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纳发现教学法四步

2022-12-21

第一篇:布鲁纳发现教学法四步

四步教学法

创、读、品、写四步教学法

林坦中学 李志芹

踏着课堂改革的步伐,举着以人为本的旗帜,我对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进行了一定的反思,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尝试调动学生的情感共鸣, 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自己的学习体会,并且能跟其他人交流对话。于是我思考出我的记叙文四步教学法——创、读、品、写。

创,即是创设情境,就是通过课前的导入,让学生提前进入文章内容的过程。它正如歌曲的前奏,诗歌的背景音乐,能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快速进入课文。所以在课堂上我很注重情境的创设,每次都精心设计,选择合适的情境进行课前预热。有时候是播放背景音乐,有时候是让学生看视频片段,有时候是深情的告白,有时候是讲生活中的小故事。在讲《背影》一课时,我采用了播放歌曲的形式,我选择用《父亲》作为切入点,因为那首歌里的父亲和我的学生们的父亲一样,是朴实勤劳的农民,这更容易学生接受。伴随着那悠扬的旋律和动人的歌词,学生已经被那无言的父爱所折服,在脑海里对父爱有一种初步的感悟。当然,创设情境的方式有很多种,但我认为只要能起到引领学生情感的作用,那就是我们创设的目的。

读,即是诵读课文,通过读来初步感知文意,并产生自己的阅读感悟。这里的读可以分为两种:对于一些铺设性、过渡性的语段,可以让学生泛读,了解一个梗概即可;而对于作者着意刻画的细节,则需要精读。我个人认为精读并不是全班反复朗诵,因为在朗诵时学生的思维大多集中在字音的准确性上面,而对于文字的内蕴则思考不

足,试想我们在读一部经典作品时有几个人是在大声的朗诵呢?因此可以采用范读或者默读的方法,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想象空间,让学生沉浸其中,在自己的大脑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读书体验。在《背影》一课中,我让学生默读父亲为我买橘子的那段文字,课堂上是风平浪静,而学生的内心却是波澜起伏。因为在读的过程中学生的脑海中有了独特的感悟,就像放电影一样,父亲为孩子买橘子的过程历历在目。我很佩服朱自清先生,因为他没有将父亲的外貌固定下来,而是采用留白的方法,让学生脑中的父亲可以呈现出不同的面貌。我想学生们脑中的父亲大多就是自己父亲的样子吧,而且学生也会想起自己的父亲也有类似的行为,只是当时没有发现罢了。通过读,完成了头脑中立体画面的形成和情感的嫁接,也唤醒了学生内心深处的潜在素材。

品,即是品味赏析,这是将学生的读书体验,通过语言的表达,与他人交流的过程。由于在读的过程中学生积累了诸多的感悟和体验,亟待表达抒发,与他人分享交流,这时老师如果给他们一个抒情的空间和时间,学生们必将纷纷道出自己所读出来的独特的“哈姆雷特”,那么课堂上必将出现一个“百家争鸣”的场面,这不正是作为老师所期盼的吗?学生在读完父亲买橘子这段文字之后,我给了他们表达交流的时间,在课堂上有的模仿父亲爬月台的动作,有的装扮“我”哭的样子;有的说从文中读出了父爱对儿子的溺爱,有的说从文中品出了儿子的感动;有的说父亲好,很好,非常好,有的说儿子不懂事,太不懂事;有的说生活中自己的父亲也有类似的做法,有的说后悔自己以前曾经惹父母生气等等。不管学生说的对与错,精彩与

否,学生都真正的投入了,读出了自己的东西,并且在交流过程中获得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写,即是书面表达,就是将心中的感触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出来的过程。学生在写作文时最头疼的是没有情感的体验,不懂得去写什么内容,不懂得怎样叙述一件感动人心的事。而我们在课上通过课前情境的创设,阅读体验和情感素材的积累,课堂上火热的交流,学生的内心已经归于平静,这时很容易产生写作的灵感和冲动。教师要抓住这个写作的黄金时间让学生“以我手写我心”,将生活中那些感人的细节,动人的场面,加上自己的特殊的情感写出来,那必将是一篇打动人心,满怀深情的佳作。在学完《背影》一课之后,我布置了一篇小作文,学生很用心的写,虽然写的都是生活中的琐事,有的语言组织也不周密,但所有的作文中都饱含深情,绝对是经过自己的感悟提炼而写成的。

以上就是我的四步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只是我的一个初步尝试,还需要在日后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完善更新,不足之处还望在座的领导和同仁给予批评指导。谢谢大家!

第二篇:四步教学法

“四步教学法”学习心得

刘洪泉

东方教育好还是西方教育使用?我深深地考虑了好长时间,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东西方结合的教育应该是最完美的教育!就是把中国需要的扎实的根基牢牢地掌握好,但不是把所有的东西都记在脑子里;可是对于中国现在人才发展的现状,我确实需要更深层次的开发人的脑细胞---多动手操作和多创新发展。

下面是“四步教学法”对我的一些触动和收获,现总结如下:

1、创设情境,点燃激情

著名的教育家于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坎上,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适宜的情景创设,可以有效的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为本节课做好知识铺垫与导入,但是,不要为创设情境而创设,切忌盲目的创设情景,应于三维目标有机的结合,不能脱离实际,要有目的性和真实性。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其实这个背景可以来源于生活,就是来源于数学本身。真正的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便于更好的解决问题。

2、阅读质疑 自主探究

阅读:阅读改变人生,悦读享受人生。让学生学会阅读,可以提高学生阅读水平,享受人生的乐趣,并且从阅读中发现问题,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爱因斯坦说过“发现一个问题比提出一个问题更重要。”郭志刚说:“创新源于发现”。只有从阅读中才能发现问题,从而自己解决问题,我们的教学不就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吗?教会了学习方法,学生终身受益。

3、多元互动 合作探究 新课程理念就是要打破以讲授、注入为主的教学模式,而多元互动,合作探究,就是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多元互动指的是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材之间等的互动与交流。在本学期的这一环节教学中,我逐渐发现,倾听也是一种学习。在开始合作时,同学之间最大的问题是不能容纳别人的意见。因此,我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同时也要让学生意识到倾听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从别人的发言中会得到很多启发,从小组其他成员身上收获更多的知识、方法。因此我逐步培养了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三听:一是认真听每个同学的发言,不插嘴;二要听出别人的发言要点,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三是听后需作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处理信息、反思评价的能力。

4、训练检测 目标探究

这一环节时围绕目标进行的,是有目的的。训练检测并不是考试学生,而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查。

5、迁移运用 拓展探究

我认为,这一环节时留给教师创新的空间,可以作为调整课堂教学时间的缓冲阶段,可以是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鼓励使用“本节课你学会了那些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知识感到困惑?”采用把学到的知识自己说一遍,或者同桌之间互说一遍,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总之,四步探究教学法,是最适合我们农村教师的一种教学模式,唤醒了我们教师的探索欲望,它改变了从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变为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会学的基础上,自主学习知识,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体验、实践操作过程的同时形成各种能力、发展智力。从教师讲、学生听转变为在教师引导、点拔下,学生自主学习尝试,自讲互讲等。从学生被动听讲、死记硬背,转变为学生主动读书、主动探索,主动研讨,主动合作、主动实践操作、主动调查访问、主动上网查找等,解决问题。从学生被动完成教师布置的数学作业,转变为学生主动自主学习,主动做作业,主动课外阅读,主动批改作业,研讨作业;主动交流学习方法、学习心得体会。

第三篇:“四步”作文教学法初探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语文知识和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教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或者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但小学生往往忽略身边的事情,不容易挖掘身边的题材。一提到作文要么东拼西凑,要么胡编乱造,假话、大话、空话现象严重。少的是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利于学生个性健康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加以恰当的引导。怎样引导学生在写作文时说真话、诉真情,把写作文变成使学生感兴趣的一件事?我校教师通过实践、研讨。尝试采用了“四步”作文教学法。

一、 积累

如果说兴趣是写作的动力,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那么,积累就是写作的基石。“言之无物或有物无言”是学生作文经常出现的问题,也是影响学生提高作文水平的主要障碍之一,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应帮助学生做到以下三个方面的积累。

1、生活积累(观察)

生活是习作的源泉,生活是作文的“原料”。正如宋代大诗人朱熹所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涓涓清流离不开源头的活水,好的习作离不开生活的积累,要使学生作文充满生活的情趣,就要让学生睁开双眼看世界、张开嘴巴说世界、敞开心扉去感世界,使习作与生活结为一体。

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主要抓两个方面的训练,一是对观察对象进行思考,提炼其对人的启迪;二是教会学生根据不同观察对象弄清不同的观察内容,采取相应的观察方法。如:游戏“扳手腕”中,要引导学生从参赛者的动作、面部表情的变化,比赛过程中观众的反应以及比赛的进展情况进行观察。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观察方法,习作的源泉就解决了。

2、阅读积累(读书)

生活是习作的源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在训练学生注意生活积累的同时,也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大量阅读,通过阅读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阅读积累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是语言文字的表现方式,二是文章中用得恰当的词和写得生动的语句,这些积累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了丰富的智力背景,使学生在构思作文时产生迁移,有易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3、练笔积累(日记)

作文教学中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学生虽有一定的积累,但能够用的较少。要实现写作和积累的协调发展,仅靠两周一次的习作课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加强平时的练笔训练,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用心捕捉自己对事物认识的灵感,每天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记录下来,如:大自然的春夏秋冬;风霜雨雪的风姿;家庭生活的变化;身边的老师、同学、亲人;对他们说说心里话或写写我的心事、我的烦恼等等。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仿写、续写等,并且鼓励学生在习作中运用积累的词句和写作方法。经过长期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连句成篇的能力就会有明显的提高。从而提高学生习作水平。

二、 口述

学生通过观察,得到的材料是凌乱的,必须通过思维才能表达出来。口述的实质是学生对构思的文章进行口头表述、是对学生进行说的训练。首先要求教师依据习作要求复习课文的有关章节,从读、学、写强化训练重点,比如:训练学生写景的文章,就先回忆本单元中写景文章的一些写作方法,作者的观察顺序,写作技巧等等。然后让学生口头叙述观察到的事物,并谈出对所述事物的看法或见解。通过学生口述,一方面可以把要写的内容进行构思整理,另一方面可通过听别人的口述,达到开阔视野、拓宽思路、相得益彰、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 习作

习作是学生在看、说的基础上进行的,如果前两步都做得很好,写就成了容易的事了。

习作时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1)养成想好再写的习惯。(2)养成一挥而就、一气呵成的习惯。(3)养成写好必改的习惯。要求学生写完后,至少要读两遍。通过读,就能发现写漏的字,写错的字,少点的标点,写得不通顺的句子等等,然后自己修改。

四、 评改

以往的作文评改都是教师逐词逐句修改、写评语。而当作文本发下去后,学生能真正阅读老师修改后作文的微乎其微,这样教师批改就成了无效的劳动,付出的辛苦几乎白费了,针对以上现状,我认为作文评价分两步进行。

(1)教师精批略改

学生习作完成后,首先教师要精批,也就是尽可能地找出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和问题。教师要有一双伯乐的眼睛,对于习作中的优点,不论是一段话,还是一句话,甚至一个词语用得准确、生动、都要用曲线标出来,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树立写作的信心,而对于习作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批出来,改的工作尽量交给学生去做,“逼”学生动笔。如:“这句话不通,请改通顺”、“请把你当时炒菜时的感受写进去”、“内容重复需删掉”等等。这样学生拿到作文本后就会反复琢磨,然后针对教师的评价自己修改,进行复作。通过这一环节,学生逐步摸索写作窍门、积累写作经验、从而学会写作。

(2)讲评

学生修改后的复作完成后,教师要及时对全班同学的习作进行总结性讲评,对选出来的优秀作文,除了让该同学在讲台上读自己的文章外,还要张贴在教室里,让同学们互相欣赏,以此树立同学们习作的信心,把写作当做有趣的事,从而爱上作文。

第四篇:两课四步教学法

“两课四步”教学模式

“两课”指新授课与复习课 新授课课堂步骤:

一、情境引入、自主探究

二、合作交流、互助释疑

三、精讲点拨、拓展延伸

四、达标测试、巩固提升 复习课课堂步骤:

一、知识回顾、建立网络

二、典例精析、互助释疑

三、针对练习、拓展延伸

四、达标测试、巩固提升

“四步教学模式”的提出背景

随着我校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对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的不断查找,我们发现目前的课堂教学仍然普遍存在着一些突出的共性问题:

1、平铺直叙多,创设情境少。教学导入无悬念,无问题,无情境,简单直接,很少关注学生的兴趣、新旧知识衔接与铺垫,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2、教师讲得多,学生活动少。教师的讲解充斥课堂,很少关注学生的感受、体验和需求,忽视了学生思考的过程、说的过程和写的过程,多是依靠课后的强化训练和重复操练来加以巩固,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3、随意提问多,激发思维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虽然关注了师生互动,但往往以预设的教学问题把学生纳入自己事先搭好的教学

1 框架。师生共同探究的问题非常简单,学生阅读课本就可以找到答案;要么是用“是”或者“不是”来回答,几乎没有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密度和深度,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4、低效互动多,当堂落实少。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追求上关注形式互动,追求表面上的课堂活跃,气氛热烈,而忽视活动的效益和及时反馈矫正,不关注教学目标的落实,更不能将教学目标“落实”到底。

5、重复作业多,分层布置少。由于教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特点了解得不够深入全面,作业设计不科学,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巩固练习和整齐划一的作业多,启发学生思考、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和分层分类选择的作业少。

6、课型研究少,课堂效率低。不少教师缺乏课型意识和优化教学意识,寄希望于“广种薄收”,把新知探索、巩固复习、检测讲评等课型上成一个模式,大大降低了教学效果。但是随着课堂授课时间的减少,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了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7、继续传统多,自主创新少。在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升学考试的重压下,教师在教学中仍采用传统教法,诸如重书本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重间接知识的学习,轻直接经验的获得;重教师的讲授,轻学生的探索;重视考试成绩,忽视整体素质提高等弊端依然在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

而上述种种现象表明,新课程的理念还只是在教师的口头上,并没有落实到日常课堂教学中。当前,新课程改革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要求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教师转化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要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扮演辅助者、合

2 作者的角色;重视有意义的教学,强调以学习为中心,强调学的核心地位,教师的教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教服务于学。为了更好的实施新课程改革,改变当前新课程实施的肤浅状态,我们必须加强对课堂的研究和探索,努力改变现行课堂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着力构建自主高效优质的课堂,规范办学行为催生课堂教学改革。

“新授课四步教学模式”的流程要求

总结借鉴先进学校经验,积极开展高效课堂的探索与实践,在县教育局“生态课堂”理念的指导下,在“先学后教、多学少教、小组合作、当堂达标”16字方针的指引下,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教学模式,进而形成各个学科各种课型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1)情境引入、自主探究

创设情景,激发动机:教师通过各种方式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和学习动机,导入课题。

情境设计的关键:把握五个“什么”。教材的要求是什么?设计什么内容?用什么形式展示?让学生从中思考什么问题?要感悟出什么道理?

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创设适当的情景导入新课,所创设的情景应该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不应是简单的回顾。导入新课后,教师指导学生预习新授课内容,对预习内容教师应设计恰当的问题串或导读提纲,以引导学生预习,对当堂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内容,教师应明确指出。学生对预习过程中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做好记录,为提交学习小组交流打下基础。

(2)合作交流、互助释疑

预习结束后,学生把预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提交给学习小组,在每一小组组长的主持下,小组成员针对这些问题进

3 行讨论探究,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学习小组也可依托学案上教师预设的问题讨论解决,把小组合作探究的成果进行交流展示,教师汇总学生交流展示中出现的问题,准确把握各小组在合作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为精讲点拨做好准备。

(3)精讲点拨、拓展延伸

教师根据学生小组交流、整合问题,合作探究、质疑问题中发现的问题,对重点、难点、易错点进行重点讲解,帮助学生解难答疑,总结答题规律,点拨答题方法与思路。精讲点拨准确有效的前提是教师应具备准确把握课标、教材的能力,能够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点拨中要做到“三讲三不讲”和“三高”原则。

三讲:易混、易错、易漏点;学生想不到、想不深、想不透的;学生解决不了的

三不讲:学生已经学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学或讨论能学会的不讲;教师讲了学生也听不懂的不讲;

三高: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参与量高;学生在课堂上思维量高;教师的课堂容量高;

(4)达标测试、巩固提升

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精编精选当堂达标训练题,每位教师都要进行当堂达标测试。要求学生限时限量完成测试题,可通过教师抽检、小组长批阅、同桌互批等方式了解学生答题情况,及时对错题进行讲评点拨,确保训练的有效性。

“复习课四步教学模式”的流程要求

一、知识回顾、建立网络

构建知识网络图就是为了使学生回顾所学的内容,查漏补缺,全面系统地掌握所有知识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理解能力。因

4 此,在复习时将课本中各部分相应的知识点按其内在联系进行归纳,整理,将散乱的知识点串成线、连成片、织成网,纳入所学知识结构之中,从而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通过梳理知识结构,提炼解题策略,总结解题方法。上课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图或画出知识树,应以学生为主,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

二、典例精析、互助释疑

结合热点,设计典型例题。与学生一起进行精要剖析,重点解析答题的方法,探寻解题的规律,逐渐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题宜少不宜多,宜精不宜粗。能体现重点内容、具有代表性、体现学习方法和规律。

创设考试氛围,独立限时完成。形成解题能力,落实课堂教学实效性。

三、针对练习、拓展延伸

设计对应的变式训练题,当堂反馈、及时矫正,实现知识的再巩固、能力的再提升。题目要求:围绕易错易混点命题,针对审题失误命题,围绕重点、热点多角度设问;变式训练题要限时限量,学生当堂独立完成。

四、达标测试、巩固提升

学生经过激烈的讨论,思维比较活跃,这时需要静心总结归纳,反刍消化,清理过关,使知识更加完善,掌握更加扎实。最后进行达标检测:可以是口头检查,也可以是学生之间一对一的检查,可以用小纸条,还可以设计题目进行书面检测,总之,要根据当堂内容灵活检测,注重实效。下课前让学生整理课堂所学内容,整理好典型题本。分层次布置适量的自习作业。

5 政史地生学科“五环节问题教学模式”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自主探究

1、上课开始,教师三言两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板书课题。

2、学习目标要具体,简明扼要,通俗易懂 。

教师要有效地指导学生自学。自学指导包括:自学的内容、方法、时间、要求,要有恰当的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找答案。

操作要领: 1.要精心出好思考题。思考题不宜太多(一般3-5题)。要明确具体,富有启发性,便于学生理解新知识,找到规律,能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自学的方法。一般要让学生独立看书(大字部分精读慢读,小字部分快读,指导说明的观点),逐个找出思考题的答案(学会在课本上圈圈画画,做上“记号”,在答案下画线,重点词语加着重号,难点、疑点画双线打“?”),可质疑问难,但不宜边看书边讨论。

3.自学的时间。安排自学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6-8分钟),要让学生紧张、快节奏地完成自学任务;时间也不宜过短,让学生有认真看书、思考的时间,一定要讲究实效。

4.自学的要求。要鼓励学生认真看书,比谁自学效果好,能做对检测题。

二、合作交流、互助释疑

小组内交流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探究,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由组

6 长记录,为组间交流做准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指导,深入到学生当中,引导全体学生在小组中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好教师能示意发言不积极的学生先发言,争取全员参加。这一步可安排5—8分钟时间,让学生简要表述各自自学中发现的问题,对学生的疑问,教师不必过早解释,只要综合大家的提问,提出一两个重点问题组织学生分组研究即可。

各小组把不能解决的疑难点进行展示,组间交流,讨论解决。学生能解决的问题由学生讲解,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由教师进行汇总。合作小组6—8人。问题提出后,同学们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相互之间展开了热烈地讨论。

三、精讲点拨、拓展延伸

1、学生看书结束,教师讲好过渡语,就开始提问、检测。提问时,后进生优先,因为后进生暴露出来的问题最多,最具有典型性,要搜集学生中的错误并分类板书,思考学生中的错误哪些属于新知方面的,哪些属于旧知遗忘或粗心大意的,思考如何“点拨”,“化解”,这实际上是在进行第二次备课。

2、教师通过提问、检测对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精讲点拨,讲解要理清规律,总结特征、概括重点,实现知识的整合升华。教师巡回到各组之间,以平等的身份、认真的态度参与到同学们的讨论之中,和他们一起学习、共同探讨,最后得出结论,明确答案。

四、达标测试、巩固提升

可分两种:背诵知识点和书面练习,也可只做书面练习。

7 数理化学科“五环节问题式”课堂教学模式简案

一、情境引入、自主探究

采用情景教学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情境导入要简洁,要符合实际,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

指出自学目标与自学指导要求:自学指导要让学生看得明白,达到四个明确:自学的内容、方法、时间、要求,自学指导要起到让学生发现问题的目的。

二、合作交流、互助释疑

按照自学指导,学生认真默读概念或例题,理解例题的解题方法和步骤,并思考如何运用。看书结束,采用板演的形式做练习,暴露理解、运用知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精讲点拨、拓展延伸

通过生生合作,师生合作解决暴露的疑难问题。达到加深理解知识,并能运用知识,形成能力的目的。教师要该讲的讲,而且要讲的好,也就是讲全班同学通过更正讨论还不会的地方,即大家都说错了的或都说得不完整的。教师不该讲的坚决不讲,对学生通过自学就已经掌握的,坚决不教;部分学生做错了,但优生帮助更正已经解决的,坚决不教。

四、达标测试、巩固提升

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新知识的能力,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练习要有代表性,要适度和适量,有必做题和选做题。

8

第五篇:“四步教学法”模式简介

新坝镇中心小学

高效课堂“四步教学法”模式简

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高效课堂、新课程实施需要高效课堂、教师由教书匠向研究型教师转变需要高效课堂、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也需要高效课堂的实现。基于课堂教学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的理念,我们在教学中尝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反馈达标——检验提高”的教学模式,即“四步教学法”。

一、课堂教学分四个阶段

1.自主学习阶段:是学生自主阅读学习,独立思考阶段。让学生清楚本节课学习所达到的目标,自学教材的过程中,注意对教材内容的体会和感悟,划出重点并进行必要的记忆或理解,对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疑点做好标注,把未解决的问题找出来,便于留在后边的学习环节。在此时做为老师要关注每名学生,所以独学环节中根据要求边巡视调查,了解学生学习进度,并据此确定独学时间,适时转入下一步学习。

1 2.合作交流阶段:是学生合作学习,交流、质疑阶段。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小组讨论交流,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疑惑,组里必须人人发表观点,并且小组归纳总结成果,做好记录。并由小组长将组内交流还未解决的问题由学习组长汇报给老师,便于教师把握学情,为班内大展示做好铺垫。同时教师也要巡视并作好记录。一个小组4到6人,每个小组一名主持人(一般安排有组织能力,成绩优秀回答问题积极的学生)。

3.反馈达标阶段:是学生汇报学习成果,发现问题的阶段。班内大展示:一要有展示,二要有点评。展示时小组选派代表在班内展示带有共性的问题,易错的问题。教师要适时追问、点拨、启发、引导学生,对课堂进行调控。点评时,点评的内容则应该是具有针对性、拓展补充性。对展示组的人员参与度、精彩度、准确度、团结协作等方面的优点与不足进行点评。对于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或讲解点拨,帮助学生释疑、解惑,引导归纳提炼方法,总结规律形成知识结构,完成学习目标。

4.成果检验、提高阶段:是目标达成检验阶段。通过基础训练,反馈目标完成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实现知识迁移和能力的提高。进行综合性的小练笔或口述问,小组之间抢答。

二、教学基本步骤

2 1.预习:明确预习内容及要求。提前告知学生学习目标,圈画重点内容,在有疑问的地方做上标记,适当完成一些课后练习题。提出问题(可以是本节课的重点问题,也可以是自己在预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

2.导入新课,出示目标:简洁、有效导入新课,准确学习目标。

3.出示目标,引导自学:教师提前出示目标任务,引导学生阅读自学。

4.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在自学的基础上,通过分组讨论解决学生自学尚未解决的问题。

5.自学反馈,精讲点拨:各小组根据讨论情况由本组代表面向全体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启发学生的思路,教师归纳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指导方法,补充知识规律,实现整合和升华。

6.巧设练习,完成目标:通过基础性训练,检验学生达标情况,弥补欠缺。

7.全课总结,梳理知识:师生共同绘制本节课的知识树,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再说说在这节课的学习过程中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以提高准确率。

8.拓展训练,提高能力:设计综合性题目,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部门工作年度工作总结下一篇:不良贷款清收项目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