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读书指导方法谈

2023-05-07

第一篇:小学生读书指导方法谈

小学生读书方法指导

同学们,现在我们每人手里都有一本自己喜爱的书,有的是自然科学、百科知识方面的,有的是一篇篇故事书,如童话、寓言、神话、成语等,还有的是大作家写的名著,儿童文学著作等。那怎么样来读这些书呢?怎样让书本上的知识真正变成自己的呢?老师要告诉大家:读书要做到五到:心到、眼到、口到、耳到、手到。“心到”就是指读书时注意力要集中,一边读一边思考;“眼到”就是指眼睛要紧盯着书本,不与别人交流;“口到”就是要读出声音来,还要学会把故事复述出来;“耳到”就是指耳朵要听见自己的读书声;“手到”就是指手里拿好一枝笔,旁边准备一本笔记本,要及时摘抄一些好词好句,做读书笔记。那么,怎样把这“五到”结合起来,取得好的读书效果呢?接下来老师就给大家来介绍一下:

比如读《十万个为什么》、《少儿百科全书》这类百科知识方面的书,同学们可采用略读加默读的方法,眼睛看书的速度可以快一点,就是抓住知识要点,把知识读懂记牢就可以了。读完后想一想自己获得了哪些知识,然后讲给自己的爸爸妈妈或者好朋友听,这样就能把知识记牢了。

读故事类的书,同学们可以每天读一至三则,一二年级的小朋友还要借助拼音读。比如,有一本《安童生童话》,翻开目录有30个故事,计算一下,如果每天读2则,15天读完。这样有了计划,就要坚持。当然有的小朋友的童话书故事少一点,那么差不多一个星期就可以读完了。每天读完后,要把故事的大概内容讲出来,任然可以讲给爸爸妈妈听,或者讲给同学听。这样就巩固了你读的知识。

读成语故事书,方法与读童话书一样。读完后,我们要知道这个成语的主人公是谁,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什么。另外,读成语故事,我们要把语文书上每个单元里的成语结合起来,如果你刚好读到了这个成语,可别忘记给同学们听。

这些故事中有很多好词好句好段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所以同学们应该把它们认真摘抄在笔记本上。可以这样来写:先写故事的题目,再在下面写好词好句,如果是成语,除了把这个成语写下来,还可以把它的意思也摘抄在笔记本上。不久,你一定会发现你已经读了很多故事了,积累了很多成语了。还可以把读书卡片制作成各种有趣的形状,如毛毛虫,在每节身体里写一个故事的名字,毛毛虫长得越长,就说明你读的故事越多。还可以做成苹果树,把故事的题目写在苹果里,树上的苹果越多,说明你读的故事越多。如果读作文或诗歌、散文,可以采用“三诵”读书法,即朗诵、默诵、背诵,就是把好的段落背下来,想一想可以用在平时的哪种作文中。对于一些优秀作文,同学们还可以分类读,比如把作文分成记事、写人、写景、状物等几类来阅读。在阅读同一类作文时,还可以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如同是写《秋天的校园》的两篇作文,可以阅读后比较叙述的顺序、内容有什么不同,哪一篇写得更好。总之,在阅读作文时,要学会一边读一边总结归纳写作方法,如开头如何引入,重点部分如何围绕中心来选材,一个自然段如何围绕中心句写,又采用什么方法来结尾,来点明中心。

高年级的同学,你们除了读一篇篇故事,还可以尝试着读一整本书。例如法国科幻作家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神秘岛》等,还可以读现代作家写的,如杨红樱的《淘气包马小跳》、金波的《追踪小绿人》,还有获得国际金奖的《一百条裙子》、《绿野仙踪》、《苹果树上的外婆》等。对于一本书应该怎么读呢?怎么把一本书读透了?读书的方法很重要,同学们可以这样来读:

第一步:细读内容提要、前言、书序和目录。了解这本书的层次、结构及主要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第二步:一章一章地读。每天读一到三章,读完后想想这三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第二天看之前先回忆一下前三章的主要内容,这样不仅能让你读懂故事的内容,弄清前后章节之间的联系,还能锻炼你的记忆力。因为一本书的内容较多,故事中的人物也比较多,为了能读得明白,同学们可以把故事中出现的人名写在纸上,对照着阅读,还可以边读边画阅读地图,这样便于记忆、复述。还可以做人物书签,写写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如果越到疑难问题,著名作家鲁迅说可以跳过去,先读读后面的,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这种方法可节省阅读时间,提高效率。但如果遇到的是不懂的字词,同学们可以借助《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工具书来理解,还可以把这些生字新词写在笔记本上加深印象,以后还可以随时翻阅,随时复习,如果你能坚持这样边读边记边学习,你的词汇量一定会越来越丰富。

第三步:重点章节重点读。对于故事中的精彩片段可以反复读,或背诵,制成读书卡片,加强语言积累。

第四步:读完整本书后,同学们一定获得了知识,懂得了一些道理,那就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写写读后感,还可以制作好书推荐卡,把这本好书推荐给其他同学阅读。总之,别忘了和你的好朋友分享你的读书心得。

第五步:有的儿童文学作品已拍成电影,如《绿野仙踪》、《哈利波特》等,同学们可以在观看电影后对照着读,相信此时的阅读你一定会发现文字有别于电影的魅力所在。

对于读整本书,老师在这里还要推荐著名作家茅盾的“三遍”读书法:他说,读书起码要读三遍。第一遍最好很快读完,求得初步印象,这就好比坐飞机鸟瞰全景;第二遍要慢慢读,“细嚼慢咽”,注意各章各节各段结构,品味作品的好处;第三遍要细细地一段一段地读、领会、运用,这时要注意到它的炼字炼句,从而吸收各种精华。这一方法归纳起来就是:鸟瞰式——精读式——消化式。

同学们,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换句话也就是说光读书不思考会觉得迷茫,光思考不读书会觉得疑惑很多,这就告诉我们读书要与思考结合起来,一边读书,一边思考,还要想想平时课堂上的学的知识,还要联系自己的实际,那样你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一定会变得越来越聪明。

第二篇:指导中学生作文方法谈

如何打造高效的作文课堂,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学生们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一直是困惑我们语文教学的课题。经过长期的实践与积累,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做起。

一、做好平时的准备工作

古人云: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我们要想打造高效的作文课掌,一定要在平时做好一些准备工作。一是我们应该做好学生语言的积累工作,要求学生平时多背诵古诗词,背诵一些名家名篇,在背诵的过程,体会写作方法、抒情手法,积累优美语言等。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应该养成良好的习惯,摘录文中的成语、名言警句、含有修辞手法的句子、含有关联词的句子等,积累词汇、句子。学生的写作过程中,如果恰当地引用一两句古诗词、名人名言、谚语、歌词等,便会提升文章的语言品位,使文章鲜亮起来,文才飞扬,熠熠生辉。二是要求学生学会观察生活,观察大自然,观察人和事。作文要靠细节、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吸引读者,我们要求学生保持一颗热爱生活的心,时时观察生活、思考生活、感悟生活。下雪了,就写一篇关于雪的文章,雪中的景色,雪中的心情;校园里的海棠花开了,写花的千姿百态,领悟花的神芸,描写赏花的情致,以及花在风中凋谢的情景;开运动会了,观察运动员矫健的姿态、拼搏的神态,揣摩竞赛者的心理,记录观众的热情……只有在生活的基础上,写作才可能厚积薄发,言之有物,栩栩如生。

二、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

在作文课前,要求学生收集本次作文的相关资料,比如写《成长的烦恼》这篇作文,笔者给学生就布置相关的思考题:你有哪些烦恼?经过删选,现在最困扰你的烦恼是什么?如果把烦恼讲给别人听,你准备开头怎么讲?详细讲解什么?结尾怎么讲?如果动笔写,你又准备怎么写呢?在上课前,学生对作文课就有一个大致的考虑,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在课下解决了,这样就给课堂留下了写作的空间,使我们的课堂上集中解决学生需要老师指点的问题,集中精力去写文章,从而实现作文课高效课堂的目标。

三、课堂上要做好如下环节

首先要使每个学生都要拥有我能写好作文的信心。在作文课堂上,要多注重表扬这个有效地教育手法,要注意表扬学生从各个角度来表扬:比如有的同学作文立意好,有的同学选材有特色,有的同学修辞用的好……要善于抓住每一个同学的闪光点来表扬,使每一个同学都充满了自信,觉得自己只要认真写,就一定能写好作文。

只要同学们对待作文课有了浓厚的兴趣,气势上先胜一筹,写文章必然会更顺利一些。

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乐于表达自己。在课堂上,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学生,不能以自己的水平去评价学生。我们相信: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生的观点也是多种多样的,要鼓励学生敢于创新,大胆表达自己。在课堂上巧妙运用改写使学生发挥创新才智,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比如有一个学生改写古人的诗,“中国,你就是一朵牡丹花朵,只有当你开放时,你才显得仪态万方,风姿绰约!”

读着学生改写的诗句,让我们明白在我们的不经意间,又不慎忽略了一颗心,这些学生也许是被她们忘掉的一个阶层,他们渺小的就如一颗草、一粒尘土,可他们又是多么渴望老师的温暖、关爱呀,他们每个人都是一棵开花的树,他们都在努力的生长、丌花,并以最美的姿态向老师展示自我,他们每人都有美好的前途,每一个教师应该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给他们展示自我的机会。

再次,在教法上,更不要志记告诉学生如何立意谋篇,如何结构叙述等,要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根据想法列出提纲,在大框架的基础上,教给学生如何拟题、开头;如何巧用题记、妙用小标题;如何前后照应、如何结尾点题升华深化等。提醒学生不要忘记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来点缀,通过比喻、拟人、夸张、引用等手法,用真情实感来行笔,使语言生动活泼,真切感人。学会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心音,“老师,请蹲下身来,倾听每一棵树开花的声音”。记不清哪位学者说:“中学教学教育应当为学生建立起一种理想主义浪漫的亮色,人文教育能给生命一种亮色,有了这点亮色,才不至于走向绝对虚无。”为了这点亮色,我们每位教师首先要有自己的奇思妙想,学会用笔和学生搭建起交流的平台。

在课堂上完成作文。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写,往往容易集中精力,作文写的认真,效果比较好。而如果把作业留在课下,学生则很容易写得虎头蛇尾,匆匆收笔。所以作文的写作,要尽可能地在课堂上完成。

四、做好作文的点评工作

作文的点评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环节。有不少授课老师在点评作文时,都是先出示优秀作文,让学生分析文章好在哪里,然后出示优美小片段,让学生学习修辞手法,最后出示问题作文,诖学生分析这篇作文为什么不成功等方法。其实,这种教学模式下的学生的角色是观赏者,而不是实践者。好文章不是他们的,好片段不是他们的,问题作文也不是他们的,他们在课堂上~直研究别人,而不是实实在在地分析自己存在的问题,并不能真正触动自己的心灵,往往会出现走马观花、隔靴搔痒的现象。

针对这种现象,在教学实践中我给学生设计了一个自评表,让学生评价自己的文章。自评表的内容包括:题目跟内容有关吗?全文至少分三大部分吗?开头是怎么样写的?吸引人吗?文章有主题吗?写出了什么?文章有没有写成了流水帐?文章是不是使用了很多“概括性写作”?文章的结尾有没有回应主题?是如何回应的?有没有升华或深化主题?文章是用第几人称写的?用其他人称可以吗?为什么?等等。学生通过这些问题分析自己的文章,也分析别人的文章,这样就很容易看到自己的不足和优点,对自己存在的问题和努力方向有一个清醒全面的认识,从而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在课堂上就有所提高。

有了这样交流的平台,课堂上的抒写,阳光下的交流,这样默契的情感交流,是我们作文课堂所追求的。让我们用自己的爱在教学中飞撒出一圈圈音符般的涟漪,用自己的爱心架起斑斓的彩虹桥。

相信只要我们合理的安排各个环节,就能打造高效的作文课堂。课下做好准备工作,课前让学生解决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有充分的写作准备,课堂上老师解决学生困惑的问题,给予写法上的指导,保证学生完成文章,并让学生通过点讦有一个整体提高。将作文教学环环相扣,去关怀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的成长,让学生去探究,去实践,去成长,去收获,我们的作文课才能成为高效课堂。

第三篇: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指导方法

农村有优美的自然风光,浓浓的乡土气息和淳厚的风土人情。这些都是城市所无法比拟的。但农村学生相较于城里学生而言,他们生活中可感知的新鲜事物少,视野较窄,可供阅读的书籍极其匮乏。在教学中,我发现农村小学生普遍存在着对作文不感兴趣、作文水平低的现象。通过几年不断的探索,我认为提高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水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厚积薄发,丰富学生的作文语言。

由于农村小学生阅读量小、词汇缺乏、知识面窄,在语言表达上较不确切、不生动具体,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我认为注重平时积累,多渠道丰富学生的作文语言。

1、课内阅读积累。 “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因此我在教学中,要求每生一本课内笔记本,在预习新课的时候将自己喜欢的词句划出来并用工整的字将这些词句抄在笔记本中,起初学生对课文的好词佳句还不甚理解,我们可以先领同学有感情地读,接着在理解的基础上请学生抄写。学生摘抄的语句都是他们自己喜欢的,也都比较贴近他们的生活,能引起他们的感情共鸣,作文时这些词语就可以信手拈来,使习作锦上添花。

2、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作用不容忽视。“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想成为妙手,就得有广泛的阅读。因此,我经常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多读课外读物,鼓励学生积极借阅图书室的图书进行阅读。但由于学校条件有限,图书数目较少,学生视野得不到很好的拓展。并将自己的读书心得体会写下来。而且要鼓励学生在自己的作文用上自己摘抄的词句,让学生尝到多读书的甜头。这样学生的作文、阅读兴趣同时得到提高,岂不是一箭双雕?

二、留心观察,引导学生捕捉素材。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所以《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积累习作素材。因此,教师教学中要“授之以渔”,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鼓励学生去仔细观察生活,捕捉生活素材。

1、观察应该发挥多种感官的功能。做到眼看、手摸、口问、耳听、脑想,从各个方面了解事物的特点,全面、细致、深入地认识事物,在头脑中形成活生生的事物立体形象。例如:观察水果荔枝,可发通过视觉了解荔枝的颜色、形状;通过触觉感觉荔枝外表的粗糙;通过味觉品尝荔枝的滋味;通过嗅觉闻一闻荔枝的清香。同样观察人物、动物、事件等,都需要多种感官的参与。唯有如此,才能使学生获得深刻的感受,捕捉出作文生动形象,内容具体的素材。

2、观察应该切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首先,农村的民风民俗地道纯朴。相对于城镇生活而言,农村生活更注重于对传统风俗习惯、古老文化的继承。比如:除夕之夜吃团圆饭,正月十五赏花灯、吃元宵,端午节包粽子、划龙舟,中秋做月饼„„这些场面既喜庆又沿袭了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更是农村孩子喜闻乐见、城镇生活中所欠缺的,如果能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将这些身边的民俗生活作为作文的一类素材,不失为写作教学中的一大亮点。其次,学生对家乡名胜古迹比较感兴趣,教师还可以从这方面来引导学生去收集有关家乡名胜古迹的历史文化。

3、从观察中引发想象。缺少合理联想和想象的文章平淡无味,让人提不起兴趣,必须让孩子们以观察对象为依托,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如,神州七号飞船顺利返航,中国取得了如此骄人的成绩,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有什么想法?或想象出与之联系密切的事物,由此及彼,大胆想象。

及时记录观察的结果。观察好比撒网,记录好比收网。坚持写日记是积累素材的最好方式,也是积累素材最好的途径。

三、灵活习作,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儿童对某事物是否喜爱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许多兴趣都是“引”出来的。要先给学生激趣,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

1、以教材为点,仿写续写课文。

2、开展丰富多彩的写作活动。 爱玩好动是儿童的天性,我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激起灵感的火花,如:为了让学生写好《一件有意义的事》或《记一次 活动》等写真实事例或活动时,在平时的班队课上,我就多安排些农村的趣味的游戏活动,让学生能通过亲身体验,写出真实的感受。如:拔河比赛、抽陀螺比赛、夹玻璃珠比赛„„让学生写作之前玩自己喜欢的游戏,然后让学生把活动的过程及活动后的感受写下来,在学生情绪高涨中,让学生动笔将这一快乐的场面写下来,结果全班学生没有一个皱眉头的,都能顺利地完成。

在农村生活中,有着丰富多彩的劳动场景。我们应引导学生在作文前好好地再体验一下劳动生活,那孩子们在作文时还会抓耳挠腮,无法下笔吗?

四、开辟园地,让学生施展才能。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多从学生的角度思考评价,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创新的闪光点,及时给与鼓励,树立良好的自信心,激发写作的动机。首先我在每月的教学中,坚持把每位学生认为自己最满意的习作1—2篇通过修改誊抄后,让每个学生互相交流,并记录下自己成长足迹。还可以将这一成果与爸爸妈妈共同分享。同学们受到了很大的鼓舞,增强了习作的信心。其次, 教师要经常留心各种报刊杂志,如有征文消息,及时把信息传递给学生,鼓励学生去试一试,即使石沉大海,也为成功打下基础。

总之,我们身在农村,工作在农村,在教学中难免会有困难。只要教者有心,把握时机,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掌握规律,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我相信学生爱上作文并不难。当他们融入生活中,他们定会以大山一样宽厚的胸怀,以充满泥土气息的质朴语言,在广阔的作文天地里驰骋。

第四篇: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指导

学习是一个人终生面临的重要任务。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知识信息量成几何级数增长,知识更新的速度也更快。一个人学习仅靠“苦”是行不通的,还得讲究有效地学习,讲究学习方法,变“学海无涯苦作舟”为“学海无涯法作舟”。《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叶圣陶先生所说的培养学生“自能读书,不待教师讲”的能力。这是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阅读教学的最高理想境界。但是,学生的自学能力不是天生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学法指导,逐步培养才能达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正如著名心理学家诺曼所说的那样:“期望学生学习但不教给学生如何学习的方法。”有的教师虽然有学法指导,却流于形式。其实,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学法指导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通过“渗透、提炼、内化、外显”,可以充分发挥学法指导的作用,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一、认知—渗透阅读教学承载着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项教学目标,所以,阅读教学中的学法指导不可能是机械地、独立地灌输,只能是自然地渗透。教师要善于精讲,善于点拨,在教学中自然地渗透学法,使学生在学习一篇篇具体的课文中,在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具体感知学法。指导学生学习时,首先要在教师的示范、带领与指导下,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知到学习方法是什么,一篇课文的学习是通过运用什么方法来实现的。其次,要通过这一学习方法的运用,使学生初步获得成功。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目标明确,通过示范和示例的教学去“示法”。第三,要在启发诱导学生阅读理解课文的同时,自然而然地蕴含着理解时所遵循的认知程序和采取的思维方法,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去自己尝试学习,从而逐步明确究竟如何做才合适。渗透学法的过程是学生参与语言训练的过程,是学生展示思维的过程,是学生感知的过程。

1.渗透学法要引导学生参与语言训练。学习的过程就是建构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开展一系列智力活动,如学习生字新词,拟订学习提纲,抓住教材重点,探索学习目标,独立完成练习,进行自我检查等。其中重点是要引导学生参与语言训练,培养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学习方法,吸收学习信息、组织知识信息的能力。

2.渗透学法要引导学生展示思维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其实质是学生的思维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一篇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自己去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矛盾,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凭借教材的具体内容质疑,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的结论,而且从中领悟出学的道理。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对学生回答问题的结果问一问:“这个结果你是怎么得到的?”这就是我们在教学中要追求的一种境界,不仅仅要学生感知到是什么,更要学生明白为什么。

3.引导学生感知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地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抓住典型范例进行示范,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都要孕育着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便于从教师的示范中领悟学法,总结学法。

二、总结—提炼在学生初步感知某一学习方法的基础上,由教师或者由教师与学生的问答交谈,运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这一学习方法的精神实质提炼出来,使学生能抓得住。总结是理性的反思过程,是认识过程的又一次飞跃,也是学法形成的必要途径。学法指导过程中,要设法让学习方法总结的过程成为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过程,要通过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让学习方法的总结过程真正成为把学习方法从具体的学习实践中抽象出来的过程。学生学习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学习方法是学习过程的缩影,方法来自过程。 学科教学探索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现状及训练策略

摘 要:针对当前小学口语交际教学及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现状,通过开设口语交际课,利用语文教学各个环节以及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意识,发展口语交际能力。关键词:口语交际;训练策略;创设情境;教学评价 21世纪是信息化社会,对人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特别需要有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学过多地强调学生识字、阅读、写作能力的培养,口语交际教学因为不属于书面考试范围而备受冷落和忽视,造成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普遍较差。2002年元月,我们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全县抽取了30个教学班,80余名语文教师和1000余名1—6年级的小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发现小学口语交际教学和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认识不到位,口语交际教学随意性强。不少教师认为口语交际教学可有可无,与提高学生成绩没有多大关系,所以根本不开设口语交际课。在被调查的30个教学班中,虽然有25个班在课程表中设置了口语交际课,但课时经常被识字、阅读、写作课挤占,真正按课程计划上口语交际课的寥寥无几。由于对口语交际教学的认识不到位,口语交际训练没有明确的细化目标和评价标准,教学随意性很强。

2.口语不规范、不流畅,不会运用态势语。小学生说话时常常受方言影响,将不规范的方言语音和方言词掺杂其中。口语交际具有即时性特点,由于是边想边说,会出现想跟不上说的停顿现象,这些都影响了口语的规范和流畅程度。此外,大部分小学生还不能正确运用手势、姿态、面部表情等辅助手段来增强表达效果。

3.心理障碍影响着小学生的口语交际。在调查中发现约16.59%的小学生跟老师说话时感到“很紧张”,约37.07%的小学生当众讲话时“不知说什么好”,约3.51%的小学生在老师提问时“害怕得不希望叫到自己”。还有的学生在家里活蹦乱跳,能说会道,而进入校园则一言不发或很少说话,缺乏与教师、同学之间的沟通,存在“怕说”的心理障碍。化过程,及时排疑纠偏,并在比较中引导领会操作的关键所在。教师设计学习方法指导的应用材料中,要保证学生应用该学习方法能够获得学习成功。

1.在同一篇课文中迁移学法。有些段落结构相同、写法相同的课文,教师不必逐段分析讲解,要注意指导学生按照前面一段教学的阅读方法,举一反三,通过自学、讨论,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

2.在同一组课文中迁移学法。要指导学生把握讲读课文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的示范作用。学习阅读课文时独立运用前几篇讲读课文教师教给的学习方法,根据课后思考题提示的阅读步骤和重点,进行阅读实践。

3.在补充的材料中迁移学法。在教材中一时不能挖掘相应的学法训练因素的情况下,为了保证及时反馈,教师应补充有关练习,让学生及时消化这种学法。

四、实践—外显有些教师虽然也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但不积极引导学生运用这些学法去自觉地参与阅读实践,从中自求得知,致使学法名存实亡,学生自学能力较低。“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经过反复的阅读实践才能实现。因此,教师要增强学法训练意识,让学生多种渠道运用学法。1.要把学法用于“自读课本”。“自读”是学生的自主阅读活动,需要有良好的凭借。“自读课本”后面一般有“读一读”“想一想”,教师在指导中要很好地引导学生在自读时把在课文阅读中学到的读书方法自觉地运用到阅读“自读课本”的实践中去,通过边读、边想、边悟,产生质的飞跃。

2.要把学法用于“单元练习”。教材中的“单元练习”是配合每组课文,着重加强系统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综合练习。教师在指导中,应注意在引导学生巩固复习语文知识的同时,让学生运用学过的读书方法,通过动耳听、动口说、动脑想、动手做,在学习的过程中迁移学习方法,以进一步形成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要把学法用于同类材料。教学其他单元或课本时,教师遇到同类材料,要不失时机地帮助学生复习、运用学法。 4.要把学法用于课外活动。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语文课外活动中运用学法,增强自学本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领。如选择一些课外读物,让学生选择最佳的学习方法自学,然后组织讲评,看谁的学法最佳,收获最大。这样不仅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总之,学法指导必须以理解为基础,以训练为手段,以应用为归宿,优化其过程的各个环节,不断提高学生自能读书的能力。转载自《无忧论文网》

第五篇:浅谈小学生作文指导方法(小编推荐)

浅谈小学生生活化作文

2010年4月26日——29日,我有幸参加了潍坊市小学语文课堂研讨活动,根据教办安排,今天我向大家汇报交流一下学习内容,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关注2010年高考作文题

2010年全国卷1作文题:有鱼吃还捉老鼠?

(漫画作文,漫画上有餐桌,许多猫吃鱼,就一只猫捉老鼠,别的猫说:“有鱼吃还捉老鼠?) 2010年山东高考作文题:生活品质,靠什么来支撑?(在平时的的生活中,你会在意名牌和奢侈品吗?金钱是衡量生活品质的唯一标准吗?作为现代人,生活品质靠什么来支撑?) 天津高考作文题:《我生活的世界》北京高考作文题: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江西高考作文题:命题作文《找回童年》

自古有句名言: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作为小学教师,我们也有必要关注高考的作文题。看过这些作文命题,我们会发现它们的共同特点:与今天的社会发展,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也可以说是这些命题是让学生透过看似简单的生活现象,挖掘蕴藏着的丰厚的人生哲理,让孩子们能够以更加社会化、国际化,更加开阔的视野去面对世界、面向未来的生活。现在“生活化作文教学”已逐渐成为作文教学的重要方法。

二、生活化作文教学法

去年12月,我参加潍坊市小学作文教学改革观摩研讨会,主要学习了王香兰的《作文生活化 、生活作文化》的作文教学法,受益匪浅,颇有感受。

课堂开始,每个小组的桌子上有一个豆浆机,一碟胡萝卜块、苹果块、一碟豆子。老师告诉学生这节课是让学生学习做果蔬豆浆,然后写作文。王香兰老师引导学生先观察豆浆机的构造,她主要引导学生抓住了豆浆机刀片的特点,然后引导学生一步一步的打果蔬豆浆,一边打豆浆,一边引导学生观察打果蔬豆浆的过程,比如:观察加热管的变化,加热后水的变化,里面胡萝卜、苹果块的变化,豆浆机所发出的声音,豆浆的味道等等,王香兰老师都一一做了引导,学生们也随着老师的引导,认真观察,针对发生的每个现象,将优美的语言融入丰富的想象。这样,为写作做了充分的准备后,王老师要求学生用30分钟,写一篇作文,题目自己拟。

很快30分钟过去了,接着是在课堂上交流的过程。同学们交流的题目有《神奇的豆浆机》、《难忘的一节课》、《魔法师豆浆机》等,因为时间的关系,只交流了几篇,就这几篇文章赢得了在座的老师和领导们雷鸣般的掌声。同学们写的太精彩了,不但把打豆浆的过 1

程,豆浆机的神奇写出来了,而且用了大量的比喻、丰富的想象去描写。一个小小的豆浆机,一个简单的打豆浆的过程,竟然让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内容丰富,语句流畅、真实,想象多彩,真是让我们这些语文老师感到震惊。

听了这节课后我在想,如果把这些豆浆机放到我的学生的课桌上,让他们同样感受打豆浆的过程,学生们会不会写出这样的好文章来呢?这是很难的。从报告中我们知道王香兰老师从1998年开始进行生活化作文尝试,已经摸索总结出了“看、种、养、访、做、想、悟、赏”生活化作文八法。

把生活引入作文,让学生学会用作文来表达生活。这就是生活化作文教学。生活化作文教学是指作文教学与学生的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相结合,使作文教学方式变成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参与的生活过程。它包括三层意义:教学目标的生活化,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教学活动方式生活化。

生活化作文教学的基本条件是:

1、创设真实的活动场景;

2、丰富学生的语言储备 创设真实的活动场景就是:

1、让学生在现场活动的体验中汲取鲜活的写作素材。

在习作中,小学生的记忆中的积累并不多,他们最感兴趣的是“现在进行时”发生的事情,所以,在习作指导中要让学生在现场活动的体验中寻找写作的素材。例如在写一项体育活动的作文中,我班写的是《50米接力赛》,作文前,我带领学生真的跑50米接力赛,指导学生采用典型观察法,抓住活动中的代表性角色的动作、眼神、表情等的变化重点观察。如观察起跑者、矮胖者、掉棒者、摔跤者。活动结束,学生只用半个小时,就写出了生动的作文。

2、教师要让学生在“实实在在”的环境下,捕捉习作题材。比如:

要实现“生活化作文教学”最主要的途径就是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家庭、学校和大自然的方方面面,去关注生活,体验生活和反映生活,去“找米下锅”。

社会生活包括:

(1)家乡风光。

(2)农村往事。

在农村,几乎千家万户都曾经历过辛酸的往日,富裕了的农民无不为此感慨。我们让学生利用社区服务——帮助孤寡老人的时间调查访问过去的农村生活,真实的讲述,让学生笔端自然流露出深厚的情思来。像《家乡变化二十年》、《我和爷爷比学校》、《我眼中的农村》等作文都很成功,写得很感人。

(3)淳朴民风。比如:灾后村内群众的捐款问题。

(4)乡村民俗。

例如,六年级在学习了《北京的春节》后要求写一篇介绍家乡习俗的作文,我们班写的《家乡的春节》,学生从赶年集、包饺子、送灶王、接财神、贴春联、吃元宵等不同角度写了家乡人过春节的习俗,写的非常精彩。

校园生活:如在体育课上孩子们放风筝、转陀螺、踢毽子、丢沙包、跳皮筋等活动,学校组织的庆“六一”、运动会、法制报告会等,这些都是习作的活水源头。

家庭生活:放学后、星期天,学生常和父母亲一起参加家务劳动,或烧饭炒菜,或打扫卫生,这些劳动生活可成为写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其此,种植花草、饲养小动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它们的生长情况或生活习性,可写些跟踪观察日记。

真实场景的感受很重要,但有时我们为学生们提供了场景,例如下雪天带学生们出去看看,学生们会发现雪很白、景很美,但真正写出一篇好文章还存在很大难度,原因就是语言匮乏。而要丰富学生的语言储备方面,我们可以:

(1) 对语文教材的吸收、拓展。

现在的语文提倡“多读少讲”,语文课上,教师要让学生反复读课文,对名篇佳作尽可能做到熟读成诵,例如学生在作文《童年趣事》时,有的同学就把单元介绍中的“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们的幸福和欢乐„„”引用到文章的开头,正因为这位同学在课文学习中积累了材料,使文章的语言变得生动有趣了。

(2)积极推进“大阅读”和“合作阅读”。我们现在班内都有图书角,我们语文教师应该拿出一定时间让学生去阅读,我们也可以让学生自己买书,轮流阅读,这样可以实现少花钱,多阅读。

(3)有效的阅读方法指导。针对学生阅读课外书大多是“用眼睛”去阅读而印象不深刻的情况,教师要求学生把书中的人物或情节概括地写下来,对好词佳句、优美段落,特别是古诗词、名言警句、谚语、格言之类的语言精华,要求学生反复记诵、灵活运用。学生正是在群书中博读,以“移花接木”之功,把书中的好词、好句灵活运用于写作中,为他们的习作妙笔生奇花、佳作放异彩奠定坚实基础。(对刚接触习作的学生,仿写也是很有必要的。)

三、生活化作文教学法在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1、小学阶段基本的作文类型:写人、记事、描景、状物、说明、议论、抒情、想象、应用(留言条、请假条、表扬稿、倡议书、建议书、日记、信、信封、表扬搞等)

2、这些类型的作文,我们在教学时完全可以实现生活化:例如:比如写人的文章,我们在指导时:

(1)抓事典型事例,突出人物性格。 (2)通过言行描写,体现人物个性。 (3)刻画心理活动,达到表里如一。(4)写人物抓特点,切勿千人一面。

六年级有一篇作文是写一个印象深刻的人,我选了班内长得最小,最捣蛋的一个男同学,让同学们从外貌到性格对这位学生进行公正评价,从外貌上,学生们有的说他长得瘦小,有的说他敏捷,也有的说他皮肤白、眼睛小等,从性格上谈到他的调皮:率领同学们掐蜂窝,下水逃生等;还谈到了他的勤快:每天负责到垃圾袋;对劳动分工认真负责等。这样一个真实的人物形象就出来了,学生们写得很轻松,也很成功。

其次,对应用文,我们教学时首先让学生牢记不同文体的不同格式。

重点说一下读书笔记,读书笔记

首先,应了解读书笔记的类型。读书笔记一般有批注、摘录、提纲、心得四种。

批注笔记。是边读边把自己的看法、疑问等或在书上划出表示重点、次重点、疑问等等的符号,或在书的天头、地脑作些评语和注释。(这种方法容易把书画的乱七八糟)

摘录笔记。就是将书中的精彩观点、新颖材料及名言警句等摘抄下来,以备将来选用。这种读书笔记是大量的。做摘抄笔记时,最好让每段摘录自成一段。后面还应写上摘自什么书,多少页,该书的作者是谁,出版者是谁,哪一年出版的,都应写在摘抄的后面,以备将来查验、核对。

提纲笔记。就是将读过的书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内容要点及写作方法等等,以提纲挈领的方式写出来。

心得笔记就是阅读后,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感想等写出来。

不同的读书笔记有不同的作用,应根据实际去选择、确定。

四、作文的批改:

1、学生自评。让学生自己对着草稿出声读,这样就能发现文章的不通顺的地方,另外,通过读,也能让他们自己评价出文章是否有真感情。

2、全班互评。学生通过读他人的文章,画出精彩的句子和不通顺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观点。

3、教师评价。教师从优点与不足两个方面对学生作文作出评价,有了上面的两次修改,教师的批改任务会减轻一些。

我们在作文时,可以提前布置作文任务,让学生早作准备,早打草稿,这样上作文课

时可以用一节课交流、修改,另一节课誊抄作文。

五、考场作文与平时作文的不同指导方法

1.考场作文有非常严格的时间限制。如果学生平时写作文磨磨蹭蹭,那么在语文测试中要写好作文是有一定难度的。

2.考场作文是在没有参考资料可以依赖的前提下,靠自己独立完成的任务。如果学生平时作文总是靠网上下载、抄写范文来完成的,那么考试时可能就会无话可说。

近年来,在作文考题的设计上一般都能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小学阶段在文体上多以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为主;在形式上,以命题、半命题和给材料作文多见。我们要指导好学生:

1、审题是写好作文的第一关。审题,就是分析题目,弄清题目的涵义、范围和要求,

准确而全面地理解题意,保证作文切题。 审题时要抓住两审:

一是审“题眼”,即体现和强调文章主题的关键词,如“我和奥运”,“题眼”是“和”,重点应记叙我和奥运的相互关系。

二是审“题限”,即题目限定的范围。如“成长中的一件事 ”,“题限”是题材是写事的,而且是一件。如果是半命题作文,自己补充的部分,要补充对自己最有利的、最有话可说、最有内容可写的词。

2、想好了再下笔

作文考试要想取得好成绩就应做到:在立意上要高人一筹;在选材上独辟蹊径;在写法上要推陈出新。就是说在写作文时,要想好了再写。不少考生不懂构思的重要,考试时随笔而写,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堆砌材料,罗列现象,拼凑字数,是不会写出好文章来的。

其实,审清题后,一般还要按下列步骤构思:①要确定中心②要根据中心来选择材料③要安排结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些详写、哪些略写,怎样开头、过渡和照应的安排、如何结尾等);④如何检查修改(有无病句、错字、语法、标点方面的错误)。

生动准确地驾驭文字的能力是长期形成的,作文水平的提高并非一日之功,只有平时加强语言积累,在日常的生活中让学生多写、多练,作文时才能得心应手。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小学师德个人自查报告下一篇:学校师德师风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