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从1排到10教案

2022-12-10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从1排到10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一篇:中班从1排到10教案

3.10《从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教案 岳麓版选修3[1]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0课 散沙一盘酿苦果 ——从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对法西斯的对外侵略扩张、英法的绥靖政策、美国的“中立法案”、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等有关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正是由于世界上各种政治力量的相互内耗,未能形成对抗法西斯国家的合力,才使得二战全面爆发的。通过学习上述知识的历史背景及相互联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原因,展示材料,呈现情景,逐步使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路径、方法和手段。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法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有关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虽然“亡羊补牢犹未为晚”,但防患于未然似乎更为重要。如果世界各国能通力合作,法西斯势力就不会在全世界兴风作浪,挑起这场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的战争,从而明了为了和平自己应担当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教学重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教学难点】英法的绥靖政策和美国的“中立法案”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和互动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世界,真可谓是一个风云变幻危机四伏的世界。当时在国际关系方面,各种政治力量之间可以说是矛盾重重,错综复杂,基本矛盾有社会主义国家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如协约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和封锁;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如英法美在巴黎和会上的争斗、美日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争夺、美英日的海军军备竞赛等;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如巴黎和会上对战败国领土、殖民地的宰割以及索取赔款;殖民地半殖民地与帝国主义宗主国之间的矛盾,如中国为反对巴黎和会决定爆发了五四运动;30年代反法西斯力量与法西斯势力的矛盾,如埃塞俄比亚、西班牙、中国等反法西斯的武装斗争等。在这些错综复杂的矛盾中,不同时期其主要矛盾是不断变化的。战后初期,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它们企图按照自己的意图重新分割世界,竭力争夺利益并削弱对方。经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争斗,列强达成妥协,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30年代,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演变成反法西斯力量与法西斯势力之间的矛盾。由于德意日法西斯侵略集团到处侵略扩张,遭到世界人民反对,也加深了它们与英法美等国的矛盾,而且英法美用绥靖政策来缓和这一矛盾的企图破产。这一矛盾的发展,导致了从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在这个过程中,法西斯力量显得十分强大,因为他们报成了团。而反法西斯力量则相当软弱,因为各国基本上都是各自为战,而且本应起主导作用的西方大国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对法西斯百般纵容。正是由于反法西斯阵营呈现一盘散沙状,才使得法西斯势力欲壑难填步步紧逼,最终悍然把战火烧向了整个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提出问题)

1.在法西斯到处侵略扩张的过程中,德意日三国既单打独斗,又相互勾结。那么—— (1)意大利是如何单独行动的? (2)日本是如何单独行动的?

用心

爱心

专心

- 1

为所欲为;听任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纵容德国在欧洲的扩张,对德国吞并奥地利不发一言,主动迫使捷克斯洛伐克割让领土给德国;二战全面爆发后仍对德国抱有幻想,实行“奇怪战争”“静坐战争”。

(3)苏联的哪些行为也起到了相当恶劣的作用?

1939年:在同英法进行结盟谈判的同时,同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使苏联得以暂时不被拖进战争,但也使德国免去了两线作战之忧,得以发动战争。

(总结归纳) 总之,由于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的到处侵略扩张,由于英法美苏等大国的妥协退让姑息纵容,由于世界上反法西斯力量还比较弱小,战火逐步由局部地区和国家而燃遍了全球。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开始了。

【板书设计】

一个会议:共产国际七大 二

二战前亚非欧三洲进行的局部反法西斯战争未能遏制战争全面爆发的两个原因:反法西斯国家孤立无援,一些大国的纵容、绥靖、中立自保,未能形成反法西斯统一力量。

英法美对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意大利采取的两个政策:英法采取绥靖政策,美国采取中立政策

二战爆发前疯狂进行侵略扩张的三个国家:意大利、日本、德国

二战爆发前就进行反法西斯战争的三国家:中国、埃塞俄比亚和西班牙 五

与西班牙战争有关的五种政治力量:西班牙共和国政府,西班牙佛朗哥叛军,干涉西班牙内战的德意,对西班牙战争采取不干涉政策的英法,援助西班牙共和国政府的 “国际纵队”。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国际关系方面的五对矛盾:社会主义国家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如协约国对苏俄的干涉和封锁;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如一方面在巴黎和会上的争斗,美日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争夺,美英日的海军军备竞赛等;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如巴黎和会上对战败国领土、殖民地的宰割及索取赔款;殖民地半殖民地与帝国主义宗主国之间的矛盾,如中国在山东问题上与日本等国的冲突;30年代法西斯与反法西斯力量之间的矛盾,如中国、埃塞俄比亚和西班牙的反法西斯斗争。

英法等国实行绥靖政策的七个原因:一战的残酷性使英国等国人民的反战情绪高涨,迫使政府极力避免卷入战争;经济危机使英法政局动荡,影响了两国对外政策的一致性;对德意法西斯的企图估计失误;仇视共产国际和苏联社会主义国家;希特勒极力造成一种惟有共产国际和苏联才是德国敌人的假象;一战严重削弱了英法实力,使其不敢同德意法西斯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英法等国对弱小国家固有的蔑视。

(板书时,根据实际处理)

【布置作业】

课下思考以下几道题目,任选其一完成。

1.假设你是埃塞俄比亚皇帝海尔·塞拉西一世,请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揣摩一下他的心态,描述一下他在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前后的所作所为。

2.假设你于1936年参加了支援西班牙人民的“国际纵队”,作为一个中国人,请描述一下你的心态和行为。

3.假设你是英国首相张伯伦,请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揣摩一下他的心态,描述一下其在二

用心

爱心

专心

- 3

第二篇:中班数学教案认识数字10

文档仅供参考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数字10

一、活动前思考:

1.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为使幼儿轻松、愉快地掌握枯燥的数学概念,本活动围绕去公园郊游的形式展开, 将一系列的游戏贯穿于整个活动过程中,让幼儿在游戏的情境中主动、积极、自愿的去探索,以自己的方式获得经验,真正体现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2.重点难点:

重点:感知1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数字10。

难点:学习数字和图片、圆点进行匹配。

二、过程实录:

(一)活动目标:

1.感知1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数字10。

2、理解10表示的实际意义,学习数字和图片圆点进行匹配。

3.大胆参与数学操作及交流活动。

(二)活动准备:

1、每张座位上贴上1-9的数字,每人一张胸卡(有数量不等的小动物)

2、数量为78910的动物卡片若干,大色子一个

(三)活动过程:

一、复习9以内的数量

1)导入:春天来了,我们一起去郊游吧!(幼儿随郊游音乐进场)

2)游戏:找座位,根据胸卡上图片的数量找相应的座位号。

师:我们每人都挂了一个卡片,看,我的卡片上有什么?有几只?那要去找数字几呢?(9只刺猬找9号座位,这就是对号入座)请你看看你的卡片上有几只动物应该找几号座位?

3)分别请幼儿数一数、说一说,并相互检查验证。

师:请你用‘几只动物找几号座位’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请你们相互检查一下是否都找对了。

评析:以郊游的形式引起兴趣,活动中对号入座也贴近孩子的生活经验,同时也复习9以内数物的匹配。

二、学习活动,认识数字10

1)复习9以内的数量

师:我们一起欣赏美丽的公园吧!草地上有什么?(柳树)有几棵? 河里有几只鸭子?有几棵桃树?飞来了几只蝴蝶?分别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谁的卡片上也有和它一样多的小动物请上来。

2)认识数字10并理解10的实际意义

*师:看天上飞来了几只燕子?(9只)这时又飞来了一只,合起来有几只燕子呀?你是怎么知道的?(让幼儿目测数群)10只燕子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

*10长得象什么?(出示数字10)它由哪两个数字组成呢?这样看是不是10呢(翻身)?(提醒幼儿知道10永远1在前,0在后面 )

*数字10除了可以表示10只小兔,还可以表示什么?请你找一找我们身上哪样宝贝正好是10?

3)游戏:掷色子,通过数数、认认、巩固10以内的数量。

游戏玩法:先由教师掷色子,看最上面的一幅图,如果掷到的是图片,请每个幼儿找到相应的数字;如果的是数字,请您找到相应的图片.(幼儿游戏3-4次)

评析:通过引导幼儿有序地观看公园美景,先复习了9以内的数量,在新授认识数字10时,教师运用合起来的形式让幼儿更直观地理解了10的由来。活动中还运用掷色子的游戏通过观察、数数、比较找出相应的卡片帮助孩子感知10以内的数。

三、个别操作活动:变成一样多

1)要求:教师出示范图,请幼儿根据数字添画相应的圆点,使圆点的总数和数字相等。

2)个别讲评:观察幼儿的作业情况,出示错误的进行视频讲评。

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评析:幼儿通过实践,动手操作,巩固了对10的数物匹配,同时活动中孩子的自我检查和同伴检查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四、游戏:数糖果。巩固感知10以内的数量,拓展幼儿思维。

师:今天小朋友表现都很棒,我也有奖品送给你们呢!奖每个小朋友10粒糖,请你想一想,如果不满怎么办?如果多了又怎么办呢? 完成后请给后面的老师检查,分享糖果。

评析:分糖游戏达到活动的高潮,增加了活动的难度。再次让孩子在操作中寻找让数物对应(相等)的办法,或添或去,给孩子独立思考、自主决策的空间。

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买鞋 设计意图:

本学期我结合主题活动"我自己",选择了生活中幼儿熟悉、比较熟悉、不熟悉的各种鞋开展了"买鞋"活动。在活动中,我根据幼儿的已有经验和发展需要预设了活动目标和活动过程。过程一"参观鞋城"旨在引导幼儿观察自己、同伴和教师所穿的鞋子的不同种类和特征,继而激发幼儿认识、了解更多种类鞋子的兴趣。过程二"交流讨论"旨在帮助幼儿梳理、提升、积累"鞋子的种类、用途、材质和"根据不同场合、不同季节及脚的大小穿不同鞋子"的经验。过程三"拓展延伸"旨在通过课件拓展幼儿对特殊用途鞋子的认识,并由此引发有关整理鞋子的讨论和操作。 目标:

.对鞋子的不同种类和用途感兴趣,尝试按特征配对。并乐意说出自己的认识和发现。

.初步积累根据不同场合、不同季节及脚的大小穿不同鞋子的生活经验。 准备:

.师幼共同收集各种各样的鞋子。布置成"丁丁鞋城"。

.介绍鞋的课件(芭蕾鞋、钉鞋、绝缘鞋等特殊用途的鞋)。

.不同大小的鞋盒、记号笔、贴有双而胶的铅画纸若干。 过程:

一、参观鞋城.说说我的鞋。

①师(伸出自己的脚):今天我穿了一双运动鞋。你们都穿了什么鞋②依次请穿相同鞋子的幼儿伸出脚,大家一起数数共有几双鞋。总共有几种鞋。

.参观鞋城。

师:除了我们脚上穿的这几种鞋.还有没有别的鞋呢?我们一起去新开张的"丁丁鞋城"看看,为自己挑一双喜欢的鞋。大家一定要找对相同的两只鞋哟!(教师了解幼儿选鞋情况,选择幼儿没选的一至两种鞋。

二、交流讨论.认识鞋的种类。

师:谁来介绍一下。你买了什么鞋?(请买相同种类鞋子的幼儿把鞋放在一起。

师:你为什么买这双鞋?你认为什么时候穿这双鞋最好?为什么师:我刚才也买了一双鞋。知道这叫什么鞋,我为什么买它吗.发现鞋子的不同特征、用途、适用季节。

师:刚才我们都介绍了自己买的鞋,现在我们再来看看一共有多少种鞋。

尝试目测点数。

师:这些鞋除了种类不同,还有什么不同呢?(引导幼儿发现有的用拉链,有的系带子;有的高跟,有的平跟;有的硬底,有的软底.了解买鞋的常识。

师:这些鞋子不但漂亮而且用途也不同,我们换上试试吧师:为什么小朋友都穿进新鞋了,我却穿不进呢?(引导幼儿认识买鞋时要试穿,一看大小是否合适,二看穿着是否舒适、便于行动。

三、拓展延伸.了解特殊的鞋。

师:除了我们买的这些鞋,"丁丁鞋城"还有哪些鞋?它们有什么用你还看见过什么鞋?它有什么用交流之后播放课件。帮助幼儿认识芭蕾鞋、钉鞋、绝缘鞋等特殊用途的鞋。

.鞋、盒配对。

师:大家都知道鞋子不穿时应放进鞋盒。那么,怎么才能分清自己的哪双鞋子放在哪个盒子里,想穿时一下子就能找到呢师.,小朋友的办法真多,我也想了一个办法。给鞋子画了一张"像"贴在盒子侧面。这样就能很快找到想穿的鞋子了。你们有没有不一样的办法?去试试吧。(幼儿尝试给鞋盒做相应的记号。丰富生活经验。

.交流分享各自的记号表示方法。

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第三篇:《食物从何处来》教案(1)

《食物从何处来》说课教案

说课人:周 峰 说课时间:2006年5月27日

教学目的:

1.了解“世界上除了极个别的细菌能不依赖阳光而靠化学能来合成食物以外,其他一切生物都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来获得食物”的科学道理 2.了解先异后同的逻辑说明顺序 3.复习多种说明方法在文章中的运用 4.体会说明文的知识性科学性 5.事理说明文的写作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字词 2.段落层次

3.说明方法:设问、分类别、下定义、列数字、比喻法

教学过程:

一、 引入课文

人及自然界中的一切生物都需要食物才能存活。自然界的生物品类繁多,千姿百态,生活环境和条件各自不同,生存方式和习性互有差异,要总括出人和一切生物的“食物从何处来”这一问题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然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食物从何处来》却把它解说得既有条理又准确周密。这是我们这个学期学习的第三篇事理说明文,因此要着重让同学们自读分析。

二 、请一位同学在小黑板上给加点字注音:(教师出示已写好汉字的小黑板)

卵 赫 脂肪 贮藏

供应 参天 糠麸 供给

吃荤 细菌 细胞

(教师和学生一起辨析正误)

三、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先写出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归纳出段落层次。(5分钟后可以找两个同学同时在黑板上写段落层次答案)

(针对黑板上的两个答案,发动同学讨论归纳,教师小结)、

第一部分(1-2)说明一切生物都需要食物。

第二部分(3-13)说明食物从何处来的两种途径和方法,说明食物从绿色植物来。

第一层(3)总说。

第二层(4-12)自养和异养。 4-8自养。(说明重点) 9-12异养。

第三层:(13)总结第二部分,同时回答了题目提出的问题。

(如果学生对“部分”和“层次”的划分提出不同意思,只要合理,亦应肯定)

四、 请大家一起来总结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主要让学生发言,不须教师多作解说)

回答:本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设问。文章题目“食物从何处来”就是设问句。这样定题目能引起读者的阅读)

文章第一段结尾,采用连问的方式进行设问,“这些有机物从哪里来?”“能量从哪里来?”两个句子在第一段和第二段之间,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三段一开始就自问“如何获得食物?”然后自答:“有两种不同的途径和方法。”是第二部分的提领句。

2.分类别。(分类要依据一定的标准)

因为生物获得食物有两种不同形式,也就是“食物”来源有两种不同的途径和方法,从被说明事物的特征出发,采用分类说明是恰当的。

文章先以生物获得食物的途径为分类标准,分为自养型和异养型两大类。

能够自己制造食物的属于自养型。

不能自己制造食物,靠绿色植物生活的属于异养型。

然后,文章又以获得食物的方法为标准,作第二次分类说明。

自养型的生物分为两类:①靠光合作用制造食物(常见的大量的绿色植物);②不靠光合作用,而靠化学能制造食物(极个别的微生物细菌)

异养型生物也分两类:①不能改造加工植物的动物及大多数微生物;②能改造加工植物的人类。

这样层层分类说明,各种生物不同的生存方式,获取食物的不同方法,无不包举,这样不仅符合科学原理,而且概括十分严密,思路清晰,条理分明。

3.下定义。为了突出事物的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往往用简明扼要的话给事物下定义,使读者对被说明的事物有个明确的概念。本文有以下几处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

对“食物”下定义。“食物”是一种能够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

对“自养”、“异养”下定义。自养是“自己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的食物,满足生长的需要。”“绿色植物都属于这一类。”;异养是“自己不能制造食物,靠植物来生活。”“所有的动物和大部分微生物都是这一类。”。

对“光合作用”下定义。绿色植物的“叶绿体吸收了太阳的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含有高能的有机物质,(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同时放出废气──氧。” 4.列数字。

①“一个成年人,即使一点工作也不做,一天也要消耗一千四百大卡的能量。”──这是以“人”为例,用具体数字说明“一切生物,只要活着就要消耗能量。”

②“叶子上面有着许多气孔”,“有时,一个气孔在一秒钟内能吸进二万五千亿个二氧化碳分子”。“一个”气孔,“一秒钟”,“二万五千亿个”,三个数字放在一起,形象地说明了叶子上的气孔吸收二氧化碳分子,有多大的威力。

③“全世界的植物,一年中能制造出好几千亿吨有机物”,简单准确的数字具体地说明了“合成工厂”的巨大。

5.比喻法。以人们常见的、熟知的事物比喻说明不太常见、不太熟知的事物,效果很好。为了说明得形象、具体,便于读者理解,这篇文章在说明光合作用时,用了一系列的恰当比喻。例如把根毛比作最基层的原料采集站,把茎比作运输干线,把叶子比作食品工厂,把叶绿素比作合成车间。这样,把整个自养的过程,比作是工厂从采集原料,运输到生产、合成的过程。这就能把比较复杂的现象简明化、形象化。

五 齐读课文。

六 布置作业。将答案写在作业本上。

练习一

练习二

练习三

练习四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逻辑顺序:先异后同的顺序 2.知识性科学性

3.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指导

教学过程:

一、 讲评作业:找几个同学,把答题读给大家听,然后讨论补充,最后教师归纳总结。

(参考答案见《教师教学用书》P98-99)

二、 今天咱们来探讨课文的说明顺序。(先让大家讨论,然后教师小结)

事理说明文一般采用逻辑顺序说明事理。逻辑顺序表现在很多方面,本文写作的根本目的,不在于对自然界生物生存方式的分类概括,而在于从大量生物生存方式差异现象中,推本求源,引出规律。正因为如此,文章先解说植物、动物、微生物、人类,有自养、异养的不同;然后阐释异养型的生物无论“吃荤吃素”,归根到底靠植物生活的道理;最后得出绿色植物所制造的有机物质,是除了个别微生物之外,其他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的结论。这是先异后同的说明顺序,属于逻辑顺序范畴。

采用先异后同的逻辑顺序说明,符合人们从部分到整体,从现象到本质的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规律,显示出先分析综合再形成判断的逻辑力量,既证明了结论是科学论断,又使文章思路清晰、条理分明。

三、 说明文的基本特点之一是具有知识性和科学性,试以本文为例谈谈这个问题。

知识性和科学性,是就说明的内容而言的。说明必须揭示某事物或事理的本质特征,必须符合客观实际,做到概念准确,判断恰当;分类清楚,种属分明;能给读者一定的知识。而这知识,是经过人们的科学实验或社会实践证明了的,是所说明的事物的基本属性和基本规律。而介绍具有科学性的知识,也正是说明的根本目的。

本文说明的是自然界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有机物质的来源这样一个复杂问题。因此本文选取的各项材料以及各个解说的具体问题之间,都有着内在的紧密联系,它们都围绕着一个中心问题而起着某方面阐释的作用。这个中心就是:各种生物维持生命的有机物质来源,亦即一切生物的“食物从何处来”的问题。本文正是为说明自然界生物生存的这一共同规律,才集中大量材料,解说一系列具体问题。此外,本文语言准确,周密。(以练习

五、练习六为例研究)能科学地反映客观事实,保证了本文的科学性。

四、 事理说明文写作指导(以教师讲为主)

①说明是对事物的发生、发展、结果、特征、性质、状态、功能等进行解释、介绍的一种表达方式。这种被解释、介绍、阐述的事物,可以是实体的,例如器械、山岳、湖泊、花、草、虫、鱼等;也可以是抽象的事理,例如立场、观点、名词概念、学术流派等。

运用说明方式写成的文章,叫做说明文。

②最近学的三篇说明文,都是以介绍事物,阐明特征,指出因由,解释事理为主,使人读了能理解具体事物的特征,状态,功能;对抽象事理,则能领会其精神实质,从而憬然有悟,了然于胸,这样的说明文被称为事理说明文。

③事理说明文的写作,首先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其次必须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第三,文章的结构、层次要有很强的逻辑性,要“言而有序”;第四,要有周密、准确的语言,以保证文章的科学性。

说明的根本目的在于使读者有所“知”。说明,是对事物作客观的、冷静的、科学的解释。

因此,事理说明文的写作要注意扣住以上的特点写。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一书中曾说:“说明文大体也有一定的方式。开头往往把所要说明的事物下一个铨释,立一个定义„„以下铨释,立定义开了头,接下去把铨释和定义里的语义和内容推阐明白,然后来一个结尾,这样就是一篇有条有理的说明文。”

(以下参考《教师教学用书》P102-104)

五、 布置作业。按书本上有关说明文的写作要求写一篇事理说明文。课外写便于查找资料,因此留做家庭作业。

(如课上还有时间,可让同学们自由讨论各自的写作设想,以启发大家,充实自己,教师不用干预;如学生的基础较差,则教师需再准备一些材料,讲给学生听)

第四篇: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10以内的数的守恒

活动目标

1、复习10以内的数,能排除大小、排列的方式影响准确地判断10以内的物品的数量。

2、发展幼儿观察点数能力和思维的抽象概括能力。

活动准备

1、ppt课件:10以内数的守恒

2、教具:小花若干。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

1.一幅春天的景色图:春天里有的东西。

引导幼儿观察图中有什么?

2.教师:春天小花儿开了,大树绿了,有很多朋友喜欢出来玩,

数字也要来和它们交朋友了呢,请小朋友来帮帮他们吧。

二、观察感知物体的数量与大小无关

课件演示

引导幼儿感知物体的数量与大小无关

1.把大小不同的球分别排成两排,请幼儿观察比较,他们谁多谁少还是一样多。

2.把大小不同的汽车分别排成两排,请幼儿观察比较,他们谁多谁少还是一样多。

三、观察感知物体的数量与排列无关

1.将10只小熊进行无序排列,让幼儿观小熊的数量是否改变。

2.将10只小兔子进行无序排列,让幼儿观察兔子的数量是否改变。

第五篇:1.1 从生物圈到细胞 教案

教学设计

必修1第1章第1节

陈丽芳

从生物圈到细胞 教 案

福建师大附中

陈丽芳

课标要求:

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使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教学目标:

1、 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 举例说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3、 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教学重点:

1、 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教学难点: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制作。

教学过程: 课程引入: 教材介绍。

学习方法:理科:课前预习相关章节的知识并完成课外练习册的预习部分,找出在自行学习过程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带着问题进入课堂,课堂要求认真听讲,养成做笔记的习惯,可以将笔记工整的记在课本对应空白处,此外,每位同学准备一本笔记本,B5大小,用于归纳章小节,积累错题,粘贴实验报告等,课后完成课后练习及练习册相关内容。文科:将笔记记在课本对应空白处。

学分认证:本课程的模块考试成绩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考试卷、实验报告、细胞模型,学生课堂汇报。 章节引入:

师:我们肉眼可以看见细胞吗?需要借助哪种仪器来观察? 学生回答。

师:关于细胞的研究已经有了300余年的历史,最近50年更是进入了分子水平,也就是在比细胞还要小的层次上进行研究。比如说植物的组织培养,通俗的说就是利用单个植物的细胞培养成为完整植物体的技术,克隆羊多利我们都很熟悉,它是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来实现的,此外,科学家们还能将不同细胞的遗传物质DNA进行切割和拼接,这就是大家熟悉的转基因生物,比如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移到实验动物体内获得会发荧光的动物。

1 / 3

教学设计

必修1第1章第1节

陈丽芳

美国细胞生物学家威尔逊曾说,每一个生物科学问题的答案都必须在细胞中寻找。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近细胞吧。首先我们来探讨生命活动和细胞的关系,大家知道的生命活动都有哪些?

学生自主发言,教师引导学生尽可能说出生命的特征。

教师总结生物的基本特征: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都有新陈代谢的作用;都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师:以上是生命的六大基本特征,这些生命活动与细胞有什么关系呢?能否脱离细胞这个单位单独进行呢?我们一起来看几个实例并回答课本的几个讨论。 实例1:草履虫的运动和分裂

1. 草履虫是单细胞还是多细胞生物? ——单细胞

2. 正在进行何种生命活动?还能进行什么生命活动?——正在运动和分裂,还能呼吸、摄食、生长、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结 论:单细胞生物具有生命的基本特征。 实例2.人的生殖和发育

在你和父母之间,什么细胞充当遗传物质的“桥梁”?——精子和卵细胞。

胚胎发育与细胞的生命活动有什么关系?(图示)——胚胎发育过程伴随着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结 论:多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生长和发育建立在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基础上。 实例3.缩手反射

结论:反射等神经活动需要多种细胞的参与。

以上生命活动都与细胞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它的生命活动与细胞有关系吗? 学生自主发言。

师举例:埃博拉病毒、SARS病毒和艾滋病病毒。

结 论:病毒在活细胞中繁殖。生物体的某一种细胞受到损害,也会影响该种生物的生命活动,甚至导致其死亡 。

师:请大家通过一两句话来总结细胞与生命活动的关系? 提问。

师小结: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即使像病毒那样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也只有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既然细胞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那么这个基本单位是怎样逐步构成生命系统的其他组分的?整个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都有哪些?

学生阅读图1-1回答问题:生命系统分为哪几个层次?从小到大的顺序是什么?

2 / 3

教学设计

必修1第1章第1节

陈丽芳

教师以课本图示为例,简单介绍各层次的构成,重点举例分清种群和群落两个概念。 师:以上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中从细胞到个体可以体现生命的进化历程,个体到种群再到群落体现和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从群落到生态系统到生物圈的层次体现了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的关系。 思考与讨论:

1、如果把图中的龟换成人,图中其他各层次的组成会不会发生变化?如果换成一棵松树,一只草履虫又会怎样?

人:名称不变,但具体内容会发生变化。 松:缺少了系统这一层次。

草履虫: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2、在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中,能完整地表现各种生命活动的最微小的层次是哪一个?说明你的理由。

细胞。1)其他层次都是建立在这一层次上的。2)生物体内的细胞还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能独立完成一系列的生命活动。3)某些生物体还是由单细胞构成的。

3、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也是一个系统吗?如果是,它们是不是生命系统?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

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是一个系统。不是生命系统。因为生命系统能完成一系列的生命活动,单靠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是不可能完成的。

小结

 构成生命系统的结构具有层次性、复杂性和多样性。  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3 / 3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月考反思作文600字下一篇:中秋节的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