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李镇西讲座心得体会

2023-04-12

我们成长过程中,会面临着各种事情,在事情发生后,以心得体会的方式进行记录,可使我们改进不良思想,留下激励自己的正确思想。怎么写出有意义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听李镇西讲座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听李镇西讲座心得体会

听李镇西老师讲座体会

我有幸参加了在滨州举办的“李镇西教育思想报告会”。通过这两天的培训,我感触特别深,只能用受益匪浅这四个字来形容。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教育者对事业的忠诚与执著,对学生的关爱,对同行的真诚引领。下面就谈谈这次培训的心得体会:

1 .爱是一种依恋,(什么是依恋?孩子们都期盼着上你的课。放假了,孩子们都盼望着早点开学。孩子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因为孩子们觉得因为有的存在而感到幸福)。也就是说班主任要让班级中的所有学生知道这个班级因为他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让每个学生在学校、班级留下一个流传下去的故事,从而让他们产生对学校班级爱的依恋。 2. 爱是一种理解,李教授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学校最最可怕的是一群愚蠢的教师在哪里兢兢业业。”话虽然难听,但是可以想想一个班主任要是不理解学生,不了解学生年龄段的兴趣和爱好。你说他能带好这个班级吗?最后告知与会者,一个理解学生的老师是:有儿童般的情感,有儿童般的兴趣,做有童心的教育者。你要理解学生需要什么。而不是应该怎么!

3.爱是一种尊重,一个学校没有比学生的信任更重要的了。学生们为什么依恋学校,依恋班级,依恋班主任?那是应为他们信任。怎样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信任从尊重开始。很多班主任都觉得班主任尊重学生就是给学生充分的民主,什么东西都要拿到班上集体讨论。并且很多时候 ,很多事情都是以学生为主这样就是的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其实你错了对学生的尊重是不在于我们的动机,而是真正了解学生对事情的认识和感受。

4.爱是一种浪漫。孩子来学校的目的是快乐成长,你让孩子快乐且浪漫的成长了吗?一个孩子,一个日子,就是教育。善待每个日子,呵护每个孩子,就是教育的全部。我们要在有限的时间里留给孩子无限的浪漫的会议。(比如,篝火晚会,踏青活动,爬山归来,田野归来,中秋晚会,元旦晚会等等)在社会实践中,孩子的浪漫会议很多。

李老师说“班主任应该有童心、爱心、责任心。” 做有童心的老师,没有爱心的老师如何懂得保护幼稚的心灵,没有责任心的老师如何既教书又育人?要说“走进孩子的心灵”,那就是:想孩子之所想,急孩子之所急。用孩子的眼睛去观察,用孩子的耳朵去倾听,用孩子的兴趣去探寻,用孩子的情感去热爱。只要我们放下架子,蹲下身子,真诚地走进孩子们的世界,积极地融入孩子们的生活,与他们一同欢笑,一同忧伤,一起爬摸滚打,一齐感同身受,他们就会把我们当作“大孩子”和好朋友,一旦得到他们的认同,他们就会对我们敞开心扉无所不谈,真正做到心与心的交流。而要达到这种境界,只需我们以平等的心态,静心聆听他们的诉说就足够了。李老师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你很难想象,李老师曾与学生趴在地上比学狗叫;在雪地里与学生打雪仗、滚雪球„„

李老师的经典理念,不时引来阵阵的掌声。李老师那颗童心时时沐浴在爱的阳光之中,爱学生,也让学生学会感恩。从他的报告中我体验到教育的幸福与欢乐。李老师把自己的工作变成了自己的兴趣爱好,李老师让自己的生命在教育这片沃土中开出了美丽的花朵。

今年我是担任六年级(2)班的班主任,平时课程多,任务重,工作压力大,难免有些怨气,有时自觉不自觉的迁怒到学生头上。说实话,我自己觉得我的学生并不是讨厌我,但他们也不是真正喜欢我,我觉得是“敬畏”。他们喜欢听我的课,觉得我是较“权威”的语文老师。但学生们都觉得我太严肃,让学生敬而远之,慢慢的,我觉得我离我的学生越来越远了„„

“走了很远,却忘记了我们的起点。”——李镇西 我不由自主的反省:我或许是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但决不是让学生打心里喜欢的老师,因为他们都怕我,一见我,有的学生就躲了。以前我还觉得自己很有“威信”,学生在我面前不敢“乱动、乱跳”。李老师那种真正关爱学生的做法深深的打动了我:让孩子每天有收获,很快乐,这就是优质教育。李老师现在是校长,作为一名校长,要管理一个学校,要完成语文教学任务,这么多的工作任务,可他却能关爱学生,每天还找学生谈心,聊天,和孩子交朋友,直接倾听孩子的心声,并且觉得这才是自己的“正事”。为什么他能做到?答案只有一个:他爱学生,他爱他所从事的教育事业,他觉得这样做的人是一个幸福的人。“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这是李老师的教育理念。是啊,我们所从事的是天底下最崇高的职业,他们是祖国的明天、未来和希望。难道我们不应该打心里喜欢他们,爱他们吗?爱是双方的,爱是会得到回报的,只有当我们对学生付出了真正的爱,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尊重每一个孩子,做一个孩子不怕的老师,我们的学生才能够真正的爱我们。

我想大声对我的学生说:孩子们,老师爱你们,让我们做朋友吧。

第二篇:听李镇西老师讲座有感

钟诚

12月20日,有幸参加了2014年全国知名班主任经验交流报告会。在会议中听了李镇西老师的讲座,他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

在听完讲座回来这几天,我脑海里一直都浮现出李老师当天的精彩讲解。让我记忆深刻的是,他对自己班级所做的一切深深的震撼着我。让我明白了作为一个班主任,我们要赋予一个班级的灵魂。这个灵魂我称之为“爱”。

直到现在我还记得李老师给我们讲述了什么是教育,对教育做了明确的阐述,现我一一道来。

教育,是一种传递。

教育,就是爱的传递——教会学生爱——懂得爱,并散发爱。我记得最清楚的就是他所说的,他第一次去给一个班做班主任的时候,送给孩子们的见面礼就是一句话“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就是这句话让我明白了我们的教育要培养的是爱,而不是恨。

教育,是一种尊重。

我听他讲到这里的时候我就在想,我对于学生的尊重到底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出发点。现在的老师经常以“我是为你好”或“严师出高徒”之类的理由剥夺学生的尊严。其实对于学生来说,尊重他们就是要在乎他们的感受。这让我明白了在以后的教学当中要把学生的感受放在第一位。 当李老师讲到教育,是一种博爱时,我才发现原来之前我一直都不算一个合格的班主任。我以前在教孩子时总会说你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做一个“有用”的人。我听了李老师的讲话我才明白什么叫“有用”的人。我们如果只盯着学生是否获得怎样的学习成绩,家长们也经常打电话给老师“我的小孩成绩怎么这么差呀?”等等话语。这完全是一种错误的观念。不是说成绩不重要,是我们在教会孩子知识的同时,我们还得把孩子们培养成善良、勤劳有智慧的普通劳动者,这才是我们教育的根本目的。李老师出示了这么一段话:“请记住,远不是你所有的学生都会成为工程师、医生、科学家和艺术家,可是所有的人都要成为父亲和母亲、丈夫和妻子。假如学校按照重要程度提出一项教育任务的话,那么放在第一位的是培养人,培养丈夫、妻子、父亲、母亲。而放在第二位的,才是培养未来的科学家或工程师。”当我看到这段话的时候我的脑海里瞬间浮现出我这工作的几年来,我到底是把什么放在了第一位。仔细回忆了一下,我还是把孩子的成绩看的比较重,也可能是为了给家长一个交代。虽然对孩子们的教育也涉及到他们素质方面的培养但是我觉得还远远不够,在培养孩子素质方面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一种风格,也就是说在我带的班级还没有“灵魂”。所以在今后的班级工作中首先工作重心是赋予这个班级一个“灵魂”。

李老师讲课的最后一个话题是如何从一个班主任转变为一个名班主任。他提到几个“不停”。

不停的实践。指的是每一天平凡的教育行为——上课、谈心、带班、处理突发事件。他还说老师们要具有研究与创新精神,把每一个班都当做试验田,把每一节课都当做研究课来上,把每一个孩子都当做完整的宇宙来对待。再想想我自己在带班和教学过程中,真是没有一样做到了啊!

不停地思考,思考一天的教育教学行为。尤其是对自己错误方面的思考。通过思考把每一种错误变成一笔财富。这里他说的错误我把它理解成教学方面的错误和教育孩子方面的错误。如:孩子今天没有带红领巾,没穿校服,没做作业。我们不顾学生面子大声责骂,呵斥等。其实这都是错误我想我在以后带班过程中,应时刻提醒自己不能犯这样的错误。

不停的阅读,李老师说若不读书----为师看,你无以教;为人看你无以话,再回想我自己,面对生活的种种压力,我们没不读书的动力。我想今后我是得多读书。读李老师推荐的书如:《育人三部曲》《陶行知教育云集》《第56号教室的奇迹》《给教师的建议》等等。

不停的写作。李老师说不停的写作能使一个教师由普通走向卓越,由平淡走向幸福!是啊。如我们班50多名学生就是50多个故事。如果我每天都能记下今天在我们班发生的故事。那10年,20年以后再翻开今天所记下的故事。那将多令人怀恋。

一个日子,一个孩子就是教育。擦亮每一个日子,呵护每一个孩子,就是教育的全部。在每一个日子里,我们和孩子一起编织生命的故事。一个有故事的老师,就是幸福的老师。这就是李老师的话。最后他又把问题抛给了我们每一位老师。我们要把怎样的时光留给孩子们未来的记忆。直到此刻我的脑袋里依然环绕着这句话。这句话引起了我无限的深思。这句话也将永远伴随着我的教学生涯。

第三篇:听李镇西教育思想专题讲座有感

武琼华

一.李镇西,一个教育界的传说

自1982年从教以来曾获“四川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成都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成都市十大优秀青年”、“成都市十大教育明星”等称号,被誉为“中国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

先后在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作教育学术报告数百场,在数十家报刊上发表各类教育文章数百篇,出版著作十多部,其著作多次获得国家级图书大奖。

其著作《最好的班主任》已成为全国广大中小学班主任最喜爱的经典读本。 二.教师职业,别样幸福

讲座的开始,李老师就给出了一个标题,幸福比优秀更重要,教师这个行业跟其它行业有所差别,但也有其他行业没有的幸福感,比如,每年有三个月的假期,可以休息、旅游等等,每天在学校会有很多学生说老师好。当然,也有很多生气的时候,学生们的几率,不完成作业等等现象。教师必须自己从内心找到幸福的感觉,这是一种“心态”的变化。

三、习惯阅读,成长自我

“半夜醒来,发现自己很长时间没有阅读而没有感到不安,就已经开始堕落了。”这是李镇西老师关于阅读的观点。听了李镇西老师的讲座,我就觉得自己真是缺少阅读,咱们今天组织这个交流,其主要目的也是通过交流让老师们去阅读,通过阅读也是不断的在充实自己,丰富自己,才能最终的改变自己。

四、注意积累,成就名师

通过阅读这一篇,名师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积累。这个积累不单纯指的是实物的积累,还包括没事没了所感所悟的积累,积少成多就是财富。

对于积累,李镇西老师坚持写教育随笔,记录他和他学生的点点滴滴。对学生的思想工作做反思,对班队会的总结等等都有所记录,这些在记录的同时又锻炼了自己的文笔,我觉得这点需要我们年轻的这一代去学习。

李镇西老师说积累同阅读一样,也能成为教师的习惯,这些都是成为好的老师,好的名师的台阶,最终把普通的老师,推向好老师,推向名师,成为幸福的老师。

第四篇:听李镇西老师报告心得体会

12月10日有幸参加李老师的报告会。李老师幽默的语言及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不断赢得听众阵阵热烈的掌声。我被那一个个充满爱心的故事感染着,深深为那些充满智慧的教学行为而折服,此时的我才体会到什么才是真正“幸福的老师”。

李镇西,一个教育界响当当的名字。一个被称为“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全国著名的优秀语文教师和模范班主任。在李老师的报告中,我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李老师的教育魅力,我感觉我的心仿佛经过了一次洗礼。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教育者对事业的忠诚与执著,对学生的关爱,对同行的真诚引领。

在他的报告中,最让我感受颇深的一句话是:一个老师是否优秀不是最重要的,是否卓越无关紧要,最最关键的是是否幸福。优秀是别人的评价,幸福是自己的感觉。是呀,工作中的幸福感是人人都想追求的。可是怎样才能有这种幸福感呢?李老师告诉我们,要有一颗童心,要“走进孩子的心灵”,想孩子之所想,急孩子之所急。用孩子的眼睛去观察,用孩子的耳朵去倾听,用孩子的兴趣去探寻,用孩子的情感去热爱。放下架子,蹲下身子,积极地融入孩子们的生活,与他们一同欢笑,一同忧伤,一起爬摸滚打,一齐感同身受,他们就会把我们当作“大孩子”和好朋友,一旦得到他们的认同,他们就会对我们敞开心扉无所不谈,真正做到心与心的交流。这就是做为一名教师最幸福的事。李老师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你很难想象,作为一名老师李老师曾与学生趴在地上比学狗叫;在雪地里与学生打雪仗、滚雪球„„

李老师的经典理念,不时引来阵阵的掌声。李老师那颗童心时时沐浴在爱的阳光之中,爱学生,也让学生学会感恩。从他的报告中我体验到教育的幸福与欢乐。他的教育教学理念和他那种真正关爱学生的做法深深的打动了我:什么是优质教育?让孩子每天有收获,很快乐,这就是优质教育。李老师现在是校长,作为一名校长,要管理一个学校,要完成语文教学任务,这么多的工作任务,可他却能关爱学生,每天还找学生谈心,聊天,和孩子交朋友,直接倾听孩子的心声,并且觉得这才是自己的“正事”。为什么他能做到?答案只有一个:他爱学生,他爱他所从事的教育事业,他觉得这样做的人是一个幸福的人。

“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是李老师的教育理念,也应该成为我们每一名教师的教育理念。是啊,我们所从事的是天底下最崇高的职业,我们面对的早晨

七、八点钟的太阳,他们是我们祖国的明天、未来和希望。难道我们不应该打心里喜欢他们,爱他们吗?爱是双方的,爱是会得到回报的,只有当我们对我们的学生付出了真正的爱,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尊重每一个孩子,做一个孩子不怕的老师,我们的学生才能够真正的爱我们。

第五篇:听李镇西老师报告心得体会

做一个友善真爱学生的好老师

----听李镇西教育思想专题报告心得体会

紫云县大营乡希望小学 杨延顺

2015年1月24-25日,紫云县教育局组织全县各中小学校长、主任及中层干部计421人到紫云民族中学,聆听全国著名教育家李镇西教育思想专题报告会。时间虽短,但收获颇多,其中感触最深的就是教师对待学生要友善,教师教育学生学习要勤奋。

时间回到2014年9月,开学初,因原先的五年级有133人,加上本学期转学进来的,共有144人,要分成三个班,根据学校领导的意图,原先的五(1)班是快班,把该班成绩较差的学生分出来,和原先的五(2)班学生汇合,然后分成六(2)班和六(3)班,后来几经周折,还是打散分成了三个班,我所教的六(3)班也分到了几个成绩稍微好一点的学生,但调皮、成绩差的学生大多集中在六(3)班,于是,六(3)班便成了差班的代名词。

面对如此糟糕的班级,我开始也是变得素手无策,我于是找出上个学期期末考试的分数进行分析,全班44人,平均分36.97分,及格7人,及格率15.9%,最高分81.4分,最低分5分;通过对学生的了解之后,我上课做到有的方矢,因材施教;上完第一单元,我进行了两次测验,我把两次都及格的11名学生定为数学学习互助小组组长,将该班44名学生分成11个组,每组4人,由“差生”选组长,自由组合,然后进行组内互助学习;针对上期期末考试成绩,制定达标计划---平均分每人比上期上升10分,11个小组组长期末考

1 试必须及格,每个小组长在学期内至少再帮助一位同学期末考试及格。实现如此目标,谈何容易啊,只不过是在给学生鼓鼓气而已。

你喜欢或者不喜欢,老师都会帮你,不悲不喜;你进步还是退步,老师都会关注你,不离不弃。我一方面对学生很友善,从不打骂、讽刺后进生,另一方面教育学生要勤奋学习,还组织学生观看了邹越的励志演讲《让生命充满爱》的视频。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师生们的共同努力,在2014秋期末考试中,六(3)班有44人参加考试,王佳桀数学考了99分(我校六年级数学最高分),平均分45.4分,低于六(2)班1.3分,高于六(1)班0.3分;及格13人,及格率29.5%,低于另外两个班;红分率22.7%,低于六(1)班0.4个百分点,高于六(2)班3.1个百分点。总体来看,在六年级三个班中,我们班成绩不是很好。

这次聆听李镇西老师的每一个故事、每一种教育思想,再结合我在教学中的实际,我深深的感到教书育人不是简简单单的爱,而且充满了艺术,充满了智慧。想把李老师的每一句话,每一种教育思想与方法融进自己的头脑里,指导自己的今后的教育工作。

2015年1月29日

2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推荐书目语文课外阅读下一篇:团结就是力量的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