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技术论文范文

2023-09-17

技术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农业发展过程中,农机推广环节必不可少。农机推广可以有效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现阶段农机推广工作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亟待改进。本文对农机技术推广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机技术推广;信息技术;应用

引言

基层农机管理与技术推广,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之一,关系着农业现代化发展与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十四五”规划就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基层农机管理与技术推广、打造更专业的农业发展团队、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真正实现农业生产的增产增效、落实乡村振兴发展中资源节约与环境和谐发展等提出了建议和要求。基于此,进一步促进乡村振兴发展,优化基层农机管理与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力度,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更多动力,成为我国高山丘陵地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迫切任务。

1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农机推广工作中的作用

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农业中构建专业数据库,社会农业的有效扩展,通过扩大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能够有效地建立专业数据库,主要控制某一地区农业的使用和基本信息,使农业能够定期管理和维护,有助于提高农业设施扩大的有效性,促进农业信息发展。

2基层农机管理与技术推广现状

2.1基层农机管理体系有待完善

基层农机管理涉及到很多方面,农机深入基层中,没有设定专门的管理单位。虽然部分地区设置了专门的基层农机管理机构,但是对于农机管理工作重视不够,甚至管理人员身兼数职,再加上相关管理体系不完善,很多农机管理措施都停留在表面,基层农机存在很多管理隐患。农机技术宣传推广力度不够、不及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等原因,限制了基层农机管理水平的提高与技术的有效推广。

2.2农业机械更新换代水平有待提高

当下农业机械发展,主要应用对象以平原与浅丘地区为主,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机使用效率,改变了农业生产模式,但是却存在局限性,针对高山山地条件的农业机械研究较少。虽然目前市面上小型农机类型、品种较多,但是整体适用性不强,不能适应山地丘陵等作业条件较差的耕种区域。虽然平坝地区频繁使用农机设备,但是设备出现问题概率较高,不仅影响到农机的正常应用,而且还会阻碍农业机械化发展以及技术推广。整体来讲,农业机械更新换代水平有待提高。

3信息技术在农机技术发展中的具体应用

3.1构建农业物联网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时代即将来临,借助多种传感器设备,可以构建连接人们的庞大网络。农产品网络还在建设过程中利用各种数据采集设备,收集农业生产中照明、温度、湿度、肥胖等方面的数据,并根据科学分析,制作一系列信息图表,帮助管理农业生产,推进以信息工具为基础的农业现代化进程。利用农产品信息技术网络可以大大提高农业产业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减少农民的工作内容,优化农业生产模式,实现农业结构调整。

3.2科学灌溉施肥系统

防水是农业作物生长的最直接因素,水质管理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并允许利用信息技术建立自动化灌溉系统,与传感器、控制器和灌溉网络相结合,使人们能够快速简便地确定土壤含水量,并在达到一定阈值时由中央处理器自动灌溉。同时,信息检测系统检测土壤养分,补充了农业作物的需求,允许准确施肥。

3.3农机监控技术

農业管理是指农业利用的质量和效率,利用信息技术实时监测农业运作,远程管理和控制数据收集分析,确保农业安全高效地运作。与此同时,监控设备允许将监控画面转发给监控中心,及时控制农业设备的存储环境,避免损坏、火灾、盗窃等,并能够利用定位系统实时跟踪农机的准确位置,实现统一规划管理,最大限度地扩大与农机的合作。

4现代农机推广工作中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制定相关策略

4.1政府采取政策支持,以及资金方面的有效投入

对于现代农具的发展来说,农机的购买和使用是农业发展的重要问题,确保农机的现代化和协调,提高农机使用的效果和质量,为农业现代化奠定重要基础。在农业机械的实际扩散方面,有关部门必须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与合作,首先了解到农业企业的采购需要一定的经济支持,使政府能够采取相应的政策,调动财政和政治支持,有效地减轻农民的经济压力,然后在农业用地的扩散方面,使地方政府能够采取财政政策措施。

4.2增加农机的推广宣传工作,深化农民的互联网意识

农业机械的宣传工作是必不可少的,鉴于农业生产活动的悠久历史,以及大多数老年劳动力从事的工作缺乏思想和技能,地方农业部门必须认识到这些问题,增加农业机械的传播和培训,提高对农业机械作用和价值的认识,从而提高农民的好奇心。当今社会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有助于社会信息的多样化、快速和便利的传播,而扩大社会信息的范围对未来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在推广农业机械时,必须扩大相应的农业教育运动,建立新的农民教育制度,提高农民的互联网意识,并根据农民的经验提高农民的生产能力、职业技能和社会服务,从而促进农民机械方面的正常人。

4.3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

农业技术的传播需要一定程度的规划,只有不断发展劳动和管理制度才能推进预定目标。主管当局应根据当地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执行方案,确保在农村一级具体开展工作,实现区域管理,提高农业安全使用,避免与侵权行为有关的严重安全问题。建立IT管理体系时,应着眼于农民,注重促进经济效益,促进农民的主动性和主动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快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有效推广和应用,能够更好地助推乡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增加农民群众的经济收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缓解农民群众的劳作强度。

参考文献

[1]肖立.信息技术在农机技术推广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农业信息,2017(15):80-81.

[2]阿米娜·阿布都如苏力.信息技术应用于农机技术推广中的意义及方法[J].南方农机,2018,47(03):37-38.

[3]杨洪荣.论信息技术在农机技术推广中的应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01):39+142.

技术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1. 2. 3. 4. A. 法律调整范围 B. 立法目的

C. 国家网络安全战略

D. 国家维护网络安全的主要任务

答案

B 解析

2 单选题 (3.0分) “导出安全需求”是安全信息系统购买流程中()的具体内容。

1. 2. 3. 4. A. 需求分析 B. 市场招标 C. 评标 D. 系统实施

答案

A 解析

3 单选题 (3.0分) 《网络安全法》第五章中规定,下列职责中,责任主体为网络运营者的是()。

1. 2. 3. 4. A. 统筹网络安全信息收集、分析和通报,统一发布网络安全监测预警信息

B. 建立健全本行业、本领域的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和信息通报制度,按照规定报送预警信息 C. 制定本行业、本领域的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 D. 按照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的要求进行整改,消除隐患

答案

D 解析 -3.0分

4 单选题 (3.0分) 在泽莱尼的著作中,与人工智能1.0相对应的是()。

1. 2. 3. 4. A. 数字 B. 数据 C. 知识 D. 才智

答案

C 解析

-3.0分

5 单选题 (3.0分) 信息安全管理中最需要管理的内容是()。

1. 2. 3. 4. A. 目标 B. 规则 C. 组织 D. 人员

答案

A 解析

-3.0分

6 单选题 (3.0分) ()的攻击原理是伪造受害主机源地址发送连接请求,使受害主机形成自身连接,消耗连接数。

1. 2. 3. 4. A. Ping of death B. LAND C. UDP Flood D. Teardrop 答案

B 解析

-3.0分

7 单选题 (3.0分) 蠕虫病毒属于信息安全事件中的()。

1. 2. 3. 4. A. 网络攻击事件 B. 有害程序事件 C. 信息内容安全事件 D. 设备设施故障

答案

B 解析

-3.0分

8 单选题 (3.0分) 2017年3月1日,中国外交部和国家网信办发布了()。

1. 2. 3. 4. A. 《网络安全法》

B. 《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 C.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D. 《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战略》

答案

D 解析

9 单选题 (3.0分) 网络日志的种类较多,留存期限不少于()。

1. 2. 3. A. 一个月 B. 三个月 C. 六个月 4. D. 一年

答案

C 解析

-3.0分

10 单选题 (3.0分) 管理制度、程序、策略文件属于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化文件中的()。

1. 2. 3. 4. A. 一级文件 B. 二级文件 C. 三级文件 D. 四级文件

答案

B 解析

2)多选题,共10题,每题4.0分,共40.0分 -4.0分

11 多选题 (4.0分) 拒绝服务攻击的防范措施包括()。

1. 2. 3. 4. A. 安全加固 B. 资源控制 C. 安全设备

D. 运营商、公安部门、专家团队等

答案

A,B,C,D 解析

12 多选题 (4.0分) 信息安全保障包括()。

1. A. 技术保障 2. 3. 4. B. 管理保障 C. 人员培训保障 D. 法律法规保障

答案

A,B,C,D 解析

-4.0分

13 多选题 (4.0分) 在我国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体系中,属于专门立法的是()。

1. 2. 3. 4. A. 《网络安全法》

B. 《杭州市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保护管理条例》 C. 《保守国家秘密法》

D.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答案

A,B,D 解析

-4.0分

14 多选题 (4.0分) 网络运营者包括()。

1. 2. 3. 4. A. 网络所有者 B. 网络管理者 C. 网络使用者 D. 网络服务提供者

答案

A,B,D 解析

15 多选题 (4.0分) 信息安全保障的安全措施包括()。 1. 2. 3. 4. A. 防火墙 B. 防病毒 C. 漏洞扫描 D. 入侵检测

答案

A,B,C,D 解析

-4.0分

16 多选题 (4.0分) 实施信息安全管理,需要有一种与组织文化保持一致的()信息安全的途径。

1. 2. 3. 4. A. 实施 B. 维护 C. 监督 D. 改进

答案

A,B,C,D 解析

-4.0分

17 多选题 (4.0分) 《网络安全法》的突出亮点在于()。

1. 2. 3. 4. A. 明确网络空间主权的原则

B. 明确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的安全义务 C. 明确了网络运营者的安全义务 D. 进一步完善个人信息保护规则

答案

A,B,C,D 解析 -4.0分

18 多选题 (4.0分) 安全设置对抗DNS欺骗的措施包括()。

1. 2. 3. 4. A. 关闭DNS服务递归功能 B. 限制域名服务器作出响应的地址 C. 限制发出请求的地址

D. 限制域名服务器作出响应的递归请求地址

答案

A,B,C,D 解析

-4.0分

19 多选题 (4.0分) 《网络安全法》的特点包括()。

1. 2. 3. 4. A. 特殊性 B. 全面性 C. 针对性 D. 协调性

答案

B,C,D 解析

20 多选题 (4.0分) PDCA循环的内容包括()。

1. 2. 3. 4. A. 计划 B. 实施 C. 检查 D. 行动 答案

A,B,C,D 解析

3)判断题,共10题,每题3.0分,共30.0分 21 判断题 (3.0分) 密码字典是密码破解的关键。

1. 2. A. 对 B. 错

答案

A 解析

-3.0分

22 判断题 (3.0分) 日均访问量超过1000万人次的党政机关网站、企事业单位网站、新闻网站才属于关键信息基础设施。

1. 2. A. 对 B. 错

答案

B 解析

23 判断题 (3.0分) 信息展示要坚持最小化原则,不必要的信息不要发布。

1. 2. A. 对 B. 错

答案

A 解析

24 判断题 (3.0分) 《网络安全法》没有确立重要数据跨境传输的相关规则。

1. A. 对 2. B. 错

答案

B 解析

25 判断题 (3.0分) 信息安全事件管理与应急响应过程包括准备、确认、遏制、根除、恢复、跟踪。

1. 2. A. 对 B. 错

答案

A 解析

26 判断题 (3.0分) 安全信息系统获取的基本原则包括符合国家、地区及行业的法律法规,符合组织的安全策略与业务目标。

1. 2. A. 对 B. 错

答案

A 解析

27 判断题 (3.0分) 我国信息安全事件管理与应急响应实行的是等保四级制度。

1. 2. A. 对 B. 错

答案

B 解析

28 判断题 (3.0分) 网络空间主权是国家主权在网络空间的体现和延伸。

1. A. 对 2. B. 错

答案

A 解析

29 判断题 (3.0分) 总书记担任中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组场以来,我国信息化形势越来越好,国家对于信息化也越来越重视。

1. 2. A. 对 B. 错

答案

A 解析

30 判断题 (3.0分) 《网络安全法》只能在我国境内适用。

1. 2. A. 对 B. 错

答案

B

1)单选题,共10题,每题3.0分,共30.0分

1 单选题 (3.0分) 内生动力又称为(),是指在有机体需求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推动力,是驱使有机体产生一定行为以达到满足需求的的内部力量。

1. 2. 3. 4. A. 内驱力 B. 驱动力 C. 外驱力 D. 推动力

答案

A 解析

2 单选题 (3.0分) 德鲁克认为激励员工“唯一有效的方法是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而非满意度”。

1. 2. 3. 4. A. 责任感 B. 成就感 C. 认同感 D. 以上都是

答案

A 解析

3 单选题 (3.0分) 团队精神能够使团队成员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朝着一个目标努力。在团队成员对团队事务的态度上,团队精神表现不包括()。

1. 2. 3. 4. A. 团队成员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心尽力 B. 主动为了整体的和谐而甘当配角 C. 每个人都是主角

D. 自愿为团队的利益放弃自己的私利 答案

C 解析

4 单选题 (3.0分) 影响专业技术人员内生动力的因素很多,也很复杂,但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对其起影响的因素不外两个方面: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是指()。

1. 2. 3. 4. A. 自身因素 B. 主观因素 C. 内在因素 D. 心理因素

答案

A 解析

5 单选题 (3.0分) 每个专业技术人员所担负的(),都是和他对国家,社会应履行的义务相一致的。

1. 2. 3. 4. A. 工作 B. 职责 C. 任务 D. 责任

答案

B 解析

6 单选题 (3.0分) 当今世界,()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

1. 2. 3. 4. A. 社会资源 B. 文化资源 C. 人才资源 D. 技术资源 答案

C 解析

7 单选题 (3.0分) ()是指驱动一个人在社会活动的特定领域力求获得成功或取得成就的内部力量。

1. 2. 3. 4. A. 需求动机 B. 行为动机 C. 成就动机 D. 创新动机

答案

C 解析

8 单选题 (3.0分) ()是企业组织理念文化的核心。

1. 2. 3. 4. A. 组织章程 B. 组织纪律 C. 价值观 D. 核心观

答案

C 解析

9 单选题 (3.0分) 尊重专业技术人员的主体地位的关键在于重视其的(),让专业技术人员感觉组织是把他当回事的,他就愿意扛起一份责任,有责任感的专业技术人员是会尽全力把事做好的。

1. 2. 3. 4. A. 理想 B. 需求 C. 存在价值 D. 社会地位 答案

C 解析

10 单选题 (3.0分) 哈佛心理学博士泰勒·本·沙哈尔提出,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一定要考虑三个关键问题。其中不包括()。

1. 2. 3. 4. A. 意义 B. 快乐 C. 优势 D. 薪酬

答案

D 解析

2)多选题,共10题,每题4.0分,共40.0分

11 多选题 (4.0分) 以用为本的核心是满足发展的需要。包括()。所以说,人才的使用过程就是力求实现对广大人民群众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满足过程。

1. 2. 3. 4. A. 经济发展的需要 B. 社会发展的需要 C. 人才自身发展的需要 D. 职业发展的需要

答案

A,B,C 解析

12 多选题 (4.0分) 美国波斯顿大学的教授弗兰克·帕森斯的“人职匹配”理论把职业与人的匹配分为()。

1. 2. A. 性格匹配 B. 人格匹配 3. 4. C. 条件匹配 D. 特质匹配

答案

C,D 解析

13 多选题 (4.0分) 职业生涯规划是专业技术人员谋求自我发展的个人设计,但组织可以通过()等辅助性措施从外部加以指导。

1. 2. 3. 4. A. 领导设计 B. 组织安排 C. 企业文化 D. 制度体系

答案

C,D 解析

14 多选题 (4.0分) 为了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就需要健全()的人才市场服务体系,与此同时,鼓励专业技术人才通过兼职、定期服务、技术开发、项目引进、科技咨询等方式进行流动。

1. 2. 3. 4. A. 专业化 B. 信息化 C. 产业化 D. 国际化

答案

A,B,C,D 解析

15 多选题 (4.0分) 权益是指某种社会主体在一定时期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依法所享有的某种权利和利益的总称。权益具有以下特征()。 1. 2. 3. 4. A. 权益具有较强的政治性 B. 权益以法律明确规定的重要根据

C. 权益的根本目的就是满足权益主体的某种物质和精神利益的需要 D. 权益授予权益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

答案

A,B,C,D 解析

16 多选题 (4.0分) 敬业是专业技术人员对所从事的职业应有的认同、热爱和尊敬的基本态度和职业道德意识。主要表现为()。

1. 2. 3. 4. A. 职业责任心 B. 职业荣誉感 C. 职业尊严感 D. 职业道德水平

答案

A,B,C 解析

17 多选题 (4.0分) “责任”一词在生活、工作中都随时被我们挂在嘴边,屡见不鲜。新华词典中关于对“责任”的解释:份内应做而未做或者未做好应当为此承担的过失。责任分为三种()。

1. 2. 3. 4. A. 家庭责任 B. 企业责任 C. 社会责任 D. 职业责任

答案

A,B,C 解析 18 多选题 (4.0分) 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管理新机制。

1. 2. 3. 4. A. 优化人才评价发现机制 B. 改革人才选拔任用机制 C. 健全人才流动配置机制 D. 强化人才激励保障机制

答案

A,B,C,D 解析

19 多选题 (4.0分) 健全人才流动配置机制。坚持人才效能最大化与人才价值最大化的有效统一,突破体制性障碍,创新专业技术人才流动机制。就要建立()的人才流动配置机制。

1. 2. 3. 4. A. 政府宏观调控 B. 市场主体公平竞争 C. 中介组织提供服务 D. 各类人才自主择业

答案

A,B,C,D 解析

20 多选题 (4.0分) “当代中国,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我们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集聚人才体制就是一个实现中国梦的人才体制。集聚人才就是()。

1. 2. 3. 4. A. 集聚强国之能量 B. 集聚实现共产主义之能量 C. 集聚民族复兴之能量 D. 集聚建成小康社会之能量 答案

A,C,D 解析

3)判断题,共10题,每题3.0分,共30.0分

21 判断题 (3.0分) 为鼓励专业技术人才科技创新,就要加快发展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的众创空间,让专业技术人员成为平台上的创业者,形成政府主导的创业生态系统。

1. 2. A. 对 B. 错

答案

B 解析

22 判断题 (3.0分) 内驱力不仅仅是生理需求产生的紧张状态,也是心理上的。

1. 2. A. 对 B. 错

答案

A 解析

23 判断题 (3.0分) 可将专业技术人员分为不同的类别,为同一专业技术人员提供职务等级、职能等级的不同的职业发展通道。

1. 2. A. 对 B. 错

答案

A 解析

24 判断题 (3.0分) 社会角色是一套社会行为模式,社会角色不是由人的社会地位和身份所决定,而是个人根据社会需要自定的。 1. 2. A. 对 B. 错

答案

B 解析

25 判断题 (3.0分)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又叫激励保健理论。该理论认为引起人们工作动机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激励因素,二是保健因素。只有激励因素才能够给人们带来满意感,而保健因素只能消除人们的不满,但不会带来满意感。

1. 2. A. 对 B. 错

答案

A 解析

-3.0分

26 判断题 (3.0分) 需求是内驱力的基础,需求是直接推动个体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动力和直接原因。需求一定会成为行为的动机,以驱使机体行动。

1. 2. A. 对 B. 错

答案

B 解析

27 判断题 (3.0分) 专业技术人员内生动力的形成过程同时也是职业态度和职业道德形成的过程。

1. 2. A. 对 B. 错

答案

A 解析

28 判断题 (3.0分) 职业道德观所决定的职业态度总是在履行工作职责的行为中得到表现和受到评价的,在实践中实现个人的价值,在实践中得到完善和提升。

1. 2. A. 对 B. 错

答案

B 解析

29 判断题 (3.0分) 创新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主体创新活动的内部心理过程,是形成和推动创新行为的内生动力,是产生创新行为的前提。创新主体的创新动机是单一的,这既与创新主体的价值取向有关,也与组织的文化背景、创新者的素质相关。

1. 2. A. 对 B. 错

答案

B 解析

30 判断题 (3.0分) 组织文化是组织在发展过程中形成并为全体成员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组织文化是指组织成员的共同价值观体系,它使组织独具特色,并区别于其他组织。

1. 2. A. 对 B. 错

答案

技术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1 石油钻井技术相关概述

近年来, 我国石油产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石油技术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尤其是近十年, 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被引入石油工程[1]。尤其是钻井技术的应用, 使我国的油气储备量大大增加, 对石油的开采也从以往的地面转向了海洋、深层等难度较大的区域, 有效提升了我国的油气产量。而石油工程钻井技术的创新发展, 也成为了现阶段石油企业发展的关键。

2 主要石油钻井技术研究

2.1 石油工程技术水平钻井技术研究

水平钻井技术是一种定向钻井技术[2]。在实际运用过程中, 需要利用井底动力工具、随钻测量仪器等, 钻井完成时的斜角应保持86°以上。这一技术的应用时间较早, 大庆油田在这一技术的研究应用中, 抓住了动态监控、上下方位调整, 钻具平稳、多开转盘等技术要点。其中, 上下调整是要求工作人员能够对井斜角和铅垂位置进行调整, 动态监控是实现对已钻井段、钻具组合定向状态等进行分析, 以便进行科学调整的过程, 钻具平稳是要求钻具稳定性能较强, 这一要点主要受钻具选型和组合设计所影响, 而多开转盘则是通过减少摩擦力提升钻速, 以保证水平段开钻盘进尺度能够不小于总进尺的75%。

2.2 石油工程技术地质导向钻井技术研究

地质导向钻井技术的运用需要将导向工具和仪器相结合, 并实现了钻井技术与测井技术和油藏工程技术的协同使用。因其具备的电阻率地质参数等, 使这一技术在运用中, 能够给对地质构造进行准确判断, 并对储层特性进行明确, 有效实现了对钻头轨迹的控制, 使钻井工程的开采成功率提升, 成本降低。

2.3 石油工程技术大位移井钻井技术研究

这一技术是现阶段石油工程技术中的高精尖技术之一, 能够实现定位井和水平井技术的有效统一。现阶段, 这一技术的运用中还存在着很多难点, 我国大庆油田企业也加强了对这一技术的研究, 不但优化器配套技术和相关理论, 并将其应用于浅海区域油田, 以充分发挥其实际价值。

2.4 石油工程技术连续管与套管钻井技术研究

连续管与套管钻井技术主要应用于小眼井、侧钻以及老井加深等方面, 由于其所用设备和空间较小, 因此具有较大的优势, 能够在海上或是限制条件较多的地面的钻井工作中。这一技术在运用时, 需要在防喷器上设置环形橡胶, 以保证欠平衡压力钻井工作的顺利进行, 并起到保护油气层的作用, 钻井时通常不需要停泵, 钻井液会在这一技术的运用下始终处于循环状态, 有效避免井喷。

2.5 石油工程技术深层钻井提速技术研究

为提升钻井速度、加快石油勘探工作, 大庆油田企业对深层钻井提速技术进行了研究。深层勘探主要是对超过两千五百米深度的地质层进行勘探的工作, 这一工作多由深层气藏岩性的复杂, 导致工作很难进行, 硬度较大的岩石会造成钻头的严重磨损, 并影响钻井工作效率, 而地下的高温也会对钻井设备造成极大的伤害, 地下压力层和胶质性较差的破碎性地层会为工作人员的工作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

大庆油田公司对深层钻井提速技术进行了研究, 深入研究钻井设计、提速工具、配套技术等。钻井设计优化有利于深层钻井提速提效[3]。大庆油田公司综合考虑了井深、岩性、地层压力等方面的因素, 要求深层直井全部采用三开井身结构, 例如对古深3井进行优化, 使其表层套管下深为352m, 二开井段采用气体钻井技术, 套管下深为3180m, 三开井段采用气体技术与涡轮技术等相结合的方式。最终完钻井深4920m, 钻井时间与以往相比缩短了19.37d。同时, 根据不同井段选择了相应的高效钻头。

另外, 大庆油田公司对提速工具进行了研制。其中, 液动旋冲提速工具能够实现钻井液流体能量向机械能的转化, 减轻了钻头的磨损度, 有效提升了机械钻速。涡轮钻具则能够利用钻井液的冲击产生机械能, 推动钻头高速运转, 有效提升了对高硬、极硬地层的钻井速度。同时, 其在地层出水预测技术、气体钻井技术等方面也进行了完善。建立了不同渗透率、不同流动方式等条件下底层出水的判别公式, 有效提升了预测精度。完善后的气体钻井技术也在石油钻井中中得到了成功运用, 平均钻井周期缩短了25.70d。

3 结语

石油工程技术在石油勘探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其中的钻井工程技术的有效运用, 能够有效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我国大庆油田公司针对这一技术进行了积极研究, 并实现了深层钻井提速技术的有效研究运用, 对我国石油工程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们对石油的需求不断增长, 为满足人们需求, 石油工程技术也呈现出了不断发展的趋势。石油钻井工程技术是石油工程技术中的重要部分, 为提升钻井速度, 提高钻井质量, 黑龙江大庆油田有限公司也加强了对这一技术的研究。本文就石油工程技术钻井技术进行了研究分析。

关键词:石油工程技术,钻井技术,研究

参考文献

[1] 马春宇.浅谈石油工程钻井技术的发展[J].科技资讯, 2015, 5 (5) :69-70.

[2] 魏斌.关于石油钻井工程技术的探讨[J].中国石油石化, 2015, 7 (14) :86-87.

技术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地形测量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仅要以相关的理论知识为基础,还有着一定的实践经验,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地形测量的准确性和进、精度。下面本文对地形测量和测绘技术自动化这一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地形测量;测绘技术;自动化技术

前言:

地形测量学既是一门理论科学也是一门技术科学,它主要研究并确定地球的大小、形状、地球整体运动、地球局部运动以及地球表面点的位置的集合。通过地形测量工作,可以为国家在城市建设、矿区开采以及实施各种工程等方面的工作提供很大的帮助,并提供不同比例尺的地形图以满足其需要。地形测绘主要是研究和确定地球局部表面的大小及形状,然后通过测量将其绘制成不同比例尺的地形图。即测定地球表面的地形以及物体等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的高程和位置,然后得到的数据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变化,再用各种专业符号和注记绘制成一定比例尺的地形图。

一 目前地形测量的测绘自动化技术

测绘自动化技术是指能够集多种地形测量技术于一体的、同时具备采集、传输、处理、保存、输出和管理的测绘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测量仪器的智能化,地形测绘技术也逐渐朝着自动化的方向发展,其中3S 技术(GPS 全球定位系统、GIS 地理信息系统、RS 遥感)及其集成技术是测绘技术自动化技术的核心。

1.1 GPS 技术

GPS能够对全球海、陆、空进行全天候的、全方位的定位与导航,因此具有精度高、效率高、功能多以及全天候的优点。与传统的地面测量与定位方法相比,GPS 技术更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能和更好的保密性,同时该技术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功能更多,测量和观测所用的时间更短,执行起来更加快捷。其中GPS PTK技术的定位精准度更高,可达厘米级,并能够广泛地应用于水上定位,该技术是上世纪90 年代开始投入使用的,是一种全新的三维测量系统,并可适用于各种复杂气象天气状况,其主要采用了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方法,对于GPS 技术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是目前最佳准确和实时地确定待测地点位置的方式,该方式在应用时准确度高、速度快、灵活方便,且其测程能够不受限制也不受通视条件的影响。

1.2 GIS 技术

GIS 技术是一种融几何学、地理学、测量学、计算机科学和应用对象为一体的,并具有高度综合性的高新技术。它主要是利用计算机科学中的图形处理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来处理和计算地球空间及其相关的数据,该技术具有采集、传输、处理、分析、存储、显示、输出和应用数据的能力,其主要特点是能够有机地将地球表面空间事物的地理位置与其特征结合起来,并将结果直观、形象地显示在计算机显示器上。该系统能够处理、更新、管理和分析空间地理信息,从而从中采集出有用的数据,并有力地支持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和数据库采集技术的发展,并为现代自动化测绘技术提供巨大的支撑作用。

1.1 RS 技术

RS即遥感技术,该技术能够从较远的距离感知目标物体所辐射或反射出来的红外线、可见光、电磁波等,同时对目标物体进行探测及识别。航空摄影就是其主要应用之一,而自从人类成功地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后,遥感技术更是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机会,现代遥感技术已经具有了收集、存储、传输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其中最关键的部分是遥感器,遥感器的种类比较多,如多光谱扫描仪、照相机、电视摄像机、成像光谱仪、合成孔径雷达以及微波辐射仪等都具有遥感功能,从而能够顺利地完成信息的获取。完成信息传输的部件主要负责将获取的信息从远距离平台传输到接收中心,如从卫星传输到卫星接收站。完成信息处理的部件可识读、合成和编辑图片,如数字图像处理机、彩色合成仪和图像判读仪就具有上述信息处理的功能。

二 测绘自动化技术对地形测量的促进作用

2.1 增加了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传统的地形测量是人工操作,而且仪器的精度有限,数据的精确度不仅与操作人员的操作技术有关,而且受环境气候等外界因素影响较大。现代测绘自动化技术采用了精密的测量仪器,通过系统控制测量流程,避免了人为的疏忽和外界因素的干扰,有效地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

2.2 使地形测量简单化

传统的地形测量主要是通过大量的测量人员携带原始的测量工具到需要测量的场地进行测量,操作繁琐,处理数据耗时,工作效率低。现代化的测绘技术使用先进的测绘仪器,测量人员只在室内进行操作,不需要测量人员深入实地,系统自动输出数据并进行分析,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人员的耗费。

2.3 提高了测量的安全性

传统的地形测量要求测量人员深入实地,不管地形如何危险都要采集地形数据,测量人员往往要冒着生命危险进行工作,因此,传统的地形测量工作安全性较低。现代化测绘自动化技术的运用改善了这一状况,不仅增加了工作的安全性,还减小了工作强度。总体来说,现代测绘技术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给地形测量带来了显而易见的改善,它使得测量变得更加精确、简单和安全。

三 测绘技术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分析

根据国内掌握的地形测绘技术来看,未来测绘技术自动化将朝着智能化、数字化、集成化等方向发展,以3G 技术为核心的新测绘技术将得到广泛运用,保证了测绘自动化技术更加全面地运用到地形测绘工作中。

3.1 3G 技术及集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3G 技术是第三代移动通讯技术,该技术能实现数据信息的高速度传输,将图片、文字、声音、视频等信息及时传输到目的地。3G 技术的推广运用将使得地形测绘、测绘工作更加简单,如:测量人员在传输信息时不再局限于文字传输,可利用声音或视频更加直观地反映测量状况。此外,在完成测量后也可通过自动化控制模式对数据深入讲解,让测绘人员更加清晰地掌握测绘技巧。3G 技术使得测量精度、定位精度等都上升到了新的层次,在地形测绘技术领域中的运用更为广泛。

3.2 测绘软件及数据库的开发与更新

测绘软件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最终绘制图形的准确性,软件功能的好坏有着重要意义。未来地形测绘和测绘技术中,地形测绘数字化测绘软件的升级将变得更为重要,保证了各测绘软件的高效使用,使测绘软件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地形测绘工作。在数据库的开发更新中,很多新型的信息数据库将得到运用,如:超大存储量的数据库,其可以将更复杂、更大量的数据信息进行归纳处理,把不同类别的数据合理分配。新型数据库的使用有助于数据的搜索查询、资源共享、动态管理,加快了测量数据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信息化发展,促进了测绘数据传输的网络化、多样化、综合化,使测绘技术的功能更加完善。

3.3 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在测绘技术中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是地形测绘和测绘自动化的核心技术,只有在计算机技术的辅助下GPS、GIS、RS 等技术才能发挥最大作用。当计算机技术、测绘技术真正融合到一起后,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运用于测绘技术则变为了可能。计算机利用专家知识对人脑思维全面模拟、分析,使测绘技术自动化接近人工操作,获得更加准确可靠的数据信息。在专家系统里也包含了所有的先进技术,如全球定位系统、数字摄影测量系统、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专家系统等,这是地形测绘和测绘技术的最强大模式。

四 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测量仪器的智能化和系统化,地形测绘技术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从传统的测绘技术向 3G 技术、数字摄影测量技术以及人工智能化方向的发展,推动了测绘自动化技术的活跃和革新,从而使地形测量更加快速、简单和精确。尤其是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在未来地形测量和测绘技术中将有着不可估量的应用前景,它们将引领地形测量和测绘技术的走向一个新的领域。

技术技术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改变了传统教育手段,对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以信息技术与电子技术课程整合为基本点,结合教学实践,从整合的目的与意义、途径与方法等方面阐述笔者的看法与思考。

关键词 信息技术;电子技术;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电子技术课程整合的目的与意义

电子技术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非常紧密的课程,主要研究各种半导体器件的性能、电路及应用,是后续电类课程的理论和实践基础。然而,电子技术课程概念抽象、电路原理复杂、内容多、实践性强。传统电子技术课堂教学主要通过教科书、黑板及有限的实验来传递教学信息,在承载信息种类和能力上有很大的局限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而信息技术具有方便快捷、信息量大、覆盖面广的特点,更具有可视性、虚拟性、交互性、开放性、智能化等优势。信息技术与电子技术课程整合,就是将信息技术与电子技术有效结合,融入到电子技术教学的各个层面,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学习电子技术的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消除电子技术学习过程中的障碍,培养探索科学的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使学生具备良好的综合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信息技术与电子技术课程整合的途径与方法

利用网络资源整合电子技术课程

网络不仅为电子技术教学提供了全新的学习环境,还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有效利用网络资源,是优化电子技术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首先,对于丰富的电子技术网络资源,应将其分类整理并加以保存,建立自己的资源库。例如,可以将电子技术网络资源分为教案、题库、课件、教材分析、课程改革、竞赛辅导、生活中的电子技术等几类,并加以保存。其次,使用搜索引擎。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利用各大网站的搜索引擎查找资料。例如,教师准备给学生做一次“集成电路”的专题讲座,可以通过百度搜索引擎,输入关键词“集成电路”,经搜索后可以得到许多文字、图片、图像或者视频资料,经整理加工后即可进行“集成电路”的讲座。第三,利用网络交互平台进行协作交流。教师可以利用博客和播客、聊天室、BBS等形式进行交流,对各种问题进行探讨、剖析,从而更加全面地认识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利用网络资源服务于教学,使用方便、灵活,可操作性强,可以革新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变革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构建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新模式。

采用多媒体课件整合电子技术课程

多媒体课件具有图像、文字、声音、影像等特点,能提供理想的教学环境,可以满足信息社会教育的需要,是有效的现代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电子技术教学,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其主要作用有:第一,能激发学习兴趣。多媒体课件中的图像、文字、声音等能对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进行多维度的刺激,能把电子技术的许多现象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第二,采用多媒体课件能突破教学难点,电子技术的许多概念和原理是比较抽象的,有些现象无法用传统的实验演示,学生对这些内容不易理解和掌握,但采用多媒体课件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难点,如在讲解结型场效应管这节课时,其教学难点就是“结型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以往在讲到结型场效应管工作过程时,由于其内部结构抽象,学生感到困惑,现在通过多媒体动画形象地展示结型场效应管内工作过程,分析过程让学生容易接受,突破了教学难点;第三,采用多媒体课件能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如载流子的形成,用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演示载流子形成的过程,但是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模拟,就可以使学生很清楚地看到载流子运动,了解载流子的形成过程,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但多媒体课件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教师应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结合传统教学方式,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提高教学效果。

应用仿真技术整合电子技术课程

在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中,为了验证某些电路的功能,通常的方法是,焊接一块试验板或在面包板上搭接电路,使用电子测量仪器来进行测试,最后分析得出电路特性。这样做既耗时、费力,又浪费材料。用实际电路进行操作演示,若演示结果有误,就得花费相当长的时间排查故障,教师常常为解决一些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困扰而大伤脑筋。此外,用实际电路进行操作演示,不易控制各种参数,也不方便调换元器件。最后,还受仪器、仪表等硬件的制约,测量精度差。随着仿真技术的发展,在电子技术课程中应用仿真技术,直接在计算机上构建电路,可以非常直观地进行演示操作,既避免了复杂繁琐的理论计算,又可模拟演示实验,还可克服仪表读数的不精确,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建设精品课程网整合电子技术课程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建设电子技术精品课程网,是将优秀的教学资源、教学改革新成果与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有机融合。精品课程网站应该设有课程简介、师资队伍、教学大纲、教学资源、实验教学、网上教学及网上交流等模块。精品课程网的建设为师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教师与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网站上的资源,进行学习讨论、网络答疑、解题指导及在线测试等。

信息技术与电子技术课程整合的问题与反思

需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当前,我们正处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电子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作为电子技术教师,不被时代所淘汰,就必须要加强学习。一方面要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另一方面要关注电子技术的发展动态。主动利用信息技术把自己对电子技术教学的思想、设计等呈现出来。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更新观念,拓宽视野,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需要将传统和现代教学手段有机结合

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不顾实际教学需要,盲目使用多媒体,并且用多媒体技术替代了其他经典的教学手段,把教学环节、教学内容等全部用多媒体手段来再现,鼠标代替粉笔,屏幕演示代替教材,课堂上看似生动形象,但学生获得的知识、能力却很少。其实,在教学中如果能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会收到更理想的效果。比如,在使用多媒体的同时,一些重要的框架式的知识点,教师若能在黑板上进行板书,它不仅能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而且还能提高学生记忆。所以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才能建构适应学生发展、适应未来需要的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模拟不能完全代替实物演示或学生实验

电子技术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过程体现了科学的思维、方法、态度和精神。信息技术模拟实验是虚拟的,缺乏真实感和说服力,也缺乏实物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功能。如“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这个演示实验,实验操作方便,现象明显,当二极管两端加正向电压时,二极管导通,灯泡发光,但当其两端加反向电压时,灯泡就不亮,这时就会引起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讨二极管的性能。尽管相关的信息技术模拟实验做得有声有色,我们也不该采用。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与不断进步,教学模式随之发生质的变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仅是广阔的研究领域,而且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教学实践表明,在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促进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从而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陈少杰.多媒体课件在《电工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教育,2009(16):17.

[2]吴青萍.Multisim 2001在电子类专业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3):39-41.

[3]夏云周.高职机械制图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9.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双楼中等专业学校)

技术技术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建筑的工业化有利于提高建筑行业的施工水平,提升施工的质量,提高施工的效率,增加经济效益。本文主要对于建筑工业化中PC外墙施工技术与经济效益进行研究,希望能够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为今后的施工提供借鉴。

【关键词】工业化建筑;PC 外墙施工技术;经济效益

上世纪50年代,工业化建筑理念被引入我国,但目前对于这种理念的应用较少。限制我国工业化建筑发展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我国建筑行业理论体系不够成熟,没有较先进的施工技术,这两点都不能达到工业化建筑的要求;二是对于我国的工业化建筑发展还处于初级探索阶段,施工技术不完善,成本较高。通过分析,我们应该将今后的工业化建筑的发展方向定位于提升施工技术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方面。

1、工业化建筑 PC 外墙施工技术

有位日本学者对于工业化建筑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他将工业化建筑喻为要像制造汽车那样建造房子,只有这样才能够降低成本,提升建筑行业的劳动生产率。可以将工业化建筑理解为:通过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与方法,改造建筑行业使之工业化,使建筑行业不断向集约化发展。只有将建筑施工的每一个环节都渗透入工业化建筑的理念,才能够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本文以PC外墙的施工作为研究对象,对工业化建筑带来的巨大的经济效益进行深入研究。

(一)PC 墙板结构

1. PC 结构 :是一种建筑构件,它是专门为了建筑的施工生产的成品混凝土,这种构件采用的是现浇工艺,它能够使建筑的结构性能与建筑内部的消防系统、电气系统以及排水系统相互结合,使他们能够共同发挥作用。

2. PC 墙板结构:PC 墙板的全称是预制混凝土墙板,它并不承重,只是作为外墙,起到维护作用。它的优点是能够长时间使用,并且能够保温隔热,还能够有效的防止外墙的渗漏 ;PC 墙板作为成品混凝土的一个构件,比较容易施工,装修方便;而且比较薄,能够增加建筑的实际使用面积。同时,它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施工过程中需要在外侧进行加固,如果不采取此措施,就比较容易出现外鼓的现象,因此不适用于抗震区的建筑外墙。

3. 和建筑物主体之间的连接方式 :

根据外墙施工方法可以分为两种连接方式,外挂式与侧连式。

(二)工业化建筑 PC 外墙施工技术

1. PC 外墙的安装流程依次是,柱、剪力墙钢筋绑扎、PC墙板吊装、墙柱模板的安装、梁柱模板支柱、梁板钢筋绑扎、水电预埋、最后是梁板混凝土浇筑。

2. PC 外墙的安装施工 :安装过程中,需要用螺栓将钢管斜支撑和墙板之间进行连接,再和现浇混凝土构件之间进行固定。先进临时固定,再用不同长度的钢管进行水平位置与垂直位置的调节,施工过程中需要用到小型的千斤顶,这样才能更加精确。

(三)PC 外墙和主体结构之间的连接。

PC 外墻与主体结构之间的连接可以分为两种PC外墙与梁板连接和PC 外墙与结构柱连接。 1. PC 外墙梁板的连接

1.1 梁板顶端 :PC外墙的顶端需要预留一段U型的钢筋,采用的连接方法是,使用混凝土进行浇筑使之和梁板钢筋两者紧密连接,预留的部分钢筋的作用是用来绑扎的,但是这种方法不利于施工,操作不便,会浪费较多的人力物力。

改进方法:PC 墙板的顶端和框架梁用固定的线进行连接支撑,将U型钢筋预留在墙板上部内侧,然后将其插入梁内,使用混凝土现浇的方法是两者固定。这种施工方法易施工并且性能较好。

1.2 梁板底部 :通常采用两种办法。 其一 :利用高强度的灌浆料将梁板底部和楼板之间相连接,还需要使用焊接的方法。这种方法基本上能够达到施工质量的要求。 其二:在 PC 外墙的顶端预留一部分的钢筋,钢筋的方向是竖直的,底部预先埋设好套筒,使用灌浆的技术将两者相连接。连接工作完成之后,需要确定位置的精准,在对PC墙板进行灌浆,这种方法整体性能较好,并且墙板和楼板之间不容易产生缝隙,性能较好,缺点就是成本相对较高。

2. PC 外墙与外墙暗柱的连接

PC 墙板两侧可以预留 U型箍筋,需要在PC墙板与楼板之间设一个暗柱,通过浇筑混凝土的方式将外墙和暗柱之间连接起来。在连接前需要注意的是,要将 PC 墙板与暗柱的箍筋使用钢筋进行连接,钢筋需要保持竖直,同时还要保证焊接的质量。

总结连接方案 :PC 外墙板与附近框架梁采用的连接方式是,与侧面预先留的钢筋进行整体的浇筑连接;PC 外墙下端的连接采用高强度灌浆并结合焊接的方法和楼板之间连接;PC 外墙和外墙暗柱之间的连接采用的是现浇技术进行连接。这几种连接方式易操作,并且有质量保证,安全系数较高。

2、工业化建筑PC外墙施工技术与经济效益的分析

(1)PC 外墙安装的费用在安装工程费用中占了很大一部分,PC外墙的费用主要包括了运输的费用、安装的费用以及PC构件生产费用等。

(2)施工的工期:工业化建筑效率高,工期短,从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节约管理费用。

(3)施工的费用 :虽然采用PC外墙施工时会增加一部分的运输费与安装费用,但PC 外墙在施工费用方面还是有很大的优势,具体可以提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PC 外墙由工厂生产,施工过程中采用的方法是吊装,这样可以节省一大批人力,从而节约一大笔人工费用。

第二,PC 外墙的生产厂家有专门定制的钢模版,模具周转率要远远高于现浇式施工的周转率,这样可以节省很多材料费用。

第三,PC 外墙施工在施工过程中,预制的构件要和外墙一起浇筑,外墙墙面抹灰与内墙前面抹灰的程序就都可以省略,这样就可以节约一大笔抹灰的费用。

最后,PC 外墙是预制的混凝土墙板,和普通剪力墙相比,施工过程中,可以节约许多临时性的费用,例如,设施管理费。水电费等。

通过以上的介绍可以得出结论,当PC墙板的生产形成了一定的标准与规模时,钢模具周转的次数能够达到 300 次以上,再加上对生产厂家的地理位置进行合理科学的布置,工业化建筑PC外墙与普通的建筑施工的成本相比要低很多,因此能够获得更多的收益,具有广阔的前景,值得大力推广,广泛应用。

3、结束语

工业化建筑在建筑行业中是比较先进的一种生产方式,能够改善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 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最重要的是能够提升经济效益,有利于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但这项技术仍处于初级探索阶段,技术还不够纯熟,还需要相关技术人员不断实践与努力研究。这篇文章针对工业化建筑对经济效益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总结,希望能够与感兴趣的学者共同研究,共同促进我国工业化建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军.外墙施工技术的分析 [J]. 科技信息 .2012(8)25-26

[2] 董鹏尼.建筑外墙施工质量相关控制措施分析 [J]. 中国科技投资 .2012(11)14-17

[3] 纪颖.建筑工业化发展的研究 [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91-98

[4]赖伟.外墙施工技术措施探讨[J].施工技术,2014(8) 32-35

[5]高于安.关于外墙施工技术的分析思考 [J].科技风,2014(5)26-29

[6]张洪岚.对外墙施工技术分析[J].江西建材,2014(21)27-29

[7]张春.外墙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运用[J].中华民居,2014(6)85-89

上一篇:中医基础论文范文下一篇:电影营销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