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朗诵活动总结

2024-06-10

经典朗诵活动总结(精选7篇)

经典朗诵活动总结 第1篇

我市主动响应语委组织开展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在全市各校园范围内深入开展了中华经典诵读,营造主动向上、清新高雅、健康文明的校园诗教文化氛围,激发师生阅读经典的兴趣。让师生喜爱吟诵古代经典,有利于提高其综合素质,丰厚精神底蕴,营造优良的读书氛围。经典诵读在全市校园中逐步掀起高潮。我市可谓全员参与,全情投入,诵读热度日益高涨,气氛浓厚,已经形成了一支强大而有声势的诵读队伍。做到了每一项活动从计划到实施方案,活动经过到项目总结,每一项都做到完善。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不遗余力的宣传经典诵读的意义

中华经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经典古诗文作为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载体,是人类文明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与根。优秀经典诗文蕴含的丰富哲理,可以成为儿童一生的文化资产。

各学校领导在思想上重视,率先垂范,利用教师例会、教研会、升旗仪式向全体教师和学生宣传实施经典诵读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教师利用班会、诵读课向学生明确不学诗,无以言,小学生,需要以传统文化涂亮人生底色,滋养心灵等经典诵读益处。学校开展的有关活动通过全课程教育网及时报道,扩大影响。

二、明确目标、落实活动方案

1、明确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培养未成年学生优良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活跃思维,陶冶情操,传承并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促进文化发展。我们要求全体教师参与诵读活动,深入、有效地开展诵读活动,使经典诵读课程化,不断改革诵读活动的形式、成果的展示及诵读的评价。同时加强诵读的资料积累。学校定期组织专人进行诵读检查,使中华经典诵读活动逐渐成为学校的特色。

2、经典诵读课程化,确保诵读时间。

各学校根据上级的工作安排,利用每天上午上课前10分钟和每天下午上课前10分钟,进行经典诵读活动,由语文教师组织并指导学生诵读,帮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与各学科教学相结合,灵活安排,充分利用时间;校内向校外延伸,激励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学校有专人检查,确保诵读时间。

3、开展活动,坚持小型多样。

一些学校利用如升旗仪式等特殊时间组织教室诵读比赛,及时评价;每周让学生和教师硬笔书法练习诵读名句,选出了优秀的作品在报栏中进行展示;部分学校教室还将诵读内容与学科课程相融合,教师们精心设计了许多活泼有趣的活动形式,利用下午大课间引领孩子们在玩乐中诵读经典,从读的时间、读的形式、读的方法都进行了有效的尝试,真正让学生做到“乐读”、“美读”,从而激发学生诵读兴趣,在读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形态美、意态美和韵律美,从而亲近并热爱母语,景仰祖国悠久文化,收到情的感染,美的熏陶。

经典朗诵活动总结 第2篇

经典朗诵比赛活动总结

2016年3月29日下午,我们蔡村小学全体师生聚集在操场,开展了少年宫经典诵读比赛。在本次活动中,各位语文老师包括班主任,都倾注了很多心血,取得理想的比赛效果。为了今后的活动开展得更加扎实、有效,现在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总结:

一、精神状态

精神比较饱满的班级有一年级(1)班、二年级(2)班、五年级两个班。这些班级状态都非常好,整齐,群情激昂。

从学生的服装和发型看,5.1班衣服搭配合理,5.2班主持人显得特有气势,一年级的格外注重外表,都略化淡妆,显出对活动的重视,也显得比较有精神。

从现场感染力来看,5.1班语言魅力、诵读水平都技高一筹,震撼人心。

建议:

1、注意服装整齐,校服是最统一的服装,但不干净的一定要回家提前洗,或者把这些学生安排在中间位置,尽量不要放在第一排,另外,统一装束,扎腰都扎腰,不扎都不扎,不能有的扎在腰里,显得挺精神。

2、穿着文明。如红领巾都压在衣领下,拉锁拉到统一位置,衣领整理下翻,鞋带没有拖拉着的。

二、诵读效果

既然是诵读,就要有诗韵和节奏,从韵味欣赏,1.1、3.1、6.2、6.1等班级表现比较好,有层次、有节奏,内涵丰富,有感染力,听着是一种享受。4.1班节奏变化比较明显,例如有一首《老师,你是百变的魔术师

》诗词,先让学生慢诵,然后拍手节奏整齐划一快速的再背一遍。

存在共性的问题:

1、唱背的现象存在,没有节奏感;2、语速太快,少诗的韵味;3、母语的语境美缺乏,没有母语的感召力;4、有的班学生扯着嗓子喊,声音虽大,但不优美。声音要响亮,基础是有韵律,这样听起来才舒服。诵读不以声音的大小定优劣,各班均出现声势过大现象;5、有的班级背诵的内容缺少情感,没有精气神,个别学生没进入角色。

三、诵读形式

形式必须服务于内容,大家都知道这一点,但在把握程度上还各不相同。一年级和六年级明显高于其他年级,五年级形式最单一。

1、音乐与歌曲

本来音乐是烘托气氛的,作为背景使用,音乐风格要与朗诵内容相融合,节奏速度要与朗读语速相统一,如果音乐选得不合适,往往适得其反。本次诵读,四年级的一、二班、二一班、三二班、这四个班大胆尝试,融入歌曲,形式上有创新,较好。但诵读毕竟是以内容充实为基础,目的是鼓励学生积累更丰富的经典语言,可以适当得穿插一部分。音乐与歌曲要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所以可以把经典的内容采用唱的方式,要把握好时间与时机。如果以集体演唱的形式出现,可以把演唱作为背景音乐,领诵者可以在音乐中朗诵,整体形成一个诵、唱结合,点、面结合,个体与集体音色对比的一个大场面。

2、动作

2.1班,刚升入小学一年的时间,学生队伍整齐,背诵响亮,精神积极向上,足见台下的功夫。动作设置合理,整齐。

3.1班能够根据古诗句的意思加动作。比如,“空山不见人”,加上摆手的动作,“但闻人语响”,手放到耳边表示侧耳细听。“枕上十年梦”,加睡觉的动作,“都到心头”加手附胸口的动作,使诵读有了灵动的感觉,效果较好。

3、队形变化

队形可以摆出一个造型,朗诵过程中根据不同内容重新组合新队形,当然变化队形要适时,适合朗诵内容,变换自然,不慌不忙,迅速自然,变的过程中不能诵读,变完再诵。

最美队形有:二(2)班、三(2)班、四(2)班,站姿最精神,全部叉腰,不仅规范了学生的手,不乱动,更显得整齐。队形设计上花了心思,非常有美感,并且在合适的时候进行了队形变换,两个队形都很整齐、漂亮,值得学习。

问题:注意排好队形后看一看效果。5.1班的第一排4个人在前面太高,整体感觉压抑,因为第一排的学生被挡了。记住,以后安排队形,必须保证所有学生的脸都能留在镜头当中。

4、分类诵读

有些班级分主题进行诵读。3.1、4.2、1.2等班级都采用这种方式,例如4.2班将诵读内容分了五节,这样诵读,便于学生课外积累,也便于学生比较记忆,我们提倡这种形式。

5、道具

可以增加诵读的表现力,3.2班扇子,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全场惊叹,尤其是一年级的小学生,没见过世面,感觉特新奇。5.1班最后的两句话10个字,“诵经典诗文,扬爱国情怀”,也非常醒目,令人振奋。

6、主持人

最佳主持人,是五年级的薛怡洁和薛孟两位同学,主持人音色悦耳,抑扬顿挫,可以说教师辅导的好。

7、其它

六年级的男女分角色诵读,苍劲有力,气势雄壮,效果良好。

四、今后比赛几点建议:

1、串词不要太长,只说与诵读篇目有关的,要精简。对于经典诵读的好处,不要再重复。

2、时间把握要准。我们的诵读时间安排,低年级3——5分钟,中、搞年级6——8分钟,应该把握时间限度,不能短,更不能长。

3、几个细节:上场之后不要再整队,训练的就是学生上台自动站好的能力,带队同学不要一直就喊“一、二”,或做完动作,说:“散”,这一“散”破坏了整体效果,可以让一名学生做动作上的指挥或让学生默数三个数,统一放下手,看的就是各班的综合素质。

4、如果感觉自己诵读水平不高,诵读的语调、节奏把握不准,班级间可以相互交流取经,也可以向其他级部的学习,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让别的老师指点本班的不足之处。

语文老师朗诵活动指导问题探讨 第3篇

一、朗诵的基本要求

朗,即声音的清晰、响亮;诵,即背诵。朗诵,就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结合各种语言手段完善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

1. 朗诵是朗诵者的一种再创作活动

这种再创作,要求朗诵者通过原作的字句,用有声语言传达出原作的主要精神和艺术美感。不仅要让听众领会朗诵的内容,而且要使其在感情上受到感染。

2. 准确地把握作品内容

透彻地理解其内在含义,是作品朗诵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固然,朗诵中各种艺术手段的运用十分重要,但是,如果离开了准确透彻地把握内容这个前提,那么艺术技巧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成了一种纯粹的形式主义,也就无法做到传情,无法让听众动情了。要准确透彻地把握作品内容,应注意以下几点:

(1)正确理解作品内容

朗诵者要把作品的思想感情准确地表现出来,需要透过字里行间,理解作品的内在含义。首先,要清除障碍,搞清楚文中生字、生词、成语典故、语句等的含义,不要囫囵吞枣、望文生义。其次,要把握作品创作的背景、作品的主题和情感的基调,这样才能准确地理解作品,才不会把作品念得支离破碎,甚至歪曲原作的思想内容。以高尔基的《海燕》为例,扫除文字障碍后,就要对作品进行综合分析。这篇作品以象征手法,通过暴风雨来临之前、暴风雨逼近和即将来临三个画面的描绘,塑造了一只不怕电闪雷鸣,敢于搏风击浪,勇于呼风唤雨的海燕这一“胜利的预言家”的形象。这部作品诞生之后立即不胫而走,被广大工人和革命群众在革命小组活动时朗诵,被视作传播革命信息、坚定革命理想的战歌。综合分析之后,朗诵时就不难把握其主题是:满怀激情地呼唤革命高潮的到来。进而,我们不难把握这部作品的基调应是对革命高潮的向往、企盼。

(2)丰富逼真的想象

在理解感受作品的同时,往往伴随着丰富的想象,这样才能使作品的内容在自己的心中、眼前活动起来,就好像亲眼看到、亲身经历一样。

这样通过深入的理解、真挚的感受和丰富的想象,使己动情,也使人动性。

二、朗诵的表达手段

朗诵时,一方面要深刻透彻地把握作品的内容,另一方面要合理地运用各种艺术手段,准确地表达作品的内在含义。常用的基本表达手段有:停顿、重音、语速、句调。

1. 停顿

停顿指语句或词语之间声音上的间歇。停顿一是由于朗诵者在朗诵时生理上的需要,二是句子结构上的需要,三是为了充分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四是可给听者一个领略和思考、理解和接受的余地,帮助听者理解文章含义,加深印象。

(1)生理停顿和语法停顿

生理停顿即朗诵者根据气息需要,在不影响语义完整的地方作一个短暂的停歇。要注意,生理停顿,不要妨碍语意表达,不割裂语法结构。

语法停顿是反映一句话里面的语法关系的,在书面语言里就反映为标点。一般来说,语法停顿时间的长短同标点大致相关。例如句号、问号、叹号后的停顿比分号、冒号长;分号、冒号后的停顿比逗号长;逗号后的停顿比顿号长;段落之间的停顿则长于句子停顿的时间。

(2)强调停顿

为了强调某一事物,突出某个语意或某种感情,而在书面上没有标点、在生理上可不作停顿的地方作了停顿,或者在书面上有标点的地方作了较大的停顿,这样的停顿我们称为强调停顿。强调停顿主要是靠仔细揣摩作品,深刻体会其内在含义安排的。例如:贺敬之《雷锋之歌》中的一句:“来呵!让我们紧紧挽住雷锋的这三条刀伤的手臂吧!”有人在“三条”之后略作停顿,就会给听众造成“三条手臂”的错觉,影响理解的正确性。

2. 重音

重音是指朗诵、说话时句子里某些词语念得比较重的现象。一般通过增加声音的强度体现。重音有语法重音和强调重音两种。

(1)语法重音

在不表示什么特殊的思想和感情的情况下,根据语法结构的特点,而把句子的某些部分重读的,叫语法重音。语法重音的位置比较固定,常见的规律是:

(1) 一般短句子里的谓语部分常重读;

(2) 动词或形容词前的状语常重读;

(3) 动词后面由形容词、动词及部分词组充当的补语常重读;

(4) 名词前的定语常重读;

(5) 有些代词也常重读。

如果一句话里成分较多,重读不止一处,则往往优先重读定语、状语、补语等连带成分。如:

我们是怎样度过这惊涛骇浪的瞬息!

快把那炉火烧得通红。

值得注意的是,语法重音的强度并不十分强,只是同语句的其他部分相比较,读得比较重一些罢了。

(2)强调重音

强调重音指的是为了表示某种特殊的感情和强调某种特殊意义而故意说得重一些的音,目的在引起听者注意自己所要强调的某个部分。语句在什么地方该用强调重音并没有固定的规律,而是受说话的环境、内容和感情支配的。同一句话,强调重音不同,表达的意思往往不同,例如:

我去过南靖土楼。(回答“谁去南靖土楼”)

我去过南靖土楼。(回答“你去没去过南靖土楼”)

我去过南靖土楼。(回答“南靖土楼、永定土楼等地,你去过哪儿?”)

因而,在朗诵时,首先要认真钻研作品,正确理解作者意图,才能较快较准地找到强调重音之所在。

3. 语速

语速是指说话或朗诵时每个音节的长短及音节之间连接的紧松。说话的速度是由说话人的感情决定的,朗诵的速度则与文章的思想内容相联系。一般说来,热烈、欢快、兴奋、紧张的内容速度快一些;平静、庄重、悲伤、沉重、追忆的内容速度慢一些。而一般的叙述、说明、议论则用中速。

4. 句调

在汉语中,字有字调,句有句调。我们通常称字调为声调,是指音节的高低升降。句调称为语调,是指语句的高低升降。句调是贯穿于整个句干的,只是在句末音节上表现得特别明显。句调根据表示的语气和感情态度的不同,可分为四种:升调、降调、平调、曲调。

(1)升调和降调

升调(↑),前低后高,语势上升。一般用来表示疑问、反问、惊异等语气。

降调(↓),前高后低,语势渐降。一般用于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表达肯定、坚决、赞美、祝福等感情。

(2)平调和曲调

平调,语势平稳舒缓,没有明显的升降变化,用于不带特殊感情的陈述和说明,还可表示庄严、悲痛、冷淡等感情。

曲调。全句语调弯曲,或先升后降,或先降后升,往往把句中需要突出的词语拖长着念,这种句调常用来表示讽刺、厌恶、反语、意在言外等语气。

三、朗诵有助于朗读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

朗诵不同于朗读,朗读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把文章读出来,传达文章的思想内容。朗诵则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把文章“诵”出来,传达文章的思想内容。可见,朗诵的要求比朗读要高,它要求不看作品,面对观众,除运用声音外,还要借助眼神、手势等体态语帮助表达作品感情,引起听众共鸣。

经典朗诵活动总结 第4篇

关键词:朗诵艺术;人民万岁;经典塑造

前些日子,我被深圳市教育局和市语委办选上,代表深圳市参加全国“中华颂”经典诗文大赛广东省赛区的选拔。承当这样大的比赛,面对大家志在必得的期待,我心里真的没有底。

一个朗诵者心里都明白,不是所有的作品都适合自己,自己也不可能朗诵好所有作品。根据自己的现有情况和特点,选择到适合自己的,这才是上上之策。很巧的是,当时有老师向我推荐了王怀让的现代诗《人民万岁》,我做了研读,觉得确实是好诗。在搜索相关视频和资料时发现,著名朗诵表演艺术家张家声老师,很多年前就演绎过此作品,而且获得巨大成功,夺得满堂彩。那如果我再去朗诵,会不会有邯郸学步,西施效颦之效果呢。我还是有点想放弃,另辟蹊径。这时,著名表演艺术家蔡印时老师给了我莫大鼓励。提议我坚持用我的方式演绎这首诗,一定会有自己独到之处,一定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蔡老师的鼓励和指导下,我做了细致的策划、设计和准备。比赛那天,我身着毛泽东主席穿过的那款灰色中山装,迈着沉稳的步伐上台,当我的一句湖南口音的“人民万岁”喊出来,配以经典的主席挥手动作展示在大家面前时,场上顿时想起了雷鸣般掌声,久久没有平息。

我获得了成功,夺得广东省“中华颂”经典诗文大赛诗歌组的特等奖。后来我又带着这个作品参加了在杭州举行的全国语文教师经典诵读大赛,又喜获特等奖。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我简直就成了明星,常常被邀请为大家演绎一段《人民万岁》,我成了深圳朗诵《人民万岁》的专业户,《人民万岁》也成了我朗诵的代表作。

回顾我朗诵《人民万岁》所取得的成功,客观评价,有其偶然性,也有其必然的结果。说有偶然的巧合,那就是因为我曾演出话剧扮演过毛泽东,身高、肥胖、长相包括举手投足有那么几分形神相似。湖南话我也努力学准了这么几句。对文本的画面再现起到了一定的增色作用。而这一点却是其他的优秀朗诵者所不一定能达到的,即便有些演员更形似毛泽东,但朗诵的水平又不见得好,或没有这样的机会演绎此作品而已。而我在这样的时机选对了《人民万岁》作为自己的参赛作品,不能不说对于我也是件十分幸运的事。若说获得成功也是一个必然结果,我也有很多体会和经验觉得可以与大家分享。

一、用心做好文本功课

《人民万岁》是著名诗人王怀让最经典的代表诗作。全诗共有6小节,723个字,朗诵用时5分15秒,前4小节从不同角度以相似的格律描写毛泽东同志走上天安门城楼高呼人民万岁。后两小节是全诗的高潮,是总结与升华。全诗激情饱满,磅礴大气,非一般朗诵者所能驾驭。在网络上可以参看到很多名家对《人民万岁》的朗诵演绎视频,尤以张家声老师的最多,也最有水平。家声老师曾说《人民万岁》是他百读不厌的最喜欢的作品之一,因此我也重点研究學习家声老师的朗诵视频,汲取其中很多觉得自己可以驾驭和认可的表达技巧和方式方法。另外,我还比较性研看了徐涛老师、宏军老师的《人民万岁》朗诵视频,以及古月老师扮演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的那节影视片段等等。一点点揣摩,一句句试着朗诵,体会用哪种方式更好。哪里借鉴名家,哪里自己揣度设计。渐渐地有我自己特色的《人民万岁》朗诵就被立了起来。

二、根据需求做出取舍

很多比赛,对作品的长度或比赛时间都有所限制,这次比赛要求朗诵的作品控制在4分钟。这样只有对《人民万岁》这首诗进行一定的删减。删减的原则,我遵循既不破坏诗的完整,又不能减淡诗的韵味这两点。多遍研读后发现1至4小节结构相近,内容相仿,可以从这里着手想办法。最后决定就从这四小节上开刀了。经过反复斟酌和试读,最后决定忽略3、4小节最为适宜。于是就把原作做了剪接,试着朗读,用时刚刚合适。

三、选择合适背景音乐

一个优秀的朗诵作品,配以合适的背景音乐。对作品的演绎一定会起到强烈的渲染作用和锦上添花的功效。首先,音乐最好是完整的,长短正好,适合诗的意境和主题,不会冲击朗诵人声,干扰朗诵的表达。更主要的是音乐的起承转合能与诗文相匹配。《人民万岁》诗朗诵的配乐,名家们都有自己的选择和偏重。这时,市语委办的朗诵名家李弼老师向我推荐了歌曲《红旗颂》的伴奏音乐。我反复听合,真是兴奋不已。开头的磅礴引入,承接的娓娓道来,转而高潮次高潮,以及结尾的一气呵成,再加上旋律还不是耳熟能详先入为主的那类。4分10秒钟,稍加调整就与我删减后的《人民万岁》达到了珠联璧合。

四、巧妙的设计与布局

熟悉了要朗诵的作品之后,就要做好充分的表演设计。参考朗诵名家的现场表演视频是必要的,若能创新出自己的特色当然更可贵。全诗的情绪是富于变化的,有平铺直叙,有高亢激昂,有赞扬也有缅怀。情感变化循序渐进中还有穿插交替。我把每一句都标记清楚。而《人民万岁》这首诗的最大特点就是相同语句过多,如何表现出各自不同来是要用心考虑的。被缩减过的诗文,开头两节和结尾都有主席走上天安门城楼高呼“人民万岁”,对此我事先就有设计,那就是用湖南口音,模仿主席的高呼。然而我感觉有的朗诵者把所有的高呼都这样处理了,效果并不见得很好。我就设计成第一节和最后结尾使用这种方式,再配以主席的经典挥手动作。开始先声夺人震撼亮,最后再缅怀中将此声音推送给听众以创造余音响彻回荡的效果。经过反复尝试,老师们试听感觉还都说这样好。

五、用好语言技能技巧

一个优秀的朗诵者,根据不同作品巧妙运用朗诵技能与技巧是一个智慧。朗诵成功的标志之一就是他能否将作品与自己朗诵处理创作以及听者感知规律巧妙统一,也就是知音和共鸣。一个好的朗诵,在技巧上有了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处理和变化,就会令听者感受到语言的起伏、变化,就会使整个朗诵犹如一曲优美的乐章,悦耳也悦心。对朗诵《人民万岁》的技巧整体设计,我从舒缓匀速开始,根据叙述情节有张有弛,逐渐向快、高推进,并在高呼人民万岁前做较长停顿,便于诵读者角色转换和制造听者心理空白期。高呼“人民万岁”小高潮过去之后,进行减缓恢复期处理,也为后面的次高潮准备,随着诗文内容排比反复句进行快速、流畅、激昂的方式表现,之后在“呼人民万岁的人—他死了。”一句进行哀伤、怀念语言表达,语速也处理得尽量缓慢。同时也为“他的思想却可以万岁万万岁,人民万岁—”这一高潮做前期的酝酿,犹如黎明前的黑暗,春雷前的宁静。从而更加突出了最后结尾高呼的力度与震撼,契合诗文情感遵循了听者情感接受的规律,显然会使诗文、诵者与听者三方产生强烈共鸣。

就这样,经过我的研读、选择、揣度、尝试、与反复练习,一个乔翠阳版本的《人民万岁》朗诵就被创作出来。也很幸运地取得了成功。从事了这么多年的诗文诵读教学,朗诵表演,觉得自己确实有很多想总结和分享的东西。真正写成文字想发表倒是头一遭。之所以想说说,也是因为自己的朗诵演绎作品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才想从此谈开去。希望此文能给广大热爱朗诵艺术的朋友以启发和借鉴,若能有此价值,本人也将不胜荣幸。

经典美文朗诵比赛活动总结 第5篇

“与经典同行”诗文朗诵比赛活动总结

为了更好地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朗读、欣赏能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我校由政教处、教导处、语文组组织的学生经典美文朗诵比赛于4月17日下午在学校操场举行,下午1点10分比赛开始,到3点30分比赛结束。这次比赛得到了校领导、老师和同学们的大力支持。比赛在热烈的掌声中已圆满地落下帷幕。

在这次诗文朗诵比赛活动中,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展现了我校学生的风采,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也提高了同学们的朗诵水平。从比赛整体来看,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活动的组织:

本次活动成立了活动组委会,制定了活动方案,活动按计划有序实施。

二、活动的开展:

本次比赛开展得非常顺利,这都得益于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语文老师及班主任的辛苦付出。老师们在指导学生时明确了每个字的语音、高低、轻重以及范读给学生。使学生在朗诵时得以更好地发挥。

三、活动中的问题:

本次活动中亦出现了因经验缺乏等原因造成的一定的失误和不足,比如说学生着装没有统一安排;话筒导线连接出现问题;部分学生朗诵课文情感没把握好;学生心理素质不强;发挥失常等。需在以后的工作和活动中不断改进与完善,创造更好的活动效果。

为此,我们认真总结活动得失,研讨语文教学方法,营造课堂朗诵氛围,提高学生朗读能力,为我校语文教学的进展,教学质量的提高不断努力。

四、获奖情况

一等奖(3名): 二三班、一二班、四一班

二等奖(8名):一四班、二一班、三一班、三三班、四二班、五二班、六一班、六二班

三等奖(优秀组织奖5名):一一班、一三班、二二班、三二班、五一班

五、活动反思:

1、为了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培植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朗读活动可以形成系列性,每学期举办一次,本次可以拟定为首届,为了激励多数学生参与进来,参赛条件可以适当限制近两届的一二等奖获得者不参赛。

2、朗诵的篇章采取来自教材内和课外,仍进行两轮比赛,第一轮是教材内篇章,第二轮是课外篇章。选手两轮朗读的篇章抽签选定。可以采取配乐朗诵的形式。

3、奖项设置,除设一二等奖项外,增设优秀奖,给参赛选手适当的鼓励。

总之,经典浸润人生,书香伴我成长。经典诵读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一片生机。著名作家余秋雨说过:在孩子们还不具备对古诗文经典的充分理解力的时候,就把经典交给他们,乍一看莽撞,实际上是文明传承的绝佳措施。幼小的心灵纯净空阔,由经典奠基可以激发起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本次活动提前计划并筹备,整合各方面的智慧,讨论并确定实施方案,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活动的细节考虑全面,落实具体负责人员,使活动能有序开展,统筹规划。学生倡议与升旗仪式相融合,号召并激发了师生的活动热情,让每一个人心灵得到洗礼,思想得到升华。

小学教师经典朗诵的活动总结 第6篇

一、诵读活动也已成为我校具有深远意义的传统活动形式,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1、保证每天晨读(10分钟)和大(10分钟)为诵读。开始初,我校要求保证每天不少于20分钟的诵读时间。

2、为了使低年级的学生也能有所收获,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诵读氛围,我们还开展了诵读《三字经》,在诵读中熟悉古文、了解古文、为诵读古文创设了氛围。

3、我校开展诵读活动,其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名篇佳作,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一个,养成一种品质,一种本领。目前,我校古诗文诵读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诵读场面成为我校一道亮丽的线。我们在鼓励学生背诵的同时,不忘学生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有一定意义的,使学生学到千古美文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原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影响。

4、我们以学校领读为主体,以家庭助读为辅助,以力量为推动的三结合模式,使我校古诗文诵读走上了的发展轨道。富的活动调动了学生们诵读的热情,孩子的进步使得他们的对我校的诵读活动越来越支持。

二、特色鼓人心,诵读结硕果。

我校自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以来,始终坚持:学校活动与班级活动相结合;与集体辅导相结合;诵读与展示相结合;评比与激励相结合;总结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诵读活动在我校开展得越来越有特色,越来越鼓舞人心,我们的脚步越来越坚实。诵读活动使我们深刻到:抓好古诗文诵读活动重视是前提,参与是基础,调动学生积极性是关键,家长的支持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经典诵读活动朗诵稿 第7篇

古诗文朗诵稿 开场白

男:敬爱的老师 女:亲爱的同学们,合:大家好!

男: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

女:华夏源远流长的经典诗文,是文化艺苑中经久不衰的瑰宝。

男:我们赞美那些古代的诗人们,他们对生活有独特的体验,谱写了一首首动人的诗句。

女:我们吟颂那些优美的诗歌,他们脍炙人口,意境相随,使人得到心灵的熏陶

男合:读千古美文,同经典相伴。

女合:诵中华经典,与圣贤同行。

合:娄庄中心学校五

(二)班经典古诗文朗诵——现在开始!第一篇 春之歌

男:春天是一幅水彩画,艳丽而真切。春天孕育着生命与希望,春给人以鼓舞和信心,引来无数的文人墨客对它的赞美。女:可春天到底在哪里呢?

男:早春的柳树发出嫩绿的新芽,像用碧玉装扮无比美妙。这纤细婀娜的柳叶是谁剪裁出来的呢? 咏 柳

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女:生机勃勃的春天,春意盎然,满园春色却难以关住,你看一枝红杏探出墙头,不正在向人们炫耀着春天的美丽吗? 游园不值 南宋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春,暖人心脾:“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春,沁凉润透:“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春,酒里飘香:“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第二篇 夏之莲

女:莲花,乃花中之君子也。

男:莲花,美丽、纯洁、高尚,引来无数的文人墨客对它的赞美.女:江南盛夏,小船轻飘,莲叶田田,浆声应和着采莲姑娘的歌声,构成江南采莲曲。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女:西湖边,送友人,看到是接天莲叶、映日荷花的画面,唱的却是依依惜别、含蓄婉转的送别曲。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第三篇 秋之月

男:从古至今,多少诗人望月抒怀,借月咏怀之作,世代不绝。

女:千百年来,我们吟咏着它,在花前月下与亲朋相聚;在异地它乡思念故乡亲人。

男:一曲《水调歌头》,承载着世间诉不尽的豪情和思念。水调歌头(吟唱)宋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不仅是苏轼,月亮也是诗仙李白一生不曾离开的最忠实的伴侣,无论他走到哪里,身处何方,总会留下有关明月的传世之作。静夜思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第四篇 冬之梅

男:当漫无边际的雪亲吻冬日的时候,跟着雪的昭示走,是温馨的,充满活力的。听到诗人们曾播下的诗句在雪地里鲜活起来了吗?

女:看,梅花开了!面对如絮飘舞的白雪,她含笑绽放;面对凛冽刺骨的寒风,她坚贞不屈。墨梅 元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梅花 宋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结束语

甲:中华经典的铿锵音韵还在我们耳边回响。乙:中华经典的千古风韵还在我们心头荡漾。

甲:诵读中华经典,让优秀的民族精神在我们血脉中流淌。乙:诵读中华经典,让民族文化智慧支撑我们人格的脊梁。甲:让我们学诗、用诗、赏诗、写诗,让经典诗词丰富我们的生活,美化我们的心灵;

上一篇:粮食熏蒸实施方案下一篇:唐诗二首茅屋优秀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