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急性胰腺炎护理分析论文

2022-04-13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护理分析论文(精选3篇)》,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目的: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方法:以82例在我院接受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经便利抽样法分为2组,为对照组(n=41)患者提供基础护理以及用药指导等常规护理干预,为观察组(n=41)患者提供循证护理。

重症急性胰腺炎护理分析论文 篇1:

循证护理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关键词】循证护理;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疗效;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

重症急性胰腺炎作为临床外科常见的急腹重症,属于全身性炎症疾病,会导致患者出现明显的腹痛、腹胀、发热和恶心等病症,此外该疾病还具有病情发展迅速、病情危及、死亡率较高等特点,该疾病同时还伴有其他并发症等,患者需要及时得到有效治疗,否则随着病情发展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极大的威胁[1]。就目前而言,除了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方式降低患者炎症反应以外,采取有效的护理工作对降低病死率也十分重要[2]。循证护理模式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方案,是建立在科学服务基础上,结合临床实际经验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该护理模式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现在对本院收治的8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展开分析,以下是详细内容。

1资料及方法

1.1 资料与方法 以本院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间收治的8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展开分析,将这80例患者按照奇偶数的方式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循证护理),每组40例,纳入标准:所有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经实验室检查确诊,并且各项指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排除标准:排除遗传性特发性胰腺炎患者、依从性比较差、精神状态不佳、处于妊娠阶段的女性。两组基本资料统计进行对比(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服务,具体护理内容为:护理人员根据医嘱对患者展开基础护理服务,并考虑患者的综合情况、家属的相关要求,将护理服务落实到位。

观察组采取循证护理,具体方法为:①成立循证护理小组:由重症病房科室护理人员组成,科室所有护理人员均接受相关护理培训。为患者制定详细的循证护理方案,其中具体方法包括:循证问题、循证支持、循证观察、循证应用四个方面[3]。②循证问题:评估每位患者的心理状态,详细了解患者病情,注意患者生命体征变化,了解患者及其家属需求,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设定循证护理问题,并查询相关文献资料,为患者制定专业的护理方案。例如如何降低患者腹痛、如何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等问题[4]。③循证支持:确定问题以后,将需要解决的问题带入的知网、万方等数据库中,寻找科学可行的循证依据,结合以往的临床经验,为患者提供专业的护理服务。在对患者展开护理工作时,护理人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护理效果,并对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积极调整,以保证患者护理工作能够顺利展开[5]。④循证观察:患者入院后需要展开积极有效的检查,并对于存在脏器损伤患者需要加强重症监护,整个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密切注意患者出入量,包括大小便、呕吐物的颜色等,及时观察患者是否发生感染,并使用抗生素展开预防,一旦确定患者存在感染情况需要立即同时医师展开处理。针对伴有不良心理情绪的患者,需要及早的与其沟通,疏导患者、鼓励患者,让患者了解自身疾病知识,并积极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密切做好患者生命体征检测,加强用药干预,并注意在对患者进行穿刺是选择合适血管,减少药物渗出[6]。最后护理人员需要详细掌握各种并发症的指征,以积极避免患者病情发生恶化。⑤循证应用:在对患者展开循证护理应用过程中,需及时根据患者实际需求调整护理内容,以不断提升护理质量。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腹痛消失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护理后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评分情况。生活质量评分采用SF-36量表进行评价,以整体健康作为评价指标,分值范围:0~100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生活质量越高。护理满意度则采用本院自制调查表进行评价,满分为100分,分值与患者护理满意度呈正比关系。

1.4统计学 以SPSS22.0,计量资料为x±s,t检验,计数资料表达为“例(%)”,c2检验,当两组资料具有统计学意义时P<0.05。

2 结果

2.1对比两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护理后临床情况 观察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护理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腹痛消失时间早于对照组,护理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评价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比较两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00%),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0.00%),差异性显著(P<0.05),详见表2。

3 讨论

重症急性胰腺炎在临床上不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而且还会导致患者出现局部水肿、出血、坏死等严重病症表现,与此同时长期的炎症反应会导致患者部分重要器官受到损害,以患者全身反应为主,会对患者身心健康产生极大的伤害[7]。随着我国医疗技术不断发展进步,近年来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水平有所提高,而且积极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出现,从而促使患者尽快康复[8-9]。

循证护理模式是近年来提出新型护理方法,该护理方案将科学理论作为基础,在结合实践以及相关实际情况下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案。循证护理服务遵从以人为本的护理思想,重视患者身心健康,并且能够为患者提供确切科学的护理手段。该护理模式以患者治疗过程存在的临床问题作为前提,护理人员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后,确定科学可行的护理模式,与医生进行探讨在取得同意后为患者采取一套针对性的护理措施[10]。该护理方式通过对患者做好心理护理,加强患者饮食、用药指导等,为患者提供更加科学、严谨的护理服务,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护患之间的配合度,还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该护理模式将患者放在首要位置以患者的真实需求查阅相关资料,该护理模式以建立在科学调查基础上,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为患者提供正确、理想的护理服务,积极满足患者实际需求,给予患者整体性、全面性护理干预。该护理模式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不仅能够顯著提高患者治疗自信心,还能提高临床疗效,应用效果较为满意。

本文中,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指标由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说明该护理模式可以显著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并积极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促进患者多器官功能恢复、降低患者病死率具有积极意义。与谢丹[11]、夏秀丹[12]等研究结果相符。

由上所述,循证护理模式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不仅能够促进患者尽快康复,还能够有效提升护理服务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李小利

重症急性胰腺炎护理分析论文 篇2:

循证护理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方法:以82例在我院接受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经便利抽样法分为2组,为对照组(n=41)患者提供基础护理以及用药指导等常规护理干预,为观察组(n=41)患者提供循证护理。结果: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2.20%、死亡率为2.44%,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4.39%、死亡率为12.20%,对比2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以及死亡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总满意率为82.93%,观察组患者总满意率为97.56%,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明显更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应用循证护理可显著降低其死亡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同时还有助于提高其护理满意率。

关键词:循证护理;重症急性胰腺炎;护理应用效果

作为临床高发性急腹症,重症急性胰腺炎具有病情凶险、进展迅速等特点,临床表现包括急性腹痛等,会对机体内多个脏器产生不良影响,患者临床死亡率较高。手术治疗为临床主要治疗方式,但是术后患者出现脏器功能衰竭、胰腺假性囊肿、胰腺脓肿等并发症的风险较高,不利于促进患者预后改善,因此,必须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1]。此次研究以2018年4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应用循证护理干预的效果,探讨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以82例在我院接受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病情均经CT、生化检查并结合患者临床表现确诊;入选患者享有知情权并在同意书上签字。排除标准:思维异常或者意识不清患者;合并肝肾心肺等脏器功能障碍患者;免疫功能紊乱患者;脑血管意外患者[2]。入选研究对象均经便利抽样法分为2组,对照组(n=41)男性22例,女性19例,年龄27-83周岁,平均(53.4±5.6)岁,观察组(n=41)男性24例,女性17例,年龄25-82周岁,平均(54.3±5.1)岁。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为对照组患者提供基础护理以及用药指导等常规护理干预,为观察组患者提供循证护理,如下:

1.2.1成立循证护理小组并确定循证问题  由科室护士长担任循证护理小组长,选取具有较强专业技能、护理经验丰富且工作态度认真的护理人员作为组内成员,定期组织小组成员进行理论知识以及技能培训,组织小组成员讨论重症急性胰腺炎常见并发症以及引发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应对以及处理措施,以提高患者的生命安全系数和生存品质[3]。

1.2.2获得循证依据  汇总和分析护理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并通过文献检索等形式获得相关文献并获取循证依据和支持,对文献价值进行评定,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和体质状况寻找最为适合的文献依据。根据所获得文献并结合护理人员护理经验以及患者实际病情制定具有较强针对性的个体化护理方案,确保方案的科学性、规范性以及可行性。

1.2.3循证护理实践

1.2.3.1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  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情进展迅速,而且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病情复发率均较高,容易出现进行性加重腹痛,极易导致患者产生烦躁、焦虑等情绪,护理人员必须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向其介绍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引发原因、临床表现以及诊治方法等,使患者对相关检查以及治疗方式有初步的了解,可使其治疗依从性得到提高。

1.2.3.2生命体征监测  患者容易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呼吸困难等表现,因此,必须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以便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密切观察患者心率、体温、呼吸、血压以及血糖、电解质、血气等变化情况。对患者每小时尿量进行记录,若出现无尿或者少尿现象则出现急性肾小管坏死的风险较高,若患者出现意识模糊、谵妄等表现则可能出现胰性脑病,需要立即反馈给临床医生。定时帮助患者翻身叩背并指导其有效咳嗽,根据血气分析结果对氧浓度进行调整[4]。

1.2.3.3引流管护理  护理人员必须充分掌握各种引流管的作用,对引流管进行妥善固定,防止出现意外脱管现象,避免发生引流管受压、折叠以及扭曲等表现,患者翻身时应避免出现引流管脱落现象。

1.2.3.4疼痛护理  评估患者疼痛程度,若患者疼痛感较轻,可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方式减轻其疼痛感,若患者疼痛感强烈可遵医嘱为其提供止痛药物以及镇痛泵等。

1.2.3.5饮食护理  禁食阶段为患者提供静脉营养支持,待其病情好转后可逐步进食流食以及半流食,选择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热量的易消化食物,每日进食适量蔬果、牛奶、鸡蛋等。

1.3评价指标

(1)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

(2)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情况,向患者分发护理满意情况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护理人员专业技能、服务态度、环境护理、健康宣教、应急处理能力、尊重患者、协助患者翻身、下床等,总分为100分,分为满意(≥80分)、基本满意(60-80分)和不满意(<60分)三级。

1.4统计学分析  此次研究进行数据资料分析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表示计量资料,(n,%)表示计数资料,以t、χ2检验比较组间差异,若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2.20%、死亡率为2.44%,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4.39%、死亡率为12.20%,对比2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以及死亡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情况对比  对照组患者总满意率为82.93%,观察组患者总满意率为97.56%,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明显更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重症急性胰腺炎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器官功能紊乱以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等不良结局,在为患者提供手术治疗的同时配合护理干预有助于促进其病情缓解。循证护理通过提出问题、寻找循证支持的方式,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为其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既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同时还能够减轻其生理不适感,可提升护理质量,加快患者病情好转[5]。

此次研究中,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2.20%、死亡率为2.44%,总满意率为97.56%,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4.39%、死亡率为12.20%,总满意率为82.93%,对比2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死亡率以总满意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应用循证护理可显著降低其死亡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同时还可使其护理满意率获得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清琦.循证护理运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护理中的效果评价[J].心理医生,2019,25(2):300-301.

[2]高显燕.循证护理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饮食保健,2018,5(38):242.

[3]李英英.研究循证护理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8,28(33):173.

[4]张济丹.观察循证护理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22):143.

[5]者雯,包春花,潘曉欢,赵园园.急性重症胰腺炎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观察[J].饮食保健,2018,5(1):219-220.

作者:杨丹

重症急性胰腺炎护理分析论文 篇3: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护理分析

重症急性胰腺炎又称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病死率高达20%~ 30%,我院2005-01-2011-11共收治15例,通过手术及综合治疗和精心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32~57岁,平均44.5岁;病程3~94天,平均43.5天;其中胆源性胰腺炎9例、有嗜酒史2例;休克2例,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肝功能不全9例,肾功能衰竭2例,呼吸衰竭1例。

1.2诊断标准:20例均符合1996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胰腺学组提出的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1]。

2治疗方法

2.1基础治疗20例患者均先行基础治疗,包括生命体征监护、吸氧、禁食、持续胃肠减压、早期肠外营养支持、早期在监测心功能情况下大量补液、生长抑素6mg/d持续静滴、乌司他丁20万U 2/d、清胰汤胃管注入、静脉常规应用广谱抗生素、抑酸剂。早期大剂量654-2静脉注射及激素应用。

2.2个体化治疗 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合并休克者,首先大量补液,先晶体后胶体、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肠功能不全者用生大黄粉经胃管注入;血糖增高者以胰岛素泵(2~6U/h)控制血糖;肝功能不全者给予保肝降酶治疗;肾功能衰竭者予持续肾脏替代(CRRT)治疗;呼吸衰竭者予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腹腔积液及胰周积液给予彩超引导下置管冲洗引流。

3治疗结果

本组15例病例中,治愈12例,死亡一例,后出现胰腺假性囊肿2例二期手术治疗。

护理要点:

临床症状监测:生命体征 严格监测并记录患者呼吸、脉搏、心率、血压、体温、血氧饱和度等。当脉搏超过100次/分、收缩压小于或等于80mmHg、脉压≤20mmHg时,应及时扩充血容量,防止患者休克发生;当体温超过39℃或持续高热时,应积极降低体温,控制胰腺坏死或并发感染的加剧。

精神状态调整:密切观察患者情绪变化、神志状态、睡眠情况及治疗心态。要求患者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减少探视人数及时间,多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尽快使患者调整心态,稳定情绪,积极配合治疗,以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疼痛观察 观察患者腹痛部位、范围、性质、时间及演变过程。其中应密切注意腹痛的演变进展,特别是当患者出现腹部压痛加剧、疼痛范围扩大、腹肌痉挛明显且血压持续下降时,应考虑中毒性休克发生的可能,尽快做好抢救准备工作,为医生争取更多抢救时间[2]。

观察并详细记录患者24h进出水量,保留尿管的患者观察每小时尿量不低于30mL。记录胃肠减压引流物量、颜色、气味等,并保持其通畅。注意灌肠后患者大便的次数、量的多少、性状及颜色;由于体温升高,患者易发热出汗,应注意及时帮助患者擦身换衣,在换衣过程中应注意给患者保暖,以免受凉。

一般护理 饮食营养护理:胰腺炎急性期应绝对禁食、禁水,进行胃肠减压,以减少胰腺的分泌。此期患者主要通过静脉输注获取能量和营养物质,应注意合理安排各种营养物质滴注的先后顺序。疼痛基本消失后可少量进食碳水化合物流质饮食;即使所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也应缓慢恢复正常饮食,切忌油腻,以利于胰腺功能逐步恢复。由于AP患者长期卧床,应勤翻身、防止压疮发生及肺部并发症。胰腺炎控制好要指导患者少量多餐,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 素、容易消化的食物。提供清洁安静的环境,进食时,多鼓励患者,提供患者爱吃的食物,以增加抵抗力。鼓励患者多饮水,以减少尿道感染,保持口腔卫生,预防虚脱。

用药护理:胰腺炎期要根据进出液体量评估患者体液不足程度及电解质紊乱状况,随时调整补液量,同时根据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指标调节输液速度。使用抗生素时应注意其半衰期及组织内有效浓度,进行交叉间隔使用,同时做到现配现用,以确保疗效,减少胰周感染等不良反应,降低病死率。应根据AP的不同证型、不同程度对患者进行精确用药,严格控制给药方式及给药剂量。

专科护理 胃肠减压及管道护理 通过胃肠减压将胃内容物抽出,减少或抑制胰腺分泌,以改善肠壁血循环,恢复肠功能,防止呕吐。胃肠减压期间应保持引流通畅,固定好各种引流装置,防止引流管的滑脱、扭曲、受压、阻塞等,对重症昏迷患者更应注意。同时在各种管道上贴上标签,以免混淆,方便对各种引流液颜色、性质、量的记录。

心理护理:AP常起病急、病情危重、死亡率较高,且治疗费用较高,由此往往给患者及家属带来更大的紧张焦躁、恐惧不安等精神压力,从而影响到治疗进程及治疗效果,并进一步增加患者的精神压力。因此,医护人员应当在患者入院之初对其进行心理疏导,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差异,采用患者及其家属更容易理解的语言讲解AP的特点,耐心解答疑问,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放松心情,以诚恳的态度、耐心的劝导、过硬的治疗技术来增强患者及其家属的安全感,建立良好的医护关系,使其减少对AP的恐惧,调动患者的主观积极性以便配合治疗。

并发症的护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AP最易发生的并发症之一,也是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应早期给予呼吸支持,舒缓血管痉挛,防止肺泡变性的发生。应经常协助患者翻身、鼓励患者有效深呼吸和适当的咳嗽主动排痰;早期采用鼻导管或面罩给氧,流量控制在4~6L/min,随时注意观察脉搏、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以调整通气量及吸氧浓度,及时清理气道内的分泌物,始终维持呼吸道通畅。

休克的护理:AP患者早期失液量大,易造成血容量不足,引起低血容量性休克。一旦发现患者心率加快、血压下降、腹痛范围扩大、腹部板硬,要立刻检测各项生化指标,判断是否出现了中毒性休克。早期发现并给予积极有效的抗休克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总之,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情发展迅猛,往往导致肺、肾等多器官功能障碍,早期出现难以纠正的低氧血症,病死率高。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动态监测和护理,准确判定有无并发症发生,及时给予心理支持,协助医生控制感染,准确给药,是抢救成功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77-578

[2]刘君琴,李瑾瑜.急性胰腺炎的综合护理.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年1月第8卷第2期,230-231

作者:黄红蕊等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基于管理模式的机械管理论文下一篇:企业自动化控制石油化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