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误差分析总结

2023-01-18

总结是一次反思过程,是一种记录工作情况、回顾工作不足的重要方式,在总结写作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全面化的分析工作情况,这有利于我们的工作成长。怎么写出有效的总结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分析化学误差分析总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分析化学误差分析总结

化学实验误差分析总结

高中化学 高二第一学期

第十章 学习几种定量测定方法 关于实验误差方面的总结

10.1 测定1mol气体体积

在实验中造成测定结果偏小的是 1. 装置漏气

2. 镁带含有跟硫酸不反应的杂质 3. 称量后擦去镁带表面的氧化膜 4. 反应结束后,未用针筒抽气

5. 硫酸注入量不足10ml,使镁带有剩余 6. 实验仪器本身存在量得气体体积偏小的误差

在实验中造成测定结果偏大的是

1. 最后计算氢气体积时没有扣去硫酸的体积 2. 反应放热,实验过程中温度升高较大

3. 镁带中含有产生气体比等质量的镁产生气体多的杂质(如Al等)

4. 实验仪器本身存在量得气体偏大的误差

10.2结晶水合物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 在实验中造成测定结果偏低的是

1. 加热不彻底造成硫酸铜晶体未失去全部结晶水

2. 失去全部结晶水后未放入干燥器中冷却(在空气中冷却) 3. 取用的样品中混有前面同学操作后的无水硫酸铜 4. 晶体中含有不挥发杂质

在实验中造成测定结果偏高的是

1. 加热时有晶体溅出(用玻璃棒搅拌时被沾去一点硫酸铜) 2. 坩埚不干燥 3. 晶体表面有水

4. 加热时间过长,部分变黑 5. 晶体中含有受热易分解的杂质

6. 为了测定一包白色粉末的质量,将药品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并需移动游码使之平衡,测得药品的质量为m(砝码)和m(游码的移动)

10.3酸碱滴定

在实验中造成测定结果偏低的是

1. 用以量取待测液的滴定管未用待测液润洗 2. 滴定时,摇动锥形瓶不慎溅出几滴溶液 在实验中造成测定结果偏高的是 1. 锥形瓶洗净后又用待测液润洗

2. 装酸液的滴定管内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3. 滴定管用水洗后,未用标准溶液润洗就装入标准溶液 4. 滴定前,滴定管尖嘴部分有一气泡,滴定过程中气泡消失

滴定结束读数时,若仰视,则读数值比溶液的实际体积偏大,结果造成测得的待测液浓度偏大

若同一次读数采用俯视,则使测得待测液浓度偏小。

第二篇:误差分析及实验心得

误差分析

1 系统误差:使用台秤、量筒、量取药品时产生误差;

2 随机误差:反应未进行完全,有副反应发生;结晶、纯化及过滤时,有部分产品损失。

1、实验感想:

在实验的准备阶段,我就和搭档通过校园图书馆和电子阅览室查阅到了很多的有关本实验的资料,了解了很多关于阿司匹林的知识,无论是其发展历史、药理、分子结构还是物理化学性质。而从此实验,我们学习并掌握了实验室制备阿司匹林的各个过程细节,但毕竟是我们第一次独立的做实验,导致实验产率较低,误差较大。

在几个实验方案中,我们选取了一个较简单,容易操作的进行实验。我与同学共做了3次实验,第一次由于加错药品而导致实验失败,第二次实验由于抽滤的时候加入酒精的量过多,导致实验产率过低。因此,我们进行了第三次实验,在抽滤时对酒精的用量减少,虽然结果依然不理想,但是我们仍有许多的收获:

(1)、培养了严谨求实的精神和顽强的毅力。通过此次的开放性实验,使我们了解到“理论结合实践”的重要性,使我们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明白了在实践中我们仍需要克服很多的困难。 (2)、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增强了团队合作精神。这次的开放性实验要求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同学一起完成,而且不像以前实验时有已知的实验步骤,这就要求我们自己通力合作,独立思考,查阅资料了解实验并制定方案,再进行实验得到要求中的产物。我们彼此查找资料,积极的发表个人意见,增强了团队之间的协作精神,培养了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了我们科学严谨的求知精神,敢于追求真理,不怕失败的顽强毅力。当然我们也在实验中得到了很大的乐趣。

九、实验讨论及心得体会

本次实验练习了乙酰水杨酸的制备操作,我制得的乙酰水杨酸的产量为 理论上应该是约1.5g。所得产量与理论值存在一定偏差通过分析得到以下可能原因: a、 减压过滤操作中有产物损失。 b、将产物转移至表面皿上时有产物残留。 c、 结晶时没有结晶完全。

通过以上分析我觉得有些操作导致的损失可以避免所以我在以后的实验中保持严谨的态度。 我通过本次实验我学到了乙酸酐和水杨酸在酸催化下制备乙酰水杨酸的操作方法初步了解有机合成中乙酰化反应原理巩固和进一步熟悉了减压过滤、重结晶基本操作的原理和方法了解到乙酰水杨酸中杂质的来源及其鉴别方法通过误差分析可能原因进一步更深理解实验的原理和操作养成严谨的态度。

第三篇:gps系统的误差来源分析

关键字:gps 接收机 相位 误差 定位 卫星 位置 影响 信号 天线

摘 要:GPS 系统的定位误差直接影响着GPS定位精度,按其产生的来源、性质及对系统的影响等进行了介绍和初步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以便消除或削弱它们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关键词:GPS误差 精度 卫星星历 电离层 对流层

一、GPS 定位技术

GPS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是美国国防部为满足军事部门对海上、陆地和空中设施进行高精度导航和定位的要求而建立的。该系统具有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等三维导航和定位能力,并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和保密性。它已成为美国导航技术现代化的最重要标志,并被视为20 世纪美国继阿波罗登月计划和航天飞机计划之后的又一重大科技成就。在航空、航天、军事、交通、运输、资源勘探、通信、气象等几乎所有的领域中,它都被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用于导航、定时、定位和进行大气物理研究等。GPS 的主要特点有:

(1)全球覆盖连续导航定位:由于GPS 有24 颗卫星,且分布合理,轨道高达20200km,所以在地球上和近地空间任何一点,均可连续同步地观测4颗以上卫星,实现全球、全天候连续导航定位。

(2)高精度三维定位: GPS 能连续地为各类用户提供三维位置、三维速度和精确时间信息。GPS提供的测量信息多,既可通过伪码测定伪距,又可测定载波多普勒频移、载波相位。

(3)抗干扰性能好、保密性强; GPS 采用数字通讯的特殊编码技术,即伪噪声码技术,因而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和保密性。

二、GPS 定位的误差来源分析

GPS 测量是通过地面接收设备接收卫星传送来的信息,计算同一时刻地面接收设备到多颗卫星之间的伪距离,采用空间距离后方交会方法,来确定地面点的三维坐标。因此,对于GPS卫星、卫星信号传播过程和地面接收设备都会对GPS 测量产生误差。主要误差来源可分为:与GPS卫星有关的误差;与信号传播有关的误差;与接收设备有关的误差。

1.与卫星有关的误差

(1)卫星星历误差

卫星星历误差是指卫星星历给出的卫星空间位置与卫星实际位置间的偏差,由于卫星空间位置是由地面监控系统根据卫星测轨结果计算求得的,所以又称为卫星轨道误差。它是一种起始数据误差,其大小取决于卫星跟踪站的数量及空间分布、观测值的数量及精度、轨道计算时所用的轨道模型及定轨软件的完善程度等。星历误差是GPS 测量的重要误差来源.

(2)卫星钟差

卫星钟差是指GPS卫星时钟与GPS标准时间的差别。为了保证时钟的精度,GPS卫星均采用高精度的原子钟,但它们与GPS标准时之间的偏差和漂移和漂移总量仍在1ms~0.1ms以内,由此引起的等效误差将达到300km~30km。这是一个系统误差必须加于修正。

(3)SA干扰误差

SA误差是美国军方为了限制非特许用户利用GPS进行高精度点定位而采用的降低系统精度的政策,简称SA政策,它包括降低广播星历精度的ε技术和在卫星基本频率上附加一随机抖动的δ技术。实施SA技术后,SA误差已经成为影响GPS定位误差的最主要因素。虽然美国在2000年5月1日取消了SA,但是战时或必要时,美国可能恢复或采用类似的干扰技术。

(4)相对论效应的影响

这是由于卫星钟和接收机所处的状态(运动速度和重力位) 不同引起的卫星钟和接收机钟之间的相对误差。

2.与传播途径有关的误差

(1)电离层折射

在地球上空距地面50~100 km 之间的电离层中,气体分子受到太阳等天体各种射线辐射产生强烈电离,形成大量的自由电子和正离子。当GPS 信号通过电离层时,与其他电磁波一样,信号的路径要发生弯曲,传播速度也会发生变化,从而使测量的距离发生偏差,这种影响称为电离层折射。对于电离层折射可用3 种方法来减弱它的影响: ①利用双频观测值,利用不同频率的观测值组合来对电离层的延尺进行改正。②利用电离层模型加以改正。③利用同步观测值求差,这种方法对于短基线的效果尤为明显。

(2)对流层折射

对流层的高度为40km 以下的大气底层,其大气密度比电离层更大,大气状态也更复杂。对流层与地面接触并从地面得到辐射热能,其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GPS 信号通过对流层时,也使传播的路径发生弯曲,从而使测量距离产生偏差,这种现象称为对流层折射。减弱对流层折射的影响主要有3 种措施: ①采用对流层模型加以改正,其气象参数在测站直接测定。②引入描述对流层影响的附加待估参数,在数据处理中一并求得。③利用同步观测量求差。

(3)多路径效应

测站周围的反射物所反射的卫星信号(反射波)进入接收机天线,将和直接来自卫星的信号(直接波) 产生干涉,从而使观测值偏离,产生所谓的“多路径误差”。这种由于多路径的信号传播所引起的干涉时延效应被称作多路径效应。减弱多路径误差的方法主要有: ①选择合适的站址。测站不宜选择在山坡、山谷和盆地中,应离开高层建筑物。②选择较好的接收机天线,在天线中设置径板,抑制极化特性不同的反射信号。

3.与GPS 接收机有关的误差

(1)接收机钟差

GPS 接收机一般采用高精度的石英钟,接收机的钟面时与GPS 标准时之间的差异称为接收机钟差。把每个观测时刻的接收机钟差当作一个独立的未知数,并认为各观测时刻的接收机钟差间是相关的,在数据处理中与观测站的位置参数一并求解,可减弱接收机钟差的影响。

(2)接收机的位置误差

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相对测站标石中心位置的误差,叫接收机位置误差。其中包括天线置平和对中误差,量取天线高误差。在精密定位时,要仔细操作,来尽量减少这种误差影响。在变形监测中,应采用有强制对中装置的观测墩。相位中心随着信号输入的强度和方向不同而有所变化,这种差别叫天线相位中心的位置偏差。这种偏差的影响可达数毫米至厘米。而如何减少相位中心的偏移是天线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实际工作中若使用同一类天线,在相距不远的两个或多个测站同步观测同一组卫星,可通过观测值求差来减弱相位偏移的影响。但这时各测站的天线均应按天线附有的方位标进行定向,使之根据罗盘指向磁北极。

(3)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偏差

在GPS 测量时,观测值都是以接收机天线的相位中心位置为准的,而天线的相位中心与其几何中心,在理论上应保持一致。但是观测时天线的相位中心随着信号输入的强度和方向不同而有所变化,这种差别叫天线相位中心的位置偏差。这种偏差的影响可达数毫米至厘米。而如何减少相位中心的偏移是天线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三、GPS的最新发展与改进

面对导航市场的迅速发展和强大的竞争压力,美国政府不得不作出反映,计划在未来10年内对GPS做一系列的调整和改进。对GPS的改进将对GPS系统的3个部分进行,其中对星座部分的改进最大。

1.GPS星座的改进

(1)改善星座的分布(2)增强卫星的自主导航能力(3)取消SA政策(4)增加民用频率(5)频率复用(6)增强卫星发射信号的功率

2.地面监控部分的改进

卫星位置的精度直接影响到用户的定位精度,而地面监控站的数量和分布部分地决定了GPS卫星定轨的质量。目前GPS共有5个监控站,卫星位置的精度为1m~2m。美国军方正计划将国家制图局(NIMA)的7个GPS监控站纳入目前的控制网,使将来的监控站的分布更加均匀、密度更大,为了计算卫星的位置提供更多的、更及时的高质量观测数据。预计在未来10年,卫星星历的精度将达到亚米级,甚至达到厘米级,同时,向卫星上传数据的频率也将更高。

3.用户接受部分的改进

由于用户的用途不同,用户接受机的改进也是多样化的。接收机的硬件部分正朝多样化、小型化、模块化、集成化、操作简单等方向发展,例如出现了一些新的接收机可根据用户的需求用软件设定单频GPS、双频GPS等模式。接收机的面板上只有

一、两个按钮和若干个显示灯组成,可完成接收机的基本操作。GPS的数据解算软件将基于数据库,朝着图形化、智能化等方向发展。这些发展的最终的目的是让一般用户更方便的使用GPS。

参考文献

[1] 徐绍铨等.GPS测量原理及应用.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10.

[2] 张守信等.GPS技术与应用.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1.

[3] 张小红等.GPS定位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J].武汉:测绘信息与工程.2001,1.

第四篇: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习题

第二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1、在定量分析中,精密度和准确度的关系是()

A、精密度高,准确度一定高,B、准确度是保证精密度的前提

C、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前提

2、从精密度好就可以断定分析结果可靠的前提是()

A、偶然误差小B、系统误差小C、平均偏差小D、标准偏差小

3、偏差是()

A、测量值与真实值之差B、测量值与平均值之差

C、真实值与平均值之差C、平均值间的差值

4、下列各项定义不正确的是()

A、绝对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值之差B、相对误差是绝对误差在真实值中所占的百分比例

C、偏差是测定值与平均值之差D、总体平均值就是真值

5、四位同学读同一滴定管,读得合理的是()

A、21mLB、21.1mLC、21.100mLD、22.10mL

6、包含两位有效数字的是()

A、2.0×10-5B、pH=6.5C、8.10×105D、-5.30

7、可减小随机误差的是()

A、进行仪器校准B、做对照试验C、增加平行测定次数D、做空白试验

8、有两组分析数据,要比较它们精密度有无显著性差异时,应采用()

A、F检验法B、t检验法C、μ检验D、Q检验

9、有两组分析数据,进行显著性检验的基本步骤()

A、可疑值的取舍→精密度检测→准确度检测

B、可疑值的取舍→准确度检测→精密度检测

C、精密度检测→准确度检测→可疑值的取舍

10、对置信区间的概念应理解为()

A、以真值为中性的某一区间内包含测定结果的平均值的概率

B、在一定置信度时,以测量值的平均值为中心的包含真值的范围

C、真值落在某一可靠区间的概率

D、在一定置信度时,以真值为中心的可靠范围

11、准确度的高低用来衡量,它表示。

12、通常标准偏差的数值比平均偏差要 ,少次测量数据结果的随机误差遵循测量次数趋于无限次时,随机误差遵循分布; 在少量数据的统计处理时,,当测定次数相同时,置信水平越高,则显著性水平愈,置信区间愈,所估计得区间包括真值的可能性,一般置信度定在和;在少量数据的统计处理时,当在相同的置信度下,精密度越高,标准偏差s,实验次数增加,置信区间会。

13、用分度值为0.1mg的天平准确称取5g试样,记录为10ml的量筒量取5ml溶液,记录为,25ml滴定管滴定了22.4ml的溶液,记录为。

14、滴定分析中,应使化学计量点和滴定终点尽量 ,终点误差or偶然误差),是(可避免or不可避免)

15、在不加待测组分的情况下,用测定样品相同的方法、步骤进行定量分析的实验称为种实验可以消除由于、或由配制溶液的蒸馏水还有待测组分而造成的系统误差。

第五篇:磨边机磨边质量误差分析报告

广东河源万峰陶瓷有限公司

二00九年

赵义清

1、前言

磨边机是陶瓷企业墙地砖生产中最基础、应用最普遍的设备。检查磨边机质量的合格与否就是加工产品的质量指标:边直度、大小头、对角线误差,其中的对角线误差最重要,它基本上综合了前两项指标,最能反映设备的综合使用性能,也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效果。因此,磨边机对角线误差的探讨对陶瓷企业生产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成本的降低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2、对角线误差的主要表现形式

众所周知墙地砖的理想外形为矩形;矩形的一个重要性质就是对角线相等。在实际生产中,加工的产品形状与理想状态会有一定程度的偏差,表现出来就是对角线一边长一边短,外观形状就不会是一个矩形而会是其他各种各样的形状。因此陶瓷墙地砖生产企业测量产品对角线就是一种比较实用和快捷的产品质量检测方法。

3、产生对角线误差的原因

经窑炉烧制的半成品由输送线架输入磨边抛光工序,通过对中后进入前主机磨削其中一组对边,完成后进入转向机构,旋转90°进入后主机,完成另一组对边的磨削;前后主机结构基本相同,只是后主机多了一套挡砖(推砖)机构,其作用是保证己加工边与后续加工边相互垂直;前、后对中装置的对中轮使毛坯与中心线对称,以保证两边加工余量相等,其中心线是由磨边机主机中心线和两组磨轮磨削作用面对称线来体现的。 要保证加工出来的产品是矩形,主要控制有以下两个方面: (A)边的形状误差(边要平直);

(B)边的位置误差(对边平行,邻边平直)。

在整个生产加工过程中,产品沿进刀方向(横向)运动,才可完成对整条边的切削,而在纵向,必须使其与刀具无相对运动。当产品与刀具在纵向有相对运动时,存在两种可能:

1)产品运动平衡,刀具(即磨轮)周期性前后窜动,这样加工出来的产品就会不平直(波浪边);

2)刀具(即磨轮)无前后窜动,产品在纵向与刀具有相对运动,此时三种可能: (1)加工过程中,由于两对边切削力不均匀,而夹紧力又不够大,导致产品在纵向窜动,从而引起波浪边及对边不平行;

(2)产品两边运动速度不相等(两输送带不同步),导致对边不平行(大小头)。 (3)大梁调节丝杆与调节铜锣母间隙大,当对中机构进行对中时。受对中力挤压,两大梁间距增大,从而引起波浪边及对边不平行。

从上述分析可看出:对边是否平行仅由主机性能决定,而邻边是否垂直不仅与前后主机性能有关,还与档砖(推砖)机构、大梁调节丝杆与调节铜锣母配合间隙、对中机构和压梁有关。

4、产生误差的几个主要工步

从上述的分析可知,产生误差的主要来自四个工步:产品的传送过程、压轮、压带夹紧过程、档砖(推砖)定位过程、磨轮的切削过程。它们与设备生产精度有密切关系:

4.1.1产品的传送过程

产品输送是由主传动装置来完成。产品支承在前后两条同步带上并随同步带沿加工方向以一定速度向前运行,运行速度由带轮旋转速度及同步带节距决定;前后带轮由于装在同一轴上,旋转速度是一致的,节距误差对传动速度有一定影响。节距误差一方面来自其制造误差,另一方面来自其弹性变形,故同步带质量对其同步性也是至关重要的。再一方面同步带轮与传动轴的装配间隙也会对两条同步带的同步速度产生影响,同步带轮与传动轴的联接主要是由平键联接,靠侧面传递转矩,结构简单、装拆方便,目前在一些企业的生产现场工人装配时为了省时图快,易于装配,错误地把平键的两个侧面打磨使同步带轮与轴的配合变成了间隙配合,这样就出现两同步带有偏差,产品就会出现对角线、崩边、碎角等问题,而且在生产过程很难发现原因所在。

4.1.2压轮、压带夹紧过程

夹紧是由压紧部件完成,其作用是防止加工过程中产品在输送方向法向可能产生的窜动。目前有两种结构形式:一种是压轮式,另一种是压带式,

压轮式:各压轮为独立的夹紧元件,各压轮在压紧工件的同时,在输送力的作用下沿着各自轴线自转。在轮轴芯灵活的情况下,压轮接触点线速度与输送速度是一致的,故此时压轮与工件没有相对滑动;当轴芯转动不灵活时(例如配合不良、磨损或生锈),压轮接触点线速度与输送速度就不会一致,此时,被输送的产品与压轮有相对滑动,这种相对滑动会使产品在水平面内产生错动。另一方面组装压轮的大梁设计也是关键点之一,大梁比较单薄,受压轮作用力易产生形变。而会使压轮不能夹紧砖面产生错位。

压带式:其结构类似于主传动;当运动速度与主传动一致时,被输送的产品与压紧带是不会有相对滑动的,但当传动齿轮因磨损和主从传动同步轮有间隙时,被输送的产品与压紧带就会出现有相对滑动,从而产生错位。 误差分析:

压轮式:误差主要产生于砖坯沿进给方向法向可能产生的滑动;解决措施:

1)保证每个压轮都灵活可靠,减少压轮轮芯磨损,(如:采用一种陶瓷轮芯装配在压轮中,效果都会比较理想)同时调整压轮装置使两边压力一致,压紧力大小要适宜;

2)适当地增加压轮大梁的刚性,使大梁不易产生变形,采用气缸进行气压自动升降,所有砖坯受力均匀,都可保证不会纵向运动。

3)对压轮装置进行技术改造,如适当地增加压轮大梁受力面积,把每条大梁分布的单排压轮改为交错布置的双排压轮,使各受力点分布均匀,能有效消除产生于砖坯沿进给方向法向可能产生的滑动。

压带式:误差主要产生于两压紧同步带运动的一致性;解决措施:保证同步带质量,同时通过同步带轮调节镙杆调整两同步带,使同步带松紧适度,且两同步带松紧长度一致。经常对传动齿轮箱进行检查、加强保养及时清除齿轮箱里的一些杂物,保持齿轮啮合的稳定性。

4.1.3档砖(推砖)定位过程

设备中的定位由定位机构完成,它用于校正己加工边与即将加工边的垂直度。目前有挡砖式与推砖式两种方式。

挡砖式:安装在砖坯运行的前方,拨爪装于挡砖机构转轴上,当砖坯运行到预定位置时,拨爪转下,挡住砖坯,使砖坯前边(己磨好)与拨爪贴合,保证己加工边与输送方向垂直,然后拨爪抬起,砖坯继续运行,进入后主机磨轮部分,对待加工边进行加工。

推砖式:安装在砖坯运行的后方,拨爪通过导轨可上下运动,当砖坯运行到预定位置时,拨爪下行,以略高于输送带的速度沿输送带方向前进,使之紧贴砖坯后边(己加工),向前送进一定距离后退回,拨爪提起,为下一循环做准备。 误差分析:

(1) 推砖式:误差主要产生于三个方面:

(a) 装配误差:拨爪座与输送中心不垂直,解决措施:装配时调整推砖定位直线与主机中心线相垂直,同时根据生产产品的规格注意校正两拨爪座间的距离。

(b) 制造误差:两拨爪高低不一致,导致定位作用线与输送中心线不垂直,解决措施:加工时调节两拨爪保证两拨爪高度一致。

(c) 定位误差:定位时间过短或推力不够,定位面与拨爪贴合不好,解决措施:尽可能延长定位时间及适当加快推砖速度。

(2) 挡砖式:除了上述三个方面外,还存在挡砖后压紧前砖坯产生窜动的可能。解决措施: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尽可能对转向线加长一二块砖坯长度,同时在接近挡砖机构的位置安装导向板,使砖坯有序进入下一工步。防止砖坯产生窜动。

4.1.4磨轮的切削过程

切削过程是由两对磨轮组来完成,其作用是完成产品的切削加工。磨轮安装在磨边座主轴的端面,依靠电机的传动提供动力带动磨轮进行切削。主要误差:磨轮接触面同磨边座主轴中心线不垂直。解决措施:对磨边座主轴端面进行技改,增大端面直径(由105改为180)同时保证端面与主轴中心线的垂直度。

5、结语

综上所述,磨边机对角线的产生是各陶瓷企业常见的一个问题,但又非常具有代表性,就其控制而言,绝非一项简单的技术,而是涉及多方面综合性知识,技术含量较高,仅凭经验,不懂机械设备原理、分折问题、找出问题所在,是难以生产出优良产品。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下一篇:分析跨国公司的优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