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分析理论对大学外语教学的启示

2022-11-19

1 错误分析理论的产生

1.1 错误分析理论产生的背景

20世纪50年代的对比分析理论认为, 外语学习中出现的语言错误主要来源于母语干扰, 目的语与母语越接近, 学习者的困难就越小;反之, 困难就越大。因此, 如果能从音位和语法结构等方面对母语和目的语进行对比研究, 找出它们的相异之处, 就可以预测到学习者遇到的困难, 从而在教学中有所侧重, 达到避免错误或少出错误的目的。然而, 随着外语教学研究的不断发展, 人们发现外语学习者所犯的许多错误并不能完全地、准确地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来预测。随着外语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 对比分析逐渐被“错误分析” (Error Analysis, 简称EA) 所代替。

1.2 错误分析理论的兴起

1967年, 英国应用语言学家科德 (Corder) 的“The Significance of Learner’s Errors”。一文的发表标志着错误分析理论的开始。错误分析理论认为, 错误是指语言学习者用外语说话、作文时出现的偏离目的语的表达法现象。这些错误反映了学习者所掌握的语言体系, 是学习者试图对目的语体系进行判断的表现。外语学习者学习一种新语言时, 也像儿童习得母语一样, 根据接触到的语言材料, 对目的语做出假设并检验其正确性, 并积极创造和建立目的语体系。在这个学习过程中, 外语学习者的语言错误并不意味着学习上的失败。通过对错误的分析观察、了解学习者如何建立假设并检验它, 同时探索外语学习心理、寻找错误的来源, 可以帮助学习者纠正错误。

2 错误的起因

2.1 语间迁移

学习者将母语中的规则、结构套用到目标语上, 这种心理过程就是通常所说的母语干扰。

2.2 语内迁移

随着学习者在语言使用方面的不断进步, 他们的语际迁移错误会越来越少, 但学习者会产生另一种错误, 它们是由于学习者对目标语整个系统或它的某些方面掌握不全面所引起的。

2.3 文化迁移

中、西两种文化各有其源远流长的历史, 形成了不同的信仰、观念、风俗、习惯, 初学者有时会将本民族的文化套用到英语中去, 从而导致错误的产生。

2.4 交际错误

即在交际中由于词汇量不够或由于无法用目的语表达、死记硬背等产生的错误。

2.5 教师或教材对目的语现象的不恰当的讲解或讲解不清, 操练不够

3 错误的分类

C o r d e r首先把错误分为能力错误 (error) 和行为错误 (mistake) 。前者是由于学生尚未掌握所学语言的知识体系而产生的对语言规则的偏离, 它系统地反映了外语学习者在某一阶段的语言能力, 是有规律可循的;而后者是无规律的, 是因疲劳等原因出现了语言运用的失误, 被提出以后学习者可自行纠正。

Corder从学习者的中介语体系的发展特征出发, 将错误分为三类:前系统错误 (pre-systematic error) 、系统错误 (systematic error) 和后系统错误 (post-systematic system) 。第一类为语言系统形成前的错误, 它是学习者既无法改正, 又无法解释的错误。第二类错误属于学习者未能自行改正, 但能解释为什么要这样使用的错误。第三类错误是指学习者既能自行改正又能说明原因的错误, 这时, 学习者已经掌握了正确的语言规则, 并能够正确地使用它。

4 错误分析的作用

Corder指出, 对学习者的错误分析有以下作用: (1) 通缩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系统分析, 教师可发现学习者在向目标语接近的过程中已达到了哪个阶段, 还剩下多少需要继续学习的内容; (2) 向研究者们提供学习者如何学习或习得语言的证据, 了解其在学习过程中所使用的学习策略和步骤; (3) 错误分析对学习者本人也必不可少, 因为我们可以认为犯错误是学习者为了习得而使用的一种学习手段, 它是学习者用来检验其对所学语言的本质的假设的一种方法。

5 错误分析理论对大学外语教学的启示

5.1 正确看待学习者的言语错误

错误分析理论认为, 学习者的言语错误是语言学习中的必经阶段。对于学习者的这些言语错误, 教师传统的做法是有错必纠, 对学生的言语错误的讲评和更正成了课堂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 过多地纠正学生的错误还使他们产生了怕犯错误的心理, 不感大胆尝试用英语进行交际, 这极不利于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发展。因此, 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宜采用启发的方式, 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思考和想象等思维活动, 运用已学的知识, 进行积极的综合分析, 让学生自己纠正错误, 这样学生既充分发挥了自己潜在的能力, 又对错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5.2 区别对待不同的言语错误

首先, 要区别语言行为错误和语言能力错误。语言行为错误是指学习者由于疲劳、紧张、粗心、激动或注意力不集中等, 在说话和写作时所犯的言语差错, 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口误”、“笔误”。这类错误是没有规律的, 往往可以由学生自己发觉并改正。语言能力错误是指学习者的话语中那些不同于操本族语者的特殊之处, 即学习者因尚未掌握所学外语的体系而犯的那类系统性错误。这类错误会在学习者运用语言时反复出现, 它反映出学习者的外语水平。这种错误一般不能由学习者自己发觉和改正。

其次, 要区别对待前系统错误、系统错误和后系统错误。对于前系统错误, 外语教师要指出错误并提供正确的说法。对于语言系统形成阶段的错误, 应注重多引导, 使学生在全面理解语言规则的基础上正确运用。对于语言系统形成后的错误, 只稍加提醒即可。

摘要:错误分析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目的是为了发现外语学习者语言学习过程中所采用的策略和产生错误的原因。本文从“错误分析”理论的角度, 论述了错误分析理论的来源、基本观点, 分析了中国大学生学习英语常见的错误类型, 探讨了错误分析对外语教学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错误分析,错误分析理论,外语教学

参考文献

[1] Ellis.D.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UP, 1994.

[2] Richards.J.C.Error Analysis[M].Longman, 1974.

[3] Corder, S.P.Error Analysis and Interlanguag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1.

[4] 束定芳, 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

[5] 戴曼纯, 王湘玲.误差分析:问题与思考[J].外语界, 1997 (3) .

[6] 郝兴跃.论外语/二语习得中的错误分析[J].山东外语教学, 2003 (1)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富有情趣的作文之源:生活琐事论文下一篇:高中数学中的立体几何解题技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