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融资风险及防范措施

2023-04-12

第一篇:投融资风险及防范措施

新形势下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风险及防范

作者:河北大学 马兴华

摘 要:随着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执行,各级政府投融资平台出现了飞速发展的态势。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但是一些地方政府的投融资规模过度膨胀,负债规模已经超过了地方财政的收入总额,其背后潜在的风险逐渐加大。本文首先简述了新形势下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发展,随后指出了平台所潜在的风险,最后从地方政府和商业银行两个角度提出了防范和化解政府投融资风险的措施。

关键词:地方投融资平台,风险,防范

一、新形势下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

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为刺激我国经济,中央政府开始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信贷大幅增长,其中地方政府的投融资平台成为最活跃的融资主体。

2009年3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贷结构调整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政府组建投融资平台,发行企业债、中期票据等融资工具,拓宽中央政府投资项目的配套资金融资渠道”。为此,各级地方政府大力发展,打造出了新形势下的投融资平台。据相关资料显示,截至到2009年11月底,全国各级政府投融资平台高达8000多家。

面对2008年以来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在“促增长、调结构、扩内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使经济较快地出现了止跌回暖,确保了经济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行。

二、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面临的风险

2009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2010年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这一背景下,地方政府的投融资将继续升温。但是如此快速的地方政府投融资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隐藏着不容忽视的风险。

(一)负债率过高,偿还风险大

投融资平台中80%的资金主要来自银行贷款。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资产负债比例普遍较高,有的地方政府负债率接近甚至超过200%。

与地方政府债务巨增形成对比的是,一方面自金融危机以来经济大幅下滑,地方财政收入增长减缓,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了财政支出,地方政府财政“入不敷出”,融资平台不断增长的巨额贷款则直接威胁着地方财政的偿付能力。另一方面投资项目的效益不高,地方政府投资项目大多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属于投入大、建设期长、回收期长的项目,项目收益不稳定,偿债能力弱。

(二)融资担保存在违规风险

地方政府为了让投融资平台公司能从银行获得贷款,违规向银行提供各种形式的担保。一方面这种做法已经违背了我国的相关法律:《担保法》第八条规定“国家机关不得为保证人”。2009年年底,财政部下发《关于坚决制止财政违规担保向社会公众集资行为的通知》,文件紧急叫停了地方财政为融资平台违规担保向社会公众集资。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为地方融资平台项目提供隐性担保,例如江浙某房产公司出资500万获得了一块价值1个亿的土地开发资格,由当地财政局担保获得土地证,该公司将土地证到银行进行抵押贷款,获得贷款5000万。这样“高杠杆率”的隐形担保将直接导致银行不良贷款隐性化和长期化。

(三)过度信贷加大银行流动性风险

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09年12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2009年我国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9.59万亿元,同比多增4.69万亿元。据统计其中大部分的贷款投向了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银行资金集中投向地方投融资平台,尤其是一些大型的中长期基础设施项目,这直接导致银行信贷结构严重不合理。银行中长期贷款的占比过高极大地减弱了银行的流动性,一旦通胀预期加大,政策调整将直接导致银行流动性危机。

(四)信息透明度低增加了运作风险

目前投融资平台的信息透明度低,尤其是财务不透明,使得银行难以弄清地方政府融资的总量,进而不能准确预测政府的还款能力,同时还使得银行不清楚政府投融资的资金使用情况,难以对其进行监管,这些都将使银行无法准确判断真实的信用风险。

除此之外,一些城投公司利用自身优势,通过伪造假信息来骗取银行贷款。如09岳城建债,它的发行人湖南省岳阳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涉嫌虚构子公司,此事件显示了城投债市场快速膨胀背后潜在的风险。

三、化解和防范政府投融资风险的措施

2010年2月2日国家统计局宣布,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7%,投资拉动了国内生产总值8个百分点,对其贡献率高达92.3%,消费贡献率为52.5%,净出口贡献率为-44.8%。这表明去年我国经济增长主要是由投资来拉动的,其中以政府投融资平台为依托的投资所占比重较大,为更好地发挥其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针对存在的各种风险,我们应采取组合措施来化解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风险。

(一)对于政府部门而言,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1.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在未来几年内,我国地方建设资金缺口将会继续扩大,传统的政府融资模式已经难以满足需求。各级政府应该不断创新,积极拓宽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在继续取得银行贷款支持的基础上,一是要拓展市政债券、企业债、企业中期票据等形式的融资渠道。2009年3月9日,京、沪、粤三地政府投融资平台企业共计250亿元的中期票据同时发行。二是要利用信托、股权融资、产权交易等多渠道募集资金。2009年10月23日,重庆高速集团首次尝试境外股权融资,它通过国际市场的招标、转让高速公路的经营权,建立起一种新的基础建设融资模式,这是中国首例高速公路实现境外融资。

2.完善地方信用担保体系

由专业的担保公司按照市场规则来审核地方政府的投资项目,减少投资风险和降低资源浪费。严格管理贷款项目的抵押担保,对抵押物进行动态评估,确保抵押物当前价值能够补偿项目贷款。同时国家应立法来规范以财政收入作为贷款担保的行为,使政府财政对投融资平台的隐形担保转为显性担保。

3.提高地方政府的信息透明度

为极大地避免信息不对称,应该在银行和政府之间搭建信息沟通渠道,实现信息共享。建立一套严格的投融资管理标准,增强财政收支的透明度,积极推动政府投融资平台所形成的隐形负债转变成合规的显性负债,彻底改变当前信息披露严重不透明的状况。

(二)对于商业银行来讲,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采取银团贷款方式

采用银团贷款方式,一方面可以降低单家银行的贷款额度,避免贷款集中度风险,同时也可以提高贷款议价能力。另一方面参贷银行从不同渠道获得更多的信息,可以通过设定贷款的前提条件来控制风险。截至到2009年9月末,我国银团贷款已达1.7万亿元人民币,银团贷款占全部公司贷款余额比重从2006年的1.72%上升到2009年的5%左右,但这远远低于国际上20%的水平,可见银团贷款市场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2.建立信用评级制度

为避免地方政府盲目投资,重复建设,需要对投融资平台建立起信用评级制度,对其实施信用评价和资信管理。由银监会统筹安排,由银行为主的债权人作为信用评价主体,结合贷款的五级分类,对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信用等级进行评价,并以此对地方政府的融资规模实施区别管理,确保地方政府信用良性发展。

3.加强项目监管首先建立一套完整的准入资格的监管体系,根据我国最新的产业政策和产业调整方向,对各投融资项目实行区别对待。其次建立全方位的运作监管体系,对项目运营进行及时监管:重点跟踪地方政府背景贷款项目的进展情况,加强资金流向的监控,确保贷款资金不被挪用,并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情况及时提出预警和防范。

参考文献:

[1]封北麟。地方投融资平台与地方政府债务研究。中国财政。2009.18.

[2]巴曙松。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风险评估。西南金融。2009.9.

[3]宋立根。地方政府城市建设投融资现状、问题及对策。地方财政研究。2009.2.

[4]张海星。地方债发行:制度配套与有效监管。财贸经济。2009.10.

[5]苏阳。地方政府背景贷款投放过速风险凸现。中国金融。2009.17.

第二篇:廉政风险及防范措施

近年来,按照上级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相关要求,市中心血站成立了站长任组长,副站长、支部委员任副组长的“廉政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面领导开展市中心血站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履行基层党组织政治责任,切实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构建廉政风险防控体系。该站结合本站实际情况,通过召开全体党员、职工动员大会,广泛动员部署;加强学习、选择重点、明确风险、注重防范;对应中心血站建立运行中的血站质量管理体系,以此为工作载体基础,制定了《市中心血站廉政风险防控体系管理文件》,作为制度保障,制定日常工作中的防控措施,完善防范管理,加大防控工作力度,更好地履行基层党组织职责,确保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有效实施,实现完成各项工作目标任务。该站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涵盖了有关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各部门、科室的《标准操作规程》,全面涵盖了中心血站党务、行政、财务、后勤、业务、质量等工作范畴,在历次的卫生部、卫生厅血站质量管理检查中受到了“体系文件覆盖全面、细化做得很到位”的评价。在中心血站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和运行工作中,该站坚持依法规范执业、制度性文件管理、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和持续改进的原则,组织开展中心血站全面工作。还建立实施了站领导班子成员和相关科室负责人每周一坚持到科室、采血现场等一线工作场所现场办公制度;职工培训与继续教育制度;建立实施了质量、业务、行政巡查科室工作制度;建立开展了质管员工作制度;建立实施了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持续改进、及时修订常态化制度。

在今年开展构建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工作中,该站按照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的原则,结合已建立实施运行多年的中心血站质量管理体系工作,以此为工作载体基础,将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排查风险点、制定防控措施、完善规章制度、规范工作流程、建立长效机制等要点要求逐一落实、有效推进。并为此修订了有关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和记录,形成有效防控廉政风险的“制度链条”,使其达到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与制度建设、日常工作、日常监管、持续整改、责任追究紧密有机结合的目的。通过防控廉政风险的制度化文件及其运行机制建设,初步形成了该站在领导决策、干部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物资采购、资产处置、后勤(基建)管理、采供血业务及质量、临床用血业务指导、协助卫生部门开展临床用血许可及检查、储血质量控制管理等具备权力运行的、具有潜在风险点的工作事务的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体系。

第三篇:当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运行的潜在风险及防范策略

2010年07月12日00:00 金融会计 [陈鸿祥]

访问次数:349 字体:大中小

2008年底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决定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了4万亿元的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受政策推动,各级地方政府扎堆上马基础设施项目,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大量涌现,债务规模飙升,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不管从微观风险管理角度,还是从宏观经济运行角度,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隐含的潜在风险正逐渐显现,2009年底迪拜危机的爆发对我国地方政府过度依靠融资平台大举借债敲响了警钟。因此,如何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运行,实现健康运行与风险防范有机结合已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一、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产生背景

所谓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指由地方政府组建的不同类型公司,主要包括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城建开发公司、城建资产经营公司(在各地的具体名称不同)等。主要运作流程:地方政府通过财政拨款、土地划拨、股权投资等方式出资,组建一个资产和现金流大致可以达到融资标准的公司,必要时辅之以财政补贴、“信用安慰函”等手段作为还款保证,主要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重点投向市政建设、公用事业等项目。

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一些地方政府为了突破资金瓶颈和法律障碍,开始建立了—系列的专业投融资公司适度承接信贷资金或信托资金,进行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毫无疑问,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对于推动地区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的确发挥了不可磨灭的积极作用,然而这一时期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发展规模并不大。

进入2008年下半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引发国际金融危机,并对我国宏观经济造成了重大影响。为防止经济出现大幅下滑,中央及时而果断地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009年3月,人民银行与银监会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贷结构调整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地方政府设立合规的融资平台,吸引和激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央投资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政府组建投融资平台,拓宽中央政府投资项目的配套资金融资渠道。各级地方政府紧紧抓住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机遇,加快融资步伐,组建的融资平台如雨后春笋。据央行2009年第四季度披露的数据,全国3800多家地方融资机构,管理总资产8万亿元,地方政府的负债已达5万亿元,负债规模急剧扩大,地方融资平台的数量和融资规模在过去1年中激增。由于融资途径主要靠银行贷款,在2009年全国9.59万亿元的新增贷款中,投向地方融资平台的贷款占比高达40%,总量近3.8万亿元。

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积极作用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通过大规模融资,发挥了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有力地推动城市化建设,促进当地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并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现“扩内需、保增长”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市化进程

在现行财政分税制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事权和财权分配出现了事实上的事权重心下移而财权重心上移,导致地方政府事权、财权不对等,在城市化加快发展阶段,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较大,大部分地方政府可支配财力远远无法满足庞大的资金需求,寻求外部融资成为必然,地方政府通过设立大量融资平台进行融资,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有力推进了城市化进程。

(二)扩大国内需求,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外需求锐减,国内一些出口加工企业出口订单减少,面临减产、停产的局面,地方政府利用融资平台迅速启动了内需,形成了新的国内有效需求,使企业的生产能力能够正常发挥,使国内就业少受或不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商业银行也迎来了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全社会树立了信心,保持了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行。银监局相关数据表明,2009年全国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中有近40%投向了各级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公司,还有相当数量的生产流通企业因政府融资平台的投资需求扩大而增加了新的银行贷款。

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运行的潜在风险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促进地方城市化建设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其迅速发展过程中,形成巨大融资规模,蕴藏的潜在财政风险、金融风险也正逐渐显现。具体表现为:

(一)融资责任主体模糊,缺乏风险控制机制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基本上属于国有独资公司,无论是人事管理还是具体业务都受到地方政府实际控制。资产管理在国资委,人事任免在地方政府党委,项目选择在发改委,资金管理在财政,融资平台话语权较弱,责任主体模糊,在实际融资过程中,协凋成本高,且存在较大的政策风险,不同融资平台获取的银行贷款难以汇总统计,对财政负债能力构成威胁。多数融资平台没有建立和执行严格的风险管理控制制度,不按贷款用途使用贷款或随意改变贷款投向、以其他项目贷款作为建设项目的资本金、因为项目规划不当造成信贷资金闲置等损失浪费和违反建设项目管理规定等问题时有发生。

(二)设立门槛低,运作不规范

有些地方政府财力不足,拿不出更多的资金作融资公司的注册资金和项目资本金,用一笔资金来回转,当做几个公司的注册资金、几个项目的资本金;有些地方政府挪用贷款,将通过融资平台的关联公司获取的银行贷款挪用充作资本金;有些地方政府给融资平台注入没有经济收益的实物资产充当资本金,甚至把政府部门办公楼、城市公共设施等充当资本金,甚至连资产转移、产权过户等手续也不办理。由于缺乏有效约束,较低设立门槛使得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大量增加,在这种情况下,担保单位的担保能力、代偿能力普遍下降,且融资平台之间普遍存在互保现象,出于竞争一些银行放松贷款审查,加剧银行贷款的潜在风险。

(三)信息不对称,评估和防范信用风险困难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资金纳入预算外管理,游离于公共监督体系使得财务信息缺乏透明度,成为地方政府的重要激励因素。银行是针对具体融资平台法人或项目放贷,难以了解辖区融资平台总体融资情况和偿还安排,随着政府融资平台的规模增加,地方政府的隐性负债难以掌握、真实财力难以评估:项目信息往往是政府提出融资意向后获得,重点项目融资尚没有形成公开市场竞标机制;政府融资项目往往与多家银行分别签订协议,银行间没有共同信息平台,银行只能凭借不完整资料进行评价;在目前多家银行竞争、一个政府又有多个融资平台的情况下,形成“多头融资、多头授信”的格局,一家银行难以把握地方政府总体负债和财政担保承诺情况,对某个项目资本金来源、资本金到位情况进行有效监控非常困难,很多融资平台将所承贷的资金划转至财政专户或关联企业,银行难以监测资金流向。

(四)融资渠道单一,融资负债率高

目前,银行贷款是政府融资平台主要融资渠道,融资平台对外融资多以银行的中长期商业贷款方式进行,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比例过低,缺乏持续融资的顺畅通道。据调查,在某城建投融资平台融资总额中,银行贷款和信托产品的占比高达90%。银行贷款占比过高,资金来源渠道单

一、融资成本较高,因政府主导的项目一般建设周期比较长,政府融资90%以上均为中长期融资,一方面,融资规模受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极大,融资来源的稳定性受到影响;另一方面,中长期贷款比例过大,加大了银行贷款结构不平衡,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期限错配问题突出,加剧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五)缺乏约束机制,偿债能力不确定

由于融资平台的融资数额没有明确限制,一些地方政府竭力扩大融资量,似乎融资越多政绩越好,甚至把还贷负担转给了后几届政府。融资平台注册资本绝大部分为土地、股权,现金注资很少,普遍资产负债率高、资产利润率低。融资平台主要承担政府公益性项目,大部分项目是社会效益重于经济效益,无现金流或现金流不足,不能满足偿债需要。政府融资平台的贷款偿还主要依靠未来地方政府财政税收收入、土地出让收入和特许权收费,而地方融资平台的投资项目多为“铁公基”建设,项目建设周期相对较长,在贷款期限内,还款来源极易受地方财政税收下降、行政收费取消、房地产价格下跌和土地市场流拍等经济、政策层面的不利影响。一旦还款来源得不到保障,融资平台资金链可能断裂,甚至引起地方财政危机。

(六)政府承诺担保措施缺乏制度保障

为了保证贷款安全,银行一般要求融资平台借款有政府财政担保,承诺将还本付息支出作为预算支出,但政府举债仍是制度外融资,没有相关法律和制度予以保障。根据我国《担保法》规定,地方政府出具的还款承诺函、担保函不具备担保效力。一旦地方政府的财政承诺最终不能兑现,银行诉诸法律,保障债权的难度较大。同时,政府进行投融资操作往往缺乏中长期规划,财政监督不到位,财政风险预警和防范机制不健全,进一步加大了贷款潜在的风险性。

四、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运行的政策措施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面临着潜在的债务风险,如果缺乏规范管理,极有可能导致不良贷款的隐性化、长期化。因此,需要从政府、银行两个层面建立起融资约束机制,加以系统防范和化解。

政府层面: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平衡地方财权和事权

目前,由于地方财权与事权的不匹配,地方经济发展与财政资源短缺的矛盾加剧,而现行《预算法》又禁止地方政府进行赤字预算和举借债务,迫使地方政府干预信贷资源。应通过以下方法,实现地方财权、事权的平衡:一是改革分税制,调整中央、地方的税收分成比例,加大对地方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二是“国退民进”,尽快清理一些不合理的行业准入制度,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垄断行业;三是对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从法律层面予以规范,并出台相应管理制度和管理细则。

(二)提高融资平台信息披露透明度

一是建立由地方政府部门牵头,财政部门、人民银行、银监部门共同参与的融资平台贷款监测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加强监测的相关措施和办法,负责统计、评估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负债情况,定期向金融机构通报; 二是相关主管部门要督促辖内各融资平台加大信息发布力度,相关信息及时公开披露,推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隐性负债向合规的显性负债转变。

(三)规范地方政府出资行为,增强融资平台造血功能

地方政府不得直接将法人单位的房产、土地产权等资产划拨到政府融资公司,注入到融资公司的注册资本金不得再次作为资本金,融资公司相互之间不得担保;融资平台必须采取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鼓励投资银行和会计师、律师、评级等中介机构参与,促进项目投融资行为具有较高透明度和严格市场约束。同时,通过股权划转或增资扩股等方式将分散的城市优质资源整合到融资平台,将经营性资源、优质资产以及容易产生现金流的投资项目划拨到融资平台公司,不断扩大资产规模、现金流量,确保融资平台具备资金筹集和正常运营能力。

(四)拓宽融资渠道,发展多元化融资方式

目前,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融资渠道主要来自于银行贷款,地方政府应合理预测可支配财政收入和债务规模,大力发展多元化的政府融资市场。一方面,继续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对接与合作,积极通过信用增级等方式满足金融机构的融资条件,进一步提高间接融资能力;另一方面,鼓励地方融资平台通过资本市场改善融资结构,寻求直接发行企业债券、股票、产业投资基金、信托计划、资产证券化等多种直接融资手段为补充,降低银行系统风险的积聚。

(五)建立地方债务总量控制机制

要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总量的有关控制和管理,做到“量入为出”,避免债务膨胀趋势恶化。一方面,提高地方政府举债行为和债务信息的透明度,逐步消除各种变相债务融资措施,引导各类政府性隐性债务与或有债务的“显性化”;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地方政府的财务报告制度,增强财政收支的透明度,掌握地方政府债务总量和结构。

(六)严格债务资金的使用监督

地方政府应当着力规范自身以及下属城市投融资公司的投资行为,明确并细化债务资金使用方向,对用债务融资支持的项目要建立严格的监控机制,确保资金按时准确拨付,建立严格的项目管理责任制,严密监控项目质量和进度,完善竣工验收程序。此外,通过地方人大、社会公众等多种渠道加强对地方债务资金使用过程的监督,对截留、挪用、贪污资金的行为及时追究责任。

(七)建立地方债务偿还保障机制

地方政府应当统筹安排本地区综合财力,拨款设立长期稳定的偿债基金,逐步形成以盈利性项目为载体、城建项目偿债基金为保障的债务偿还机制:由于部分公益性投资项目的投资收益可能不足以偿付本息,应当在每年年初预算时从地方经常性收入中按一定比例安排债务还本付息的资金缺口:地方人大对以财政收入作为贷款担保的行为进行立法规范,使政府财政对地方融资平台的隐性担保转变为显性、合规担保,政府每年预算内、预算外资金的收支情况,对外直接融资、间接融资以及还本付息和授权执行情况要接受人大监督。

(八)建立风险控制机制,监测和预防债务风险

一是建立内部控制机制。建立筹资、投资等财务活动的科学决策程序,发挥专家智慧和科学程序的监督作用;建立公司财务风险跟踪监督和预警机制,对财务风险进行全程跟踪、识别、评价和预测;对存在风险的财务活动实行问责制,明确承担责任和风险报酬:利用合同条款约定,对表外事项和或有事项责任进行明确,对投资合同价款及支付方式等作出限制性规定。二是加强外部监督管理。建立地方政府的债务管理机制,从外部加强地方投融资平台举债的监管,将地方政府债务控制在合理的范围,有效约束地方政府融资行为。

银行层面:

(一)控制信贷融资规模,防止系统性金融风险

随着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信贷融资规模扩大,使得投资项目未来投资过度依赖信贷资金的持续投入,增加了央行货币政策调整难度,一旦货币政策收紧,项目发生流动性危机的概率增加,地方政府容易发生支付危机;而持续增加信贷供应,则面临通货膨胀压力,影响金融稳定。因此,各家银行都应当根据地方政府的可承受还本付息能力,确定相应的融资数额,融资总量应以本届政府任期内可支配用于投资建设的财力为限。

(二)建立银行间信息沟通机制,共同防范贷款风险

尽可能采用银团贷款方式,可以降低单家银行的贷款额度,避免贷款集中度风险,同时参加贷款银行间加强沟通协作,从不同渠道提高信息透明度,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分摊机制。

(三)严格授权审批制度,强化审慎风险管理

严格按照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流程,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业务加强管理:一是在贷款审批过程,不能随着降低贷款发放门槛,尽可能采用多种抵押和担保措施。比如要求“土地抵押+财政担保”或者“股权质押+财政担保”,多种形式防范风险。二是建立项目监管制,监控信贷资金流向。一方面强化贷款投资方向,对于不符合投资方向的贷款,予以提前收回,防范贷款投向不清或贷款投向转变产生的风险;另一方面实行专户管理、单独核算、专款专用,防止截留、挪用、挤占贷款资金现象的发生。三是强化融资期限管理,原则上与政府任期一致,超过任期的融资要由本级人大授权。

(四)实行资产证券化,化解银行信贷风险

商业银行可以对融资平台的存量贷款进行证券化,借助于债券市场来分解巨大的存量问题。一方面,商业银行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可以将表内的部分风险资产移到表外,化解自身的贷款风险;另一方面,当前情况下资产证券化是保持并提高核心资本充足率的一项重要措施,既有助于提升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又从总体上化解由于中长期贷款引发的流动性风险。

参考文献

1.肖耿等,“采取组合措施化解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J],《中国金融》,2009(20).

2.潘文轩,“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运行风险及其化解对策”[J],《投资研究》,2009(11).

3.封北麟,“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与地方政府债务研究”[J],《中国财政》,2009(18).

4.魏国雄,“建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融资约束机制”[J],《中国金融》,2009(20).

5.计承江,“关于政府融资平台发展问题的探索”[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1)。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盐城市中心支行)

第四篇:急诊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

急诊科护理工作的特点是工作量大、涉及面广、风险性强。急诊科患者病情危重、复杂、变化快、病死率高,加之患者家属对突发事件难以接受,对病情变化难以理解,易发生各种纠纷。因此,培养急诊科护士必要的应急能力、熟练的抢救技术、敏捷的处事方法、良好的沟通素质,对于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医疗纠纷、提高医护人员的自我防范意识、保障医护人员的自身安全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急诊科存在的护理风险分析

1.1 社会因素所致的风险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要求普遍提高,意识也明显增强。患者要求有良好的医疗环境、先进的医疗设备和优质的服务态度;对抢救和治疗效果期望值过高,对医疗护理的高风险和不稳定性缺乏了解;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的细化程度不够,卫生资源的分布和匹配的合理性存在某些不足,导致患者家属心理不平衡;社会舆论与媒体对医疗机构服务的特殊性宣传不够,个别不良事件影响了卫生系统的形象,致使部分患者在看病时持怀疑态度,不信任医护人员。故意制造纠纷。

1.2 医院条件欠缺所致的风险急诊科患者多,护士缺编,长期超负荷工作,使工作效率下降;医疗条件差,抢救仪器设备不全,急救物品、药品准备不充分;抢救和留观患者不能及时收住院,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急诊护理队伍的年轻化,技术力量薄弱,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差;这些都是导致纠纷的隐患。

1.3 科室管理因素所致的风险

1.3.1 各项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各级护理人员的职责、抢救工作制度、三查七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危重患者的管理制度、急救设备的管理维护制度等等落实不到位。医务人员医疗行为有章不循,对危重患者抢救不及时,极易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

1.3.2 抢救仪器没有处于备用状态抢救仪器在危重患者的抢救中提高了急救护理水平,同时也增加了许多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如抢救仪器无专人管理、摆放凌乱、违反操作规程、设备故障等都是导致护理纠纷的隐患。

1.3.3 抢救记录不规范,缺少自我保护意识主要表现在抢救危重患者时,只注重抢救措施、速度、效果,忽视了抢救记录,有的抢救记录不全面、过于简单、时间有错误、病情变化时未及时记录甚至涂改,一旦发生医疗纠纷,抢救记录不能提供有效的法律依据。

1.4 护理人员因素所致的风险

1.4.1 急救经验不足引发的风险近年来急诊科护士趋于年轻化,素质参差不齐,低年资的护士急救经验不足、病情观察不细致、操作技术不熟练、对患者病情缺乏正确的判断力,容易出现工作上的失误;有的护士对患者的提问不能耐心解答,引起患者及家属的不满.导致护患纠纷。

1.4.2 违反操作规程引发的风险在临床上有很大一部分操作是由护士独立操作来完成的,如:急诊护士的分诊、护送危重患者外出检查、输液、输血、给药、使用抢救仪器等等,这些都是医疗护理过程中必须采取的措施,但是由于违反操作规程,会给患者造成不良的后果。

1.4.3 护理职业损害引发的风险急诊患者病情危重,需要马上救护.不能确定患者是否有传染病,如:肝炎、艾滋病等,在急救过程中接触患者具有传染性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时不注意个人防护,不仅造成自身感染,还会成为传播的主要媒介。

1.4.4 护士心理损伤引发的风险急诊科护士长期处于喧哗紧张的工作环境,面对各种急救患者,精神高度紧张,工作中易产生厌倦情绪;面对不同病种、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素质的人群,护士是暴力发生的最危险人群。这些会对护士的心理、身体、工作质量造成影响。

1.5 患者因素所致的风险急诊患者起病急,病情重,具有突发性、不可预见性,且普通存在急躁、忧虑、恐惧心理;由于患者基础健康水平和机体免疫力不同,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患者和医务人员接触时间短,无法全面了解病情,相同疾病的不同症状、不同疾病的相同症状都会影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有赖于患者的密切配合和支持,患者有冒险行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合作的态度和消极的求生欲望,都会使护理风险上升。

2 对 策

2.1 医院各部门要支持急诊工作急诊科设一线、二线值班人员,24 h待命,随时处于应急状态。当大批患者来诊时,值班人员应立即通知医务处(院总值班),迅速启动医院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各就各位进行抢救治疗。急诊科制定了突发大批车祸患者的应急预案、突发传染病患者的应急预案、突发集体中毒的应急预案等,在抢救患者时整个科室工作协调、人员互助,可大大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

2.2 加强法律知识学习,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护士要增强法律意识,谨言慎行,做到知法、懂法,用法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特别是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等与护士有关的法律知识有所掌握,并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经验,强化法制观念和证据意识,加强工作责任心。

2.3 健全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2.3.1 健全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是预防差错事故的必要条件,是正常护理操作的保障。护士必须纪律严明,坚守岗位,随时处于应急待命状态,具有团队精神,在护理操作中循章守制做好抢救工作。

2.3.2 及时总结经验护士长和护理业务骨干总结工作经验,针对急诊科的工作特点,我们总结出了科室存在的2O余种护理风险及应对措施,供护士学习和借鉴。如:危重患者外出检查、住院途中发生窒息、心跳骤停;医疗护理文书丢失或记录失误;分诊漏诊;各种抢救操作的损伤;给药错误;抢救仪器不到位;医务人员损伤及感染;医疗护理纠纷;工作人员应急能力低下;服毒患者的再自杀等等,这些都汇编成册以便参考使用。

2.3.3 制定可行措施根据科室特点制定具体措施,使护理安全工作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对于护理操作中高风险的项目,如吸痰、洗胃等要履行告知义务;要将进行的每项护理操作的目的、风险因素告知患者及家属以达到配合的目的,同时也满足了患者及家属知情的需要,最终目的是降低纠纷和投诉的发生 。护送危重患者到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病房后,急诊护士要与接诊护士详细交接并签字。

2.4 强化科室管理意识

2.4.1 抢救仪器的管理急诊科抢救仪器多,全部由护士使用操作,每台仪器要有专人管理,每周检查一次,包括各部件的完整、运转情况以及清洁消毒和保养,发现故障立即通知护士长和设备科。要求全科护士都能熟练使用各种抢救仪器,掌握除颤仪、呼吸机、心电监护仪、吸痰器、洗胃机、头部降温仪的性能及操作规程,并将这些仪器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提供给护士学习。

2.5 加强业务培训,确保护理工作质量

2.5.1 加强基本业务的培训集多专业护理技能于一身是急诊护士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加强护士培训包括:法律意识、服务礼仪、沟通技巧、急救新技术等,提高护士的服务质量和救护水平,通过每月进行的护士业务学习、定期培训和考试,使护士掌握危重疑难病例的观察要点、护理要点及处理方法,培养护士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有计划有目的地将急诊抢救护理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予以总结,认真做好急诊护理的每个环节,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2.5.2 加强急救技能的培训对急诊护士要进行专业化、规范化的急救技能培训,使其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危重患者急救技术等。如动静脉穿刺、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简易呼吸器、气管插管、心肺复苏术等,提高抢救成功率。护士长督促低年资护士加强专业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高年资护士要做好传、帮、带工作。对常用急救药品的使用、其药物的作用机制、常用剂量、使用方法、毒副作用都要熟练掌握。

第五篇:担保风险防范机制及措施

湖北中州投资担保有限公司

担保风险防范机制及措施

前言

担保业是一个风险行业,尤其是融资担保,只有创建完备的担保体系,完善担保业务程序和规则,建立有效的组织管理制度,实行审核和担保业务分离,建立保证前的审核制度和贷款放款后的监管制度,形成一套科学的担保风险防范机制,将风险降到最低,担保公司才有生命力。为化解和降低项目的风险,获取安全稳定的回报,创建如下风险防范机制。

第一章 风险管理模式

根据担保公司的业务特点,建立如下风险管理模式。

1、建立项目经理负责制

组成专业化业务队伍,业务人员主要由金融专业、财务专业及法律专业人员组成;由项目经理对项目从业务谈判、签订合同、贷后跟踪至合同终止手续形成全过程控制。

2、成立监管部

制定具体的业务规则和步骤和业务部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和相互配合的关系,按照规则对担保项目进行保证前审查和保证后的监管,提出支持或反对的意见;通过对项目的档案管理,对项目风险进行分类,研究和发现担保项目的隐患,健全预警机制;与业务部共同制定解救措施。

3、建立评审会制度

评审会重要的职责是对担保业务从行业上、公司发展方向上、额度上进行把关,进行更进一步的论证,拿出决策性意见,最后由总经理批准,当担保金额大于1000万时,由总经理报与董事会决策。

4、由董事会和监事会对担保项目进行稽核。

第二章 风险防范措施

一、建立规范业务体系

1、建立一套专业化的、规范化的、程序化的档案管理制度,保证担保业务高效率并且规范;

2、担保项目的选择:制定提供担保项目的要求;担保公司和银行进行合作,由合作银行向担保公司推荐项目,向准备上市的公司、具有成长性的公司、经营稳健的公司提供担保。

3、制定担保公司标准法律合同文本。

4、遵循专业化的担保业务程序

业务部接洽业务评审会决策 完成各种法律手续和合同提供保证 监管解除担保责任 合同终止1

5、保费的收取:根据行业的风险系数和国家的有关规定和行业标准制订保费收取标准,在贷款资金启用前一次性收取。

6、建立规范的监管内容和步骤。

二、担保保证前的风险控制

1、业务部按照监管部制定的程序和事项要求,完善所需文件。

2、业务部作出初步分析报告,对企业财务状况、项目前景、信用、法定代表人简历、还款来源、反担保物的变现性、行业、企业在行业的地位及风险进行分析,并作出初步结论。

3、以上内容经监管部复核后报评审会进行审议。

4、业务部落实并反馈评审会和监管部门提出的相关问题。

5、对项目进行风险评估,针对项目的风险,由业务部和监管部共同订立监管措施。

6、由业务部签订《委托担保合同》、《反担保抵押或质押合同》、《监管协议》等法律文件,务必载明以下重要条款。

(1)提供保证前,必须落实反担保或对方的各种承诺,确保担保公司处于主动;

(2)担保合同中约定:担保公司在发现借款人的财务状况发生恶化或外部相关因素发生变化时,有权提前处置抵押物或提前向贷方还贷;

(3)对于《担保法》中要求作登记手续的抵押或质押物必须作登记,登记、保险、公证手续可在银行放贷之后次日起,资金启用之前办理完毕;

(4)以经营权作反担保物的,业务部须对该经营权作一个价值分析报告;反担保的分析报告获评审会的讨论通过。

(5)以信用作反担保的,须对反担保企业进行信用评估,并获评审会通过。

(6)落实监管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监管措施。

7、在完成以上工作后,担保公司对外签订保证合同。

三、提供保证后的风险控制

1、严格按《监管协议》条款执行,定期制定监管分析报告,加强银行贷款后的监管力度,定期向银行提供报告,使担保公司业务不只是承担银行贷款业务的担保业务,而且成为银行业务的延伸和完善。

2、定期核实抵押物、质押物的变化并及时报告说明。

3、银行放贷前在贷款银行设立监管帐号,由担保公司出具人名章印鉴,贷款资金全部进入监管帐号。

4、贷款单位提出用款使用计划,并由担保公司进行确认。

5、贷款企业每月向担保公司提供财务报表、现金流量表、项目进展报告及各帐号的现金表。

6、由业务部和监管部共同对项目进行日常检查。

(1)监管部定期不定期地对项目进行实地检查;

(2)根据项目的需要,担保公司委派财务人员参与项目的日常工作;

(3)根据项目的需要,外地的贷款企业,担保公司可与当地的会计事务所合作,由会

计事务所按照担保公司的指令参与企业的日常财务管理,并按月交予担保公司财务分析报告,出现情况及时报告担保公司。

7、健全预警制度

(1)由监管部根据贷款的周期和资金情况,定期对所担保的企业的财务报表、资金流量、项目情况编写项目的监管分析报告,及时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方案,及时与业务部沟通,报告总经理和监事会。

(2)报对非财务因素的风险分析,如政策风险、法律责任、还款意愿等。

(3)贷款到期前三个月,对担保项目进行一次专题评审会议。

8、在贷款到期前一个月,督促借款企业准备还贷资金。

四、对贷款后的项目风险分类和处置

参与银行的贷款风险分类,按照风险程序将融资担保业务划分为不同档次,分为大类:

1、正常: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有充分把握按时足额偿还本息。

2、关注: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3、次级: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再现明显问题,依靠其正常经营收入已无法保证足额偿还本息。

4、可疑:借款无法足额偿还本息,即使执行抵押或担保,也肯定要造成一部分损失。

5、损失: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和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由监管部每季度对担保项目进行分类并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对潜在的风险及时提出预警,并报送总经理、董事会、监事会。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谈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下一篇:脱贫攻坚成效考核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