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二首茅屋优秀教案

2024-06-10

唐诗二首茅屋优秀教案(精选6篇)

唐诗二首茅屋优秀教案 第1篇

《唐诗二首》教案

《将进酒》教案

主备人:黄美华

教学目标

1.吟诵诗歌,提高古诗文诵读能力

2.把握本诗感情基调,理解诗人情感,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3.培养探究的热情,在“走近李白”的过程中获取宝贵的精神财富

教学重点

感受探究李白的浪漫

教学难点

理清情感变化线索,理解李白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入世的复杂情感

教学方法

诵读法、鉴赏分析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诗歌导入:杜甫有一首诗为《饮中八仙歌》: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2.提问:读过诗后,你能通过这四句诗感受到李白的形象吗?

明确:诗酒同李白结了不解之缘,李白自己曾说过“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兴酣落笔摇五岳”杜甫描写李白的几句诗,突出了李白的嗜好和诗才李白嗜酒,醉中往往在“长安市上酒家眠”李白醉后,豪气纵横,狂放不羁,即使天子召见,也不是那么毕恭毕敬,诚惶诚恐,而是自豪地说:“臣是酒中仙!”《将进酒》即是李白的代表作,今天我们通过这首诗来走近李白

3.观看视频

请先看视频《子午书简唐诗十家·李白》,注意片中对李白诗歌风格的全面阐述 中央十套科教频道“子午书简”节目《子午书简唐诗十家·李白》

二、文题解析

《将进酒》是汉乐府曲名,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却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赋予这个历来被许多诗人歌唱过的诗题以积极的内容,这是值得重视的 将进酒,注意读音,“将”的意思就是“请”,连起来解释就是“请喝酒”原来这是一首劝酒诗李白为什么写劝酒诗,他在什么情况下写这首诗的呢?

三、解读全诗

(一)整体感知

1.听古唱,感受诗歌的情感请学生说说听后有什么感受

师:对李白的这首诗,大家都有了一个感性的整体把握,现在让我们带着这种认识齐读一遍

(学生齐读,声调昂扬、激越)

师:大家读得慷慨激昂,让人听了不禁热血沸腾但我们都知道诗人的情感是丰富的细腻的,此诗文中作者的情感是不是仅仅只是慷慨激昂,我们的朗诵是不是就只用一种昂扬的调子呢,这样是不是对诗文的理解有点肤浅呢?

2.背景了解

师:下面我给大家提供一段背景材料:

《将进酒》约作于公元752年,李白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个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饮宴,人生快事莫过于此,但此时正值李白“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公元744年,唐玄宗“赐金还山”此后李白仕途失意,生活困苦,流离漂泊

3.再听范读,用心去体会作者的情感

1(教师范读,注意随时人感情的起伏变化,声调或高昂或低沉,语调或快或慢,学生作思考品味状)请学生答自己听后的体会结合课后练习一正音

方法:利用课本注释及相关资料开展可以个人独立开展研究性学习,也可以自由组合成小组共同探讨(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适时归纳要点)

4.赏析诗歌

师:这首诗的基调是怎样的?诗人的感情发展又是如何变化的? 明确:基调是愤激,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

①开头四句写悲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阳离黄河不远,因此作者以黄河起兴黄河自西而来,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直奔东海上句写大河之来,下句写大河之去,形成咏叹味接着四句向人们喻示时光流逝迅疾,一去不返,人生由青春至衰老不过“朝”“暮”间事两个长句,既用比喻——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用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更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夸张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

板书——悲

②“人生”以下六句写欢“人生”两句由“悲”而翻作“欢”、“乐”诗人渐趋狂放朋友间的聚会是人生中快事,“金樽”、“对月”将饮酒诗化了,“莫使”“空”的双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陈,语气更为强烈“天生我材必有用”是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相信自己一定能作出一番事业,对区区金钱也毫不在意

板书——欢、狂放

③“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酒宴开始,诗人的感情由欢乐转为愤激,借以渲泄心中的不平“钟鼓馔玉”、“不足贵”是出于愤慨“古来”两句亦属愤语说到“唯有饮者留其名”,便举出“陈王”曹植作代表,因为曹植是他景仰的人他为曹植的怀才不遇抱恨终生而叹惋,兼以自况

板书——愤激

④“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 板书——狂放

(二)朗读指导 1.学生练习朗读

方法:分组进行,找一个朗读好的在全班展示

提示:①分层进行,每段分两层,依次是:起兴、入题、举杯劝酒、劝酒辞 ②找出表现李白狂放的诗句,让学生体会如何处理 2.具体指导

方法:学生自由诵读,听范读、教师分句范读,学生齐读等多种方式结合

提示:①起兴:开头用“君不见”领出,要读得从容、亲切“黄河”一联用了比兴手法,“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不复回”隐含韶光易逝之意,均须重读“高堂”一联说及人生,“悲白发”叹意极浓,“悲”字应重读这两联把天地人生都说到了,境界极其阔大,应读得很有声势,有慷慨生悲的韵味

②入题:节奏要逐渐加快“人生”一联,“尽欢”和“空对月”须重读“天生”联显示诗人对未来的信心,应读得掷地有声“会须”句要用升调读,读得豪气十足

③举杯劝酒:应读得亲切,节奏逐渐加快

④劝酒辞:须读得酣畅淋漓,再现诗人狂放不羁的个性“钟鼓”二句是劝酒歌的主题,也是全诗的主旨,应读得从容“不足贵”“不复醒”用极强音读“古来”两句以抒情方式说明“不复醒”的理由,上句宜轻读,下句宜重读“陈王”两句援引古人饮酒情形,用叙述语调读,重音落在“恣欢谑”上“主人”两句,前句宜轻读,后句诗人反客为主,直命沽酒,宜重读“五花马”三句当快读,“与尔同销”可两字一顿并放慢速度,“万古愁”三字要用夸张语调读

(三)艺术体验

1.这首诗具有震撼古今的气势和力量,是什么原因呢? 明确:夸张手法的运用

2.哪些地方用了这一手法?朗读时如何体现?

明确:诗中有些夸张是凭数字表现的,例如用“一饮三百杯”表现豪饮,用“斗酒十千”表现酒价的昂贵,用“万古愁”表现愁的深广;有些则属于感觉的夸大,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朝如青丝暮成雪”极言人生短促

这些夸张表现出诗人狂放不羁,用辞大胆,也表现了他豪放飘逸的诗风在朗读时要读得抑扬顿挫,有气势

3.现在咱们已经基本上理清了诗文的感情线索,下面让我们循着作者的感情,再一次齐读课文让我们心与李白共鸣、思与李白共舞、身与李白同醉吧!

(师生共读李白的《将进酒》,声调或从容亲切或豪气十足或酣畅淋漓或狂放不羁)

四、亮点赏析

1.请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有什么启发 2.请学生举出李白的其他酒诗(最好利用课件展示实例)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行路难》)“连呼五白行六博,分曹赌酒酣驰晖”(《梁园呤》)“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山中与幽人对酌》)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其一》)“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把酒问月》)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客中作》)

五、探究

布置分组探究活动(课件展示竞赛规则)

1.把全班分成两大方阵——第一方阵“太白”,第二方阵“青莲”,两大方阵间展开李白诗作抢背赏析赛

2.背诵范围:凡含数字的诗或与酒有关的诗,均可抢背短诗全背,八句以上的背几句赏析要求是一句话点评

3.计分方法:凡抢背一首,声音洪亮,情感饱满,10分;凡点评赏析言之有理,获得掌声多,10分

4.参赛形式策划:方阵内可以一人既诵又评,也可以一人抢背,一人评若有问题,方阵内的同学5秒钟内补充有效先给同学们两分钟的准备时间

六、评说

请学生在李白广为传诵的名句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出在这名句后,自己感受到怎样的一个李白并用一句妙语点评

例: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自信洒脱,淡泊名利的李白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蔑视权贵,傲岸不羁,坚守高贵的李白

七、拓展训练

1.我国台湾学者散文家颜昆阳《想醉》中有一句话:“非醉不可的理由尽管很多,但眼泪与笑声便可以说明一切,因此人们非醉不可的理由其实只有一个:有情”

那么请问这首诗中诗人的情到底包含哪些呢? 首先对国家有情:忠君报国之情,不满失望之情

其次对自己有情:自我肯定之情,快意身心之情,也有志不得伸的苦痛

2.杜甫不赞成李白饮酒过多,曾写道:“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你对李白的“痛饮狂歌”有什么看法,写一段文字表述出来

八、结束语

一代诗仙李虽已作古,但一面精神旗帜却永远辉映在人间老师祝同学们在李白的浪漫中找到激情,找到力量,找到美用李白的大浪漫追求人生的大境界,开辟人生的新天地,将我们的人生之路走得更宽更远

附板书设计:

主旨: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内容:

起兴、入题、举杯劝酒、劝酒辞

感情变化: 悲——乐——愤——狂

豪放——外壳 愤激——内核

唐诗二首茅屋优秀教案 第2篇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卖炭翁

课时分配 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2.了解两首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不同的艺术风格。过程与方法

1.朗读法、联想想象法: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培养学生读诗的情感。2.比较阅读法、讨论点拨法:了解诗歌情景交融、志趣盎然的特点,体会诗歌不同的艺术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格调美、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官至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为“杜工部”。他是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其诗抒写个人情怀,往往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深刻反映了当时时代的现状,后世将他的诗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写作背景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选自《杜诗详注》卷十(中华书局1979年版)。安史之乱造成时局动荡,百姓颠沛流离。公元759年底,为了躲避“安史之乱”,杜甫来到成都。第二年,杜甫在成都浣花溪畔营建了一座草堂,后世称“杜甫草堂”。在成都的草堂,杜甫总算暂时过上了安定的日子。这时,他已经49岁了。可好景不长,草堂营建不到一年,蜀中政局发生 了变化。御史大夫崔光远来兼成都尹,他是个不学无术的赌棍,对诗人杜甫当然不会尊重。761年8月,成都平原风雨成灾。草堂被吹破了,草堂前的一棵200年的楠树也被拔倒了。就在诗人政治上受到冷遇,又加风雨成灾的情况下,杜甫写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卖炭翁》:本诗选自《白居易集》卷四(中华书局1979年版)。本诗是白居易《新乐府》组诗中的第三十二首,自注云:“《卖炭翁》,苦宫市也。”白居易写作《新乐府》是在元和(唐宪宗年号,806—820)初年,这正是宫市为害最深的时候。他对宫市十分的了解,又对人民有深切的同情,所以才能写出这首感人至深的《卖炭翁》来。皇宫所需的物品,本来由官吏采买。中唐时期,宦官专权,横行无忌,连这种采购权也抓了过去,常有数十百人分布在长安东西两市及热闹街坊,以低价强购货物,甚至不给分文,还勒索“进奉”的“门户钱”及“脚价钱”。名为“宫市”,实际是一种公开的掠夺。诗人有感于此,写下本诗。

读准字音

怒号(háo)

三重茅(chóng)

挂罥(juàn 塘坳(ào)

俄顷(qǐng)

布衾(qīn 恶卧(è)丧乱(sānɡ)

广厦(sh

大庇(bì)突兀(wù)辗(niǎn 车辙(zhé)

两骑(jì)

敕(ch 叱(chì)

系(jì)

通假字

系向牛头充炭直(“直”同“值”,价格)文言句式 —— 系向牛头充炭直(同“值”,动词用作名词,价钱)手把文书口称敕(动词用作名词,指皇帝的命令)

新课导入

漫步在古诗苑中,那纷繁复杂的感情、博大精深的思想、深邃幽远的意境、精彩优美的语言……深深地吸引着 我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两首古诗,相信风景这边独好。

八月深秋,狂风怒号,(风)卷走了我屋顶上的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悬挂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低洼的水塘里。

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喊得)唇焦口燥也没有用处,只好回来,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黑得像墨,深秋天色灰蒙蒙的,渐渐黑下来。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破了。一下雨屋顶漏雨,连床头都没有一点干的地方。像线条一样的雨点下个没完。自从战乱以来,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

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护天下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个个都开颜欢笑,(房子)不为风雨所动摇,安稳得像 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才能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即使)唯独我的茅屋被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

1.从眼前的处境想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历,从风雨飘摇中的茅屋联想到战乱频繁、残破不堪的国家,然后又回到现实,忧国忧民,加上“长夜沾湿”,怎能入睡呢?“何由彻”与前面的“未断绝”照应,表现了诗人盼雨停,又盼天亮的迫切心情。同时,“长夜沾湿何由彻”还有更深层的含义,诗人从眼前景想

2.杜甫一向关心人民疾苦,他的诗素有“诗史”之称,但为什么这首诗中他却一反常态,只写自己的个人遭遇?请谈谈你的理解。

以小见大,推己及人,表现诗人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

1.请学生朗读全诗,对照注释初步理解诗意,提出疑问后共同解决。2.指名朗读全诗,其他学生闭上眼体会诗中意境

1.2.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与抨击,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 现实,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之情。写作方法运用

【深入研读,探究方法】

1.如第一节中“风怒号”三字,用 词生动准确,犹如秋风咆哮。一个“怒”字,把秋风拟人化,生动传神地写出了秋风之大而无情。“茅飞渡江洒江郊”的“飞”字紧承“卷”字,“卷”起的茅草没有落在屋旁,却随风“飞”走,可见秋风之猛。还有“渡”“洒”“挂罥”“飘转”,这一个接一个的动态描写,不仅组成一幅幅鲜明的图画,而且紧紧牵动诗人的视线,拨动诗人的心弦。

2.本诗的艺术构思极有特色。诗人先以铺陈叙述的笔法逐层推进,极写个人的不幸遭遇,待蓄足势后陡然转笔,以抒情议论的方法表达内心的愿望。

1.巧设诗眼,总领全诗。

诗人以“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两句展现了几乎濒于生活绝境的老翁所能有的唯一希望。这是全诗的诗眼。其他一切描写,都集中于这个诗眼。2.陪衬和反衬,相得益彰。

在表现手法上,则灵活地运用了陪衬和反衬。以“两鬓苍苍”突出年迈,以“满面尘灰烟火色”突出“伐薪、烧炭”的艰辛,再以荒凉险恶的南山作陪衬,老翁的命运就更激起了人们的同情。而这一切,正反衬出老翁希望之火的炽烈:卖炭得钱,买衣买食。老翁“衣正单”,再以夜来的“一尺雪”和路上的“冰辙”作陪衬,使人更感到老翁的“可怜”。接下去,“牛困人饥”和“翩翩 两骑”,反衬出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一车炭,千余斤”和“半匹红纱一丈绫”,反衬出“宫市”掠夺的残酷。而就全诗来说,前面表现希望之火的炽烈,正是为了反

请用一系列动词描述一个事件(如削苹果、打球、收拾课桌等)的过程。

他弯着腰,篮球在他手下前后左右不停地拍着,两眼溜溜的转动,寻找突围的机 会。突然他加快了脚步,一会左拐,一会右拐,冲过了两层 防线来到了篮下,一个虎跳,转身投篮,篮球在空中划了个漂亮的弧线后,不偏不倚投中了篮球筐。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教学反思

唐诗宋词中领悟优秀传统文化 第3篇

关键词:唐诗 宋词 文化

1 “初唐四杰”诗是我国格律诗及诗文化的开创和奠基之作

我们就唐诗进行分析时却发现,“初唐四杰”之诗是那样地占有一席之地。生活在唐初这一时代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虽然他们的社会地位都比较低下,但能够面向生活,并以“文章齐名天下”。初唐四杰的作品无论是内容上,还是形式上,对唐诗的发展都作出了重要的巨大的贡献。内容上,一是反映边塞生活。杨炯在《从军行》写道:“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表现了诗人为国效劳的雄心壮志。卢照邻的《紫骝马》写道:“不辞横绝漠,流血几时于?”真实地反映边塞生活的苍凉及战争的残酷。骆宾王的“晚度天山有怀京邑”等诗篇都比较著名。这些反映边塞生活的诗篇,对后来盛唐时边塞诗的繁荣有直接的影响。二是揭露当时上层社会奢侈淫乱的生活和抒发自己内心的苦闷与不平。形式上,王勃的律诗、绝句达到了一定的文化高度。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的诗句,表现诗人对友人的真挚感情。“初唐四杰”之诗作开辟奠定造就了唐诗繁荣的前提与基础

2 唐代李白诗是激情浪漫雄伟一体的顶峰

2.1 李白的诗具有激情浪漫的优秀传统 作为一个中国人;不管你是何民族,也不管你是唐代后何一时代的人;只要会说话,没有不会背《夜思》这首诗的。在中国小孩子学说话,小孩子学文化,无不是从李白作的这首诗为开始的。“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们有研究当时李白写这首诗的必要,而更多的在于研究它,今日这首诗对我们受何益的更加之必要。李白这首诗是“思”,是思想的一种,是思想中人情感的一种,这是李白这首诗人们共识的主题与灵魂。作为一个正常健康的人,都是有情感的,有亲情的,只要读起来就会浸人心脾,使人思念难以忘怀之情油然而生。热爱之情,难以忘怀之情,思念之情,优美之情,情感情怀文化之不尽。《夜思》,李白之夜思,当化作多少个人之夜思,也成就了多少个夜思之人的不限之遐思!床前明月光,一句非常而简单的诗句,说明了天与地与此同时与人与物是何等的大溶合,有何等的优良优美浪漫之激情啊?!活着的人,有谁不感到月亮,心思是多么的一样的宁静宁静而又明亮无限的空间,脑海里心里不尽的思绪,床前、明月、光,谁都会很容易的读懂它的意思。低头思故乡,人在它乡,有谁不思念自己的故乡啊!它乡越美,思绪就会越来越多越多,越发觉着自己的家乡可美可贵可亲的呀。

2.2 李白的诗具有激情雄伟的优良传统 我们再看李白另一首诗中的诗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两句诗的诗眼,诗心均在情上,这是明点;但是,当我们认真读来,诗眼诗心由情却饱含于激情雄伟文化之中;我看还是叫激情雄伟优良文化为好。读李白的诗无论那一首,都唤发着诗人的浪漫雄伟之激情,汇聚成无限多彩的文化!“飞流直下三千尺,凝是银河落九天”。这是李白另一首诗中的诗句,后人大都说是夸张之作;明月光、地上霜;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后人有说夸张的也有说比喻的。我说情感不能夸张;夸张情感从修辞上讲,从形式逻辑上讲,从科学上讲都是讲不通的。唯有从思想上讲,从情感上讲,浪漫、浪漫、再浪漫方成激情、激情之喷薄欲出之雄伟激情啊!人的思想来自于激情;没有激情浪漫的情感是死的情感,没有情感的灵气与生气。唯有浪漫的情感才会成为思绪、思想、思念、理念发明与创造性的文化。唐代李白的诗,具有雄伟的气势;无限丰富多彩的浪漫;奔腾的激情;多角度多色彩顶极大成文化的海洋!为中华民族文化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科学文化宝库!

3 唐代杜甫诗是史诗成就一代人观点观念

杜甫的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土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鸣呼。”杜甫的诗多以实际事实为着眼点。这首诗从头到尾,都是以实实在在的事而展开思想的,也是没有浪漫与夸张的某些想象;我看这也是杜甫内心思想的真实写照。杜甫的诗饱含着人间事理真情实意的想象,我认为他是真实文化,为真实而思想,为实事生观点成观念。杜甫诗文化最为突出的一点,那就是真实思想文化。其一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思想,再现了诗人的情怀。这种情怀情感文化,无不散发着人间真情实意的无限思想的崇高观点,曾经激励着多少人为之而学而做!再看杜甫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无论何时何地何角度来分析杜甫此句诗,都得到一个真实事实的解释,真的文化情思,真正的事理史实文化!唐时的长江与水流侧两岸,今日的长江水流侧两岸,以后的长江水流侧两岸,也会永远是不尽长江滚滚来的事实。再看杜甫的《春望》诗中的诗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而又是从现象中写出了真实的事理。杜甫的诗是对现实的看法,是对史事的看法。

4 唐代白居易诗,通俗易懂,是大众通俗文化,后人历来认为现实主义诗人

白居易是唐代诗人留给我们诗作最多的一位。白居易诗的特色,以写志的见多,如《杜陵》,描写杜陵老头遭天灾后,颗粒不收,而那些“钩瓜锯牙食人肉”的豺狼,逼使他“典桑卖地纳官租”从而揭露统治阶级横征暴敛的罪行。在《轻肥》中,抨击那些“朱绂大夫”,“紫绶将军”过着“樽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花天酒地的腐朽生活。在那个年代,杜甫的诗却有今日时代鲜明的劳动人民的阶级性,及受憎分明的反抗剥削和压迫的精神。所以,我认为白居易的诗,是我国劳动人民真实生活的写照,是现实主义,现实思想文化。劳动人民的友情文化,仁义文化;反对剥剥的文化,反抗压迫的文化;斗争文化,民情文化。如在《新制布裘》等诗中,诗人还希望那些无衣的穷人“稳暧皆知我”提出“天下无寒人”的空想。白居易的这种思想,尽管不能成为现实,可是,这却是诗人的见正思想或者说叫见正文化。有人说这是白居易的讽谕诗,我看倒是真正的民情现实主义文化。让我们再看白居易的《长恨歌》和《琵琶行》,尽用现实浪漫主义可塑性,丰富的想象,精巧的构思,优美的语言和和谐的声律等艺术手段,把唐皇和杨玉环的情感悲剧“精雕细刻”,博得历代人们的喜爱,创一代思情情爱文化之典范。白居易的许多诗,都贴近民众之情,反映劳动人民的悲惨;构建了现实主义文化的诸多方面。

迄今为止,话诗谈诗讲诗离不开唐诗;分析诗研究诗离不开“初唐四杰”、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初唐四杰”之杰作,开创我国诗作格律诗的先河。李白诗最鲜明的特色是以抽象的无限激情和精神创文化宝库之峰;杜甫诗最鲜明的特色是对现实的种种观点造就种种传统观念文化之清泉;白居易诗贴近民众通俗易懂,开创劳动人民优良传统文化的先河。历史告诉大家说李白是诗仙,杜甫是诗圣,白居易是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不愧为文化上的三座丰碑。

5 宋词发展了唐诗生活文化和劳动文化,突出了爱国、英勇、英雄文化

如果说唐诗是我国历史上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座丰碑;那么宋词是唐诗文化发展后的记事叙事的第一技人类文明文化之花。一提起宋词,苏轼,柳永,李清照,陆游,那可是一座座文化上大放异彩的人间“词峰”。正应了唐代陈子昂的那句话,真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5.1 苏轼的词博博胸怀雄涌,洁气豪迈奔放 我们先来看苏轼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语言生动,结构严谨,想象丰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真是气势磅礴,豪情满怀,胸襟无限宽阔。《水调歌头·中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这首词,作于公元一0七六年,密川太守任上。苏轼开一代豪放词风,成胸襟坦荡豪放文化之大成。这是当今文学界的共识。如果说李白是豪放,浪漫,文化的杰出大家,哪么苏轼在这两方面又当如何呢?我看苏轼也有豪放,浪漫文化,但是,李白的豪放与浪漫是人的情感。而苏轼的词,是对山河触及人之情怀而涣发出的坦荡及无限的豪迈与奔放。可以说苏轼的词是情怀豪迈文化。进一步讲确切地说苏轼词的特色,是胸怀坦荡,激情澎湃、胸阔、豪迈、奔放文化!

5.2 宋代柳永的词是艺术文学剧作的开创性文化 宋代柳永是一位在内容和艺术上对宋词发展作出过创造性贡献的词人。柳永的〈雨霖铃〉写离愁别恨,情景交融,广为传诵.。《望海潮》极写抗州街市的繁华,湖山的壮美。如《迷仙引》词:“已受君恩顾,好与花为主,万里丹霄,何妨携手同归去。永弃却烟花伴侣,免教人见妾、朝云暮雨。”这首词以同情心写出了伶工乐伎们渴望月自由的愿望。又如《女冠子》一词,写自己在雪天里的心情:“想椎人山径迷踪路,料渔人收纶罢钓归南浦。路无伴侣,见孤村寂寞,招颭酒旗斜处。”在柳永的词中破天荒的开始了情意缓缓的描写;柳永对词的另一大贡献,是发展了词体,提高了表现技巧。柳永的词依“新声”填了不少慢曲,且自创了一些新腔,从而使词的容量大大增加。为后代文学艺术文化,小说戏剧的创造性写作,开创性的辟出了一条路径。柳永的词是记叙文化,是叙述文化的综合体。柳永的词为当代文章与戏剧开了一个好头,柳永的词是文学艺术的开拓创新之作。所以,我认为柳永词是戏剧文化,是小说文化,是文学艺术开创性的典范文化。

5.3 宋代李清照的词,含情脉脉夫妻恩爱愁怅是深深意浓文化 李清照作为一位杰出的女词人,作为后世公认的婉约派绝唱的词作大家,对我国词体文化及文学艺术的贡献,我看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一是欢乐情感夫爱妻思意浓文化,如早期的《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一个活泼、淘气的少女被描绘的惟妙惟肖。又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淮寄锦书来?雁宇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个怀念爱夫的思妇,被刻划得入木三分。深深的情意,清新于字里词间,创女性感情表白之词章。二是茫茫愁怅悲惨文化。后期作品迥然不同。接踵而来的家国之难,给她的作品染上了一层凄风苦雨的色调。其中最为人传诵的是《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是女词人李清照,对人生命运的悲苦描述。所以,我认为李清照的词,就文化上来讲,她开创了欢乐情怀文化;悲惨文化的两个天地!可以说,后世女性之欢快悲惨文化无不是这两种文化的丰富与发展!

5.4 陆游雄心勃勃展爱国英勇英雄文化 南宋杰出的爱国诗词人陆游是一位“壮怀激烈”的爱国将领。他的词现存一百三十首。他那爱国激情和倔强精神从词里喷涌而出,且艺术上也有一股感人的力量。《诉衷情》、《卜算子咏梅》字里行间使我们领略到爱国激情;词的艺术上也另有特色。陆游的词情感志诚,豪迈奔放,感人肺腑。如果说,陆游之前是没有鲜明而突出的爱国文化的活,这也是历史的必然。我国直到清代,忠君与爱国是同一个主题的,可是只有到了宋代陆游时才真正开创了爱国词文化的真实!英雄文化的所就!从陆游的爱国词文化里,我们真正领略到了爱国词文化中含着的英雄文化,英勇文化。

唐诗二首茅屋优秀教案 第4篇

1、对《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一篇,教师应在引导学生揣摩具体词句的同时着重体会其于沉静之中见深挚情感的艺术境界。

2、《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一篇,虽然是一首和诗,但写得别有情致。诗人惊新而不快,赏心而不乐,感受新鲜而思绪凄清,景色优美而情调淡然,甚至于感伤,有满腹牢骚寄于言外。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该诗在使用“虚”字上的妙处的同时,体悟诗人这种独特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一)由《登幽州台歌》导入: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参考《学习与评价》

2、这首诗塑造了一位具有悲剧性格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表现出他的怀才不遇,他的不平,他的忧愤,他心底的波澜。(引出作者陈子昂的介绍。)

(二)作者简介 陈子昂(659-700),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少年任侠,24岁举进士,擢麟台正字,故世或称陈正字。迁右拾遗,故又称陈拾遗。屡上书言事,辞多直切,颇中世病,但罕为用。曾随武攸宜北征契丹,忤上降职。后解职回乡,为县令段简诬陷,下狱死。陈子昂所作诗论著作《修竹篇序》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六朝柔靡诗风,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对唐代诗歌及后代诗歌创作均有积极影响。所作诗歌以《感遇》三十八首《登幽州台歌》等为代表,作品指斥时弊,风骨高古,有汉魏风骨,是他的诗歌理论的最好体现。

(三)朗读《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四)诗歌鉴赏

1、根据注释,初探诗意

2、找出诗中分别写“夜”、“别”、“时间”、“空间”的语句。银烛――“夜”; 离堂――“别”。

3、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离情别意。

4、具体分析

这首律诗一开头便写别筵将尽,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作者抓住这一时刻的心理状态作为诗意的起点,径直但却自然地进入感情的高潮,情怀颇为深挚。“银烛吐青烟”,着一“吐”字,使人想见离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只是凝视着银烛的青烟出神的神情。“金樽对绮筵”,用一“对”字,其意是面对华筵,除却频举金樽“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意绪而外,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勉强相慰的话了。此中境界,于沉静之中更见别意的深沉。颔联“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琴瑟”指朋友宴会之乐,源出《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鼓琴”,是借用丝弦乐器演奏时音韵谐调来比拟情谊深厚的意思。“山川”表示道路遥远,与“琴瑟”作为对仗,相形之下,不由使人泛起内心的波澜:“离堂”把臂,伤“琴瑟”之分离;“别路”迢遥,恨“山川”之缭绕。这两句着意写出了离情的缠绵,令人感慨欷歔。颈联“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承上文写把臂送行,从室内转到户外的所见。这时候,高高的树荫遮掩了西向低沉的明月;耿耿的长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这里一个“隐”字,一个“没”字,表明时光催人离别,不为离人暂停须臾,难舍难分时刻终于到来了。

结尾两句写目送友人沿着这条悠悠无尽的洛阳古道踽踽而去,不由兴起不知何年何月再能相聚之感。末句着一“何”字,强调后会难期,流露了离人之间的隐隐哀愁。

这首诗中作者没有套用长吁短叹的哀伤语句,却在沉静之中见深挚的情愫。而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应不温不火。“火”则悲吟太过而感情浅露;“温”则缺乏蕴藉而情致不深。此诗写离情别绪意态从容而颇合体度,有如琵琶弦上的淙淙清音,气象至为雍雅,不作哀声而多幽深的情思。

5、探讨诗人是如何从空间与景物的描绘中写离情别意的?

诗人先写离别时的华筵(室内)的人和物,再写朋友告别时的环境(室外),突出表现了朋友依依惜别之情。诗人是根据离别的时间顺序来安排空间和景色的转换的,景色随着空间而变化,情感跟随景色的变化而逐渐加深。可以用下表来显示:

空间:离堂华筵(室内)别路山川(户外)洛阳古道(遥想)景色:银烛青烟 明月高树 悠悠远道 金樽绮筵 长河晓天

情感:相对无言 时光催人 悠悠离情 离情缠绵 难舍难分 此会何年

(五)总结诗歌鉴赏的一般规律。

(六)陈子昂与徐陵诗的简单比较(“风神初振”总结)附:徐陵的《长相思》

长相思,望归难。传闻奉诏戍皋兰。龙城远,雁门寒,愁来瘦转剧,衣带自然宽。念君今不见,谁为抱腰看。

1、徐诗有长吁短叹的哀伤语句,陈诗无。

2、二诗写离情别绪,徐诗作哀声而无风骨,陈诗无哀声而多幽深的情思。

从中可以看出,此时的诗作已远离南朝时期的绮靡婉媚之风,已具风骨兴寄。这就叫“风神初振”!

二、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一)朗诵诗歌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二)作者简介

杜审言(约645?─708),字必简,祖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河南巩县,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高宗咸亨进士,曾任隰城尉、洛阳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馆直学士。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作品多朴素自然。

(三)诗歌赏析

1、根据注释,初探诗意 ①和(hè):奉和,即别人先做了一首,自己也依韵作一首。晋陵,今江苏常州。陆丞,姓陆的县丞。县丞是县令的辅佐官。《早春原望》是陆丞原诗的题目。②宦(huàn)游:离家到各地作官的人。这里指作者自己。

③偏:偏偏、特别。物候新:由四季景物的不同反映出季节的变化,这里指春天来临。④曙:黎明。

⑤梅柳渡江春:意思是江南的梅柳先开,然后才把春天从江南带到江北。⑥淑(shū)气:温暖的气候。催黄鸟:催动黄莺鸣叫。

⑦晴光:晴朗的春光。转绿萍:使萍草变绿。萍:一种水草。⑧古调:这里指陆丞的诗。

⑨归思:回家的念头。襟:衣服的前襟。

2、请结合你对本诗的理解圈出表达诗人思想情感的关键词,并说说它的妙处。“独有”、“偏惊”,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只有远离家乡、宦游在外的游子才对异乡的新春节物气候感到既惊且怪。

3、具体分析

这是一首和诗。原唱是晋陵陆丞作的《早春游望》。晋陵即今江苏常州,唐代属江南东道毗陵郡。陆丞,作者的友人,不详其名,时在晋陵任县丞。大约武则天永昌元年(689)前后,杜审言在江阴县任职,与陆某是同郡邻县的僚友。他们同游唱和,可能即在其时。陆某原唱已不可知。杜审言这首和诗是用原唱同题抒发自己宦游江南的感慨和归思。

诗人在唐高宗咸亨元年(670)中进士后,仕途失意,一直充任县丞、县尉之类小官。到永昌元年,他宦游已近二十年,诗名甚高,却仍然远离京洛,在江阴这个小县当小官,心情很不高兴。江南早春天气,和朋友一起游览风景,本是赏心乐事,但他却象王粲登楼那样,“虽信美而非吾土”,不如归去。所以这首和诗写得别有情致,惊新而不快,赏心而不乐,感受新鲜而思绪凄清,景色优美而情调淡然,甚至于伤感,有满腹牢骚在言外。

诗一开头就发感慨,说只有离别家乡、奔走仕途的游子,才会对异乡的节物气候感到新奇而大惊小怪。言外即谓,如果在家乡,或是当地人,则习见而不怪。在这“独有”、“偏惊”的强调语气中,生动表现出诗人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这一开头相当别致,很有个性特点。中间二联即写“惊新”。表面看,这两联写江南新春伊始至仲春二月的物候变化特点,表现出江南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水乡景色;实际上,诗人是从比较故乡中原物候来写异乡江南的新奇的,在江南仲春的新鲜风光里有着诗人怀念中原暮春的故土情意,句句惊新而处处怀乡。

“云霞”句是写新春伊始。在古人观念中,春神东帝,方位在东,日出于东,春来自东。但在中原,新春伊始的物候是“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礼记•月令》),风已暖而水犹寒。而江南水乡近海,春风春水都暖,并且多云。所以诗人突出地写江南的新春是与太阳一起从东方的大海升临人间的,象曙光一样映照着满天云霞。

“梅柳”句是写初春正月的花木。同是梅花柳树,同属初春正月,在北方是雪里寻梅,遥看柳色,残冬未消;而江南已经梅花缤纷,柳叶翩翩,春意盎然,正如诗人在同年正月作的《大酺》中所形容的:“梅花落处疑残雪,柳叶开时任好风。”所以这句说梅柳渡过江来,江南就完全是花发木荣的春天了。接着,写春鸟。“淑气”谓春天温暖气候。“黄鸟”即黄莺,又名仓庚。仲春二月“仓庚鸣”(《礼记•月令》),南北皆然,但江南的黄莺叫得更欢。西晋诗人陆机说:“蕙草饶淑气,时鸟多好音。”(《悲哉行》)“淑气催黄鸟”,便是化用陆诗,而以一个“催”字,突出了江南二月春鸟更其欢鸣的特点。然后,写水草。“晴光”即谓春光。“绿蘋”是浮萍。在中原,季春三月“萍始生”(《礼记•月令》);在江南,梁代诗人江淹说:“江南二月春,东风转绿蘋。”(《咏美人春游》)这句说“晴光转绿苹”,便是化用江诗,也就暗示出江南二月仲春的物候,恰同中原三月暮春,整整早了一个月。

总之,新因旧而见奇,景因情而方惊。惊新由于怀旧,思乡情切,更觉异乡新奇。这两联写眼中所见江南物候,也寓含着心中怀念中原故乡之情,与首联的矛盾心情正相一贯,同时也自然地转到末联。

“古调”是尊重陆丞原唱的用语。诗人用“忽闻”以示意外语气,巧妙地表现出陆丞的诗在无意中触到诗人心中思乡之痛,因而感伤流泪。反过来看,正因为诗人本来思乡情切,所以一经触发,便伤心流泪。这个结尾,既点明归思,又点出和意,结构谨严缜密。

前人欣赏这首诗,往往偏爱首、尾二联,而略过中间二联。其实,它的构思是完整而有独创的。起结固然别致,但是如果没有中间两联独特的情景描写,整首诗就不会如此丰满、贯通而别有情趣,也不切题意。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首诗的精采处,恰在中间二联。

三、布置作业

1、熟读这两首诗。

2、完成《学习与评价》上的1-5小题。

唐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 第5篇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间创作的一首歌行体古诗。此诗叙述作者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是杜诗中的典范之作。全篇可分为四段,第一段写面对狂风破屋的焦虑;第二段写面对群童抱茅的无奈;第三段写遭受夜雨的痛苦;第四段写期盼广厦,将苦难加以升华。前三段是写实式的叙事,诉述自家之苦,情绪含蓄压抑;后一段是理想的升华,直抒忧民之情,情绪激越轩昂。前三段的层层铺叙,为后一段的抒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此抑扬曲折的情绪变换,完美地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唐诗十二首 第6篇

李白(唐)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字太白,汉族,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诗侠”之称。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咏鹅

骆宾王(唐)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骆宾王(约627—约684)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中国浙江义乌)人。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

骆宾王7岁咏鹅的故事,具体情节是否如此,史无明载,这里只能按传说缀成。但这首诗,像春风一样,很快就广为流传,成为各地学童人人喜爱诵读咏唱的童谣。骆宾王从此也就得到“江南神童”的美誉。

唐龙朔初年,骆宾王担任道王李元庆的属官。后来相继担任武功主簿和明堂主簿。唐高宗仪凤四年(679年),升任中央政府的侍御史官职。曾经被人诬陷入狱,被赦免后出任地方官临海县丞,所以后人也称他骆临海。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他做为秘书,起草了著名的《讨武氏檄》。

悯农

李绅(唐)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李绅(772—846)汉族,唐朝亳州谯县(今亳州人),字公垂。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译文】

阴山脚下啊,有个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

敕勒川的天空啊,它的四面与大地相连,看起来好像牧民们居住的“蒙古包”一般。蓝天下的草原啊,翻滚着绿色的波澜,那风吹草低处啊,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惠崇《春江晓景》

苏轼(北宋)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芦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北宋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苏轼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与汉末的曹操,曹丕,曹植三曹齐名。

惠崇北宋僧人、画家、诗人

题西林壁

苏轼(北宋)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水调歌头

苏轼(北宋)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gé),低绮(qǐ)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注释】

(1)把酒:端起酒杯。

(2)宫阙:宫殿。

(3)今夕是何年:古代神话传说,天上只三日,世间已千年。古人认为天上神仙世界年月的编排与人间是不相同的。所以作者有此一问。

(4)乘风归去:驾着风,回到天上去。作者在这里浪漫地认为自己是下凡的神仙。

(5)琼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宫殿。

(6)不胜:经受不住。

(7)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8)何似:哪里比得上。

(9)朱阁:朱红色的楼阁。

(10)绮户:刻有纹饰门窗。

(11)照无眠: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12)何事:为什么。

(13)长向别时圆:长几位总是,向是在的意思

(14)婵娟:美丽的月光,代指月亮。

【译文】

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我)端着酒杯问青天。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宫阙里,现在是什么年代了。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想乘着风回到天上(好像自己本来就是从天上下到人间来的,所以说“归去”)

(我欲乘风归去,)

只怕玉石砌成的美丽月宫,在高空中经受不住寒冷(传说月中宫殿叫广寒宫)。

(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在浮想联翩中,对月起舞,清影随人,仿佛乘云御风,置身天上,哪里比得上在人间!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月光从朱红色楼阁的一面转到另一面,低低的洒在窗户上,照着不眠之人。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明月不该有什么怨恨,却为何总在亲人离别之时才圆?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离人能平安健康,远隔千里共享月色明媚皎然。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春晓

孟浩然(唐)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汉族,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字浩然,世称「孟襄阳」,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襄阳南门外背山临江之涧南园有他的故居。曾隐居鹿门山。

望庐山瀑布

李白(唐)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绝句

杜甫(唐)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公元712—公元770),汉族,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大诗人,世称“诗圣”,现实主义诗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唐)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白居易(772年~846年),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座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琵琶峰。

清明

杜牧(唐)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上一篇:经典朗诵活动总结下一篇:茶马镇东风小学教育经费管理和使用情况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