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中心机房方案范文

2023-03-23

数据中心机房方案范文第1篇

数据中心机房是为电子信息设备提供运行环境的场所,可以是一幢建筑物或建筑物的一部分,包括主机房、辅助区、支持区和行政管理区等。典型数据中心机房模型如图1所示。

典型数据中心机房工程按照功能划分,主要包括辅助设备区(UPS及其电池、柴油发电机组)、主机房、监控室、会商间和办公区等。在实际建设中数据中心机房功能区域的设置和平面布置可以视具体情况有所不同。 数据中心机房的使用性质、管理要求及其在经济和社会中的重要性决定了其特殊性和安全性。它作为建筑物或建筑物的一部分,必然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干扰,从而影响数据中心机房内电子信息设备的正常运行,轻者遭到经济损失,重者可能影响社会稳定,造成不可估量的重大灾难。外部环境主要包括不安全人员、雷电、水灾、电磁干扰、地震等。典型数据中心机房的风险识别和控制措施如图2所示。

基于数据中心的特殊性和风险控制的需要,典型数据中心机房工程所涵盖的工程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装饰装修工程 ①机房区环境工程;

②办公区环境工程;

③监控区环境工程;

④动力区环境工程。

(2)电气工程

①柴油发电机系统;

②不间断电源配电系统;

③动力配电系统;

④照明配电系统;

⑤电源防雷系统;

⑥机房接地系统。 (3)空调工程

①专用空调系统;

②辅助空调系统;

③新排风系统工程。

(4)消防工程

①自动报警系统;

②分区气体灭火系统;

③分区水喷淋系统。

(5)弱电工程

①楼宇设备自控系统;

②安防控制管理系统; ③通信网络自动化管理系统;

④结构化布线系统;

⑤公共信息系统;

⑥监控中心控制系统。

典型数据中心机房专业分布如图3所示。

数据中心机房工程的用途决定了其设计和建设的复杂性。在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着重解决如下问题:可用性、可管理性、安全可靠、节能环保。

为了更好地解决上述问题,数据中心机房工程设计、施工等参与各方应综合各专业的技术要求,并进行有效的整合、协调和集成,使得各专业在数据中心机房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并形成一个有效的整体,为其中的电子信息设备运行提供高效、平稳的运行环境。

数据中心机房工程设计和施工所涉及的问题极多。文中就几个横跨多个专业的问题展开讨论,并结合笔者多年的工程经验提出相应解决方案:冷热通道的气流组织;管线综合平衡;集中监控平台。

冷热通道的气流组织

数据中心机房的气流组织形式应根据电子信息设备本身的冷却方式、设备布置方式、布置密度、设备散热量、设备散热方式、室内风速、防尘、噪声等要求,并结合建筑条件确定。机房气流组织形式、风口及送回风温差如表1所示。

数据中心机房工程中机柜或机架高度应大于1.8m、设备热密度大、设备发热量大或热负荷大,一般采用活动地板下送风、上回风的方式。目前应用最广泛、最适用的气流组织形式为冷热通道的送回风方式。冷空气从机柜或机架的前面吸入,热空气从机柜后面排除。设备放置在机柜或机架内,将会达到极好的散热效果,如图4所示。

按照上述气流组织的要求,以下问题应得到很好的解决:

(1)静压箱的形成

根据《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的要求,活动地板下的空间作为静压箱时,地板高度不宜小于400mm。活动地板下空间作为静压箱还应做好如下工作:

①应尽量选择优质的活动地板,以保证在长期低温恒湿环境下材料不变形,不膨胀。

②活动地板的铺装应加强质量管理,尤其在边角处理上一定要牢固,以免发生变形影响静压箱的密闭性。

③活动地板下的空间应做好封堵工作,尤其在管槽出入处、门(洞)口、轻质隔断等部位的封堵,以保证静压箱的密闭性。

④机柜或其它电子信息设备下方及下进线口应保证密封。

(2)保温处理

目前,多数数据中心机房工程选用机房专用空调。为了将机房温度控制在23℃±1℃,无论是水冷还是风冷系统,空调机组的出风口的空气温度一般在15℃以下。这样,整个静压箱的空气温度也将维持在此水平上。而机房下层作为办公区域,其空间温度一般维持在25℃左右。这样,机房地面(即下层楼板)上下会形成将近10℃的温差,极易在下层楼板结露,从而影响下层办公区域的使用。因此,地板下必须做好保温处理。保温材料的选择应满足消防要求,并应采用环保材料。目前,地板下保温材料多选用闭泡橡塑板。

(3)设备布置

为了保证气流组织顺畅,数据中心机房内设备布置应有利于空调送回风。目前广泛采用的方式为设备列与空调机组送风方向保持水平,避免交叉甚至垂直。图1所示的典型数据中心机房模型中,空调机组正面应与机柜(或设备)列正反面保持垂直。

机柜或机架的前门应朝向冷通道,而后门则朝向热通道。因为大量电子信息设备的风扇安装在设备后侧,这样将有利于冷通道吹出的冷空气在设备内主动流通,大大提高了散热效果。

在不同数据中心机房中可能安装不同类型的电子信息设备,但只要采用冷热通道气流组织,均应尽量按照上述原则进行设备布置。

(4)地板排布及风口安装

数据中心机房工程在采用冷热通道送回风方式时一般采用架空活动地板。目前,机房工程大量采用的是600×600(mm)的抗静电地板。选择风口地板时,应尽量选择与相应地板配套的风口地板。按照冷热通道气流组织要求,冷通道应安装风口地板,而在机柜或其它电子信息设备下方则应密封。照此原则,为了后期运行维护方便以及机房整洁美观,冷通道(设备列中)安装的风口板应尽量选择整板。结合地板的尺寸,如果冷通道放置两列风口地板(地板尺寸为600×600mm)时,宽度不宜小于1200mm(即可安装两整块风口地板),考虑到设备或机柜的尺寸,热通道的宽度可以做适当调整,以保证设备或机柜与地板缝协调。

数据中心机房设计时,设计人员应在地板平面图中注明风口地板安装数量和位置。风口地板的数量及安装位置应按照设备散热量、风口地板通风率、室内温差控制等因素综合考虑,由空调专业人员计算设计。在工程后期调试阶段,调试人员可以根据测试数据适当调整风口地板的数量和安装位置,但必须经过设计单位同意。

(5)管线综合

数据中心机房管线综合是一项复杂又必要的工作,具体解决方案详见后文。在采用冷热通道气流组织的机房工程中,管线综合应按照有利于气流组织顺畅的原则进行综合。

(6)回风保证措施

如图4所示,热通道的热空气应该顺畅地回到空调机组进行制冷处理,才能有效保证气流组织的顺畅性,从而有效降低设备温度。保证回风的措施主要包括:

按照图4所示,机柜或设备上方应该留有足够的空间才能有效保证回风要求。按照工程经验,机柜或设备的高度一般不超过2m,上方净空不宜小于0.6m。即机房的有效吊顶下净高应保持在2.6m以上,尤其是上走线方式的机房更应该保证不小于2.6m的净高。机房选址时应充分考虑建筑物的层高,以保证机房的净高。

在上走线机房内,管线综合时应充分考虑有利于回风的原则。

空调机组回风口应保证回风通畅,不应有遮挡。

(7)防尘处理

按照数据中心机房要求,静态条件下测试,机房内≥0.5μm的尘粒数≤18000粒/升。在采用冷热通道气流组织的数据中心机房内,空气的流动是十分顺畅的。这要求在气流组织通道内必须做好防尘处理。

地板下原地面应做好防尘处理。在地面保温和地板施工前,原地面应做好洁净处理,并刷(喷)防尘涂料,做好隐蔽检查记录。

原楼板(或有效转换层)做好防尘处理。在吊顶或转换层施工前,原楼板(或有效转换层)做好洁净处理,并刷(喷)防尘涂料,做好隐蔽检查记录。

数据中心机房内风管等保温材料应尽量避免使用玻璃丝绵等易起尘的材料。

(8)环保和节能措施

最新数据中心机房工程要求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绿色数据中心机房是设计和施工参与人员今后长期一段时间共同的目标。

绿色数据中心工程涉及的专业多、内容也十分复杂。笔者结合工程实践经验,就采用冷热通道气流组织的机房工程在环保和节能方面的注意事项做如下介绍:

前文讲到为了有效回风,机房的净空不宜小于2.6m。但并不是说机房的净高越高越好。因为机房净空过高,气流组织空间加大,空调的负荷将加大,不利于节能。而机房净高在2.6~3.0m之间将会在回风和节能方面达到平衡。所以,机房选址时应尽量考虑这方面的因素。如果机房层高过高,一般建议增加二次吊顶及转换层,以降低机房净高。

为了保证气流通畅,机房空调机组将加压送风。空调设备出风口至最远端风口地板的距离俗称送风距离。送风距离如果较远,设备送风压力就大,而压力越大,机房噪声也将越大,而且空调效率也会大大降低。有人值守的主机房和辅助区,在电子信息设备停机时,在主操作员位置测量的噪声值应小于65dB(A)。为了降低机房噪声、提高空调设备效率,送风距离不宜超过15m。在机房选址、设计、平面规划时应考虑这方面的问题。

管线综合平衡

数据中心机房是涉及多专业的集成工程。为了更好地解决数据中心工程专业协调、环保节能、使用方便、可扩展性和观感美观等关键问题,数据中心管线综合是一项十分必要而又复杂的工作。在项目设计和施工前、过程中,设计和施工等参与人员应该结合本工程做好规划和落实。

目前,更多的数据中心工程采用上走线无吊顶方式进行管线综合设计。笔者就此类典型的数据中心机房工程在管线综合方面做如下介绍。 (1)顶部联合支架安装

在采用上走线方式的数据中心机房中,顶部会有大量的机电安装工作,比如灯具、强弱电桥架、风管、消防报警、气体灭火管道、摄像机等。按照传统的安装方式,施工人员将在机房原顶板打大量的孔并采用膨胀螺栓连接。这种安装方式将产生如下不利影响:

①在原顶板大量打孔将有损原楼板结构;

②安装完成的设备不能移动位置,将不利于后期电子信息设备的安装和使用。

③可扩展性较差。随着机房后期发展,机房内设备有可能增加,相应强弱电线槽等将增加。如果采用传统的安装方式,势必在后期安装时将重新打孔,成品保护将是一个难题。

顶部联合支架安装方式将很好地解决上述不利影响。所谓顶部联合支架是指在原楼板下安装一层1200mm×1200mm网格∏型钢转换层。上述所有安装工作均在转换层受力,并与转换层卡接,而不是焊接。这样所安装的设备将可以在转换层上滑动,这样可以提高机房的灵活性及可扩展性。灯具的安装则采用倒∏型大龙骨,相应电源线敷设在大龙骨内,而灯具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大龙骨上滑动。图5所示顶部联合支架安装实例。(未完待续)

(2)顶部气体灭火管道和报警管线排布和安装

顶部无吊顶的机房内只在顶部安装一层气体灭火管道和报警。消防报警应安装在顶部最高处,而气体灭火管道则紧贴转换层安装。

(3)顶部新排风管道排布和安装

为了保证机房内净高和气流组织顺畅,新排风管道排布应在满足规范的前提下尽量沿机房墙体贴顶安装,但不得安装在空调机组上前方或正上方,以免影响空调回风。此外,风管排布应与空调送回风方向顺直,不宜交叉甚至垂直。

(4)灯具排布和安装

无吊顶机房顶部的灯具应安装在设备或机柜列中上方,不宜安装在设备或机柜正上方。这样可以保证操作人员作业时有效利用照明。灯具的安装高度应在消防设施(气体灭火和报警)和强弱电管槽之间。

(5)上走线强弱电桥架排布和安装

采用上走线方式的机房在强弱电桥架安装时应结合机柜或设备的下线方式排布。比如某些机柜或设备在其背侧下线,相应桥架安装时应靠后侧安装,反之亦然。此外,为了保证桥架至设备下线弯曲半径符合规范,并且顺直美观,桥架高度以高出机柜200~400mm为宜,但距装修完成地面不宜低于2.2m,并要求机房内同类桥架高度尽量一致。

强弱电桥架安装时应与空调回风方向顺直,不宜交叉甚至垂直,尤其要避免在空调机组回风口附近交叉或垂直。

(6)地板下气体灭火管道和报警管线排布和安装

地板下气体灭火管道和报警管线应尽量贴近活动地板底部安装,并且与空调送风方向顺直,不宜交叉甚至垂直,尤其要避免在空调机组送风口附近交叉或垂直。 (7)地板下线槽排布和安装

目前,无吊顶机房大部分采用弱电上走线,强电下走线。强电线槽在地板下安装时应与空调送风方向顺直,不宜交叉甚至垂直,尤其要避免在空调机组送风口附近交叉或垂直。

数据中心机房方案范文第2篇

1 有线机房数据备份恢复系统功能需求

随着应用容量和规模的扩大, 电视数据量呈几何级的快速增长, 传统数据备份方案在实时性、大容量、动态分析、安全可靠性、综合备份效率、可操作性等方面均不能满足现代数据备份恢复系统的需求。有线机房数据备份恢复系统应该具备以下多方面的功能特性。

(1) 利用先进的仪器设备构筑具备运行数据采集、分析运算、智能管理等功能的操作系统, 且整个系统必须具备较强的兼容性和可扩展性。

(2) 能够满足有线机房内现有的异构网络环境, 便于与其它设备或控制系统进行动态数据共享和通信;能够根据用户需求建立文件系统数据、操作系统数据、以及多类型多通道应用数据库数据的实时动态备份;能够智能分析运行数据, 并根据相关特性数据提供科学合理的策略方案建议, 便于运行人员制定相应的电视节目运营计划。

(3) 通过内部编程实现对某一段时间性较强的信号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归档, 同时当备份恢复软件在使用当前数据库中数据时, 能自动进行数据备份和恢复, 防止人为操作失误造成信号数据的丢失。整个数据备份恢复系统可以实现分级存储动态管理, 并支持在数据备份时的外部特权管理实现对备份数据的快速恢复。

2 基于网络的有线机房数据备份恢复系统

电力电子技术、网络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 数据备份恢复方案也变得越来越多, 如:磁带库、U盘等移动存储设备拷贝、文件数据服务器 (PC) 、构筑数据存储局域网等技术手段。但上述数据备份恢复方案大多存在不足, 如:有的数据存储备份恢复速率慢、数据备份量小;有的虽然可以快速大量的进行数据存储备份, 但需要构筑独立数据网络结构, 综合投资成本较高[2]。为了获得经济适用的电视数据备份恢复方案, 在结合有线机房现有的设备基础上, 利用数据网络、数据备份恢复服务器、客户机共同组成一种基于网络的电视信息数据备份恢复系统。

在有线电视网络地市节点处设置相应的数据备份恢复服务器, 并利用内部有线网络将各分节点进行有机连接, 不仅可对本市有线网络的运行数据信息进行实时采集和动态备份, 同时还可以通过远程广播电视网络, 实现对县区、乡镇等基层节点服务器数据信息进行异地采集和实时备份恢复。正常工作时, 系统在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逻辑分析运算时, 备份恢复服务器就会对所提取的数据信息进行动态备份。运行人员在日常运行管理过程中, 通过系统可视化人机互通客户机对系统进行初始值设定, 并将需要进行备份的运行数据信息通过有线网络传输到文件服务器中进行数据备份, 而当管理人员需求调取数据信息时, 就可以通过系统控制命令, 备份恢复服务器数据库中快速提取运行数据信息, 用以制定相应的调度管理计划策略。

2.1 双机互为热备用

为了提高备份恢复系统的可靠性, 在电视广播系统中各有线中心和分中心节点处的核心备份恢复服务器均采用双机互为热备用技术, 即一台服务器作为主服务器 (工作服务器) , 一台服务器作为备用服务器, 并通过相应的网络通道进行有机连接。在工作时, 若系统主服务器由于其它原因出现故障时, 备用服务器会立即从休眠状态转为工作状态, 接管主服务器所有工作流程, 从而提高了系统数据备份恢复高效性和可靠性。

2.2 备份存储服务器

在数据备份恢复过程中, 无论是磁盘阵列还是双机互为热备用模式, 当任何工作软件错误、外部病毒干扰、以及工作人员的误操作都会同步地在多份数据中产生各类影响。一旦发生备份磁盘阵列数据丢失、主机与备机同时数据丢失、以及当备份恢复服务器操作系统严重崩溃时, 整个系统不可能在很短时间内完全恢复, 就会导致大量的数据信息丢失。通过设置一台备份存储服务器可以有效避免上述情况, 这里增设备份存储服务器与双机互为热备用模式是完全不同, 也就是说系统中采用两套独立的数据备份恢复服务器。在正常工作时, 工作人员根据数据信息重要性在客户机上设置备份存储服务器相应的备份恢复策略, 当出现上述数据丢失情况, 数据备份恢复系统就可以通过通信网络从备用服务器中提出相应的恢复数据, 从而保证系统工作可靠性。

3 系统综合功能分析

有线机房数据备份恢复系统主要将先进的数据备份恢复技术结合现有机房内的基础设施, 实现了对运行数据信息的动态可靠备份管理, 其具体功能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 实现了数据的实时动态管理和保护。

该系统中引入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 大大提高了系统数据分析处理效率, 整个有线机房只需要一小部分人员就可完成对运行数据信息进行全方位管理。采用了双机热备用和备份存储服务器不仅可以对数据信息进行实时备份, 同时还提高了整个数据备份恢复系统的综合运行可靠性。

(2) 全自动化的智能备份管理策略。

在系统备份软件管理策略过程中, 结合先进的智能分析技术, 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制定任意的数据备份策略, 从而达到对数据信息的智能可靠的统一备份恢复管理。整个系统采用可视化人机互通界面, 用户只需要通过相应的鼠标点击就能完成整个数据备份系统的智能管理, 无需用户进行复杂操作, 同时还可以保证备份数据百分之百的完整性和实时可靠性。

(3) 系统兼容扩展性。

通过有线机房内部现有的存储局域网, 不仅节省了大量的工程投资, 同时运行数据可以通过存储局域网远程到广播电视控制中心, 实现运行数据的集中实时调度管理。

4 结语

有线机房中心数据库中保存着系统运行的节目信息、节目状态、业务流量和网络状态等各种控制信息, 这些信息是整个有线电视系统高效稳定运转的基础, 是提高系统运行效率的重要保障。采用双机互为热备用和备份存储服务器的数据备份恢复系统, 可以大大提高有线电视服务系统的可用性, 减少因数据库数据损坏或丢失带来的时间和经济损失, 为有线电视用户提供稳定可靠的业务服务。

摘要:在分析了有线机房数据备份恢复系统功能需求后, 对具有双机互为热备用和备份存储服务器的数据备份恢复系统的拓扑结构和功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有线机房,数据备份,备份存储服务器

参考文献

[1] 范青, 马树才.浅谈网络数据库的系统安全[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 2005, 21 (5) :72~74.

数据中心机房方案范文第3篇

机房进出人员管理制度

一、机房必须设置专人管理,并建立机房出入登记制度。未经批准,严禁非机房工作人员随意无故地进入机房作业。

二、非机房人员如因工作需要进入机房作业的,须经批准并认真填写登记表后方可进入机房开展相关工作。机房相关的工作人员应负责好安全防范工作。最后离开机房的人员必须自觉检查和关闭所有机房门窗、锁定防盗装置。应主动拒绝陌生人进出机房。

三、工作人员离开工作区域前,应保证工作区域内保存的重要文件、资料、设备、数据处于安全保护状态。

四、任何人不得携带任何易燃、易爆、腐蚀性、强电磁、辐射性、流体物质等对设备正常运行构成威胁的物品进入机房。

五、未经主管领导批准,禁止将机房相关的钥匙、保安密码等物品和信息外借或透露给其它人员,同时有责任对保安信息保密。对于遗失钥匙、泄露保安信息的情况要即时上报,并积极主动采取措施保证机房安全。

六、绝不允许与机房工作无关的人员直接或间接操纵机房任何设备。

数据中心机房方案范文第4篇

(1)预防为主。立足安全防护,加强预警,重点保护公司重要系统信息,数据安全。 (2)快速反应。发生突发事件时,及时获取充分而准确的信息,迅速处置,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影响。

(3)坚持“统一领导、协调配合、明确责任、坚守岗位”的原则。 二:适用范围

所有机房临时停电,突发停电以及较长时间停电的事件。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

(1)组织机构(联系人名单及联系方式每半年更新一次) 规划运营:主要联系人及联系方式(附联系人名单) (2)各组织机构职责

1).规划运营部门应尽可能及时通知所有部门停电信息,且准备好应急措施。

2).各部门应及时做好停电应急措施,通知各相关科室做好重要数据备份,并通知到机房管理人员,同时做好拉闸限电的准备。为保障停电期间和恢复供电后机房所有设备正常运行,所有相关人员在此期间必须保持随时待命状态。

3).机房设备供应商应做好相关设备技术支持工作,若是计划内停电,应提前对机房设备做好停电应急方案,且在停电至恢复供电,所有设备恢复正常期间保持随时待命状态,重要关键设备,须有技术支持人员现场侯命;突发临时停电应尽可能做好远程技术支持工作。 四:具体操作

第一条:机房意外停电后,首先确定停电的范围以及受影响的设备范围。

第二条:确认停电的范围为本机房或本院,应立即打后勤管理处电话汇报。估算电力可能恢复的时间,并通知网络中心领导。

第三条:如果确认停电的时间在1个小时内,可以在UPS正常供电的时间内,等到电力恢复。如果不能确认在2个小时内恢复供电,立即汇报给机房电源维护负责人和中心机房各设备的负责任到达现场。做好各设备的电源停电准备,在UPS供电达1.5个小时后,严格按操作手册停掉存储和各应用服务器的电源,最后停核心交换机和路由器。等待电力恢复,电力恢复供电后转第七条执行。如果确认停电的范围仅在于本机房电源故障,立即汇报给机房电源维护负责人。

第四条:机房维护负责人将掉电的电源柜总空开和分空开的状态处于下电状态。并向主管领导汇报。

第五条:将掉电的所有的设备电源状态处于下电状态,以防止电源柜加电对设备的冲击。 第六条:电力室恢复供电后,先不要急于给电源柜加电,等待10—20 分钟后,再开始给电源柜加电,以防止供电不稳或再次掉电。

第七条:供电正常后,确定设备处于下电状态后,打开电力柜的总控开。 第八条:根据设备加电顺序,启动分项空开。

第九条:设备加电顺序,IP 交换机和SAN 交换机正常后再给存储加电,存储状态检查正常后,启动主机(以上各设备务必按操作手册的启动顺序上电)。

第十条:设备启动正常后,开始启动数据库。

第十二条:数据库启动正常后,开始启动中间件服务器。

数据中心机房方案范文第5篇

一、大数据中心机房智能管理系统的关键

(1) 需要在中心机房的环境检测、硬件工作状态等多个环节设定相关的预警装置, 一旦中心机房内部发出了故障, 那么环境检测、硬件工作状态等就会和正常工作时不一样, 发出预警信息, 这样中心机房的工作人员就会立刻发现, 并对及时解决故障。

(2) 服务器云操作在整个大数据中心机房中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所以应该也对服务器云操作进行相关的预警设置, 使其可以在故障发生时第一时间通知机房的工作人员。

(3) 当故障发生时, 相关的工作人员赶到机房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为了可以在第一时间对故障进行处理, 所以应该在机房内部进行设置, 使其具备任意智能移动终端的使用权。这样它们才可以根据故障信号, 及时对故障进行相关的处理。

二、大数据中心智能管理系统技术框架

(一) 感知层

感知层作为智能管理系统技术框架最前端的部分, 它主要是负责感知各种信号。首先由各种传感器将数据收集回来, 然后这些传感器再借助于ZigBee的作用, 从而在感知层形成一个无线传感器。

(二) 网络传输层

网络传输层会接收到来自感知层的数据信息, 然后在路由器等设备的帮助下, 实现与互联网的对接。再将来自感知层的数据信息等在第一时间送至后台服务器, 最后可以让数据信息和互联网二者之间进行任意的输送。

(三) 应用层

应用层是智能管理系统技术框架中最后的一部分, 它首先是服务器的帮助下, 可以接收到来自感知层和网络传输层两个环节的信息, 并对这些数据信息加以适当的处理后再保存起来。对于客户端来说, 他们可以借助于移动电话、电脑等智能设备在规定的使用权限范围内, 对HTML5设计出来的网页进行相关的操作, 如查询、搜索等, 以此来实现他们的目的。

三、物联网硬件实现

(一) 物联网前端传感器

1. 温湿度传感器

温湿度传感器, 顾名思义, 就是检测中心机房的温度、湿度以及烟雾等, 并将检测到的数据信息发往至相关的服务器。

2. 红外线防盗

在中心机房内部装有红外线防盗装置, 其主要是为了防止外部人员在非正常时间段进入机房而特意设置的一个预警装置, 当感受到外部人员的入侵时, 红外线防盗技术就会发挥作用。

3. 空调传感器

空调传感器的存在就是为了检测中心机房的各项工作是否正常, 是否有存在故障的地方。

4. 电源配电柜传感器

电源配电柜传感器的作用就是为了把中心机房的各种电压、电流的数据信息传送给服务器。

5. 指纹门禁传感器

指纹门禁传感器可以在任何时间内将进出中心机房的人员的指纹记录等数据发送到服务器中。

(二) ZigBee传输节点设计

ZigBee是一种非常可靠的通信科技, 主要由控制芯片、GPRS模块等材料组合而成。它可以应用在高要求的控制领域中, 例如自动控制和远程控制等。ZigBee是数据收集和数据协调的一座桥梁, 起到一个中介的作用。然后再利用GPRS模块连接互联网, 在有线传输的帮助下, 就可以将这些数据信号发送至服务器。而中心机房的工作人员通过Internet、GPRS等就能对机房进行智能控制与管理。

四、基于HTML5智能应用系统实现

(一) 系统框架及技术介绍

1. ASP.NET MVC5

ASP.NET MVC5是系统框架的组成部分之一, 它里面的全部模块以及各项功能都是单独的, 各个模块之间的工作互不影响, 即使其中一个出现了问题, 也不影响其他模块工作, 使得使用者可以用随意的客户端来请求数据服务。

2. JSON

JSON是属于一种数据信息的交换格式, 在数据交换时, 它具有很快的传输速度, 重要的是, 即使承载了大量的信息, 但是它占存的空间也很小。它主要作用是将代码交换成可视性语言, 以供使用者使用。

3. HTML5

HTML5也是系统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利用HTML5设计出来的网页具有强大的作用, 它可以解决以前不能跨越平台使用客户端的问题, 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节约资源, 避免资源的浪费。

(二) 服务端功能实现

服务端的功能主要是借助于VS2015来进行开发资源的, 至于数据库则是采用了Sqlserver2012, 而开发资源的框架则是采用了ASP.NET MVC5。因为ASP.NET MVC能够在极端的时间内就可以建立网页服务, 有了网页服务, 就可以为使用者提供网页接口。生成的网页接口即API接口, 这个API接口可以对接收回来的数据以及返回来的数据进行一致的变换, 最终将数据变成JSON字符串。这样才能进一步处理数据, 以及对数据进行相关的验证。

(三) 客户端功能实现

使用者在客服端时, 在客户端上看到的数据信息都是由服务器端的JSON格式数据转换而来的。其中负责将JSON格式数据转换生成显示在HTML5页面主要是由JQuery来完成的。JQuery具有操作简单、方便的特点, 可以快速完成JSON数据的转换和生成。

(四) 系统功能结构

根据大数据中心机房智能管理的各项业务需求, 可以将其的系统功能结构主要分为四大部分:一是环境预警、二是动力预警、三是门禁预警、四是云服务器系统预警。每个大的预警环节下, 都包含着各个组成部分。在环境预警下, 主要有温湿度、空调以及抽风机等预警部分。在动力预警下, 主要有USP预警、配电开关状态、电源配电柜等预警部分。而在门禁预警下, 主要有红外线防盗、指纹门禁等预警部分。至于云服务器系统预警, 主要有微信公众号、VSphere监控等预警部分。

(五) 智能预警管理模块

对于学校来说, 要科学合理地管理学校众多的数据, 确保数据的安全, 就必须要确保大数据中心机房的各项工作正常运行, 这样才能对数据进行智能化管理, 推进学校教学信息的智能化建设。如果大数据中心机房出现了任何故障, 预警中心应该要在第一时间内发出预警信号。当相关的管理人员看到微信公众号的推送消息以及手机短信通知之后, 就会发现大数据中心机房的具体部位出现了故障, 从而可以利用移动设备去进行维修, 以此在最短的时间内维修完毕, 及时恢复大数据中心机房的正常运行。

(六) 智能管理预警系统监控页面

预警系统具有很高的敏感性, 如果当它感受到来自前端传感器的数据信息带有一定的存在问题时。那么预警系统会根据问题的严重情况产生相应的预警值, 紧接着在系统的建模界面上会立马显示出不同的颜色, 不同的颜色代表着不同的预警级别。管理员在接收到预警通知后, 就可以在不同的移动设备上通过查看预警图来得知具体的故障问题以及故障的严重级别。之后管理员可以在移动设备上进行相关的管理和维护, 这样就可以快速地解决问题, 避免问题的扩大, 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五、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 学校的数据信息会越来越多。对于大量的数据, 必须要借助于信息技术才能对其实行更好地管理。也只有这样, 才能确保学校的教学信息的安全和可靠。因此, 学校在管理教学信息时, 可以将HTML5与物联网技术结合起来, 建立一个大数据中心机房。这不仅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也是学校教学信息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用大数据中心机房来对学校的教学信息进行智能化管理, 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信息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人力和物力, 避免资源的浪费。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科学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到我国的各个生产和生活领域。对于教育领域而言, 也是如此。面对着学校众多的数据信息, 如何才能科学合理地管理这些数据信息, 避免发生数据的混乱呢?在这个情况下, 可以将HTML5与物联网技术有限地结合起来, 形成一个智能大数据中心机房智能管理系统。这样就可以对众多的数据进行一个科学合理的管理, 确保数据的安全运行。这和高校传统的数据管理方式相比而言, 不仅可以实现高效管理, 还能有效地节省人力、物力, 节约资源。因此本文将会对基于HTML5与物联网技术的大数据中心机房智能管理系统进行一个探讨。

关键词:HTML5,物理网技术,大数据,中心机房,智能管理

参考文献

[1] 吴延昌.基于物联网的社区智慧消防管理系统设计[J].物联网技术, 2018 (10) :54-56.

[2] 陈振晓, 刘前进, 李益青, 刘仕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电力工具管理系统设计[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 2018 (4) :63.

[3] 彭灿华, 杨呈永, 张玉斌.基于HTML5与物联网技术的大数据中心机房智能管理系统[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8 (4) :140.

[4] 于旭东.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风机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济南:山东理工大学, 2018.

[5] 陈旭, 毕军芳, 黄攀攀, 周慧娟, 李琳一.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冷库实时监控App构建[J].上海农业学报, 2017 (4) :127-131.

上一篇:铁道市场调查报告下一篇:企业数据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