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言慎行慎友范文

2022-06-06

第一篇:慎言慎行慎友范文

慎言、慎行、慎微、慎独、慎欲、慎友、慎初之七慎

慎言 俗话说,“慎言以养其德,节食以养其体”、“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祸从口出,患从口入”……无不体现“慎言”的智慧和“口无遮拦”的后果。 慎行 慎行是一种风度,也是一种潇洒和坦荡。“行谨则能坚其志,言谨则能崇其德”、 “言必信,行必果”, “慎行”无疑体现的是一个人自强不息的意志,懂得“慎行”的人肯定志存高远。

慎微 “慎微”不是小器之人的行为体现,而是不忽视细节,是对事物的一丝不苟的态度。《老子》:“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在一定条件下,细节往往决定成败,图大者,当谨于微。

慎独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诱惑无处不在,慎独,是面对美色的坐怀不乱,是面对金钱以不贪为宝,是面对不义之财以不占为本。

慎欲 古人云:“欲虽不可尽,可以近尽也;欲虽不可去,求可节也。”在追求个人欲望的过程中,应该时常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不做欲望的奴隶。正如老子所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慎友 真正的朋友是一面镜子,照照镜子,就可以明白自己的缺点;真正的朋友也是一本书,翻翻书页,就可以学有所悟、学有所获。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生中最大的悲哀莫过于交友不慎,所以,交友一定要谨慎!

慎初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是一个举足轻重的问题,善与恶只是一念之差、一步之遥。迈出第一步都是艰难的,一旦迈出恶的一步,最可能的结果是走向恶的深渊。

《老子》中言:“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意思就是:“行百里者半九十”,如果能始终如一,持之以恒,到最后还像开始的时候那么严格要求自己,那么他的一生就很平安,没有败事可言。

第二篇:第7课 自律自省 慎言慎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自律自省 , 慎言慎行的内涵,明白自律自省 , 慎言慎行是一种情操,是一种修养。

能力目标:学会在生活中明是非,知善恶,辨美丑,自律自省,慎言慎行。不做任何有违道德信念,做人原则之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学会自我批评,自我反省,督促自己改正错误,长久以往坚持不懈,我们就能让自己的人生在不断“雕刻”中价值连城,为人们所尊重和景仰。能通过自律来“与自己过不去”,向自我宣战,为自己提出更高的道德要求,实现道德的自我超越。

教学重点:知道自律自省 , 慎言慎行的内涵,明白自律自省 , 慎言慎行是一种情操,是一种修养。

教学难点:学会在生活中明是非,知善恶,辨美丑,自律自省,慎言慎行。

教学方法:故事明理 案例剖析 总结提升 教学过程 一由镜子导入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时刻都需要“照镜子”,以便了解自己,有时这面“镜子”是周围的人,在他们的帮助下发现我们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从而使我们查漏补缺获得成长。但我们总不能对别人说,“请你做我的镜子帮助我反省,一直在我身边不能离开我哦!”因此,我们还需要学会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或者通过阅读、观察生活中其他人的行为来作为“镜子”自己照自己,发现自身的不足,并使自己严格按照正确的道德规范和标准指导自己的言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自律自省”。自律自省是我们成长的一个重要途径,它是一面明镜,可以帮助我们明是非、知善恶、辨美丑;也是一面透视镜,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自己、分析自己、把握自己,提高自我意识水平和理性思维能力;还是一面多棱镜,镜子照见了他人是为了比较自己,使自己达到新的高度……但是,同学们,我们照自省这面镜子是需要勇气的,因为镜子并不掩饰你的过失,不美化你的缺陷,“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人没有完美的东西,也没有无缺憾的事物。当你在自我反省的过程中发现了缺憾,你会觉得照这自省面镜子是个自我检查、自我否定、自我改造、自我教育的过程。然而正如要体会到温饱的幸福,须在饥饿中回味;要感受到健康的可贵,须在病痛中体会;当你饱受禁锢的痛苦后才能理解自由的重要,只有发现了缺憾才能激起对完美的不断追求!一个经常自省的人常常审视自己的内心,问自己,“我今天学到了什么?“我今天的行为都是正直的吗?”“我如何才能做得更好?”“我明天的目标是什么?”经常这样问,就好象把自己当作一件艺术品那样去细心雕琢,精心呵护,这样才是自己象艺术品一样在别人眼里价值连城,为人们称颂。而让我们成为艺术品的就是在自律自省中形成的良好的修养、高尚的品德和崇高的人格。因此,我们要学会自我批评,自我反省,督促自己改正错误,长久以往坚持不懈,我们就能让自己的人生在不断“雕刻”中价值连城,为人们所尊重和景仰。能通过自律来“与自己过不去”,向自我宣战,为自己提出更高的道德要求,实现道德的自我超越。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自律自省,慎言慎行。 二讲授新课

(一)慎言慎行是塑造高尚人格的重要手段

1自读课本p47-48我心有主和不为人知畏己知和曾国藩日记。

明确:慎言慎行是一个人提高个人修养,塑造高尚人格的重要手段。从古到今,注重道德修养,塑造高尚的道德人格和优雅气质一直是中华民族修身之道的精髓,做人之道在于明白、追求最高之德,光明正大、公正无私、廉洁奉公,而这些都是以慎言慎行作为起点和基础的。不会慎言慎行,就谈不上修身;不会慎言慎行,也无从高尚与优雅。

(二)自律自省是引领我们走向成功的阶梯

1让学生讲一下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格林尼亚的故事,思考他带给我们的启示。

明确:自律自省是引领我们走向成功的阶梯 三自律自省, 慎言慎行是提高个人修养的重要途径 1寇准为什么不办寿宴。

2寇准永葆清正廉洁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在生活中,自省自律还能让我们理解他人过失,发现他人的光点,从而学会了宽容;自省自律让我们自己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思考自己的得与失、善与恶、对与错,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自觉纠正言行偏差,并不断为自己提出更高的道德要求,完成从自发到自觉、从外表到内心、从被动到主动行为转变,从而使自己的道德修养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从而使自己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四从小事做起,以德律己

(一)要严于解剖自己,客观的看待自己。

(二)要敢于自我批评,自我检讨。 (三要有改正缺点的信心与决心 五案例剖析

1阅读郑培明自省自律少不得,须留清白在人间。我们青少年应该向郑培明学习什么? 六课堂小结

廉洁是福根,自律是福芽。

同学们,我们还要在自律自省后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使自己不致于重新再犯同样的错误,。需要我们慎言慎行。言语行动小心谨慎。最后要强调的是,慎言,不等于不言,该讲的也不讲,明哲保身;慎行,不等于不行,无所作为,惧担责任。

PPt展示名人名言:

慎独慎微,慎始慎终。——郑培民

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明)曹端、年富山 世路无如贪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 ——[宋]朱熹 日省吾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朱熹

第三篇:慎言慎行一身正气 清正廉洁两袖清风

欲虽不可去 求应有所节 立志言为本 修身行为先

自重 自省 自警 自律方能走端行 慎独 慎微 慎权 慎欲勤为干事创业 公生明 廉生威

明道德以固本 重修养以安魂 知廉耻以净心 去贪欲以守节

在其位 谋其事 尽其责 廉其政

第四篇:家长会材料之三在孩子面前要慎言慎行

在孩子面前要慎言慎行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不能把他们当做自己的“私有财产”,想说就说,想打就打,孩子也有孩子的尊严。陶行知老先生有首诗写得好:“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作为父母,我们要想教育好孩子,首先要了解孩子,欣赏孩子,维护孩子的尊严。所以,我们在孩子面前要慎言、慎行。

下面的话,说不得:

1、你怎么这么笨,快笨死了。你这孩子真让人生气,能把人给气死。

家长说出这样的话,只是在发泄自己的情绪,对孩子的成长不但一点作用不起,反而会产生负面影响。

2、必须按照我说的去做。

家长用这种口气和孩子说话,简直就是命令孩子“唯父母的话是从”,不让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久而久之,孩子会对好多事情失去兴趣,畏手畏脚,没有主见。

3、我说你不行吧,你就不行。

这等于在给孩子的行为贴封条,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

4、我整天为你吃苦受累,容易吗?你不好好学习,对得起我们吗?

家长这不是在教育孩子,而是在要挟孩子,为孩子提供一个安稳、舒适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是家长应尽的义务,可不能用来

作为激励孩子上进的条件。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个笑话:妈妈:儿子啊,妈妈为了你把心都操碎了,头发全熬白了,你可得好好学习啊,要不然你可对不起妈妈。儿子:妈妈,您头发白不是为我操心操的,是您老了,咱们隔壁张大爷无儿无女,光棍儿一条,他可没为儿女操心吧,怎么头发也白啊。虽然是笑话,但我们应该注意到,教育孩子也应该与时俱进,以前的那种“苦痛教育”已经不适合我们现在的孩子了。

5、大人说话你别插嘴,你懂什么?

孩子人小心不小,他也有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当他的想法和做法很可笑时,您不觉得那是孩子天真可爱吗?怎么能不让孩子把自己的观点说出来呢?

6、下次考试,你必须考进前多少名?

家长一气之下,给孩子提出的不合理要求,孩子不但不会努力做到,反而会对家长的做法表示反感。

下面的事情,做不得:

1、在别人面前,提孩子的缺点。

这是在揭孩子的伤疤,俗话说:“大人大脸面,小人小脸面。”当着别人的面揭孩子的短,会伤了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在外人面前抬不起头来。

2、孩子犯点错误,就大惊小怪,老账、新账一块儿算,孩子犯错误是常事儿,但是,家长不能啰嗦起来没完,要允许孩子犯错误,即使是经常犯的错误,也要犯一次说一次,不能给孩子记

账。

3、用悬赏的方式激励孩子做事情。

奖励本身没错,但完全用物质刺激孩子进步难免会让孩子陷入误区——成功是为了获得奖赏,这样会造成孩子被动努力,不会积极进取。

4、用拳头教育孩子

我曾经看到过一篇有关家庭教育的信息,把家长分为三等:一等父母用眼光教育孩子,二等父母用嘴巴教育孩子,三等父母用拳头教育孩子。我觉得很有道理。家长“以德治教,以爱治教”比“以暴治教”效果要好得多。

5、孩子希望父母陪他一起玩的时候,家长借故推托。

和孩子一起游戏,是和孩子交流的好机会,也是尊重孩子的一种表现,因此家长应该珍惜。即使自己再忙,也要抽出时间。

6、指望孩子出人头地。

家长应该清楚一点:神童那只是凤毛麟角。自己的孩子就是普通人一个。爱吃、爱玩、爱犯小毛病,和别人家的孩子没什么两样,只要孩子健康、快乐,其他的事情只要付出努力了,一切都顺其自然。

第五篇:关于“慎言”

关于“慎言”     病从口入,祸自口出。口出者,言语也。

《易》曰:“言行,君子所动天地也,可不慎乎?” 《语》云:“慎言其余则寡忧。”人之出言,不可不慎也。 清·李渔《闲情偶记》:言为心声。心有所思,则口以言之,何必慎之?曰:“一出不可返者言也。”言如覆水,出口难收。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 《抱朴子》:“激雷不能追已往之失辞,班输不能磨言之既玷。”“千斤不能救斯言之玷。”  《意林·说苑》:“人生口舌,天赋以言,又何必慎之?曰:口者,兵也。”   《天禄阁外史》“三寸之舌芒于剑。”

五代·冯道《舌》诗:口是祸之门,舌是斩身刀。闭口深藏舌,安身处处牢。”                孔子曰:“终身为善,一言以败之。” 东坡有云:“言为身灾。”

老子曰:“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论语》:“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 《战国策》:“知而不言为不忠。” 《逊志斋集》:“宜言而不言是愚之符。”

《礼记·杂记下》:“居其位,无其言,君子耻之。” 《呻吟语》:“有所不言,言必当。”

宋·杨时《二程粹言》:“言不贯文,贵于当而已。 《淮南子》 “言不苟出。”

《朱子语类》:“言不妄发,发必当理。” 白居易《策林》:“动心三省,言必再思。” 《淮南子》“口妄言则乱”。

汉·刘向《说苑》:“出言不当,反自伤也。” 《礼记》:“君子约言。”            

《管子》:“多言而不当,不如其寡也。” 《老子》:“希言自然。” 《礼记》:“君子约言。” 唐·姚崇《口箴》:“吉人寡辞。” 《二程粹语》:“言以简为贵。”

《警世通言》:“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呻吟语》:“寡言者寡过” 《老子》:“多言数穷。” 《论语》:“言多必败。” 《朱子家训》:“言多必失” 。 《三国典略》:“多言可畏。” 《意林》:“患在多言。”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时政热点考试范文下一篇:时政热点新闻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