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乡旅游文化范文

2022-06-06

第一篇:水乡旅游文化范文

唱响历史文化品牌打造特色水乡城市

——关于云梦城区水乡城市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立足自身资源与条件,加强历史文化的保护发展,充分利用中心城区较丰富的水系资源,构筑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水乡园林城市,是我县第四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确定的目标,也是全县人民的共同愿望。如何进一步促进水乡城市科学、高效、优质、快速建设,是我县当前急须探索和明确的问题。为此,县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了关于水乡城市建设的专题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水乡城市的历史渊源和现实基础

云梦因水得名,水是云梦的灵魂,《史记》记载,古有云梦泽,方园八千里,是一个水草肥美、珍禽异兽众多的美泽大湖。孟浩然诗云:“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这里历来秀色悦目,景物怡人,秦始皇曾两次到云梦古泽游猎巡访,楚王也曾将行宫建在这里。古云梦依泽而建,绿草萋萋,白雾茫茫,人民在水之央的水乡生活场景,至今令人神往。在悠悠历史长河中,云梦是风景怡人的鱼米之乡,也是楚文化的发祥之地。

云梦县东、西、南三面环水,有丰富的水资源,主要水源为中心城区西部的府河,其次为徐家河水库,第三为南部的汉北河。境内有以府河为主干的河港共14条,长达223.4公里,且干、支渠道、水库、塘堰众多。城区有府河、曲阳河、南门河、县河、建新渠、西大渠等水系,水乡城市建设的水基础较好。

1近些年来,由于气候的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云梦县境内水域面积逐步退缩,水乡生态受到一定破坏。“十一五”时期,由人大“在府河修建橡胶坝”的议案扩展而来的“三湖连河”工程正式启动,拉开了云梦修复水乡生态环境,建设水乡城市的序幕。截止目前,“三湖连河”一期工程建设已全部完成,主要包括府河橡胶坝及附属工程;曲阳河公园一期A、B段建设;20公里环城水系疏浚、清淤工程建设;新建沿线4座桥梁、4座液压涵工程及9座涵闸维修工程。二期工程已于2011年开始施工,预计2013年建设完成,主要包括,曲阳河公园二期C、D段建设;建新渠河道景观带建设;梦泽湖公园改造及城市中心广场建设,凤栖桥建设;西大渠清淤,疏浚及闸涵建设工程;杨家湖、郑家湖、梦泽湖生态景区及住宅小区开发建设,预计2012年可以完成前四项建设任务。“三湖连河”工程的实施成功完成了引水入城打造环城水系的目标,为建设水乡城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水乡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

“三湖连河”一期工程的完工,让全县人民亲身感受到了水乡城市的魅力,也激起了全县上下加快建设水乡城市的热情。在全县谋划加快推进水乡城市建设之际,通过深入调研,我们发现当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水乡城市建设的进程和成效。

(一)部分干部群众在认识上没有统一到同一高度。由于“三湖连河”的效应,部分干部群众认为水乡城市建设就是在东城区搞建设,也仅限于“三湖连河”工程,认为对老城区的水系进行改造建设太难了。而老城区群众要求改造南门河等城区古水系的呼声很高。的确,东城区建设得再好,老城区水系不改造,云梦

也难称之为水乡城市。因为那样,一边是水乡,一边是臭水浜,造成了新旧两重天的格局,必将影响云梦形象。

(二)水乡城市建设还缺乏统

一、全面、高标准的规划。对于云梦现在确定的中心城区(即东至外迁316国道,南至南外环,西至汉丹铁路,北至规划路)没有及时编制覆盖全境的具有特色的水乡城市建设规划。尤其是对老城区的古水系改造,存在畏难情绪,规划控制不力,导致河边楼房不断增加。

(三)水乡城市建设存在较大资金缺口,融资渠道不多。从“三湖连河”工程建设可以知道,水乡城市建设所需资金巨大,完全靠县财政是不可能完成的,要加快推进水乡城市建设,就必须创新思维,积极学习外地成功经验,采取BT、BOT等灵活多样的融资方式,依靠多元化投入,共同推进建设发展。

(四)城区水体污染严重。水乡之水清如许,方有灵气在水中。水乡城市建设的关键在水。由于前些年部分企业、城市居民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导致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水污染问题突出。城区三湖渠、西大渠、南门河等受到严重污染,属于劣五类水质,府河城区的水质也超过四类标准。要打造水乡城市,城区水系水质急需治理。

(五)水乡城市建设的地域特色尚不显著。水乡城市是我们城市建设的特色和定位,但作为水乡城市也应彰显相应的地方文化特色。从目前“三湖连河”的景观建设来看,云梦的部分历史文化有所表现,但从整个水乡城市的建设来看,水乡城市的地域历史文化特色还不够显著,应该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财富,大力弘扬深厚的“楚文化、水文化、孝文化”,建设具有鲜明的古泽云

梦特色的魅力水乡城市。

(六)水乡城市建设与旅游名县建设缺乏全面统筹。从目前的情况看,水乡城市建设还只是停留在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层面,缺少对文化灵魂的灌注,缺乏与楚王城遗址公园建设及儒学殿、吴禄贞公园等现有历史景观通盘考虑、全面协调建设的高标准规划,缺乏水乡城市即旅游城市的建设理念。旅游名县建设也偏重于具体景点的建设,缺乏以水乡城市建设为基础、为主线,全面系统建设旅游名县的整体观念。

三、水乡城市建设的思路和建议

“三湖连河”

一、二期工程建设为水乡城市建设开好了头,起好了步。今后一段时期水乡城市建设的总体思路应该是:以“三湖连河”工程为基础,以深厚的楚文化、孝文化、水文化等历史文化为底蕴,以老城区水系整治、改造为突破,高标准编制包含新、老城区在内的全面的水乡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全面融入旅游名县建设进程,全力打造具有浓郁地域历史文化特色的水乡城市和享誉国内的旅游城市。

水乡城市的建设投资大、耗时长,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全县上下齐心协力,克难奋进,全力以赴。根据当前的情况,下一步应着力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全县上下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水乡城市的建设不能只停留在“三湖连河”上,要目光高远,不畏难,要站在建设特色水乡、旅游城市的高度,全面规划、高标准建设,全县上下要形成共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二)要高标准全面编制有历史文化特色的水乡城市建设总

体规划。要在充分调研、挖掘、整合的基础上,对新、老城区水系进行科学规划布局,紧密结合旅游名县建设,对城市空间进行合理布局,对城市水与建筑规模的协调以及对城乡水体和居住、人文景观进行科学设计,充分体现以史为魂,以时为序的设计要求。

(三)加大城区水系的治污力度。“三湖连河”所引进的府河水源,受上游排污的影响,水质不容乐观。对府河水源要申请市政府加强联合监管,严禁不达标污水的排入。对城内的南门河、西大渠、县河等污染严重的水系要痛下决心,全面治污改造,切实做到城区污水一律排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对城东新区全面实行雨污系统,对老城区也要做好治污改造。污水不治理好、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水乡城市。

(四)把老城区改造与水乡城市建设结合起来。水乡城市建设的重点在新城区,但不能忽视老城区的改造。不仅要将老城区的古水系纳入整个水乡城市的建设范围,高标准打造南门河等水系休闲景观带,也要将整个老城区的改造和水乡城市建设结合起来统筹考虑,在老城区的“双减双增”(即减少建筑密度,减少建筑总量,增加休闲场所、生态绿地,增加公共服务设施)改造中,注重能反映历史文化的景观和建筑物的布局,使老城区和新城区在水乡城市建设中协调同步发展。

云梦县人大常委会

2012年5月

第二篇:梦里水乡诗歌

在我梦中有一水乡那是我情感的发源地

也是我心爱的兄弟姐妹

常来常往的地方

谢谢他们在我心上

辛勤的开辟着穷乡僻壤

我以沏好香喷喷的茶水

真诚的请他们前来品尝

我的情我的爱

在茶水里跳荡

在我梦中有一块水乡

那是我的亲人我的朋友

集结云游的地方

我种上花草 种上葡萄

种上酸酸甜甜的味道

种上祝福的心语

种上赤诚的祈祷

把用心酿制的美酒

洒遍水乡的大街小道——

向来往的亲戚朋友

一一握手一一问好

愉悦的氛围

在无形中缭绕

叠叠的心语

把幸福酿造

梦中的水乡丰富多彩

梦中的水乡美丽富饶

我放飞所有的思想

飘出零乱的感言

它绕着水乡的梦

它绕着水乡的山

它绕着亲人朋友

最最朴实的情感

那所有一切的向往

在水乡的上空盘旋

我在水乡的阁楼上

眺望远方的地平线

音乐响起来

遐思飘起来

动人的心弦

伴着最美的风铃千姿百态

一幅幅百花图

一幅幅最美的山水画灵动起来

梦中的水乡晶莹剔透 玲珑自在

心伴着快乐飞翔

梦中的水乡遍地花开

剖开有限的思维

让情趣扭动起来

无限的情趣

滋润出最美的心态

与心同乐与爱同在

一道道热情的火焰

在梦中的水乡漫延开来

温馨溢满水乡

快乐开心无处不在

梦中的水乡梦中的情怀

第三篇:江南水乡教案

《江南水乡——周庄》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自主学习生字,理解“灵秀”、“瑰丽”、“遥遥相对”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

通过品词析句,读懂课文,能背诵课文第2段,并能运用“„„是因为„„是因为„„”的句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自主去感受周庄的独特秀美,以及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并能恰当地运用。

2、感受周庄的秀美及灿烂的历史文化。 教学难点

感受周庄独特的秀美及灿烂的历史文化。

课前准备:搜集周庄相关图片、资料、古筝音乐,本课生字词语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调动平时积累,激趣揭题

1、(伴随音乐出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话,让学生齐读。

“苏杭”指的是江南名城苏州和杭州。天堂是非常神秘,令人向往的,像仙境一样美好的地方。“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话就是说苏州、杭州像天堂一样美。在这样美丽的城市之间,有一个令人神往的水乡古镇,这就是周庄。(出示课题:江南水乡——周庄)

2、师投影搜集的周庄图片,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的印象及感受。

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自主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刚才我们通过欣赏图片,对周庄有了初步的认识,接着让我们一起来游览这个江南古镇,透过字里行间,看看你有什么不同的感受。下面请你以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下作上记号。

1、结合课前的了解,想想课文里的周庄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检查生字自学情况。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学生互相评议正音。

3、同桌讨论不理解的词语,然后全班同学一起来解决。同学们没读懂的,理解得不够的词语随着课文的学习一起再理解。

4、交流通过讨论学习理解的生词。

三、细品课文,感受水乡之美 (一) 第1段的学习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文中哪句话最能说明周庄的独特风光?(老师相机指导画出概括的句子:“得苏杭之灵秀、集水乡之瑰丽”)

2、请同学们说说你对“得苏杭之灵秀、集水乡之瑰丽”这句话的理解。

3、请同学们齐读第1段。 (二) 第2段的学习

1、先请同学们轻声读第2段,边读边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然后美美地读给其他同学听,一起来分享,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我们应该读出怎样的感情呢?

2、老师伴着古筝音乐范读,让孩子闭着眼睛边听边想,体会古朴典雅,崭新华美,静谧之美。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引出:“人们为什么那么热爱周庄?是因为‘蓝天下„„的房屋。’是因为‘周庄到处„„的轻松和愉快。”

3、播放有关周庄的音像资料,让学生有感情地读第2段,再次感受一下周庄的房屋和宁静与大都市的建筑和喧闹的对比,体会周庄带给人们的轻松和畅快。

(三) 第3段的学习

周庄四面环水,犹如浮在水上的一朵睡莲,有水的地方,一定会有桥,现在周庄保存有14座古桥,几百年的历史让美丽的周庄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最有名的要数富安桥。

(1)让学生勾读描写富安桥的句子。(出示富安桥的图文资料)引导学生根据图片理解:“桥楼合璧”、“飞檐朱栏”、“雕梁画栋”等词语。使学生感受到建桥人的智慧及中国的古桥文化特色。

(2) 比赛读写富安桥的句子。

(3) 可再播出双桥、贞丰桥、福满桥„„的图片资料。让学生猜猜另外的桥是什么样子。(引导学生根据富安桥的特点或联系对前面重点词的理解进行)

(4) 有感情地齐读第3段。(联系上下文感受“气势非凡”、“温馨”等词语)

(四) 教师小结

《江南水乡——周庄》以清新的语言,生动的描写,把我们带入秀美古朴的千年古镇。

1、教师引读“我们喜欢周庄,是因为(它那独特的水乡风光)”。

2、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综合全文,以“我喜欢周庄,是因为„„”的句式说话。

四、拓展延伸,探究性学习

老师指导学生制作“旅游记录”,让学生记录下自己旅游过的地方的景物及感受并与同学一起分享。

附:板书设计

江南水乡——周庄

得苏杭之灵秀

(房屋、流水、桥楼)

风光独特

集水乡之瑰丽

第四篇:19《水乡行》

《水乡行》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读本课的生字和词语,背诵课文。

2、通过读、诵、背想象水乡优美的环境、宁静的气氛,感受江南水乡淳朴的民风和水乡人的勤劳。

3、了解诗歌的叙述顺序,感受诗歌的音韵美、形式美。学习作者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的表达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以读带讲,想象、对比的方式,感悟水乡独特的风土人情,并陶醉其中。

2、通过古典诗词与现代新诗的巧妙融合,品味本诗的文字美、韵律美、意境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诗歌的叙述顺序,感受诗歌的音韵美、形式美。通过读、诵、背想象水乡优美的环境、宁静的气氛,感受江南水乡淳朴的民风和水乡人的勤劳。 【教学重难点】

体会水乡优美的环境、宁静的气氛。

感受江南水乡淳朴的民风和水乡人的勤劳。 【课前准备】

收集水乡有关的资料及图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感受水乡之美: (出示水乡的图片,配上优美的音乐。)

(一)多媒体课件出示水乡视频。

师讲解:这里的水域非常广阔,河道纵横,云水相连。村庄里,绿树红花,流水潺潺,几户人家沿河散立。放眼望去,千百条水渠,把无边的田野划成整齐的稻田。著名作家沙白写了一首《水乡行》表达他的赞美之情,让我们和他一同走进江南水乡,感受那特有的风情吧。

[设计意图:情境导入,让学生置身水乡,感受水乡之美,引起学习兴趣,为阅读学习奠定认知和情感上的基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二、初读课文,感知水乡之美

(一)自由读文:要求认真读这首小诗,朗读时,注意把字音读准确,把语句读流利。

学生练读时需注意的字:橹、帘、榴、缆。 课件出示诗歌。

(二)指名读,纠正并评论。

课件出示生词:门帘、石榴、一副、蝉声、缆绳。

教师配乐范读:课件点击音乐。提出思考问题:请大家想一想,1.作者先后到了哪里?(路线:水路上→水上村庄→稻田→离庄时)

1、这首诗由远及近,写了进水乡,游水乡,出水乡。

[设计意图:感知诗歌内容,形成初步印象。总体把握文章内容。]

2、水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印象:水面广,人们坐船出入,他们勤劳,景色美,静,热闹。) [设计意图:通过品读文字、想象画面,感受“水云铺”的江南水乡的风光独特和无穷魅力。]

三、朗读品味,体会水乡之美:

(一)师:多美好的水乡啊,其实水乡的每个地方都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它们连起来,就是一长幅水乡风光的画卷。说说你最喜欢水乡什么地方,喜欢那里的什么?边读边展开想象,体会着读出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象画面。)

(二)生练读,互相说,师在同学中辅导:

[设计意图:通过自读自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知识学习的活动中去。让学生真正意义上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集体交流,体会水乡之美。

提出中心问题:水乡行,你感悟到哪些独特的风土人情?有滋有味的读一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联系全文,体会感受水乡优美的坏境、宁静的气氛,感受江南水乡淳朴的民风和水乡人的勤劳。] 学生的感悟点,预设:

(1)我喜欢水路上的风景:水面很广,水云相接,你从哪知道的?(水云铺)我们平时见到的路是什么铺的?(柏油)水乡的路呢?(水和云彩铺成,很广阔)怎样读?请大家一边品味一边读。

[设计意图: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节奏美、韵律美。] (2)我喜欢那个小村庄的景色

a因为那里的鱼很多,(你怎么知道的?)挂满树?指导读出鱼网的多

b鱼网像门帘一样,挂在树上,这样的景象你见到过吗?当你第一次见到感觉怎么样?(很特别、很新鲜、惊奇)怎样读?

c从这么多的鱼网你能看出什么?捕鱼为生,人勤劳,鱼米之乡。

d我喜欢那个小村庄,因为那里很美,有红色的石榴,翠绿的柳枝又细又长,风一吹就翩翩起舞,(多美啊,你能把这种美读出来吗?练读)

e我喜欢小村庄,因为那里十分安静,因为只有几户人家,又都上了锁,(请你读出村庄的宁静)多么宁静而又美丽的水上村庄啊,谁能根据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美景吗?(指名说)请大家都来读一读,读出喜爱之情(生练读)

[设计意图:通过诗歌简洁的文字,激发学生的想象,感受江南水乡的人民的淳朴、勤劳。] (3)我喜欢稻田,稻田一望无际,像海洋一样,稻浪滚滚(你从哪知道的“海”,请你读出你的喜爱之情)我喜欢稻田里的人们,他们非常勤劳(你怎么知道的?)我喜欢稻田的热闹,读出你的喜爱之情

师:耳畔是此起彼伏的蛙鸣,眼前是一望无际的稻田,请同学们来读,读出喜爱之情(大家练后指名读)

[设计意图:教师引领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音韵美。指导朗读。加强朗读指导,注重语言的积累和感悟。采取不同形式的朗读,将积累语言和阅读理解以及情感烘托融为一体。]

(4)我喜欢离庄时的景色,蝉已经不叫了,夕阳西下,水面上升起薄雾,像一层纱笼罩在小水村,很静、朦胧(你怎么知道的)暮雾。我喜欢那个小孩子,因为他很好客(“送客”看出来)很会划船(一手好橹)那你夸一夸他(生读) [设计意图:注重文本,注重感悟。让学生跳出文本说出自己心中的感受。让学生自读自悟,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感受。] 总结:现在你和作者都坐在船上,回头再看,心中不免升一种情感,那是什么?(留恋)留恋什么?(人,风景,稻田……)请你带着喜爱与留恋之情,读一读整首诗。(生练读)

(四)指导背诵全诗。

[设计意图:使学生不仅读懂作者离开水乡的依依不舍,读懂作者内心,更读出了自己的感受。]

四、拓展延伸,留住水乡之美 。

(一)你们都知道哪些著名的水乡?现在就带大家到著名江南水乡周庄去亲眼看一看。

设计意图:水乡的影像资料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水乡的知识,向往水乡。

(二)、介绍文人墨客笔下的“水乡”。

【作业设计】(在游记和图画二项中选一项完成。)

1、把《水乡行》改写成一篇小游记。

2、画一画水乡的图画。

3、积累描写景色的诗句。

[设计意图:把课内的学习引向课外,增加学生的收获。]

【板书设计】

19水乡行

水路上→水上村庄→稻田→离庄时

水静、船多——榴红、柳绿 —— 田忙 ——

儿童送客

【教学反思】

《水乡行》是一首诗歌,作者沙白。全诗共五小节,节奏明快,韵律优美。作者以“行”为线索贯穿全文,全诗由远及近写了进水乡,游水乡,出水乡,清新淡雅,意境优美。把水乡的景之美,静之美及人之勤,情之美写提有味有趣,引人入胜,耐人寻味。写出了自然界和谐的美景,人与自然界和谐的天地。

教师备课时要心里装着学生怎样学。在准备《水乡行》一课的备课时,我更多的考虑学生怎样学,把大量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去感受文本,理解文本,然后让学生之间交流自己的感受与理解,在交流中提高认识,在交流中形成语感,在交流中受到情感熏陶,在交流中陶冶审美情趣,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在品读时读出了水乡的宁静,水乡的美,水乡的热闹,水乡人的勤劳淳朴,理解到位,并且能在讲完时很多同学已经能背诵了。整节课气氛和谐轻松,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感受到了美,体验到了学语文的快乐。我也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了图片以其直观的力量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如:“水乡的路,水云铺。”“榴火自红,柳线舞。”“踏停蛙鼓”等文字,如果教师在备课时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引领学生启动已有的生活经验,边读边想象,认真感受这些文字,一方面感受水乡的优美环境,一方面感受作者沙白的表达之精。加之有感情的朗读,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朝着以上的目标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同时也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第五篇:水乡行

第五、六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现代诗歌《水乡行》、《黄果树瀑布》。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在不同形式的读中以读代讲,启发相像,比较体会水乡行和黄果树瀑布在题材方面的异同,体悟诗情。

2、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学习现代诗歌《水乡行》,以读代讲,感受江南水乡之美。

3、 由教学精读《水乡行》,引导学生将学法迁移到《黄果树瀑布》之中。 教学流程:

一、学习现代诗歌《水乡行》(方法:读一读、说一说)

1、 导入:你可曾去过江南水乡?挂满树的渔网,火红的石榴,婀娜的柳树……如诗如画的江南水乡,让我们一起在诗歌中体会江南水乡淳朴的民风和作者的依依不舍之情吧!

2、 齐读课题,简介作者。

3、 自读诗歌,进行朗读指导,画停顿。

4、 作者是怎样游览水乡的?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进水乡——游水乡——出水乡)

5、 你觉得诗人眼中的江南水乡美吗?哪美呢?

6、 你能读出江南水乡景美的特点吗?老师指导朗读。(讲究诗歌的节奏美、音韵美、画面美) 以读代讲体会诗歌意境: 例:生读:水乡的路,水云铺。进庄出庄,一把撸。

师评:水乡之美尽显眼前。无船有撸,构思精妙。 生读:渔网作门帘,挂满树。走近才见,几户人家住。 师评:寥寥数语,勾勒出一幅美妙的农家图。 生读:要找人,蹈海深处。一步步,踏停蛙鼓。 师评:踏停蛙鼓,多么和谐的人境合一,物境合一呀! 生读:蝉声住,水上起暮雾。儿童解缆送客,一把好橹。 师评:雾霭沉沉,儿童解缆送客,不由让我想起《忆江南》中“何日更重游?”

7、 师生合作背诵《水乡行》。

8、 《水乡行》变奏曲——画词变诗。 (1) 勾画词语,链接起来。

(2) 出示句子:(课件出示每一行的前四个字,后面三个字学生填)

水乡之路水云铺,进庄出庄一把撸。踏停蛙鼓蝉声住,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师小结:诗的味道在吟、在诵、在读、在品,品诗如同登山赏风景,是“一览众山小”的愉悦,又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热爱诗歌吧,相信同学们会在诗歌的世界里悟其真,得其意,品其美,在中国这样一个诗的国度里领悟诗的无穷魅力。

二、拓展《主题读写》中《漓江游》(方法:读一读,作比较)

1、运用批注式阅读《漓江游》。

2、《漓江游》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结合有关句子说一说。

3、《水乡行》和《漓江游》两篇文章有相同之处?(共同点:都描写了秀美的景色,都是大自然献给人类的杰作。)

4、作业:积累优美词句。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市信访局地址范文下一篇:数学读书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