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的快与慢实验

2022-07-28

第一篇:溶解的快与慢实验

《溶解的快与慢》实验备课

2-5 溶解的快与慢

实验名称:物体溶解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目的:知道溶解的快慢与搅拌、热水、把物体研碎等因素有关。 实验类型:分组

实验准备:烧杯 玻璃棒 药匙 冰糖 小锤 冰水 热水 白砂糖(每组) 实验过程:

实验一:

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冷水。

2、将颗粒大小相同的冰糖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

3、用玻璃棒搅拌其中一杯的水,观察比较实验过程所发生的变化。 实验现象:搅拌烧杯中冰糖溶解得快,不搅拌的烧杯中冰糖溶解得慢。

实验二:

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冷水和热水。

2、将颗粒大小相同的冰糖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同时搅拌十秒钟。观察比较实验过程发生的变化。

实验现象:热水中冰糖溶解得快,冷水中冰糖溶解得慢。

实验三:

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冷水。

2、取两块大小相同的冰糖,将其中一块研成粉末,然后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同时搅拌十秒钟。观察比较实验过程发生的变化。 实验现象:研成粉末的冰糖溶解得快,未研成粉末的冰糖溶解得慢。 实验结论:

实验一结论:搅拌可以加快溶解。 实验二结论:用热水可以加快溶解。 实验三结论:把物体研碎可以加快溶解。

第二篇:溶解的快与慢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的快慢与物体颗粒的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混合溶液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经历 “ 问题 —假设 —验证 — 证实 ” 科学探究过程和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愿意将对比实验这种科学的方法运用到解决同类科学问题的研究当中去,发展公平实验的意识。体验研究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乐趣。 【教学重点】方糖溶解实验的研究

【教学难点】对比实验过程中,各种相同条件的控制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筷子

1、玻璃杯

2、热水和冷水、糖块

3、食盐

1、勺子

1、水槽1。 【教学过程】

一、哪一个溶解的快。

1.复习:一个物体在水中溶解后有什么特征?

2.提问:取两份同样多的食盐,每份大约10克,同时放入同样多的水中(25ml),观察比较哪一杯中的食盐溶解的更快一些。 3.学生观察实验。(教师指导对比方法) 4.整理观察信息,交流想法。

5.提出新的条件:温度对溶解有没有影响呢?(60摄氏度左右,强调安全。) 6.学生观察实验。(教师进一步指导实验操作) 7.整理观察信息进行交流。

二、加快方糖溶解的研究

1.出示方糖:一块方糖在水中溶解的快慢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2.学生猜想形成假设:用搅拌的方法可以使肥皂溶解得快;热水比冷水更容易使肥皂溶解;将肥皂切成小块更容易溶解;加更多的水使肥皂溶解得快…… 3.制定实验设计。(小组设计实验,用图示或文字等方法记录设计方案。) (1)小组讨论:怎样利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每组设计一两个实验来证实自己的猜想)。 (2)各组实验设计交流汇报补充完善。教师板书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重点指导对比实验中变量的控制。)

(3)请一组演示其中一个对比实验,其余学生观察评议确保每组都能正确操作。

4.学生分组实验,汇报实验结果,回应假设,总结评价。(注意引导学生反思实验过程中的不足)

5.整理课堂共识记录在科学笔记本上。

6.下面让我们来吃一块方塘,猜猜看,一块方糖在嘴里溶解需要多少时间?

三、课后总结:

四、课后作业:

1.在探究物体溶解的快与慢活动中,我们采用的试验方法叫(对比实验 2.(即加热又搅拌)能使砂糖很快溶解。

五、课后反思:

第三篇:溶解的快与慢评课

今天就计老师执教的《溶解的快与慢》一课,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首先计老师的这节课,整体的教学思路十分清晰,对于如何加快物质的溶解速度,学生本来就有非常丰富的生活经验,以此为基础,计老师以喝冰糖水的具体情境引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性经验,启发学生去思考、猜测,加快物质溶解速度的影响因素有哪些,然后选择搅拌因素为研究对象,通过 “搅拌是否能够加快溶解”“怎样保证实验的公平性”“加入的水要怎样”“加入的盐要怎样”“是否搅拌”等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实验的相同因素和不同因素,设计实验,动手实践,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的过程,之后提升难度,让学生小组讨论设计水温或颗粒大小的实验,在设计过程中,进一步渗透对比实验的思想。

这节课的内容,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什么是对比实验,而不是停留表面,为了活动而活动。由于学生是初次接触对比实验,所以在实验设计过程中教师要对对比过程中各种因素的控制进行充分的引导。课堂中,可以看出学生知道实验中有些因素是要相同有些因素是要不同的,也能够清楚的表达出来,但一旦要求他们去记录时,学生就容易变得不知所措,无从下手。在这个环节上,可以看出计老师在记录单上花了很多心思的,重点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写下不同的因素和相同的因素,去掉了让学生画设计图的部分,一方面降低了学生的难度、减少了记录的重复性,另一方面又保证了学生由经验认识上升到理论的必要性。在搅拌实验后,计老师安排了让学生设计加热实验或颗粒大小实验的活动,由扶到放,让小组自行设计,前后的内容安排在难度上体现出层次性和循序渐进性,为学生提供材料将活动延伸到学生的课后,有效结合了课堂和生活,使学生认识到课堂的结束并不代表探究活动的结束。

第四篇:《溶解的快与慢》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溶解的快与慢》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五课。经过前面四课的学习,学生对溶解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并能较好地对溶解现象进行较全面的描述。本课中的知识就是基于前面知识和学生生活经验之上的,学生对于加快溶解的方法有很好的认识,但无法从理论的高度去解释,更不能用实验去证明,这些都是本课中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本课中涉及到小学中很重要的实验方法:对比实验,我在教学设计上也为这方面的知识设计了很多的铺垫与问题,希望引导学生对这个新的实验方法有一个较好地认识。在教学设计中,我也很注重学生对实验步骤的设计,这样可以有效地检验学生对对比实验的认识,也可以为学生的实验操作起到指导作用,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用实验证明自己的想法意识很强烈,但对于用比较的方法去证明想法仍有些吃力。在后面学生验证自己提出的假设过程中,我采取了一导、二扶、三放。一导是教师具体指导,学生认真观看。我具体演示实验步骤,并提醒学生注意玻璃棒的使用。二扶是我试着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实验步骤,并做一些提示。三放是教师放开手脚,学生自主思考。我出示四个小问题,学生开展小组讨论,自己去解决碰到的各种问题,最后再进行全班性的大讨论,在讨论中改善实验方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对比实验中的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的控制有了较好地掌握,并能较好地设计对比实验的实验步骤。但我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具体描述,这不利于学生的实验观察,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注重学生对实验现象的描述。

第五篇:《溶解的快与慢》公开课教案

《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

校:雍熙五小

年级班:四年级(1)班

科目:科学

授课时间:2011年10月25日 授课教师:王祖朝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搅拌、加热、碾碎等方式可以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2、过程与方法:设计相关的实验计划,亲历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得出实验结论。

3、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认真负责、科学严谨的态度,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乐趣,发展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对比实验,使学生了解加快溶解的方法。 教学难点:教学实验过程中各种变量和不变量的控制。 教学具准备: 教具:准备实验记录表

学具:全班分为8个小组

每个小组:2个烧杯、1根搅拌棒、冷水、热水、食盐、水果糖、记录表等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1、同学们,当你想喝糖开水,可是糖一下子溶解不了你会想什么办法呢?

2、提出问题后,学生进行猜疑。

3、科学仅凭猜测是不够的,我们用实验来证明吧。

4、相机板书课题:溶解的快与慢

二、开展探究活动

1、同学们打开教科书,把本节的科学知识记录到你的记录本上。

2、组长组织小组成员讨论教材中要求做的实验。

3、拟定组内实验计划。(适时点拔)

三、组织实验论证

1、各个小组按照实验记录表完成实验。

(1)、搅拌与不搅拌的对比实验。(教师提醒搅拌用力适中,通过比较完成记录表。)

(2)、完成冷水和热水溶解物质快慢的对比实验。(提醒注意安全)

2、完成组员的实验结论。

四、综合运用

1、加快水果糖溶解速度的实地演练。

2、指导完成记录表以及让学生体会多种方法并用是加快物质溶解速度的好办法。

3、小组长汇报实验所得。

五、课外拓展练习

1、列举生活中经常用哪些方法加快物质溶解的?

2、小组交流讨论,进行小结,让学生将所学习的知识运用于生活中去。 板书设计:

溶解的快与慢

搅拌

加热

捣碎 能够加快物质的溶解速度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如何制作一份标书下一篇:如何做好面试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