的基础性教学管理工作方案, 无法实现对高等院校现有在校学生群体基础学习成长需求的充分满足, 给一定历史时期之内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长期稳定有序发展, 造成了表现程度极其显著的不良影响。而从具体的表现形式角度展开分析, 现阶段我国高等院校在校学生在具体参与高等院校学校管理活动过程中所遭遇的困境, 集中展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 源于我国基层性社会文明发展形态长期处于农业文明的历史发展时期, 直接导致在我国基础性社会民主进程发展状态相对落后的历史背景之下, 给我国高等院校在校学生群体充分参与学校日常管理实践活动, 造成了表现程度较为显著的现实阻碍。

第二, 由于我国现有高等院校长期处于中央政府集权式管理制度的干预控制条件之下, 直接诱导我国高等院校现有管理工作人员, 在具体组织开展的高校日常管理过程中占据着绝对控制地位, 导致高校学生在具体参与相关管理实践活动过程中, 无法顺利获取到稳定充分的发言权和话语权。

第三, 在我国高等学校内部现有的权力因素组成结构之中, 高等院校在校学生群体的基础权力长期处于被忽视, 或者是缺失地位, 引致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群体在具体参与高效日常管理工作过程中, 无法充分表达和传递自身实际形成的主观诉求。

三、高效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改良对策

第一, 想要保障和促进我国高等院校在校学生群体实现对高等院校日常管理活动的稳定充分参与, 必须基于思想观念认知层次, 逐步督导和促进我国高等院校内部现有的行政管理工作人员, 以及高等院校管理性教师群体, 实现对高等院校在校学生群体参与校园管理活动重要意义的充分认识, 从而在具体组织开展的高等院校日常管理工作实践过程中, 充分保障和支持高等院校在校学生群体的主体性和平等性。要切实督导高等院校内部现有的管理性岗位教师, 逐步树立形成为高等院校在校学生群体服务的基础性学校管理工作思想指导理念, 保障和支持我国高等院校在具体组织开展的日常化教学管理实践过程中, 能够结合高等院校在校学生群体实际具备的学习成长需求, 为其设计和提供针对性的教学内容, 保障和支持我国高等院校在校学生群体的各项基础性学习需求, 能够确实获取到稳定充分的支持和满足。

第二, 想要保障和支持我国高等院校在校学生群体实现对高等院校日常管理活动的稳定充分参与, 必须基于高等院校内部现有制度的制定和改良层面, 保障和支持我国高等院校现有学生群体, 在具体参与高等院校日常管理工作的实践过程中, 能够获取到稳定充分实践空间。要基于基础性制度层面, 保障和支持高等院校在校学生群体能够在切实具备充分主体性和积极性背景之下, 能够给实际制定形成的高等院校学生群体教学培养方案, 以及学生管理方案, 构筑和施加稳定充分的干预和影响作用, 保障和支持我国高等院校实际制定执行的教学和管理工作方案, 能够未定且充分地满足高等院校在校学生群体的学习成长需求。

第三, 想要保障和支持我国高等院校在校学生群体实现对高等院校日常管理活动的稳定充分参与, 应当切实建构形成支持我国高等院校在校学生, 具体参与高等院校日常化教学管理工作实践进程的专门性组织机构, 在不断完善基础性相关制度的建设执行水平的历史背景之下, 保障和支持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实现良好优质的成长发展。

四、结束语

针对我国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困境及其化解对策, 本文择取高校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必要性分析、高等院校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现状和困境, 以及高效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改良对策, 三个具体方面展开了简要的分析论述, 旨意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借鉴。

摘要:高等院校在校学生群体对高等院校管理工作的具体参与, 是改善和优化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综合性历史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 本文围绕我国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困境及其化解对策, 择取三个具体方面展开了简要的分析论述。

关键词:中国,高等院校管理,学生参与,困境与对策

参考文献

[1] 黄海涛.我国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困境及其化解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 2009, 06:25-28.

[2] 王雨.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困境及其化解对策[J].统计与管理, 2015, 03:177-178.

[3] 杨超.我国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困境及其化解对策[J].经营管理者, 2016, 12:252.

[4] 秦惠民.高校管理法治化趋向中的观念碰撞和权力冲突——当前讼案引发的思考[J].现代大学教育, 2002, 01:69-74.

[5] 谢新水, 刘涵慧, 严文蕃.高校管理干部的领导行为、领导风格和领导技能分析——以北京市属高校的管理干部为调查对象[J].大学教育科学, 2014, 02:33-38.

[6] 郭俊.高校管理人员“职业倦怠”与价值重构——基于8所本科高校的实证研究[J].高教探索, 2014, 03:15-19.

[7] 王会金.高校管理信息系统审计及其风险控制问题研究——以WSR方法论与COBIT理论相结合为视角[J].审计与经济研究, 2014, 05:23-30.

[8] 刘素贞, 张潍华.自我领导在高校管理中的应用探析——基于山东省431名高校管理干部的调查[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2, 09:50-53.

[9] 聂伟进.高校管理人员专业化的现状调查与分析——以江苏省11所高校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2, 10:50-54.

[10] 宋丽慧.德国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给予的启示——从学生参与学校管理谈我国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J].中国大学教学, 2007, 04:81-84.

[11] 马立涛.高校管理的行政化应该改革——试论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市场化取向[J].甘肃高师学报, 2007, 06:125-128.

[12] 刘瑜.高校信息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高校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教育信息化, 2006, 15:15-16.

我国高校大学生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一、民办高校学生主体发展失落的情况表现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 民办高校“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也渐渐成为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点。但是从整体上来看, 我国多数民办高校虽然已经意识到了以学生为主体发展的学生管理模式的重要性, 但是在实践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矛盾, 导致学生主体失落的情况产生, 其主要表现在:

对学生的管理不仅仅体现在对集体的管理, 同时也包括对学生个性的管理, 真实的集体是来自于个体间的内在共生性, 而不是压抑学生的个性。我国民办高校的管理模式是以强制为主要手段、以模式化的评价标准来实现对学生的外在约束, 学生要被动地接受僵硬的管理模式, 还要被拘束于不同的“格子”中, 如:“班级”“宿舍”等, 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 民办高校学生的个性化受到了限制, 导致集体的发展也受到了限制, 直接影响到学生管理工作的进行。与此同时, 当前民办高校学生的“利益心理”较强, 更多地注重个人发展, 将技能、成长欲望等作为发展的内在动力, 导致民办高校学生管理的过程只能够“抓大概”, 无法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有效管理。在这样的发展形势下, 学生的主体意识将会逐渐缺失, 无法在集体中找到自身准确地定位, 一旦离开了保护他们的“象牙塔”, 走上社会, 那么就很可能因为遭受到不公平的待遇, 但无法自我调节, 对其自身的发展产生极大影响。

二、导致学生主体发展失落的原因

导致学生主体发展失落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 制度问题引起的主体失落。制度的建设问题是直接导致学生主体发展失落的原因之一, 在现阶段, 我国多数民办高校都采用强制性管理制度, 对学生进行强制性的管理, 如:“禁止”“严禁”等, 这样就会引起学生主体发展的失落。此外, 在管理过程中, 多数学校对学生的管理评价模式化较为严重, 忽略了学生接受的客观性, 更多地注重成绩方面的评价, 忽略了“德、智、体、美”等方面的教育和管理。第二, 组织问题引起的学生主体失落问题。从宏观层面上来看, 我国民办高校学生管理组织结构呈现出明显的科层制特点, 学生管理工作遵循等级制度原则。每个学生及相关管理人员都会受到上一级的管理和监督, 学生逐渐沦为被管理和改造的对象, 处在“金字塔的最底层”, 这样就会抑制了学生主体地位的发展。从微观层面上来看, 我国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基本上都是以班级为单位, 在展开学生管理的过程中过分地注重班级的整体目标和利益, 组织结构设计较为僵硬, 限制了学生的主体发展。第三, 师生关系问题导致的学生主体失落。师生关系也是影响学生主体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当前的民办高校学生管理中, 教师通常是管理实践活动中的主体, 而学生反而成了管理实践活动中的客体, 这样“错位”的关系必然会导致学生主体的失落。

三、基于学生主体发展的民办高校学生管理改革路径

基于学生主体发展失落的情况及导致该情况的原因, 需要民办高校在注重学生主体发展的基础上, 采取适当的措施对学生管理工作加以改革。经过实践, 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点促进学生管理改革的措施。

(一) 加强组织结构的调整

在民办高校学生主体发展中, 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体发展, 应当要加强学生管理组织结构的调整。在实际情况中, 可以参考以下做法:第一, 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组织学生参与到管理工作中, 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以及自我服务, 最终提升学生自身的主体发展。第二, 在学生管理的过程中, 民办高校当前的组织结构应当要不断调整, 特别是要以咨询、服务以及指导等功能为方向来进行调整, 适当转变学生管理工作的职能, 将职能进行拓展与整合, 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也能够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例如在组织结构上设置学生事务管理部门、生活服务部门、咨询指导部门等, 为大学生提供个性化、专业化、全面化的服务。

(二) 加强管理体制改革

为了促进学生主体发展, 应当要加强学生管理体制的改革。在实际情况中, 学生管理工作应当要充分体现出“学生是主体”的核心理念, 并在多个方面加以重视, 如高层管理决策方面、学生日常事务管理方面、教学方面、后勤管理方面等。与此同时, 还应当要让学生更多地行使自身的权力, 包括知情权、监督权、建议权、行动权、咨询权、决策权以及表决权等, 以便能够让学生真正参与到管理事务中去。例如:很多大学生都会利用课余时间兼职打工, 希望能够赚足够的零花钱, 但是很多学生都是被企业给“骗”去打工, 而不能获得相应的报酬, 进而在心理上产生期望落差, 影响了其正常的学习。面对这样的情况, 民办高校应当要鼓励学生积极反馈, 并以管理者的名义来为学生寻找合适地安置场所, 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时间, 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的社会阅历, 对学生管理工作来说有利无害。

(三)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并对校园文化进行创新是促进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因此, 民办高校应当以学生为主体进行适当的校园文化创新和建设, 通过校园文化来影响学生, 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成长为高素质的人才。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创新与校园活动有着直接的关系, 浓厚的校园文化通过校园活动体现出来, 相反, 如果校园活动频率少且质量不高, 那么就不能够发扬校园文化, 同时也无法展现出学生的主体发展。因此, 民办高校应当要定期展开丰富的校园活动, 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 在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管理工作的进步。例如:举办“我是实践能手”竞赛、“专业知识竞赛”等, 让学生能够在竞赛中不断充实自我、不断自我约束、不断增长知识。

(四) 加强师生关系改革

加强师生关系的改革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也对学生主体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因此, 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应当要善于调节师生关系, 改善不平等的地位, 将传统意义上的“教师主体地位”与“学生客体地位”交换过来, 让学生占据主体地位。在调节师生关系改善不平等地位的初期阶段, 教师需要与学生采取有效地交流方式来增强彼此之间的熟悉感, 特别是像QQ群、微信群、直播平台等, 选择适当的话题并鼓励学生们畅所欲言, 逐渐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此时,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逐渐融洽, 学生管理工作的进行也会更加顺利, 无论是学习、生活、心理还是思想上, 教师都能够给予全面地辅导, 学生也会有更多自主选择和发挥的余地。这样不仅利于学生管理工作的进一步深入,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当家作主”, 更好地体现自身价值。

总而言之, 我国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展开对教学目标的实现、民办高校的发展以及学生自身的发展都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虽然很多学校意识到了基于学生主体发展的学生管理改革的重要性, 但是实际上采取的措施并不能够真正促进学生主体发展以及学生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因此, 民办高校应当要找到导致学生主体失落的原因, 并采取针对性措施促进学生主体发展, 以便推动学生管理工作的进一步改革。

摘要:有效地学生管理是促进民办高校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 且是当前我国民办高校致力发展的工作之一。但是在实际情况中, 由于受到传统管理观念和模式的束缚, 使得学生管理工作呈现出主体失落的状态, 虽然很多民办高校意识到学生主体发展的重要性, 但是所采取的措施并不足以满足实际发展需求, 进而导致学生管理工作受到了一定的阻碍。因此, 本文将对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学生主体失落情况进行分析, 并简单探讨基于学生主体发展的民办高校学生管理改革路径, 旨在为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进步提供有效建议。

关键词:学生主体失落,学生管理,学生主体发展,改革

参考文献

[1] 吴梁洲.学生主体发展下的我国民办高校学生管理改革的路径分析[J].智库时代, 2018 (27) :128-129.

[2] 武洋.学生主体发展背景下的民办高校学生管理改革路径[J].农家参谋, 2017 (18) :188+190.

[3] 邓云莉.基于学生主体发展的民办高校学生管理改革路径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 2017, 3 (4) :19.

[4] 张智夫.基于学生主体发展的我国民办高校学生管理改革路径研究[J].教育现代化, 2015 (17) :116-117.

[5] 徐从平.以学生主体发展的我国民办高校学生管理改革路径研究[J].管理观察, 2015 (16) :125-126.

上一篇:网络监测与网络舆情论文范文下一篇:社会体育指导员研究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