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技术在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2022-10-06

随着人们对大数据技术研究的不断加深, 其在我国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范围也是随之不断扩大。就我国的高职院校来说, 其信息化建设正是处于不断摸索和发展的重要过程, 而合理的应用大数据技术则能够促加速推进信息化建设。智慧校园是数字信息化学校建设的核心和基础所在, 其主要就是指通过信息网络技术来进行数字校园的建设, 在这个过程中, 大数据技术的作用十分关键, 在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合理的应用大数据技术不仅仅能够很好的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管理能力, 同时还能够促使传统粗放式的校园管理模式逐渐的转变成为精细化。

一、智慧校园与大数据概念界定

(一) 智慧校园

智慧校园指的是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化校园学习、工作和生活一体化环境, 以各种应用服务系统为载体, 将教学、管理、科研和校园生活进行充分融合。智慧校园具有三个核心特征:一是把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信息服务融入学校各应用与服务领域, 实现互联和协作;二是为全体师生提供一个全面的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三是通过智慧校园把学校与外部世界进行有机的信息对接。

(二) 大数据

在信息化时代, 大数据是一个新生词, 不同的人对大数据有不同的定义。Gartner认为“大数据”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来适应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麦肯锡全球研究所提出:一种规模大到在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了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能力范围的数据集合, 具有海量的数据规模、快速的数据流转、多样的数据类型和价值密度低四大特征。

就智慧校园来说, 要想更好的保证其建设工作稳定顺利的完成, 那就必须得有大数据、物联网等各种先进技术的支持。在这之中, 物联网技术能够为高职院校中各种信息数据的分析、管理机制的分析等等做好铺垫[1]。而移动互联网技术则是能够为高职院校中的所有网络用户提供更加高速和廉价的网络服务, 促使高职院校网络管理平台和互动平台更好的构建。而大数据技术则是能够对高职院校管理和发展过程中涉及到的所有信息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分析处理, 然后借助于云计算技术将处理好的信息共享给全校师生, 促使高职院校中所有人员一起参与到智慧校园的建设工作中。除此之外, 智慧校园的建设还会使得高职院校在短时间中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 而怎样才能够有效的处理好这些数据信息则是高职院校智慧化程度提升的关键。

二、大数据技术在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中应用的重要性

(一) 能够提升学校信息化管理的有效性

在高职院校智慧校园的实际建设过程中, 将会产生大量的信息数据, 例如网站论坛中的各种留言和评论等等, 这些数据不仅仅有结构化的信息, 同时还有很多是非结构化的信息, 而合理的应用大数据技术则是能够迅速的对这些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 从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数据, 进而为高职院校中的教学、科研以及行政等多个方面提供管理服务[2]。除此之外, 合理的应用大数据技术还能够及时的找寻出教学和学习中存在的规律, 合理的预测教学趋势, 提升高职院校的办事效率以及教学质量。

(二) 促使智慧化服务的实现

和传统的全人工管理不同, 智慧化校园能够有效的节省人力、财力以及物力, 实现智能化和数据化的服务和管理。在这之中, 信息化培训能够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提供相应的信息化资料, 而其中的资源分配具体包括身份验证、软件地址等方面的升级优化。

(三) 有利于智慧化教学的实现

在高职院校智慧校园的实际建设过程中, 合理的应用大数据技术能够准确的记录好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 并且学生还可以应用校园网平台来开展课堂互动学习, 这样高职院校的学生不仅仅能够在课堂上进行学习, 同时在课下也是能够自主学习, 不再受到之前地点和时间的限制。除此之外, 大数据技术还能够合理的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 而高职教师则是可以依此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辅导, 有效的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

(四) 促使教学研共同发展的实现

在高职院校智慧校园的建设过程中,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能够为师生创建一个良好的教研平台, 其不仅仅能够为师生提供大量的科研资料和技术发展动态资料, 并且还能够为教研学生提供研究成果交流的良好平台, 促使教学研共同发展的有效实现。

三、大数据技术在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应用措施

(一) 构建集成公共数据平台

公共数据平台属于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基础所在, 加强其建设能够促使高职院校中各种业务管理流程和数据信息更加的规范化[3]。而积极的构建全局性共享数据的集成公共数据平台, 则是能够帮助高职院校形成整体性的管理和共享, 实现校内各种资源的利用和集成。就这一集成平台来说, 其具体的建设内容包括数据加载、系统管理、扩展数据资源支持以及调度执行等等。

(二) 建设学校信息化管理支撑平台

要想有效的保证高职院校智慧校园顺利的建设, 那实现校园内部的智慧化管理非常有必要。因此, 高职院校在实际的智慧化校园建设中, 首先就得将校内各种管理业务放在相关的数据平台上, 然后借助于智慧化系统来分析管理这些信息数据, 最终实现校园智慧化管理水平提升的目的[4]。对于这种情况, 相关人员可以将以下几种内容放入校园管理支撑平台中:首先就是对高职院校就业和招生政策的制定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合理的应用以往校内相关的就业数据以及招生数据, 然后根据不同的特长、专业等等来生成相应的数据报表, 这样也就能够为高职院校下一年的就业政策和招生计划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持;然后就是为校内人才政策的制定提供相应的支持。在这一平台的实际构建过程中, 相关人员需要将本校教师的各方面情况完全的放置该平台上, 之后再借助于数据报表来进行本校师资结构和比例的调整;之后就是为高职院校的财务决策制定提供支持。高职院校首先就得将本校之前的财务数据传输至这一平台上, 然后再让本校财务管理人员来对这些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且得出结果, 然后以此来为高职院校的相关决策和财务政策提供数据支持;最后就是为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和设计提供支持。高职院校可以将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评价考核结果等都上传至管理平台, 然后对这些数据信息进行深入的分析, 最后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制定。

(三) 构建智能管理平台

智能提示对于高职院校的智慧化校园建设来说非常的重要。每当高职院校出现学生学习成绩波动较大或者是有需要处理的新业务等, 智能提示功能就能够及时的将这些情况发送给相关人员, 又或者是直接提供广大师生需要了解和应用的信息。这样不仅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高职院校信息传播的及时性和实时性, 并且还能够有效的提升校园管理中信息管理的作用。除此之外, 在智能提示平台的构建过程中, 还可以在其中合理的设置信息级别分辨系统, 以便在接收到信息的时候系统平台能够自动选择应用最为合适的传播途径和处理方法。同时, 在进行高职院校智能校园安全管理平台的建设过程中, 相关人员还得合理的应用大数据技术, 这样如果出现学生擅自离开校园或者是有陌生人偷入校园的情况, 平台将会自动报警, 并且还会将实际情况上报至相关的管理部门, 这样高职院校的安全管理水平也是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四) 搭建线上交流互动平台

在高职院校智慧校园的实际建设中, 师生、生生以及教师和教师之间在学习和生活的时候都是能够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实时交流沟通。并且积极的构建网络平台还能够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相关知识的教学, 为辅导员和学生提供实时沟通交流的平台, 使得教师和辅导员能够更加清楚的了解到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所存在的问题, 进而及时的采取相关措施进行处理。除此之外, 作为职业院校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高职院校自身还具备着较强的“演示特点”, 这也就是说能够将企业岗位需求以及社会发展情况等等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展示给学生。不过在传统教学演示模式下, 通常都会受到空间和时间等各个方面的因素影响, 所以很难起到理想的教学培养效果。而合理的应用大数据技术来进行网络管理平台的构建, 则就能够为师生之间的资源分享、有效的交流沟通提供便利, 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四、结语

综上所述, 在当前信息化时代背景下, 我国各行各业在发展过程中对于现代先进技术的应用程度也在不断的加深, 教育领域也不例外。目前, 在各高校建设智慧校园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趋势, 其成功的建设将会对我国各种新型教学手段和理念的应用以及师生良好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在高职院校智慧校园的实际建设过程中合理的应用大数据技术, 不仅仅能够很好的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工作效率, 同时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学习的效果。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飞速的发展, 大数据、云计算等各种计算机技术在各个行业中不断的涌现, 这也促使我国教育行业不断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而智慧校园就是我国当前教育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加强智慧校园建设对于我国教育事业信息化进一步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在概述智慧校园的基础上, 分析了大数据技术在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中应用的重要性, 提出了大数据技术在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应用措施。

关键词:大数据技术,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

参考文献

[1] 程大鸣, 刘碧俊, 侯松.基于大数据背景的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研究[J].信息与电脑 (理论版) , 2015, 21 (11) :71-72.

[2] 王传.高职院校在大数据时代的智慧校园建设[J].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7, 30 (12) :222-222.

[3] 王桂武, 高林国, 陈新胜.高职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大数据挖掘技术应用分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7, 13 (1) :268-269.

[4] 林金娜.大数据背景下卫生类高职高专院校智慧校园建设思考——以某卫生类高职院校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7 (4) :58-59.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浅析我国宪法人权保障的制度完善下一篇: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行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