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基金运行情况分析

2023-05-16

第一篇:医保基金运行情况分析

医院医保基金使用情况自查报告

*******医院

医保基金使用管理自查报告

为落实龙医保【2017】第40号文件精神,《关于开展对 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基金使用情况调研的通知》的有关要求,我院立即组织相关人员严格按照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政策规定和要求,对医保基金使用情况工作进行了自查自纠,认真排查,积极整改,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提高思想认识,严肃规范管理

为加强对医疗保险工作的领导,我院成立了以院分管院长为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医保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责任到人,从制度上确保医保工作目标任务的落实。多次组织全院医护人员认真学习有关文件,针对本院工作实际,查找差距,积极整改。加强自律管理、自我管理。

严格按照我院与医保中心签定的《连城县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服务协议书》的要求执行,合理、合法、规范地进行医疗服务,坚决杜绝弄虚作假恶意套取医保基金违规现象的发生,保证医保基金的安全运行。

二、严格落实医保管理制度,优化医保服务管理

为确保各项制度落实到位,建立健全了各项医保管理制度,结合科室工作实际,突出重点集中精力抓好上级安排的各项医疗保险工作目标任务。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保险工作管理的规定和奖惩措施,同时规定了各岗位人员的职责。按规范管理存档相关医保管理资料。医护人员认真及时完成各类文书、及时将真实医保信息上传医保部门。

开展优质服务,设置就医流程图,方便参保人员就医。严格执行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规定,所有药品、诊疗项目和医疗服务设施收费实行明码标价,并提供费用明细清单,坚决杜绝以药换药、以物代药等违法行为的发生;对就诊人员进行身份验证,坚决杜绝冒名就诊及挂床住院等现象发生。严格执行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和诊疗项目管理规定,严格执行医保用药审批制度。对就诊人员要求或必需使用的目录外药品、诊疗项目事先都证求参保人员同意并签字存档。

三、建立长效控费机制,完成各项控费指标

我院医保办联合医、药、护一线医务人员以及相关科室,实行综合性控制措施进行合理控制医疗费用。严格要求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各项诊疗常规,做到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禁止过度检查。严格掌握参保人的入院标准、出院标准,严禁将可在门诊、急诊、留观及门诊特定项目实施治疗的病人收入住院。

充分利用医院信息系统,实时监测全院医保病人费用、自费比例及超定额费用等指标,实时查询在院医保病人的医疗费用情况,查阅在院医保病人的费用明细,发现问题及时与科主任和主管医生沟通,并给予正确的指导。

加强控制不合理用药情况,控制药费增长。药事管理小组通过药品处方的统计信息随时了解医生开药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强对“大处方”的查处, 建立处方点评制度和药品使用排名公示制度,并加强医保病人门诊和出院带药的管理,严格执行卫生行政部门的限量管理规定。

我院明确规定医务人员必须根据患者病情实际需要实施检查,凡是费用较低的检查能够明确诊断的,不得再进行同一性质的其它检查项目;不是病情需要,同一检查项目不得重复实施,要求大型仪器检查阳性率达到70%以上。

加强了对医务人员的“三基”训练和考核,调整、充实了质控小组和医疗质量专家组的力量,要求医务人员严格遵循医疗原则和诊疗常规,坚持因病施治、合理治疗,加大了对各医疗环节的监管力度,有效地规范了医疗行为。

通过上述举措,我院在业务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各项医保控费指标保持在较低水平。根据统计汇总,今年1-3月份,医院门诊总人次3584人比去年同期增长1.42%;出院人次191人比去年同期下降4.5%;门诊住院率4.96%同比去年下降0.3%;二次返院率6.81%同比去年下降0.19%;住院总费用108.83万元同比去年下降10.98%,医保基金费81.06万元同比去年下降9.51%;药品费用32.49万元,同比去年下降14%,大型仪器检查费用4.71万元同比去年下降2.69%;平均每位出院患者医药费用5697.87元;较去年下降6.78%。

四、存在的问题

1、由于我院外科今年第一季度开展手术治疗的患者较同期多,故耗材费用和大型仪器检查占比略有所增长,其中耗材费用2.71万元同比去年增长12.92%;百元耗材比3.55%同比去年增长0.71%;大型仪器检查占比4.33%同比去年增长0.37%。

2、个别医务人员思想上对医保工作不重视,业务上对医保的学

习不透彻,医疗保险政策认识不足,对疾病诊疗不规范。

五、整改措施

1、组织相关医务人员对有关医保文件、知识的学习。

2、坚持合理检查,合理诊治、合理应用医疗器材,对患者的辅助检查、诊疗,要坚持“保证基本医疗”的原则,不得随意扩大检查项目,对患者应用有关医疗器材应本着质量可靠、实惠原则,坚决杜绝不合理应用。

通过对我院医保工作的自查整改,使我院医保工作更加科学、合理,今后我院将更加严格执行医疗保险的各项政策规定,自觉接受医疗保险部门的监督和指导,提高我院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使广大参保人员的基本医疗需求得到充分保障。

******医院

2017年5月8日

第二篇:新农合基金运行分析报告1

2014年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基金运行分析报告 以下是我县2014年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参合工作及资金运行情况,现将具体事项汇总如下:

一、2014年新农合运行基本情况。

2014年,我县新农合以村为单位覆盖率达到100%,参合农业人口总数达43712人,参合率99.88%;补充险13106人,参合率29.95%。

二、筹资情况

2014年我县新农合筹资标准为471元/人/年,其中中央财政补助220(较2013年提高了32元),自治区财政补助55元(较2013年提高了4元),市、区(县)财政补助126元,农民个人缴费70元(较2013年提高了10元);共筹资基金预计达到2058.83万元。

三、2014年新农合资金使用情况

1、新农合基金总体运行情况:2014年,截止9月25日共计补偿1902.7万元,其中普通住院补偿1072.5万元,补偿4320人,分娩补偿322人次,补偿9.74万元;特殊重大疾病补偿117人次,补偿101.47万元;普通门诊补偿(一般诊疗费用)286万元; 慢病门诊补偿20.5万元,补偿2855人次,慢病门诊发生总费用51.2万元,平均处方值179.39元。

2、全县乡镇卫生院住院补偿情况:我县乡镇卫生院所具备住院条件,截止9月25日,共收住患者2977人,补偿687.1万元;分娩补偿184人,补偿5.5万元。其中水西沟镇中心卫生院住院补偿631人,补偿146.5万元,分娩补偿48人,补偿1.44万元;板房沟乡中心卫生院住院补偿1452人,补偿352.7万元,分娩补偿110人,补偿3.3万元;永丰乡中心卫生院住院补偿894人,补偿187.8万元,分娩补偿26人,补偿0.78万元;。

四、与2013年相比全县住院人次分布情况:截至目前,全县共住院7017人,其中乡级医疗机构住院人次为2367人,占总住院人数的33.7%;县级医疗机构住院人次为2551人,占总住院人数的36.4%;县以上医疗机构住院人次为1512人,占总住院人数的21.5%,非定点医疗机构住院人次为587占总住院人数的8.4%。

五、新农合参合下半年资金预测情况

截止2014年9月25日我县资金补偿1902.7万元,每月平均预计补偿资金211.4万元,以目前资金运行情况来看预测下半年资金的运用缺口为2059.6万元。

(一)自治区制定的较高补偿办法是基金透支的政策性原则。新补偿办法的报销标准远远超过了我县基金的承受力,加重了我县基金的透支总额。

(二)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就诊人次比例高,资金多流向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因我市医疗资源丰富,参合人员喜欢选择市区服务质量好、条件优越的三级医院就诊,新农合补偿资金多集中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

(三)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差,医疗技术水平底。我县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相对较弱,全县7个乡镇卫生院,能够开展住院的只有3个乡镇卫生院,且服务能力较弱。

七、下步工作计划

(一)、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严格票据管理,确保基金安全,防止新农合基金流失。加大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力度,不断巩固和完善管理措施,确保合作医疗基金的平稳运行。

(二)、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普及新农合政策知识,巩固、提高参合率。办事机构、定点机构的门诊、病房有新农合政策宣传版面,结合本单位本辖区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使新农合的政策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三)、强化监管督查工作,坚决杜绝冒名顶替,挂床住院、收治不符合住院标准病人,严格执行新农合药品目录和药品零差价。

(四)、强化培训,优化服务,提高管理经办水平和服务质量。举办新农合监管人员及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负责人(法人代表)培训班,不断提高管理经办水平和服务质量,提高全县人民对新农合工作的满意度。

(五)、认真贯彻落实新农合文件精神要求,要在规定时间内做好大额公示,补助公布,定点医疗机构要长期公示新农合相关政策,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

乌鲁木齐县新农合管理中心 2014年9月25日

第三篇:分析加强内控制度建设确保基金安全运行

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养老基金的金额和种类逐年增加,因此对内控制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针对目前基金运行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有效的措施和建议,从而加强内控制度建设,从根本上确保基金安全运行。

关键词:内控制度 加强建设 养老基金 安全运行 有效策略

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也逐步健全,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了社会保障体系的好处,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基金安全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建设加强内控制度对于确保基金安全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顺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一、目前内控制度建设现状以及遇到的问题

现阶段,随着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日益健全,我国内控制度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实现了实质性的突破,但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一)重视程度不高

内控财务制度作为内控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它的好坏与财务工作人员是否能够认真贯彻执行密切相关,但很多工作管理人员对其重视程度较低,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很多内控财务工作人员仅仅将建设停留在各种书面的材料上,将内控制度的条条框框烂熟于心,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却没有认真贯彻,重视程度较低,工作人员单纯的注重业务的好与坏而忽视了制度是否科学有效,没有规矩难以成方圆,这种错误思想直接导致了业务滞后,严重者还会出现违反乱纪的现象。另一方面,由于重视程度较低,因此相应的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都不健全,也没有得到必要的落实,这不仅会制约内控制度的建设,同时还会影响基金安全的平稳运行。

(二)工作人员素质较低

工作人员是整个内控制度的核心和关键,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很多内控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专业化水平较低,没有经历过正规的岗前业务培训,业务能力较差,重视程度较低,因此往往会为日后的工作埋下隐患。还有一些工作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没有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想观念,经常在工作期间与业务办理人员发生口角和争执,服务态度较差,直接影响了整体的工作水平和质量。

(三)制度不健全

内控制度主要包括财务制度、监督制度、管理制度等方方面面的内容,一旦有一项不健全就会直接影响整个内部制度的协调性,导致其出现内部漏洞。管理人员内有制定一整套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经常存在弄虚作假的工作行为;监督制度缺少必要的约束力,责任落实不到位,没有实行长期有效的制度约束,内控监督制度形同虚设,欺诈基金现象时有发生;管理制度不透明,缺少必要的反馈机制,各部分之间联系较为疏离,信息不透明、不公开、不畅通,直接影响了整个内控部门的发展。

二、加强内控制度建设确保基金安全运行的有效策略

(一)提高重视程度

提高内控制度建设的重视程度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相关工作人员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内控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自身的重视程度,严格按照相关制度规定进行业务工作,这样不仅能够提高业务的整体工作质量和水平,还能规范业务工作使其更加趋于标准化。与此同时内控制度管理人员也应该树立正确的管理意识,逐步重视内控制度发挥的重要意义,将其作为工作的核心和重点,一切工作都要以内控制度为根本和依据,由此可见,加强内控制度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二)提升人员素质

高素质的人才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源泉,因此只有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使其树立正确的理想管理和终身学习的思想目标,认识到自身的主人翁地位和责任意识,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才能防止出现不良事件,优化业务工作的效果。与此同时,还需要对相关人员进行二次培训,经常对其进行宣传和教育,努力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意识,一切从大局出发,以大局为重。

(三)健全各项制度

建立健全内控各项制度,强化监督制度,结合法律手段,将责任落实到部门、落实到个人,使工作人员都能遵纪守法,这不仅能够提高我国内控制度的整体质量和水平,同时也是一项惠民的举措;实现管理公开制度,内控管理制度应该在阳光下运行,这样才能确保信息的公开性、透明性、合理性、公正性,充分调动和激发工作人员的热情和信心;优化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作为内控制度的关键内容,在其中发挥了是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要进一步建立健全财务管理知道,仔细审查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内容,从而避免出现违法乱纪的行为。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内控管理制度作为社会养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不断加强内控制度建设才能有效确保基金安全运行,通过提高相关工作人员自身素质和专业化水平、建立健全内控各种规章制度、提高重视程度,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基金能够得到保护并且顺利运行。总之,基金安全运行属于一项漫长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党和政府、管理者、工作人员三者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我国内控管理制度的建设,促进我国基金健康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范茂进.加强内控制度建设确保基金安全运行[J].人力资源管理,2012

[2]刘燕.加强内控制度建设确保基金安全运行[J].当代经济,2010

[3]汤跃红.加强内控制度建设确保养老基金安全运行[J].经济视野,2013

[4]栾雯静.关于社保基金管理内部审计工作的点思考[J].大众商务,2010

第四篇:商务运行情况分析

楚雄州2005年上半年商务运行情况分析

楚雄州商务局是州人民政府实施内外贸易统一管理,主管市场体系建设、维护市场秩序的组成部门。年初以来,州商务局边组建边工作,紧紧围绕州委、州人民政府的工作思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

三、四中全会及全国流通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开拓城乡市场,千方百计扩大出口、努力促进国内消费,积极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大力发展非公经济、全力打造物流产业,认真实施“食品放心工程”和“三绿工程”,加强行业管理与服务,狠抓市场体系建设和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切实加强宏观指导,全州商务事业呈现出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势头。

上半年全州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3亿元,增长13%,比上年同期增幅回落1.7个百分点;外贸进出口总额1490万美元,是上年同期1906万美元的78.2%,下降21.8%;其中出口1410万美元,下降21.4%,进口80万美元,下降27.9%,完成省政府下达我州进出口目标任务7,063万美元的20.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4.03亿元,增长7.6%,占GDp的30.5%,拉动经济增长2.3个百分点;以食品为代表的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上涨2%,保持合理涨幅。继续呈现出市场繁荣,内外贸易兴旺,服务业快速发展的良好势态,除电力、成品油及部分生产资料供应阶段性紧张外,其它生产、生活资料供应相对过剩,有力地促进了工农业生产的持续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形成了消费、投资、出口并驾齐驱的格局。

一、上半年商务运行的基本特点

(一)内贸快速增长,城乡市场活跃。由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增长3.8%和9.72%,促进了城乡市场的共同繁荣;同时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2.4%为消费增长起到了助推作用,实现了城乡市场两旺,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市的零售额7.20亿元,同比增长14.6%,比上年增速加快;县的零售额6.63亿元,同比增长12.6%,比上年21.4%的增幅明显回落;县以下7.44亿元,同比增长11.7%;市、县、县以下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分别为33.8%、31.1%和34.9%。按行业分批发零售业17.93亿元,增长13.2%,所占比重为84.2%;餐饮业2.71亿元,增长11.7%,所占比重为12.7%。非公有制经济实现的零售额为17.02亿元,同比增长15.2%,占总额的79.9%,比重进一步提高,成为服务城乡居民的市场主力。以家用轿车、住房、通信产品为代表的消费新热点稳定增长,商品零售市场的增长超过餐饮市场1.5个百分点,商品市场进一步复苏。

(二)外贸出口结构改善,但政策调整影响很大。

钢材、纺织品、药品、机电产品出口达1322万美元,占出口总额的93.8%,农产品加工出口88万美元,占出口总额的6.2%,改变了农产品为主的出口产品结构,但初级产品出口为主的状况并没有根本改变。上半年出口增长较快的是钢铁和纺织品生产企业,下降的是药品和电器产品生产企业,松茸、牛肝菌出口业绩主要反映在下半年。由于受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像重点企业德钢有出口下滑的势头,从而影响全州出口。一季度我州外贸进出口总额1,089万美元,较上年同期344万美元,增幅达216%,二季度出口大幅下降,6月末出现负增长,主要原因是钢坯受出口退税宏观政策影响,出口大户德胜集团楚雄钢铁有限公司1—3月累计出口1099万美元,4月起停止出口,现企业在等待政策调整后再出口。

(三)市场经济秩序明显好转

按照标本兼治的工作方针,各级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楚雄州2005年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意见》,抓好十项工作,突出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打击商业欺诈、维护知识产权、打击非法传销和继续开展“诚信楚雄”活动六大重点,市场秩序明显好转;流通行业管理进一步加强,成品油市场、生猪屠宰、旧车交易、报废车回收和旧货市场、典当、拍卖、汽车经营、茧丝流通行业经营秩序更加规范。

(四)流通产业建设势头良好

一是现代商品流通形式快速发展。投资5730万元,建设10.8万平方米、1020家农村连锁店的楚雄市、元谋县“万村千乡”市场建设试点工程已经国家商务部批准启动。州农资公司,久泰药业等现代流通企业开展的农村药品、农资连锁经营全面实施,连锁经营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二是楚雄商业城、中国轻纺城楚雄市场、彝人古镇三大商贸、旅游项目进展顺利,市场招商全面展开,进入市场培育阶段。楚雄商业城一期工程开发商业面积1.93万M2,预租面积1.81万M2,占商铺面积的94%,入驻客商33户;中国轻纺城楚雄市场一期工程开发商业面积6.3万M2,预售3.2万M2,其中浙江及法国华商预购2.5万M2,占预售面积的77%;彝人古镇开发商业面积7.2万M2,定位为商贸旅游项目,一期开发的3万M2商铺,通过与外地客商的广泛接触,完成招商60%,州外商户占15%,并与泰国、越南等国商会签订了入驻经营协议。为将楚雄建成面向滇中、滇西,辐射东南亚、南亚的物流基地打下了基础。

(五)外经工作实现新突破。上半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户,合同利用外资31万美元,实际到位资金23.7万美元;外商投资企业累计达68户,合同利用外资12531.82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8035万美元。参加年检的18户企业,吸纳就业1820人,2004年实现销售收入3.3亿元,缴纳税金1432万元,利润总额575万元,亏损企业10户,盈利企业4户,筹建4户;国际劳务输出达848人,劳务年收入2620万元。

(六)第三产业小幅增长,后劲增强,但占GDp比重下降。商贸、餐饮娱乐、邮电、运输等传统产业稳步发展,旅游、金融、电信、房地产、现代物流快速发展,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增长7.6%,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2.7个百分点,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比上年同期下降0.9

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仅为30.5%,下降了0.58个百分点。接待游客139.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82亿元,分别增长8.9%和14.1%。一批重大商贸旅游项目开工建设,为第三产业发展增强了后劲。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社会对商务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存在着重生产、轻流通,重外贸、轻内贸倾向;还没有认识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是通过其对消费和生产的引导与促进作用实现的;市场本身存在缺陷,需要政府干预和调控,培育市场体系、建设流通产业是政府干预市场的最佳手段。

(二)城乡居民增收困难,收入水平制约有效需求,开拓城乡市场,尤其是开拓农村市场困难较大。供需矛盾突出,在电力、成品油、煤炭等重要生产资料供应紧张的同时,大部分消费品仍处于供过于求状态。地方名特优产品销售渠道不畅。

(三)出口商品结构不合理,重点产品、重点企业单一,以初级产品出口为主的格局仍未改变。我州60户有进出口经营权企业,有进出口实绩的只有13家,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集中,占外贸出口总额超过80%,政策和市场应变能力弱,象钢坯出口退税政策取消,就将影响我州外贸出口的持续,快速增长。

(四)外资外经工作推进困难。外商投资企业规模小,项目领域不广,技术含量低,产业关联度低,多数企业合同履约率、资金到位率低、产品缺乏竞争力,经济效益差,处于亏损、停产状态。国际劳务输出开始起步,对外投资及对外工程承包尚未取得实质性突破。

(五)流通产业基础建设薄弱,滞后于经济发展,制约着我州消费水平进一步升级。商业网点建设缺乏规划;农村市场商品流通网络建设严重滞后,缺乏安全、高效的工业品供应和农产品采购网络;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在城镇有所发展,但农村仍处起步阶段,不能适应农村消费升级的需要,农村再度出现买难卖难现象。现代物流在邮政、储运、配送、运输服务企业的带领下开始发展,但资源整合力度不大,优势分散,经营规模小、实力差。三大市场的培育,距离建设辐射滇西和东南亚大市场的目标任重道远。

(六)市场监测体系尚未建立。对流通行业、重点企业的发展情况缺乏定性调查,对重要商品的价格涨跌和供求变化没有实施有效监测,行业布局和制定调控措施缺乏科学决策依据。

(七)市场经济中商业欺诈、侵犯知识产权、食品安全等问题依然严重;行政管理和服务职责不明,责权不对等,人为增加管理环节和企业负担的现象有待进一步改善。

三、下半年商务运行走势及对策

今年,我州遭受罕见干旱,农业生产受到一定影响,但林业、牧业、服务业增收渠道增加,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仍会大幅增长;加之城镇低保、企业工资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小幅增长已成定局;永(仁)—武(定)高等级公路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投资拉动效应将在下半年显现,社会购买力仍会保持合理增长,在下半年假日经济和消费旺季的推动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会保持13%左右的增幅,全年实现12%的增长目标困难不大。

外贸进出口要保持20%的增幅,实现进出口总额7600万美元目标,主要看德胜集团楚雄钢铁有限公司。基本稳定的产品主要有松茸1,400万美元左右,牛肝菌500万美元,纺织品400万美元,电器开关500万美元,天然药业200万美元,加上德钢3月前出口1099万美元,仅只确保进出口总额4000万元左右。预计经过一段时期的政策消化,在市场压力作用下,8月后德钢有望恢复出口。实现目标尚需努力。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食品和服务价格涨幅回落的作用下,全年涨幅不会高于3%,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涨幅预计在2.5%左右;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在能源和主要工业生产资料的价格上涨的拉动下可能会突破5%的上涨幅度。

根据上述存在问题和运行趋势,下半年商务工作基本思路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国务院《关于促进流通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围绕建设大市场、发展大贸易、搞活大流通,加快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和贸工农一体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总目标,进一步开拓市场、促进消费、扩大出口;加快物流产业发展步伐,推进流通现代化;进一步整顿市场秩序、加强行业管理;充分发挥流通对消费的促进作用,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一)开拓城乡市场,扩大消费需求

一要以培育农村市场为重点,抓好集贸市场、批发市场和专业交易市场建设,以投资促消费、以集市活流通;争取国家扶持,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工作和农产品连锁企业培植工作,在楚雄、元谋两县乡、村建设药品、农资和食品为主的商品供应网,支持元谋蔬菜公司完成北京、西安等六大城市连锁经营项目实施;二要积极寻找新的消费增长点,继续鼓励和引导住房、汽车、通信产品消费,积极培育教育、体育、文化、旅游等新的消费热点;指导工业企业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注重市场营销,逐步提高产品的占有率;三是要及时研究影响城乡居民消费的制约因素,倡导健康、环保、可持续消费,发展消费信贷,加快消费升级步伐;利用“假日经济”商机,提升旅游、餐饮、文化娱乐等服务行业,引导消费结构由商品消费向商品和服务并重转移。

(二)采取5项措施,扩大外贸出口

一是继续抓好重点出口商品、重点出口企业、重点出口市场和重点出口县市四个重点,实施“以质取胜”和“科技兴贸”战略,鼓励精深加工农产品出口,培植生化产品等出口增长新亮点。大力组织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出口,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进出口结构。二是要继续加大原料进口力度。帮助四川德胜钢铁集团楚雄公司等企业做好生产原料的进口工作。按属地原则完善进出口统计。三要继续执行好国家出口退税等各项贸易促进政策。加大

对德胜钢铁等重点企业的帮扶力度。用好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资金,积极开展“出口信用保险”业务,缓解外贸企业营运资金困难。四要全面清理调查自营进出口经营权,对取得进出口经营权但没有经营实绩的企业,要认真分析,分类排队,找准进出口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帮助企业制定经营方案,争取创出实绩。五是有针对性地举办外贸进出口业务培训,提高我州外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三)优化服务环境,大力“引进来”,积极“走出去”

一是将“优质服务”贯彻始终,做好指导服务工作,简化审批程序,加强对外商投资企业的服务,帮助外资企业研究解决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协调有关部门落实相关优惠政策。二是全面开放市场,扩大利用外资的领域,将服务贸易和公共事业作为我州利用外资的新领域,筛选产业关联度高,投资回报高的项目,力争在服务贸易领域利用外资取得新成绩。三要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以东盟国家为重点,收集分析国外产业政策,适时组织开展商务考察,指导我州建筑、建材、冶金、林业加工等有竞争优势的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工程劳务承包和资源开发,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增强企业发展能力。

(四)抓好载体建设,发展物流产业

充分利用楚雄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分析论证禄丰—南华和元谋县,沿安楚、楚大公路,成昆、广大铁路沿线物流园区规划,分批实施,逐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辐射能力强的综合、专业市场群,将楚雄建成面向滇中、滇西,辐射东南亚、南亚的物流基地。要全力推进楚雄商业城、中国轻纺城楚雄市场、彝人古镇商贸旅游项目、禄丰恐龙文化城等主要商贸旅游项目建设,帮助解决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要研究市场培育的相关政策措施,高度重视市场招商工作,做到建设与招商同步,协助企业“东进沿海、西出东盟”开展市场招商,促进项目顺利实施和市场的健康发展。做好市场规划工作,将商业网点规划纳入城乡发展规划同步进行。

(五)发展现代流通业态,推进流通现代化建设步伐。

一是要大力推进连锁经营的发展。鼓励州内有经济实力和经营能力的工商企业,以资产为纽带,组建跨地区、跨县(市)的连锁经营企业。二是要积极探索物流配送发展路子。充分利用商贸、交通、邮政企业现有的仓储、运输、营销网络,引导企业整合社会资源,以信息化改造传统储运企业,逐步实现物流产业化;三是积极推进流通企业信息化、商务标准化工作,实现流通领域的标准化,提高流通过程的现代化程度,促进行业管理和企业管理现代化。

(六)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认真履行州整顿办的综合协调职能,继续协调和配合有关部门,贯彻落实《楚雄州2005年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意见》,抓好十项工作,突出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打击商业欺诈、维护知识产权、打击非法传销和继续开展“诚信楚雄”活动六大重点,抓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培育多元化的市场主体,创造公开、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坚持依法行政,规范行业管理。抓好生猪定点屠宰管理、成品油市场的监管、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以及旧车交易市场、旧货交易市场和汽车销售行业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拍卖法》认真履行对拍卖企业和拍卖活动的监管职责,努力促进拍卖市场的健康发展;加强对典当行业的监管,防止扰乱信贷政策和金融秩序,促进中小企业融资。

(七)加强宏观调控,促进商贸经济协调健康快速发展。

开展城市生活必需品和重要生产资料、重点流通企业、茧丝绸行业的市场监测工作,完善进出口统计和外资统计报表制度、行业信息制度。健全监测网络,建立激励机制,特别要做好省确定的12户重点调查企业的服务指导工作,为宏观调控和应急反应提供准确的信息服务。加强商贸经济运行分析,及时研究解决商贸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商贸经济的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二○○五年七月二十五日

第五篇:金融市场运行情况分析

XX县2011年

三季度金融形势分析报告

2011年三季度,XX县经济金融运行基本态势良好,但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结构性问题尚未有效解决。固定资产投资需求旺盛与产能限制的矛盾比较突出,信贷资金紧缩态势趋增,资金外流严重,金融发展速度有所减缓。

一、金融运行情况分析

(一)各项存款继续增长,储蓄存款继续充当主力军。2011年9月末,XX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210420万元,较上月增加2984万元。储蓄存款9月末余额为180045万元,较上月增加326万元.分机构来看,工行存款余额为41255万元,较年初增加3497万元;农行存款余额为40942万元,较年初增加5299万元;农村信用社的余额为59236万元,较年初增加1125万元;邮政储蓄的余额为64177万元,较年初增加15669万元。

(二)各项贷款微增,总体呈滞长状态。

2011年9月底,XX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69184万元,较年初增加3106万元,增幅下降。今年,工行、农行基本没有发放新增贷款,农发行新增贷款1918万元,农村信用社贷款较年初增加了2634万元,其以发放小额贷款和质押贷款为主,企业贷款基本停止发放,全县贷款处于滞长状态。

(三)资金外流严重,供需矛盾加大。

全县资金外流严重,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异地消费快速增长,如购房、购车、购物、上学等,另一方面部分金融机构如工行、农行、邮政储蓄的上存资金。这两方面资金外流超过10亿元,资金的外流必然对全县经济金融的发展形成掣肘。与此同时,全县企业资金缺口约在10—15亿元,资金供需矛盾突出。招商引资、社会集资、民间借贷等筹资活动空前高涨。

(三)银行贷款回收困难,企业贷款增加乏力。

在XX县钢铁处于最下游产品,其市场形势持续走低,直接影响到了上游的煤、焦等产品,企业大量的流动资金被占用在产品中,导致金融机构的贷款回收难上加难,特别是农村信用社影响较为明显。防范信贷风险,农村信用社不得不严格控制新增贷款,使得一些信誉好的企业也无法得到增量贷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

(四)国有商业银行贷款滞长,农村信用社存贷比例攀高。截止 2011年9月末,工商银行贷款维持在年初水平,农业银行贷款较年初减少676万元。总体看,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基本处于滞长状态。农村信用社当年新增贷款2634万元,继续成为县域经济中信贷资金的主要供给者,但与以往年度相比,贷款增加明显减少。

(五)企业现金结算增加,直接融资激增。

由于社会信用环境欠佳,企业间货款80%以上的结算都是使用现金,一方面使银行监管乏力,另一方面也使大量的资金游离

于银行之外,客观上也影响银行、信用社存款的增加。因信贷资金供应不足,企业筹资渠道多元化发展,使企业的资本金得到有效扩充,信贷资金在企业融资中的比重不断下降,直接融资比例逐渐上升。

2011年1月1日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以案促改六查个人剖析下一篇:医保定点医院代码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