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管网总结报告

2024-05-14

地下管网总结报告(精选6篇)

地下管网总结报告 第1篇

关于全厂给排水管网管道安装的报告

陕西未来能源煤制油项目工程部:

2012,由我单位中标施工的全厂给排水管网项目,一标段主材暂估2500万元,二标段主材暂估3100万元,目前我单位基本施工完毕。

根据合同第XX.XXX.X条要求,安装工程按发包人在其他项目清单与计价汇总表中的发包人供应材料暂估价中列出一笔金额(2500万元,二标段3100万元),不计入综合单价。承结算时按实际供应价格计取1%的保管费及定额消耗量计算发包人供应材料费,与发包人供应材料暂估价找差进行调整。价差部分计取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规费和税金。

根据合同要求,管道安装定额消耗量为4%,我单位认为:应该按照直管段实际工程量+定额消耗量4%的方式计算主材耗用量,而不是利用延长米的方式计算主材耗用量。

当否,请贵单位予以答复!

第XXX项目公司

201X/X/XX

地下管网总结报告 第2篇

给排水工程施工总结

一、工程概况

神华巴彦淖尔能源有限责任公司12万吨/年焦炉气制甲醇装置给排水施工包含预处理、气柜、压缩厂房、脱硫工序、转化工序、甲醇合成、甲醇精馏、甲醇罐区、回车场、事故池、综合楼、循环水消防水站及泡沫消防站、油库、空分系统等装置地下管道的安装,工作介质主要有循环水、生产生活给水、消防水、各种污水等。

1、给水工程

本工程主要包括生活给水、生产给水、稳高压消防给水(消火栓、消防炮的安装)、循环给水、泡沫消防液(泡沫消防炮的安装);给水管道多采用材质为Q235B的焊接钢管,部分采用材质为20#的无缝钢管。

2、排水工程

本工程主要包括循环回水、生活污水、生产污水、循环水站清净排污水、初期雨水事故污水、带压事故污水。排水管道多采用FRPP管材,使用热熔连接或弹性橡胶密封圈承插连接。

3、各类附属结构物

室外地上式消火栓、消防炮、泡沫液消火栓、污水检查井、雨水检查井、水封井、洗眼器、阀门井、雨水口、化粪池等。

二、施工部署

1、给排水施工的质量、进度及安全情况1)质量

按照项目部对质量要求的规定,自觉按现行的国家或行业施工验收规范和质量评定标准进行施工。达到合同中规定的质量合格标准,达不到的都主动无偿进行返修,直至合格。按照业主/监理要求,坚持质量标准、质量控制程序,加大质量通病治理力度,实现质量事故为零,工程质量达到合格验收标准,为确保使车投用一次成功、生产运行“安、稳、长、满、优”奠定了基础。实现了以下质量指标:(1)单位工程合格率100%;

(2)工程所用材料、配件质量合格率100%;(3)焊接拍片一次合格率:管道焊接96%以上。

2)进度

按照合同条款内施工工期的要求进行本施工的计划安排,并完成了合同范围内的所有工程内容。

3)安全

按照合同条款内对安全要求的规定,做好现成的安全保卫及个人的人身防护工作。本项目的目标是采取以预防为主的计划,保证健康、安全、环境不受损失,实现无事故、无人员伤害、无环境破坏的HSE目标。安全控制目标如下:

(1)六个重大事故为零;

(2)人员伤亡为零;

(3)职业病发病率为零;

(4)环境投诉事件为零。

2、投入人数

根据工程实际和现场实际施工条件,投入人数最多40人、最少6人,平均人数18人。

3、施工程序

按照工程网络计划及施工方案组织安排施工,根据本工程的具体特点,遵循先深后浅,先大后小,先预制后安装等地下管道安装顺序原则的基础上,还按照生产区域和具体工作量,结合管道系统的具体走向,分区段同步施工,做到挖沟、管道预制、防腐、安装、试压回填等工序紧密衔接,充分利用现场的空间组织施工生产。

4、项目管理及总体安排

考虑到人员配备尽量优化利用、各专业协调作业、加快工作效率等,对管道事先焊接预制,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也加快了施工进度。

按多点同步作业原则组织施工,使人员资源和进度紧密结合。在作业区内严格执行先深后浅、先大后小的顺序进行施工,作业区之间按系统进行流水作业,以保持人力资源的均衡和作业效率。

施工用电从指定的接引点接入,电缆铺设采用埋地方式,符合安全要求,设置了警示牌;施工用水主要用于管道试压试验和管道冲洗。

三、主要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

1、测量放线

采用了科学的测控技术,先进的测量仪器,以及严格的复核校正手段来保证施工测量的精度。

平面控制网分两级测设,首级为总控制网,二级为轴线控制网。首级控制网是以业主提供的基准点为基准建立起来的,二级控制网以总控制网为基础进行加密测设西部中心点;高程控制网是以业主提供的水准基点高程,联测厂区平面总控制网控制点,施工现场设置五处永久水准点,做防护以免被无意破坏。

2、沟槽开挖

根据已建的测量控制网,按管道位置在现场进行测量放样,除图中标明的各转点外,在直线段应每隔20m设一中线控制桩。

沟槽开挖使用挖掘机进行,挖掘机类型及挖斗型号根据开挖的深度及宽度选取,边坡的坡度根据施工规范要求确定。严格控制基底高程,不扰动基底原状土层。设计基底标高以上20 cm的原状土,人工清理至设计标高。

3、垫层施工

沟槽开挖完成并经验槽合格后即进行垫层施工,垫层开挖紧跟沟槽开挖施工时,由人工配合机械布料,按要求的厚度进行回填,适量洒水并夯实,密实度得到90%。

4、管道安装

1)管道铺设

小管径的管道安装采用人工安装,槽深不大时由人工抬管入槽,槽深较大是用绳索

溜管入槽或吊车入槽。

2)管道切割及坡口加工

碳钢管采用氧-乙炔火焰切割,切口端面用砂轮磨去其表面的氧化层,做到切口表面平整、无裂纹、重皮、毛刺、缩口、熔渣、氧化物、铁屑等;切口端面倾斜偏差不大于管子外径的1%,且不超过3mm;管道坡口形式为30-35°V形有钝边坡口。

坡口加工采用氧-乙炔火焰热加工方法。切割后用砂轮机磨去影响焊接质量的表面氧化层,并将凹凸不平处打磨平整。管子内外表面在坡口两侧20mm范围内没有油漆、毛刺、锈斑、氧化皮及其它对焊接有害的物质。坡口表面平整,没有裂纹、重皮、毛刺、缩口、熔渣、氧化物、铁屑等。

3)钢管焊接

焊接方法选用手工电弧焊,焊条选用J422/J427;焊条烘干及保存温度见表2。领至施工现场的焊条放置在保温筒内,放置时间不超过4h,超过的都重新烘干。焊条重复烘干次数不超过2次。

直管段两环向焊缝间距,当公称直径大于或等于150mm时,不小于150mm;当公称直径小于150mm时,不小于管子外径;不能在焊件表面引弧或试弧,在焊接中确保起弧与收弧的质量,收弧时将弧坑填满;多层焊的层间接头相互错开,每条焊缝都一次连续焊完;管子、管件组对定位焊及卡具定位焊所使用焊接材料与正式焊接时一致;风雨天气时,焊接作业采用有效的防护措施,否则都不允许进行焊接作业。

4)焊接质量检查

焊缝外观需成形良好,焊缝表面不允许有裂纹、未熔合、气孔、夹渣、飞溅存在;焊缝宽度每边盖过坡口边缘2mm为宜,焊缝余高0~2mm,角焊缝的焊脚高度符合设计规定,外观平缓过渡;焊缝表面凹陷、咬边深度小于0.5mm,连续长度小于100mm,其总长度不大于焊缝全长度的10%;外观检查不合格的部位要及时返修。

无损检测执行JB4730-2005,射线检查Ⅲ级合格;若发现不合格的,应对抽查焊工所焊焊缝按原规定比例加倍检查。再次检测的焊缝还不合格时,对该焊工所焊的同管线编号的焊缝全部进行检测。

5、管道试验

1)压力管道水压试验

埋地压力管道试验管段的长度不大于1km;对于生活给水管道,在进行水压试验时,采用洁净水进行,对于其它管道,可就近采用临时给水网引水进行水压试验;管道水压试验压力为介质管道按设计要求强度的1.5倍;管道试验用的压力表不少于两块,一块放在试压泵处,一块放在远离试压泵处;压力表的量程为试验压力的1.3~1.5倍,精度等级为1.5级,表盘公称直径为150mm,压力表经检测合格,并在有效期内。

强度试验时缓慢分级升压。每一级检查管端堵板、后背支撑、支墩、管身及接口,当无异常现象时,再继续升压。水压升至试验压力后,保压时间不少于15分钟,将试验压力降至工作压力并保持恒压30分钟,检查接口及管身等有无异常现象、无漏水为强度试验合格;分段试压的管道,两管段之间的接口焊缝进行射线探伤检查。

2)排水管道闭水试验

管道水压试验在上游井和下游井处用堵板堵住管子两端,同时在上游井的管沟边设置一试验水箱,保证上游管顶以上2m水头的压力;将进水管接至堵板下侧,下游井内管子的堵板下侧应设泄水管,并挖好排水沟。从水箱向管内充水,管道在充满水浸泡1~

2昼夜后进行预检查,无漏水现象为合格。对不符合要求的管段,在试验时做好标记,试验结束后立即进行处理。

6、管道冲洗

给水管道系统冲洗在水压试验合格后进行;冲洗根据系统内可能达到的最大压力和流量连续进行,直到出口处的水色和透明度与入口处目测一致,冲洗后填写冲洗记录。

7、管沟回填

1)管沟回填前,符合下列要求

管线的转折点、起止点、井室的坐标和管顶高核验,并通过隐蔽工程验收;埋地压力管道在敷设后,经对其坐标、标高、防腐层共检完毕,通过隐蔽工程验收后,即进行管段主体的回填。管道压力试验及焊口防腐完毕,防腐层固化后,经监理及业主检查合格后,填写隐蔽工程记录,并经三方签字后,方可进行管道工作坑的回填和管沟其他层面的回填;沟槽内无积水、无杂物,且回填土料含水率不得过高等。

2)管沟回填时,符合下列规定

控制回填土含水率不得过高;管顶以上500mm范围内,回填土不允许含有机杂质、冻土和直径大于50毫米的石块;路面范围内的井室周围采用石灰土、砂砾等材料回填;分段回填时相邻段的接茬呈阶梯形;管沟回填从管道两侧对称同时进行并分层夯实,不得损坏管子及外防腐层;机械夯实每层厚度不大于300毫米,人工夯实每层厚度不大于200毫米。管沟回填夯实中,应夯夯相连,不得漏夯;管子接口工作坑的回填必须仔细夯实;管顶覆土厚度小于700mm时,不能采用大中型机械压实,不能有其他机械设备通行。

3)柔性管道的管沟回填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管径大于800mm的柔性管道,回填施工时在管内设有竖向支撑;管道半径800mm以下回填时采取防止管道位移,上浮的措施。从管道两侧同时回填,同时夯实;管沟回填从管底基础部位开始到管顶以上500mm范围内,必须采用人工回填;管顶500mm以上部位,可用机械从管道轴线两侧同时夯实,每层回填高度不大于200mm;管基有效支承角范围采用中粗砂填充密实,与管壁紧密接触,不用土或其他材料填充;管底基础采用中粗砂回填,垫层高度不小于150mm。

四、工程洽商及变更情况

在工程进行当中,由于施工局限性、方便性以及应其他专业的要求,给排水工程有发生变更的地方主要有:

(1)给水管道:

1、增加去往空分生产给水管道;

2、空分系统、消防水池之间以及压缩厂房南侧生活给水管道更改安装位置;

3、综合楼西侧生活给水管道西移安装。

(2)排水管道:

1、1300#、1400#东侧循环回水管道加排空管及DN2000闸阀一个。

五、工程特点及难点

1、受到土建施工的影响很大

由于受土建施工的制约,给排水工程施工无法全面展开,影响到管线的整体开挖及铺设。为保证工期,项目部根据现场情况,结合施工计划,在施工前期及中期在土建配合下间断性施工、见缝插针,逐步深入土建区域,工程后期逐步形成网络。

2、多种管线同时施工,做好施工安排、协调和成品保护

在给排水管线施工的过程中,安排好各管线的先后顺序及位置尤为重要。项目部定期召开协调会议,要求各队伍服从统一协调管理管理。在整体安排上,遵循先下后上,即先施工完成较深的管道,再顺次逐渐向上施工其他管道。施工中能够整体开挖完成的都一次性开挖,同时安装、回填。并根据设计图纸进行平面布置,保证合适的间距。例如800#罐区南侧循环水、消防水管道、生活给水、泡沫液管道、前期雨水事故污水官

网的施工。

项目部在成品保护方面作出了很多努力,安排专人巡查、报告,及时修复,交叉作业时安排各管线管理人员在场指挥,作到位置准确、施工合理、文明施工,因此在成品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减少了成品的破坏。但同时作业的施工单位过多,各种管线仍有一定程度的破坏,这也是后期翻修的主要原因。

3、各专业图纸存在矛盾

甲醇项目包含单体多,各种设计图纸无法避免的发生矛盾和冲突,往往发生一个专业的图纸变化了,而其他相关的图纸却没有相应变化的情况,而且由于时间紧、任务大,设计图纸的质量自然可想而知,这些无疑都给施工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项目部对于一些涉及到设计的问题,认真组织技术人员钻研设计图纸,理解设计意图,经常、及时的将疑义、建议、问题与监理工程师、业主及设计单位沟通,使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4、施工中重点作好管道连接工作

为保证焊接钢管、热熔承插型波纹管接口位置的质量,所有管道的连接全部由厂家的专业人员使用专用机具操作完成,并由质检员逐一检查,获得了良好效果。

六、施工工期、完成情况

(1)工期情况

给排水工程于2012年7月15日开工,于2012年12月20日完成95%,给排水系统已形成网络能够给各单体供水;2013年4月20完成全部尾项工程,届时给排水工程全部完工。

(2)主要工程数量:详见表

3七、工程质量情况

经过数月的奋战,并对工程的自检和整修,工程达到了验收标准的要求,施工过程中未发生任何质量事故,单位工程达到合格以上标准。

质量控制措施如下:

1)会审图纸,掌握工程要求、技术标准;

2)根据工程的要求和特点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及管道安装、试验等专项施工方案;

3)按工程施工时间段不同配备充足的劳动力资源,配齐工程需要的各种工具设备;

4)认真做好技术交底工作,确保施工操作的准确定和规范性;

5)执行“三检”制度,确保符合标准、规范的要;执行测量复核制度,确保放样、测量的准确性;

6)工程使用材料经过检验合格、报验允许使用的情况下方可有用于本工程;

7)资料随着施工进度同步制作,确保资料的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在工程后期,根据工程档案编制要求进行竣工资料的编制,保证按时、合格的移交竣工资料。

八、工程安全、环境保护以及文明施工情况

施工过程中无火灾事故、无重伤事故、无死亡事故,基本实现了文明施工的目标,未发生环境违规事件,实现了生产生活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

工程之处,明确本工程安全防护重点以及环境保护文明施工的重点,建立有效地安全、文明施工机构,突出安全部门的重要性,执行奖罚制度,保证重点监察、细节不放过。

1)安全技术交底

工程开工前,由施工技术负责人、项目安全员将工程概况、施工方案、安全技术措施等情况向施工技术人员、施工管理者进行详细交底,作好了文字记录。施工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也向工人班组技术交底,同时布置安全技术和措施,特别是吊装作业做着重强调。

2)施工现场

施工人员进入现场配戴安全帽,高空作业必须配带安全带;正在施工的管沟做好临边防护、设置警戒线以及保护作业人员的安全措施,管沟下作业的人员有专人监护;管沟回填时清理管沟中的垃圾、废料等。特种工种(焊工、起重工、电工、无损探伤工、司机)都持证上岗;吊车作业时,四周设置警戒线。乙炔瓶装回火保护器,与氧气瓶安全距离不小于5米;电源线、焊把线严禁裸露连接。

3)文明施工

严禁在指定的作业区域外作业;施工过程中不损坏其它建筑物或设施,采取合理的保护措施;每个作业点均要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施工现场实行定置管理,加强对机具、材料及氧气瓶、乙炔瓶摆放的集中管理;加强对电源线布置和运输车辆停放的管理;设置专门的废材料及施工垃圾收集场所;遵守建设方、公司及有关现场文明施工的管理。

4)土方施工

由专人全程监督管理,作业前,查明施工范围内的各种明、暗设置物(电线、管道等)的位置及走向,作业过程中 按根据边坡坡度根据土质及规范要求设定坡度挖方采取放坡开挖,边坡或基坑顶部设置防护栏杆及防护网和警示标志。

施工过程中遇到以下任何一种情况时,由安全部或现场安全员下发施工暂停令,待安全条件允许时,方恢复正常作业:土体不稳定,可能发生坍塌或滑移时;暴雨、涨水、发生时;地下水较大,出现陷车或难以行进时;作业面不足无法保证安全作业时;施工标志、防护设施遭到破坏或失效时;严重影响其它结构物安全时;阴雨天严禁在基坑内作业,作好临边维护;在基坑边缘、路口等位置设置醒目的安全标志,并派专人现场管理。

5)管材、管件等运输、存放及安装

管材水平堆放在平整的地面,设置支垫;管材在运输、装卸、堆放时避免油污,并远离火源,使用必要的遮盖,防止温度过高管道变形;使用吊车等机具安装管道时,起吊点至少保证两处,保证管道的水平,由专人指挥,轻吊轻放;使用大绳人工安装管道时,由多人配合,缓慢溜入基槽,安装至要求位置时,使用必要的支撑,防止管道滑动。

九、工程建议

1)选择合理的设计方案,避免施工中出现较大的变更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

2)各专业施工队做好成品保护;

3)涉及到沟槽开挖,挖掘机师傅的技术水平以及对土方高度的感知力也至关重要,技术员与挖掘机师傅更要配合好确保标高在允许的误差范围之内;

地下管网总结报告 第3篇

地下管网作为城市正常运行的地下“命脉”, 是城市基础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城镇化速度的加快使得对各类地下管线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 对城市空间资源的立体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更好建设城市地下管网, 快捷高效地保证城市生命线的畅通是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2 城市地下管网开发建设现状

2.1 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城市地下管线日益增多, 在其建设、使用、维护管理工作中出现了诸多问题:一是反复无序挖掘, 重复建设现象严重, 消耗人力且影响市民生活;二是后期建设、维护、管理分散混乱, 资料不全, 管理困难;三是不合理的占用过大地下空间, 管位重叠交叉, 废弃管线没有及时处理造成地下资源浪费;四是各施工单位常常交叉作业, 存在安全隐患;五是部分管线年久失修, 继续使用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六是对一些内存易燃易爆性物质的工业废弃管道没有进行必要的安全处理, 易造成危及自然环境甚至人类生命安全的各类隐患;七是紧急情况下管线应急能力薄弱, 如地面断裂、土层沉降以及其他自然灾害等。

2.2 原因分析

2.2.1 各类管线种类繁多, 管理体制相对混乱

我国城市中各类管线种类繁多, 不同管线分属于不同的行政部门, 各管理职能部门信息交流不到位, 尚未形成有机系统。信息的不对称造成管理过程中一系列“重地上而轻地下、重审批而轻监管、重建设而轻养护”的问题。同时, 各部门在规划各自产权内的管线时各自为政, 没有将其他单位利益考虑在内;工程在实施建设时不及时与市政部门沟通, 也造成了大量的事故隐患。

2.2.2 相关法律法规缺乏, 管理无法可依

目前已有的法规只规定了城市地下管线管理中的规划、设计、施工、档案管理等阶段的行政主管部门, 但对于建设主管部门方面缺乏具体的相关规定。另外缺少的还有:有关地下管线的探测、竣工测量、运行管理、后期监管、信息共享以及应急管理等环节。

2.2.3 缺乏综合标准, 没有协调统一

由于各行业的标准规范存在部分矛盾, 造成不同管理部门之间的规定难以协调, 致使部分管线只能降低铺设标准, 增加安全隐患。

2.2.4 日常维护薄弱, 监管机制缺乏

地下管线埋设竣工之后, 长年无人监管, 渗漏水严重, 造成管线本体结构强度降低, 漏水、漏气等资源的浪费, 影响管线的正常巡视、检修和事故处理 (图1、2) 。

2.2.5 档案资料不全, 信息管理滞后

各管线部门按照各行业标准建立数据处理及信息平台体系, 由于缺乏统一的信息处理及管理模式就无法形成资源的共享, 造成有关资料与现状不符或者精度不高, 因此施工单位在施工时无法清晰掌握地下已建项目状况, 时常发生挖坏地下管网现象, 在影响人们生活出行的同时亦造成大量经济损失。

3 大力发展地下综合管廊

3.1 地下综合管廊优势

地下综合管廊是一种城镇综合管线工程, 亦称“共同沟”, 是把电力、燃气、通讯、热力、给排水、中水等各种管线集于一体, 建造在城市地下空间的一个集约化的隧道空间内。

其相比传统地下管网建设可减少对人们生活和交通的影响, 避免由于敷设或维修地下管线而反复开挖道路的现象;同时可提高地下空间综合利用率, 保护管线, 提高市政管线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并且会按照规划预留有效使用时长内的发展增容空间, 长效性好, 做到一次性的深入投资, 长期稳定、有效地使用。综合管廊内会设置专门的检修口和智能监控管理系统, 便于对各种管线的前期敷设、后期维修、增设和监控管理, 可使人们在第一时间发现隐患, 将风险降至最低。除此之外, 地下综合管廊可与人防工程相结合, 在非常状态下、战争状态下可应对突发情况, 保证人民生命安全。因此, 这种市政管线集约化的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具有一定的综合效益, 是城市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3.2 国家政策法规等方面的支持引导

近几年, 国家在政策上加强了对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工作。2014年底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开展中央财政支持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工作的通知》规定, 国家对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均会给予专项的资金补助, 体现了国家对综合管廊的政策和经济支持。2015年7月,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 部署了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相关工作。2016年, 国家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召集举办了“全国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竞争性评审”, 引导更多城市开展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工作。

4 地下综合管廊实施中的问题

4.1 规划设计风险大

由于综合管廊一次性建设特点, 因此对城市的长远发展规划要有较为准确的预测。地下综合管廊的规划设计要综合考虑城市未来定位、发展规模, 经济状况、人口数量、市政基础设施容量等诸多因素, 既留有一定的预留空间以适应未来管线的增容, 但也不能一次性预留空间过大, 避免较长一段时间内管廊空间得不到充分合理利用。

4.2 建设初期资金投资大

欲更好发挥地下管廊的综合效益需将其形成网络, 因此其建设不宜分期分批投入, 需要一次性建成, 对项目的初期资金需求较大。由于综合管廊建设属于市政基础设施, 项目建设投资更多依赖于政府以及国家相应的融资政策保证。因此, 如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证管网建设是各地政府实施地下综合管廊的一大制约。

4.3 建成区管线改造难

已建成区现状管线复杂, 施工势必对现有管线以及生产生活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此在已建成区通常难以大规模开展地下综合管廊的敷设工作。

4.4 现有技术规范标准不完善

尽管地下综合管廊的可行性和发展前景已得到了政府职能部门以及专家业界的一致认可, 但由于诸多现实条件的限制, 目前国内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工作尚属起步阶段, 有关综合管廊建设的技术标准规范、准则等还没有可参照的标准依据, 尤其是新旧管线及各类管线之间的相互影响问题如何处理尚未明确的规定。

4.5 相应法律法规不健全

目前国内针对综合管廊的运营、产权归属、成本分摊、费用收取等具体问题都缺少相应立法, 出现问题无法得到及时解决, 行政立法相对于管廊建设较为滞后, 问题需要由当地行政单位处理, 程序繁杂, 影响总体建设进程。

4.6 运营管理模式有待完善

相比传统直埋方式, 管线进入综合管廊敷设总体产生的投资将会减少。但管廊建设成本如何分摊, 管线进廊后如何维护管理, 建设后产生的日常维护管理费用如何分摊等, 这些都是综合管廊模式必须面对的实际问题。

5 解决措施

5.1 建立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综合管理机制

明确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建设、运营、管理等各环节中各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 并在此基础上健全各部门间的协同工作机制, 正确处理专业分工协作关系, 有助于调整和改变地下管线管理工作中部门之间分工不合理, 配合不顺畅等问题。

5.2 出台和完善地下综合管廊技术标准体系和安全法律法规

出台与完善城市新建地下管廊成熟的技术规范及标准依据, 以供各城市地区参照实施。对于原有的部分可对管沟进行加固与修复, 使其稳定性与安全性得到提升。同时, 通过完善相关安全法律法规等, 确立合法产权归属。针对可能发生的应急事件, 建立健全救援体系和安全技术保障体系;加强地下管廊安全运营的监督管理, 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责任追究和惩戒制度。

5.3 加强地下综合管廊的信息化建设

针对目前我国城市地下管线存在的信息缺失严重、规划前瞻性不足、监管不到位、事故频发等问题, 应加强安全信息化建设。应用新技术推进城市地下管廊探测智能化, 将检测信息纳入城市综合数据库系统, 实现地下综合管廊的动态管理。

5.4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运营模式探讨

各地政府依据城市建设发展需求, 可按照有关法律、法规, 按照地下综合管廊在经营过程中涉及产权和不涉及产权, 通过市场竞争机制来选择投资者或者经营者, 界定其在一定期限内经营一定范围市政公用事业产品或者提供某项服务, 运营模式可尝试多样化, 不断优化运营模式。

6 结论

结合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进行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 是城市地下管网发展的必然趋势, 减少城市拉链路, 保障城市交通畅通, 延长管线寿命、保护环境的同时达到了城市空间的立体化应用, 有助于推进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化发展进程。而高效利用和科学共享基础信息和专业信息开发地下综合管廊也将为城市防灾减灾和安全应急决策提供保障服务, 为真正建设可持续发展城市保驾护航。

摘要:指出了地下管网作为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的一部分, 对保障城市正常运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分析了我国城市地下管网开发利用中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内在原因, 探讨了地下综合管廊具体实施时会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指出了大力发展地下综合管廊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加强城市地下管网档案管理工作 第4篇

一、地下管网建设及其技术档案的重要性

地下管网是城市基础设施的一部分,是城市赖以生存的“生命线”。它包括水网(给水、排水)、电网(民用电、高压电,光纤、通讯等)、气网(燃气、热力等)。可以说,没有地下管网,就没有城市。

城市地下管网技术档案,是城市建设和各专业管线单位的宝贵财产。建立城市地下管网技术档案,能够为城市建设、规划、管理提供依据,也为今后维修、扩建、改建提供依据。其功能体现在五方面:科学管理功能、科学研究接续和借鉴功能、重复利用和技术转让功能、技术传递功能、历史利用功能。

二、城市地下管网档案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城市地下管网系统建设时间早,所以系统老化和性能低下,运行效率低,管理日趋困难。平泉县也不例外。目前我县城区内地下综合管网包括雨水管网、污水管网、供水管网、电力管网、弱电管网、燃气管网和热力管网共700余公里。各管网依据建设单位划分隶属关系,相关档案资料由各单位自行保存,具体情况如下:

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我县主城区内综合管网建设也得到了稳步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城区综合管网基本上铺设入地。雨污水管网(86公里),由平泉县住建局畅达市政维修处负责建设和维护,档案管理和维护由平泉县住建局负责;供水管网(160公里),由平泉县自来水公司负责建设和维护,档案资料管理由平泉县自来水公司负责;电力管网(27公里),随着城镇道路改造工程的推进逐步铺设入地,已完工程档案资料和维护管理由平泉县供电分公司负责;燃气管网(10公里),目前已覆盖八沟大街、喧哗街、兴平中路和北城新区路网工程,由承德建投天然气公司负责建设和运行管理,相关档案资料由燃气公司负责存档;热力管网(270公里),分为三个片区,城区南部由供热中心负责建造和运营管理,中心城区和北城区由龙鸿热力负责建设和运营管理,北部卧龙镇由康泰热力负责建设和运营管理,与管网相关资料由三家建设单位自行负责保存;弱电管网(180公里),随着城镇道路改造工程的推进逐步铺设入地,管网相关档案资料分别由广通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等相关单位负责管理。

总体看,我县的地下管网档案管理还相当落后:一是档案管理分散。有的在城建、规划、测绘部门,有的在建设单位,有的甚至在产权单位技术人员手中。二是档案材料收集困难。一方面对于规划、建设行政部门来讲,还没有将地下管网档案建设纳入必备的行政管理程序之中,行政主体缺位造成了行政客体的独来独往。另一方面施工管线单位缺乏客观上的战略考虑,短期行为多,忽视档案管理,只建不管。因此,严重影响了地下管线档案的形成和收集。三是工程项目信息缺失。其根本原因是缺乏统一的权威性专门管理机构。四是管线工程竣工后,大多没有进行竣工测量,竣工图失准。五是管理资金不足与专业人才紧缺。还没有将专项资金列入预算,也没有专门的技术人员来从事地下管网档案工作。这种状况已经极其不适应高速发展的城市建设的需要,特别是如果一旦遇到类似去年北京7.21严重内涝等紧急情况,我们该如何应对?这恐怕应为我们思考的当务之急。

三、加强地下管网档案管理的对策建议

国务院2005年颁布了《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2010年又下发了《关于地下管线档案管理情况的通知》,使城市地下管网档案建设有法可依。为保障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提出四点建议:

一是组建综合机构,实行统一管理。要改变当前地下管网技术档案分散管理,各自为政混乱局面,首先必须组建一个综合机构,对所有地下管网档案资料进行统一管理。可以依托档案行政管理单位,也可以依托建设管理单位,增加人员编制和经费预算,成立专门股室负责地下管网技术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鉴定、统计、保管、利用和保密工作。

二是严格管理程序,加强法规建设。根据国务院《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和《关于地下管线档案管理情况的通知》精神,县政府颁布具体的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城建档案管理职责,将地下管线档案建设纳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环节,严格建设工程的管理程序。地下管线工程的建设单位应当与城市建设档案机构签订建设工程档案承诺书,并以建设工程档案承诺书作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的前置条件。地下管线工程覆土前,建设单位必须委托具备相应测绘资格的单位,按照国家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进行竣工测量,并在工程竣工后进行专项验收。县政府管理办法还要对地下管网技术档案的移交、利用等作出具体规定。

三是抓好管线普查,打好管理基础。鉴于当前地下管网技术档案管理极其不规范的实际,应当立即组织力量开展全方位的地下管线建设情况普查,掌握地下各类管网坐标、管径、材质、运行年限等具体信息,绘制“城市地下管网综合图”,并及时修正完善,建立城市地下管网数据库,实现动态管理。

四是建立信息系统,提升管理能力。依法做好地下管网工程档案的接收和信息录入工作,构建城市地下管网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实施电子信息化管理,定期公布开放档案目录,不断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实现地下管网信息资源共享。

城市地下管网档案管理工作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事。我们要发扬与时俱进的精神,以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进一步加强地下管线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保障地下管网档案建设的机构、人员、设施、经费四落实,为城市日新月异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地下管网总结报告 第5篇

一、全区地下管网现状

(一)全区市政排水设施及维护的基本情况1、维护设施量方面。现区域内市政排水管道总长约901km,其中管径小于600mm的排水管道长约492km,管径600mm及以上的排水管道长约409km;

各类排水检查井25427个;

无物业管理的开放式小区的老旧化粪池6017个。管网分布情况复杂。2、维护模式方面。现我区的各类市政设施维护模式,主要采取日常维护和项目化实施相结合的方式。其中,房屋自有排水体系、老旧化粪池及小型排水管道由我中心委托4家服务外包公司负责日常维护;

而因受到技术、设备等因素的限制,大型排水管道则是每年安排专项经费采取项目化的方式实施清淤、疏浚。

(二)排水系统管理各责任主体根据排水管网的组成,我区域城市排水设施责任主体分别为3家不同的单位,具体如下:1、排水收集系统。该部分设施现管理部门为区住建局,维护部门为区市政中心。该系统主要承担城市雨、污水的收集,包括老旧社区的房屋自有排水体系、化粪池,以道路为载体的泄水井、检查井、雨、污水支管和主管、箱涵及公沟等。2、排水连接渠道。该部分设施管理部门为区农业农村局。该职责划分主要是因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城区排水系统不能完全负荷,导致原城郊承担农水功能的大型箱涵、明沟及水渠,兼顾市政排水管道与排水终端的连接、转输功能。3、排水终端。现我区共有泵站24座(含雨水排渍泵站、污水提升泵站),污水处理厂3座,主要承担雨、污水的排渍和提升、污水处理的功能。其中由区农业农村局管理的泵站有13座,其余11座排渍泵站和3座污水处理厂则全部由市住建委进行管理。

二、全区地下管网存在的问题

我区现有以道路为载体的各类排水管网设施运行能力基本可满足一般情况下的防洪排渍需求。但是,由于受到相关技术资料及资金的限制,我中心在运行维护管理上也存在一定阻碍:1.在遇极端强对流天气情况下,我区城区防涝排渍应急处置能力稍有不足;

2.部分老社区的排水设施建设年代久远,排水设施老化严重;

3.部分新建城区管网对接原有排水管网管理混乱;

4.部分城区重点施工项目存在私接滥改、偷排乱放的现象。

(一)应急处置方面1、管网数据信息不清晰。大量管网新老系统错综复杂,特别是城市大开发初期建设的排水管道存在图纸不全,数据不清等情况,同时由于城市排水管网的图纸没有在一张图纸上显示出来,且图纸上只标注了管线的部分属性信息,其余的信息都以文本的形式来储存。这就导致在看图纸的过程中不能获取足够的信息,只能将文本资料结合起来分析,不仅浪费时间还很难对全局进行掌控,不利于管理工作的进行,导致一旦遇突发性灾害天气等情况致无法及时进行有效处置。2、管网维护设备匮乏,维护技术落后。目前我中心对排水管道的维护主要依靠人工对留泥井进行清淤,机械化程度不高,劳动强度大。由于设备落后,尚无能力对大型管道内的淤积进行日常清理、维护。

(二)建设管理方面1、排水设施老化、排水负荷加重。老城区的各类排水设施大部分修建于上世纪,虽然随着城市主、次干道的修建,各类主排水管道进行了提质,但位于支路街巷内的各类支管因未进行过系统化的改造,导致设施老化情况普遍。部分老旧社区化粪池和房屋自有排水体系,因在修建时的设计标准不高,化粪池容积有限、排水连接管道管径过小,随着城市人流密集度的增加,排水设施运行负荷加重,各类设施已不堪重负,造成跑、冒、漏情况时有发生,影响居民正常生活。2、建设管理不规范,管网对接不合理。在区域开发过程中,建设以强调道路等路面基础设施建设为重,忽视排水管网基础建设,不能有效形成系统性的优质排水管网,例如中青路两厢排水体系、滨河路万家丽路桥下等;

忽视管网系统建设的协调性,导致新老系统对接不顺:一是在我区已建成区,因房屋老旧,其自有排水体系不完善,居民私自进行改造后,就近接入市政排水管道;

二是我区现有部分小区,因在修建时,市政排水体系未完善,导致其排水接入时存在错接现象。而随着环保要求的不断提升,该类问题的处理,成为了新的难点问题。3、施工排水管理困难,难以杜绝偷排乱放。因为缺少有效的法律支撑以及有力的执法权利保障,管网“三护”制度难以对重点项目形成约束。目前,我区在建的各类重点项目为施工方便将施工工地大量泥沙、混凝土搅拌车清洗残渣及灰浆水偷排进入市政管网,造成管道堵塞,难以清理,甚至造成永久性损坏,导致排水管道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埋下安全隐患。例如地铁五号线万家丽路捷奥医院前、朝正垸片区滨河路施工区域等。

(三)其他方面社会公众保护意识不强,个别楼栋及私建用房未设置化粪池,直接将污水管道接入市政管网;

部分市民和单位将生活及厨余垃圾倾倒至下市政排水井或排水明渠,造成管网内淤堵大量油垢无法正常走流,影响管网正常排水。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及对策

下一步,中心将继续围绕对我区目前排水系统现状的分析,深入剖析存在的问题,同时结合中心目前的维护管理情况,对症下药,探索出最适宜的排水管理模式。

(一)摸清管网现状,建立排水设施信息系统针对管网数据信息不清晰的问题,组织开展管网摸排调查,建立和完善我区排水管网信息平台系统,明确后期的更新和补充机制,并结合平台系统开发其它管理、维护等方面的辅助系统,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二)加强排水设施日常监管加强排水管理部门的衔接,一是加强我中心对于各重点项目周边排水管网的现状巡查、调查,对问题进行汇总;

二是及时向市、区排水管理部门进行汇报,请求其督促相关单位对所造成的问题进行整改,确保排水管网的正常排水功能不受影响。

(三)形成维护工作新常态在现有市场化服务公司的维护模式下,进一步加强排水设施的日常维护力度,严格按照合同进行目标管理和考核。同时,针对老旧排水管道因日益老化出现的破损、坍塌等问题形成的小型排水堵点,采用维护和局部改造相结合的新模式,及时进行处置,切实保障居民的日常生活不受影响。

(四)继续推行排水设施项目实施模式近年来,按照市、区政府要求,结合我区排水系统实际情况,我中心陆续开展了排水堵点改造、大型管道疏浚和老旧化粪池改造项目,有效的缓解了因排水管道不畅出现的社区积水和城区内渍的情况。鉴于此种模式,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应,特别是针对老旧化粪池改造项目,由于需改造化粪池基数较大,因此我中心将继续推行该类项目的实施。

四、未来建设发展方向及建议

(一)超前意识规划管网市政排水管网的规划作为城市规划的一部分,其在城市排水系统运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规划设施蓝图一经实施,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难以改变,其影响是极为深远长久的,因此市政排水管网的规划工作中宜有远期超前意识,统筹安排,长远规划。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面貌和规模都有很大发展。但是,很多城市都存在着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于城市发展的问题,市政排水管网的建设同样也存在类似问题。城市迅速发展吸引人口流入,人口的增加必然使污水排放量快速增加,而一个区域的排水管网一经形成就很难改变,其排水能力是相对固定的,无法满足城市日益发展的实际需要。主要体现在城市道路排水管网普遍管径偏小,高峰期排水能力不足。但从工程实践来看,大范围的排水管网改造是极为困难的,不仅需要投入巨额资金,还不可避免的会破坏大量相邻市政设施,且管线多位于地下,施工环境复杂,大量施工污染环境,对交通和人民生活都将带来极大的影响。因此,应根据城市总体发展趋势,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从大局出发,综合考虑近期排水能力和未来将增加的排水需求,整体统筹规划,提高市政排水管网综合排水能力。

(二)科学设计管道工程

1、设计前“摸底”。城市道路下各种不同功能的管线很多,错综复杂,根据管道埋设深度,地下管线的安排顺序通常自建筑红线至路中心依此为:电力电缆→电讯电缆或电讯管道→煤气管道→热力管道→给水管道→雨水管道→污水管道等。如何合理安排管线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各类管线在平面或立面上经常发生冲突,如果没有摸清地下设施的理设情况,施工过程中将难以避免与其他管线交叉,不同地下管线的走向、坡度、高程很难重新调整,此时污水管网不得已采用“倒虹吸”处理,甚至有时障碍物与检查井交叉,倒虹吸不仅容易使管道堵塞,而且输水能力大为降低,管道达不到设计排水标准。因此设计人员宜对排水管线沿途的地下设施埋设情况详细摸清,使管线设计更合理、更科学。如果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一个地下设施数据管理系统,设计部门就可以通过网络查询获得地下设施数据,经核实后用于设计工作。

2、集思广益听意见。市政排水管网维护管理部门人员掌握了管网运行中的第一手资料,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最为了解,设计人员如能参考管网维护及管理者的意见后用于设计,管网设计将更贴合当地实际排水需求。

3、因地制宜选管材。目前应用于排水系统的管材有金属管、钢筋混凝土管、各类塑料管、玻璃钢夹砂管等。传统市政排水管道多采用混凝土管,混凝土管材因制造简单,价格较低,而广泛应用于市政排水管网,但其存在抗腐蚀性差,内壁粗糙且管节短,易渗漏,施工复杂的缺点,不适宜用于工业废水等排放用管道;

在国家大力提倡采用新材料新管材的环节下,各类塑料管得到广泛推广应用,以upvc管材为例,具有重量轻,装卸、施工方便的优点,且抗腐蚀性能好,导热性好,使用寿命长,管壁光滑,同等条件下过水能力优于混凝土管、钢筋混凝土管,施工简便易于维修,但因其属于柔性管道,对回填材料及回填强度要求高,只有当管道与回填材料成为一体(管土效应)时才能最大发挥其效用,也因柔性管道本身承载能力有限,管道寿命受荷载影响大,故在快车道等车流量大的道路下应谨慎使用。因此,管材的选用应根据实际排水需求进行选择,才能实现经济性与实用性的双赢。

4、深勘察细设计。特殊地质条件地段管道往往需要基础加固、接口特殊处理等措施。但从实践情况来看,排水管道在设计前对管道沿线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勘察常因时间仓促而不够深入,这样易导致特殊地质条件(如淤泥、流砂、涌水)地段缺乏详细设计,由于缺少相应的详细设计,施工单位在施工时就会采取一般地质情况的技术措施处理;

由于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状况不明,施工人员无法作出相应的施工方案,遇到强涌水、强流砂、塌方等情况往往准备不足,不能保证施工质量。由于排水管网全部埋于地下,线路很长,水文工程地质条件往往变化很大,如能对不同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就能采取最有效的施工方法保证排水管网的施工质量,为市政排水管网的良好运行和管理打下基础。

(三)强化施工质量管理1、重质量。施工过程是把设计成果转化为产品的过程,市政排水管网的施工过程中应把控好每道施工工序,严格标准,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从而保证管网达到设计排水能力,发挥良好的排水效能。排水管道工程大多数工序是隐蔽工程,如施工质量管理不严,存在“完工了事”的马虎思想,将留下巨大隐患。只要有一个部位“卡脖子”全线过水能力就会降低甚至完全堵塞。因此,须强化施工质量管理,确保工程质量。2、强技术。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不仅可以加快工期,而且更能保证工程质量,比如污水厂厂外管网采用非开挖技术、顶管技术、降水技术等能够解决施工中较困难的问题,为管网以后充分发挥排水效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确保排水用户达标排放排水管道排水不畅有时是由于用户将超标污水排人下水道造成的,部分工厂排放的污水中含有大量的粘稠渣油、柴油、汽油、油脂、浮渣等杂物,生活污水中也有一些塑料制品、橡胶制品、丝网、纺织物等易堵塞管道的废物。油脂、渣油冷凝后犹如沥青一般,不仅堵塞管道,而且很难清掏,柴油、汽油等容易引发火灾,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能发生爆炸。建议新增的用户排水出口与市政管网接口前必须增设沉泥井和拦物网。沉泥井必须设置在市政检查井前,深度自用户排水出口管底向下加深约1米,以使各用户的排水杂物沉淀后,符合要求后进人市政管网。各单位的食堂、饭店的污水出口处必须增设隔油池。以上措施可以为保证排水管网畅通打下良好基础。

(五)加强管网设施维护和管理

1、定期清疏管网设施和加强泵站管理。建议定期周期性对市政排水管网检查井、泵站、进水井逐个还段进行巡查、清理、疏通,从业人员应熟悉所管辖排水管线的来龙去脉,努力确保排水管网设施的完好率达到规定要求。建议泵站的设备管理养护实行定员制,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责任落实到每个人。分工明确,采用量化考核打分制,增强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出现问题,及时发现解决,促进泵站管理水平整体向上提高。

2、采用先进的清掏技术和修补技术。城市的不断发展要求管道的清掏技术、修补技术也要不断进步,高效、安全、卫生、经济的清掏技术和管道修补技术才能让排水管网长久的高效运作,为居民的生活提供切实的便利。譬如采用清掏可以采用高压冲洗水车,吸泥车等清掏技术代替传统的人力清掏,不仅可以实现下水道疏通冲水、吸泥、运泥一条龙作业,还能大量节省人力物力;

随着管道的使用时间越久,排水管道老化是在所难免的,而大量开挖更换老化管道不仅大量浪费人力和资金,在施工中也存在很大阻碍,而此时针对管道的破损程度采取相应的修补技术不仅能节省成本,对管道的运行产生的影响也很小:

①局部修补:当管道基本完好时使用,只用于纠正缺陷和降低管道渗漏量等作业,具体有密封法、补丁法、铰接管法、局部软衬法、灌浆法、机器人法等;

②全断面修复:当管道破损面较大时使用,用于对旧管道进行加固强化,具体有内衬法、缠绕法、喷涂法等;

③管道更新: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原有管道直径有时就会显得太小,不能再满足需求,此时,就管道也会破损不能再使用,此时就需要对管道进行更新处置,用稍大直径或相同直径的新管更换旧管,具体有破管外挤、破管顶进等。

河北《城市地下管网条例》 第6篇

为解决城市“看海”之痛 河北首部城市地下管网条例9月起实施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8日发布称,河北省首部关于城市地下管网方面的条例自9月1日起实施。该条例对城市综合管廊建设作了专章规定,这也是省级立法在全国的首创。

一到汛期,逢雨必涝、城市“看海”成为城市之痛。中国水资源重度匮乏,如何解决缺水与洪涝交织的.问题,成为近年来人们关心的议题。

28日,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召开发布会称,《河北省城市地下管网条例》自9月1日起实施,这标志着河北省城市地下管网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将有法可依。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李贤明称,近年来,大雨淹城以及管线泄露、路面塌陷等事故屡屡发生,规范城市地下管网管理,提高管线建设和运行管理水平,保障城市公共安全已刻不容缓。加强城市地下管网建设,不仅有利于保障城市安全,也有利于减少资源浪费,还可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

据了解,该条例明确了地下管网的职责分工,规范了地下管网规划、建设、管理活动。还强化城市地下管网责任追究:明确了地下管网建设管理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重要职责,对地下管网建设管理工作不力,造成重大事故的,依法追究责任。

此外,该条例在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方面做出了专章规定,这也是省级立法在全国的首创。

上一篇:网瘾对青少年造成的危害及补救建议下一篇:职业发展规划书2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