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特点表现

2022-08-04

第一篇:小班幼儿特点表现

小班幼儿年龄特点

3~4岁幼儿年龄特点

3~4岁幼儿的身体组织结构和器官功能有所加强,骨骼更坚硬了些,但骨化过程还未完成,容易变形,神经细胞脆弱,易疲劳,大脑皮层在形态上继续分化。在功能上逐渐成熟,到了3岁大致定性,但兴奋过程占优势,抑制过程较弱。

3~4岁幼儿身体和手的基本动作已经比较自由。喜欢用笔画画,进入涂鸦期。幼儿能根据物体特点和功能,比较灵活、准确熟练地操作,摆弄和建构简单造型。在创造性活动中表现出自豪感。他们对鲜明的色彩、线条、音乐、节奏、律动有浓厚的兴趣。能用动作表达其感受。伴有情感地愉悦性体验。这阶段幼儿是音乐感受力和听觉能力发展的关键期。

3~4岁幼儿能掌握各种粗动作和一些惊喜动作。喜欢接触外界环境。练习大肌肉运动技能。能自然地走、跑、跳、学骑三轮车、玩球。

3~4岁幼儿能掌握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能学会自己穿脱衣服、系扣子、洗手……并有初步的自我保护和规则意识。幼儿随生活范围不断扩大,引起心理发展的各种变化,使其认识能力、生活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迅速发展。

3~4岁幼儿感知觉逐渐完善,对生动形象、色彩鲜艳、新奇的事物和现象容易认识。但他们观察的随意性水平较低,容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而转移观察的目标。思维依靠行动,带有直觉行动性,先做后想,不会想好再做。不能从表面去理解事物。初步掌握分类,喜欢自然界。喜欢操作活动。爱模仿别人,有一些独立性。需成人的指导和帮助。幼儿认识活动对行动的直接依赖性说明其认识活动非常具体。他们能理解具体的事物,不会做复杂的分析,不会进行逻辑推理。各种心理活动仍以无意为主。

3~4岁幼儿已掌握一定口语,逐渐学会正确发音,对同意的理解肤浅具体。语言的形成发展使幼儿能用较恰当词句向别人表达自己思想和需求,喜欢听故事,学习儿歌,能安静听别人讲述并听懂语意。

3~4岁幼儿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受外界事物和自己情绪所支配。自制力差,易冲动,自我中心化强。但对成人及熟悉的人仍有依恋情感。但他们具有初步的规则意识和行为规范。喜欢用语言的动作与人交往。会出现一些交往障碍或行为问题。逐渐习惯于自发地和同伴共同游戏,能对别人表示同情和关心,开始有初步的自我评价。

针对3~岁幼儿年龄特点,成人应注意保护幼儿身体。走,坐姿势端正的时间不宜过长。成人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进行正面教育,为幼儿树立好榜样。为孩子提供更多和同伴相处交往的机会,进行探究活动和表现的机会,使其主动性,目的性和友好交往行为在实践活动中得以提高。

第二篇:幼儿绘画特点、目标(小班)

幼儿绘画特点、目标与内容

小班上学期

一、特点

1、无意注意占主导优势。观察带有很大的随意性,观察笼统,一形多义是这个时期绘画的主要特征。圆圈是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涂鸦符号。幼儿用圆表示一切想要表现的事物,且大多数的圆圈涂鸦为不封闭的圆形。

2、个体生理、心理发展速率的不尽相同,使幼儿之间的差距很大。部分幼儿尚无创造图形符号的意识,部分幼儿作品已出现不规则的圆形,有的已能将圆形和线条组合表现物体的一些特征。

3、偏爱鲜艳的颜色,能区分3~4种或更多差异明显的颜色。对差异不明显的颜色常易混淆,如蓝色与绿色。喜爱用各种颜色在纸上随意涂鸦,但在表现图形符号时,很少调换颜色,致使作品色彩单调。

4、缺乏辨别方位的能力,思维缺乏稳定性。在纸的任何地方都能随意涂鸦,且涂鸦的符号缺乏联系,各自独立,不断重复同一种图像,作品显得杂乱,没有固定的方位。

5、喜欢摆弄新奇、易操作的工作和材料,并从中体会乐趣。以手臂动作带动手腕操作,不能控制动作的方向和力度。关注摆弄的过程,对结果不在乎。

二、目标

造型:

1、制地表现各种线条。

2、运用封闭圆形添加线条创造简单符号。

3、变化圆形和线条的位置,创造等多的符号。 色彩:

1、感知常见的颜色,说出它们的名称。

2、尝试调换各种颜色进行涂鸦。

3、主动调换颜色,感受色彩的变化。 构图:

1、在画面任意地方粘贴添画。

2、分辨画面上下方位。

幼儿绘画特点、目标与内容

小班下学期

一、特点

1、无意注意仍占有一定的优势,而有意注意开始萌芽。观察力和辨别能力较之前有明显进步。小班下学期初幼儿的观察无顺序,多遗漏,只能观察到事物的粗略轮廓,已积累一些简单图形的变现经验,并有意识地通过线条、图形的简单组合表现事物大致特征。

2、逐步能控制手的动作,使手眼一致。从无控制涂鸦转向有控制的涂鸦,从以“动作”为主要特征的绘画活动开始向以“想象”为特征的绘画活动演变,会用绘画表现自己的愿望。动作逐步精细化,幼儿之间的差异逐步缩小。

3、能说出更多常见颜色的名称,有意识地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涂画,但对颜色的深浅尚不敏感。在创作过程中能主动调换颜色,对鲜艳、明亮的颜色有偏爱。

4、空间知觉逐步发展,初步能辨别上下等方位。思维的稳定性有所增强。通过重复创造图像使画面变得丰满。

5、乐意尝试运用各种绘画材料,已不满足于单一的水彩笔盒炫彩棒,对新奇的表现手法充满兴趣,从手臂控制逐渐过渡到手腕控制,操作材料的能力逐步增强。

二、目标

造型:

1、尝试在图形上添加线条创造符号。

2、运用各种图形和线条表现熟悉物体,开始有较明确的命名。

3、图形组合创造简单图像的意识开始萌芽。 色彩:

1、感知更多的常见颜色的名称。

2、有意识地调换颜色使作品色彩鲜艳。

3、尝试用炫彩棒涂色,初步体验涂色的乐趣。 构图:

1、以散点构图的方式安排画面。

2、关注整体画面,用重复添加方法使画面丰满。

第三篇: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一、学习按指令行动,生活自理能力增强

小班幼儿的一个显著进步,就是逐渐摆脱自我中心,学习按指令行动。在成人的指导下,他们形成了许多日常生活、游戏和学习活动时所必需的生活自理能力,比如会自己用勺进餐,会自己穿衣裤、会解会扣较容易操作的扣子,会穿不用系鞋带的鞋子,会自己洗手等,这表明小班幼儿已开始能适应集体生活了。

二、行为明显受情绪支配

小班幼儿的行为受情绪支配作用大,他们的情绪仍然很不稳定,容易冲动,常会为了一件小事大哭大闹。但是较之3岁儿童,他们已开始产生调节情绪的意识,但在实际行动上尚不能真正控制。

小班幼儿仍然十分依恋父母和老师,尤其需要得到亲近成人的微笑、拥抱、拍拍、摸摸等肌肤相亲的爱抚动作。在幼儿园能感受到老师的关怀程度,会说:“x老师喜欢我,x老师不喜欢我。”愿意和喜爱的教师接近,在喜爱的教师身边,往往情绪愉快,行动积极。

三、对他人的情感反应敏感性增强

小班幼儿移情能力有了很大的发展,他们开始能站住他人的立场上感受情境,理解他人的感情。看见生病的同伴、摔跤的弟妹.会表示同情,在老师启发下,会作出安慰、关心、帮助等关切他人的行为。

小班幼儿对别人的意见、别人感情的反应敏感性增强,当做错事受到成人批评时,会感到害羞、难为情。在羞耻感的体验和发现上.女孩比男孩更为明显。羞耻感的出现,为儿童遵守集体规则提供了动力基础。

四、开始认同、接纳同伴与教师

小班幼儿社会交往范围有了很大的拓展,从家庭成员扩大到老师。他们会经常主动地拉拉老师的衣服.以动作引起老师的注意,表达对老师的亲近和与老师交往的意愿。他们开始认同、接纳同伴,但并不太在意同伴间的协作,往往只是各玩各的。只有在宽松的户外活动时,才会相顽追逐、奔跑、喊叫,以动作活动的方式开展有联系的交往。小班后期,孩子与同伴共同玩的意识加强。逐步学会和同伴共同分享玩具。此期儿童也爱管同伴的事,经常把同伴的事告诉成人。

五、动作的协调性增强

小班幼儿喜欢跑、跳和踏小轮车等大动作,动作开始协调,逐步学会自然地有节奏地行走,但还无法控制在一段时间内持续某—动作.我们在户外活动中发现孩子们的动作协调了,喜欢追跑.喜欢和老师一起参加简单的体育活动.小班幼儿手部小肌肉发展相对较迟缓,但双手协调技能有了较大发展,他们会折纸,会用蜡笔画画,电会使用剪刀有控制地沿线剪直条,动作逐步精细化了。

六、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小班幼儿对周围世界充满浓厚的兴腰,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向成人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虽然这些问题十分肤浅、幼稚,但对他们理智感、求知欲的发展有极大的启迪作用。此时儿童开始能以认真的态度对侍成人所教之事,并有动手尝试的愿望。比如,拿到新玩具时,既喜欢操作摆弄,同时也能认真看、听成人讲解,并试着改变玩法。看到新奇的事物会主动接近,探索其中的奥秘。

七、已形成与生活经验有关的概念

小班幼儿行动自如,认知范围扩大,逐步形成了一些与生活经验相联系的实物概念,但此时儿童的概念很具体,只是特指某项事物,例如猫就是专指自己家中的那只猫。在操作摆弄物品时,儿童逐渐认识了一些事物的属性,如大小、长短、多少、简单形状等。会10以内口头数数,但不能做到口手一致。

八、认识很大程度依赖于行动

小班幼儿的认识活动基本上是在行动过程中进行的,并且易受外部事物及自己情绪的影响,无意性占优势。他们的注意很不稳定,易受外部环境的干扰。由于有意注意水平低下,儿童观察的目的性较差,缺乏顺序性和细致性,不会有意识地识记某些事物,只有那些形象鲜明、具体生动、能引起强烈情绪的事物才易记住。

小班幼儿的思维大多由行动引起,一般先做后想,或者边做边想,不会思考好以后再做。他们的认识具体,只能根据外部特征来认识与区别事物,思维缺乏可逆性与相对性,因此不能理解反话。

九、模仿性强

小班幼儿爱模仿的特点非常突出,模仿是这一时期儿童的主要学习方式,他们通过模仿掌握别人的经验,习得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喜欢模仿妈妈打电话的样子、烧饭的动作等.还喜欢学问伴的样。游戏时喜欢与问伴担任同样的角色,因此在游戏中常常出现许多“妈妈”在烧饭,对此.他们感到很满足,并未感到不合理。

十一、能用简单语言表达自己的感觉与需要

现在的孩子是语音发展的飞跃期,他们基本掌握本地区语言的全部语音,但在实际说话时发音还不够准确。同时他们的词汇虽增加也很快,尤其是实词增长更为迅速。儿童已能用简单的言语与成人、同伴交往,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还叙述生活中的事,只是在独白时很不流畅.带有很大的情景性。这时的儿童特别爱听故事,常常缠着父母在空闲时间讲,还喜欢一边听,—边学故事中小动物有趣的动作和叫声。

十二、产生了美术表现的愿望

3岁左右的儿童,美术能力的发展由涂鸦期进入到象征期。他们产生了美术表现的意愿,会把线条、图形加以简单地组合来表现事物的大致特征,但是他们能表达的图形很少,所以一形多义是儿童作品的主要特征,相似的图形在儿童不同的作品中可能表现为许多物体。他们作画时.常常边画边用语言来补充画画内容。

这—阶段的儿童在绘画、构造活动中,愿意尝试各种新材料,表达熟悉物体的粗略特征。如:一条直线旁边加上两根短线就是“一架飞机”。他们偏爱鲜艳、饱和的色彩。

十三、喜欢音乐表现,能唱简单歌曲

小班幼儿喜欢学唱歌,尤其会对那些富有戏剧色彩的、情绪热烈的歌曲产生很大的兴趣,会反复地跟着唱。他们也会试着用l一2种打击乐器打出不同节奏,虽然节奏并不准确合拍,但是表明他们已开始学着控制自己的动作进行表达。

这一时期的儿童一般都能唱几首简单歌曲,有的甚至会即兴哼唱一些自己编的旋律和短句,唱自编的歌。

第四篇: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定稿)

小班幼儿发展特点:由无意识倾听到学习有意识倾听表述的特点是,以自身活动或经历为内容,其中夹杂着一些想象的成分,表述的方式比较简单,

我班幼儿特点:部分幼儿来自农村,外地,父母做生意,孩子由老家的老人带大,受年龄和文化程度影响,我发现他们的语言能力存在很多问题,有的幼儿听不懂普通话,不会说普通话,有的幼儿因为有口音或者刚刚来北京对周围生活的环境比较陌生,所以导致有的幼儿不敢在他人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样是因为上面的原因,有部分幼儿没有较好的生活习惯,倾听习惯。

儿歌的仿编是中班语言领域的目标,但是我这个活动的让幼儿仿编的的内容只是简单的水果名字部分,第一,水果是幼儿生活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幼儿非常熟悉。第二,儿歌的整体结构没有变化,幼儿只是在复述的过程中将水果的名称做以简单的改变。第三,就像我前面说的,小班的语言是以自身活动或经历为内容的。儿歌中不仅仅只是水果名词的改变,目标中还包含健康领域的内容:吃东西前要洗手。这也是小班这一阶段生活常规培养的主要内容之一。儿歌的方式是幼儿喜欢的,易于接受的。从而利用这一形式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第五篇: 小班幼儿的主要心理特点

3岁,对于多数幼儿来讲,是生活上的一个转折年龄,正是从三岁起,他们开始离开父母的怀抱,进入幼儿园过集体生活,这个变化很大,儿童要有一个适应过程,而这个过程的关键,是要求教师要有亲和力,让幼儿感觉老师像妈妈一样可亲,集体生活并不可怕,而是具有吸引力,使幼儿逐渐适应集体生活。

因此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幼儿的心理特点。首先他们的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他们的行动受情绪的支配,这表现在很多方面,如高兴时听话,不高兴时说什么也不听,喜欢哪位老师,就总是跟在老师的后面,喜欢美洋洋,就让老师总是放美洋洋的动画片,等等。再就是他们爱模仿,小班幼儿独立性差,爱模仿别人,看见别人玩什么,自己就玩什么,看见别人有什么就要什么,因此我们要为幼儿多准备几样相同的玩具。思维带有直觉行动性也是这一阶段的幼儿的一个主要的心理特点。他们的思维很直接,不会做复杂的分析和综合,只能从表面去理解事物,因此我们要从正面去教育他们,讲反话常常会引起违反本意的不良后果。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小班英语学期计划下一篇:小班学年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