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心理健康量表

2022-12-03

第一篇:中小学心理健康量表

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

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

测量目的

综合评定小学生心理健康,探讨体育教学对小学生学习适应性、情绪稳定性、社会适应性及行为习惯等方面的促进作用。 测量说明

心理健康是个体的心理活动处于正常状态,即认知正常,情感协调,意志健全,个性完整和适应良好,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最大潜能,以适应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会环境的发展与变化的需要。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集中在厌学,与同学、家长、教师关系紧张,情绪波动较大,容易被激怒等。该量表能够对体育学习后小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改变情况进行测评。 量表简介

《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MHRSP)是由心理学工作者和小学教师协同研发出来的,对筛选、诊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有一定的成效。量表由8部分组成,共80个题目,每10个项目组成一个分量表,它们分别用英文字母A、B、C、D、E、F、G、H表示。其中A──学习障碍;B──情绪障碍;C──性格缺陷;D──社会适应障碍;E──品德缺陷;F──不良习惯;G──行为障碍;H──特种障碍。

MHRSP量表来源自陈永胜(2000)编写的《小学生心理健康丛书──小学生心理诊断》。该量表没有编制智力测验的项目内容,因此,在运用该量表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量时,需要结合其它智力测验共同进行。 量表正文

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

学生概况表(教师用)

姓名:

性别:

年龄:

学校:

班级: 是否班、队干部 :

学习成绩(好、中、差):

是否留级:

有何特长:

填表日期

评定人

指导语:(1)这是一份有关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评定量表。希望您能同我们密切合作,如实认真地加以评定。

(2)在您正式评定之前,请将教师用答卷正文前有关学生概况的项目填好,注意不要遗漏。

(3)请您仔细阅读量表中的每一道题目,然后根据您对学生的日常观察、了解情况,在答卷的相应题号右面,按照“经常、偶尔、没有”三个等级划“√”。

(4)量表的评定工作完成以后,请您在答卷右上角的相应栏目里填上填表日期和您的姓名。

A1.不能正确认识字母或拼读音节。 A2.不能正确辨认汉字。

A3.不懂得数的大小和序列关系。 A4.计算困难。

A5.绘画时定位不准,涂色不合规范。

A6.图画作品中有前后、左右位置颠倒的现象。 A7.一提学习即心烦意乱。

A8.课堂讨论或与家长谈论学习问题时不感兴趣。A9.不能按时交作业或作业质量差。 A10.考试不及格。

B11.遇到一点小事也担忧。 B12.心神不定,坐立不安。 B13.食欲不振,心慌气促。 B14.头痛,失眠,汗多,尿频。 B15.害怕上学,多方逃避。 B16.不敢独自出家门。 B17.一人独处时恐慌害怕。 B18.无缘无故地闷闷不乐。 B19.精力下降,活动减少。

B20.受到重大刺激不激动、不流泪。 C21.心胸窄,猜疑。 C22.依赖他人。 C23.妒忌他人。 C24.胆怯,害羞。 C25.自卑,自责。 C26.遇事犹豫不决。 C27.固执,任性。 C28.容易发火。 C29.孤僻,不合群。 C30.与人对立。 D31.交新朋友困难。

D32.在集体合场适应困难。

D33.自我中心,不遵守集体规则。 D34.不能融洽地与同学相处。 D35.与教师或家长发生冲突。 D36.被别人误解后耿耿于怀。

D37.不能和常人一样与异性交往。 D38.受到挫折后反应过分强烈或压抑。 D39.容易闯祸。

D40.面对新环境(迁居、转学等)适应困难。

经常←„„→没有 经常

偶尔

没有 经常

偶尔

没有 经常

偶尔

没有 经常

偶尔

没有 经常

偶尔

没有 经常

偶尔

没有 经常

偶尔

没有 经常

偶尔

没有 经常

偶尔 没有 经常

偶尔

没有 经常

偶尔

没有 经常

偶尔

没有 经常

偶尔

没有 经常

偶尔

没有 经常

偶尔

没有 经常

偶尔

没有 经常

偶尔

没有 经常

偶尔

没有 经常

偶尔

没有 经常

偶尔

没有 经常

偶尔

没有 经常

偶尔

没有 经常

偶尔

没有 经常

偶尔

没有 经常

偶尔

没有 经常

偶尔

没有 经常

偶尔

没有 经常

偶尔

没有 经常

偶尔

没有 经常

偶尔

没有 经常

偶尔

没有 经常

偶尔

没有 经常

偶尔

没有 经常

偶尔

没有 经常

偶尔

没有 经常

偶尔

没有 经常

偶尔

没有 经常

偶尔

没有 经常

偶尔

没有 经常

偶尔

没有

E41.骂人。 经常 E42.搞恶作剧。 经常 E43.起哄,无理取闹。 经常 E44.打架斗殴。 经常 E45.故意破坏。 经常 E46.考试作弊。 经常 E47.说谎。 经常 E48.偷窃。 经常 E49.逃学。 经常 E50.离家出走。 经常 F51.习惯性眨眼。 经常 F52.习惯性皱眉或皱额。 经常 F53.习惯性努嘴或嗅鼻。 经常 F54.习惯性点头或摇头。 经常 F55.习惯性吞咽或打扼。 经常 F56.习惯性咳漱。 经常 F57.习惯性耸肩。 经常 F58.吮吸手指、嘴嚼衣服或其他物品。 经常 F59.咬指甲。 经常 F60.吸烟或饮酒。 经常 G61.反复数课本或其他图书上人物的数目。 经常 G62.反复检查作业是否做对了。 经常 G63.睡觉前反复检查个人的衣服鞋袜是否放整齐了。 经常 G64.一天洗手十几次,每次持续十几分钟。 经常 G65.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有头无尾。 经常 G66.上课时小动作多,干扰他人。 经常 G67.不分场合,特别好动。 经常 G68.做作业时边做边玩。 经常 G69.好冲动,行动鲁莽。 经常 G70.不知危险,好伤人或自伤。 经常 H71.尿床。 经常 H72.口吃。 经常 H73.入睡困难。 经常 H74.好沉默不语,甚至长时间一言不发。 经常 H75.睡觉不稳,好讲梦话。 经常 H76.睡觉时好磨牙。 经常 H77.睡觉时突然哭喊、惊叫。 经常 H78.睡觉时突然起床活动,醒后对此无记忆。 经常 H79.厌食、限食或拒食。 经常 H80.身体无病却反复呕吐。 经常

偶尔

偶尔

偶尔

偶尔

偶尔

偶尔

偶尔

偶尔

偶尔

偶尔

偶尔

偶尔

偶尔

偶尔

偶尔

偶尔

偶尔

偶尔

偶尔

偶尔

偶尔

偶尔

偶尔

偶尔

偶尔

偶尔

偶尔

偶尔

偶尔

偶尔

偶尔

偶尔

偶尔

偶尔

偶尔

偶尔

偶尔

偶尔

偶尔

偶尔

没有

没有

没有

没有

没有

没有

没有

没有

没有

没有

没有

没有

没有

没有

没有

没有

没有

没有

没有

没有

没有

没有

没有

没有

没有

没有

没有

没有

没有

没有

没有

没有

没有

没有

没有

没有

没有

没有

没有

没有

计分方法与结果解释

《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采用三点计分模式,即选择“没有”计0分,选择“偶尔”计1分,选择“经常”计2分。将各个分量表项目的分数分别累加,即

可得到量表的合计分数。若一个量表的合计分数达到10分或10分以上,一般可以认为存在该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

第二篇: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初步编制

一、量表编制的现实意义

心理健康是时代的课题,是人类社会进步和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才首先应该是心理健康的。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逐步兴起,服务的对象不断扩展,从大学生到高中生、初中生直至小学生。目前,人们已经认识到许多心理健康问题源于儿童时期,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呈现进一步向低年龄延伸的趋势。随着对心理健康观念认识的深化,预防先于治疗并重于治疗,心理健康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 与此同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保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教育部先后颁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1999)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并明确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目标与任务、主要内容、实施途径与方法等问题。

我们认为,科学评估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条件,是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干预、效果评估等工作的逻辑起点。俞国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任重而道远》,《中国教育报》2004年12月17日,第5版科学的评估需要科学的工具,考察以往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的工具,我们发现以下问题。

第一,引进的工具多,本土的工具少。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确实是起步迟,基础差。因此在工作开展之初,研究者引进了一批国外心理健康的测查评估工具,如SCL—90、UPI等。不可否认,这些工具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初始阶段对研究工作的开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工作的深入,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如东西方文化差异、理论认识的差异等问题。另一方面,本土化的工具少之又少。研究工具的编制、开发成为实践和研究中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二,适合临床诊断性的工具多,适合发展指导性的工具少。以往测量学生心理健康的量表多是基于强迫、焦虑、抑郁、敌对、偏执等心理疾病症状建立选项,更多适合于精神疾病的判断与筛选。我们认为: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概念内涵应区别于社会上针对成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维度的设定应充分考虑其现实生活,从其心理与行为的积极方面入手,并且面对正在成长与发展中的广大学生主体;不仅具有筛查诊断作用,更应对其心理健康的发展、提高具备指导意义。

第三,适合中学生至成人群体的工具多,适合小学生等低龄群体的工具少。现有绝大多数心理健康测查量表是针对成人群体开发设计的,如使用较广泛的SCL—90适合于初中以上群体。尽管大、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常能追溯到童年期,但适合于小学生的自评工具是非常缺乏的。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为了促进我国心理健康实践和科学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我们编制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以期为测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一种简便、适用的工具。

二、量表编制的理论基础 1946年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曾把心理健康定义为:“在身体、智能及情感上,在与他人心理健康不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体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并具体指明心理健康的标准:(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2)适应环境,在人际交往中能彼此谦让;(3)有幸福感;(4)在工作和职业生活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从中可以推演出心理健康的两方面基本含义:其一是没有心理疾病;其二是具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结合我国学校教育实践,我们支持林崇德教授的观点,心理健康标准的核心是:凡对一切有益于心理健康的事件或活动作出积极反应的人,其心理便是健康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具体标准大体可从下面三个方面加以概括:一是敬业,二是乐群,三是自我修养。对心理健康内涵的以上基本认识是本问卷编制的理论基础。下面就我们对学生心理健康内涵的基本认识作具体说明,这也是我们编制本量表的四个基本维度。

(1)学习方面的心理健康。学习是中小学生的主要活动。心理健康的学生是能够进行正常学习的,在学习中获得智力与能力,并将习得的智力与能力用于进一步的学习中。由于在学习中能充分发挥智力与能力的作用,就会产生成就感;由于成就感不断得到满足,就会产生乐学感,如此形成良性循环。

(2)人际关系方面的心理健康。人总要与他人交往并建立一定的人际关系。中小学生的人际关系主要涉及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等方面。学生处理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的能力直接体现了其心理健康的水平。

(3)自我方面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人了解自己,并悦纳自己。“人贵有自知之明”,心理健康的人能正确客观地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能力、性格、需要等。他们既不自卑,也不盲目自信;他们经常进行自我反思,看到自己的长处,更能容纳自己的不足,并寻求方法加以改进。心理健康的人常常能正确地认识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

(4)适应方面的心理健康。适应是心理健康的一项综合指标。适应是指个体能改变其角色、规则以减轻环境中的压力的能力。不适应的行为往往影响个体的日常活动,而好的适应行为则促进了个体在家庭、学校、社会上的独立性。中小学生的适应问题主要指两个方面:生活适应和社会适应。

三、量表的编制与修订过程

(一)编制

量表编制工作始于1996年。课题组结合中小学生心理咨询实践、学生和教师访谈、专家评价等于一体,设计原始量表(共164个题目),从学习、人际关系、自我三个维度测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学习维度由五个次级维度构成:自我满足感、体脑协调性、环境适应性、学习习惯、情感感受性。人际关系维度由五个次级维度构成:信任感、稳定性、合群性、独立性、建设性。自我维度由七个次级维度构成:社会自我、家庭自我、情绪自我、学术自我、自我认同、认知自我、生理自我。

(二)初步修订

原始量表形成后,1999年在某普通学校随机抽取1 000人进行了测试俞国良、王燕等《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年第3期,第49~53页,经过项目分析和三个分量表的探索性因素分析,调整到114道题。调整后,学习分量表保持原次级维度不变;人际关系分量表去掉原稳定性次级维度,增加亲密性次级维度;自我分量表调整为社会自我、家庭自我、情绪自我、学术自我、自我认同五个次级维度。本次修订情况详见本章第二节。

(三)再次修订

2002年,本课题组对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进行了较大的调整,新增适应分量表。在原114道题的基础上增加有关适应的题目,构成150道题的量表,从北京、浙江等地小学二年级至初中二年级取样近3 000人进行了测试,对数据进行分析。因为已有较明确的理论构想,所以此次修订主要采用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统计手段检验量表的构想效度。经调整后的正式量表由学习、人际关系、自我、适应四个分量表构成。

四、量表的结构

经过再次修订后的正式量表仍为114道题,但由四个分量表构成。其中学习分量表由自我满足感、体脑协调性、环境适应性、学习习惯四个次级维度构成;人际关系分量表由认同感、信任感、合群性、独立性四个次级维度构成;自我分量表由社会自我、家庭自我、情绪自我、人际自我四个次级维度构成;适应分量表由生活自理和亲社会行为两个次级维度构成。各个维度基本含义如下。

(一)学习分量表

(1)自我满足感(X1):指从学习中获得的满足感。学生从学习中获得满足感,便会增强自己的信心,知道自己本身具有某种学习能力,从而促进心理健康。 (2)体脑协调性(X2):指从学习中增进体脑发展。学习中合理使用体脑,顺应大脑兴奋和抑制的活动规律,防止学习中常见的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3)环境适应性(X3):指在学习中保持和现实环境的接触。高分者能面对现实,保持与环境的有效接触。低分者长期脱离学习环境胡思乱想,易引发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

(4)学习习惯(X4):指在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高分者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制订学习计划,独立思考,按时完成作业,经常复习、预习功课,经常整理所学知识等),有助于增进心理健康水平。低分者的不良学习习惯则会成为其心理健康的障碍。

(二)自我分量表 (1)社会自我(Z1):指学生在学校与社会情境中人际关系的状况,作为社会成员角色的胜任感,以及对公众、对自己态度与看法的知觉。 (2)家庭自我(Z2):指对家人、家庭的评价与满意度,与家人的关系,自己作为家庭成员角色的胜任感,以及对家人、对自己态度与看法的知觉。 (3)情绪自我(Z3):指个体情绪的倾向、主导心境、情绪稳定性,以及学习中的体验,如焦虑、紧张等。 (4)人际自我(Z4):在人际交往中保持人格的独立性。

(三)人际关系分量表 (1)认同感(R1):指社会交往中的自我认同,对交际群体感到满意,接纳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评价等。 (2)信任感(R2):指对父母、老师、同学等有基本的信任,有较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3)合群性(R3):指能够被老师、同学所接纳,有归属感。 (4)独立性(R4):指能与他人和谐相处,亲密合作,但不放弃自己的原则和人格,即在保持个性和差异的前提下能与他人亲密合作。

(四)适应分量表

(1)亲社会行为(S1):指对他人、对社会有利的行为,与反社会行为相对,包括帮助、安慰、分享、合作、爱护等方面。 (2)生活自理(S2):指个体最基本的生存能力,表现在饮食、衣着、个人卫生、睡眠、外出等方面。

五、量表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量表是学校心理辅导和咨询中的一种辅助性手段,在使用时必须对量表有全面的了解,了解它的优势和不足,以及使用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以便更好地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在使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严格培训测量人员

心理测量是一个对专业素质要求很高的工作,因此,有必要对测量人员进行培训,使其熟悉所使用的心理测量技术和量表内容。测试人员对有关测试题和使用手册要反复阅读和练习。

(二)测量过程要科学化、程序化

心理测量是非常严肃的事情,尤其是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测量更要慎重。测量过程必须科学化,其中以下几个方面一定要注意。

(1)详细记录测量过程:如测量的时间、地点,被测学生的健康状况、情绪、态度等,都要详细记录,为日后全面、正确地分析、解释结果做好准备。

(2)控制好测量误差:每种测量方法都有其相应的规定程序,测量人员一定要严格按照测量的程序进行操作,对于会引起测量误差的因素要严格控制,如测量人员的言语、行为、情绪,不能根据自己的意愿而自行删减或更改测量程序等。 (3)评分过程科学化:评分对心理测量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所谓测量的科学性很大程度上也体现在评分的过程中,因此测量人员必须学会客观地进行评分,避免评分误差的产生。

(三)要全面了解被测对象

人的成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且人的心理也是多侧面的,只有对一个人进行了全面具体的考察,包括他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现状、过去经历以及他在不同情景中的行为反应等,才能对他的心理作深入细致的分析、了解,也才能对他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影响因素作出较为客观的评价诊断。为此,我们要从多种角度全面了解、考察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和影响因素,而不能仅仅根据一两次谈话或是一次心理测验的结果就对被测量者的心理问题下断言。

(四)正确看待和应用心理测量结果

正确看待和应用心理测量结果,对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来说,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要全面看待测量结果的可靠性,任何一种测量方法都有信度、效度问题,我们解释任何测量结果时都不能认为是绝对准确的;另一方面,心理测量的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对学生的成长作出及时有效的辅导,而不是用来进行人员的筛选、给学生贴标签。因此,对于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必须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爱护,并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以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能只是了解情况而已,或是采取嫌弃的态度对待他们。而且心理测量人员对测量结果要保密,要尊重学生和家长的隐私。

(五)对测量结果的解释要慎重

向被测学生解释测量结果,是学校心理测量的重要环节。如何解释测量结果对学生心理健康来说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它起到一种暗示的作用,会影响学生的自我评价,从而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本来某个学生没有心理问题,由于进行了某种心理测验反而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问题,这往往是由于测验解释人员不负责任的言语给学生的错误暗示造成的。 在解释测量结果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使用学生能理解的语言,尽量少用术语,如果非用不可,也要向学生作出进一步的解释,不要让学生产生误解;(2)要做详细的解释工作,对测量结果的各种可能性都要解释,不要用绝对的语言和轻易地下断言;(3)不能给学生任何负面的暗示,要以发展性的观点解释学生的问题,并向学生提供改进意见,必须把心理健康测量与心理辅导紧密结合起来。

第三篇:心理年龄测试量表

心理年龄测试量表及评分标准

1.下决心做某事后便小别大做:A.是。B.介于是、否之间C.否c 2.往往凭经验办事

A.是

B.介于是、否之间

C.否

3.对任何事情都有探索精神。

A.是

B.介于是、否之间

C.否 4.说话慢而且啰嗦

A.是

B.介于是否之间 C.是 5.健忘

A.是

B.介于是否之间

C.否

6.烦心、怕做事、不想活动

A.是

B.介于是、否之间

C.否 7.喜欢计较小事

A.是

B.介于是否之间

C.否 8.喜欢参加各种活动

A.是

B.介于是、否之间C.否 9.日益固执起来

A.是

B.介于是、否之间

C.否

10.对什么事情都有好奇心

A.是

B.介于是、否之间

C.否 11.有强烈的生活追求

A.是

B.介于是、否之间

C.否 12.难以控制感情

A.是

B.介于是、否之间

C.否

13.容易嫉妒别人,易悲伤

A.是

B.介于是、否之间

C.否 14.见到不合理的事不那么气愤

A.是

B.介于是、否之间

C.否 15.不喜欢看言情小说

A.是

B.介于是、否之间

C.否 16.对电影和爱情小说日益失去兴趣A.是B.介于是、否之间C.否 17.做事情缺乏持久性A.是B.介于是、否之间C.否 18.不愿意改变旧习惯A.是B.介丁是、否之间C.否 19.商欢回忆过去A.是B.介于是、否之间C.否 20.学习新鲜事物感到闲难A.是B.介于是、否之间C.否 21.过分注意自己身体的变化A.是B.介于足、否之间C.否 22.生活兴趣的范围变小了 A.是

B.介于是、否之间 C.否 23.看书的速度加快。

A.是

B.介于是、否之间

C.否 24.动作不够灵活

A.是

B.介于是、否之间

C.否 25.消除疲劳感很慢

A.是

B.介于是、否之间

c.否

26.晚上不如早晨和上午头脑清醒

A.是

B.介于是、否之间

C.否 27.对生活中的挫折感到烦恼

A.是

B.介于是否之间

C.否 28.缺乏自信心

A.是

B.介于是否之间

C.否2 29.集中精力思考有困难

A.是

B.介于是否之间

C.否 30.工作效率低A.是B.介于是否之间C.否

题号 A B C 题号 A B C 题号 A B C 题号 A B 1 0 1 2 7 2 1 0 13 2 1 0 19 4 2 2 2 1 0 8 0 1 2 14 2 1 0 20 2 1 3 0 2 4 9 1 2 0 15 2 1

21 2 1 4 4 2 0 10 0 1 2 16 2 1 0 22 2 1 5 4 2 0 11 0 2 4 17 4 2 0 23 2 1 6 4 2 0 12 0

0

24

1 结果分析: 得分在75—76:你的心理年龄为60岁以上 得分在历66—74:你的心理年龄为50—59岁 得分在51—65:你的心理年龄为40—49 得分在31—50:你的心理年龄为30—39 得分在0—30:你的心理年龄为20—29

C 题号 A 0 25 2 0 26 2 0 27 2 0 28 2 0 29 2

B C 1 0 1 0 1 0 1 0 1 0

第四篇:中学生心理健康标准及测量量表

中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1。有正确的自我观念,能了解自我,悦纳自我,能体验自我存在的价值

心理健康的中学生,不仅能现实的认识自我,承认自我,接受自我,而且还要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能力、特长和性格中的优缺点,能做到客观、恰当的自我评价,即不自傲,又不自卑。能正视现实,生活、学习目标符合实际,不怨天尤人,也不自寻苦恼。对自己的不足或某些无法补救的缺陷,能正确对待,安然接受。

2。

乐于学习、工作和生活,保持乐观积极的心理状态

心理健康的中学生应乐于学习、工作和生活。能把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发挥出来,取得成就,获得满足感。能够从自己实际情况出发,自觉完成学习和工作任务,而不以此为负担。在遇到困难时,能努力去克服,争取新的成就。

3。

善于与同学、老师和亲友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尊重友谊

心理健康的中学生往往表现出乐群性,有人际关系交往的欲望。能与周围的人建立良好、稳定的人际关系,在交往中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团结互助,对人善良、诚恳、宽容、公正、谦虚有爱心。能尊重他人的权益和意见,正确对待他人的短处和缺点,善于与各种类型的人相处。

4。

情绪稳定、乐观,能适度的表达和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状态

心理健康的中学生主导心境始终处于轻松、活泼、快乐的状态。虽然因学习、生活中的挫折、失败或不幸,也会有悲、忧、愁、怒、烦等消极情绪体验,但不会长期处于消极、悲观不可自拔的体验中,更不会因此而轻生。善于适度的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能随时排解各种烦恼,喜不狂,忧不绝,胜不骄,败不馁,谦而不卑,自尊自重。决不因一时冲动而违反道德行为规范,能在社会规范允许的范围内,满足自己的合理需要,保持稳定、乐观的情绪。

5。

保持健全的人格

人格健全的中学生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处于协调统一之中,有正确的人生观,能以此为中心,把需要、动机、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乐于生活、学习,兴趣广泛,性格开朗,胸怀坦荡,办事机智果断,表里如一,行为上表现出一贯性与统一性。

6。

面对挫折和失败具有较高的承受力,具有正常的自我防御机制

心理健康的中学生在遇到挫折和困境时,能够表现出较高的耐受性和平衡性,不因此而影响或改变自己的目标和正常的学习生活。能驾驭自己的情绪,以良好的意志力,克服前进中的困难。自觉运用自我防御机制,随时可排泄影响学习和健康的情绪困扰,消除各种焦虑、紧张、恐惧、烦恼等情绪现象,使其心理保持良好的平衡状态。

7。

热爱生活、热爱集体,有现实的人生目标和社会责任感

心理健康的青少年珍惜和热爱自己的学习生活,积极投入有乐趣的生活中,自信自己的存在对社会和对国家有意义、有价值。能坚持不懈的努力,从事有意义的事业,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国家利益,勇于承担社会义务,善于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社会服务。

8。

心理特点、行为方式符合年龄特征

心理健康的中学生,其认知活动、情绪反应、性格特征等心理特点以及行为表现应与其年龄阶段相符合,与其充当的社会角色相适应,保持一定年龄阶段的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9。

能与现实的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与适应

心理健康的中学生能够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快节奏的生活,保持良好的适应状态。能够根据客观的需要,主动调整自己的言行,在暂时无法改变客观环境的情况下,能主动改变自己,以适应社会环境的需要,保持平衡的心态,并能精力充沛的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

10。

有一定的安全感、自信心和自主性,而不是过强的逆反状态

心理健康的中学生能保持相对稳定而常态的生活方式,不因生活的变故和学习环境、学习任务的改变而产生过度的焦虑和思危心理及不必要的负担。能坦然处事,保持安宁的心理状态。善于合理的提出和表达自己的意愿及要求,不盲目冲动,不表现与成人的反抗对立的情绪。能有效的控制和改变消极的逆反心理与行为,使之健康地成长。 让生活失去色彩的,不是伤痛, 而是内心世界的困惑;

让脸上失去笑容的,不是磨难, 而是禁闭心灵的缄默;

沟通消除隔膜,交流打开心扉。

主动寻求帮助,让你变得越来越强大! Asking for help makes you strong!

考试焦虑测验表

指导语:考试是一种紧张刺激,易引起适度的焦虑,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这属正确现象。 但过度的焦虑不仅会危害认知过程,不能发挥应有的水平,而且会损害身心健康。

考试焦虑测验可以判别学生考试焦虑的程度。该测验由33个问题构成,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

其中,与自己情况“很符合”的记3分,“较符合”的记2分,“较不符合”的记1分,“很不符合”的记0分。

1、在重要考试的前几天,我就坐立不安了。(

)

2、临近考试时,我就拉肚子。(

)

3、一想到考试来临,身体就会发僵。(

)

4、在考试前,我总感到苦恼。(

)

5、在考试前,我感到烦躁,脾气变坏。(

)

6、在紧张的温课期间,常会想到:"这次考试要是得个坏分数怎么办?" (

)

7、越临近考试,我注意力越难集中。(

)

8、一想到马上就要考试了,参加任何文娱活动都感到没劲。(

)

9、在考试前,我总预感到这次考试将要考坏。(

)

10、在考试前,我常做关于考试的梦。(

)

11、到了考试那天,我就不安起来。(

)

12、当听到考试的铃声响时,我的心马上紧张地急跳起来。(

)

13、遇到重要的考试。我的脑子就变得比平时迟钝。(

)

14、考试题目越多、越难,我越感到不安。(

)

15、在考试中,我的手会变得冰冷。(

)

16、在考试时,我感到十分紧张。(

)

17、一遇到很难的考试,我就担心自己会不及格。(

)

18、在紧张的考试中,我却会想些与考试无关的事情,注意力集中不起来。(

)

19、在考试时,我会紧张得连平时背得滚瓜烂熟的知识也忘得一干二净。(

) 20、在考试中,我会沉浸在空想之中,一时忘了自己是在考试。(

)

21、考试过程中,我想上厕所的次数比平时多些。(

)

22、考试时,即使不热,我也会浑身出汗。(

)

23、考试时,我会紧张得手发僵或发抖,写字不流畅。(

)

24、考试时,我经常会看错题目。(

)

25、在进行重要考试时,我的头就会痛起来。(

)

26、发现剩下的时间来不及做完全部考题时,我会急得手足无措、浑身大汗。(

)

27、我担心如果考了坏分数,家长或老师会严厉指责我。(

)

28、在考试后,发现自己懂得的题没有答对时,就十分生自己的气。(

)

29、有几次在重要的考试之后,我腹泻了。(

) 30、我对考试十分厌烦。(

)

31、只要考试不记成绩,我就会喜欢考试。(

)

32、考试不应当在现在这样紧张的状态下进行。(

)

33、不进行考试。我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

总分:

考试焦虑测验说明

1、镇定(得分为0-24分),说明该学生能以较轻松的态度对待考试。若分值很低,说明其对考试毫不在乎。

2、轻度焦虑(25-49分),说明该学生面临考试时有点惶恐不安,但仍属正常范围。轻度焦虑有助于考试成绩的提高。

3、中度焦虑(50-74分),说明该学生面临考试时心情过于激动,焦虑感过高,难以考出实际水平,并会对心身健康有损害。

4、重度焦虑(75-100分),反映该学生患有"考试焦虑症",每逢考试来临便会不由自主地产生莫名其妙的恐惧感。

考试时,往往会发生"怯场",严重影响学习水平的正常发挥,对心身健康很不利, 应该通过心理辅导,消解焦虑程度。

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

下面是有关你近来心理状态的一些问题,请你仔细阅读每一个题目,每一个题目没有对错之分,请你尽快回答,不要在每道题上过多思索。

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共有60个项目,每个题目后边都有五个等级供你选择。分别按照程度的高低

1、

2、

3、

4、5表示。

(1)无:自觉该项目无问题

(2)轻度:自觉有该项目问题,轻度出现。

(3)中度:自觉有该项目症状,其程度为中度。

(4)偏重:自觉有该项目症状,其程度为中等严重。

(5)严重:自觉有该项目症状,已达到非常严重程度。

注意:

1)每个题目后只能选一个等级,在相应的数字上划圈。

2)每个题目都要答。

1、我不喜欢参加学校的课外活动。

从无(

)

轻度(

)中度(

)偏重(

) 严重(

)

2、我心情时好时坏。

从无(

)

轻度(

)

中度(

)

偏重(

)

严重(

)

3、做作业必须反复检查。

从无(

)

轻度(

)

中度(

)

偏重(

)

严重(

)

4、感到人们对我不友好,不喜欢我。

从无(

)

轻度(

)

中度(

)

偏重(

)

严重(

)

5、我感到苦闷。

从无(

)

轻度(

)

中度(

)

偏重(

)

严重(

)

6、我感到紧张或容易紧张。

从无(

)

轻度(

)

中度(

)

偏重(

)

严重(

)

7、我学习劲头时高时低。

从无(

)

轻度(

)

中度(

)

偏重(

)

严重(

)

8、我对现在的学校生活感到不适应。

从无(

)

轻度(

)

中度(

)

偏重(

)

严重(

)

9、我看不惯现在的社会风气。

从无(

)

轻度(

)

中度(

)

偏重(

)

严重(

)

10、为保证正确,做事必须做的很慢。

从无(

)

轻度(

)

中度(

)

偏重(

)

严重(

)

11、我的想法总与别人不一样。

从无(

)

轻度(

)

中度(

)

偏重(

)

严重(

)

12、总担心自己的衣服是否整齐。

从无(

)

轻度(

)

中度(

)

偏重(

)

严重(

)

13、容易哭。

从无(

)

轻度(

)

中度(

)

偏重(

)

严重(

)

14、我感到前途没有希望。

从无(

)

轻度(

)

中度(

)

偏重(

)

严重(

)

15、我感到心神不安,做立不安。

从无(

)

重(

)

严重(

)

16、经常责怪自己。

从无(

)

重(

)

严重(

)

17、当别人看着我或谈论我时,感到不自在。

从无(重(

) 严重(

)

18、感到别人不理解我,不同情我。

从无(

)

重(

)

严重(

)

19、我常发脾气,想控制但控制不住。

从无(

)

重(

)

严重(

)

20、觉的别人想占我的便宜。

从无(

)

重(

)

严重(

)

21、大叫或摔东西。

从无(

)

重(

)

严重(

)

22、总在想一些不必要的事情。

从无(

)

重(

)

严重(

)

23、必须反复洗手,反复数数。

从无(

)

重(

)

严重(

)

24、总感到有人在背后谈论我。

从无(

)

重(

)

严重(

)

25、时常与人争论,抬杠。

从无(

)

重(

)

严重(

)

轻度(

) 轻度(

)

) 轻度( 轻度(

) 轻度(

) 轻度(

) 轻度(

) 轻度(

) 轻度(

) 轻度(

) 轻度(

) 中度(

中度(

)中度( 中度(

中度(

中度(

中度(

中度(

中度(

中度(

中度(

偏 ) 偏

)

)

)

)

)

)

)

)

)

)

26、我觉得对大多数人都不可信任。

从无(

)

轻度(

)

中度(

)

偏重(

)

严重(

)

27、我对做作业的热情忽高忽低。

从无(

)

轻度(

)

中度(

)

偏重(

)

严重(

)

28、同学考试成绩比我高,我感到难过。

从无(

)

轻度(

)

中度(

)

偏重(

)

严重(

)

29、我不适应老师的教学方法。

从无(

)

轻度(

) 重(

)

严重(

)

30、老师对我不公平。

从无(

)

轻度(

) 重(

)

严重(

)

31、我感到学习负担很重。

从无(

)

轻度(

) 重(

)

严重(

)

32、我对同学忽冷忽热。

从无(

)

轻度(

) 重(

)

严重(

)

33、上课时,总担心老师会提问自己。

从无(

)

轻度(

) 重(

)

严重(

)

34、我无缘无故地突然感到害怕。

从无(

)

轻度(

) 重(

)

严重(

)

35、我对老师时而亲近,时而疏远。

从无(

)

轻度(

) 重(

)

严重(

)

36、一听说要考试,心里就感到紧张。

从无(

)

轻度(

) 重(

)

严重(

)

37、别的同学穿戴比我好,有钱,我感到不舒服。从无(

)轻度( 重( ) 严重(

)

38、我讨厌做作业。

从无(

)

轻度( 偏重(

)

严重(

)

39、家里环境干扰我学习。

从无(

)

轻度(

) 重(

)

严重(

)

40、我讨厌上学。

从无(

)

轻度(

) 重(

)

严重(

)

中度(

)

偏中度(

)

偏中度(

)

偏中度(

)

偏中度(

)

偏中度(

)

偏中度(

)

偏中度(

)

偏)中度(

)偏)

中度(

)中度(

)

偏中度(

)

41、我不喜欢班里的风气。

从无(

)

轻度(

)

中度(

)

偏重(

)

严重(

)

42、父母对我不公平。

从无(

)

轻度(

)

中度(

)

偏重(

)

严重(

)

43、感到心里烦躁。

从无(

)

轻度(

)

中度(

)

偏重(

)

严重(

)

44、我常常无精打采,提不起劲来。

从无(

)

轻度(

)

中度(

重(

)

严重(

)

45、我感情容易受到别人伤害。

从无(

)

轻度(

)

中度(

重(

)

严重(

)

46、觉得心里不踏实。

从无(

)

轻度(

)

中度(

重(

)

严重(

)

47、别人对我的表现评价不恰当。

从无(

)

轻度(

)

中度(

重(

)

严重(

)

48、明知道担心没有用,但总害怕考不好。

从无(

)

轻度(

) 中度(重(

)

严重(

)

49、总觉得别人在跟我作对。

从无(

)

轻度(

)

中度(

重(

)

严重(

)

50、我容易激动和烦恼。

从无(

)

轻度(

)

中度(

重(

)

严重(

)

51、同异性在一起时,感到害羞不自在。

从无(

)

轻度(

)

中度(

重(

)

严重(

)

52、有想伤害他人或打人的冲动。

从无(

)

轻度(

)

中度(

重(

)

严重(

)

53、我对父母时而亲热,时而冷淡。

从无(

)

轻度(

)

中度(

重(

)

严重(

)

54、我对比我强的同学并不服气。

从无(

)

轻度(

)

中度(

重(

)

严重(

)

55、我讨厌考试。

从无(

)

轻度(

)

中度(

重(

)

严重(

)

)

偏)

偏)

偏)

偏 ) 偏)

偏)

偏)

偏)

偏)

偏)

)

56、心里总觉得有事。

从无(

)

轻度(

)

中度(

)

偏重(

)

严重(

)

57、经常有想自杀的念头。

从无(

)

轻度(

)

中度(

)

偏重(

)

严重(

)

58、有想摔东西的冲动。

从无(

)

轻度(

)

中度(

)

偏重(

)

严重(

)

59、要求别人十全十美。

从无(

)

轻度(

)

中度(

)

偏重(

)

严重(

)

60、同学考试成绩比我高,但能力并不比我强。

从无(

) 轻度(

) 中度(

)偏重(

)严重(

)

《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评分与解释

一、量表简介:

《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是由60个项目组成的,每个项目的评分按5级制的评分进行。每个项目后面共有5个等级共数十种选择,这五个等级是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与严重。分别按照等级的程度用

1、

2、

3、

4、5组成。

二、评分方法:

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总均分是由60个项目的得分加在一起除以60,得出受试者心理健康的总均分,表示心理健康总体状况。

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分为10个分量表,每个分量表都是由6个项目组成的。将每个分量表6项得分之和.除以6,就是该量表的因子分。

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是采用五级计分法,即无为.1分,轻度为2分,中度为3分,偏重为4分,严重为5分。

三、评分标准:

(一)根据填完量表后10个因子的因子分评定分数值,即可初步判断哪些因子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症状。

2分——2.99分,表示该因子存在轻度问题。

3分——3.99分,表示该因子存在中等程度的症状。

4分——4.99分,表示该因子存在较重的症状。

如果5分,表示该因子存在严重的心理症状。

(二)中国中学生健康量表,测试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除用10个因子的分数进行判断外,还用总均分进行总体的评定。

使用总均分评定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2分——2.99分,表示存在轻度的心理健康问题。

3分——3.99分,表示存在中等程度心理健康问题。

4分——4.99分,表示存在较严重心理健康问题。

如果5分,表示存在非常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共60项,分为10个因子,各因子所包括的项目如下:

1)强迫症状:包括

3、

10、

12、

22、

23、48共6项。该因子反映受试者做作业必须反复检查,反复数数。总在想一些不必要的事情,总害怕考试成绩不好等强迫症状。

2)偏执:包括

11、20、

24、

26、

47、49共6项。该因子反映受试者觉得别人占自己便宜,别人在背后议论自己,对多数人不信任,别人对自己评价不适当,别人跟自己作对等偏执问题。

3)敌对:包括

19、

21、

25、50、

52、58共6项。该因子反映受试者控制不住自己脾气,经常与别人争论,容易激动,有摔东西的冲动等等。

4)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包括

4、

17、

18、

45、

51、59共6项。该因子反映受试者别人不理解自己,别人对自己不友好,感情容易受到别人伤害,对别人求全责备,同异性在一起感到不自在等问题。

5)抑郁:包括

5、

13、

14、

16、

44、57共6项。该因子反映受试者感到生活单调,感到自己没有前途,容易哭泣,责备自己,无精打采等问题。

6)焦虑:包括

6、

15、

34、

43、

46、56共6项。该因子反映受试者感到紧张,心神不定,无缘无故的害怕,心里烦躁,心里不踏实等问题。

7)学习压力:包括

31、

33、

36、

38、40、55共6项。该因子反映受试者感到学习负担重,怕老师提问,讨厌做作业,讨厌上学,害怕和讨厌考试等问题。

8)适应不良:包括

1、

8、

9、

29、

39、41共6项。该因子反映受试者对学校生活不适应,不愿参加课外活动,不适应老师教学方法,不适应家里学习环境,情绪不平衡等问题。

9)情绪不平衡:包括

2、

7、

27、

32、

35、53共6项。该因子反映受试者情绪不稳定,对老师和同学以及父母,学习忽高忽低等问题。

10)心理不平衡:包括

28、30、

37、

42、

54、60共6项。该因子反映受试者感到老师和父母对自己不公平、对同学比自己成绩好难过和不服气等问题。

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某因子存在轻度问题,可以通过自我心理调节予以改善和消除。

某因子分超过3分,但不超过4分,也可以通过自我心理调适,逐步症状减轻和消失。如果自己心理调适已经超过一个月尚没有缓解,最好找心理老师辅导。

如果某因子分超过4分,可自己心理调适。一周后再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再测试一次,如果该因子分仍为4分以上,请找心理老师辅导。

第五篇:心理学培训,儿童行为量表

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 (家长用,适用于4-16岁儿童) 译者说明:1、原表用的是大规格纸张,许多项目平列横排,为适应国内常用16开纸的情况,改为上下排列,内容未变。2、各项目后有横线者请用文字填写;

有小方框者,请在相应的方框内打X;

3、本表内容可分三个部份,翻译时加了“第一部份:……”等三个大标题;

4、在个别项目内加了“译注”,以利使用。

第一部分:一般项目 儿童姓名:

性别:男,女 年龄:出生日期:

年 月 日 年级:种族:

父母职业(请填具体,例如车工、鞋店售货员、主妇等) 父亲职业:

母亲职业:

填表者:父,母,其他人口: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第二部分:社会能力 I.(1)请列出你孩子最爱好的体育运动项目(例如,游泳,棒球等):

无爱好口 爱好:a. b. c. (2)与同龄儿童相比,他(她)在这些项目上花去时间多少? 不知道 较少 一般 较多 (3)与同龄儿童相比,他(她)的运动水平如何? 不知道 较低 一般 较高 II.(1)请列出你孩子在体育运动以外的爱好(例如集邮,看书,弹琴等,不包括看电视) 无爱好口 爱好 a. b. c, (2)与同龄儿童相比,他(她)花在这些爱好上的时间多少? 不知道 较少 一般 较多 (3)与同龄儿童相比,他(她)的爱好水平如何? 不知道 较低 一般 较高 III.(1)请列出你孩子参加的组织、俱乐部、团队或小组的名称 未参加口 参加a. b. c. (2)与同龄的参加者相比,他(她)在这些组织中的活跃程度如何? 不知道 较差 一般 较高 IV.(1)请列出你孩子有无千活或打零工的情况(例如送报,帮人照顾小孩,帮人搞卫生等) 没有口 有:a. b. c. (2)与同龄儿童相比,他(她)工作质量如何? 不知道 较差 一般 较好 V.(1)你孩子有几个要好的朋友? 无 1个 2-3个 4个及以上 (2)你孩子与这些朋友每星期大概在一起几次? 不到一次 1-2次 3次及以上 VI.与同龄儿童相比,你孩子在下列方面表现如何? 较差 差不多 较好 a.与兄弟姐妹相处 口 口 口 b.与其他儿童相处 口 口 口 c.对父母的行为 口 口 口 d.自己工作和游戏 口 口 口 VII.(1)当前学习成绩(对六岁以上儿童而言) 未上学口 不及格中等以下中等中等以上- a.阅读课口口口口 b.写作课口口口口 c.算术课口口口口 d.拼音课口口口口 其他课(如历史,地理,常识,外语等) e.口口口口 f.口口口口 g.口口口口 (2)你孩子是否在特殊班级? 不是口 是口,什么性质? (3)你孩子是否留级? 没有口 留过口,几年级留级? 留级理由:(4)你孩子在学校里有无学习或其他问题(不包括上面三个问题)? 没有口 有问题口 问题内容:

问题何时开始:

问题是否已解决? 未解决口 已解决口,何时解决:

第三部份:行为问题 VIII.以下是描述你孩子的项目。只根据最近半年内的情况描述。每一项目后面都有三个数字 (0,1,2),如你孩子明显有或经常有此项表现,圈2;

如无此项表现,图0, 1.行为幼稚与其年龄不符012 2.过敏性症状(填具体表现)012 3.喜欢争论012 4.哮喘病012 5.举动象异性012 6.随地大便012 7.喜欢吹牛或自夸012 8.精神不能集中,注意力不能持久012 9.老是想某些事情不能摆脱,强迫观念(说明内容)012 10.坐立不安活动过多012 11.喜欢缠着大人或过份依赖012 12.常说感到寂宾012 13.胡里胡涂,如在云里雾中012 14.常常哭叫012 15.虐待动物012 16.虐待、欺侮别人或吝啬012 17.好做白日梦或呆想012 18.胡意伤害自己或企图自杀012 19.需要别人经常注意自己012 20.破坏自己的东西012 21.破坏家里或其它儿童的东西012 22.在家不听话012 23.在校不听话012 24.不肯好好吃饭012 25.不与其他儿童相处012 26.有不良行为后不感到内疚012 27.易嫉妒012 28.吃喝不能作为食物的东西(说明内容)012 29.除怕小学外,还害怕某些动物、处境或地方(说明内容)012 30.怕上学012 31.怕自己想坏念头或做坏事012 32.觉得自己必须十全十美012 33.觉得或抱怨没有人喜欢自己012 34.觉得别人存心捉弄自己012 35.觉得自己无用或有自卑感012 36.身体经常弄伤,容易出事故012 37.经常打架012 38.常被人戏弄012 39.爱和出麻烦的儿童在一起012 40.听到某些实际上没有的声音(说明内容)012 41.冲动或行为粗鲁012 42.喜欢孤独 012 43.撤谎或欺骗012 44.咬指甲012 45.神经过敏,容易激动或紧张012 46.动作紧张或带有抽动性(说明内容)012 47.做恶梦012 48.不被其他儿童喜欢012 49.便秘012 50.过度恐惧或担心012 51.感到头昏012 52.过份内疚012 53.吃得过多012 54.过份疲劳012 55.身体过重012 56.找不出原因的躯体症状:012 a.疼痛012 b.头痛012 c.恶心想吐012 d.眼睛有问题(说明内容。译注:不包括近视及器质性眼病)012 e.发疹或其他皮肤病012 f.腹部疼痛或纹痛012 g.呕吐012 h.其他(说明内容)012 57.对别人身体进行攻击012 58.挖鼻孔、皮肤或身体其他部分(说明内容)012 59.公开玩弄自己的生殖器012 60.过多地玩弄自己的生殖器012 61.功课差012 62.动作不灵活012 63.喜欢和年龄较大的儿童在一起012 64.喜欢和年龄较小的儿童在一起012 65.不肯说话012 66.不断重复某些动作,强迫行为(说明内容)012 67.离家出走012 68.经常尖叫012 69.守口如瓶,有事不说出来012 70.看到某些实际上没有的东西(说明内容)012 71.感到不自然或容易发窘012 72.玩火(包括玩火柴或打火机等一译注)012 73.性方面的问题(说明内容)012 74.夸惬自己或胡闹012 75.害羞或胆小012 76.比大多数孩子睡得少012 77.比大多数孩子睡得多(说明多多少。译注:不包括赖床)012 78.玩弄粪便012 79.言语问题(说明内容。译注:例如口齿不清)012 80.茫然凝视012 81.在家偷东西012 82.在外偷东西012 83.收藏自己不需要的东西(说明内容.译注:不包括集邮等爱好)012 84.怪异行为(说明内容。译注:不包括其他条已提及者)012 85.怪异想法(说明内容。译注:不包括其他条已提及者)012 86.固执、绷着脸或容易激怒012 87.情绪突然变化012 88.常常生气012 89.多疑012 90.咒骂或讲粗话012 91.声言要自杀012 92.说梦话或有梦游(说明内容)012 93.话太多012 94.常戏弄他人012 95.乱发脾气或脾气暴燥012 96.对性的问题想得太多012 97.威胁他人012 98.吮吸大姆指 012 99.过份要求整齐清洁012 100.睡眠不好(说明内容)012 101.逃学012 102.不够活跃,动作迟钝或精力不足012 103.闷闷不乐,悲伤或抑郁012 104.说话声音特别大012 105.喝酒或使用成瘾药(说明内容)012 106.损坏公物012 107.白天遗尿012 108.夜间遗尿012 109.爱哭诉012 110.希望成为异性012 111.孤独、不合群012 112.优虑重重012 113.请写出你孩子存在的但上面未提及的其他问题:012 012 012 一、请检查一下是否每都已填好 二、请在你最关心的条目下划线 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 Achenbach 儿童行为量表(Child Behavior Checklist,以下简称CBCL)是在众多的儿童行为量表中用得较多,内容较全面的一种。1970年首先在美国使用,1983年出版了使用手册(主要是针对家长用的表),1986年及1987年又分别出版了针对教师用表及儿童自填表的使用手册。1988年出版的使用手册里又加人适用于2-3岁儿童的行为量表及直接观察表(DOF)。我国在1980年初引进适用于4-16岁的家长用表,在上海及其他城市作了较广泛的应用,并总结出了我国常模的初步数据。这一量表主要用于筛查儿童的社交能力和行为问题,共有五种表格,即家长填的,老师填的和智龄10岁以上儿童自己填的,其中家长填的使用经验最多。这里主要介绍家长用表,适用于4-16岁的儿童(作者后来推出的适用于2-3岁儿童的量表,内容大同小异,因使用经验尚少,此处从略),内容分三部份:

一、一般项目:姓名,性别,年龄,出生日期,种族,填表日期,年级,父亲职业(工种),母亲职业(工种),填表人(父、母、其他)。

二、社交能力:包括七大类;

参加体育运动情况,课余爱好,参加集体(组织)情况,课余职业或劳动,交友情况,与家人及其他小孩相处情况,在校学习情况。

三、行为问题:包括113条,其中56条包括8小项,113条为“其他”。填表时按最近半年(6个月)内的表现记分,例如第30条“怕上学”,如果过去有,而最近半年内无此表现,即记0分。

第一部分的项目不记分,据认为,父母亲的职业最能代表儿童家庭的社会经济情况,因此“一般项目”中只着重此条。

第二部分的项目除个别条目外,均需记分,其记分方法如下:

I (1):无爱好或一种爱好记0分,两种爱好记1分,三种或以上记2分。

I (2)及1 (3):“不知道”不记分,低于一般记0分,一般记1分,高于一般记2分。(2)及(3)的分数加起来求出平均数,作为这一项的分数。

II (1):记分法同I (1)。

II (2)及II (3):记分法同I (2)及I (3)。

III (1):记分法同I (1)。

III (2):记分法同I (2)及I (3)。

IV(1):记分法同I (1)。

IV(2):记分法同I (1)及I (2) V(1):无或一个,记0分;

二、三个,记1分;

四个或以上,记2分。

V(2):不到一次记。分,一、二次记1分,三次工以上记2分。

VI:较差记0分,差不多记1分,较好记2分,把a、b、c的三个分数加起来求出平均分,作为一个分数,d的记分法同上,另作一个分数(即VI项有两个分数)。

VII(1):不及格记0分,中等以下记1分,中等记2分,中等以上记3分。把各项分数加起来求出平均数,作为 VII (1)的分数。

VII(2):“不是”记1分,“是"记0分。

VII (3):“没有”记1分,“留过”,记0分。

VII (4):“没有”记1分,有问题记0分。

问题开始及解决情况不记分。

第二部分的内容又被归纳为三个因子,即活动情况(包括I、III、IV条),社交情况(第III、V、VI条)及学校情况(第妞条)。如果将这三个因子从左到右排列在横轴上,把各因子的总分从少(0)到多、按百分位数或T分大小从下向上排列在纵轴上,就可以构成“儿童社会能力廓图(Social Competence Profile)。”社会能力的分数越高越好,但绝大多数的分数处于2百分位和69百分位之间(即T分30-55)。低于2百分位者(T分<30)被认为可疑异常。

4-16岁的儿童被分为三个年龄组进行分析,即4-5岁,6-11岁及12-16岁,(2-3岁的另成一个年龄组)。现将美国样本6-16岁儿童社会能力的分数的正常范围列表如下(表1-4),供参考:

表1:6-11岁男孩杜交能力因子分正常范围 69百分位平均分 8.5-9 7.5-8 5.0-5.5 2百分位平均分 3-3.5 3-3.5 2-2.5 因子名称 活动能力 社交情况 学校情况 包括项目 I,II,IV III,V,VI VII 表2:12-16岁男孩社交能力因子分正常范围 69百分位平均分 8.5-9 8.5 5-5.5 2百分位平均分 3.5 3.5-4 2-2.5 因子名称 活动能力 社交情况 学校情况 包括项目 I,II,IV III,V,VI VII 表3: 6-11岁女孩杜交能力因子分正常范围 69百分位平均分 8.5-9 7.5-8 5.5-6 2百分位平均分 2.5-3 3.5 3-3.5 因子名称 活动能力 社交情况 学校情况 包括项目 I,II,IV III,V,VI VII 表4: 12-16岁女孩杜交能力因子分正常范围 69百分位平均分 8.5-9 8-8.5 5.6-6 2百分位平均分 3 3 3 因子名称 活动能力 社交情况 学校情况 包括项目 I,II,IV III,V,VI VII 第三部分是这一量表的重点部分。以下对一部份作较详细的介绍。

1.条目排列:113条行为问题是任意排列的,即按某一行为的英文第一个字母的次序排列(第一条是A,第112条是W)不是按内容性质归类排列。

2.统计归纳:每一条行为问题都有一个分数(0,1或2分)称为粗分,把113条的粗分加起来,称为总粗分,分数越高,行为问题越大。越低则行为问题越小。因此根据大样本的统计分析,可以算出一个正常上限(不需下限),例如4-5、6-11、12-16岁男孩的总粗分上限分别为42、40-42和38,同龄女孩的上限分别为42-45、37-41和37。超过这个上限分数,就应做进一步检查。

根据统计处理,还可以把以上113条行为问题归纳为8-9个因子,每一因子包含113条里若干条,所包含的条目的因子负荷后等于或大于0.3,有时同一条目可出现在不同的因子之中。

各因子既可用罗马数字来代表(例如因子I,因子II……),也可以用临床综合征的名称来代表(例如分裂样因子,抑郁因子……)但这些名称并不意味着就是临床诊断。

把每一因子所包括条目的粗分加起来,就是这个因子的分数,为了统计方便,这个分数又可以折算成标准转换分(即T分)。原作者把因子分的正常范围定在69至98百分位(Percentile)之间,即T分在55至70分之间。分数超过98百分位时即认为可能异常,应予复查,分数低于69百分位时仍属正常。

现将美国样本的因子分正常值范围(即69百分位平均分至98百分位平均分)列表如下(表5一8),供参考:

表5:6-11岁男孩行为问题因子分正常范围 98百分位平均分 4-5 12-13 5-6 9 4 6 10-11 20 5-6 69百分位平均分 1-2 3 2-3 3 0-1 1-2 3-4 9 0-1 因子名称 分裂样 抑郁 交往不良 强迫性 体诉 社交退缩 多动 攻击性 违纪 表6:6-11岁女孩行为问题因子分正常范围 98百分位平均分 12-13 6-7 7 3-4 10 2-3 2-3 20-21 3-4 69百分位平均分 5 1-2 1-2 0 3 1 0 9 0 因子名称 抑郁 社会退缩 体诉 分裂样强迫症 多动 性问题 违纪 攻击性 残忍 表7:12-16岁男孩行为问题因子分正常范围 98百分位平均分 7 5 13 4-5 6 9 7-8 21-22 9-10 69百分位平均分 1-2 0-1 3 0-1 1-2 1-2 0-1 5-6 3 因子名称 体诉 分裂样抑郁 交往不良 不成熟 强迫性 敌意性 违纪 攻击性 多动 表8:12-16岁女孩行为问题因子分正常范围 98百分位平均分 14 3-4 3-4 10-11 8-9 12 22 4 69百分位平均分 3-4 0 0-1 3-4 2-3 2 6 0 因子名称 焦虑强迫 体诉 分裂样 抑郁退缩 不成熟 违纪 攻击性 残忍 如果把各因子的分数按因子的罗马字编号从左到右在横轴上排列,分数值则按百分位或T分的高低按纵轴排列(高分在上,低分在下),则可以把每个儿童的因子连成一条曲线,称为“儿童行为问题廓图”(Child behavior problems Profile)。

上述归纳把儿童的行为问题分为8-9个因子。但也有许多人喜欢传统的,简单的两分法,即分为内向和外向。为满足这一要求,作者在上述儿童行为图的因子排列上把内向特征最明显的因子排在横轴的最左边,把外向特征最明显的因子排在横轴的最右边。而把中间的一个因子既不作为内向也不作为负向计分。左边几个因子的总分作为内向分,而右边的作为外向分,每个小孩都有内向和外向分,但只有当分数超过90百分位时(或相应的T分时),并且内向和外向的T分相差至少10分时,才可以把这个小孩称为内向或外向。总粗分,内向及外向粗分如何折算成T分,均可由表查得(3)。

也可以把每个样本的113条的分数总加起来,除以样本数以求得均值,并求得标准差,以此作为筛查标准。此法较因子分析方便,但其常模尚需进一步摸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中学生怎样学好语文下一篇:中学校财务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