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产品发展战略规划

2023-01-28

第一篇:公司产品发展战略规划

农产品公司发展规划分析

行业前景:国家支持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对食品安全日益重视,以及加快推进城镇化,将扩大行业发展空间,并催生整合机会,这是公司农批市场发展的大逻辑。

竞争优势:农批市场进入壁垒高,而公司具有领先的规模优势、成功的政府合作和异地扩张经验,以及管理、技术优势形成的强大市场竞争力,是国内农批市场的绝对龙头,能够最大化的分享行业发展和整合成果,有望持续提高市场占有率。

战略定位:聚焦农批主业之后,公司战略愈趋明晰:建立多层次的、全国性的农产品流通的网络大平台, 其外在表现为:以实体市场为支撑,以网络市场为平台,达到实体和网络的有机结合和协同支持,实现实体市场向网络平台的延伸和网络功能向交易品种的渗透。 商业模式:在网络化战略推动下,公司的商业模式开始逐渐由重资产实体市场扩张,向轻资产网络化布局的平衡性过渡,将有助于提升公司的盈利水平,提速盈利增长。

预测与建议:农产品因其行业特性和业务发展,拥有的大量土地和物业成为其防御性价值的体现。而农批主业和网络平台效应则是公司未来业绩快速增长的主要来源,公司具有良好的成长性和长期投资价值。

面临挑战:主要有两点,一是农超对接对行业有持续但缓慢的侵蚀;二是异地扩张中可能存在政策博弈因素。

1、行业前景: 政策催生行业发展与整合机会

1.1 政策支持三农,行业发展受益

趋势上,支持三农,促进民生发展,以及提高消费在经济中占比将成为政策导向。而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功能定位主要有三个:一是作为农产品流通渠道上的关键环节,连接生产和消费两端,提供交易场所,组织交易活动;二是承担生产端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消费端保障城市食品安全和食品畅通供给的任务;三是促进农产品在全国范围的周转流通,平衡不同农副产品在区域间的消费需求和价格。

因此,在政策导向支持下,农批市场自身具有与之契合的功能定位,行业将迎来更为乐观的发展前景。

实际上,我们从近几年先后出台的政策也可以看出, 国家对于农批市场的建设与发展一直都是予以支持的:

首先是200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其中在“加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中提到“积极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 随后商务部决定从 2006 年起在全国实施“双百市场工程”:“力争用三年时间, 通 过中央和地方共同推动以及重点市场、 重点企业示范带动, 完成全国一半左右( 约2000 家)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 使农产品流通成本明显降低, 流通环节损耗大幅减少。”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用专门章节阐述“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提出要“加大力度支持重点产区和集散地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等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大型粮食物流节点、 农产品冷链系统和生鲜农产品配送中心建设。” 这种政策上持续性的支持体现在农批市场建设与发展的各个方面,如提高规范化水平、提供土地和资金支持、加大补贴力度等,体现了农批市场在流通领域中的重要作用得到充分认可,而这为优势龙头企业提供了更好的发展机遇。

另外,新土地政策和农业生产规模化将有效促进农产品质量等级化和和标准化,为公司交易模式创新和网络化、信息化建设提供了良好契机。

1.2 城镇化提升市场空间和市场建设的规范水平

我国城镇人口增速始终高于全国人口增速,大量新增人口不断涌入城市,未来数年,我国的城镇化具备快速发展的空间和可能性,最新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积极稳妥的推进城镇化,提高城镇发展质量和水平”,预计我国城镇化率每年将提高1%左右,到2020年达到55%。城镇化加速将从至少三个方面利好行业和公司发展:

(a)提高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和市场的交易规模:城镇人口增速加快,规模上升,从而提高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拉动批发市场建设规模扩大和交易量增速提高; (b)提升农产品已有市场商铺的租售价:农产品在全国主要城市拥有 21家实体市场,伴随着城市的长期发展和城镇化步伐加快, 许多市场都已成为或将成为城区一部分,提高了其稀缺性价值,这将从商铺售价和租价提升的角度,最终体现在业绩的增长上;

(c)城市规划利于农产品的行业整合和异地复制:从未来市场发展角度,由于城市快速扩张,很多城市已将农批市场视作城市基础设施,并纳入到城市发展整体规划中,这样可以有效遏止农批市场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基于规划的长期性和稳定性,政府倾向于提高市场建设规模,并选择资质良好,实力雄厚的大型农批市场作为城市“菜篮子” 的经营主体,实际上是提高了准入门槛。一批低标准、小规模、脏乱差和妨碍城市整体建设的的农批市场将被限制发展甚至关停,这种趋势为农产品行业整合和快速异地复制提供了良好机会 。

1.3 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利于行业的有序竞争与整合

公司经营的农批市场,属于农产品“分散—集中—分散” 流通环节上的核心,我国大约 70 %的农产品要经过批发市场进入终端消费,其更适合成为食品安全监督的标的。

经过多年的快速扩张和规范发展,以及超前的战略布局,农产品公司已成为行业标杆。当前,国家对食品安全重视程度日益提高,随着2009年6月1日正式实施的《食品安全法》逐步推广深入,农产品更有机会成为政策指令上通下达的示范单位,也就更有机会获得政府政策的倾斜支持。

事实上,因食品安全问题而获得政策倾斜支持和主导市场整合的机会已经发生在农产品下属市场中。比如上海农批市场曾经出现“瘦肉精”事件, 但由于市场建立有良好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在很短的时间内查出问题源头, 获得政府信任,在后续发展中也得到大力支持;再如2008年成都两家批发市场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当地政府随即限制两家市场发展,并最终关停,而农产品成都市场具有较好的软硬件设施,而且响应政府号召,引入先进的猪肉滑轨交易和电子结算,因此,政府主动把一些大的经营户介绍给成都市场,并给予较多的补贴政策。

相信,随着中央和各地方政府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度提高,有可能合力催生农批市场的整合,在食品安全监控、追溯、检验检疫等方面拥有领先技术和经验的农产品,将拥有更多的发展和整合机会。

小结: 国家支持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加快推进城镇化、以及对食品安全问题日益重视,将扩大行业空间,规范行业竞争,催生整合机会,这是公司农批市场发展的大背景和大逻辑。

2. 竞争地位: 农批业务龙头, 竞争优势突出

2.1 市场规模领先

公司1989年成立并开发了深圳布吉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1997年上市后,借助国资背景和政府力量,先后进行了20多次收购和新建市场,低成本整合了业内大批资产质量高、发展前景好的优质市场。

公司2010年已在各地拥有实体和虚拟市场25家,在市场规模、成交额等各指标上均远超其他农批市场。

2.2 管理优势明显

连锁化、标准化经营 :公司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实现连锁化、标准化、规范化经营,形成了可复制的优秀管理经验,通过连锁模式植入到各批发市场经营管理之中 。

不断成熟的技术手段:在公司的发展历程中,农产品人率先推进电子结算模式,采用 RIFD 射频识别和滑轨交易技术,自主研发一体机并且运行良好,建立业内领先的检验检疫技术并申报专利,另外,公司还开创海吉星标准,打造高端品牌,并开始探索网络一体化的电子商务平台,交易技术不断成熟。

强大的异地扩张能力:公司多采取农产品控股、地方国资参股的合作模式,以地方已有市场为依托,输入优秀管理经验滚动开发的同时,申请土地建设新市场,从而实现市场的升级和规模扩张在此过程中,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关系更趋强化,而良好的口碑也更增强了农产品的扩张能力。

后续扩张依然迅猛:公司未来将保持每年2-3家市场的扩张速度,实现市场规模体系的外延发展,不断巩固规模优势。

2.3 制度激励良好

公司拥有较为优秀且稳定的管理团队,管理人员拥有多年的市场管理经验;并且公司具有较强的“造血” 功能,能够为有志于进入农批行业的年轻人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平台。在我们对公司的长期跟踪中,也深刻感受到农产品人的专业、敬业。

农产品是由深圳国资委控股, 而公司同时也拥有多层次的、有效的管理激励措施从制度层面保障了战略的有力执行、管理能力的充分发挥和盈利的确定性释放。

股权激励:根据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公司除国家股外的其他法人股股 东将其拥有的农产品 2620.43 万股(占总股本的 6.76% )按照 3.5 元 / 股的价格出售给公司管理层,参与公司股权激励约束计划的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及业务骨干共 232 人。因满足激励条件,2620.43 万股股份已于 2008 年 8 月 25 日 过户完毕,并于2008年11月25日上市交易,其中,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管人员所持股份自过户 之日起6个月之后(2009年2月25日按证监会的有关规定每年解冻 25% 。

2009 年4月22日,公司公告以资本公积金按10转增7的比例转增股本,公司 高管及业务骨干持股数同比例增加至 4455 万股。我们根据 2009 年 12 月 7 日最新披露的高管持股情况计算,主要(原) 高管合计持有的 2038 万股中, 已减持421万股,减持比例约为 20% 。

EVA 考核:所谓 EVA( 经济增加值)是指从企业税后净营业利润中扣除包括股权本和债务的所有资本成本后的经济利润。它蕴涵的基本思想是:只有投资收益超过资本成本,投资才能为投资者创造价值。EVA 能够更加客观地评价企业的业绩, 在指导企业目 标设定、战略评估、资源分配、财务规划及预算、管理改善、价值提升等方面,具有其他管理工具无法比拟的优势。

公司已经对旗下二级市场经营者引入EVA评价体系,将其年薪水平与企业创造的经济增加值相结合。条件成熟时,将全系统员工的薪酬与经济增加值结合起来,通过对标管理,重点挖掘系统内市场的潜力,提升市场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

管理层持股:公司或以新成立的农产品交易中心公司作为试点,考虑农产品控股,主要管理团队成员参股的模式,从而将各方利益趋同化,有利于管理团队积极性的发挥,实现业绩较快增长。

小结:农批市场的稳定增长和高进入壁垒, 公司领先的规模优势、成功的政府合作和异地扩张经验,以及管理、技术优势形成的强大市场竞争力,使其成为国内农批市场的绝对龙头,并有望持续提高市场占有率。

3.战略定位:搭建农产品交易的网络大平台

农产品本质上是一个以农批市场为经营单元的连锁企业。其战略目标是:建立多层次的全国性的农产品流通的网络大平台,公司有意在3年内构建完成网络平台的雏形。

3.1 战略支撑点

拥有足够数量和质量的实体市场,是公司网络战略的有效支撑。因此,农产品的市场扩展目标是:2-3年时间后,在全国主要中心城市经营30家左右具有竞争优势的现代化农批市场。而做大做强市场已有交易品种和开拓新交易品种( 如冻品、 花卉、 粮油等)也是提升实体市场竞争质量的有效方式。 公司到2010年拥有实体市场 20 家,其中,2009 年下半年,公司分别在柳州、银川、长春、蚌埠、昆明等地新签约 5 家大体量的新市场,并以合肥市场为基础,新建1263亩(可能增至2210亩)新市场。公司有意加快低成本扩张速度,未来将保持每年2-3家市场扩张速度(如华北、 西北等地区的布点等),而已有市场如长沙、南昌等都将有新增土地获批,用于后期开发。

3.2 战略实现前提

一定程度的电子结算覆盖率是该战略的前提条件。公司正在加快推进各市场的电子结算,因为各市场的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只有通过电子结算, 才能及时有效的传输和归集,从而真正发挥协同效益。

我们此前判断, 2009 年是公司电子结算加速启动元年, 事实确实如此, 根据我们对总部和各主要市场的调研,快速推进市场主要交易品种的电子结算及提高覆盖率,是各个市场的重要任务之一。其中,上海、南昌、长沙和成都重点去推, 2009 年实现电子交易金额同比增长 30% 。

3.3 战略的后台体系

统一且高度协同的结算、 数据和客服中心等后台体系, 是网络战略的核心要素。结算中心已经在总部层面成立,意在归集市场的资金流,从而实现资金的统筹集中利用,获取财务协同;

数据中心将于2010年初成立,意在归集市场的信息流,进行分析和再处理后,对客户实施有偿使用和提供增值服务,提高客户粘性,从而为之后提高佣金率打基础;

客服中心已经成立, 意在加强信息传递的畅通性、 规范性和价值性, 提高客户满意度和服务壁垒。

4 .商业模式: 轻与重的平衡 网络化战略的外在表现是:以实体市场为支撑,网络市场为平台,达到实体和网络的有机结合和协同支持,实现实体市场向网络平台延伸和网络功能向市场品种渗透。

在此战略推动下,公司的商业模式也逐渐开始由重资产实体市场扩张,向轻资产网络化布局的平衡性过渡。

4.1 重资产扩张

农产品商业模式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异地扩张中的低成本拿地,从而为后续业务经营首先确立成本优势。

公司在快速扩张中沉淀了大量的低成本土地和商铺资产,体系内现有20个综合性实体农批市场,一方面,部分现有的批发市场面临搬迁和改造,另一方面,公司仍在继续进行外延扩张,公司的土地和商铺价值是动态增加的。

农产品单个市场的土地除工业用地外,一般至少有7%的商业用地配套,而公司旗下的福田和银川 两家市场是 100% 商业用地,成都市场有22%住宅用地,南宁市场 30% 商业用地。工业用地用于开发市场交易大厅或商铺,然后用于向市场内经营户出售或出租;商业用地可用于开发住宅和临街店铺。而上述用地全部能以工业用 地价格获得。农产品由于经营批发市场,土地和商铺价值均是通过租金来获取,但此前由于长租约和固定租金的限制,其资产价值远远没有得到应有体现。

未来而言,依据公司战略,佣金收入和网络附加值收入是其主要的盈利来源。 对于市场配套的住宅和临街店铺,公司将考虑引入市场化竞拍机制进行出售或出租。对于市场中不适合佣金制的品种,可能会出租该部分商铺。租金和租期上, 公司可能学习小商品城的模式,通过短租约和滚动提租方式,使土地和商铺资产价值得以体现。

由于各个市场土地用途差别较大,我们此处并未计算公司 的 RNAV ,但显而易见的是,部分重估农产品土地和商铺价值是有意义的,这也为对公司 的投资提供了良好的安全边际。

4.2 轻资产布局

公司网络化布局的战略内涵, 本身就是轻资产的发展取向。 农产品将在春节前完成子公司 —— 农产品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的工商注册, 并正在筹建上海翰吉斯市场管理有限公司。前者作为构建虚拟交易平台的基础,后者作为公司实施管理输出的窗口。

交易中心公司:该公司注册资本8000万,2009年8月开始筹备,预计春节前成立。公司未来拟将发展成熟的柳糖、昆糖,以及新成立的合肥棉花网,新收购的广西茧丝网,打包置入其中,打造统一交易平台上的多产品交易,作为网络交易平台的基础,追求客户 、资金、信息等的协同,也为实体交易品种向网络平台的引入提供机会。伴随着公司的成立,公司未来也将大力开发新交易品种,包括粮油等大宗商品、生鲜、花卉等非标产品。

翰吉斯市场管理公司(筹):公司正与世界最先进的农批市场 —— 巴黎翰吉斯国际市场进行战略合作,投资建立该管理咨询公司,将国际和国内最先进的农批市场经营管理技术相结合,用作公司学习 融合国际经验,并进一步对外进行管理输出的的平台。

公司管理层预见未来国内农批市场将普遍存在的管理问题,为公司的管理输出提供了较大的市场空间,公司将可在不需要较大资金投入的情况下,即能获取管理收益。另外,与翰吉斯合作,也为公司未来业务成熟后,进行国际化扩张埋下伏笔。

上述两家子公司都是明显的轻资产发展模式。我们认为:土地和商铺等重资产的效益得到有效实现,而轻资产发展的效益获得具体效果,将实现公司轻重资产的平衡发展模式,从而综合提升公司 的 ROE 水平和盈利增速。

5 .业务架构: 市场梯次发展, 电子结算加速推进

公司共有三项主营业务,包括农批市场、农产品加工生产养殖和市场配套服务。

5.1 农批业务在公司业务体系中占主导地位 其中农产品批发市场是毛利率高且稳定的业务,也是公司的核心业务,贡献了公司50%以上的收入和80%以上的毛利额。

从毛利率看,公司农批市场毛利率自2002年开始逐年提升,近年也基本保持稳定,体现出市场良好的运行基础和稳定的交易。

从收入看,由于业务结构问题,2004 和 2005 年民润超市收入占比较大,2006 年开始,公司超市业务由于经营不善而逐渐退出,农批业务的收入占比迅速提升, 目 前稳定在 50% 的水平,由于公司业务归核于农批市场,未来占比仍有提高空间,而高毛利业务占比提升,也提高了农批市场的毛利贡献率。

5.2 农批市场增速良好,潜力巨大

对于公司的农批市场体系,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成熟期市场、成长期市场、 新开市场、在建(新签约)市场和电子网络市场五个部分。

5.3 电子结算将加速推进

2008 年,公司所有交易额中,电子化结算的覆盖率约为 20% ,综合佣金率不到1.5% 。从长期的角度看,基于公司的战略取向和现实的背景条件,整体市场实现 70% 的覆盖率和 2.5%~3% 合理佣金率水平,是现实的,公司也正在加速推进电子结算。

现实的背景:电子结算作为先进的结算模式,为国际大型农批市场普遍采用,并借此实施佣金制,国内有一定交易规模的如广州、宁波和上海的主要农批市场, 已经实施电子结算和佣金收费模式,推行电子结算和佣金制是大势所趋。 现实的利益:推行电子结算,符合客户、公司和政府等各层面的利益。并且,佣金是流通环节的利润再分配,未必会提高交易双方的交易成本。

现实的条件:首先,农产品在推行电子化结算过程中,已经获取了行之有效的经验和技术;其次,农产品在各个区域市场拥有对商户的较强控制力,推行难度小;再次,平湖市场是公司在深圳实现由租金转向佣金制的契机,且对于现有市场和新开市场具有较强的示范作用。最后,民润和海吉星问题解决后,“归核化”战略基本完成,公司领导层有精力加速推进电子化结算,这本身也是“网络化” 战略必然要求。

佣金成长空间:公司目前仍处于电子化结算和佣金制模式形成初期,因此佣金收取比例较低,属于让利推广阶段。按照国际惯例,农批市场交易佣金率在 3-5% ,佣金覆盖率不低于总交易额的80%,国内部分非农产品体系的农批市场如宁波、 上海的市场已经达到3-4%,我们强烈看好佣金收入的成长性。 可以预期,随着电子化结算的不断推进,公司业绩将有加速增长趋势,且成长质量更高、持续性强。

6.风险分析: 农超对接与政策博弈6.1 农超对接: 侵蚀行业空间?

不可回避的是,农超对接对农批市场行业是一个侵蚀。但应该认识到: ( 1 )基于市场专业化分工特点,农产品“生产上的分散——向农批市场集中——向下游分散零售” 的模式短期无法改变,加之农超对接产品的适用性问题,农超对接对行业空间的挤压虽是趋势性的,但同时也是非常缓慢的。 ( 2 )农批市场空间巨大,而农产品公司在行业中的市场占有率仍有较大提升可能;

( 3 )农产品构建的网络交易大平台,超越了简单的实体批发市场概念,扩大了交易品种和创新了 交易方式,有助于抵消不利影响。

6.2 政策博弈: 阻滞异地复制?

目前批发市场行业仍处于无序竞争状态,另外,批发市场本身是比较容易产生地方保护主义的领域,因此,公司实体市场外延扩张中,可能面临地方政府非市场化操作的干扰,从而带来一定政策风险,比如,公司转让寿光市场股权一度成为市场关注热点。

寿光事件的主要影响在于可能打击市场对农产品异地复制的信心。 但我们认为:农产品自 2001 年开始异地扩张以来,一直保持较高的成功率,来源于多方面的优势包括: 国资背景、雄厚资金,先进管理和技术优势,持续累积的品牌效应,市场和客户资源的沉淀和网络协同等。

退出寿光市场,只是一个包含其它因素的个案,并不会影响公司的异地扩张速度。恰恰相反,基于对“扩张机遇期” 的判断,公司发展正呈现加速扩张的趋势,2009下半年先后签约 5 家体量较大的市场,并大幅扩建合肥市场,进一步证明了其优异的扩张能力。

至于外延扩张风险的应对上,我们认为:

( 1 )公司并非盲目追求实体市场量的增加,而只是依据战略考虑,在主要中心城市布点,对应的政府市场化、规范化程度较高,可以一定程度规避政策风险;

( 2 )公司加快推进“网络化”战略,可以使其业务发展减少对实体市场外延扩张的依赖;

( 3 )公司拟成立咨询公司的管理输出模式,也能较好的平衡各方利益关系,进而减弱外延扩张风险。

第二篇:农产品业务发展规划

农家福公司农产品业务发展规划

年中国主要农产品的产量再创新高,总量达到211828.25万吨。农产品交易规模持续增长,全国大宗农产品电子交收额超过10万亿元,其中农村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2500亿元,生鲜农产品电商达到1391.3亿元,平均每年增长超过50%,预计生鲜农产品2018年将超过1500亿元。农产品电商正成为电商领域的新的"蓝海"。历经20多年的发展,我国电商继图书、服装、3C三大电商热潮后,现已进入第四轮电商热潮,即农产品电商时代。农产品电商蕴藏着巨大的商机,以阿里巴巴、京东、苏宁为首的电商知名平台纷纷跨界打劫进入农业圈,以期抢占未来的市场。2012年5月19日顺丰优选悄无声息上线;6月,淘宝农业频道上线;7月,京东开通生鲜频道;8月,联想控股成立佳沃集团拉开了各行跨界征战农业的序幕。

一、公司农产品业务现状

作为安徽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农家福公司抢抓时代发展机遇,顺势而为,以农资连锁为依托,以农业技术服务为抓手,以新型农户联谊会为纽带,借助“互联网+农资农品”项目,积极探索“互联网+联谊会+农产品”发展新模式。自2016年以来,相继开发了农家福生态富硒鸡蛋、寿州粉皮、“两优817”生态大米、临泉三粉、小市香菜籽油、六白猪肉等系列农特产品。2017年10月“农家福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运行。现已拥有注册会员2082人,线上销售10万元多元。

二、优劣势分析

1.“农家福”品牌优势

一是“农家福”品牌在广大农村地区有一定知名度;二是涉农品牌联想度高。

2.农资销售渠道和服务网络优势

我公司深耕农资市场已近17年,现有连锁店1000余家,成立新型农户联谊会18家,会员1300多人,辐射土地面积30多万亩,这为公司开发农产品资源与构建销售渠道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社会资源优势

因为业务关系,公司与省农委以及商务厅沟通交流较多,和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这为公司争取涉农政策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4、供应链优势

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农资产品销售,而这也是农产品供应链中必不可少的一环,通过农资产品切入农产品供应链能更好的管控产品质量,增加客户粘性。

(二)劣势:

1.公司资金紧张,资金投入有限。

2.公司虽然对农产品业务进行近两年的摸索,受制于定位不清晰,产品资源无优势,质量无法把控等因素制约,农产品业务经营管理尚未走上正轨。

2.销售渠道、客户资源与产品资源有限,难以上量。(目前公司线上只建立了“农家福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一个渠道,线下也主要以集团内部客户为主。)

3.农产品运营管理缺乏专业人才,运营管理模式尚在摸索当中。

4.相关配套设施缺乏,如仓库、配送车、深加工设备等。 5.组织管理形式不正规,未设立独立电子商务公司或农产品公司,给人一种不正规、不规范的印象,不利于对外宣传。

三、总体思路

按照“突出特色,整合资源、量力而行、稳步推进”的工作思路,找准市场定位,细分市场,实行差异化营销策略,聚焦特定客户群体。深度梳理与挖掘地方特色农产品,提炼产品的核心价值、独特卖点及文化内涵,并从品质、功能、外观、包装、品牌等方面进行整体规划,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市场知名度高、发展潜力大的地方特色农产品。进一步整合政府(公共服务中心、扶贫驿站、乡村电商网点)、合作社、种养大户、电商平台等资源,加强产销衔接,通过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建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将有限资源投入到某一地区某几款产品打造上,探索运营模式,培育品牌与市场,待农产品业务达到一定销售规模后,再总结经验,向其他地区推广,最终实现省内主要农特产品区域全覆盖。

四、发展目标

(一)近期目标(1-2年内) 实现运营团队专业化、正规化,终端产品优质化、精品化,销售渠道多样化、扁平化,销售规模达到100万元以上,并建立公司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间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农产品运营模式。

(二)中期目标(3-5年内)

延伸农业产业链,完善运营模式,促进销售渠道进一步下沉到村,嫁接农资产品销售;完善农产品业务相关配套设施,实现农产品深加工,提升农业价值链,打造有农家福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实现销售规模达到1000万元以上。

(三)远期目标

在农产品行业获得较高的知名度和认可度的基础上,获得投资机构的资金投入,进一步升级智能技术平台,优化线下渠道和供应链体系,开发自有的物流系统,搭建从县到镇再到村的县乡村三级电商供应链系统,实现公司整体或者农产品业务上市。

五、市场定位及竞争策略

农产品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由于公司实力有限,只能将有限资源用在特定的产品和细分市场,采取小而专的经营策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农产品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优质优价正成为新的消费动向。因此通过订单农业,向种田大户或农业合作社定制或者联合种植优质农产品,通过加工包装后,实行优质优价策略(优质大米、杂粮等),将优质农产品通过特定渠道推向城市高端客户群,吸引其成为公司忠诚客户,为公司带来稳定的高额利润。

另一方面,由于高端客户虽然是公司获取利润的主要来源,但是毕竟市场规模有限,难以支撑公司销售上规模,所以需要开发新系列的农产品。常规的土特产品市场上供货渠道较多,竞争非常激烈,为避开竞争“红海”,建议选取地方上独有且知名度不大的土特产品进行开发,通过设计加工、品牌包装、宣传推广等手段,提升土特产品的档次和风味,以独特产品定位快速抢占市场。

六、发展规划

(一)农产品经营资质完善计划

目前公司营业执照经营范围已涵盖农产品业务,只能满足 线下实体经营需要。如进一步拓展线上销售和集团大客户业务,必须办理《食品生产许可证》、《食品流通许可证》、《食品经营许可证》等证件。

(二)销售渠道拓展计划 1.线上渠道拓展计划

目前公司农产品线上销售渠道仅有微信商城——农家福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微信商城),客户资源十分有限(主要公司员工和集团内部客户为主),如果想进一步拓展客户,必须拓展线上销售渠道。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在京东、淘宝、苏宁易购等开设线上平台,并在设专人作为客服。二是与地方商务部门和贫困户对接,结合当地的扶贫政策,通过包装、策划、宣传把当地贫困户的农产品变为商品,在地方公共服务中心和乡村服务网点平台的线上销售。三是与线上生活日用品社区自提店合作,通过其线上平台将公司常规农产品销售到城市小区。

2.线下渠道拓展计划

一是对原“优美购”平台线下零售店进行筛选,选择经营理念、商业信誉、形象较好的零售店进行合作,代理销售公司农产品。二是通过公司农资业务子公司业务人员拓展线下渠道,给予其一定拓店奖励,以提高其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积极拓展集团大客户。重点开发学校食堂、政府及企事业单位食堂、餐饮机构等。

(三)农产品资源优化方案 1.农产品精品打造计划

通过对现有农产品资源进行梳理,筛选出一到两个有一定竞争优势、能保证稳定供应的农产品,集中资源,重点打造。一方面通过包装与宣传推广,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另一方面发掘其产品功能,形成差异化卖点,提高产品附加值,走精品路线。

2.优质农产品培育计划

通过农资产品试验示范,与种植户建立沟通渠道和初步信 任,通过田间种植技术指导、全程跟踪服务、无公害化药肥供应、产品质量追溯等手段确保农产品绿色优质,通过不断的宣传推广,配合优质的售后服务,提高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最终将该农产品打造成知名品牌。

(四)可持续发展运营模式探索计划

1.“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乡村电商扶贫驿站+贫困户”模式

一方面通过与各地商务部门以及扶贫部门合作,收集乡村电商扶贫驿站的农产品信息,筛选后,选择合适的农产品在公司京东、淘宝等线上平台销售。另一方面在中石化易捷便利店以及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等开设贫困户农产品专柜,通过包装、策划、宣传把贫困户的农产品变为商品,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两条腿走路, 全力帮助贫困户销售农产品。让贫困户安心做自己擅长的种植、养殖,销售工作由公司来负责。

2.订单种养引导模式

通过公司线上销售平台收集市场需求信息,再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梳理分析,形成指导性意见,引导农户根据市场需求种养优质农产品,公司可以采取订单种养,到期收购的方式,让农户的农产品不仅能卖出去,还能卖上好价钱。

3.公司合伙人加盟模式

“未来不再有公司,只有平台;未来没有老板,只有创业领袖;未来不会再有员工,只有合伙人。”从阿里巴巴、华为、小米,再到传统行业万科、海尔。这些企业再一次印证合伙人制将是未来企业发展的核心法则。由于公司在省内各地没有农产品业务基层服务与销售组织,这极大的制约了业务发展,因此可通过招募公司农资业务人员或加盟店成为合伙人,借助其当地的人脉和社会资源,结合公司的品牌及管理经验、销售渠道等优势,分享成果,分担风险,进一步做大做强公司农产品业务。

第三篇:重庆市特色农产品发展布局规划

编制说明

特色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庆具有发展特色农产品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为加快我市特色农产品的发展,培植特色产业,全面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根据全国农业资源区划办公室《关于编制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6~2010年)的通知》精神,本着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求实创新、加速发展的原则,结合我市农业发展实际,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核心,依据我市近年来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势农产品布局现状,选择在国内外市场具有竞争优势或潜在优势的特色农产品,确定优势产区,明确主攻方向、发展目标和建设重点,实施扶优扶强战略,集中力量进行重点培育,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向优势区域、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集聚,形成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特色农产品产业区或产业带,从整体上提升全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本规划在《重庆市优势农产品发展布局规划》的基础上,“十一五”期间,优先发展具有地域特色和市场前景的16个特色农产品,进行优势区域布局,建立标准化示范区,为我市特色农产品良种繁育、标准化生产及加工销售一体化运作起支撑性和示范性作用,对特色农业发展起基础性和指导性作用。通过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与重点产品示范区建设,做大做强特色名牌产品,全面提升特色农产品的品质和生产水平,提高特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

本规划的编制,得到了农业部、市委和市政府领导的重视,得到了市级有关部门、各区县(自治县、市)及有关专家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特色农产品是指具有特定的生产区域、特殊的产品品质、独特的市场优势,并具有一定生产传统和产业基础,经过扶持和培育能够尽快形成适度生产规模,在国内、国际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竞争性农产品。我市光热水土资源区域性特点明显,物种资源丰富,具有发展特色农产品的独特优势和潜力。通过近年来的结构调整,特色农产品已有一定发展,并逐步成为深化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改善人们生活、切实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突破口。同时,日益融合的国内外市场对发挥比较优势和做大做强区域特色农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施统筹区域发展战略为全面推进我市特色农产品产业带建设提供了新的契机。

一、战略地位

实施特色农产品发展布局规划,形成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力布局,加快发展特色农产品,是农业结构调整的“切入点”,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突破口”,是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的“关键点”,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新来源”,对提高全市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发挥地区比较优势和统筹区域发展的有效途径

整合资源,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适应新阶段农产品优质化、专用化和多样化需求和农业提效增值的需要,科学发展特色产品和产业,逐步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主导产品和支柱产业,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地区比较优势。在发展优势农产品的同时,加大特色农产品的开发,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有利于统筹区域发展。

(二)是区域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举措 我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光、热、水、土资源丰富,物种资源多样,孕育了大量的名、优、稀、珍品种资源,具有发展特色农产品的优势和潜力。按照“调高、调优和调出效益”的原则,充分利用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产品,培育特色农产品产业带和产业群,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

(三)是保护和提高区域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

发展特色农产品,建立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增强特色农业发展后劲,有利于提高区域土地产出能力,有利于提升我市农产品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稳定、健康、持续发展。

(四)是农民收入的新增长点

发展特色农业,建成规模化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带动加工、储藏、保鲜、运输等相关产业发展,延伸产业链,形成区域性支柱产业,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农民增收。

(五)是区域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协调推进的有力保障

发展特色农产品,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加快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发展,促进农业与环境的良性循环,走节约、清洁、安全的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农业又快又好地发展。

二、发展现状

(一)资源概况

我市地处四川盆地向盆边山地过渡地带,幅员面积823万平方公里。地质构造分属川中纬向构造带、川黔南北构造带、川鄂湘黔隆褶带、大巴山弧构造带,农业资源有利于发展特色农产品。 1气候资源适宜

重庆位于北纬28°10′~32°13′之间,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有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冬暖春早、降水充沛、水热同季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7~18℃,无霜期325~345天。海拔350米以下的丘陵地区10月上旬至中旬的气温可保持在18℃左右,秋季气候资源有利于许多作物生长。年降水量1000~1200毫米,平均每亩耕地拥有降水资源600~2000立方米,是典型的雨养农业区。 2土壤肥沃出产丰富

全市拥有315885万亩耕地(市国土局2004年末),空间分布为: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区占5563%(其中水田和旱地分别占全市水田和旱地总面积的6596%和4724%);500~800米的低山区占259%。901%的水田集中分布在800米以下的丘陵低山区,254%的旱地分布在800米以上的山区。全市耕地土壤共有8类,其中水稻土占448%;紫色土占309%;黄壤占143%。水稻土肥力水平高,且多分布于水热条件良好的丘陵低山区。紫色土多分布于500米以下的丘陵地区,是饲料(麦、玉、苕)、油料、果树、桑树、蔬菜等作物的主产区。黄壤集中分布在海拔800~1500米的中低山地区。 3立体农业特征明显

全市山地面积占幅员面积的7284%,丘陵占2003%,缓丘平坝占713%。山地集中分布于东南部和东部,丘陵集中在西部,中部则为山丘交错地带,缓丘平坝零星分布于各次级河流沿岸的阶地及石灰岩地区的溶蚀盆地。地势呈现东南高而西北低的特征。长江流经的地区为全市的低地,海拔73~180米,与东部、东南部山地的顶峰相差2000米左右。显著的立体地貌特征,为特色农产品发展提供了优越的环境条件。 4草资源富集

全市草地资源集中分布在东部和东南部的秦巴山、武陵山和大娄山海拔1000米以上的地区,为草食牲畜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全市草山草坡面积3237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地2874万亩,占幅员面积的233%。全市人工种草面积达1608万亩,年产草量400万吨以上。各种农作物秸秆年产量达1400万吨。全市各类草资源理论载畜量达1545万个羊单位。 5水资源丰富

全市水域面积3812万亩,占幅员的31%。境内除长江、嘉陵江、乌江三大河流外,尚有涪江、渠江、綦河、大宁河等流域面积在3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次级河流10条,辖区总水量达到4005亿立方米。在水域面积中,河流占56%,湖泊、水库、坑塘共9695万亩,占254%。三峡水库形成后,重庆境内将增加60多万亩水面。 6生物资源丰富

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动物资源有800多种,其中,国家

一、二级保护动物30多种,比较名贵的水产有10多种,畜禽类有猪、牛、羊、鸡等40余种。植物资源有4000多种,其中,有维管植物2000多种,栽培植物近千种。

(二)现实基础

我市特色农产品丰富,生产初具规模,产业化步伐加快,近年来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品种品质结构,特色农产品向区域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成为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产品竞争力增强。

一是生产初具规模。特色蔬菜种植面积达150万亩,产量140万吨,其中,榨菜面积48万亩占30%,产量84万吨约占60%,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1/2;加工辣椒近两年发展较快,种植面积占16%,2000年全市种植加工辣椒25万亩,2004年达到18万亩,2005年发展到25万亩;魔芋、藠头、花椒、食用菌、姜、莼菜、草食蚕等特色蔬菜也有一定发展。特色水果种植达137万亩,产量35万吨,其中,南方早熟梨面积占493%,产量占60%;名柚面积占292%,产量占263%;柠檬、杂柑、猕猴桃、晚熟龙眼、枇杷、木瓜等特色水果在一些地区也有较快发展。特色粮食种植面积达250多万亩,主要括加工马铃薯、酿酒高粱、菜用玉米、绿豆、荞麦、白豆、赤豆、葛、能源甘薯,其中,加工马铃薯达162万亩,酿酒高粱405万亩。名优茶叶62万亩,产量32万吨。名优中药材种植面积29万亩,产量4万吨,主要包括青蒿、黄连、党参、八角、薯芋。特色纺织材料种植面积145万亩,产量33万吨,主要是蚕桑、苎麻、黄红麻。名优花卉15万亩,以牡丹、腊梅、红掌为主。特种畜牧产品主要包括荣昌猪、四川白鹅、肉兔、长毛兔、重庆黑山羊、酉州乌羊、麻旺麻鸭、渝西乌鸡、南川土鸡、蜜蜂等,目前四川白鹅存栏680万只,年出栏170万只,肉兔和长毛兔各存栏1000万只和250万只,年出栏肉兔1500万只,兔肉产量15万吨,年产兔毛1200多吨。特色淡水产品包括胭脂鱼、岩原鲤、中华倒刺鲃、鲟鱼、大口鲶、优质鲫鱼,现有养殖规模13万亩,产量47万吨,其中,优质鲫鱼养殖面积86万亩,产量43万吨。

二是产业化经营进程加快。全市拥有以重庆市渝兴食品有限公司、重庆华牧集团、涪陵榨菜集团、鱼泉榨菜集团、重庆市长德淀粉开发有限公司、渝东珍优水产品有限公司、重庆市东江水产发展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特色农产品产业化龙头企业200个,其中国家级10个,产值达40亿元,惠及农户110万户,平均每户从中增收300元,种养加、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链条逐步形成。万州宏远批发市场、石柱黄水黄连产地批发市场为农业部定点市场。一大批特色农产品走出重庆,逐步占领国内外市场。

三是品牌效应初显。全市有各类特色农产品品牌125个,“涪陵榨菜”、“鱼泉榨菜”、“垫江牡丹”等知名品牌享誉全国,“九叶青”花椒为全国四大花椒品牌之冠,“骄王”牌花椒粉、保鲜花椒、花椒精等花椒系列产品被评为绿色食品,“石柱黄连”驰名中外,“荣昌冻乳猪”和“荣昌烤乳猪”在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稳步上升,“万州柠檬”畅销东南亚及欧美等地。

四是带动农民增收效果突出。特色农产品的开发,极大地促进了农民收入的提高,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全市种植榨菜的农民达100万人以上,人均增收达371元,石柱县加工辣椒年产值达16亿元,人均增收200元,江津市农民种植花椒人均收入达到787元。

同时,我市特色农产品发展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区域优化布局尚未形成。各地农业结构雷同现状突出,生产规模小型化,结构调整行政区域化,区域比较优势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

二是整体竞争力不强。特色产品规模化生产基地发展缓慢,传统特色品牌不够响亮,商品化处理水平低,市场体系不健全,产业链延续不够,龙头企业规模小,农民组织化程度低;

三是科技创新与应用水平不高。原有特色品种培育更新滞后,新的品种引进嫁接不足,标准化生产技术落后,生产管理粗放,成本高,效益差。

(三)有利条件

1政策环境优越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指出:要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建设农产品产业带,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中共重庆市委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决定》指出:加快发展都市农业、生态农业和山区立体农业,分区域搞好优势特色农产品的布局。《农业部关于加快西部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的意见》指出:通过发展特色农业,建设一批规模化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带动加工、储藏、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区域性的支柱产业,把独特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开辟新的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实现农民增收目标。 2资源条件良好

独特资源优势是发展特色农产品的前提,我市适宜的气候条件,特殊的地形地貌以及丰富的资源,发展特色农产品具有较大的优势。 3市场前景广阔

特色农业是充分利用特定区域内的农业资源优势,开发出经济价值高,相对效益高,品质上具有绝对竞争优势的特色农产品,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产品多样化的需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试图寻找一种更自然有特色的食品,味道更鲜美、口感更好、营养价值更高的特色农产品显然迎合了这一趋势,农产品多样化和个性化市场需求是发展方向。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只有发展特色农产品,才具备市场竞争力,因此特色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空间将越来越大。同时,许多特色农产品都是重要的生产资料和加工原料,随着食品加工业、化工业和医药保健业的发展,特色农产品需求量将大大增加。

三、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立足资源优势,坚持科技创新为先导,以促进产业升级和农民增收为目标,以产业化经营为手段,实施政策倾斜和项目推动,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统筹规划,扶优扶强,优化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重点培育具有地域特色和市场前景的特色农产品,做大做强一批具有竞争力的特色农产品产业带区,形成与资源优势相适应的区域发展格局,保护和提高区域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基础。

(二)基本原则

市场导向与产业化开发相结合。以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为导向,瞄准现实需求,着眼潜在需求,统筹规划,重点发展商品率高、开发前景广的特色农产品,用产业化的理念谋划发展,延伸产业链条,打造特色产业带。

优化布局与适度规模发展相结合。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突出区域特色,打造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带、产业区和产业链,树立“量大不如质优,做大不如做强”的思想,在适宜区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确保产品特性。

科技支撑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加大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推进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实现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绿色化,推进农村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突出重点与整体开发相结合。分类指导,整体推进,优先发展优势比较突出的特色产品,重点建设特色农产品产业带,分期分批择扰扶持示范区建设,立足开发整个产业,打造名牌,构建特色产业群体,提高产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

(三)发展目标

1特色农产品的确定

我市特色农产品品种多、分布广,按照特色农产品“两特一广”(特定区域、特定品质和广泛市场)的基本内涵和特征,坚持“经济价值高、产业链长、市场竞争力强、开发增值潜力明显、技术成熟、规模相对较大、对农民增收贡献率高、见效快”的原则,本规划确定了加工辣椒、魔芋、藠头、花椒、食用菌、名柚、柠檬、杂柑、猕猴桃、枇杷、木瓜、酿酒高粱、四川白鹅、兔(肉兔、长毛兔)、胭脂鱼、中华倒刺鲃等16个优先发展的特色农产品。 2特色农产品的发展目标

到2010年,实现“五个一批”和“两个提高”,在全市培育一批在国内、国际市场有较强竞争力的特色农产品,打造一批具有重庆乃至西部区域特点、知名度高的特色产品品牌,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带或产业区,建成一批标准化示范基地和龙头企业,带动一批农民致富,推动我市特色农产品向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集团化发展,显著提高特色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提高我市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建设16个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培育壮大16个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农产品。

——建成50万亩加工辣椒、15万亩魔芋和年产10万吨食用菌为代表的特色蔬菜产业带区。

——建成45万亩名柚、13万亩枇杷、10万亩杂柑、6万亩柠檬和4万亩猕猴桃等特色水果产业带区。

——建成100万亩酿酒高粱等特色粮食产业带区。

——形成年出栏2000万只四川白鹅、2000万只兔等特种畜牧产品产业带或养殖小区。 ——建成年产2000吨胭脂鱼和年产5000吨中华倒刺鲃等特色淡水产品产业带或养殖小区。

四、区域布局

按照“全面规划,分步实施,整体布局,重点建设”的思路,对全市优先发展的16种特色农产品进行规划布局。布局的原则: 一是自然资源优越。资源富集,具有一定的生产传统、良好的生产基础和技术条件,原产地和适宜区优先;

二是生态环境良好。环境质量佳,具有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条件;

三是区位优势明显。具有地域性竞争优势,产地市场初具规模,流通渠道畅通,交通便捷;

四是生产规模较大。集中连片生产,产品商品率高,市场份额较大,竞争优势明显;五是龙头带动性强。龙头企业服务半径能覆盖,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好,与农户有实质性联系。 1加工辣椒

重庆历来是辣椒的主产区和主要消费区,干辣椒曾是出口创汇的主要农产品之一。2005年加工辣椒种植面积25万亩,加工辣椒总产值在35亿元,生产加工辣椒农民收入216亿元。

优势区域:石柱、綦江、南川、武隆、巴南、酉阳等6个区县,最适种植条件为海拔400米以上,温度18-28℃,光照充足,水源良好,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的壤土、粘土的微酸性土壤的区域。

发展目标:重点开展加工辣椒生产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研发新产品、新工艺,创品牌。到2010年,建成加工辣椒生产基地50万亩,产量达到42万吨,面积和产量均比2005年翻一番。 2魔芋

魔芋粉作为添加剂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石油、纺织印染及轻工等领域。在三峡库区、武陵山区海拔600米以上山区大量种植,为全国魔芋主产地之一,产量占全国的1/5。全市魔芋生产面积达10万亩,年产鲜芋3万吨,普通魔芋精粉02万吨,产值约1亿元。魔芋适宜生长在海拔800~1200米,排水良好的平坝、缓坡、阴坡,适宜的土壤为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微酸的轻质砂土。我市三峡库区和武陵山区部分地方是魔芋的最适宜地区。

优势区域:主要布局在三峡库区的开县、奉节、城口、巫溪、巫山、云阳等6个县,武陵山区的黔江、酉阳、彭水、武隆等4个区县。

发展目标:到2010年,建成魔芋生产基地15万亩,鲜魔芋产量达到4万吨。重点开展无病毒魔芋良种繁育,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扶持一批优质魔芋生产、加工企业。 3藠头

三峡库区土壤肥沃、气候温和,种植藠头历史悠久,全市现有种植面积5万亩,产量约10万吨。国际市场藠头罐头的需求量很大,开发前景十分看好。

优势区域:垫江、丰都、忠县、万州、奉节等5个区县。

发展目标:到2010年,建成藠头生产基地20万亩,鲜藠头产量40万吨。 4花椒

我市种植花椒历史悠久,面积达50万亩,为全国三大花椒基地之首。江津花椒基地被誉为“中国花椒之乡”,“九叶青”花椒为全国四大花椒品牌之冠,“骄王”牌花椒粉、保鲜花椒、花椒精等花椒系列产品已评为绿色食品。

优势区域:江津、巴南、璧山、綦江等4个区县海拔500米以下的地区。 发展目标:到2010年,建成花椒生产基地100万亩,产量达到22万吨。重点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主攻精深加工增值,创建特色花椒品牌,开拓市场。 5食用菌

食用菌菌丝生长最低温度为2℃,最高温度为40℃。我市立体气候优势明显,可以终年生产;同时,我市食用菌生产原料资源充足,品种多样,拥有平菇、金针菇、香菇、蘑菇、鸡腿菇、草菇、茶菇、猴头菇、灰树花、大球盖菇、灵芝等十几个品种,技术力量雄厚。2005年全市食用菌产量达到5万吨,创产值2亿元以上,已成为支柱产业。

优势区域:武陵山区和东北部山区重点发展高档真姬菇、白苓菇、滑菇、香菇等,保护性开发野生菌类资源,主城为中心的近郊区重点发展金针菇、蘑菇、平菇、香菇等鲜销品种,其余区县重点发展以作坊式菌种生产和庭院为中心的开放式生产,建成食用菌生产和加工的新型基地。重点在石柱、璧山、万州、涪陵、巴南、北碚等6个区县发展。

发展目标:培育名优高产品种,改进生产、加工工艺,开发新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到2010年,食用菌总产量、产值均翻一番,分别达到10万吨、4亿元。 6名柚

我市柚种植历史悠久,生态条件得天独厚。全市海拔400m以下的平坝河谷地区,年均温17~19℃,年日照时数1200~1600小时,无霜期长达341天,少霜冻,年降雨量1100~1300mm,相对湿度65~80%,土壤以紫色土为主,矿质养分丰富,是我国名柚最适宜生态区之一。我市地方名柚品种多、产量大,以长寿沙田柚、垫江白柚、梁平柚、丰都红心柚、巴南五步柚、忠县真龙柚等为代表的名柚种植面积334万亩,产量72万吨,种植面积位居全国第三位。

优势区域:长寿、丰都、梁平、垫江、巴南、忠县等6个区县。

发展目标:到2010年,建成名柚生产基地50万亩,产量14万吨,比2005年分别增长50%。重点是梁平虎蜜柚、丰都红心柚、忠县真龙柚的壮大扩充,加大果大质优长寿沙田柚、优质耐储垫江柚的选育力度,推广优质高产栽培管理综合技术。 7柠檬

我市柠檬有60多年的栽培历史,万州出产的柠檬果实在四川全省评比中多次获奖,万州区白羊镇为“柠檬之乡”。我市的生态条件特别适合种植柠檬,尤其是三峡水库区建成后,冬季变暖夏季转凉更适合柠檬生长。

优势区域:万州、潼南、江津、合川等4个区县。

发展目标:到2010年,建成柠檬生产基地6万亩,产量3万吨。重点实施品种改良,以尤力克、菲罗两个品系中的优良品种为主,亩产量由05吨提高到2吨,优质果率由30%提高到80%。 8杂柑

我市柑橘种植条件好,是全世界柑桔最适宜生态区之一。优质杂柑即桔橙、桔柚、橙柚天然或人工杂交,既具桔或柚的剥皮性状,又有橙、柚特殊风味,鲜果供应期长,具有保健功能,被誉为“2l世纪柑桔的新星”。

优势区域:江津、万州、永川、涪陵、长寿、南岸等6个区县海拔400m以下的长江河谷地区。

发展目标:到2010年,建成杂柑生产基地10万亩,产量10万吨。重点进行品种改良,推广天香、诺瓦桔柚、兴津44号、胜山伊予柑等良种,产量提高30%以上。 9猕猴桃

武陵山区、大巴山区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优越,是猕猴桃生长的适生区,武隆、万盛、黔江、南川、奉节等山区猕猴桃种植初具规模,是山区农村的主要特色产业,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目前全市猕猴桃面积2万余亩,产量1500吨以上,产值450万元。意大利元老猕猴桃公司与重庆恒河果业公司联手在重庆开发猕猴桃产业,给我市猕猴桃产业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机遇。

优势区域:武隆、黔江、万盛、南川、綦江等5个区县。

发展目标:到2010年,建成猕猴桃生产基地4万亩,产量65万吨。重点推广红阳、海沃特、川猕1号、米良1号等良种,引进意大利的无病毒海沃特新品系,产量提高40%以上。 10枇杷

我市是全国枇杷主产区之一,主要分布在大足、永川、合川、铜梁等地,面积10万多亩,常年产量25万吨以上。重庆地区枇杷成熟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下旬,正值水果短缺期,具有明显的市场优势。

优势区域:大足、永川、合川、铜梁等4个区县。

发展目标:到2010年,建成枇杷生产基地13万亩,产量6万吨。重点推广大五星、龙泉1号、早钟6号、金圣等良种,产量提高30%以上。 11木瓜

綦江县是木瓜主产区,农民具有长期种植木瓜的经验和习惯。全市现有木瓜面积3万亩,产量3万吨。

优势区域:綦江、城口等2个县海拔800~1500米的区域。

发展目标:到2010年,建成木瓜生产基地8万亩,产量5万吨。重点推广大罗木瓜,提高单产。 12酿酒高粱

酿酒高粱商品率高,高粱籽用于酿酒,秸秆可用于架材、建材、造纸、板材等。我市海拔700米以下的地区光热水资源丰富,特有的地理、气候、生态环境,适宜生育期短、见效快的高粱生长,生产出品质独特的重庆酿酒高粱。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重庆高粱支链淀粉含量高、单宁低,酿酒品质好,出酒率高,特别是优质酒率高。目前我市酿酒高粱种植面积405万亩,产量67万吨,居全国第8位。近年来通过品种引进和技术创新,推广高粱再生栽培技术,再生高粱亩产量提高到700公斤以上,最高可达1000公斤以上,成为我市所有的粮食作物中商品率最高、种植效益最好、生产优势明显的大春作物。我市旱地资源以及高塝望天田等易旱地资源丰富,为发展酿酒高粱提供了充足的空间。

优势区域:主要集中在三峡库区和西部丘陵区的江津、万州、合川、永川、大足、南川、忠县、丰都、云阳、垫江、开县、綦江、荣昌、潼南、渝北、铜梁等16个区县(市)。

发展目标:主攻单产,提高品质,降低成本,创建加工品牌。到2010年,建成酿酒高粱生产基地100万亩,产量30万吨。 13四川白鹅

四川白鹅是我国优良的地方鹅种之一,产蛋性能好,适应性强,抗病力强,遗传性能稳定,杂交配合力好,是我国鹅类一大优质基因库,是培育配套系中母系的理想品种,已列入《国家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主要分布在重庆市荣昌、永川、涪陵等地区和四川部分地区。现存栏达680万只,其中核心种群5万只,年出栏商品鹅170万只。

优势区域:荣昌、涪陵、秀山、南川、永川等5个区县。

发展目标:加强四川白鹅种质资源保护,提纯复壮,到2010年,四川白鹅核心群发展到10万只,年出栏商品鹅2000万只。 14兔

我市是全国著名兔毛产地,石柱县是我国长毛兔养殖第一大县。全市常年存栏长毛兔250万只,年产兔毛1200多吨,产值125亿元。兔肉以其高营养、低脂肪、肉质细腻的特性深受消费者青睐。肉兔在我市农村广泛养殖,存栏1000万只,年出栏1500万只,兔肉产量15万吨。

优势区域:毛兔布局在石柱、万州、忠县、奉节、丰都、开县等6个区县,肉兔布局在璧山、江津、永川、铜梁、荣昌、大足、綦江、潼南等8个区县。

发展目标:到2010年,存栏长毛兔500万只,年出栏肉兔2000万只。 15胭脂鱼

胭脂鱼是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为我国乃至亚洲特有。我市在全国最早开展胭脂鱼人工驯养和繁育,并率先取得人工子二代繁育成功,我市拥有全国唯一的胭脂鱼原种场,是全国最大的胭脂鱼繁育基地,年产胭脂鱼占全国一半以上。驯化后的胭脂鱼适于池塘和水库放养,个体大,生长快,而其幼鱼体态奇特、色彩鲜明、斑纹醒目、游姿优美而文静,有很高的观赏性,曾经在世界观赏鱼大会稀有品种大赛中获得第二名。现有养殖面积1000亩,年产商品鱼50万吨。

优势区域:万州、梁平、长寿、璧山、巴南、合川、北碚、潼南、铜梁等9个区县(市)。

发展目标:到2010年,年产胭脂鱼2000吨,较2005年增长40倍以上。 16中华倒刺鲃

中华倒刺鲃分布于长江上游水系,属广温、杂食、底栖性鱼类,是嘉陵江主要经济鱼类,我市可常年养殖。中华倒刺鲃最大个体可达25公斤,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广大消费者喜爱的名贵鱼类。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水体污染严重等因素影响,野生资源日益枯竭,现市场售价不扉,仍供不应求,具有巨大的养殖开发前景。近年来,我市中华倒刺鲃人工繁殖成功,为该品种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现有养殖面积5000亩,年产商品鱼2000吨。

优势区域:合川、铜梁、江津为中心,璧山、巴南、长寿、涪陵、梁平、万州、北碚、沙坪坝、渝北、万盛、潼南、永川、大足、开县、荣昌、黔江为重点,辐射和带动全市发展。

发展目标:到2010年,年产中华倒刺鲃10000吨,较2005年增长2倍以上。

五、标准化示范区建设

根据特色农产品的资源条件、区位优势、现实产业基础、辐射带动农户增收能力以及地方经济增长能力等条件,“十一五”期间,建设16个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区。

(一)建设内容

1加工辣椒标准化示范区

地点:石柱县、綦江县。 建设内容:①良种(苗)繁育、供应体系建设。建种质资源圃、原原种、原种圃,建立优良种苗繁育场、繁育基地,扶持加工辣椒新品种的选育;②示范基地建设。建立加工辣椒生产标准化示范基地50万亩;③加工辣椒加工产品开发。扶持企业研发新产品、新工艺。 2魔芋标准化示范区

地点:开县、酉阳县。 建设内容:①无病毒良种魔芋繁育体系建设;②建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10万亩;③扶持魔芋加工企业发展。 3藠头标准化示范区 地点:垫江县、丰都县。

建设内容:①良种繁育及推广;②建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10万亩,③推行标准化种植技术;④开展藠头深加工,加工出口藠头成品5万吨。 4花椒标准化示范区

地点:江津市、巴南区。

建设内容:①改良品种;②建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20万亩,推广高产栽培技术。③加工增值。重点开发保鲜花椒、微囊花椒粉、鲜花椒油、花椒籽油、花椒精、花椒芳香精油、花椒麻精、花椒调味液、花椒香水、花椒祛痘乳等产品。 5食用菌标准化示范区

地点:石柱县。

建设内容:①高档食用菌。发展高档真姬菇、白苓菇、滑菇、香菇等;②食用菌基地。发展市民日常生活需要的鲜销品种,如金针菇、蘑菇、平菇、香菇等;③菌种生产。作坊式菌种生产以及庭院为中心的开放式生产,并把各类食用菌生产融入生态农业诸多模式之中。其中以农作物秸杆生物循环利用为中心环节。 6名柚标准化示范区

地点:长寿区、梁平县。

建设内容:①建名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20万亩重点是梁平虎蜜柚、丰都红心柚的壮大扩充,加大果大质优长寿沙田柚、优质耐储垫江柚的选育力度;②研究优质高产栽培管理综合技术,提高效益。 7柠檬标准化示范区

地点:万州区、潼南县。

建设内容:①推广良种,主要品种是尤力克、维尔拉和菲诺柠檬;②建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5万亩;③改建北京柠檬1万亩,亩产由032吨提高到15~25吨。

8杂柑标准化示范区

地点:江津市。

建设内容:①建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5万亩,采取综合的农业技术措施,使特甲级果由现在的20%提高到60%,亩产由现在的800公斤提高到2500公斤;②推广良种,以天香、诺瓦桔柚、青见、胜山伊予柑等为主。 9猕猴桃标准化示范区

地点:武隆县、黔江区。

建设内容:引进意大利猕猴桃新品种、新技术和先进的生产手段,在武隆和万盛建立高标准的全部采用意大利技术实施的猕猴桃出口优质果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园500亩。

10枇杷标准化示范区 地点:大足县、永川市。

建设内容:①推广良种,以大五星、早钟6号、白茂木、金圣、解放钟等为主;②建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5万亩;③开展枇杷深加工。 11木瓜标准化示范区

地点及规模:綦江县。

建设内容:①单株选育1万株,栽植母本园100亩;②建苗圃场70亩;③建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1000亩。 12酿酒高粱标准化示范区

地点:江津市、万州区。

建设内容:①建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10万亩;②建设高粱品种改良中心;③建设亲本园扩繁基地;④良种制(繁)种基地。 13四川白鹅标准化示范区

地点:荣昌县、涪陵区。

建设内容:①建年出栏20万只的标准化示范场2个;②建立四川白鹅良种繁育基地;③白鹅加工。搞好鹅产品深加工,推进白鹅产业化发展。 14兔标准化示范区

地点:璧山县、石柱县。 建设内容:①建年出栏20万只肉兔的标准化示范场1个和年出栏20万只长毛兔的标准化示范场1个;③建长毛兔原种场和肉兔原种场各1个;④建兔毛专业市场1个,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组织形式,健全自己的销售网络,促进大量兔毛就地加工增值。 15胭脂鱼标准化示范区

地点:万州区、梁平县。 建设内容:①建胭脂鱼良种繁育场1个;②建国家级标准化养殖生产示范基地1个。

16中华倒刺鲃标准化示范区

地点:合川市、铜梁县,建标准化养殖示范场1个(由合川、铜梁等2个养殖小区组成)。

建设内容:①建良种繁育场1个②建国家级标准化养殖生产示范基地1个,年生产中华倒刺鲃商品鱼200~400吨。

(二)投资与效益估算

总投资10800万元,其中需要中央投资2700万元,地方投资2700万元,业主自筹5400万元。

通过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培育一批在国内、国际市场有较强竞争力的特色农产品,打造一批具有重庆乃至西部区域特点、知名度高的特色产品品牌,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带或产业区,建成一批标准化示范基地和龙头企业,带动一批农民致富,推动我市特色农产品向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集团化发展,特色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将显著提高,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将显著提高。据测算,16个标准化示范区建成后,年新增效益5亿元以上,带动54万户农民增收。

六、特色农产品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建立特色农产品原产地保护制度

特色农产品原产地独特的资源条件和地理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自然垄断性,是保证特色农产品质量的前提。尽快研究制定特色农产品原产地保护法规和政策,组织开展原产地区域划定、原产地命名、品牌标注等工作,实行依法保护,提高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和信誉,保证质量和特色。

(二)建立特色农产品种质资源筛选繁育体系

建立特色农产品种质资源保护制度,制订资源保护和持续利用的长远规划,保护特色农产品种质资源的多样性,建立特色农产品原种保护、良种选育、苗种繁育的技术体系,创新原、良种质量检测方法。开展特色农产品种质资源研究,摸清其野生近缘种基础情况,建立和完善特色农产品种质资源数据库,建立特色农产品种质资源原生态地的自然保护区或生态库。

(三)建立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

标准化生产是提高特色农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选择一批产业发展基础好的重点区域,建设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改变大而全、小而全的农产品生产布局,扩大专业化生产规模。重点加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良种供应设施、技术服务体系、质量检测体系和机械化作业服务体系等建设。对特色农产品生产实行全程标准化管理或HACCP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创立特色名牌产品。加强标准化生产和管理技术的培训,逐步推动标准入户。

(四)扶龙头促特色农产品产业化经营

龙头企业是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重要载体。依托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培育一批从事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着力培植具有较强竞争力、带动力的加工型和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积极培育各类市场中介组织,发挥其在技术服务、产品销售方面的作用,形成“行业协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农户”的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新机制,促使特色农产品生产从分散的小农经济向法人农户经济转变,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五)建立特色农产品品质监控体系

提高质量安全水平是增强特色农产品竞争力的关键措施之一。推行市场准入制度和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加强对生产过程、生产投入品和产品质量的监控、监测,全面提高特色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一是完善特色产区动植物疫病虫害防治体系,建设非疫病生产区,提高对危险性疫病虫害的防范和控制能力;二是强化农产品、农业投入品、农业环境质量、药物残留等综合性监督检测机构建设,提高检测水平和服务能力;三是加快制定和完善特色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

第四篇:关于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的建议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的通知》(发改经贸[2010]1304号)和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山东省“十二五”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的通知等文件,建成一批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的跨区域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建设肉类、水产品、果蔬等国家和省里重要农产品冷链物流基地。

该项目的建设将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1、推进“两区同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切实降低农产品产后损失和流通成本。

2、可获得国家、省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100-400万元的投资补助或贷款贴息。

3、有利于我县争取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及专项规划项目资金。

建议:

一、建议由分管领导召集服务业发展局、财政等部门进一步研究、部署具体的工作方案和实施办法。

二、建议服务业发展局制定战略发展规划,并对上搞好沟通汇报,以便为争取规划、资金奠定基础。

第五篇:渠沟镇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发展规划

农产品深加工是以农、林、牧、渔产品及其加工品为原料所进行的工业生产活动。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中之重。发展农产品加工,对增加农民收入、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和繁荣城乡市场、带动小城镇建设、促进劳动力就业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促进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按照镇政府的“一统三分”战略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渠沟镇农产品深加工发展规划。

一、产业现状

(一)现实基础

近几年来,渠沟镇以“三个依托、三个优先发展”为指导和“一主两翼”发展思路,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将农产品深加工列入渠沟镇经济发展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突出基地开发抓特色、产品开发抓龙头、市场开发抓中介、依靠科技上档次,通过建基地,育龙头,重质量,树品牌,抓服务,创环境等一系列举措,渠沟镇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步伐加快,农产品深加工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企业规模不断壮大。目前,渠沟镇建成特色农产品基地

1.2万亩,培育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品牌3个,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41家,已初步建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其中:市级龙头企业5家,需要进一步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企业。

(二)发展优势

1、政策优势。一是中央实施中部崛起、西部开发、新阶段扶贫开发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和重大项目给农产品深加工带来了政策机遇。2009年,中央明确提出了“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发展农产品加工,中央和地方财政增加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规模,重点支持对农户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二是国家农业部、科技部把以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延长农业产业链列为今后的工作重点,给农产品深加工带来了项目机遇;三是渠沟镇坚持“三个依托、三个优先发展”的指导思想,按照“一主两翼”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加大投入力度,加大支持力度,给农产品深加工带来了产业机遇。

2、环境优势。随着市委、市政府战略目标的提出和推进,渠沟镇发展规划的建设实施,加上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再加上渠沟镇交通运输四通八达,便捷的交通条件、良好的区位优势为渠沟镇农产品深加工提供了重要的交通条件和市场开发条件。

3、市场优势。随着居民消费能力、消费观念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安全、营养和方便的农产品将成为新的消费趋势。随着市区共建战略的推进,渠沟镇蔬菜不仅可以直接供应给各大超市,还可运输到四周的各个省市。我镇农产品加工业基地及市场中心建设的加快,将为我镇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提供更加广阔的市场。

二、发展战略

(一)指导思想

按照市区的战略部署,坚持“三个依托、三个优先发展”的指导思

想,按照“一主两翼”和“围绕品牌建基地,围绕市场抓加工”的发展思路,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化体系,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城乡对接的主攻点和促进农民增收的活力源,努力把渠沟镇农产品原料基地区、加工集群区和产加研一体化的现代食品加工业示范区。实行更加优惠的支持政策,围绕主导产业,加大招商引资,着力科技进步,努力建设一批标准化原料基地,培育一批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创建一批农业名优品牌,不断提高农产品的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力争用5-10年的时间把渠沟镇打造成农产品加工业高地和农产品物流中心,为全镇新农村建设和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贡献。

(二)基本原则

1、市场导向原则。瞄准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立足市场对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需求, 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实现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市场优势和经济优势方面转化。

2、产业化经营原则。发展壮大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培育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的新型市场主体,促进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与原料基地紧密结合,支持发展标准化产业基地,支持发展农村合作组织,支持发展生产营销大户,以企业带动农户增收。

3、科技创新原则。加大技术攻关和技术创新力度,重视引进、开发应用高新技术、设备和工艺,加快企业技术改造,不断培育和提高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着重发展精深加工,提高产品质量、档次,推动农产品深加工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4、可持续发展原则。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采用先进工艺和技术,

推行清洁生产,保护生态环境,努力实现速度与结构、效益、后劲相统一,推动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

(三)规划目标

近期目标。目前全镇实现农产品深加工业企业产值达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1家(通用食品有限公司,坐落于淮北市相山区凤凰山工业园内,至今年年底资产总额达4000万元左右),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及市级农业产业化合作社共达到5家(安徽省大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淮北市中捷农产品合作社、淮北市真棒特农民专业合作社、淮北市春风园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淮北市相山区渠沟镇钟王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品牌达3个(,品牌有刘楼村的“保旺牌”铁杆山药、郭王牌“钟王牌”食用菌、油坊村的“相渠牌”绿叶菜)。对农民收入的贡献率达35%,到2015年,全镇农产品深加工业企业产值达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3家,培育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9家,培育农产品品牌5个,全镇农产品深加工转化率达到45%以上,对农民收入的贡献率达到40%。

三、保障措施

(一)着力加强组织领导。牢固树立“培育龙头企业就是培育市场主体,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观念,切实将发展农产品深加工纳入各级各部门的重要工作日程。 一是充分发挥规划对产业发展的引导和指导作用,调动社会各界参与和支持农产品深加工业发展的积极性,开拓发展空间,创新发展机制。二是扎实推进规划的组织实施。各部门在资金、技术、人才、政策、环境等多方面为农产品深加工业

发展创造条件,特别在落实扶持政策方面加大检查和督办力度,促进农产品深加工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二)着力原料基地建设。一是把调整农业结构和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结合起来,按照区域化、专业化、标准化的发展思路,立足地方特色,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突出绿色有机无公害基地建设重点,以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为龙头,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产业基地,建立一批与加工企业相配套的原料基地。二是抓好农产品市场的建设,按照“统筹城乡、区镇对接”的思路,建立渠沟镇农产品市场交易中心以及与其他市场相适应的农产品交易市场网络。三是按照“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推进示范社建设。四是建立区域性服务中心,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和应用力度,提高农产品加工原料的质量。五是进一步建立完善“企业+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积极推进土地流转,鼓励和支持企业自办产业基地、企业与农户联办基地和农户之间联办基地,大力发展订单生产,促进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与农民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体,巩固和完善现有农产品深加工企业运行模式,逐步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与基地连接机制,实现企业、农民互利共赢。

(三)着力品牌培育。一是加大农业品牌的创建和争取力度。进一步加大绿色有机无公害食品品牌的申报认证工作力度,不断增加全镇农产品品牌数量。充分发挥全镇已有农产品品牌的作用,现有的品牌有刘楼村的“保旺牌”铁杆山药、郭王牌“钟王牌”食用菌、油坊村的“相渠牌”绿叶菜。二是加大对农产品品牌创建的奖励。争创省、

市名优品牌,扩大再生产争创绿色有机无公害食品品牌进行以奖代补。三是完善质量安全体系,提高农产品品质。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全过程动植物检疫、农药(兽药)残留检测、环境质量监测和产品质量控制,确保加工业原料的质量安全。加强产品生产、储运、销售全过程的质量和卫生安全监督,严格执行质量和卫生标准。把推行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质量标准与建设各类农产品加工基地结合起来,逐步建立标明农产品的产地、质量、标准的等级标识制度。

(四)着力招商引资。龙头企业是产业化的引擎和核心。要通过招商引资加快市场主体培育,壮大现有企业实力,不断推动全镇农业龙头企业壮实力、上水平。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公司成立十周年祝贺词下一篇:公司的财务部工作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