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市场为导向_以创新为抓手_不断拓展就业渠道

2024-06-10

以市场为导向_以创新为抓手_不断拓展就业渠道(精选5篇)

以市场为导向_以创新为抓手_不断拓展就业渠道 第1篇

以市场为导向 以创新为抓手 不断拓展就业渠道

武汉市新洲高级中学就业处

武汉市新洲高级职业中学,于1988年开办中等职业教育,2004年被教育部评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05年被确定为湖北省、武汉市两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2007年被评定为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品牌基地,2008年被评定为湖北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2010年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全省14所第一批创建国家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占地面积150亩,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在校学生5826人。开办职业教育二十年来,学校始终坚持“走特色兴校之路,务科技兴农之实,育创业兴乡之人”的办学理念,全力实施“学历教育+转移培训”的办学模式,形成了“就业有门、致富有术、转移有序、深造有望”的育人特色,学校被评为武汉市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就业安臵工作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培训体系,创新培训管理,创新安臵举措,立足实际,广开门路,努力开创出了新洲职高毕业生就业安臵工作的新局面,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肯定。2010年安臵学生2083人,就业率达96%,促进了新洲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一、创新工作思路,明确工作任务

新洲是一个农业大区,全区农业人口73.92万,占总人口数的77.2%,作为新洲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学校将发展“打工经济”,解决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学校的办学宗旨,把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往深处做、往细处做、往实处做。为此,学校进行了毕业生就业安臵专题调研,成立了毕业生就业安臵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工作领导小组。经过认真研究,学校确立了“一二三四”的就业安臵工作思路:“一”就是一条龙服务。成立培训就业处,建立各专业毕业生就业安臵和

计电算、车工、钳工、数控技术、计算机模块、电子电工、绘图、园艺栽培与修剪等各项技能大赛,学校按类组赛,按等级发奖。每年的技能节上学校都要拿出近10万元奖励师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技能的热情,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局面。

‚校企联合,‘订单’培养‛。学校分别与区内50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订单”培养关系,对口为他们培养输出毕业生。学校与一冶钢结构、武汉 “重冶”、湖高阀门等多家阳逻制造业著名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就业关系,仅2010年学校就为武汉重冶、一冶钢结构、湖高阀门等企业培养了各类专业技术人才987人。最近,对应阳逻地区产业发展,学校与“重冶”达成了合作办学意向,与“一冶钢结构”、“武汉重冶”等企业联合开办了企业冠名班。学校已成为武汉地区制造业的人才储备基地。

三、创新安置举措,促进有序转移

一是转变中职学生及家长的就业观念。学校由常务副校长、高级职业指导师童西元为学生开办《法律基础知识》、《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就业指导》等专题讲座,让学生看清目前的就业形势,掌握市场需求状况。通过各种媒介向学生的家长及全社会进行广泛的宣传,通过各种渠道使学生及家长,切实转变就业观念,降低职场期望值。

二是及时把握市场动态和用工信息。在收集就业信息时,学校明确完整的信息内容,包括:

1、招聘单位的名称、产权性质、所需员工人数、具体的招聘时间,所属部门行业与地区情况怎样;

2、招聘职业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劳动条件、劳动时间、工资福利待遇,单位的发展前景及其他情况;

3、应聘该职业的条件,包括专业、学历、年龄、性别、职业资格、技术等级、身体状况等;

4、招聘工作环节的内容,包括报名的时间、地点、方式应准备的证件和材料(如个人简历、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身份证、未婚证等);

5、在求职方面的相关法律制度和有关政策。其次,要把握好正确的收集途径:①就业服务机构;

度,要努力改变现在存在的同毕业生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甚至第四次学校都要帮助其推荐不良局面,清除部份学生那种“就业无忧”的观念,利用有利的条件使更多的毕业生都充分就业。

五是服务至上,力解后顾之忧。学校努力为毕业生提供各种服务:举办校园供需见面会。邀请用人单位到校,组织校园招聘会,让用人单位现场招聘毕业生。带毕业生到距离较近单位去参观、面试,真正做到“双向选择”。组织毕业生体检,为毕业生代办就业所需的各种证件。如照片、计生证、学历证明等。耐心解答毕业生有关就业方面的咨询。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对毕业生的来电来访疑问作详细解答,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将联系方式向毕业生公布,方便毕业生就业咨询等。实行跟踪服务,随时了解和掌握情况定时回访。一次性的安臵,让所有学生绝对满意,不很现实,而要让学校长期派人在外从事调整工作,更不现实。由就业办公室全面负责,采用电话、书信、传真等多种方式进行了解和掌握。对确认出了问题的单位和学生,先进行安抚,随之要采用切实可行的方法及时进行解决,既不能拖延,也不能推诿,正确地对待和处理。对个别无事生非,无中生有,甚至无理要求的学生,采用感化和劝诫的方法、摆事实、讲道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问题最终得到解决。

“出品畅、进口旺”。就业安臵是我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安臵过程中,在积极推行劳动预备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前提下,学校根据实际,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要求学生正确评价自己,扬长避短,未雨绸缪。学校在不断完善就业安臵程序和健全体制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以向学生负责,向家长负责的态度,规范毕业生就业工作,保证了就业安臵工作顺利进行,使每一位合格的毕业生都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

2011.07.30

以市场为导向_以创新为抓手_不断拓展就业渠道 第2篇

一、创设先进人文环境, 锻造创业心理品质

创业心理品质是创业的条件, 起调节作用, 其强弱优劣影响创业的成败。因此,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是以就业为导向拓展高职学生创业教育渠道的重要环节。基于这个认识, 高职院校应通过创设先进的校园人文环境这种载体, 力促学生良好创业心理品质的形成。

1. 加强校园环境建设。

加强校园环境建设, 努力为师生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通过改善校园环境, 绿化、净化、美化校园, 让它作为不讲话的老师, 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激发学生对学习和生活的热情。

2. 抓活动, 抓阵地。

高职学校应根据职校特点及高职教育发展的规律, 融教育性、娱乐性和艺术性为一体, 以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开展文体竞赛活动 (广播操比赛、田径运动会, 文艺汇演、球类比赛等) 、军训活动、“学雷锋”为民服务活动、社会公益活动 (捐款、献血) 及“五一劳动节”, “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节”、“国庆节”、“教师节”等重大节日的庆祝活动等。特别是开展以学以致用、服务社群为主题的“学雷锋”为民服务活动、以歌颂中国共产党为主题的“七一”节庆祝活动、以公民道德教育为主题的学生演讲活动、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国庆节”庆祝活动、以尊师重教为主题的教师节庆祝活动和以国防、思想品德、纪律教育为主题的新生军训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 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 激发学生进取的精神;另一方面能够优化集体活动环境, 较好发挥各种教育功能, 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3. 充分发挥学校宣传媒体的作用, 全力营造正确的舆论和健康向上的育人氛围。

高职院校的宣传组织应积极发挥学校宣传阵地作用, 结合重大节日有计划地组织出版有品位的学校、年级、科组、班级宣传专刊, 实施德育序列教育;广播组织应积极配合学校的各项工作, 除做好国际、国内重大新闻、校内好人好事等报道工作外, 还要不断创新, 围绕创业教育作专题报道;校刊则要发挥窗口作用, 充分展示高职院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风尚、新成果。

4. 实施高职学生干部竞争上岗的干部选拔制度。

高职院校, 在班干部、学生会干部、团委干部选举中应实行竞争上岗等做法, 引导学生树立民主的意识和公平竞争的意识。通过健康向上的校园人文环境氛围的熏陶去促成职校学生成才的人格品质。坚持弘扬主旋律, 建设先进的校园文化, 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有机统一, 硬环境建设与软环境建设的相互和谐, 创造文明、守纪、昌教、培才的优良校风, 营造公平竞争、追求进步的学习环境, 努力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浓郁的学习风气和良好的育人环境。让学生在活动中更好地规范行为, 培养思想道德信念, 陶冶性情, 提高文化品味, 强化职业道德意识和法纪意识, 活化集体, 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学生良好创业心理品质的形成。

二、丰富第二课堂活动, 促进良好个性发展

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拓展高职学生创业教育渠道, 还要大力丰富第二课堂活动, 促进高职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很多职校学生由于学习基础差, 成绩跟不上而失去了自信心, 但不等于他们没有上进心和进步的追求。他们同样重视老师给予的评价, 只是他们的上进心往往被缺点所掩盖, 或被老师所忽略而已, 这在职校学生中尤为突出。职校生普遍学习基础差, 大多是历史原因造成的, 但他们性情开朗, 性格直率, 好动性、好奇性强, 身体素质较好, 特别体现在心灵手巧方面。如果给他们提供一个适当的机会, 让他们有足够的机会充分发挥自己的兴趣和特长, 他们的潜能可以得到很好发展, 这对于职校学生克服自卑心理, 培养自信心, 树立自主的创业意识至关重要。高职院校应针对这一情况, 根据学生兴趣倾向, 扩大兴趣小组的范围, 这些活动小组可以是钳工组、车工组、电工组等等, 同时也可将传统的自由活动课统一安排为第二课堂活动课。这些兴趣小组活动可以为校园拓展出一片新天地。一方面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注入了一股活力, 通过指导帮助有条件的学生学习专门的知识和课程, 让他们掌握创业的基础知识, 强化专业技能操作;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充分发挥兴趣特长, 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通过这些活动, 绝大多数高职学生都应该能表现积极, 思想集中, 全情投入的, 他们的动手能力、反应能力、变通能力往往曾被指导老师忽视, 这样也可改变老师对他们的原有看法。在以就业为导向拓展高职学生创业教育渠道的活动中, 高职院校还应坚持主体观、全面观的教育原则, 为学生创设表现自我的机会, 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 能够尝到成功的喜悦, 重新树立起信心。这样可以触发学生主体内部的驱动, 促进他们自我主体意识的觉醒, 由“要我学”转为“我要学”, 由“我不行”转成“我也行”, 就可以收到自我教育的效果。

三、搭建技能实训平台, 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以就业为导向拓展高职学生创业教育渠道的核心是加强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作为高职院校学生, 走创业之路的关键就是要具备创业能力, 特别是技能操作能力, 这是他们走向社会前必须具备的, 同时也是他们创业成功与否的关键。为此, 作为高职学校在以就业为导向拓展高职学生创业教育渠道时, 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 更要注重技能操作的培训。高职院校为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应十分重视学生基本功的培养和锻炼, 对各专业学生操作技能的考核均要作明确的要求:以技能资格证书考核为导向, 努力使各专业学生通过全国英语等级考试、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应用中级考试及至少考取一个对应专业的中级技能资格证书。同时, 高职院校还要通过加强课堂技能训练、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组织校内技能操作竞赛、进行专业技能考证前强化实习等强化培训的形式确保学生专业技能操作训练的时间和水平。特别是实施专业技能考证前强化实习, 以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等创业素质:

1. 促进养成教育。

在以就业为导向拓展高职学生创业教育渠道的教育教学中, 高职院校要做到考证实习安排科学化, 考证实习内容标准化, 考证实习要求规范化, 考证实习作风军事化、考证实习生活集体化, 学生既要尝试专业操作技能的实践, 学生的思想品质、意志、毅力又要得到很好的磨炼, 集体观念, 组织纪律性要得到加强。特别是考证实习点的不同管理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适应性, 可以说每一次考证实习都可以对学生进行一次全方位的检验。

2. 培养了学生的职业道德。

在以就业为导向拓展高职学生创业教育渠道的教育教学中, 高职院校培养了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从业者履行职责过程中在思想和行为方面所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准则, 而专业技能训练过程又要求学生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严谨的学习态度, 通过这些教育, 学生的体验能更加深刻, 这一过程也有利于学生职业情感的培养。

3. 加快学生的职业定势、创业定势。

高职院校在以就业为导向拓展高职学生创业教育渠道的教育教学中进行的考证实习的过程也是职业指导、创业指导, 职业定势、创业定势的过程, 它能够增加学生与生产实践的接触, 对确定自己未来有更多、更具体的了解, 对努力使自己适应未来社会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培养创业实践能力

以就业为导向创业教育的内容决定了创业教育除了要使受教育者形成良好的创业心理和个性特征以外, 还要使他们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 以便于他们进行创业实践。因此, 创业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高职应组织学生开展以下一些社会实践活动:

1. 开展社会调查。

高职院校在以就业为导向拓展高职学生创业教育渠道的教育教学中, 应要求学生利用节假日等课余时间到父母, 其他亲戚朋友的工作单位去了解他们的职业性质、特点以及他们是如何在工作岗位上进行创新、创业实践的情况;或到所在管理区了解企业开办的情况、经营情况及企业对员工的要求等。通过深入社会调查, 使学生能够真正融入到社会大潮, 感知市场经济的氛围。走进创业者的人海中, 了解他们的创业社会环境, 了解成功者的创业心理和创业历程, 使高职学生从中能够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和成功经验, 增强自身的素质, 借以提高主体创业的实践能力。

2. 举办创业成功人士报告会。

高职院校在以就业为导向拓展高职学生创业教育渠道的教育教学中, 可以邀请学校所在地创业成功的先进分子莅校给学生作专题报告, 进行面对面的互动交流, 让学生学有榜样、学有动力, 并通过亲身聆听创业成功人士的先进事迹, 让他们感觉创业并不遥远, 优秀人物就在他们身边, 进而激发他们的创业兴趣和增进他们创业的自信心。

3. 举办创业主题班会。

高职院校还要鼓励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以创业为主题的班会活动 (如模拟创业、案例分析、演讲辩论、创业意识、品质、心理、能力测试等) , 让同学们在班会上畅所欲言、尽情表演, 表达自己对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创业素质等关于创业知识的见解, 然后在教师引导、点拨下, 在同学中间逐步形成只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人人都可以创业的共知, 进而成为自主创业的行为。

4. 收集创业信息。

善于掌握信息是创业成功的必备条件, 作为创业者在市场中注重信息收集, 这是他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的前提和保障, 因此, 可以认为信息对于市场的创业者来说就是金钱、就是利益、就是效益。为此, 高职院校在以就业为导向拓展高职学生创业教育渠道的教育教学中, 可以组织有关师生成立创业信息发布中心, 通过本地区的交流中心, 相关企业办公室、中介等途径收集本地区各行各业的创业信息, 同时发动学生通过网络、电视、电台、报刊等媒体收集创业信息、动向等, 并将这些信息及时向全体同学发布, 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良好习惯, 同时帮助学生创业。

总之, 高职院校在以就业为导向拓展高职学生创业教育渠道的教育教学中, 应通过以上渠道帮助学生了解自己、了解职业、了解社会, 发掘并培养自己的潜能, 初步培养了学生的创业品质、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摘要:当期, 在我国高职教育教学中, 课堂教学仍是进行创业教育的主渠道, 但要全面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 单靠课堂教学进行创业教育这种单一渠道是无法实现的, 因此如何以就业为导向, 拓展高职学生创业教育的渠道, 提高创业教育的效果已经成为职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要研究内容。

关键词:就业,创业教育,渠道

参考文献

[1].王玉扩, 王红力, 王剑锋.论高职学生就业观的整合[J].教育与职业, 2011 (12)

[2].李英明.转变观念, 广开就业门路[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0 (2)

[3].刘娟, 凌云.当前我国高职毕业生就业若干问题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 2009 (4)

[4].张汉君, 殷凤平.关于高职学生就业观培养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 2009 (3)

以市场为导向_以创新为抓手_不断拓展就业渠道 第3篇

【摘 要】2014年以来伴随着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就业拉动效应大为减弱。在2015年毕业生面临空前严峻的就业形势这一大背景下,上海电机学院电子信息学院在就业工作中找准定位和突破点,逐步制定和实施学分置换工作,推行订单式培养,营造了良好的就业环境,推进了学院的就业工作。2015年电子信息学院的应届毕业生就业签约率92.68%,就业率98.86%的骄人成绩。本文就推行学分置换,创新人才培养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学分置换;就业率;签约率

一、学分置换的由来

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培养国家事业继承人的过程,因此教育培养的人才就必须适合社会之需,面向社会,面向市场。

当前普通高校的传统教育模式大多数是重理论而轻实践甚至无实践,培养的人才很难适应当前社会的高速发展。著名教育学家吕型伟曾撰文对我国传统教育进行了回顾与总结:教学内容死板,教学大纲多年不变;单纯的知识教育,旧有经验的复制,忽视实践,没有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以考试分数评高低;忽视人文教育,没有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等。

为了更好的提高目前的学校教育水平、弥补以往过少的实践教育,我们参照了欧美国家各大高校之间盛行的“学分互换”理念,为了实现让教育更多的提供学生实践的手段和方法,提出了学分置换的思考。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引导建立企业接收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

不同于学分互换是高校与高校之间互相提供学习资源,学分置换是将高校与企业相结合,以各类企业提供实习岗位为契机,让在校学生更早的接触到理论知识之外的实践锻炼,并由企业来评判实习过程中的表现,使这种“表现分”以置换的方式记录为在校的成绩,实现了在校期间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的结合。在学分互换的优良基础上发展和实行学分置换的理念,全面发展每一名在校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共存的优秀高校学生。

高校实施学分置换,是高等教育主动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积极回应,也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它在理论上丰富了我国学分制改革的内容,在实践上推进了高等教育“以人为本,个性发展”的改革宗旨。

二、电子信息学院学分置换的现状

经过调研,学院于2014年制定了《校企合作协议》,《学分置换协议》等相关文件,2014年以来先后与上海微创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中讯申软计算机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上海理光文思海辉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上海现代商友软件有限公司,南京东软睿道教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20余家企业签订学分置换协议,2015年软件工程专业共计42人参加了学分置换,2016年4个专业153人参加了学分置换,这将近200名学生获得了在企业学习、实践的机会,过程中不仅积累了工作经验,并且将企业中的竞争压力无形中传递给在校学生,使学院2015、2016届毕业生及早感知危机意识,营造了良好的就业氛围,这也为学院就业工作的有序推进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针对2017届应届毕业生,学院已经启动了学分置换工作的动员宣传,先后举办3场学分置换企业的双选会,置换学生有望超过去年的数据。

三、学分置换的意义和作用

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高等教育注重“以人为本,个性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提升科学研究水平”,需要为社会提供多方面的复合型人才,实行学分置换正是适应新形势高等职业教育的一种十分有效、适用的管理制度和手段。学分置换的进一步落实将有助于从根本上推进职业教育管理模式和教学内容的改革现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趋于多样化,除了必须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更进一步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随着目前高等教育的发展、教学手段和资源的不断更新丰富,学分置换也更进一步的推进了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的结合,而且更有利于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的结合,从而调动学生课外实践创新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使更多的学生能够在按照学校的实践环节要求的同时,出色地完成课外实践环节的任务。

再者,课程学分的置换可以让学生在工作和学习上交替进行,让学生在充分完成企业的实习的鉴定、各项活动的考核的过程中,使得自身实习技能大赛的成绩、技能资格考核、技能实训等各项专业技能的提升,同时使学生从一种更加新颖的方式对课程进行学习和理解并获得所需要的学分。并且,提前积累好丰富的工作经验能有效地降低将来真正踏入社会时因接触新事物而产生的压力与紧张感,从而顺利地从一名在校学生过渡成为一名合格的职员。

分析学院执行学分置换政策以来,政策为学院、学生、企业确实带来了一些益处,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创新了学生的培养模式

学分置换中学生通过专业对口的高质量大型企业来进行授课,通过企业岗位培训,技能训练,项目带教的方式置换学生在校的理论书本学习,从而迅速增强学生的职业竞争能力。创新了传统的课堂式的培养模式。

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

学生通过学分置换,直接参与企业现实课题研究,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加强自学力度来适应市场需求,这为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团队合作素质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也让学生在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

满足了迫切的市场需求

实习生对于用人单位来讲既是廉价的劳动力,又是优秀人才的蓄养池,用人单位对实习生的需求非常迫切,特别是可以长期培养并最终为其所用的,这与学分置换的初衷不谋而合。

营造了良好的就业氛围

学生在企业实习的同时,将企业中的竞争压力无形中传递给在校学生,使在校学生及早感知危机意识,营造了良好的你追我赶的就业氛围,这也为学院今年就业工作的有序推进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学分置换存在的问题以及思考

学分置换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由于学分置换是一个新生事物,对它的解释、宣传与引导不到位,造成部分学生对学分置换的认识模糊甚至是误解。有的教师教育观念未能与时俱进,对学生的学分置换质疑声不断。此外,学院在实践过程中,也可能存在学生借学分置换之名,骗取学分的可能。

针对以上问题,学分置换作为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要完成国内外高校间的学分互认,需在以下几方面加以努力:

1.学院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就对学分置换政策进行阐述,并以系部为单位,带教班主任,班导师为依托,进一步的对学分置换政策进行宣传和引导,让同学们更早的认识到学分置换的意义和作用并解除不必要的误解,从而做出正确的理解和决定。我们必须在做好现有工作的同时,加大对学分互认工作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师生参与到学分互认工作中来,创造良好的氛围。

2.学院明确要求进行学分置换的企业规模,对不同专业的毕业生根据专业要求的不同设定不同的学分置换协议,并有专人对学分置换企业进行回访,了解参与学分置换同学的工作学习情况,杜绝骗取学分的情况发生,在保障广大学生的利益的同时提供更好的条件和机会。

3.逐级建立国家专门机构负责相关课程学分指标体系的制定、验证、协调和实施,全面考察和研究国内外重点或特色高校的课程和学分设置,构建国际化的课程结构,统筹计算研究结果。

以市场为导向_以创新为抓手_不断拓展就业渠道 第4篇

以市场为导向_以创新为抓手_不断拓展就业渠道 第5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拓展训练

高等职业院校以培养技术性、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今天,为更好的树立“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现代教育理念和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为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和高等院校教育改革的需要,以社会需要为导向,将拓展训练内涵和未来所从事的职业素质相联系,为高职院校培养职业性、应用性、专门性人才和 “以就业为导 向”的定位提供“身体—心理”准备和从事未来职业所需要的特殊体育素质、社会适应能力,从而提升职业工作能力。

1 拓展运动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体育拓展运动划分为室内拓展运动、户外拓展运动以及专业场地拓展运动。室内拓展运动主要包括破冰流程、团队建设、信任背摔、牵手解扣等,它主要是在室内进行,灵活机动等特点,户外拓展运动主要包括漂流、野外生存、定向越野、丛林穿越等,它主要是在室外进行,灵活性也非常大,不受任何场地器材的影响,能非常直接的融入到大自然中,但是它的安全性比较差,所以在进行户外运动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专业场地包括空中单杠、断桥、天梯等,它主要是在专门的拓展场地内进行的,投资比较大,危险性高。

拓展运动作为一项新兴体育项目,其区别在于更能突出强烈目的性,有的是以激发个人潜能为目的,有的是以培养集体主义精神为目的,有的是促进身体、心理健康为目的,有的是以拓展思维为目的。这些特点非常适合年轻学生的心理需要,易被青年学生所接受。

2 高职体育教学现状

当代大学生大多数对体育健身活动都有兴趣。健身、调节心理与发展个性是学生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主要价值取向。由于受就业压力及其社会综合因素影响,高职院校的学生社会活动意识正在逐步加强,不可避免的导致学生参加更多的社会活动,体育活动的兴趣和动机也都带有明显的社会性,其中就业趋势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未来的社会角色与岗位额点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与其相应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而今多数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与健身活动存在脱节现象,学校只注重数量与形式,不注重学生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单调的体育活动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更无法产生群体效应,这是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所必需面对和改革的问题。

3 对体育教学的影响

在高职体育教学改革中,如果能很好的把体育教学与拓展运动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拓展运动的运动特点,一定能过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1 对运动参与的影响

通常的体育教学实践课是以教师为主导,通过教师的讲授 —学生的练习—教师的指导循环进行的,学生的所有活动 都要围绕教师来进行。这样,往往会影响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拓展运动中教师只负责把规则和安全措施讲解清楚,其余活动都是学生自主去进行,扩大了学生的活动范围,使学生成了活动的中心。包括操作过程和事后的回顾教师也只是起到引导和画龙点睛的作用。由于教学方式的改变,往往可以激发学生的热情。

3.2 对课堂氛围的影响

快乐体育就是让大家在进行体育活动时,充分享受体育运动给人带来的愉悦体验。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上,主要受教师的影响较大。课堂气氛在教学中往往比较沉闷,课堂气氛表现的比较平淡。拓展运动中所营造的氛围往往富于变化。如高空项目练习中大家都跃跃欲试气氛活跃,当真正开始又气氛紧张了,结束后又欢呼雀跃,学生也体会到了其中的快乐。

3.3 对运动技能形成的影响

动技能是指人体运动中掌握和有效地完成专门动作的一种能力。运动技能的形成和发展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是教学训练的方法,学习目的性和自觉积极性等。拓展运动中很多项目是完全区别于传统的体育项目的,其中很多练习动作是生活化的,对学生的运动水平要求并不是很高,通常学生学习动作时间短,掌握快,同时有些拓展运动还能大幅提高学生的体能,如户外拓展中的漂流、野外生存、定向越野等。

3.4 对学生品质培养的影响

3.4.1 调节心理,锻炼意志。拓展训练的项目都具有一个共性,看似简单,其实都具有一定的难度,主要表现在心理考验上,需要学生向自己的能力极限挑战,跨越极限。在教育学理论中有一个适度原则,就是说对学生所开课程的难度要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而有所不同,拓展运动就体现了这一点。比如在“空中断桥”这个项目中,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我们可以设置不同的穿越长度,使这个难度适宜。这样学生就在自己本身能力可以达到的前提下进行了心理挑战,并在过程中体验了勇气、同伴的鼓励坚持。

3.4.2 提高自我、培养团队精神。拓展训练大部分练习实行分组活动,分组活动后强调集体合作。练习中力图使每一名学生竭尽全力为集体争取荣誉,同时从集体中吸取巨大的力量和信心,在集体中显示个性。在拓展运动中首先会让学生选出一个队长,由队长负责领导、指挥小组行动。在不同项目中学生会根据同学的特长,选择不同的同学作为队长,比如在“求生墙”这个项目中,有的学生力量大,有的学生个子高,有的学生有号召力等。要根据每个同学的特点,给予不同的分工,积极的发挥每个人的优势,为集体服务。在这个过程中即表现了学生的个性特点,也体现了集体主义精神。

3.5 对形成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

社会适应能力一般是指适应社会过程中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它包括竞争意识、生存能力、耐挫能力、交际能力和合作能力等等。高职院校的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形成最初的体现是对学生就业观念及择业的影响。比如,现代的高职学生基本90后出生,生活经历基本上是比较顺利,很少经受挫折。在巨大就业压力的影响下,学生在选择就业时往往比较茫然,没有明确方向,对今后的职业和工作岗位没有预见性。这时进行相关的意志品质锤炼,通过拓展训练来加强学生竞争意识、生存能力、 耐挫能力、交际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提前感受社会压力,为将来适应社会打下基础。

4 建议

4.1 由于高职生的生源面广泛,有城镇的、农村的;有普高的,也有职高的。所以体育基础参差不齐,体育兴趣多样化。体育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不同体育基础不同运动水平选择拓展项目,分别制定教学计划。

4.2 不同的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不尽相同,大体上分为理工类学校,文史类学校以及综合类学校三种,不同类别学校的学生们对体育、健身、调节心理和发展个性的认识也存在偏差。体育教师在选择拓展项目时也必须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合理安排。

4.3 由于男、女大学生间的性别差异,也给体育教师选择拓展训练提出要求,既要选择符合男、女生生理、心理不同特点的项目,也要充分考虑拓展训练的锻炼价值。

参考文献:

[1]王龙飞等.浅析拓展运动在高校体育中的开展[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6)105~106

[2]李国岩. 从拓展运动的特点和功能谈其普及和发展前景 [J].山东体育科技.2005.(4)48~49

上一篇:广西行政执法监督条例下一篇:小学育人经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