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调控治疗特发性癫痫临床疗效观察

2023-01-15

癫痫是指由大脑神经细胞异常放电所引起的短暂性、发作性的大脑功能失调, 按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1]。特发性癫痫又叫原发性癫痫, 是指一组具有以下特点的癫痫:①发病于特定的年龄, 儿童和青少年较多发, 绝大多数在30岁前发病;②脑电图具有原发性癫痫的显著特点;③患者的智力和精神运动正常发育;④单一的药物或简单的抗癫痫治疗即可控制疾病的发作, 临床预后的效果良好。特发性癫痫是一组特定的癫痫综合症, 对于儿童来说, 其发病往往和年龄有密切的关系, 也有一些遗传因素方面的关系, 并且预后良好。常见的临床症状有:简单性失神、失神伴失张力成分、失神伴轻微阵挛性成分、失神伴强直成分。该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为中医治疗和西医治疗, 该文介绍的神经调控为目前新发展的西医外科治疗方法。神经调控定义为:在神经科学的层面, 利用植入性和非植入性技术, 依靠电或者化学手段, 来改善人类的生命质量的科学、医学以及生物工程技术的总称[2]。据调查脑深部刺激术是神经调控技术中治疗特发性癫痫的有效方法。该研究为了观察神经调控治疗特发性癫痫的临床疗效, 选取了该院2010年3月—2012年6月收治的166例特发性癫痫患者, 对治疗组采取脑深部刺激术进行治疗, 结果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就诊的特发性癫痫患者166例, 将其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为83例患者, 其中男45例, 女38例;年龄5~57岁, 平均年龄为24.9岁;病程3个月~24年, 平均病程为3.5年;特发性全身性发作35例, 特发性局灶性发作48例;对照组83例患者中, 男43例, 女40例;年龄3~56岁, 平均年龄为25.3岁;病程3个月~25年, 平均病程为3.4年;特发性全身性发作36例, 特发性局灶性发作47例。

1.2 治疗方法

1.2.1治疗组 (神经调控联合口服用药组)

治疗组79例特发性癫痫患者采取脑深部刺激术。脑深部刺激术的系统结构由脉冲发生器、脑深部电极和导线组成, 医生通过使用计算机遥测技术对各种参数进行调控, 传递给脉冲发生器, 刺激器则按给定的参数对脑目标区域进行刺激。手术植入方法:使用1%的盐酸普鲁卡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 在选定的位置铺无菌洞巾, 然后在头顶开一小孔, 其直径约为1.5 cm, 使用核磁共振对手术进行引导, 在大脑目标区域内准确的植入直径约1 mm的电极。对电极进行检测和参数的调整, 若无错误出现, 在患者的坐腋前线的上端做纵切口, 其直径约为7 cm, 在皮下于胸大肌浅筋膜间游离, 形成一个囊袋后把脉冲发生器植入里面, 并利用皮下的通条将刺激器与脉冲发生器的尾端连接固定。最好确定脑深部刺激术系统的各项组件均正常后, 对伤口进行缝合。刺激参数的设置:刺激脉宽为90~450μs, 电压为0~10 V, 刺激频率为130~200 Hz。注意在DBS组件对大脑进行1 min的刺激后要关闭系统5 min[3]。

西药治疗:给予患者丙戊酸钠片, 成人用量为:15 mg/kg或3~6片, 3次/d, 开始时按5~10 mg/kg, 1周后递增, 至能控制发作为止, 最大量不能超过30 mg/ (kg·d) 。小儿常用量:20~30 mg/ (kg·d) , 分3次服用, 每隔1周增加5~10 mg/kg, 至有效或不能耐受为止。

1.2.2对照组 (单用口服用药)

给予患者丙戊酸钠片, 成人用量为:15 mg/kg或3~6片, 3次/d, 开始时按5~10 mg/kg, 一周后递增, 至能控制发作为止, 最大量不能超过30 mg/ (kg·d) 。小儿常用量:20~30 mg/ (kg·d) , 分3次服用, 每隔1周增加5~10 mg/kg, 至有效或不能耐受为止。

1.3 疗效评价标准

疗效评价标准[4]可参照199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脑病急症协作组制定的《痫证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患者复查脑电图正常, 停药后不发病;有效: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病次数减少50%以上, 药物服用量减少, 若发病期程度也较轻;无效:经过治疗后, 患者的发病次数没有减少或减少的不到25%, 发病程度也无改善, 用药量增加。总有效率为治愈率与有效率之和。

1.4 统计方法

记录并比较两种治疗方法所得到的数据, 对治愈率、有效率和总有效率进行χ2检验, 然后应用SPSS11.0软件完成数据的统计与处理。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经过10个疗程的治疗后, 治疗组83例中, 治愈50例 (60.24%) , 有效25例 (30.12%) , 无效8例 (9.64%) , 总有效率为90.36%;对照组83例患者中治愈33例 (39.76%) , 有效26例 (31.32%) , 无效24例 (28.92%) , 总有效率为71.08%;比较两组的治愈率、有效率与总有效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故神经调控治疗特发性癫痫的临床效果比单纯口服西药疗效显著。

2.2 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组出现了1例局部感染的患者;对照组出现了2例消化道不良反应、1例过敏反应患者;两组均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癫痫又俗称“羊角风”或“羊癫风”, 是指由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 导致的短暂性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疾病[5]。据统计[5]癫痫在中国已经成为了神经科仅次于头痛的第二大常见疾病。癫痫发作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发作性运动、自主神经、感觉、意识以及精神障碍。特发性癫痫又称为原发性癫痫是临床上一种较常见的癫痫, 多与青春期前发病, 病后一般预后良好[6]。临床上治疗特发性癫痫的方法主要为西医治疗与中医治疗, 该文介绍的神经调控是目前发展的西医治疗特发性癫痫的新概念。神经调控治疗特发性癫痫主要是依靠电刺激的方式实现的, 而根据其治疗的目标区域的不同, 神经调控可以分为直接刺激与间接刺激两种模式。神经调控是借助植入设备 (电极和泵) , 通往电刺激和药物来发挥作用的。该文采用的是脑深部刺激术 (DBS) 属于间接刺激, DBS是一种通过在脑深部的、特定的部位埋置脑深部电极和脉冲发生器, 然后通过体外调控刺激的电压、频率、脉宽等参数, 通过神经网络对刺激的识别、扩大及传导, 影响整个大脑皮层的兴奋性, 从而达到对神经系统疾病进行治疗的目的。神经调控对于某些慢性病、疑难病具有疗效快速、长久、特效的优点, 同时还可以减少患者治疗时的痛苦,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该文为了研究神经调控法对特发性癫痫的疗效, 对治疗组83例特发性癫痫患者进行脑深部刺激术, 对照组83例患者采用口服西药进行治疗, 经过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36%,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1.08%, 对其进行统计学处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采用神经调控法 (脑深部刺激术) 治疗特发性癫痫比单纯口服西药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 并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具有创伤性小、可逆、可调控、方法简单、安全、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神经调控治疗特发性癫痫的临床治疗效果, 为临床治疗特发性癫痫提供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 从而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选择2010年3月—2012年6月在该院就诊的特发性癫痫患者166例, 获得患者同意后, 将其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83例患者采取神经调控 (脑深部刺激术) 的方法联合口服西药进行治疗, 对照组83例患者只采取口服西药对其进行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 其治疗时间为312个月, 治疗完成后, 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经过一定时间的治疗后, 治疗组83例特发性癫痫患者中, 治愈率为60.24%, 有效率为30.12%, 无效率为9.64%, 总有效率高达90.36%;对照组83例患者中治愈率39.76%, 有效率31.32%, 无效率28.92%, 总有效率为71.08%;比较两组的治愈率、有效率与总有效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神经调控法治疗特发性癫痫的临床疗效显著, 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具有方法简单、安全、不良反应少的优点, 故值得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神经调控,特发性癫痫,临床疗效观察

参考文献

[1] 王洪飞, 周家利, 马华朝, 等.神经调控治疗特发性癫痫疗效分析[J].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2, 24 (11) :1051.

[2] 栾国明.神经调控治疗癫痫的新理念[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电子版) , 2012, 6 (23) :7493.

[3] 马德选, 徐如祥, 张新伟, 等.难治性特发性癫痈的外科治疗[J].青岛医药卫生, 2009, 33 (1) :5.

[4] 况玉玲.丙戊酸钠联合中药治疗儿童全面性特发性癫痫的临床疗效[J].内蒙古中医药, 2012, 12 (15) :47.

[5] 韩德雄, 孙空, 庄礼兴.穴位埋线治疗全面发作型癫痫85例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 2008, 26 (4) :39.

[6] 庄礼兴, 张静, 李玉竹.穴位埋线治疗全面性发作型癫痫临床观察[J].中华针灸杂志, 2011, 5 (3) :800.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传承与发展盱眙乡土文化论文下一篇:独立学院考试管理制度改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