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摩擦问题探讨论文

2022-04-20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国际贸易摩擦问题探讨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世界经济圈的不断缩小,我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进行国际贸易的频率也越来越频繁。

国际贸易摩擦问题探讨论文 篇1:

新书推介

《中国WTO报告2004-2005》

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 编著

经济日报出版社

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组织有关权威部门和专家学者编写的《中国WTO报告2004-2005》一书,对WTO成立十周年和中国入世三周年进行了全面回顾与展望,并对近年来若干敏感行业所遭遇的国际贸易摩擦进行了评析并且提出了应对策略。该书集中体现出实用性、学术性、资料性和权威性四大特点。全书紧紧围绕WTO和中国经贸发展领域的主要问题,反映重大事件,探讨突出问题,可以为企业和政府有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借鉴,该书选取的主题、数据、理论分析、政策建議和趋势展望等都力图达到国内最高水平。同时该书作为中国WTO领域里的重要学术研究成果,力图对主要现实问题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作为辅助,本书附有我国新制定、新修订的法律法规目录,主要WTO成员方对我国承诺履行情况的评估报告,以及中国及WTO一年大事记等资料,方便读者利用资料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东亚崛起与危机的制度分析》

马宏伟 著

中国金融出版社

包括韩国、新加坡、泰国、中国台湾、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国家和地区的东亚,在二战以后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为壮观的经济增长奇迹,而当“东亚奇迹”、“东亚模式”等词汇越来越频繁地见诸媒体时,当人们正怀着各种各样的心情预测东亚的美好未来时,一场严重的金融危机却骤然而至。面对东亚经济形势的跌宕起伏和急剧逆转,本书作者借鉴西方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以制度创新理论来解释东亚经济的崛起与危机,展望金融危机后的东亚经济和制度走势。

本书全面分析了“二战”以后东亚经济发展的跌宕起伏的制度原因,即政府主导型制度由于是对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的创新,是有利于发挥后发优势和学习型制度变迁优势的创新,带来了东亚经济的迅猛发展;没能适时实现制度创新是东亚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

《全球化动荡》

【加拿大】 马乔里·格里芬·科恩

斯蒂芬·麦克布莱德 编著

段保良 译

华夏出版社

20世纪90年代,“全球化”已经成为许多新闻记者和学界人士津津乐道的话题,从一开始“全球化”这一术语就既具有经验的特征,又具有意识形态的特征。从经验层面上讲,全球化是指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迈向一个新的时代。从经济层面上,最关键的则是要提高国际贸易和投资水平,撤销对金融和资本流通体制的限制,并产生与跨国公司相关联的全球生产网络。在政治层面上,再次得势的新自由主义者,急不可耐地要建立一个世界,即市场更加自由,政治制度如国家所扮演的仅仅是一种推动改革的角色,而文化上要达到的结果据说是一种同质化了的文化碎片的比较紊乱的混合。

全球化是一个真实的过程,其间必然伴随着国际政治经济的无序和动荡。本书的编者旨在挑战全球主义的意识形态,本书收录12篇论文,涉及全球化进程中国家、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跨国公司、国际组织、外来劳工和全球正义等问题,对全球新秩序提出了质疑,探讨了发展中国家以及弱势群体如何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如何制定策略,如何应对市场和规章制度的变化等问题。

《中欧贸易摩擦》

黄辉 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随着欧盟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欧贸易摩擦存在明显增加的可能。欧盟是25个国家的经济联盟,法律和政策的复合性和双层结构决定了应对中欧贸易摩擦的复杂性。中国企业面临的主要技术壁垒来自欧盟。国内企业要加强有关规则的研究,尽量避免由此引起的贸易摩擦。

本书是国内第一部专门探讨中欧贸易摩擦的著作,全书从总体上探讨了中欧贸易摩擦发生的原因和对策,并对反倾销、技术贸易壁垒、保障措施和知识产权等领域的摩擦进行了重点剖析。书中还首次以“西班牙烧鞋事件”为例对中欧民间贸易摩擦进行分析,该案凸现出中国企业与产品要想在国际化征程中获得长足进展,必须解决在国外经营过程中融入主流社会和减少文化冲突的问题。

国际贸易摩擦问题探讨论文 篇2:

浅谈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策略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世界经济圈的不断缩小,我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进行国际贸易的频率也越来越频繁。在进行国际贸易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摩擦也在不停的涌现,矛盾也在持续升级,所以必须加强对国际贸易摩擦和冲突解决措施和方法的研究工作,使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占据有利地位,不断的发展和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本文通过分析和探讨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现状,通过不断的总结经验和教学来找出一些解决我国国际贸易中所面临的摩擦和困难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国际贸易 摩擦困境 策略措施 发展远望

在世界经济水平持续腾飞的今天,各个国家之间进行经济往来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彼此之间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大。但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彼此之间的摩擦也越来越多,矛盾也在不断的加深,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更加白热化。因此必须加强对国际贸易中解决和处理摩擦和矛盾的研究,提高我国的竞争力,保证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占据有利的地位,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崛起提供一些策略和方法。

一、国际贸易中摩擦的特点和产生原因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世界经济中各个国家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彼此之间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各个国家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产生摩擦和冲突也就越来越频繁。国际贸易中摩擦的主要特征与当前社会发展趋势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必须要把握当前发展趋势,掌握时代脉络,才能够在国际贸易中立于不败之地。

1.国际贸易摩擦范围广。在全球化的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进国际贸易这一个大市场中,彼此之间的利益纠葛十分复杂极易产生摩擦。国际贸易中的摩擦和矛盾从以前的只在发达国家中到现在的与我国经济往来的所有国家和地区,波及范围越来越广,涉及方面越来越多,从而使我国在国际贸易中所面临的威胁也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在国际贸易中正是由于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发展,在整个世界经济体系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也越来越多,也是造成摩擦和矛盾波及范围越来越广的重要原因。

2.国际贸易摩擦中热点问题更加突出。国际贸易中的国家与国家(地区)之间的矛盾的冲突越来越集中在几个方面,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优化。在国际贸易中矛盾和摩擦最为集中的就是知识产权上,知识即财富,是一个国家在国家贸易中占据主要地位和影响力的基础。因为在未来的社会发展进程中越来越看重知识产权,一个国家拥有的知识产权越多说明这个国家的创造力越强,综合国力也越大。知识产权决定了国家在国际贸易交易中能否占据主导地位,能否获得最大的利益。

3.国际贸易摩擦中涉及产业更加丰富。国际贸易中所涉及的产品越来越多,越来越豐富,从而使摩擦和矛盾所涉及的产品也不断的增加。国际贸易交易已经不仅仅是传统的石油,木材等产品原材料,它的层次在不断的丰富,产品也在越来越多,例如有玩具,电子产品,书籍等,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我国文化产品的贸易输出。

4.国际贸易中摩擦等级不断提高。由于参与到国际贸易交易中的国际越来越多,它们之间为了维护自己本身利益会采取一些手段,这就造成了国际贸易交易中的矛盾和冲突在不断的加剧,摩擦等级也在持续提高。国际贸易交易可以说是犹如战场,各个国家之间都在进行着没有硝烟的战争,而且战争的等级在不断的提升,所造成的损失和破坏不亚于现实中的战争破坏。因此必须加强对国际贸易中摩擦和冲突的研究,使我国处于有利地位和占据主导权。

二、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现状和摩擦产生的原因

由于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所占据的位置越来越重要。因此所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波及范围越来越广。中国企业在国际上所参与的层次也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全面,因此所接触的摩擦也就不断的增加。下面就我国在国际贸易中所面临的摩擦和矛盾的原因进行分析。

1.我国在国际贸易中贸易摩擦不断增加的内在原因。

1.1经济水平的提升加剧贸易摩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水平在稳步上升,综合国力在不断的进步和提高。我国越来越多的产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在世界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与此同时由于我国具有巨大的劳动力市场,产品价格相对来说比较低,更容易在市场经济中占据有利地位。

1.2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造成贸易摩擦。这也与我国没有完善的外贸管理系统有很大的关系。例如我国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自己发挥的主观能动性不强,有一大部分受政府的约束,不能够发挥出自己最大的能量。与此同时企业在进行对外贸易的过程中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造成了我国在对外贸易交易中产品过于集中,对市场的正常的健康快速发展有着不利影响。

1.3对外贸易交易构成层次单一。我国在对外贸易出口的产品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技术含量比较低,产品价格便宜的商品,而对进口国家的本地经济有着巨大的影响,容易出现贸易摩擦。与此同时我国对于技术含量高的核心技术很大一部分依赖进口,只是在我国进行组装,相当于发达国家的劳动力市场这也极易造成贸易摩擦。

2.我国在国际贸易交易中摩擦不断增加的外在原因。

2.1全球化趋势下的影响。全球化经济是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是整个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当今世界的经济发展趋势是合作中竞争,竞争中合作,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复杂而又多变。正是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制度的不同,文化观念的差异必然会造成了国际贸易交易中的不必要的摩擦和冲突。所以说必须加强沟通和交流,及时进行调解减少贸易摩擦的产生。

2.2世界经济的增速缓慢和低迷。世界经济在经过金融危机之后发展势头不强,增长速度缓慢。同时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也不尽相同,造成了世界经济组成的成分不平衡,各个国家和地区为了维护本国的经济利益,采取了不同的保护措施来防止外来经济的进入和破坏,这也极易造成国际贸易摩擦和冲突。

2.3政治因素的影响。我国综合国力的稳步提升,经济水平的持续提高对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地位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因此发达国家在政治上对我国经济发展进行限制从而造成了贸易摩擦。例如,许多发达国家出于不同的政治目的对我国的国际贸易进行限制,在政策和法规上对我国进行贸易限制,禁止出口较为先进的科学技术产品,同时加高进口门槛,对我国出口的商品进行不同标准的制约,这也造成了我国在国际贸易中摩擦和矛盾的加剧。

三、我国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方法和措施

国际贸易摩擦是我国经济发展中影响最大的一个因素,它是我国进行经济发展和改革的试金石和垫脚石,是我国经济发展中必须克服的一个困难。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贸易摩擦产生的研究和分析,从而找出一些策略和方法来解决国际贸易摩擦和冲突,使我国经济能够持续稳定的腾飞和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

1.加强立法建设,建立健全外贸管理体系。加强立法工作,建立健全外贸管理体系是解决贸易摩擦和矛盾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建立了完善的管理体系才能够保证对外贸易的健康有序的进行,尽可能的减少贸易摩擦和矛盾的出现。与此同时要发挥我国世界大国的作用,发挥我国经济水平在世界经济中的优势,积极的参与国际条款和法规的制定,从源头上减少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摩擦和冲突的出现。当然也要进行法制建设,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各项政策要进行细化和完善,使对外贸易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从根本上减少摩擦的产生。

2.调整我国经济结构,增强国际竞争力。由于我国对外贸易的经济结构比较单一,大多数都是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商品,相对来说价格比较便宜,进口国家为了保证本国企业的利益而提高门槛,造成了贸易摩擦和冲突。因此必须对我国经济结构进行调整和改革。改革主要向高新技术方面发展,進行创新,从而提高我国的商品竞争力和影响力,避免贸易摩擦的出现。

3.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我国核心竞争力。人才的培养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未来,关系着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因此必须加强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首先在高校交易中就要注重人才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增强他们的专业能力和素质,为我国对外贸易输送大量的专业人才。其次,对于已经从事对外贸易的人员要进行定期的培训和学习,保证他们有着完善的知识体系和强悍的管理能力。只有这样大力的培养人才才能够使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占据有利地位,掌握主导权。

4.企业加快改革,直面贸易摩擦。由于我国企业在国际上参与的层次越来越广,所面临的摩擦和矛盾也是在不断的增加。我国企业要加强自身的改革,使自己对外贸易中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有利于占领国际市场。当然面对摩擦也不能够胆怯,要勇于面对它,并且能够解决它。与此同时可以多方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强势有力的组织,能够共进退增加我国在国际上说话的分量,保证企业的利益。国际贸易摩擦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要面对的一个挑战,只有通过这个考验我国经济才能够更加快速的腾飞和发展,才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因此我们要根据其的特点和产生原因来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找出一些策略和方法来避免出现贸易摩擦和冲突,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乔珊珊.我国外贸摩擦中失利原因的理性分析[J]商务部信息中心,2007,2:5-8.

[2]李宏,赵晓晨。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28-31

[3]魏浩;张二震;;发展中国家与中国的经济摩擦及其影响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5年10期

[4]李鸿我国对外贸易摩擦的成因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3(5):17-19

[5]隆国强.十大应对策略——中国直面国际贸易摩擦高峰期[J].国际贸易,2003(12).

作者:林明

国际贸易摩擦问题探讨论文 篇3:

“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国企业国际投资退出问题的研究

摘 要: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国企业逐步走向国际市场。当前,由于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和新冠疫情全球化延续,国际化投资退出成为中国企业日益关注的战略问题。本文探讨了中国国际投资面临的风险,并提出国际投资退出的途径,为中国企业优化国际投资政策、规避国际化经营风险提供了决策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一带一路”倡议;国际投资;投资退出

本文索引:李涛涛,李娅.“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国企业国际投资退出问题的研究[J].商展经济,2021(16):-048.

DOI:10.12245/j.issn.2096-6776.2021.16.14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计划,简称“一带一路”倡议。截至2020年初,中国已经与137个国家、30个国际组织签订了共建协议。中国政府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大量的中国企业积极对外发展,开发国际市场。中国企业国际发展具有项目规模巨大、国家地区分布众多、投资金额巨大等特点。然而,当前国际环境贸易摩擦不断,国际化投资退出战略也是对外发展中的重要一环。

目前为止,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和战略发展到了全面深入推广和推进的阶段。“一带一路”倡议主要涉及65个沿线国家和地区,绿地投资是中国企业主要的投资方式[1]。且我国于2015年3月正式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就明确规定:交通、电力、电信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倡议的优先领域。中国已在“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多个国家和城市的基础建设等多个领域进行了众多重大项目的投资。

如果说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是企业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机遇,那么及时从高风险市场退出是企业的重要生存转机和挑战。资本退出作为企业收缩业务的重要手段,也可以优化企业内部资源的管控。在退出过程中取得最大经济效益是企业永续经营的关键。这是企业生存战略中的一部分,也是企业进行资源再分配的措施之一。

1 国际投资退出概念

国际投资退出是指外国投资者(包括外国公司、企业等经济组织)由于政策不稳定、竞争强度的加大,以及跨国公司为规避贸易摩擦, 将生产基地转移至第三国撤出资本,全部或部分地终止在东道国或地区的生产经营活动[2]。在新冠疫情和贸易摩擦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国际投资退出问题的严重性已日益凸显。

国际贸易投资不只是贸易的往来,往往也依托于国家之间的关系好坏。中国5G的发展在很大层面上就受到了国际环境的压力。在国际环境发展不确定的情况下,商业竞争的难度也随之增大。同理,国际投资退出也会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跨国公司撤资不但涉及东道国政府和跨国公司双方的利益, 还会影響关联企业和职工等其他利益相关者[3]。如何以最优的方式退出国际市场,将企业损失降至最低,将国际影响降至最小,是国际投资退出战略所需考虑的重点。

2 国际投资退出的特征

2.1 收回投资成本困难

从我国推进发展“一带一路”倡议的现有投资项目来看,我国企业主要将投资目标集中于大型基础设施建设、能源资源以及信息通讯等产业方面。在2006-2015年间,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投资的43个项目中就有31个以基础建设为主的项目失败,损失的金额更是高达480亿美元。基础设施建设前期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保障项目顺利完成并持续运营才能实现预期收益,这就要求跨境企业承担很大的风险。如表1中列示的“一带一路”倡议项目,可以看出项目建设投资金额大的特点,并且由于是基础设施项目,所以需要很长的建设周期才能完成。基础设施投资大、收效慢的特点决定了企业盲目进行投资退出将面临高额的损失。

2.2 引发负面国际声誉

投资退出势必会影响“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声誉,且国际声誉决定“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影响力。跨国企业撤出本国后,会引起连锁反应,首先会对本国的劳动者失业率造成影响,进而激化社会就业矛盾等。对于跨境投资退出问题来说会产生两个方面的影响。第一个方面是对东道国劳动者的影响。“一带一路”倡议引发的东道国劳动者失业会引发当地民众的不满,甚至会侵犯工会的利益。并且雇员失业还会伴随着后续失业者安置的问题,一旦处理不当便会对中国企业声誉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进而导致“一带一路”倡议的声誉也受到影响。第二个方面是对东道国建设方面的影响。跨境投资退出很容易对东道国基础建设产生影响,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通常伴随着国与国之间的外交合作,因此,当中资企业需要退出投资时,无论是主动退出还是被动退出,都会对被投资建设国家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投资退出将会使正在建设的项目成为烂尾项目,并不能实现预期的效果,并且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如果不退出又会使跨境企业面临更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很难平衡项目终止和东道国利益之间的关系。一般情况下,企业为了避免更大的经济损失会选择投资退出,导致的结果就是促使中国企业形象受损,进而使“一带一路”倡议形象受损。如果外国投资者撤资的事件频发,由撤资导致的连带性会影响本国整体吸引外资的水平[4]。连带性的影响同样也会引起东道国的不满。“一带一路”倡议是国家战略,需要良好的声誉维护国家形象,国际投资退出导致的负面影响就是减弱“一带一路”倡议的内在竞争力。

3 国际投资退出的影响因素分析

(1)国际环境复杂,不确定性增多,企业生存面临挑战。由于新冠疫情的爆发,从总需求来看, 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都将受到冲击, 消费和投资所受冲击尤为严重[5]。并且,疫情在短时间内很难得到根本解决,这便会深刻影响全球经济进程,在这种经济环境下跨国企业生存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原因在于外部经济环境恶化导致企业很难实现正常运营。当下跨境企业不仅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而且贸易摩擦也是当下中国跨境企业所面临的难题。“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实现崛起和重构世界经济格局的重要一步。中国与其他国家特别是美国的贸易摩擦将呈现一种常态化、长期化、复杂化的趋势, 这是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重构所必然面对的局面[6]。中美贸易摩擦是外部势力干预“一带一路”倡议的因素之一,中美贸易摩擦也将使中国对外投资状况雪上加霜。

(2)政治分歧造成国际投资合作难度增加。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之间的政治干预会影响合作交流,进而为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合作带来风险。到目前为止,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横跨欧亚大陆。“各国地域的差异将会带来政治的差异,政治的差异就会导致利益的分歧,虽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会对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和经济合作带来新的机遇,但同时也伴随着各个国家利益分歧带来的现实问题。利益分歧带来的冲突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各个国家在经济层面的交流和沟通,“一带一路”倡议将成为内政外交的重要问题[7]。以政治手段解决利益分歧是与“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建设“一带一路”经济圈的必要手段。因此中国与“一带一路”倡议国家间合作机遇与风险并存,但同时这更是一场消除政治分歧下的国家合作。

4 退出战略的建议

4.1 合理分散项目风险

企业通过多方面、多元化的经营来分散市场由于投资失败导致的风险[8]。面对企业可能遭遇的风险,可以在发展对外投资时,进行多方投资来分散风险。企业在国际化投资经营中通常会同时进行多个项目建设,因此在面对不可预测风险时,可以很好地避免企业面临的运营停滞状态。对投资退出项目评估时要遵循以下两点,当投资项目发展面临无法克服的困难时,要及时进行退出止损;当投资项目的技术面临滞后且无法突破时,也要及时进行退出。重新配置资源、合理化、流程再造以及公司重构等过程中, 大规模对海外事业活动进行撤资有利于公司提高效率、增强竞争力[9]。那么根据企业未来发展战略的调整,可以选择将企业的资源从需要退出的项目上调整到其主要项目上,这就很好地体现了多项目共同经营带来的分散风险的作用。所以说企业经营的多元化也非常重要,不仅能够降低企业项目单一产生的内部风险,更不会由于单一产业发展的瓶颈导致企业无路可走。

4.2 避免负面声誉产生

第一是做好员工善后处理。企业在进行投资退出的过程中,为避免造成雇员恐慌,主要实施方案是处理好员工的失业补偿,将企业退出的影响降至最低。在企业做出退出市场的决策后,需要重点关注企业退出过程中需要的资金和海外资产的保护问题。对于投资退出所需的资金可以进行内部筹资,筹资过程中需要注意两个方面:(1)企业可以通过处理企业的部分海外资产来筹集资金。企业在国际化投资过程中,会在海外拥有大量的资产、设备、技术等,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合理出售企业无法运回的部分资产,可以为企业回流部分资金;(2)企业可以从母公司取得善后所需的资金。企业在准备进行投资退出时,首要任务就是对投资退出所带来的损失进行估算,并根据估算的金额进行相应的筹资活动,以募集企业在退出策略实施过程中需要的资金。

第二是避免退出给中国企业带来负面影响。首先,企业在对外投资建设时需要与中国政府外交政策相契合,与中国政府的海外发展策略息息相关,积极配合国家政府的政策实施。其次,中国企业在海外发展时要与当地政府组织保持密切联系,积极与当地政府合作交流,了解当地政府的需求,改进企业自身的海外业务发展策略。最后,当企业最终选择退出市场时,需要提前与中国政府和被投资地的政府组织沟通交流,积极处理退出战略实施过程中可能带来的负面问题。为了维护“一带一路”倡议的声誉,必须避免投资退出对东道国的影响。退出投资必然会给投资地带来经济结构变化,因此要与当地政府提前沟通交流,最大限度避免企业退出战略的实施不会对当地的经济、政治产生巨大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吕越,陆毅,吴嵩博,等.“一带一路”倡议的对外投资促进效应——基于2005—2016年中国企业绿地投资的双重差分检验[J].经济研究,2019,54(9):187-202.

张立莉.跨国公司在华撤资动因、影响及对策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9(1):60-65.

赵平,王玉华.跨国公司撤资研究的述评与展望[J].国际商务研究,2017,38(4):89-96.

彭伟.外商企业非正常撤资:原因、影响與对策[J].对外经贸实务,2009(8):85-88.

罗志恒.新冠疫情对经济、资本市场和国家治理的影响及应对[J].金融经济,2020(2):8-15.

余振,周冰惠,谢旭斌,等.参与全球价值链重构与中美贸易摩擦[J].中国工业经济,2018(7):24-42.

李晓,李俊久.“一带一路”与中国地缘政治经济战略的重构[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10):30-59,156-157.

高智林,刘艳慧.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方法与对策研究[J].许昌学院学报,2013,32(3):120-123.

作者:李涛涛 李娅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货币资金效益审计案例论文下一篇:保险合同处理评估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