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应急卫星通信论文范文

2024-05-18

地震应急卫星通信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国家的地域间的经济交流、人员运输都离不开铁路,它在交通运输整个系统中拥有重要的地位,她不仅仅有效保证了我国人员的运输,更是承担了国家经济运输的重任,有效的保障了国家经济的发展。因此保证其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对于铁路的应急通信来说则是保障铁路无阻畅通的重要手段之一,通信中断是铁路行业中最主要的克星,就会就像失明的野马,安全难以保障,失去控制,进而使得国家的交通运输得到重创。本篇文章结合我国的铁路应急通信的建设,根据铁路通信行业中的应急通信的发展现状,通过对铁路应急通信的整体分析把握,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铁路应急通信体系,提出相应的策略,让铁路通信的调控变得更加灵活,为今后的铁路快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铁路应急通信现状研究发展对策

近些年来,对全世界的铁路运输进行相应的研究不难发现,全球范围内曾出现过各种城市的交通运输紧急事件,如伦敦地铁爆炸、胶济铁路事故等等,一旦事故发生后,各国政府的应急响应能力是否行之有效,交通应急通信能力是否得到保障这都是我们考验的能力之一。人们必须只有平时建立完善铁路应急通信体系,保障铁路运输的通畅,这样不仅仅是有效的保证了铁路通信基本要求,还能在紧急关头发挥铁路通畅无阻的作用,有效的提升了公共事件的处理能力,降低人民生命和财产的损失量。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已经得到普遍认识铁路运输中优点,而对于这些优点能否有效的最大化俨然已成了重大问题所在,严重的话进而会影响到人类的经济发展中。所以对于铁路运输来看,我们需要做的是防患于未然,应急通信在铁路发展行业中的是长足的、必要的,这就需要是在新的形势下应急通信的建立提出了重大的要求,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使得铁路应急通信的发展需根据现如今的铁路行业的现状,通过传统的应急通信平台,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更好地为铁路提供服务,更好的为铁路通信保障工作做出贡献。

一、铁路应急通信的现状分析

1.1铁路应急通信设备的现状

就目前铁路运输的应急通信设备来说,国内用于接入铁路应急通信的设备所说有很多,但最主要的还是针对公路运输网络,而对于铁路应急的通信不通畅来说,接入设备并无法满足现场的恶劣条件却很少,不能满足铁路发展要求,目前应急通信需求越来越高,基本的没有到位,新技术有纷至沓来,这让现有的通信已不能适应。根据现有的铁路应急通信设备的现状来说,我们需要有行之有效的应急现场传输通道的优良环境,又需要的是及时应急现场较高水准的通信要求,将通信中的有线、无线等多种接入方式相结合,将多路通信数据进行整合。对于目前铁路运营的方式,完全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建立适合自己国情发展的铁路应急通信的设备,要使其设备适用于国亲的铁路应急通需求,而这尚需要一个较长的开发时间。

1.2铁路应急通信网络建设现状

对于铁路通信来说通信网络的建立是我国建设时间最长、目前最完善的专用通信网络。就目前的铁路应急通信的建设来说,铁路的主要网络方式已经实现了光纤化的设备整治,其沿线所有车站已经具备了2M网络的接收能力。虽对于2M网络来说,网络的通信方式已大大加快,但对于一些正线车站来说,铁路支线通信网络建设比较缓慢,沿线车站提供也仅仅是只有有线的2/4线的音频通道。由于我国铁路常处于山间,信号本来就略弱,再加上通信方式较为滞后,应急通信网络在山区也只能靠通话柱与外界联络。而对于常规的专业技术数据显示,铁路突发事故往往发生在区间,所以,就目前的应急通信而言无法形成良好的通信接入方式,其弊端可谓是颇多,通信设施的接触不良,杂音大,通话质量差等等,对于需求量较大的区间通话柱来说无法提供较多的通信接口,不能满足现场对静图实时传输和实时通话的需求,对实现动图的实时技术指导的传送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二、铁路应急通信建立的发展对策

2.1构建自身铁路行业的应急通信的发展调控体系

首先我们应该针对自身的发展来确定应急通信的调节控制体系,认清自身的所发展的铁路发展的重要性,其次根据国情建立自己的专业的应急通信的体系。由于我国铁路通信已经建成了覆盖全路网的数字通信系统,这是基于INTERNET的全路可视会议电话系统,对于这种新型铁路应急通信系统来说三方面是系统的组成部分,这就涵盖了现场的抢险设备,车站侧设备和应急中心设备配置。首先对于现场抢险设备,抢险设备应为现场的一些事故设施提供相应的图像画面以及电话以及数据传送等各类业务提供承载平台,这就包含了现场的影音采集设备,现场有线应急接入设备以及卫星接入方式时配备无线宽带数传设备。其次就是车站侧设备储备,这就要与现场抢险设备进行配套使用,其中涵盖了有线应急接入设备、无线宽带数传设备。这两者的用处就是在事故发生后车站将会使用设备,将网络转接至应急指挥的2M网络通道,使事故得到有效的安全处理。最后就是应急中心设备配备,应急中心设备和现场设备配套使用,将会有效的使用卫星接入方式,这就包含综合的网络接入设备的方式、视讯会议平台、流媒体服务器以及网管、客服系统的建立等等,三者的关系并不是独立,而是有机的结合。

2.2应急通信网络的建设优化

对于这方面来说网络的建设应该更加强大,目前由于设备以及网络建设的落后使得网络建设几乎都是没有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这就要将应急通信网络的建设进行相应的优化,所以就这一方面来说工程人员在通信网络的建设中应该需要迈出一大步,阔步进入现代化,同时这也是要对自身进行一定的改革,取其金华弃其糟泊,将传统的一些网络症状进行总结,建立多方位多角度的网络优化平台。针对不同的铁路应建立不同的方式对应急通信网络进行优化,在普通铁路组网之时,我们可以利用通话柱双纹线再加上HDSL的设备进行有线传输,而对于普通铁路中的状况较为差的线路,完全可以采用无线网络接入方式,这就要在设备建立优化情况下进行实施,通过无线宽带的传送设备进行接入。而对于超过20km的区段,应采用双绞线再加上HDSL的设备进行有线传输,而对于这种情况下的接入方式无法得到满足时,就不能采用卫星接入方式,对其进行网络连接,将应急通信的优化进行整合。而对于在200km/h及以上铁路(含客运专线)的网络时,由于这条专线都配备有长途光缆通信线路,并设有GSM-R这样高科技的无线通信系统。对于这条线路来说,现场应配置3km的软光缆加PDH光传输设备,这样就额可以实现光缆有线接入和特有的组网保障措施。由于GSM-R这样的通信网络都具备语音及静图传送,可以利用这样的特有的方式,将利用系统整体协调,对无线接入、卫星接入及综合接入等方式进行组网优化,将铁路的应急通信进行三位一体化的保障。

三、结论

本文通过对铁路应急通信实质性的分析研究,对现有的铁路进行应急通信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将问题存在的实质性得到相应对策的解决,对铁路特有的应急通信设备以及网络建设进行综合优化处理,根据不同的工作要求和工作环境,将此应急网络通信进行多位管理,多位建设,及时适量做好铁路应急通信预防,与传统的通信方式相结合,防范可能出现的事故风险,这不但不会影响我们现行的铁路应急通信的发展,反而会更加给铁路的提供更大的升值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王太军,李天宏,何华锋.应急无线通信系统的体系结构研究[C].四川省通信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9.

[2]王子渊.铁路应急通信系统体系研究[J].铁道勘测与设计.2009(04).

[3]郭忠平.浅谈铁路应急通信系统的接入技术[J].铁道通信信号.2007.

[4]李翠然,钟章队,谢健骊.认知的铁路应急自组织网络研究[J].铁道学报,2013.

地震应急卫星通信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    我国幅员辽阔,灾害事故频发,对应急通讯技术有很高的要求。本文研制基于天通、北斗卫星通信的应急车载终端,提出北斗单次通信电文长度利用率可达到91.72%的多点传输协议,同时是详细描述了硬件、软件设计思路,摆脱了目前车载终端通讯过度依赖地面无线网络的痛点。最后,该终端投入实际使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关键词】    北斗    天通    应急车载    多点传输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emergency vehicle terminal based on Tiantong and Beidou dual-mode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Li Tingting, Liu Ming, Chen Liuwei

(The 7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Electronics Technology Group Corporation, GuangZhou 510310, China)

引言:

我国土地辽阔、人口众多,灾害事故多发。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明显增强,特大城市、中心城市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影响公共安全的突发事件逐渐增多,致灾因素大量增加。特别中西部省份地理环境复杂,地域区域灾害特征比较明显。应急救援工作在當前的发展形势下显得异常重要。

车辆监控系统用来提高车辆的快捷性和安全性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安装在车辆上的车载终端通过GNSS技术获取车辆的位置等信息,然后采用2G/3G/4G/5G等地面无线通信网络将车辆的位置等信息发送到监控中心的服务器上[1][2]。该类车载终端有一定的局限性,类似四川的汶川和雅安地震造成电力设备损坏,导致供电一度中断,2G/3G/4G/5G等无线地面网络瘫痪,该类车载终端在灾后就不能正常使用[3][4]。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天通、北斗双模卫星通信的应急车载终端,可以在不依赖无线地面网络情况下,通过北斗卫星通信RDSS的方式将车辆位置等信息发送到监控中心的服务器上,同时依赖天通卫星通信保证终端通话、短信、数据等业务功能[5][6]。

一、系统设计

基于天通、北斗的车辆监控调度系统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天通1号系统为支撑,对注册车辆应急执勤作业提供全天候监控管理[7]。其中,车载终端通过GNSS卫星定位系统获取车辆的位置等信息,然后通过北斗短报文将车辆实时信息回传到监控中心的北斗指挥机上;车载终端可以提供天通语音通话业务,同时还可以收发天通短信,保证在地面网络瘫痪的情况下,双模卫星依然能够提供有效的通信服务。该系统为车辆监管部门建立多层次指挥平台,实现灵活组网、指挥操作便捷、功能强大、系统稳定可靠的监控系统。系统总体构成如图1所示:

二、终端设计

2.1硬件设计

应急车载终端是上述监控系统的核心。终端硬件基带处理器选择基于ARM Cortex-M4内核设计的STM32 MCU。该MCU具有多种不同类型接口、较强的数据处理能力和较低的待机功耗。终端集成多个功能模块,其中包含天通1号卫星通信模块、北斗短报文模块、GNSS定位模块、MYP4100模块、电源模块等。北斗短报文模块与MCU使用串口连接;天通卫星模块与MCU使用串口连接,MCU通过AT指令对天通卫星模块进行一定的控制;是天通卫星模块的话音业务通过PCM音频接口传输到MYP4100模块,MPY4100模块最终通过RJ11连接到外部话机,为终端用户提供卫星电话业务;MPY4100模块与MCU使用串口连接,MCU可以通过AT指令对MPY4100模块进行控制操作;话机通过网口连接MCU,MCU能够更快的将大量数据信息反馈到话机界面。

除去各个功能模块,硬件设计还需要考虑的电源、电平转换、存储调试等问题。在当前设计中,采用IIC接口的FM24L256为存储器件。类比其他类型的EEPROM,FM24L256器件为铁电存储,具有存储容量大、存储速度快、功耗低等优点。系统使用JTAG口为软硬件调试接口。

硬件设计中终端各个功能模块连接,如图2所示。

2.2软件设计

2.2.1 多点传输协议设计

北斗RDSS单元注册的授权信息包含通信等级,不同的通信等级每次发送的最大电文长度不同,如下表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通信等级越高,能够发送的最大电文长度越长,但是最大电文长度最大不超过210个BCD码[8][9]。

基于北斗RDSS上述通信特点,在有限时间内传输更多的位置信息,就需要最大化电文长度利用率。本文设计终端采用通讯等级3,单次电文最大长度不超过157个BCD码。下述根据终端要求,设计一种单次通信电文长度利用大于90%的多位置点数据传输协议。

如上表所示针对每个字段的简要解释如下:

1.标识符

表明该协议的版本以及使用终端。

2.数量

上报的位置数量(n = 5)。

3.时间

时间表示为自 1970 年 1 月 1 日午夜 (00:00:00) 以来经过的秒数。一般操作系统比如Linux、Windows等提供该秒数计算的库函数。

4.经度和纬度

表中经度1、纬度1传输值是第一个点的经纬和纬度放大1000000后的取值。

5.时间偏差值

时间偏差值等于时间2减去时间1。

6.纬度2偏差值和经度2偏差值

纬度2偏差值等于纬度2减去纬度1;

经度2偏差值等于经度2减去经度1。

7.速度

单位为公里/小时。

8.纬度半球

1为S,0为N。

9.经度半球

1为W,0为E。

位置数据依照上述数据格式编码后,再转换16进制格式的ASCII字符,这里计算电文传输所需要的BCD码长度。标识符长度为1byte,第一个点数据位本次传输的基础数据,从表格中可以计算得到基础数据长度为19byte;在第一个点数据后面,每追加一个点的数据会增加字节数据长度12byte。这样可以计算传输数量为n,传输字节总长度为N,则有如下公式

N = 1 + 19 + 13 * (n - 1)

当n = 5时,N = 72(byte),这时在不使用任何压缩编码算法的情况下,转化为电文长度144个BCD码,小于表格1中通信等级为3时157个BCD码。可以计算出,每次传输电文长度利用率为91.72%,满足终端设计要求。

2.2.2 应用程序设计

在嵌入式领域中,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采用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RTOS)可以更合理、更有效地利用CPU的资源,简化应用软件的设计,缩短系统开发时间,更好地保证系统的实时性和可靠性。FreeRTOS是一个迷你的实时操作系统内核。作为一个轻量级的操作系统,功能包括:任务管理、时间管理、信号量、消息队列、内存管理、记录功能、软件定时器、协程等,可基本满足较小系统的需要[10]。应急车载终端的MCU移植后FreeRTOS,应用程序完成终端的功能。应用程序软件根据系统功能需求设计。首先,主线程启动后,创建4个子线程来实现,4个子线程设计为非抢先方式,MCU按照时间片轮转的方式进行线程切换。主线程检测是否有按键按下,对按键值进行处理,保证按键功能正常响应,同时保证指示灯正常显示工作状态。主线程流程图如图3所示。

2.2.2.1 GNSS处理线程

GNSS处理线程需要对GNSS模块进行上电,选择参与定位解算的卫星模式[11]。本文选择的模块支持北斗、GPS、GLONASS三系统定位,可以任意组合定位。一般还需要对串口输出语句格式设置,本文只保留RMC语句输出。按照NEMA-0183协议进行串口协议解析,最终得到终端的位置、速度、时间等信息。

2.2.2.2 北斗RDSS线程

北斗RDSS线程主要完成北斗RDSS模块上电、自检、终端信息上报等功能。其中终端位置以60s频度上报后台北斗指挥机,上报协议格式遵守3.3.1中设计的多点位置传输协议。上报位置点平均分布在60s時间内,保证后台接收的位置轨迹均匀、平滑分布。

2.2.2.3 天通业务线程

天通业务线程主要完成天通模块的上电、入网、控制管理。由于车载终端在移动过程中,天通卫星信号质量会发生改变,该线程实现了对天通卫星信号质量的实时监控,并保证下发入网指令。天通通话业务处理流程:由话机发起拨号命令,该命令转化为AT指令后,首先由MYP4100通过串口发送给MCU,MCU再将该命令解析、转化发送给天通模块,从而实现通话需求。天通短信业务处理流程:由话机通过网口将短信发送给MCU,MCU再进行AT命令的转换,最终控制天通模块,完成短信的发送,并将收、发短信结果状态上报。

2.2.2.4 MYP4100管理线程

MYP4100管理线程主要完成MYP4100模块的上电、AT指令控制等。该线程主要配合天通业务线程完成天通通话业务。

三、结束语

本文针对当前监控终端过于依赖地面无线网络的痛点,提出基于天通、北斗双模卫星通信的应急车载终端,详细描述该终端的硬件、软件设计方法。目前,该终端在四川省某消防应急管理部门投入使用,并取得良好的用户口碑。下图为终端样机照片,该终端系统未来能够填补市场空缺,为应急救援提供更加可靠的通讯方式。

参  考  文  献

[1] 李军焕.基于GPS/GPRS车载终端的设计与实现[J].数字通信世界,2012. 6

[2] 基于GPS/GPRS的车载定位远程监测系统设计[J]. 曹景胜,石晶,魏丹,刘丛浩.  仪器仪表与分析监测. 2018(02)

[3] 曹彬, 李君, 孙倩, 王红梅. 电网遭遇震害的应对措施与优化设计[J]. 供用电.2016(03):76-80.

[4] 谢强.电力系统的地震灾害研究现状与应急响应[J].电力建设,2008,29(8):1-5.

[5] 我国首颗移动通信卫星成功发射[J].   数字通信世界. 2016(08)

[6] 现代应急卫星通信系统应用综述[J]. 杨春香,赵书伦,杨帆. 导航与控制. 2011(02)

[7] 李洪力,张婷,杨华,刘安斐. 基于RDSS系统的高性能信号接收总体设计研究 [J]. 电子世界. 2018(24)

[8] 傅家亮.北斗卫星下的海洋水文实时监测系统分析 [J]. 通讯世界. 2019 (01)

[9] 北斗用户设备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张桂华,陈锡春.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2009(01)

[10] 谢鹏程. 基于STM32和FreeRTOS的独立式运动控制器设计与研究 [D]. 华南理工大学. 2012

[11] 周锋. 多系统GNSS非差非组合精密单点定位相关理论和方法研究 [D]. 华东师范大学. 2018

作者简介:

李听听(1989-),男,汉族,河南沈丘人,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卫星通信、移动通信。

刘铭(1987-),男,汉族,陕西蓝田人,工程师,博士,研究方向为无线通信、信号处理。

陈刘伟(1990-),男,汉族,安徽安庆人,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无线通信、卫星通信。

地震应急卫星通信论文范文第3篇

一、应急组织

县地震局设立地震应急指挥部,在地震应急期间,统一指挥我局的地震应急工作。

县地震局地震应急指挥部由局领导、机关台办负责人组成。总 指 挥:局长

职责:负责地震应急的全面指挥工作。副总指挥:各副局长

职责:协助总指挥工作,分别负责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评估与救助;应急情况汇总及后勤保证工作。办公室、地震台职责:

办公室:负责局指挥部与市政府、省地震局的工作联系;负责与震情、灾情有关的报告(简报)的审定、印制、发送;负责有关宣传报道及接待新闻单位采访工作;负责应急经费、设备、车辆、物资的保障与调配。

地震台:负责震情分析和会商;地震发展趋势判断;地震现场监测预报的管理。负责指导各部门应急期间的有关业务工作;负责管理地震灾害损失评估工作;负责面向社会的宣传工作和声像摄制工作。 负责地震参数的测定和上报;负责管理全局的通讯网络和计算机网络。

二、应急反应

县地震局在地震应急工作中,既要履行地震部门的职责,又

要履行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的职责。县地震局应急反应为:

(一)有感地震应急

启动条件:安远县区发生有感地震,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应急行动:

1、尽快确定地震参数,上报县政府和省、市地震局。

2、迅速进行震情会商,判断震后震情趋势,上报县政府和省、市地震局。

3、县局进入应急状态,加强值班和地震监测工作,异常情况随时报告。

4、判断有无更大的地震,向县政府汇报后,及时发布震情判断消息,稳定社会秩序。

(二)一般破坏性地震应急

启动条件:安远县区域内发生4.5 -- 5.5级地震,造成一定数量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地震时。人口稠密地区发生4.0--4.5级强有感地震及邻县发生强震波及我县时。应急行动:

1、向县政府和省、市地震局报告震情。

2、迅速汇总灾情和进行地震灾害损失快速预测评估,上报县政府和省、市地震局。

3、根据灾情向县政府提出应急反应建议。

4、组织震情会商,做出震后趋势判断,报县政府和省、市地震局。

5、派出地震现场工作组,进行震后现场震情监视、震害调查、震灾评估和地震现场科学考察工作。

6、会同有关部门做好社会宣传工作。

7、按中国地震局的规定,及时上报震情、灾情信息。

(三)破坏性地震应急

启动条件:安远县区域内发生M 5.5级或造成特大损失的地震。

应急行动:

1、向县政府和省、市地震局报告震情。

2、迅速了解、收集和汇总震情、灾情,进行震灾损失快速评估,报县政府和省、市地震局。

3、进行现场强余震监视和震情分析会商,及时提供震情发展趋势,上报县政府和省、市地震局。

4、进行震害损失调查、评估、地震现场烈度考察及科学考察工作。

5、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地震新闻宣传报道,组织抗震救灾新闻发布会。

6、按中国地震局的规定,及时上报震情、灾情信息。

(四)震情应急

启动条件:发现重大短临异常或者提出重大短临预测意见后。

应急行动:

1、台站对短临异常(观测点)及时上报。

2、随时核实异常。重要异常由县局派出人员到现场核实。

3、加强震情会商,对异常提出判断意见和对震情提出预测意见。

4、按中国地震局的规定,及时上报观测数据、异常核实报告及会商意见。

5、强化仪器维护,保证台站仪器正常运转,数据连续可靠。

6、加强震情行政值班,办公室和地震台昼夜值班,开展宏

观异常的观察、收集和上报。

(五)临震应急

启动条件:省政府发布破坏性地震临震预报。

应急行动:

1、在临震预报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震情跟踪,加强监测,及时核实异常,加紧震情会商。

2、做好地震现场地震监测、震害评估、科学考察工作的准备。

3、派出队伍,进入预报区加强监测和震情跟踪。

4、根据震灾预测结果,向县政府提出应急工作建议,协助县政府部署落实临震应急的有关工作。

5、进行防震减灾知识强化宣传,重点宣传防震、避震以及自救、互救知识。

(六)平息地震谣言

启动条件:在县区域或人口稠密地区出现地震谣言,对社会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造成较严重影响。

应急行动:

1、迅速将谣言情况及时报告县政府和省、市地震局。

2、调查谣言的影响情况,分析谣言起因,向当地政府提出平息地震谣言的对策。

3、协助县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利用各类有关媒体,迅速平息地震谣言。

(七)应急戒备

启动条件:中国地震局规定的重大政治、社会活动期间。应急行动:

1、加强震情值班和地震监测,对异常及时上报与核实。

2、做好信息传递和震情会商工作。

3、适时将应急戒备情况上报县政府和省、市地震局。

三、应急工作程序

接到临震预报或境内发生有感地震、邻区发生5.0级以上地震时,县地震局的应急工作程序是:

1、局地震遥测台网值班人员在震后5分钟内对地震参数作出测定,10分钟内报告局长、县委、县政府值班室。

2、局长根据震情,可宣布进入地震应急状态,局应急指挥部立即开始运行。

3、局行政值班室按照局长指示通知局指挥部成员及全体工作人员于半小时内(城内人员)到岗,进入应急状态。

4、召开局指挥部会议,研究提出地震应急对策、抗震救灾规模,向县长、主管副县长报告。

5、召开紧急会商会,提出震情发展趋势意见,并根据震情发展,随时进行会商,严密监视震情发展。

6、迅速了解震灾及影响范围,并组成现场考察队伍,于两小时内赶赴地震现场考察。

7、破坏性地震3天内,严重破坏性地震5天内完成震害灾情初评估;10天内完成严重破坏性地震震害灾情的总评估。评估报告上报县政府和省、市地震局及中国地震局。

8、办公室及时向县政府有关部门发送震情、灾情简报。同时,按中国地震局灾情速报规定按时上报灾情资料。

地震应急卫星通信论文范文第4篇

应急救援现场通过应急通信包采集现场的真实语音和实时动图, 由发射模块传送至综合无线接入台, 综合无线接入台再将现场的动图、静图、语音、数据等信息通过有线、宽带无线、卫星等接入方式最终将信息传给指挥中心, 从而建立应急指挥中心与事故现场间的应急通信网络。

救援现场包括:应急通信包、综合无线接入台、无线手机、有线语音终端、摄像机、数码相机、便携发电机等设备。为了满足应急抢险的最基本的要求, 通常要求应急通信设备具有以下功能:

语音通话功能、动图上传功能、数据通信功能、实际工作中可也能遇到以下问题:

1 语音通话功能现场座机通话有杂音

通常有以下原因造成:

使用工程中的无线将综合无线接入台传输天线使用馈线、升降杆升高, 传输天线远离接入台。

更换座机与接入台之间的电话线。

更换座机。

2 语音通话功能使用距离在几百米时, 无线PBX手机出现嘟、嘟声音后, 自动挂断

手机超出通信距离。可以再次拨打电话尝试, 连接不上时, 缩短通话距离。

手机电量低, 不足已维持远距离通话。

环境有遮挡、干扰等。建议选择空旷、可视、无遮挡环境再次测试。

3 动图上传功能动图画面突然出现卡断, 最终画面停止

应急通信包超出通信范围。缩小应急通信包的活动范围;

应急通信包电池没电。及时充电;

选择地势较空旷的场地测试;

升高综合无线接入台上的传输天线, 可适当延长应急通信包的通信距离。

4 本地图像显示正常, 但应急指挥中心看不到

检查现场和应急指挥中心的传输通道; (通道不通、失真等情况, 可请通信段使用专用工具测试)

检查现场协议转换器工作状态是否正常; (主要是2M协转的工作状态指示灯)

检查现场使用的网线是否存在问题;

新开通的时候出现这个问题, 请中心技术人员ping现场设备的IP地址, 可排除现场问题。

在用设备请在现场ping中心服务器的IP地址, 检查应急指挥中心服务器是否开启。

5 笔记本开图软件蓝色画面, 无图像

应急通信包和综合无线接入台没有连接, 缩短之间的距离。

检查应急通信包的工作状态。可通过连接5芯调试器, 查看应急通信包和综合无线接入台是否正常工作。

查看编码器视频输入口的视频线是否连接正常。

6 笔记本开图软件黑色画面, 无图像

摄像机没开或者相机镜头盖没打开

摄像机视频线与应急通信包没有连接好。 (摄像机视频线使用黄色的莲花头线)

打开应急包, 查看应急包前面板到发射模块之间的视频线, 是否有连接、开焊等情况。

7 笔记本开图软件蓝色画面, 无图像

应急通信包和综合无线接入台没有连接, 缩短之间的距离。

检查应急通信包的工作状态。可通过连接5芯调试器, 查看应急通信包和综合无线接入台是否正常工作。

查看编码器视频输入口的视频线是否连接正常。

摘要:实现快速有效应急救援指挥的通信平台, 是应急指挥中心和应急现场之间实现应急突发事件协调处理的全过程跟踪和决策支持系统。应急救援指挥系统是集救援通信、救援指挥、信息处理等于一体的综合系统, 是一个以计算机通信网络为核心的城乡、独立多媒体综合信息应用系统, 是采用空中与地面相结合、有线与无线相结合、固定与机动相结合的立体反应快速的移动宽带救援指挥系统, 其主要实现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与突发事故现场之间动态图像、语音及数据的实时传送, 实现指挥中心对各种资源及救援现场的统一指挥和调度等功能。该系统技术先进、组网灵活、模块化升级、实时性好、可靠性高、方便易用。

关键词:应急通信,安全,现场接入设备

参考文献

[1] 王成.应急通信技术综述[J].科技信息, 2009 (27) :42-73.[1]王成.应急通信技术综述[J].科技信息, 2009 (27) :42-73.

地震应急卫星通信论文范文第5篇

预防地震灾害应急处置预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防震减灾工作方针,协调、有序、高效地做好地震应急工作,提高对破坏性地震的快速反应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轻地震灾害对学校师生及财产安全和教学设施的影响,保障学校在地震灾害发生后,尽快恢复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及各级地震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一、学校地震应急处置组织指挥机构

组长:李斌

副组长:张林

成员:潘智明、王育丽、陈海凤、胡春文及各班主任。

二、学校地震应急处置组织指挥机构工作职责

负责学校防震减灾的组织和领导工作,平时督促、协调各有关部门和级部做好防震减灾工作,发生有感地震或破坏性地震后,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即转为抗震救灾指挥部,组织、指挥地震应急和救灾工作。

(一)地震灾害发生后,应急抢险救灾工作必须在指挥部统一指挥、统一组织下,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落实工作责任,各部门及级部负责人对口负责,层层把关。

(二)根据灾情发布停课及复课公告或通知。

(三)充分利用各种渠道进行地震及防护知识的普及教育和有关技能训练,不断提高

全校师生的防震抗灾意识和基本技能。

(四)组织保障防震抗灾应急处置物资。严格按预案要求积极筹备、落实抢险设备、教学教具等物资,强化管理,使之始终保持良好战备状态。

(五)积极组织地震灾害事后处置工作。采取一切必要手段,组织各方面力量全力进行救护、处置工作,把突发性事件造成的损失、影响降到最低点。

(六)迅速恢复教育教学秩序。

学校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校防震减灾的组织和领导工作,做好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师资培训、工作部署、隐患处理、灾情上报、灾后处理工作,建立和完善各类防震减灾规章制度、防震隐患检查、处理档案、防震减灾目标责任制及建立相应工作领导小组、防震减灾信息收集、处理和报送制度,建立本校破坏性地震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措施和快速反应机制。

三、地震灾害防御措施

(一)加强学校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学校应将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和灾害应变教育列入学校安全教育内容,使师生了解、掌握地震基本常识和地震应急知识及自防互救知识,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师生避震、自救互救能力。引导学生做到遇震不乱、正确避震、有序疏散、确保安全。

(二)建立健全学校抗震救灾工作的规章制度及工作规划,完善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制定并落实学校抗震救灾工作目标责任

制,切实做到目标明确,责任到人。

(三)建立健全抗震救灾工作监督检查机制,坚持检查与自查相结合、检查与整改相结合、检查与责任追究相结合,建立和完善防震工作检查落实登记制度。

(四)学校设立24小时值班及安全监控和联系电话。实行防震救灾信息报告制度,建立健全完善的信息收集、处理和报送制度。对重要情况和重要信息要及时上报。

(五)发生破坏性地震后,学校迅速向抢险救灾有关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报告,同时组织师生有秩序的转移至安全地区。

四、地震灾害应急处置

(一)汇总受灾信息,包括建筑物破坏、人员伤亡和被压埋人员的情况,以及救援行动的进展情况。

(二)配合救援队伍抢救压埋人员,协助有关部门进行工程抢险,并在地震现场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领导下,快速勘察,设置警戒线,建立救援基地;展开人工搜索尽快发现地表或浅埋的受难者;采用起重、支撑、拆除及狭窄场地营救等方式,使受难者脱离险境。

(三)采取紧急措施,及时疏散师生。

(四)协调、配合卫生部门抢救、安置伤病员。

(五)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组织力量,尽快恢复供水、供暖、供电,恢复交通通讯,防止次生灾害,保护重要部位,维护校内治安,安排师生生活。

(六)做好学校卫生防疫工作。安排好伤员的护送工作,协调、配合卫生、防疫部门继续做好灾区学校饮用水源、食品卫生的检查、

监测工作,做好学校卫生防疫和水源管理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

(七)准备车辆,听候调度,保证抢险救援人员、物资的运输。配合和组织有关部门调配粮食、食品、饮用水等救灾物资。

(八)根据抗震救灾指挥部要求,协助通信部门保障学校通信畅通。与电力部门协调保障学校用电供应。

(九)配合和协调有关部门调配救灾物品,保障学校受灾师生的基本生活;转移和安置师生,组织师生自救互救;妥善处理遇难者的善后事宜,统计伤亡人数。

(十)组织灾害损失调查,加强宣传报道,加强学生思想工作,正确对待自然灾害,克服恐惧心理,鼓舞师生战胜灾害,恢复教学,重建家园。

本预案启动实施由学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指挥部总指挥决定。部门及各级部负责人要认真贯彻执行本预案,严格执行和遵守信息保密制度,遵守工作纪律,并保证联系方式畅通、便捷。

本预案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和完善、机构调整,以及应急处置和各类应急演练中发现的新情况,适时予以修订。

地震应急卫星通信论文范文第6篇

预防地震灾害应急处置预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防震减灾工作方针,协调、有序、高效地做好地震应急工作,提高对破坏性地震的快速反应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轻地震灾害对学校师生及财产安全和教学设施的影响,保障学校在地震灾害发生后,尽快恢复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及各级地震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一、学校地震应急处置组织指挥机构

组长:李斌

副组长:张林

成员:潘智明、王育丽、陈海凤、胡春文及各班主任。

二、学校地震应急处置组织指挥机构工作职责

负责学校防震减灾的组织和领导工作,平时督促、协调各有关部门和级部做好防震减灾工作,发生有感地震或破坏性地震后,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即转为抗震救灾指挥部,组织、指挥地震应急和救灾工作。

(一)地震灾害发生后,应急抢险救灾工作必须在指挥部统一指挥、统一组织下,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落实工作责任,各部门及级部负责人对口负责,层层把关。

(二)根据灾情发布停课及复课公告或通知。

(三)充分利用各种渠道进行地震及防护知识的普及教育和有关技能训练,不断提高

全校师生的防震抗灾意识和基本技能。

(四)组织保障防震抗灾应急处置物资。严格按预案要求积极筹备、落实抢险设备、教学教具等物资,强化管理,使之始终保持良好战备状态。

(五)积极组织地震灾害事后处置工作。采取一切必要手段,组织各方面力量全力进行救护、处置工作,把突发性事件造成的损失、影响降到最低点。

(六)迅速恢复教育教学秩序。

学校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校防震减灾的组织和领导工作,做好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师资培训、工作部署、隐患处理、灾情上报、灾后处理工作,建立和完善各类防震减灾规章制度、防震隐患检查、处理档案、防震减灾目标责任制及建立相应工作领导小组、防震减灾信息收集、处理和报送制度,建立本校破坏性地震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措施和快速反应机制。

三、地震灾害防御措施

(一)加强学校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学校应将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和灾害应变教育列入学校安全教育内容,使师生了解、掌握地震基本常识和地震应急知识及自防互救知识,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师生避震、自救互救能力。引导学生做到遇震不乱、正确避震、有序疏散、确保安全。

(二)建立健全学校抗震救灾工作的规章制度及工作规划,完善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制定并落实学校抗震救灾工作目标责任

制,切实做到目标明确,责任到人。

(三)建立健全抗震救灾工作监督检查机制,坚持检查与自查相结合、检查与整改相结合、检查与责任追究相结合,建立和完善防震工作检查落实登记制度。

(四)学校设立24小时值班及安全监控和联系电话。实行防震救灾信息报告制度,建立健全完善的信息收集、处理和报送制度。对重要情况和重要信息要及时上报。

(五)发生破坏性地震后,学校迅速向抢险救灾有关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报告,同时组织师生有秩序的转移至安全地区。

四、地震灾害应急处置

(一)汇总受灾信息,包括建筑物破坏、人员伤亡和被压埋人员的情况,以及救援行动的进展情况。

(二)配合救援队伍抢救压埋人员,协助有关部门进行工程抢险,并在地震现场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领导下,快速勘察,设置警戒线,建立救援基地;展开人工搜索尽快发现地表或浅埋的受难者;采用起重、支撑、拆除及狭窄场地营救等方式,使受难者脱离险境。

(三)采取紧急措施,及时疏散师生。

(四)协调、配合卫生部门抢救、安置伤病员。

(五)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组织力量,尽快恢复供水、供暖、供电,恢复交通通讯,防止次生灾害,保护重要部位,维护校内治安,安排师生生活。

(六)做好学校卫生防疫工作。安排好伤员的护送工作,协调、配合卫生、防疫部门继续做好灾区学校饮用水源、食品卫生的检查、

监测工作,做好学校卫生防疫和水源管理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

(七)准备车辆,听候调度,保证抢险救援人员、物资的运输。配合和组织有关部门调配粮食、食品、饮用水等救灾物资。

(八)根据抗震救灾指挥部要求,协助通信部门保障学校通信畅通。与电力部门协调保障学校用电供应。

(九)配合和协调有关部门调配救灾物品,保障学校受灾师生的基本生活;转移和安置师生,组织师生自救互救;妥善处理遇难者的善后事宜,统计伤亡人数。

(十)组织灾害损失调查,加强宣传报道,加强学生思想工作,正确对待自然灾害,克服恐惧心理,鼓舞师生战胜灾害,恢复教学,重建家园。

本预案启动实施由学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指挥部总指挥决定。部门及各级部负责人要认真贯彻执行本预案,严格执行和遵守信息保密制度,遵守工作纪律,并保证联系方式畅通、便捷。

本预案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和完善、机构调整,以及应急处置和各类应急演练中发现的新情况,适时予以修订。

上一篇:农村公益事业发展论文范文下一篇:网络新闻传播分析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