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在高校地下管网信息管理中的应用

2022-09-14

随着我国高校规模的快速发展, 高校在不断扩大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来满足教育需要的同时, 供应水、电、热、气等管网的数量和距离也在不断增大和延长, 为高校广大师生的日常生活提供了保障。一旦这些地下管网出现问题, 必然对高校的工作展开造成较大的影响, 甚至影响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因此, 高校地下管网的高效管理至关重要。

一、高校地下管网信息管理现状分析

(1) 基建信息不完整。学校在建设基础设施时, 基建信息的获得主要是以施工图纸、施工档案和验收材料等为数据, 而这些数据由于施工单位的保存、传递、修改、管理水平和思想认识不够等原因往往使得信息不全、丢失、模糊不清等问题存在, 导致高校基建信息完整度不高、准确性差、数据流通受阻等, 使得信息化管理地下管网存在较大的难度。

(2) 地下管网的管理呈现被动性。高校地下管网的管理主要交付与后勤部门, 而后勤受人力、物力、思想等影响往往只顾表面, 不究深理。哪里有问题, 就维修保养哪里。对于日常检查和保养做得微乎其微, 使得管网维护呈现较强的被动性。不能对地下管网的运行进行风险评估和预防维护, 也没有相应的应急预案。

(3) 数据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由于管理团队思想认识不足, 管网管理信息化程度低, 人力管理占主导, 使得人为因素的干扰较重, 管理方法以人工记录为主, 管理数据以纸质为主, 数据保存以传统堆放为主。这不但使数据容易残缺不全, 还会导致管理效率、管理水平始终无法得到提高。

(4) 管理投入高、难度大、效率低。管网管理主要以地下管线为主要对象, 出现问题不易被察觉, 再加上原始资料的不完整, 管理人员的思想和行为不积极主动, 管网分布、数量、型号、功能等掌握不全面, 导致问题原因分析滞后, 维护资源占用大, 故障修复时间长。

二、BIM技术在高校地下管网信息管理中的应用

(一) BIM技术的主要特征

(1) 模型可视化。BIM运用数字建模技术在系统内构建三维立体模拟仿真模型, 将地下管网的布局、空间分布、构件节点及特点等呈现在系统中。

(2) 信息互通更方便。BIM系统以模型为纽带, 使管理各部门和工作人员在同一系统内可能进行信息互通, 从而相互交流与协作, 管理实现无死角, 管理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3) 信息管理动态化。BIM系统以网络环境为支撑, 可以实现时时在线动态化管理, 从而保证信息更新时时化。

(4) 模型可输出性。BIM模型内的任何部位和构件, 均可按照需要进行打印和输出, 为管网维护提供精确的图纸参考。

(二) BIM技术在高校地下管网信息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1) 地下管网常管理和修复可视化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BIM系统仅需要蓝色星球协作平台的支持就可以实现全部的管理工作内容。管理人员的操作要求不高, 图纸简便易懂, 故障定位迅速, 维护方便, 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均大大提高。

(2) 管网数据管理信息化和集成化。BIM将地下管网的管理数据进行集成, 信息内容增减方便, 管理更新可操作性强。而且, BIM提供信息共享功能, 不同的管理人员同时进入系统均可实现信息查询与调用。这种信息化的管理系统使信息数据更准确、更完整、更易传递。同时减少管理成本的投入, 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均得到提高。

(3) 地下管网的检查与故障均可实现高效定位。BIM系统在可视化模型的支持下, 可以对管网内任何一个位置进行定位。一旦某处出现故障, 定位迅速, 将纸质信息的不足进行有效的弥补。特别是突发故障时, 管理人员可根据模型进行快速定位, 从而为维护人员提供精准的故障信息, 为其维护方法的科学选择提供可靠的依据。

(三) BIM技术在高校地下管网信息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措施

(1) 管网档案信息的保存与调用。应用BIM技术后, 高校地下管网的具体档案信息会通过建档保存至数据库, 然后根据数据建立管理可视化模型。在模型中, 可以对管线的数理、功能、节点、材质、型号、生产厂家、施工单位及施工人员等信息进行随时查看, 而且管线维护记录、历史故障、解决方法等也可随时查看。

(2) 管网可视化定位。BIM模拟建模所构模型与地下管网一一对应, 管理人员可以对地下管网中的任何部位通过计算机和程序定位功能对管线进行可视化定位, 大大提高了定位效率。

(3) 管网维护信息动态更新。BIM系统可以随时将地下管网的维护数据输入系统保存起来, 管理方便, 信息完整, 更新灵活, 管网后期的信息调用和查看十分便利。

(4) 管网维护提示。BIM系统具有较强的可编辑性, 管理人员能够根据需要制定维护周期和维护方案, 设定维护时间提示, 管理人员可根据提示对管网进行主动检查, 预防故障, 提前发现问题, 从而节省了成本, 提高了管网的维护水平。

(5) 管网能耗管理。BIM系统可接入能源管理系统而形成综合性较强的管理系统。在该综合系统内, 可以对地下管网的能耗进行数据采集, 数据回传和数据校正, 从而提供一个准确能耗信息, 方便管理者对能耗管理进行科学调整, 从而实现节能减排的管理目标。

(6) 地下空间管理。BIM系统在建模时, 将地下空间及管线分布真实地模拟在屏幕上, 管理者可根据模型对管线分布进一步进行优化, 并为新管线的架设提供有力的参考信息。

摘要:高校地下管网的正常运行是教学工作和日常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 尤其是随着现代高效规模和师生数量的不断扩大, 其重要性更加显著, 需要学校领导引起重视, 与时俱进, 更新地下管网信息管理系统, 出现问题及时维护。基于此, 本文首先了解了高校地下管网信息管理现状, 然后重点分析了BIM技术在高校地下管网信息管理中的应用, 以期能够进一步提升高校地下管网信息管理水平, 为师生提供更加安全舒适的学校环境。

关键词:BIM技术,高校,地下管网,信息管理

参考文献

[1] 陈军, 郭显锋, 胡绕等.基于BIM技术的地下管线三维可视化及其应用[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18 (3) :66-69.

[2] 黄陈, 周雪峰.BIM技术在高校地下管网运维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 (4) :123-125.

[3] 徐卫星, 周悦.BIM+GIS技术在高校校园地下管网信息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施工技术, 2017 (6) :77-79.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信息环境下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分析下一篇: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