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学生树立和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坚持“四个方面要求”的路径探索

2022-12-19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2014年总书记在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讲到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强调:核心价值观是被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 它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 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青年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未来和希望, 青年兴则国家兴, 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时期是价值理念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 在这一个阶段内, 青年所接受的教育、理念, 形成的习惯、思想都将决定着今后自身的发展, 也联系着祖国和民族的命运。因此, 青年学生自觉树立、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从勤学、修德、明辨、笃行四个方面为广大青年树立和培育核心价值观提出了要求和希望, 这对我们广大青年成长成才、实现梦想具有重要意义。我认为:青年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四个方面要求”是辩证统一的。勤学是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修德是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明辨是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笃行是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保障。同时, 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将指引我们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探索怎样去学习、怎样去修德、怎样去明辨、怎样去笃行, 两者之间的关系对我们青年的成长、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启示。

一、两者关系的辨析

(一) 勤学是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

“人不学, 不知道”。知识是我们认识世界, 明辨事理的基础。要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首先要做到勤学。“非学无以广才”, 通过知识的学习让我们更加深刻的体味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更加深刻的了解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波荡起伏, 更加深刻的认识近代以来, 为了名族独立, 人民解放无数仁人志士用鲜血谱写的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 更加深刻的感受取得今天辉煌成就的背后付出的心血和汗水, 更加深刻的领悟伟大时代所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只有了解历史, 才能展望未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精神的传承和发展, 是新时期具有时代特色的价值观念。与此同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对我们学习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学习知识的同时, 我们还要学习爱国的精神、敬业的精神、诚信的精神、友善的精神。这些新的要求贯穿于我们整个求学过程, 将成为我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支撑。

(二) 修德是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

“德者, 性之端也”。做人做事关键在于崇德修身, 守得住清贫是德, 耐得住寂寞是德, 乐于助人是德, 甘于奉献是德, 热爱祖国是德, 勤俭节约也是德。德是一个人立足社会, 健康成长的根本, 要想做到知行合一, 首先就是要学会修德, 修德是坚信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实质上,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就是德, 是新时期我们修德、崇德的标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大德,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明德,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私德。通过核心价值观的培养, 让我们学会劳动、学会感恩、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 既要志存高远立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大德, 也要立足实际, “见善则迁, 见过则改”, 修好自己的公德。真正成为一个有德、有礼、有知、有志的好青年, 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三) 明辨是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

树立和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在于明辨。我们肩负着民族的未来和希望, 肩负着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 肩负着自己的崇高梦想, 因此, 我们要学会明辨事理, 明辨是非。在世界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信息时代各种思潮的相互激荡、社会现象纷繁多变以及面对学业、情感、职业选择等多方面考量的背景下, 我们要善于分析、学会思考、正确抉择, 做到坚定自励、从容自信、稳重自持。古人云:“以铜为镜, 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 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 可以明得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像一面“镜子”, 我们要用这面“镜子”照出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要用核心价值观来明事理、辩是非、作正确的判断与选择。

(四) 笃实是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保障

“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笃实, 就是要脚踏实地, 埋头苦干。正如美国作家爱默生所说:“我们对真理所能表示的最大崇拜, 就是脚踏实地的去履行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归根到底是落在做上, 正所谓“空谈误国, 实干兴邦”。我们要身体力行, 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 朝着自己的理想奋勇前进。朱自清先生曾说:“从此我不再仰脸看青天, 不再低头看白水, 只谨慎着我双双的脚步, 我要一步一步踏在泥土上, 打上深深的脚印!”我们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换取丰硕的果实, 把艰苦经历当成磨练自己的机遇, 一步一个脚印, 水滴石穿。另一方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指导着我们怎么去做, 它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昭示着我们奋斗的目标和前进的方向, 它是新的时期我们青年身体力行、知行合一的标准, 是我们脚踏实地奋斗的目标。

二、路径探索

上文讲到:“四个方面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 青年朋友树立和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从勤学、修德、明辨、笃行这几个方面下功夫, 这四点要求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支撑。另一方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指导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 创建一个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 形成一个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自我的过程中应该怎样去勤学、去修德、去明辨、去笃行。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四个方面要求”体现在我们生活、学习、工作的方方面面。作为一名青年学生, 更应该在培养树立核心价值观和勤学、修德、明辨、笃行上下功夫。

(一) 勤奋学习在学以致用中广泛积累

知识是力量的源泉, 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活到老, 学到老”, 青年是人生的黄金时期, 我们应该抓住我们所拥有的良好学习环境, 勤奋学习, 汲取知识, 不荒废时间、荒废自我。在努力学习知识的同时, 还要注重经验的积累, 善于总结, 学会从失败中学习经验。正所谓:“经验, 制造一切未来;经验, 是所有过去的成果”。我们要注重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 是我们将书本上学来的知识付之行动的过程, 是我们认识真理、检验真理的有效路径。学会实践就是要把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到社会中去, 理论联系实际, 用它来体现自身的价值。对知识、经验、时间学习的过程就是我们修德明辨的过程。“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读书何所求?将以通事理”。想要修德, 学会明辨, 就要学会读书。我们要珍惜在校园的宝贵时光, 多读书, 勤思考, 修德、明辨。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读书就是量变的积累, 通过读书让我们学会明辨事理、判断是非、修身养德。积土成山、积水成渊, 修德、明辨都要从小事做起, 好事做起, 积小善而成大德。我们要学会自省, 我们要对我们的学习态度、学习毅力、学习方法、学习效果常反思。

(二) 脚踏实地在知行合一中提高素养

笃行是知识、素养在具体事物上的具体体现。一个人的行为举止会流露出他的才识和品德, 青年是培养高尚品德的关键时期, 而校园又是养成良好行为的重要场所, 事无巨细, 我们就是要脚踏实地的亲历亲行, 在知行合一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素养, 培养自己的崇高品德。学校开展的光盘行动就是我们避免浪费、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见证。通过光盘行动, 让我们避免以往铺张浪费的现象, 举手之劳, 体现的却是我们青年学子的良好品德。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这都需要我们迈稳步子、夯实根基, 脚踏实地的去做, 只有行动, 才能实现价值, 只有坚忍不拔, 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现今的中国, 正以前所未有的激情、力量蓬勃发展。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 我们要自觉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跟上时代发展潮流, 肩负起时代给予的重托。

但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 正如总书记讲的那样:我们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 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 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我们要把总书记的嘱托变成实际行动, 脚踏实地的去学习, 去修德、去明辨、去笃行。同时, 将核心价值观作为检验自己进步的标准, 让自己的学习更加勤奋、让自己的情操更加高尚、让自己的行为更加笃实, 努力构筑自己的梦立方。

摘要: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青年作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未来和希望, 青年的成长关系着民族和国家的命运。习近平总书记在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就青年学生培养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论述, 对青年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四点要求, 为青年学生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方向。从两者联系上看青年学生树立和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四个方面要求”是辩证统一的, 统一于价值观树立及养成的实践中。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个方面要求,路径探索

参考文献

[1] 徐成芳, 张艳宏.当前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应对[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2013 (02) .

[2] 黄正平.凝练当代教师核心价值观的思考[J].人民教育, 2012 (07)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古筝艺术中的美感追求下一篇:项目进程中土方外运对造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