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长教师提高培训反思与改进

2024-06-10

小学校长教师提高培训反思与改进(精选8篇)

小学校长教师提高培训反思与改进 第1篇

提升校长综合素质、使学校再上新台

(小学校长提高培训反思与改进)

闻喜县明德小学 杨 召

参加2016运城市小学校长提高培训,让我感觉到自身在业务理论水平、道德修养、管理水平上有很大进步,学到了很多教育教学实践的宝贵经验,给我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点亮了一盏灯,让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下面就几天来培训谈一谈我的一些反思及在今后工作中应该如何进行改进。

通过学习运城学院王卓民院长的《校长的魅力与素养》,让我想到作为校长,就必须要深刻理解掌握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以及教育法律、法规。对工作认真负责,当老师表率,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搭设平台。鼓励教师积极工作,拓宽办学思想,加强科学规范化管理,为了每一个学生抓好学校教育。

通过学习王全乐教授的《对学校育人文化建设的理性思考和案例解析》,让我系统的了解了学校文化建设应该怎么做才是正确的,让我想起了我们明德小学的办学理念--全人教育理念:全人教育的理念是强调教育的范畴应该是整体性的、全面性的,同时考虑到孩子的发展学习需要与顺序,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童才能在心智及体魄等方面得到健全均衡的发展。换句话说,也就是要让学童不仅学习到各种知识,还要接受道德与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念,并且启发他们学以致用,帮助具备相关知识以应对现实社会的种种考验,更重要的是拥有追求「真、善、美」的人生目标,在这样的基础上,将来他们就会懂得如何走正确的路,做正确的事,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危机并转成正面的机会,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愿意服务大众、贡献社会。

今后我将继续坚持明德、博学、笃行的校训,善思、勤奋、求学的学风,围绕办学理念,切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建规范加特色的学校,育全面加特长的学生,促进了学校科学、和谐、内涵发展,取得了较好成效。

通过学习李伟教授的《校长的领导力与领导艺术》,让我认识到了校长的定位与职责。校长是学校的领导者、决策者和高级管理者,是学科带头人,是学校领导集体的带头人,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校长的工作是对学校全局起指导、组织、协调和统揽作用,要依据国家的教育政策、法规,结合本地区、本学校的具体办学条件,统筹全校工作,正确地确定一定时期内学校的重心、中心及发展规划,并组织、协调、实施这些工作任务,务必得到预期的效果。作为一校之长,要领导好一所学校,就要有:时代的眼光,社会的良知;正确的理念,独到的见解;坚韧的品格,广阔的胸怀。作为一校之长,要领导好一所学校,并非是一件简单的事,尤其在办学条件、人权、财权受各种因素制约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在工作实践中可能意识到用不同的领导风格去处理问题和决策时,会收到不同的效果,同样是你自己,有时处理问题会得心应手,有时感到束手无策。一些问题用这种方式无法解决,用另一种方式却能得到圆满解决,并取得满意的效果。所以领导者的风格对师生有不同的影响力,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这样就要校长有时代的眼光,正确的理念,在校园中起着模范表率的作用,校长手里不是拿着鞭子,而是举着旗子走在前面。

通过学习杨宝贵教授的《教师专业发展新常态与校长责任》,让我知道了想要搞好教育就要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 “先有名师,才有名校”。教师在学生中起着直接表率的作用,教师只要有先进教育理念和扎实的教育、教学基本功,才能带领着学生穿越知识的海洋,跨过广阔的宇宙。要想使教师富于时代精神、创新精神的人,作为一名校长,首先要激发教师的爱生敬业精神。

一是爱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爱学生就是要对学生尊重,理解,信任并且给他们信心。作为教师,要有责任心,要有爱心,还要有耐心。要爱每一位学生,看到他们的可爱之处,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利用这个去激励他们。

二是热爱教师这个职业。不能只把教师这个职业当成谋生的手段,更重要的是对这个职业要充满兴趣与爱好,这是干好工作的前提。有了对事业的爱,就有了工作动力,就不会觉得教师工作的清苦。因此教师应该具备甘当人梯和红烛的献身精神,对学生充满爱心,对工作充满责任心,对未来充满信心,真正做到爱生敬业,教书育人。

三是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教师是人类知识、发明的继承者和传播者。过去,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而现在我们不能只有一桶水,而必须是一眼泉。知识的日新月异,要求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教师发展的希望在于教师的终身学习。新的时代、新的终身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新的教育教学改革,教师专业化运动的实践,都对教师终身学习提出了迫切要求。人的一生都要学习,当前社会,伴随着信息化、全球化以及知识经济的到来,原有的生活方式、工作岗位、知识结构等的稳定性不断减弱,生存需要迫使人们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的接受教育,并要学会学习,善于创新,从而不断更新自我,完善自我。在学习型社会中,学习成为人的义务与权力,它不仅是为谋生,而且是为了创造生活,作为以帮助和促进他人学习为职业的教师,自然应当首先成为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先进者和模范。教师作为教育的主要因素之一,就必须适应当代社会对教师所寄予的越来越殷切的期待,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自我充实,自我超越。自己作为一个教师在终身学习中应该做到:首先,努力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水平,学习我国乃至人类创造的一切先进的文化成果,从优秀文化传统中去汲取丰富的营养,学习党的教育法规法则,不断的加强思想政治修养,对中、外文化的吸收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继往开来。其次,努力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科技知识。目前随着已有知识的不断更新和新知识的激增,反映到教材中的知识也日益丰富和加深,这就要及时吸收新的知识,使自己的学科知识达到现时要求的深度和水平,并达到未来教育工作需要的知识结构。另外,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提高教育教学的创新能力。丰富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虽然不是教师成功的充分条件,但对于老师创新能力的培养却是必不可少的必要条件。固然,作为教师要不断的坚持学习和研究,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挑战,从自得到自我专业发展,更好提高教育教学创新。教师只有不断地关注和学习教育理论知识,其终身发展才能获得永不枯竭的动力源。

四是要引导教师勤于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经验+反思=成长。华东师大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没有反思的经验,只能是狭隘、片面、肤浅的经验;不会反思的教师,他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至多只是经验的累积,能够不断反思的教师,他的教育智慧就会随之不断增长。教学反思可以进一步地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不断的反思会不断地发现困惑,“教然后而知困”,不断发现一个个陌生的我,从而促使自己拜师求教,书海寻宝。学习反思的过程也是教师人生不断辉煌的过程。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表达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

经过这次培训,今后要改进的方向就是不断加强学习努力做到把学校的工作抓好,把学生教育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有前卫的教育教学理念,有高超灵活的管理手段,有高尚的灵魂,有渊博的知识。

总之,校长应该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学校思维和发展的引领者。其次要把教师队伍建设好、培养好,要通过多种形式,关心、支持我们的老师,开展校本等各种培训,树立教师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真正让我们教师热情干工作,无怨无悔为祖国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做贡献。

最后,这一次本人有机会参加2016运城市小学校长提高培训,真的好高兴,这首先应该感谢市教育局给提供了这次学习机会,感谢运城学院对各校长的关心和照顾,让我们听到了知名专家的讲座,也学到了名学校管理经验。今后,我将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继续深化、理解,学以致用,根据本校的实际,灵活、有机的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把我校打造成闻喜县乃至运城市的明星学校。

小学校长教师提高培训反思与改进 第2篇

东路农场学校——邢诒庆

这次有幸参加农村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好的学习机会,为期三个月培训即将结束,通过这次培训可以说有不少的收获与启发。现将我的收获与思考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内容丰富

此次培训,市教育局、市进修学校领导从培训时间、内容、教材、教师、地点以及后勤服务工作上,都予以高度重视,并做了周密、细致、精心的考虑和安排。在集中培训中,龙跃局长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校长在管理学校中要抓好安全和质量两大主题,管理好教师和学生两大资源,并强调要努力解决我市学校所存在的办学行为不规范、教学质量不高等突出问题。因为领导的高度重视,因为领导的“传经送宝”,让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了肩负的神圣使命。也更加坚定了信心: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培训班共设置六个专题讲座,分别是:

(一)、《做好学校发展规划,强化科学和规范化管理》——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副院长周积昀;

(二)、《以人为本,促进学校和谐发展》——文昌市树芳小学校长徐敏;

(三)、《教育政策法规》——文昌市教师进修学校教导主任将日光;

(四)、《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文昌市第一小学校长陈其欧;

(五)、《加强常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文昌市教育局小学教研室主任钟永江;

(六)、《校长与教育科研》——文昌市教育局小学教研室副主任林尤雄。培训的内容包括了学校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对于我们这些刚刚走上学校管理岗位的校长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因为这些正是我们困惑已久却始终得不到解答的问题。

二、、校长要拥有渊博的学识。

为了能担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每一位校长都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和文化素养,以适应当今教育管理形势发展的需求。

科学的管理知识。作为一校之长,必须具备全面系统的管理学校的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懂得各种政策、法律法规和制度,努力培养自己驾驭复杂局面的大智大德,才能科学管理学校,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扎实有效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大胆探索,逐步形成自己的办学思想。

丰厚的文化底蕴。作为校长不仅要具备很好的学校管理知识,还应具备全面的科学文化知识,做一个博学多才的校长,才能在师生中树起很高的威信,发挥自己的影响力。继续学习的能力。使自己能永远站在教育改革的前列。

较强的表达能力。表达能力不容忽视,它分为口头和书面两种表达方式。校长不仅要肚子里有货,还要善于表达,流畅的口头表达往往能使自己工作得心应手。准确的书面表达,能让自己科学地概括办学思想、办学理念,进一步促进学校向深度发展,还能从理论上系统地总(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结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以便交流学习。

三、校长要确立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是学校总的价值观,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发展的精神之源,校长对学校的办学理念要正确定位,切合社会、时代和学校实际,让教师、学生、家长认可,校长要善于阐述、发表、宣讲学校的办学理念,让全体教职工理解,让每一位学生和家长知晓,并渗透、指导、落实于学校各项工作中,从而转变为全校师生的自觉行为和工作目标。

四、校长要以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校长要善于走进学生心灵,亦师亦友。在学生的心目中,校长是学校最大的“官”。但作为校长自身,为了了解现代学生发展的需要,必须要放下自已的架子,走进学生的心灵,真正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更利于工作的开展和问题的解决,校长要善于听取学生意见,尊重学生人格。学校中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人,只有对学生将来的发展有好处的教育,才是真

正的教育。校长要善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学校应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要注重能力的培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聪明才干,参与教学,学校管理和各种社会活动,要让他们真正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充分相信学生干部的能力,真正放手让他们管理班级,由他律变成自律,实现学生的自主管理。毕竟他们每天身处其中,比班主任更了解哪些问题急待解决。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更要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要让他们学会合作,与人为善,服从大局,关心集体,这样才能健康成长。

五、.校长要有献身的精神。

对于一个校长来说,以忘我精神献身于崇高的职业,这是一个校长的最大幸福、最高境界。高境界的校长是不能放弃自己为之追求一生的职业的,因为他已把职业视作自己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非为生存而事业,乃为事业而生存;他已把献身职业和作出成就看作是自己的职责、使命和责任,看成非这样做不可的需要和义务。要做就应该做这样的校长,树立忧患意识、责任意识、献身精神,在课改前进的道路上,在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中,在学校发展的进程中,付出超常的智慧、异常的努力、艰辛的汗水,抵达“春蚕到死丝方尽”之境界,收获岗位、事业所带来的幸福感、成就感。

小学校长教师提高培训反思与改进 第3篇

一、传统教师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观念与方式相脱节

传统的教师培训往往在倡导先进、科学的教育教学观念的同时, 却采用了与这观念不符, 有时有些培训方式甚至是产生不良结果的方式。例如, 培训的目的主要是更新观念, 提倡学生积极参与的教育教学观念, 但是当前对教师的培训却仍然是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 并没有给予培训教师参与到课堂中的机会。一般要求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教育观念, 而另一方面对教师的培训却仍然采用传统课堂中“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 教师在培训中学到的教学技巧就是模仿, 根本就没有自己参与创造。培训的目的是倡导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教育观念, 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却根本没有考虑到受培训者的需求, 还是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这种观念和方式与培训的目的相脱节, 对于教师来说并没有加强他们进行教学改革的观念, 反而加强他们对错误观念的印象, 由于整体模式没有改变, 因此, 即使在培训中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策略或技巧, 教师也不会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自觉地运用, 更不可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创造出有效的教学方法。

2. 对教师的教学背景不够重视

长期以来, 在教学中存在这样一种观念, 就是“学生是一张白纸, 任由教师描绘”, 对于学生在进行正规教育之前掌握的知识产生忽视。事实上, 儿童在进入学校, 甚至在进入幼儿园之前, 对一些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 对一些生活的常规有了一定的认识。上述误解延伸到教师培训中就演变成完全忽视教师对教学观念的认识, 对教师的教学背景认识的也不够, 因此, 将教师也认为是“一张白纸”, 认为只要一味地将科学的教育观念传授给他们即可, 完全没有考虑到他们是否接受。然而, 通过大量调查研究发现, 教师的头脑中如果始终保持这种错误的观念, 那些与其已有观念不符的科学教育观念就很难进入他们内在的认知结构中。这就告诉我们, 在培训的过程中必须要时刻关注和重视教师已有的教育背景, 帮助他们理清已有的教育观念, 这样才能使他们很好地接受和吸收培训所倡导的科学教育观念, 促进教师综合能力的提高。

3. 对高层次学习与基础学习的界限认识不清

教师培训的重要目的是提高教师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 而实际的教学问题并没有唯一的答案, 因此, 教师在培训中学习的不是解决问题的基础方法, 而是解决具体问题的高层次的学习。传统的师资培训对高层次学习与基础学习的界限认识不清, 教学设计安排不合理, 没有完全让教师融入课堂中, 解决教师的实际问题, 因此, 并没有真正提高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层次学习需要真实的情境, 学习的内容应该是真实性的任务, 这样学习者从探索具有复杂性、整体性和挑战性的任务中获取经验, 将有助于他们构建起针对具体情境的问题解决图式。

二、新课改下的教师培训模式

1. 树立教育新理念

树立良好的新教育理念, 是开展新课改下教师培训工作的前提条件, 对于教师的培训不仅仅限于对新教材的熟悉和认识, 更重要的是要求于教师充分理解课程改革的目标、指导思想以及教育哲学、理念、教育手段和方法、教学行为的一系列变革。当前, 新课程标准和实验教材改动比较大, 更加强调的是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 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引导和帮助的作用, 全面促进教学工作的开展。因此, 实施课程改革, 必须要求教师树立教育新理念。

2. 加强培训者的培训

对培训者进行培训, 是当前开展新课改教师培训工作的关键环节, 这个过程一般是由高等教育机构负责实施, 由主管师训工作的部门组织一批具有一定教育理论知识素养的师范院校教师和教研员参加的培训, 一般是采取报告、专题讲座、教学案例评析等形式对培训者进行先期培训, 增强他们对新观念的认识, 促进后期对全体教师的培训。

三、构建合理培训新模式

1. 以问题为中心的培训新模式

“以问题为中心”的培训模式注重“先问题, 后学习”, 即在培训者指导下, 学员从现实的实践活动中选择出现的教育问题, 并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开展主动探究式的综合学习。问题是培训过程中的事实依据。问题确定以后, 培训者通过一定的途径把问题呈现给学员, 让培训者和学员同时面对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 每个人都有很大空间去思考和创新, 通过这个过程实现共同进步, 双方受益。与传统培训模式不同的是, 在“以问题为中心”的培训模式中, 培训者没有固定讲课任务, 所讲述的知识都是动态的, 更多的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 要求在培训前必须进行精心的设计和研究, 对培训者的创造性和探索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校本培训新模式

当前有专门的培训机构完成培训工作存在着一定的矛盾, 同时也无法满足教师在进行课改不同阶段的需求。同时这种培训模式应用到现实的教学中也存在一定的难度, 教师教学能力的增长还是在具体的工作中形成的。所以, 在这种情况下, 提出了校本培训的模式, 这种模式是在集中式培训的基础上, 结合每个学校的具体情况, 开展多层次全员性的校本培训。这样既从本校教师的教育教学需求出发, 解决课程改革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 同时又把学校的发展目标和需求考虑进去, 充分实现教师专业技能和学校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

3. 参与式培训模式

参与式培训模式主要是使用参与式的方法进行的一种培训模式。这种模式强调培训者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之间的多向交流与互动, 运用多种手段调动学员参与各项培训活动, 发挥学员的主体性, 使学员在参与中掌握知识, 发展技能, 并形成正确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价值取向。学员对培训活动的参与表现在意识和行动两方面, 通过对自身教学经验的总结和反思, 充分领会新课程改革精神, 通过对典型教学案例的剖析, 充分实现理性和感性的统一, 让学员在培训学习中主动进行思考反思, 全面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总之, 当前新课改的背景下, 对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必不可少。教师在培训的过程中更新已有的教学观念, 增强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教师教学工作的方向性, 对于教师专业化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让学习者有着“授人以渔”的收获, 最终全面促进教学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张利利.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研究[M].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2]谢美华.中小学教师培训教学模式探讨[J].教育探索, 2008 (10) .

小学校长教师提高培训反思与改进 第4篇

[关键词]北京顺义;“深刻理解”;“持续改进”;校长培训;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2384(2009)07-0039-04

一、“深刻理解”与“持续改进”对校长培训的意义

1、“深刻理解”与“持续改进”是校长实现有效学习的关键环节

依据信息加工学习理论,成人的学习一般经过信息摄取、理解内化、实践应用等不断循环的几个关键环节。美国著名的成人教育学专家雪伦·B·梅里安说过,“当我们试图更好地理解我们生存的周围环境时,当我们努力‘应对新的挑战时,当我们赋予个人生活中的各种事件以意义时,我们就是在学习。”我们认为,对于中小学校长来说,“深刻理解”与持续的行动改进是校长实现有效学习的关键。真正的学习就是能够深刻理解日常工作中的每一个事件,并赋予它们以教育意义,以最终实现教育观念与手段的不断改进,真正帮助每一位孩子、教师乃至自己获得持续的成长。

因此,基于校长有效学习的培训应该帮助校长不断加深对教育现象、教育行为、教育观念以及彼此关系的深刻理解,并通过持续的行动改进不断趋近教育理想。对于二者来说,理解是前提,行动是关键,初步的理解需要通过行动来检验,更需要通过行动感悟其深刻的内涵,行动学习即是对培训应关注行动的倡导。

2、未能促进校长“深刻理解”与“持续改进”使培训陷入尴尬境地

第一,未能实现“深刻理解”使培训丧失了直接的吸引力

与“深刻理解”相背离,一些校长对某些教育概念以及教育情境的理解过于肤浅与狭窄。培训者经常笼统地说,有效培训在于具有实践针对性。但实践针对性是什么?并没有人具体解释。从一般意义上来讲,实践针对性不仅是帮助学习者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还在于帮助他们深刻理解教育情境中的种种事件、种种行为,进而形成赋予每个事件以教育价值的能力。如果培训中提供的相关理论、经验未能促进校长实现上述深刻理解,就难以指导校长将理论转化为实践行动,于是,培训就会在培训双方的低效甚至是负效的互动中陷入无奈的境地。

例如:课堂提问的教育价值在哪里?其价值不应仅仅局限于促进听讲、反馈信息,还在于树立同伴榜样、促进信息交流与思维碰撞,尤其是当学生的答案存在异议或较为独特时,教师能够带给学生的知识、思维乃至价值引导均会在瞬间完成,这便是教育无小事的具体体现。但如果校长缺少作为教育人的上述视野及敏感度,就难以引导教师去创造课题提问的深层价值。

如果培训者平时未能帮助校长实现对这一问题的深刻理解,则培训必将丧失对校长的吸引力。

第二,未能促进“持续改进”使培训后效中途而废

由于目前的培训一般在相对集中的一段时间内完成,且多数情况下以补充现代理论、分享已有经验为主要内容,缺少实践操练,因此,学员参加培训往往是开阔一下视野,“学几个新词、认几个新人”而已,回到学校后能够用心行动的寥寥无几。为了避免上述弊端,在近几年的培训中,我们尝试安排了“专项行动改进”环节,以求通过“小问题、深思考”的基本思路,帮助校长形成科学严谨的思维及工作方式,但这一尝试往往随着培训的结束告一段落。此外,对于一些积极行动的校长来讲,由于他们理论功底、实践视野有限,行动一段时间以后往往会因为改革的阻力巨大而使目标发生动摇,或者在持续深入中迷失方向而陷入茫然状态。正是由于上述三种状况的存在,使培训在引发并帮助校长实现管理实践的持续改进方面效果欠佳,导致培训难以满足校长们的实际需求,进而使培训因后效不佳而受到质疑。

总之,培训低效最直接的根源在于培训不能很好地帮助校长深刻理解教育情境中的事件,进而也就难以促成其改造教育情境的能力的形成。

二、实现“深刻理解”与“持续改进”的培训路径

我区在“十一五”时期,为帮助校长实现“深刻理解”与“持续改进”采取了以下措施。

行动一:五年一轮的大单元设计为校长的“持续改进”提供时间保障

依据美国著名的体验式学习大师大卫·库博的学习圈理论,成人的学习是从经验到反思与提升,再通过行动回到高水平经验的多个螺旋式提升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深刻理解”需要时间,从知到行需要时间,行动改进直至获得一定效果更需要时间,即这个过程如果没有一定的时间做保障,则学习很难奏效。为此,我们将“十一五”的各层培训以五年为一个整体划分为三大阶段,即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中研修(引领感悟),以小组为单位的成果提炼(思考提升),以专题论坛为载体的日常交流(深化解困),使培训逐渐跟进、层层深入。在上述三个阶段的培训中,遵从脚手架式教学原则,专家指导渐次减弱,校长则逐渐通过理论更新一反思实践一行动探索一深度思考一持续改进等环节,不断提升学习层次与能力,延长了学习、理解、行动乃至内化的时间,校长的主体性逐渐凸显,培训帮助校长在实践与思考提升中获得了持久的学习动力与改革驾驭力。

行动二:

多元对话为校长实现“深刻理解”提供多维视角与实例

首先,多元对话使校长在思维碰撞中获得“深刻理解”

多元对话有利于校长从多个角度交流、反思已有经验,有利于校长更加有效地建构自己的观念体系及行动框架。正如日本课程理论专家佐藤学所言:“所谓学习,就是跟客观世界的交往与对话,跟他人的交往与对话,跟自身的交往与对话。”即通过对话促成“合作性实践”。

我们通过专家讲座、方案论证、实践诊断、论坛交流、个别指导等方式,充分保证校长与理论专家、知名校长、身边同伴的多元对话。近几年,我们分别组织全区中小幼正校级干部与陶西平、朱永新、郑日昌、熊川武、杨瑞清、李镇西、卓立、李烈等名家对话,组织了顺义区首届“解读教师、解读学生”校长专题论坛,组织了两期校长班的“学校发展与校长领导力”专题论坛。初中教学干部研修班在季苹教授及其团队成员的指导下,在近两年的时间里以新课程背景下教学干部的听评课能力提升、实践反思及改进能力提升为主题,系统探索了“基于行动的对话式培训模式”。目前,

融入与专家对话的专题讲座、嵌入与专家对话的实践改进、基于与同伴对话的专题论坛已经成为我区校长培训的基本形式,正在各培训班的各培训阶段得以应用。

其次,系统表达使校长在不断整理自己的思路中实现“深刻理解”

我们发现,把自己做的事清晰地说出来、把自己说的话层次分明地写出来,即使是经验丰富的校长也感到很难。说清楚、写明白,是“深刻理解”的具体表现。于是,我们从2008年开始明确提出,让校长走上讲台,让校长写些随笔,让行动、思考、表达(说和写)、理解相互促进。近一年来,先后有35位校长走上各个干部培训班的讲台做专题讲座或发言。走上讲台的校长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学员一致认为,听身边的校长讲述其成长及管理的故事,感觉更为亲切,可学的东西更多。随着更多的校长走上讲台,我区尝试构建的立体式循环培训模式逐渐形成。为了进一步拓宽对话渠道,我们分别在中小学校长高研班、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班、中小学后备干部强化培训班尝试创建了班级博客,供学员们进一步交流。

行动三:行动学习为校长“深刻理解”与“持续改进”提供机会与榜样示范

首先,在集中研修中关注专项行动改进

如上所述,五年一轮的校长培训中第一个阶段是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中研修,其主要目的有两个:在理论补充与拓展中反思实践,明确自己行动中的关键问题;在专家指导、同伴互助中通过专项行动改进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式。该主题的设计是在已有行动研究的基础上改进,重点关注行动中的反思提升,尽力避免目前一些基层研究过度追求学术化、成果化、功利化的倾向,归还实践者从事行动研究的本意——认识实践、改进实践。因此,我们以“小问题、深思考、定措施、见行动、有收获”为基本准则,组织本阶段的培训活动。具体分为以下几个过程:(1)对校长们进行一定的理论武装,拓宽校长的视野,提高校长审视现实问题的能力。(2)引导校长在群体互动中梳理学校管理中的现实问题与困惑,选择目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作为改进的主题。(3)引领校长通过简短的调研分解、分析主要问题。该环节对校长来说是难点,大多数校长难以清晰地分解并分析学校管理中的核心问题。(4)设计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与措施,并加以实施。(5)回顾整个改进过程,整体构建从问题——分析——设计——行动——问题解决程度评估——再分析——再设计循环往复的思维方式及工作方式,即研究状态下的管理。到目前为止,各班校长分别围绕30余个专题进行了实践探索。赵全营中心小学裴艳玲校长参加了第二期中小学校长高研班的学习之后,颇有感触地说:“结合学校实际进行的专项改进活动,我感觉效果最好。专家和同行下校诊断这项活动,使我受益最多。单是准备的过程就是提高的过程。迫使我认真分析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哪些是最急需解决的,如何解决?在思考中行动,思考着、改进着。虽然觉得改进方案已经做得非常好了,但在诊断过程中,同行的点拨、专家的总结提升,又使我茅塞顿开。”

其次,异地挂职学习拓宽思维空间及行动路径

近年来,我们先后选派中小学校长、后备干部近80人,分别到上海、深圳、南京等地名校挂职学习。出发前,我们明确学习的基本程序与要求。学习期间,校长们通过参加挂职学校的各种活动、与干部教师学生座谈、查阅相关资料,尤其是观察那里校长的工作过程并与之进行深度交流,全方位领悟先进地区中小学的改革样态。回来后,他们认真整理学习记录,撰写学习报告,并在区教育工作会上向全区中小学中层以上干部汇报。这样即可让少部分人的收获成为全区的学习资源,为全区的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行动四:加大“伴飞”性、嵌入式专家指导力度,使行动改进得以持续

农村的中小学校长大多属于经验型领导者,领悟理论并外化为行动的精力及能力是有限的,反思力明显不足。关键时刻如果有专家的点拨则会使他们更有信心、行动更加有效。我们通过3种方式,基本保障了校长的行动随时有专家的陪伴,又不会喧宾夺主,我们称之为“伴飞”性、嵌入式指导。(1)举办专家讲座。专家的讲解、指导应以校长工作情景中的真实事件为切入点。我们通过前期调研汇总实践中的困惑,尽可能与专家充分沟通讲座的主要内容与思路;在集中研修阶段的专项行动改进环节,把半数以上的培训课堂安排在基层学校,展示、研讨学员的实践,专家针对实践中的问题进行讲解。(2)组织专题论坛。在集中培训结束以后,为了进一步追踪、指导校长的行动,我们结合区教委工作重点,不定期地组织专题论坛,且每次论坛都邀请相关理论及实践专家参与指导。(3)为中青年骨干校长配备专业导师。2007年,我们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合作,为12名中青年骨干校长配备了专业导师,随时帮他们解决在管理实践中遇到的困惑,4位导师走进校长所在学校近30次,分别通过与校长交流、与教师座谈、听课、举办讲座、观摩校园等方式,引导校长反思自身实践、规划学校及自身发展;组织12位校长与导师围绕读书、学困生教育、学校现状分析、专项行动设计与行动等专题进行对话交流5次,校长们学思研的氛围渐趋浓厚。总之,在专家的专业支持中,校长们明确了前进的方向;在专家的权威肯定中,校长们获得了前进的勇气;在专家的真诚赞叹中,校长们增强了自信、体验了成功,校长们的行动改进得以持续。

小学校长教师提高培训反思与改进 第5篇

1、问题某教师在新学期接受了一个原先由其他教师执教的中班后发现该班大多数儿童在唱歌时严重走音其中在唱某三首歌曲时走音的情况特别严重。

2、第一次诊断经与其他教师共同讨论推断其原因可能是该班在小班阶段教师教唱歌曲的进度太快致使儿童没有能够真正掌握。

3、经共同讨论后提出该班暂不教新歌而将这三首歌曲全部重新教唱并且在教唱时特别使用分句教唱反复听、反复模唱的方法以避免唱错音和唱走音。

4、实行方案该班教师按计划认真地重新教唱三首歌曲。

5、评价问题的解决情况在实施过程中教师注意观察并记录每次教唱的效果。发现儿童反复学唱已学过的歌曲没有兴趣。学唱活动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消沉、烦躁。在反复倾听、模唱个别句子或个别音的时候儿童可以暂时达到不走音的要求。但是一旦将全曲连贯起来唱往往又会按照习惯的方式唱错音或唱走音。有时即使在反复训练后当时可以做到连贯唱歌也不走音但当隔了一段时间后再唱这首歌时又会回到原先的走音状况。经一再反复训练后仍旧不能改善唱这三首歌曲的走音状况。

6、第二次诊断与其他教师再次讨论推断其原因可能是儿童对这三首歌曲已形成了错误的定势很难予以纠正。所以不能再唱了。

7、再次提出解决方案经讨论决定该班放弃对这三首歌曲的反复训练改教其他新歌曲。

8、实行方案该班教师按新方案教唱新歌曲并请其他教师到场旁听。

9、评价问题解决情况在施行过程中发现儿童仍旧容易唱错音和唱走音。同时执教教师和旁听教师都发现该班儿童学习唱歌的方法有问题。这些问题表现在该班儿童没有倾听范唱的习惯。教师或录音磁带一唱儿童马上就跟着一起唱该班儿童没有倾听监测自己唱歌声音的习惯一开口就用很大的声音唱而不注意自己的歌声与范唱的歌声、伴奏的琴声是否一致。

10、第三次诊断经共同讨论推断该班儿童不会倾听总是在形成正确清晰的声音之前就开口唱该班儿童不会用适中的音量唱歌不会监听自己的歌声总是只顾唱不顾听没有反馈调节的过程。这是造成唱错音唱走音的情况难以避免和纠正的重要原因。

11、再次提出解决方案经共同研究后决定以培养该班儿童良好的学习唱歌的习惯入手坚持要求儿童先听、反复听听熟了再开口唱坚持要求儿童用适中的音量唱歌并且反复提醒儿童边唱边注意倾听教师的范唱、伴奏和其他儿童的歌声力求和大家的声音协调一致。

12、实行方案该班教师认真实行新方案并请有经验的教师到场旁听指出教师指导中没有注意到的问题。

13、评价问题解决的情况经过一段时间该班教师和旁听教师一致同意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14、总结该班教师与有关人员一起总结研究工作的全过程撰写研究论文。课题精选数学作业提高教学质量的行动研究一发现问题江老师新学期开始任教某年级两个班的数学课发现其中一个班的数学平均分在全年级倒数第一。他决心改变这个班数学成绩差的现状。二分析问题学生成绩差可能是数学题做得太少。三提出解决方案加大作业量除了课本上的习题一律全作以外还要作补充习题。四实行方案五评价一学期结束后这个班数学成绩仍是倒数第一。六修正解决方案在收集整理学生对数学作业的意见之后发现学生对数学作业兴趣低落的原因是重复练习多缺乏有一定难度的习题题型单调。然后阅读学习理论及数学作业改革试验的文献资料广泛收集有关改进数学作业练习的各种资料从中获知数学作业目的、形式、作业量与练习效果的关系等理论。根据文献资料和对问题的分析对数学作业题结构进行调整即每次作业模仿性练习和创造性练习的比例为73以提高作业练习效果。七再次实行方案在实施方案时及时观察并记录学生作业正确率及时调整作业题的难度。八评价通过各章单元测验发现该班数学成绩逐渐上升。第二学期期末年级统一考试该班平均分位于全年级第二。工作改进研究与案例式研究都属于校本研究。目的增强研究的实效性为了提高干部教师的教育教学管理能力和研究能力为了解决实际问题。研究要“帮忙不添乱”。不能把写篇文章当成科研。论文是研究成果的表述形式。准确地说论文是“研”出来的而不仅仅是“写”出来的。应称为“研究论文”。科研不能是秀才笔下之花应该是解决问题之林。中小学校长教师要通过研究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提高教学与工作效率用最小的投入得到最大的产出。不会进行研究的教师不是合格的教师。中小学教师不能只做“蜡烛”和“春蚕”要做“太阳”在点燃学生智慧火花的同时也显示自己的光彩。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研究”一词有两个涵义其一是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质、规律等其二是考虑或商讨意见、问题。这说明研究离不开问题研究就是探求、考虑、商讨问题的答案。研究型的中小学校长教师即是具备研究问题的素养和能力的校长教师。校长教师创新精神的具体体现就是要具有问题意识善于提出问题再把问题表述为研究课题。二教育科学研究的涵义教育科学研究是对教育的科学研究。科学研究是系统地收集和评价信息的探索过程目的在于认识我们所要研究的问题的本质及其规律从而得到解决问题的答案。答案分为两大类型基础研究中的抽象的答案应用研究中的具体答案。

1、进行科学研究首先要有未知的问题然后对这个未知问题进行研究得出答案这个答案即为研究结论。科学研究的实质就是对未知问题提出解答。未知问题——解答有待于解决的问题有待于验证的问题有待于回答的问题例提高连云港市三中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研究小学数学两种教学方法的比较研究连云港市第一小学学生学习方法的调查研究研究课题就是有待于解决、验证、回答的问题。解答就是研究成果。

2、进行科学研究要收集与研究问题有关的丰富和真实的材料然后对其进行分析与评价从中得出研究结论。要“系统地”收集和评价信息不能只凭个别、偶然的材料得出结论因为任何一种观点哪怕是最荒唐的观点都能找到印证材料。三中小学校本研究

1、涵义以中小学教职工为研究主体主要为了解决本校教育教学管理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而进行的研究其研究成果直接用于本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实践。是自己研究研究自己的问题研究成果要解决自己的问题校本研究应是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个特定领域是将教育科学研究用于中小学实际工作中的有效途径。

二、学校工作改进研究一学校工作改进研究的涵义与意义

1、涵义学校校长教师针对本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所作的改进研究。包括校长所作的学校全面管理工作改进研究、书记所作的党建工作改进研究、德育校长所作的德育工作改进研究、教学校长所作的教学工作改进研究、后勤校长所作的后勤工作改进研究、团队干部所作的团队工作改进研究、教师所作的教育教学工作改进研究、其他职工所作的各自工作改进研究等。

2、意义工作改进研究不仅是一种校本培训方式也是一种校本研究成果形式。对学校校长教师来说做好工作改进的过程也是一种研究过程而且有很强的实用性。通过设计工作改进方案进而进行改进实施不仅可以提高校长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校长教师能以行动研究的思路来引导改进学校工作实践更可以提高学校工作绩效。校长教师的工作与行动研究密不可分。对自己工作不断进行改进的过程就是行动研究的过程。通过行动研究解决自己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使研究与学校工作紧密结合。使研究真正成为“解决问题之林”而不是“秀才笔下之花”体现研究的原有价值避免虚假研究、功利化研究。二行动研究

1、行动研究的涵义由教育实践工作者在自己的工作环境中谋求当前问题的解决、评价和改正行动过程的一种研究类型。行动研究是校本研究的最主要类型。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对行动研究的涵义做如下理解1研究主体是教育实践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的校长教师。2研究目的是通过采取一些措施和方法即用一些“招儿”解决研究者自身遇到的现实问题。特别是本校、本年级、本学科、本班、本岗位当前存在的各种问题。3在自己的工作环境中研究研究过程即自己的工作过程。4研究告一段落后要进行“评价”即检验一下原来的问题是否得到解决。如果已解决研究就结束如果原来的问题还没解决或没完全解决可以修改原来的措施和方法接着再做直到问题得到解决。

2、行动研究的特点1重在解决实际问题行动研究关注的不是纯理论问题而是教师本人或学校日常遇到的和急待解决的实际问题把解决实际问题放在第一位具有很强的实用性。2强调研究和行动相结合行动研究在问题发生的环境中进行研究者的实际工作过程就是研究过程研究过程也是实际工作过程强调研究过程与实际工作过程紧密结合既不增加研究者的额外负担又能使研究成果立刻转化成工作质量。3不做理论上的一般性推论当研究者的问题得到解决时研究就成功了也就有了研究成果。至于研究者采取的措施和方法即用的“招儿”是否有普遍意义能否在其他班级、其他学校、其他地区推广则不是研究者要考虑的。因为解决特定问题要用特定的方法要有针对性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准”而且“各村有各村的高招”不能照搬照套。4根据实际需要不断修正行动措施行动研究是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类型。只要有利于问题的解决预先设计好的措施可以不断修改。修改的依据就是利用调查研究包括观察、问卷、访谈、成品分析、测量等调查方式不断地对工作效果进行评价。

3、行动研究的实施步骤学校工作改进设计的研究属于行动研究。行动研究一种非正规的教育研究。主要目的是解决学校、班级或是教育方案实际提出的即时问题旨在立竿见影地应用而不考虑发展理论或广泛地概括。

4、行动研究与经验总结的区别教育经验总结是以教育实践工作者为主体对其所从事的教育活动过程加以主观回顾通过分析和思考将教育措施、教育现象与教育效果之间的关系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共同点研究主体都是教育实践工作者都和教育实践紧密结合。不同点教育经验总结是主观回顾即先干后总结。行动研究是先订计划后干。如果说行动研究叫“后行动研究”教育经验总结就可以叫“前行动研究”。进行工作改进研究首先要设计改进方案。设计学校工作改进方案要从发现问题开始在对问题进行分析之后根据所分析出的产生问题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设计出改进措施。相当于行动研究实施步骤中的前三步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制定计划。以后再经过具体改进过程问题得到一定解决最后写出改进成果报告。在这过程中要对改进方案进行点评对改进过程进行追踪对改进成果进行评估验收。设计工作改进方案是在改进实施之前制定出的周密、科学的整个改进工作的计划和安排。它就像一项工程施工之前设计出的工程图纸一样。如果一项工程的图纸设计得完善、科学该项工程就有了可靠的保证。反之如果没有图纸或者图纸设计得有问题就可能会造成“豆腐渣工程”。改进方案设计得是否科学、合理和完善不仅关系到改进工作的进程而且影响着改进效果。设计改进方案要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对关键概念作界定要用相关理论作指导要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但是是针对本人工作中的的具体问题设计适合本人的改进措施。所以不能照搬照套也不可能抄袭剽窃。三发现问题的途径

1、学习后的反思

2、工作中遇到的困惑

3、研讨中受到的启发

4、大家对自己工作的诊断

小学校长提高培训考察报告 第6篇

中牟县刘集镇中心小学张建强

校长是学校的管理者,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学习名校先进育人经验,改革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这是作为教育工作者不变的主题。为全面提高中牟县小学教育质量,提升学校办学品位,2012年4月,中牟县教体局组织全县部分小学校长参加十二五第一期校长提高培训,我有幸也参加了培训。并组织校长到南阳市五小及洛阳市实验小学进行考察学习.通过学习考察,让我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更新了观念,提高了校长的管理水平。

4月29日,小学校长培训班参培校长在县师训科王主任,进修学校张凤宇校长,衡百胜主任带领下,对南阳市五小及洛阳市实验小学进行了考察学习.我们通过参观校园、与领导交流、与教师坐谈、听取经验介绍等形式获得了大量的鲜活真实的第一手资料,给每一位学习考察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大家都觉得受益匪浅,不虚此行。

一、考察学校基本情况

(一)南阳市第五小学位于中州东路266号,濒临美丽的白河湿地,是一所位置优越、文化独秀的学校。南阳市第五小学创办至今,已历经80余载的风雨岁月。如今的南阳市第五小学已成为中州路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全校教职工在“1567”教育构想下,秉承“以生为友,平等教育”的思想,以“快乐成长成就幸福人生”的办学理念,遵循“勤勉、自主、弘雅、创新”的校训,特色立校,依法治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发展学校。学校环境优美,四季花草芬芳,有先进的办公条件和教学设施,拥有全市第一个阶梯教室,第一个现代化办公室,第一个风雨活动场,第一个楼顶活动场;学校建有完善的校园信息网,每间教室都装有多媒体教学平台,教学功能室设备齐全,教师的教学办公条件优越。安装了校园自动语音广播系统,建设出了一个环境优美、设施一流、富有人文性的书香校园。

学校教师以爱为本,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一支“爱心天使、德艺双馨、学者风范、魅力无穷”的一流团队,率先实行网上教研,业务素质遥遥领先,该校现有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省名师、教育专家11人,市名师、学科带头人、市骨干教师20余人,众多优秀教师在国家、省、市级优质课比赛中荣获大奖。

(二)洛阳市实验小学地处素有“千年帝都,牡丹花城”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洛阳。她北依古邙,南眺龙门,座拥隋唐遗址,毗邻东周故城,文脉传承,底蕴深厚,是洛阳市基础教育的品牌学校。

学校创办于1954年,经过近六十年的发展今天已走上了拥有三个校区、在编教师242名,学生4877余人的集团化品牌化的办学之路。学校的影响力,辐射力和带动力进一步增强。

1985年,学校被洛阳市政府命名为“窗口学校”,1994年,学校被河南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2008年,学校被市教育局确定为“洛阳市首批实验性示范性学校”。2011年1月27日,学校组建教育集团,开始进行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学校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六十年来,学校与祖国同命运,与时代同发展,在“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征途上不断谱写出“改革、实验、品牌、示范”的动人乐章,被誉为“洛阳市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

学校植根河洛大地,筚路蓝缕,艰苦创业,教化一方,桃李葱茏,先后荣获“教育部全国优秀实验学校”、“河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河南省‘五好’基层党组织”、“河南省文明学校”、“河南省先进家长学校”、“河南省绿色学校”、“河南省德育先进学校”、“河南省师德师风先进校”、“河南省校本教研实验学校”等多项省级以上荣誉。2007年11月,学校承办了全省小学实验研究专业委员会的首届年会并当选为副会长单位,2009年5月,学校又承办了全国“现代学校文化发展论坛”,办学成果得到了众多专家、同仁的赞誉。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原省教育厅厅长蒋笃运,副厅长李敏分别为学校题词“育人为本,和谐发展”、“践行科学发展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经过长期的实践、比较和反思,以河南省特级教师、洛阳市特级名师、国家级骨干校长潘文武校长为首的学校领导班子和全体教师在“小学教育就是为孩子的终身幸福奠基,小学教育的实质是养成教育”的理论认识上达成了共识,从而确立了“让孩子们在体验中快乐成长”的核心教育理念。这一理念根植于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源自于实践出真知的哲学原理,着眼于学生“知、行、做、悟合一”的教育目标,符合小学教育的办学规律,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这一核心理念的指引下,洛阳市实验小学 以学校文化建设、教师专业化发展、学生特长培养和进一步优化办学条件为工作的基本点,围绕创建办学特色多元发展、品牌引领效应明显的实验性示范性学校的办学目标,在素质教育的苑地里阔步前进。

二、主要经验

1、管理体系科学。管理是学校的生命线,管理是学校的晴雨表。各小学给我的印象是学校管理的科学化和实效化。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下的层级管理,各负其责,各司其职,既保证了校长的宏观调控权力,又能极大的调动中层干部、班主任老师、科任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学校的管理严格而又民主的,学校重大制度的出台由领导集体讨论决定,再交教职工大会讨论,执行制度严格,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同时实行层层承包责任制,校长、中层干部、教师职工,谁都有明确的责任,签订目标责任书,实行奖优罚劣、优胜劣汰。

学校管理层有较高的素质。管理层素质越高,学校也就办得越有特色。管理层的核心就是校长,校长办学要有自己的思想,也就是说,要把学校办成一个什么样的学校,要搞出什么样的特色,校长要有自己的主见。

2、服务意识到位。以真诚无私的奉献赢得学生信赖,家长的尊重,社会的信任。更好地为学生、家长、社会服务。

在洛阳实验小学考察时,副校长给我们介绍时说,学校的教育就是为社区服务,每个教师必须树立服务意识。他们要求各班主任在每学期开学一月内,家访率必须达到100%,必须亲自登门家访,充分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了解学生在家表现,并及时将孩子在校学习、生活情况通报家长,达到家校共同育人的目的。在教育教学中如需要同家长沟通的,也必须是亲自登门拜访,不允许打电话叫家长到学校。从这一小事,就充分体现了学校浓厚的服务意识。

学校在全体教师中广泛树立服务意识,提倡“走进学生”、“蹲下身来看孩子”,实施个性化的教育、个别化的辅导,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使教育全面走向生本。

学校的优质服务理念还体现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实小”精心创设了满足学生学习、运动、身心发展多种功能需求的育人环境,将墙壁、花草、庭院、雕塑都提炼为育人元素,充分利用一切空间资源,为学生的全面、和谐、健康成长提供最佳环境和广阔舞台。譬如,在课桌椅的订制中,也是以学生的舒适、便捷为原则,严格筛选供应商、精心商榷制作方案。

在考察中得知,学校无论大事小事,无处不体现了学校的服务意识,处处为学生着想,事事从学生出发,怎能不赢得学生的信赖和社会的认可呢?

3、师资力量雄厚。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学校有一个特点,就是教师队伍年轻化,年轻就是资本,年轻就是力量,年轻也就最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能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挖掘现代教育资源,他们精力充沛,适应能力强,学历层次高,能很快领会课改理念,创新教育机制。教师工作担子重,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工作积极性高,校长介绍说,每位教师都是在忙碌中度过的,有的教师任教两个班的主课外,还主动要课上,这种敬业精神,确实值得我们学习。

四、几点感悟

通过考察学习,感悟很深,收获不小,我觉得我们还有很多方面不如这些先进学校,我们要进一步更新观念,学习先进经验,共谋中牟县教育发展。

1、环境育人尤为重要。我们考察的洛阳实验小学,将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结合得十分完美,校园清洁优雅,文化气氛浓厚,充分利用墙壁、走廊、门窗办起了墙报专刊,名言警句、书橱等,营造了浓厚良好的育人环境,学生随处可受到良好的熏陶,从而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2、要确立全面的人才观。一是要确立学生必须在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素质及劳动技能、艺术修养等方面全面发展,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观念;二是要确立教育个性化观念,要认识到“无个性即无人才”,在学生品德、文化、身心素质充分得到发展的基础上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其特长。不但要教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我们在教育教学中不能单看成绩的好坏来评价学生优劣,科学文化知识仅占一个方面,要让学生出身社会有立足之地,那还要各方面综合发展才行。“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在平常的教育当中,还要充分挖掘学生的爱好和特长,使其充分发挥潜能,掌握一技之长,才可能有用武之地。

3、要确立正确的学生观。曾经有个教育家说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哪怕再差的学生都有他的闪光点,都有可塑之处,我们当教师的要树立每个孩子都是好的,一切学生都是可以教育的,一切学生都有发展潜能的思想。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成绩稍微差的学生,教师就把他们打入差生之列,认为他们不可教,无药可救,这是不对的。我看过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教育案例,使我深受感动,在我们看来“无药可救”的学生,李老师把他视为知心朋友,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通过他的耐心引导和教育,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将其转化为优等生。作为教育的管理者,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也显得尤为重要。

4、和名校相比,我们差距甚大,仅师资配备情况来看,以我校为例,在25位教师中,50岁以上的教师就有8人,占小学教师总数的32%,由此可见,学校教师老龄化相当突出,受传统教育影响较深,新的教育理念接受较慢,观念

较为陈旧,素质教育留于形式,严重制约着学校的发展。再者,教育收费规范过后,教育经费不足,学校缺乏造血功能,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相当困难,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甚大。校长们要想改善办学环境,不得不把大量的精力用于东奔西走跑项目、筹资金上。由于教育经费不足,没有奖金的刺激,教师积极性也相对不高,发达地区学校教师是争着找事干,而我们大多数学校则有事找不到人做,原因何在?奖励机制还不完善,有付出无收获,激发不起教师的积极性。

小学校长助力培训及返岗实践反思 第7篇

小学校长助力培训及返岗实践反思

2014年12月25日参加 小学校长助力脱产研修培训结束,我已经返回到自己的岗位。经历了理论培训,走过了影子研修,我们又迈进了反思总结、返岗实践的门槛。在这一阶段,不断的反思,在反思中进步。现将自己近段时间来的学习和实践总结如下:

一、经历培训,才知路漫漫

原本以为经过国培,自己满载而归,历经实践,才发现理论与实践、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与生成。要想一辈子做校长,只有一辈子学做老校长,现在谈收获,为时尚早。

这次培训带给我思想上的洗礼,心灵的震撼、理念的革新,使自己对校长这个职业进行了重新的认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将学习采他山之玉,纳百家之长,求得师生的共同发展,求得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相信只要通过自己不懈努力,一定会有更新的收获和感悟。

返岗实践阶段,是“国培”的重中之重,是每一位学员学习结合实践的重要阶段。我一定要将其用于指导本人今后的管理工作,为学校的健康发展尽自己绵薄之力。

二、反思学校发展

1、改善学校环境,提升学校的教育功能。

我们学校由于地处常平较边远地区,经济状况相对较落后,学校硬件设施比较差,校园环境建设和教学设施配备比较落后,为了尽快改变这种面貌,我们在这方面花了大量的心血,多方筹资,改变校容校貌和办学条件,今年,借助教育均衡发展的机会,争取让整个校园焕发出勃勃生机。

根据地域文化,学校着力打造以“XX”为主题的校园文化,作为泸定县首批校园文化建设的小学,教育局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预计投资30万;将建一个塑胶运动场;新建一个幼儿园。通过这一系列的投入,争取让我们学校的教育环境得到提升。

2、教师队伍的建设决定学校教育质量。

是什么决定了学校的质量?杰出的教育工作者都知道,如果一所学校拥有杰出的教师,这就是一所杰出的学校。没有杰出的教师,这所学校就缺少了杰出的关键因素。事实上只有两种办法能明显地改进学校:第一就是找到更好的教师;第二就是提高学校原教师的水平。实际上成就一批教师就是成就一所学校,基于这种思想,我们在花大力气进行教师队伍建设,采取多种办法努力转变教师观念,在各方面做了改革的尝试。

一是教师学习机制的建立,2014年新建了教师备课室,听课室,免费提供教师读物,鼓励教师普通话培训和学历进修,在我们的鼓励下现在我校有3位教师在进行学历进修。

二是校本培训活动的开展,使用校本教研手册,学校骨干教师带头上示范课。主要从以下四方面着手:一是明确培训目的;二是确保培训时间;三是形成培训系列;四是加强合作交流:实施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共同探讨教学艺术,互相切磋,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并适时派有关科目任课教师外出学习,观摩,通过培训学习和实践探索从而真正把新课程的理念,新教法和学生的新学法逐步内化为我校的教学行为。

3、基础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

我校认真开展美、音、体、卫工作,把体育、美术、音乐课程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开足课时,扎实课效。为做好卫生工作,学校坚持组织学生每天清洁教学区和公共卫生区,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开展专项校园文化活动,丰富校园生活。

开展各种活动为我们同学搭建了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增强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提高了我们动手动脑的能力,使同学们的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这一举动也让大家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我的校园,我做主,你的梦想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小学校长教师提高培训反思与改进 第8篇

1“四位一体”骨干教师培训模式的实施

1.1 量体裁衣, 准确定位

目前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质量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培训脱离实际, 缺乏针对性。培训组织方在培训中普遍把理论学习作为培训的主要内容, 这几乎是施训的出发点。[1]由于忽视了培训教师的内在需求, 培训内容针对性差, 教师在听的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 培训对教师教学的提升效果不大。为了避免此类情况, 我们采取培训前调研, 事前了解培训学员的内在需求和想要解决的问题, 进行培训需求分析, 根据参加培训教师的现状, 明确培训定位, 制定富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在培训内容上, 既让学员从宏观上了解当前新课改工作的要求及进展, 提高思想政治与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与学术水平、教育教学能力与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又要解决参加培训教师在新课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激发培训学员的内在动力, 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1.2 模块教学, 问题研讨

在培训实施过程中, 我们注重培训方式方法和培训内容的创新, 实施模块培训, 开展问题探讨式教学,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培训模块的设置上, 我们制定了“专家授课—案例研讨—实践指导—反思提升”四个培训模块。

专家授课方面, 我们改变传统的专家定主题形式, 而是采取事前调研, 专家主题备选, 学员集中选择的方式确定讲座主题, 课程内容分为若干专题, 这样设置培训课程, 针对性强, 学员兴趣高, 效果明显。专家的讲座培训主要是转变学员的观念, 开阔专业视野, 而案例研讨主要是针对具体问题深入分析, 通过实践中的具体事例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 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指导模块则由参训学员亲身示范, 面向全体学员上探讨课, 由指导老师进行现场诊断, 并集中解答学员日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引发参训学员的内省意识。反省提升模块, 参训学员在反省思考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提升, 形成课题研究成果。

我们坚持以典型教学案例和教学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开展探讨式教学, 采取专家引导——小组合作探究——全班集中交流——研究成果展示等四个步骤, 引导学员改变思考问题的视角, 形成思维观念的碰撞, 解决教学实际问题, 提高培训的针对性, 培养骨干教师的团队研讨意识, 发挥其示范带头作用, 推进新课程改革。

1.3 实践研修, 现场感悟

课堂教学主要着力于拓展骨干教师的学科知识, 转变传统观念, 提高综合素养, 实践观摩学习主要利用现场研修的方式, 通过直观的现场感悟, 引发思考促进学员的内省。

我们有选择地在渝西地区设立培训基地, 作为受训学员研修的实践场所。在理论通识课学习完毕后, 班级人员分成若干组, 分别由指导老师带队到研修基地进行3-7天的实践研修, 研修内容可以是上课体验, 听课观摩, 教研小组研讨, 案例分析, 实录整理等。通过现场观摩, 直接体验, 指导老师现场诊断, 为参训学员开展实践反思提供了现实场景, 激发了参训学员的研讨热情, 提升了认识水平, 进一步把握新课改理念。

除了就近选择研修基地进行实践培训, 我们还积极组织参训学员走出重庆, 到教育水平较高、新课改成效突出的东部沿海学校, 乃至港澳地区的知名中学, 考察其他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 与被考察学校的一线名师和学生进行交流, 获取可借鉴的经验和做法, 学员通过看、听、问、说等方式, 把握了新课改的理念, 促进了知识内化, 提高了自身水平。学员积极性很高, 反馈效果明显。

1.4 搭建平台, 跟踪指导

优秀教师的成长是一个动态的长期过程, 需要骨干教师不断地学习、反复地实践、深入地反思, 是长期积累和自我反思的结果, 是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不断提升和升华的结果。骨干教师的培训往往只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如此短的集中培训很难造就出富有引领性的优秀教师。集中培训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培训任务的完成……培训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 解决一线教师遇到的困惑、疑难, 这就要求我们培训院校、培训部门搞好对学员的跟踪指导。[2]只有这样才能克服唯“证书”是图, 避免培训走过场。

为避免此类状况, 确保培训取得实效, 我们积极搭建交流平台, 畅通专家学者、培训方和培训学员的沟通交流。一是积极开发远程教育, 根据不同的需求, 制定不同标准的学习模块和网络课程, 供学员进行网上自主学习, 同时定期邀请知名专家进行网上答疑指导;二是在学员结业时, 印制学员和任课教师的通讯录, 培训者和学员可以通过电话、短信、邮箱的方式加强交流探讨, 共同解决实践难题, 促进其长久交流;三是利用互联网的优势, 搭建网络交流平台。通过建立QQ群、网络论坛、博客等平台, 促进专家学者、培训方、参训学员的平等交流, 研讨和解决教学难题, 实现了培训者与骨干教师、骨干教师之间的有效互动, 延伸了培训的功能;四是实行培训回访制度, 每年我们都会深入参训学员所在学校进行一次回访, 指导参训学员做课, 了解教师培训的现状, 并对骨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进行指导。

2 成效与思考

通过“四位一体”培训模式的实施, 参训学员回到所在学校后, 大部分成为了教研室的带头人。他们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实用的教育方法用在课堂教学中, 带动和影响了一大批教师, 从而促进了各个学校教学队伍的整体提高。我们采取的培训模式有如下特点:

2.1 定位明确, 针对性强。

在传统的骨干教师培训中, 培训内容单一, 学员兴致不高, 效果自然不高。我们的培训模式是从学员的实际出发, 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的, 贴合参训学员实际, 培训实效性非常强。

2.2 实行模块教学, 培训形式多样。

我们改变单一的讲授培训模式, 精心设置四个培训模块, 采取问题探讨式教学, 在学习中把理论和实践有效结合, 引导学员在研讨中发现并提出问题, 进而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反思。这样, 不但提升了骨干教师的有效经验, 而且培养了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效提高了骨干教师的综合素养。

2.3 搭建平台, 实施小组研讨。

在培训的过程中, 我们积极搭建网络交流平台, 引导学员参与我们的网络论坛、QQ群, 同时鼓励学员建立网络微博, 分享培训经验, 研讨培训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我们还根据参加培训学员的实际分为若干小组, 充分利用小组成员的工作背景、教学经验等差异, 有效开拓思路, 促进问题的解决。通过小组的集体研讨和课程开发等实践活动, 培养广大骨干教师的团结合作意识, 锻炼他们的合作能力。

2.4 建立培训基地, 开展实践研修。

我们在渝西地区先后选择十余所学校建立了研修基地, 作为学员说课、评课、教研、观摩的实践场所。根据研究课题的需要, 灵活安排学员到研修基地进行实践, 通过实践研修, 骨干教师的学科能力在学习实践中不断发展。

2.5 加强跟踪指导, 确保培训长效。

骨干教师培训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培训任务的完成, 骨干教师的成长是一个长期的可持续过程。基于此, 我们采取学员实地回访、开发网络课程、搭建网络交流平台等方式, 加强跟踪指导, 确保培训的效果和长效性。

骨干教师培训是一项责任重大的新课题, 没有现成的培训模式可以借鉴。我们经过五年多的反复实践和探索, 初步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的培训模式, 为渝西地区培养了大批骨干教师, 有效促进了当地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摘要:构建适应时代特色和实际需要的培训模式是当前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的重要课题。重庆文理培训学院在开展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经验, 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培训模式。本文就重庆文理培训学院的“四位一体”骨干教师培训模式进行了总结和思考, 以期对当前全国的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骨干教师,培训模式,实效,反思

参考文献

[1]潘冠海.骨干教师培训质量检视与策略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 2008 (2) , p80.

上一篇:《新闻写作》读书笔记下一篇:畜牧兽医实验室功能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