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公园的开发与利用

2024-06-10

森林公园的开发与利用(精选12篇)

森林公园的开发与利用 第1篇

森林资源是人类生存繁衍必须依赖的生态资源, 也是能源资源。我国对森林资源的利用走过了重砍伐轻培育的阶段, 在坚持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的生态理念下, 森林资源培育保护的力度在加大。在全国各级林政部门的积极努力下, 坚持实施重点公益林管护、实施退耕还林工程, 加大荒山造林、绿色交通通道建设工程, 加快林业生态体系建设, 在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的基础上向保护生物资源的多样性和满足社会对生态环境的定向需求转变, 使得我国的森林资源的生态体系呈现出良性态势, 具体有以下一些特点:

加强管护经营。积极实行对重点公益林的管护, 落实管护人员、管理人员。从管护模式看, 有林业职工专业队管护和职工联合管护。积极实行对一般生态林的管护, 国有一般公益林的管护责任由临场林政、林业局驻场派出所、护林检查站担当。集体所有林由村集体护林员或个人管护。商品林管护由林场营林对、护林检查人员实行专业队管护。

加强种苗生产。坚持加强种苗生产, 从国有林场到村集体再到苗木农户, 形成了层层重视发展林木苗木的观念, 有计划地发展苗木生产, 从种苗生产这个森林资源培育保护的源头抓起, 为满足植树造林的需要准备充足的和优质的苗木资源, 从市场需求看, 苗木生产在供应环节准备的有质量、很充分。

加强更新造林。过去对森林的过度采伐引起了极大的关注, 向森林资源过度索取的问题被克制, 转而都进入当前有计划地进行更新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更新造林包括更新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更新一般公益林、更新商品林。更新手段包括人工更新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封山育林的责任主要由国有林场来实行, 每年国有林场封山育林的植树数量都在提高, 农民退耕还林的面积在扩大, 国家国土、林业、农业部门按照最新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成果和乡 (镇)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共同确定退耕还林数量, 在农民认可的情况下推行退耕还林, 仅今年就实行退耕还林940万亩。

二、对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

提高木材利用率。对采伐剩余物梢头木、枝桠材进行综合利用, 如利用这些边角余料木材进行菌类生产, 制作锯材、地板、指接、家具、木炭、餐具、把柄、小型木制品等。过去的林业采材中的狭隘的成材观念得以转变, 木材利用率从采伐到加工都秉承了全材利用的观念, 浪费森林资源的陋习被克服。

发展森林旅游。森林的功能被重新定位和认识, 森林所具有的新鲜空气、幽静清雅、避暑休闲等多种功能被开发和强化, 国家不断增加森林公园的数量, 从1982年建立的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开始, 到2012年发展到建有国家森林公园765处。依托森林自然特色而开展的远足、登山、漂流、科普教育等森林旅游活动, 地方自然保护区和依托农户所提供的具有林草景观的农家乐旅游景点也在不断增多, 森林旅游活动内容越来越丰富多彩, 越来越被国民所青睐。

加大湿地恢复与保护力度。我国湿地保护工程、湿地恢复工程稳步推进, 曾经的对湿地滥占滥用的问题被清理, 湿地探测和管理站建设、科研及检测配套设备、湿地设施、湿地建设目标都进一步得到了完善, 湿地面积由逐年萎缩过渡到现在的逐年有所增加。在湿地保护区, 湿地功能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恢复, 湿地功能在正常发挥。湿地建设的恢复和保护为野生物种提供了休憩和庇护场所, 选择在我国湿地为生存环境的野生动物种类趋于稳定, 一些濒危物种获得了有效的数量上的恢复。

追求生态效益。在培育保护森林资源的基础上实施对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成为我国林政管理所秉承的观念, 这种可持续林政管理观念在带给我们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 更带来了很好的生态效益。无疑, 森林的经济效益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是国家经济总量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从社会效益看, 其促进了林业的良性发展, 促进了地方经济和国家经济的发展, 为子孙后代留下了可供他们需要的宝贵森林资源。但更为可观的是对生态效益的追求和显露, 具体表现在环境的水涵养效益、保护土壤效益、固碳吐碳效益上。由于森林资源得以保护和培育, 森林生态效益获得提高, 植被资源环境被改善, 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 森林根系的固土、固水作用有效地防止了水土流失, 防止了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释放氧气, 对全球系统的生态平衡发挥了重要作用。森林资源中的绿色植物对自然界的良性循环起到了保障作用, 为人类生活环境起到了保护作用。

摘要:森林资源是人类生存繁衍必须依赖的生态资源, 也是能源资源。对待森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建立在加强保护的基础上, 坚决反对只计开发利用的效益, 不考虑培育保护的短视态度和行为。本文针对地方林业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作以分析, 旨在端正林政管理的思想认识, 提高林政管理工作的质量。

关键词:森林资源,培育保护,开发利用

参考文献

[1]刘光林, 矫立忠, 孟繁民.宁安市地方森林资源保护保护与开发利用[J].世界农业, 2010 (11) .

森林公园的开发与利用 第2篇

发布时间:2011-7-26信息来源:

一、楚雄州森林资源概况

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林区内野生的植物和动物资源等。楚雄州地处滇中地区,境内多山,气候温和,资源丰富,民族特色鲜明。全州森林资源丰富,属金沙江流域和元江流域主要水源涵盖区,是云南省重点林区之一。自治州区域内有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恐龙河州级自然保护区、白竹山州级自然保护区;禄丰县境内的源头支流流域有雕翎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樟木箐州级自然保护区和五台山县级自然保护区等7个自然保护区,保护面积达到了58925.7公顷。

全州林业用地面积3164.4万亩,占全州国土总面积的72.08%。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 1732万亩,占林业用地的54.73%;疏林地136.2 万亩,占4.31%;灌木林地932万亩,占29.46%;未成林造林地26.7万亩,占0.84%;无林地337.5万亩,占10.66%。按权属划分国有林地225.15万亩,占林业用地的7.12%;集体林地2938.35万亩,占林业用地的92.88%。全州活立木蓄积8008.63万立方米,其中林分蓄积7188.77万立方米,占总蓄积量的89.76%;疏林蓄积158.96万立方米,占总蓄积的1.98%;散生木蓄积568.39万立方米,占总蓄积的7.1%;四旁树蓄积量92.51万立方米,占总蓄积的1.16%。森林覆盖率60.69%(其中有林地覆盖率39.45%,灌木林地覆盖率为21.24%)。

楚雄州的植物种类有6000多种,主要是森林、中草药、野生食用菌等。州内常见的树种有云南松、华山松、滇油杉、金丝桃、滇橄榄、杜鹃、冬瓜树、麻栗树等。草本植物以香茅、龙须草、野古草、金球花为最多。药用植物以薄荷、大黄、黄连、茯苓最为有名。州境有野生哺乳动物110多种、鸟类390多种、爬行类66种、两栖类34种、鱼类85种。

州内复杂的气候和自然地理条件孕育了丰富的物种资源和多种多样的森林植被类型,为物种繁多的野生菌创造了良好的自然环境。据调查,全州有大型野生菌540余种,其中可食用的有305种,约占全国野生食用菌种类的60%,占云南省野生食用菌种类的70%左右。素有“蘑菇之王”美誉的松茸,“地下钻石”美称的块菌、美味的牛肝菌、鸡油菌,云南人酷爱的干巴菌等多种名贵菌根(野生)食用菌在全州境内广泛分布,而且具有生长周期长、产量高、品质好等特点。

二、楚雄州森林资源培育应注意的问题

1.历年来森林的开发采伐多集中在一些交通便利的地区,由于采伐过度又未及时更新,有些森林已成片伐尽。而在交通不便的偏远地区,许多森林长期保持天然状态,大部分为成、过熟

林,病腐率高,对此应合理开发利用和更新。森林多位于大江支流上游,森林的防护作用显著,应注意采伐方式,控制采伐强度,以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

2.首先禁止乱砍滥伐,改变“靠山吃山”的落后思想。我国政府已规定,对天然林、原始森林一律严禁采伐。这对一些身居深山老林的百姓(少数民族)来说,应该转变过去“靠山吃山”的观念。政府应制定并实施多项林业生态工程,大力植树造林,保护生态环境。

3.坚持实施封山育林的政策,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要坚持统一规划、因地制宜、以封为主、封造结合、管护并重的原则;技术措施上应坚持死封与造林相结合,以死封为主,补植完善与改建相结合、以补植完善为主,乔灌草相结合、以混交林为主。封育区应以增加乔灌草的恢复和繁衍为目的,以培育管护林木资源为中心,提高造林绿化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4.森林区域内蕴藏着许多珍贵树种,不少森林仍然保持着天然状态,林相完整,是难得的绿色宝地。为了保护生物资源、开展科学研究,除加强对现有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外,还应有计划地设立相应的自然保护区,对一些典型的森林类型和珍贵树种予以保护。

5.进一步加大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和管理力度,提高全民野生动植物保护意识,加大对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的投入,促进其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要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坚持加强资源环境保护、积极驯养繁育、大力恢复发展、合理开发利用的方针,以保护为根本,以发展为目的,以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保护为基础,以加快自然保护区建设为突破口,完善管理体系,加大执法、宣传、科研和投资力度,促进野生动植物保护事业的健康发展,实现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良性循环和永续利用,保护生物多样性,拯救一批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实现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三、楚雄州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

1.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使之成为林业支柱产业。楚雄州独特的气候、地形、地貌以及生物多样性造就了以“七山一林”为代表的神奇俊秀的自然风光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对发展旅游,尤其是森林生态旅游,可谓得天独厚。在实施林业战略转移的同时,充分利用这些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把林业的潜在资源优势尽快转变为现实的经济优势,把我州山青水秀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的旅游区连为一体,努力在森林旅游业上做文章,在“行、游、住、吃、购、娱”六个方面下功夫,逐步形成“一业带百业,百业促一业”的经济发展新格局。

2.紧紧围绕建设绿色经济强州的目标,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发展思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技进步为支撑、改革创新为动力、资源培育和龙头企业培植为重点、农民增收致富为核心,积极推进林业产业化经营进程,着力把林业产业培植成为我州富民强州的支柱产业。到2011年,全州将建成核桃基地400万亩以上、油茶基地10万亩以上、膏桐基地40万亩以上、野生菌保育面积190万亩以上的项目。初步把楚雄州建成云南省重要的木本油

料、野生菌、松香、花卉生产加工出口基地,使全州林业总产值达到45亿元以上,培强做大特色经济林产业。重点发展核桃、油茶、油橄榄、板栗、葡萄等特色经济林产业,在扩大规模的同时,不断提高集约化经营程度和精深加工能力,努力提高特色经济林发展水平。核桃基地重点布局在大姚、楚雄、南华、双柏、武定、姚安6个县市,加工交易重点布局在大姚、楚雄2个县市;油茶重点布局在牟定、禄丰、姚安、武定4个县;油橄榄重点布局在永仁县和大姚县;板栗基地重点布局在永仁、大姚、武定、禄丰4个县;葡萄布局在全州10县市。

3.科学利用和大力发展非木质林产业。我州有许多种森林蔬菜生长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中,森林蔬菜资源极其丰富,这是一笔十分珍贵的自然资源财富。近年来,日本、西欧和东南亚兴起森林蔬菜消费热,并誉它为“天然食品”、“保健食品”,需求与日俱增。我州森林蔬菜资源十分丰富,且质量较好,在国内外市场备受欢迎,产品十分走俏,且开发成本低、投资少、收效大。我们应抓住这个难得的良机,立足资源优势,努力把森林蔬菜作为一项产业来开发,在保护好生物多样性的前提下,重点发展野生及人工食用菌、森林蔬菜、森林药材、食用野果、野生动物驯养、森林生态旅游等非木质林产业。加快野生食用菌封山保育、科学采集、承包经营等技术和管理措施,力争每年推广10万亩以上。野生及人工食用菌产业资源培育重点布局在南华、楚雄、大姚、禄丰、牟定5个县市;加工、交易重点布局在南华、楚雄2个县市;森林蔬菜、森林药材和野生动物驯养重点布局在武定、禄丰、楚雄、南华、大姚5个县市;森林生态旅游重点布局在楚雄、元谋、武定、双柏、南华、禄丰、永仁7个县市。

4.加快发展木材及木材深加工产业。加快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步伐,认真落实林业分类经营和商品木材采伐政策,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稳步增加木材产量。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发展木材原料林基地和人造板等木材精深加工产业,综合、高效利用森林资源。木材原料林基地布局在全州10个县市,木材加工、交易重点布局在双柏、楚雄2个县市。

5.稳步发展林产化工产业。重点发展松香(松节油)、生物柴油、桉叶油、玫瑰花系列产品等林产化工业。松香(松节油)资源培育布局在双柏、楚雄、大姚、南华、禄丰、永仁6个县市,加工业重点布局在楚雄、双柏2个县市;膏桐种植基地重点布局在双柏、元谋、永仁3个县,加工重点布局在双柏县;桉叶油基地重点布局在牟定、禄丰、楚雄、南华、姚安5个县市,加工重点布局在牟定县;玫瑰花基地及系列产品加工重点布局在牟定县。

6.推进林木种苗和花卉产业。充分发挥我州种质资源丰富、立体气候突出、地理位置优越、育苗技术成熟等优势,以满足城乡绿化、重点工程造林、特色经济林种苗需求为重点,大力发展茶花等珍贵观赏花卉和核桃等林木种苗产业。

[作者单位:中共双柏县委党校]

森林资源的培育与管护及合理利用 第3篇

1984年,广东省委省府发出“十年绿化广东大地”的号召,我县以积极的态度和努力的行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经过近十年的连续作业,山上绿了,流水清了,森林资源相对地丰富了。于90年通过检查验收,实现了绿化达标。但是,要保持、发展绿化达标成果,真正做到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我们仍然面临着如何科学地进行森林资源的培育、管护以及合理利用的问题。

一、森林资源培育

森林资源培育,是获得物质财富、达到预期经济效益的关键的第一环节。“有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这是指符合事物客观规律的耕耘,才会有收获,这种收获必须是物质财富和经济效益紧紧相连的,并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突出经济效益。森林虽有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但一定应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森林也有其生长规律。因此,森林资源的培育应以经济效益为首要目标,严格按森林生长规律进行培育。要着重抓好如下方面工作:

1、因地制宜,选择适地树种进行培育。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没有选择适地树种,只能劳民伤财,挫伤林农的积极性。如七十年代在本县南部山地成片造杉林就是不适宜的、失败的。其主要原因是杉木的立地条件要求高,不适在土层浅、土质硬、土壤养分差的地方生长。因此,只有选择适地树种,林农才会致力于森林资源的培育。例如本县北部泗水、上举镇林农在种植杉木过程中,收到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尝到了甜头,自觉种植杉木的积极性自然高涨,一改过去要政府及业务部门的发动种植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仅1996年春季种植杉苗达50多万株。

2、培育壮苗。苗木是培育森林资源的物质基础,壮苗是培育森林资源的成功保证。壮苗既能保证造林高成活率,又能促使立木快速生长,体现林业生机。如长田镇长庆管理区丘群辉改造残林种植湿地松,95年春种植松苗10000多株,96年春又种植松苗12000多株,成活率均达95%以上。95年春種植松苗于96年6月份到实地测量,种植时松苗高40cm,生长一年零二个月,优势木高达180cm,平均高为145cm。其就是用营养袋壮苗进行造林。

综上所述,只有选择适地树种,并培育壮苗种植,才能调动林农培育森林资源的积极性,才能加速林业事业的发展。

二、森林资源的管护

森林资源管护是形成物质财富、实现经济效益的漫长过程,在这漫长的过程中,除了要进行科学抚育外,应三件事一起抓。

1、对盗伐滥伐林木者,既要做过细的、耐心的说理,教育的思想工作,又要对累犯者、为首者依法从重处罚。近年来,仍然有个别群众无证砍伐林木,通过向群众说清森林在人们的生活、生产、生态环境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及宣传森林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绝大多数群众还是能够接受教育,树立爱林护林意识的。但是,也有极个别人靠盗伐他人林木为生的,对这种人,只有采取依法从重处罚的方法,以便教育其本人及大多数群众。如94年,长田热柘镇对几个盗伐滥伐林木的为首者给予经济处罚及刑事处罚。这两年来,林业秩序相对稳定。要管护好森林资源,必须有:①领导重视,常在各种会议宣传森林给人类带来的好处,常过问林业工作,解决好保好队,护林员的报酬问题;②林业工作者要卖力,既要懂林业科学技术又要懂得法律知识,对违反森林法规的人和事要敢管、敢抓、敢执法。③想方设法把群众爱林护林的自觉性积极调动起来。

2、山火是森林的大敌,森林防火工作必须花大力气去抓。一把火会烧掉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苦心经营的大面积的森林资源。如去冬今春,森林火警火灾多,造成的损失是惨重的,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是惊人的。所以森林防火工作必须狠抓。应加大森林防火宣传力度,做到腿勤、嘴勤、笔勤,宣传对象从小学生开始,重点放在边远山区。对查实引起森林火灾构成犯罪的,应绳之以法,把森林火警、火灾降到最低限度。

3、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是保护森林资源的一项重要措施。如1987-1988年间,松毛虫成灾,在短时间内把大面积松林松针吃得精光,松树象火烧过似的,还有些松树被吃死,大大地减慢了林木生长速度,减少了森林资源的积累,破坏了小自然环境的气候。针对松毛虫的为害情况,我县采取了人工捕捉幼虫、机械施药、生物防治等措施控了局势。病害造成的影响就更为严重。因此,必须及时掌握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变化情况,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促进林木快速健壮生长。

三、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

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不仅能获得木材和林产品,实现森林资源培育、管护的劳动报酬,体现经济效益,而且可以对森林资源的现状、森林的恢复以及森林有益效能的发挥等产生巨大的影响。可以为森林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繁殖条件,真正实现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

目前,我们县内的有些松香基地,松木还未进入成熟年龄就进行采脂,使相当数量的松林未熟先残,严重地降低了森林有益效能。这种“杀鸡取蛋”的做法应坚决杜绝。在安排年度木材采伐指标的时候,应当留有充分的余地。如每年台风雨季的到来,松香基地内没有进行合理采脂或过熟松木被风刮断,这部分资源是应该利用、给予出路的,从土壤养分归还角度看,让其腐烂在山上,对以后的林木生长是有好处的,但从我们现有森林资源及经济状况看,还是应该充分利用为妥当的。

浮梁县森林蔬菜开发利用与前景展望 第4篇

浮梁县有丰富的森林蔬菜资源, 据初步调查, 无公害森林蔬菜品种有珍珠菜、香椿、甘葛、马齿苋、仙人掌、鸭脚板、荠菜、小山笋、香茹、木耳等, 各乡 (镇) 均有分布。但目前这些山野菜没有被合理地开发利用, 资源优势未转化为经济优势。大多数山野菜仍深藏于山野之中, 市场上看见的部分森林蔬菜出售, 多数是零星的、质量参差不齐、没有森林蔬菜标志的产品。引导农民将散生于农家房前屋后, 沟旁山脚的山野菜开发利用, 人工繁育推广, 使之成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特色产品, 既可发展当地经济, 又可解决市民的菜蓝子问题。

2 开发森林蔬菜的措施和建议

2.1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环境、资源和人类的关系日益趋紧的现实情况下,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林业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最为直接, 也最为密切。浮梁县森林蔬菜开发应以生态建设为基础, 以产品为载体, 将可持续发展贯穿到森林蔬菜生产和加工的全过程, 引导生产行为和消费观念朝着可持续方向转变, 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2.2 提高认识, 增加投入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 森林蔬菜越来越被看好。各级林业部门 (包括乡镇林工站、农办) 应尽快成立相关机构, 明确职责, 研究制定本地区森林蔬菜发展规划, 多渠道筹措资金, 组织人员进行产品开发、市场开发。

2.3 重视科技, 培养人才

由于浮梁县森林蔬菜开发起步较晚, 科技人才相对缺乏, 技术落后, 因此, 引进、培养人才和科技开发成为当前首要工作, 要尽快建立一套适合浮梁的森林蔬菜开发管理体系。

2.4 抓好质量, 树立品牌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 浮梁县森林蔬菜企业规模普遍偏小, 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因此, 需要政府加以扶持, 特别是扶持几个龙头企业, 抓好质量, 形成几个叫得响的品牌, 增加对消费者的吸引力, 让森林蔬菜最终走向老百姓的餐桌。

2.5 加大宣传, 完善营销网络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 需要通过媒体加大宣传突显森林蔬菜优质安全的特点。各乡镇可根据当地情况, 建立生产、配送、专营销售网络, 以过硬的产品、优质的服务、合理的价格来树立森林蔬菜良好的信誉, 逐步提高经济效益。

3 森林疏菜的开发前景

浮梁县有丰富森林蔬菜资源, 而且野生资源得天独厚, 更是开发森林蔬菜的优良基地, 发展森林蔬菜有如下良好的条件。

3.1 政策大力扶持

《国务院关于开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决定》中强调指出:“对绿色食品等经国家有关部门确定的质量标志要严格管理, 依法使用和保护。”随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开发绿色食品的政策, 制定了相关质量标准、管理和监督措施。发展森林蔬菜是一条浮梁县发展农村经济与保护环境相结合的道路, 符合产业政策, 政府大力支持, 森林蔬菜产业在全市乡村会得到很大发展。

3.2 资源的优势

浮梁县乡镇山区绝大部分未受污染, 完全可以利用当地丰富资源条件开发森林蔬菜基地。经过3年的发展, 森林蔬菜从小到大, 已经成为本县绿色生态产业, 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成功动作的典范。浮梁森林蔬菜开发虽然起步较晚, 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合理开发利用, 必将得到快速发展, 对调整产业结构, 发挥森林总体效益, 提高林业产值, 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3.3 国内需求量逐年增加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将更加注重食物的安全性, 无公害无污染的森林蔬菜将会在国民的消费中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据资料报道:“对北京、上海两城市的调查, 79%~84%的消费者希望购买绿色食品”。居民对森林蔬菜需求量将越来越大, 开发森林蔬菜市场前景看好。

摘要:论述了浮梁县森林蔬菜的开发利用现状, 并对森林蔬菜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森林公园的开发与利用 第5篇

林业在我国不仅是一项基础性产业更是一项建设性、公益性事业,林业的发展承担着发展经济和发展生态环境的两项责任、双重使命。现阶段正逢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时期,所以林业发展也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期,如何将保护与利用森林资源和发展林业相结合,促进我国林业及社会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成为人们必须要认真研究和思考的课题。又因为林业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直接关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所以如何更好的发展林业,更好地使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同发展协调进行已经迫在眉睫,我们必须予以重视。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6篇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体育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乏课程资源支持的体育课程实施必然会受到较大程度的限制和阻碍。目前,有关体育课程资源的概念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但对于体育课程资源的理解将直接影响人们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积极性,也影响到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程度和效果。体育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有利于保障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是体育课程实施必不可少的重要支持。

一、体育课程资源的基本概念解读

体育课程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体育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而狭义的体育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包括体育场地器材设备、体育师资、体育教材等。目前对体育课程资源的理解呈现出综合化的趋势,即认为体育课程资源是指体育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体育课程与教学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包括教材、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学校、家庭、社区中所有利于实现体育课程目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有个性的全面发展的各种资源。

在体育课程实施过程中可供开发与利用的资源多种多样,但并不是所有的资源都是体育课程资源,只有那些进入课程,与体育课程实施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才是现实的体育课程资源。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体育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是体育课程目标顺利达成的必要条件,也是体育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随着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课程资源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体育课程资源与体育课程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体育课程实施的实际效果,一方面取决于体育课程资源的丰富程度,另一方面取决于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水平。可以这样说,没有体育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体育课程改革理想也无法转化成学校体育课程的实际成果。之所以这样讲,并不是要为整天感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人提供辩护词,而是想强调体育课程资源对于体育课程实施的重要性。

体育课程资源,对于体育课程目标的实现范围和水平都是非常重要的。体育课程改革首先应该保证实施体育课程最基本的时间和物质条件,比如课时保证和体育教学所必需的场地、器材和设备等。这是体育课程实施的前提条件,没有这样的条件保证,就很难谈得上体育课程实施的问题。又如大课间体育活动对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确实具有非常好的作用,但也需要强有力的课程资源的支持,否则就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然而,体育课程资源的地位和作用仍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广大教师普遍缺乏对于体育课程资源的识别、开发与利用的意识和能力。人们在感叹体育课程资源特别是条件性课程资源严重不足的同时,却由于课程资源意识的淡薄而导致大量体育课程资源的闲置与浪费。相当一部分人对于体育课程资源的理解十分狭隘,他们往往把体育课程资源等同于体育场地和器材。因此,加强体育课程资源研究,强化体育课程资源意识,提高体育课程资源的认知水平及因地制宜地开发与利用各种体育课程资源的能力,使体育课程的实施更加切实可行,是提高体育课程实施实际效果的重要保证。

二、体育课程资源的分类辨析

所谓课程资源的分类,就是要把众多的课程资源,按照一定的标准、原则、特点,把他们区分开来,以便更好地认识、开发和利用它们。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把体育课程资源分成不同的类型。根据来源,体育课程资源可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根据性质,体育课程资源可以分为自然课程资源和社会课程资源;根据物理特性和呈现方式,体育课程资源可分为文字资源、实物资源、活动资源和信息化资源;根据存在方式,体育课程资源可分为显性课程资源和隐性课程资源;根据功能特点,可以把体育课程资源分为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总之,体育课程资源的分类多种多样,但分类不是目的。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发展存在着很大差异,民族众多,文化特色各不相同,体育课程资源的分布很不均衡,在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需要发挥体育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取长补短,突出学校特色。

《体育课程标准》综合以上几种分类方式,将体育课程资源划分为人力资源、体育设施资源、课程内容资源、课外和校外体育资源、自然地理课程资源、体育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包括体育教师、学生及班主任、有体育特长的教师、校医、社会体育指导员、家长等。体育设施资源的开发应从以下五个方面人手:(1)发挥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2)制作简易器材;(3)改造场地器材,提高场地利用价值;(4)合理布局学校场地器材;(5)合理使用场地器材。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应注意对现有运动项目的改造,对新兴运动项目的引进以及对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课外和校外体育资源则分为课外体育资源和校外体育资源,自然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主要从利用地域特点及季节特点等自然环境着手。有学者认为,这样的分类存在着明显的缺陷。首先,从分类学的角度讲,人力资源应该同物力资源是同一级指标而不应该同物力资源的下位指标平行。第二,课外和校外体育资源的表述在逻辑上存在重复,从字面意义上讲课外体育资源包含校外体育资源,意思存在重复,容易引起误解和争议。第三,《体育课程标准》中缺少关于体育人文性课程资源、体育课程思想资源及体育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经验资源等非物质性课程资源的描述。尽管如此,我们认为这样的分类还是比较合理和实用的,因为对体育课程资源分类的目的就在于促进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三、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新观念

1.善于挖掘身边的体育课程资源。由于各地区和学校体育课程资源分布不均衡,在一定程度上,经济发达地区的体育课程资源比经济欠发达地区丰富;城市地区比农村地区丰富;同一地区条件好的学校比条件差的学校丰富。但这并不意味着经济基础薄弱的地区和学校就不能较好地开发与利用体育课程资源。充分挖掘并有效并且用体育课程资源就是指要根据本地区、本学校的优势和特色,因地制宜地开发与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使其在体育课程实施过程中发挥最大效益和价值,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服务。

2.体育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体育教师作为体育课程实施的实践者,最了解学生在体育方面的兴趣爱好、体能、技能、体育能力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并能按照学生的主体需要设计体育课程实施活动。因此,体育教师理应成为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主体。为此,体育教师要积极转换角色,树立课程资源意识,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利用多种途径,发挥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主体性作用。体育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因为他们不仅决定着体育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而且体育教师本身就是课程实施的首要基本条件资源。体育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了体育课程资源的识别范围、开发与利用的程度以及发挥效益的水平。事实上,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师是体育课程改革的关键性因素的观点,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越来越多的体育教师在课程资源极其紧张的情况下,“化腐朽为神奇”,实现了课程资源价值的“超水平”发挥。因此,在体育课程资源的建设中,要树立体育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的观念,始终注意把师资队伍的建设放在首位,通过这一最重要的课程资源的突破来带动其他课程资源的优化发展。目前,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赋予了学校和广大体育教师更多的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和设计的权利与职责,鼓励学校和教师在认真实施国家、地方体育课程的基础上,开发各具特色的多样化的学校体育课程资源。从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主体看,目前主要是依靠少数学科专家,并没有将广大的一线体育教师调动起来。体育程资源需要教师去组织、去利用、去开发,体育教师应主动参与到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之中,学会有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促进体育课程的有效实施服务。这就需要广大体育教师和学校体育工作者对学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进行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研究,探索具有规律性的原理、原则、方法,建立学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理论架构,不断提升开发与利用体育课程资源的意识和能力。

总之,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并不是随意把某些资源用于课程实施活动中,而是要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只有遵循这些基本原则,才能充分挖掘并合理利用那些具有开发和利用价值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遵循共享性、经济性、实效性和因地制宜等原则,尽可能地用最少的资金和精力因地制宜地开发与利用一切有利于达成教育教学目标和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课程资源。

森林保护和森林资源开发利用分析 第7篇

目前我国乡镇森林资源主要为公有制,其中公有制又包括了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的两种形式,国家所有是国家对于森林资源在形式上的拥有,直接由乡镇内的相关部门统一管辖。一般来说,对森林的资源进行有效的私有化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减少对森林的资源的破坏性开发,促使私人合理的利用森林资源,能够使森林的资源产生短期的利用和进行长期的维护的关系。

2森林资源保护及开发现状

最近几年,国内多数乡镇区域内的林业经营管理出现非常混乱的现象,管理人员的素质低下,而导致的问题是企业对于森林的经营无法长久,而且在企业的内部问题不能够及时的得到处理,对于森林的经营往往是以采伐更多的树木作为经营的目标,从而使森林被过度的消耗,森林的生态环境也出现了明显的恶化。采用怎样的方式来进行采伐,如何采伐,是十分的关键的问题,如果采伐的方式运用的合理那就能够使森林的资源得到很好的生长,相反则不然。需要充分结合乡镇森林的具体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判断该区域是否真正适合采伐作业,对于不能进行采伐的乡镇地区应该取消采伐的计划,并且根据当地的土壤的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植物进行栽种。对树林的林种进行调整,从而使树木的生长环境得到改善,做到在节约资源的同时,也能够保护森林中的动植物,同时还可以将采伐的周期缩短,使森林的资源得到发展[1]。

3森林保护的措施与森林开发的对策

3.1充分开发利用森林资源

(1)提升森林资源利用率。对设计的方案进行完善,在采伐的设计过程中需要对作业的坡度进行降低设计,尽可能的较少天然林区的采伐面积,减少对人工林的工艺成熟的采伐数量,对整个的林区做好调查和分类工作,对于可以采伐的森林资源进行统计,对于那些有缺陷的树木的出材率进行抽查。在将设计的报告由镇级提交给市级的资源部门进行审核后将数据输入进计算机当中来进行分析,对森林进行采伐之前需要根据森林的状况和森林树木的生长规律,根据采伐去生产操作并进行合理的规定,降低对生态造成的破坏,使自然发挥其自身最大的治愈能力。

同时需要遵守森林采伐数量不能超过森林树木生长量的原则,以此制定出相应的木材生产计划,适当的对森林进行采伐,对森林的资源的消耗情况进行严格的控制,才能够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我国的木材需求量非常大,对于森林资源的消耗量不断的增加[2]。当前的这种森林资源的小范围消耗模式早晚导致国内的森林资源消耗殆尽,而需要对没有达到采伐要求的森林资源进行采伐,使林地的质量下降,需要对森林的资源加强相关的管理,对森林资源进行产业化的管理,建立新的森林资源有偿转让机制。

(2)利用资源的可再生性。多数乡镇森林资源不仅经历过没有节制的采伐过程,也经历过简单的为了开发利用森林的木材资源到对森林中各种资源的利用。直到现在,人们才开始慢慢的意识到可以利用森林资源的可以再生的特点,采用植树造林的方法来使森林的植被得到恢复。将森林的树木和森林的其他作物进行更深层次的加工,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森林资源的潜在用途,实现森林资源的利用价值最大化。现代对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更为科学,主要为使森林资源能够持续的发展,使森林资源能够不断的被人类使用。对森林的资源进行开发的程度在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以及经济实力,还有就是国家对于森林开发的政策。科学的经营方法能够使森林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将最大程度的对森林资源的多样性进行开发,对于缺少森林资源的我国,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2实施林业管理体制改革

在自然的资源对经济和社会产生重大的影响的同时,同这些利益有关联的也发生了一些矛盾,主要的矛盾是针对乡镇森林资源的保护、开发以及乡镇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机制之间,还有林业的保护和林区的管理人员之间等[3]。但通过对主要的原因进行分析来看,对于林区的保护是其主要的矛盾所在,林区的绝对保护观念是爆发冲突的根本,相关管理部门对于森林资源进行强制的变迁,直接损害了乡镇内相关人员的切身利益, 因此这也是冲突发生的主要原因。

除此之外,对于乡镇林区的管理机制得不到更新以及林区的开发权不明确有着一定的原因。林业的管理体制是指林业在进行经济活动中的决策和组织的整个体系,是林业进行经济活动的管理机制,同样也是管理和保证的机构。

3.3强化森林保护及利用

使用合理的方法对森林进行采伐无疑能够更好的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目前乡镇范围内所能引进的科技技术水平还非常有限,而且林业的作业水平也不高, 导致森林的利用率低下以及对资源浪费的情况,而且如今对于森林资源的需求量也非常的大,如果在不保护的情况下对乡镇森林资源进行利用那最终将会导致森林资源急剧减少的情况,可以从以下的两个方面来对森林资源进行保护利用。

一是将经营森林作为基础和采伐培育相结合,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森林资源开发的方针。森林不仅仅是出产木材的地方,而且是生态环境不可缺少的绿色资源, 拥有非常多的利用价值。在保证生态环境不被破坏的情况下,进行树木的采伐。二是规划乡镇保护区域,大力引进相关人才,由此对于生态的环境进行保护,防止生态环境继续恶化。

4结语

对乡镇森林的资源保护和利用,主要是对乡镇森林进行有效合理的采伐来实现,对森林进行采伐是林业的生产中最为重要的事情,不管是要使用哪种森林保护的方法,都要对森林的多重效益进行考虑,使其能够发挥出它更多的作用,对森林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减少森林资源被过度消耗的情况,从而向生态型采伐的方向发展。

摘要:指出了在我国众多的乡镇数量当中,具备森林资源的乡镇数量占了很大的比例。近年来,乡镇森林资源滥砍乱伐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对于森林资源的保护以及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究了保持乡镇森林资源平衡的保护方法以及森林的资源开发利用的办法。

关键词:森林保护,森林资源,开发

参考文献

[1]陈起阳.森林旅游开发与森林资源保护关系的探讨:以福建省泰宁县为例[J].中国城市林业,2012(4):20~23.

[2]杨承栋.论合理保护开发利用中国森林土壤资源[J].世界林业研究,2011(1):19~27.

[3]王桂红.论森林资源保护利用存在的问题[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6):305.

浮梁县森林蔬菜开发利用 第8篇

浮梁县有丰富的森林蔬菜资源, 据初步调查, 无公害森林蔬菜品种包括鸭脚板、香椿、甘葛、马齿苋、仙人掌、荠菜、小山笋香茹、木耳等, 且在各乡 (镇) 均有分布。景德镇市枫树山林场开展森林蔬菜栽培试验, 探索其经营管理模式。提出了适合广大农村发展的经营措施, 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引导农民将原先散生于农家房前屋后, 沟旁山脚的山野菜开发利用, 人工繁育推广, 使之成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特色产品, 同时解决了市民的菜蓝子问题。森林蔬菜资源丰富, 且适宜开发, 虽然市场上常常看见部分森林蔬菜出售, 但是, 大多数是零星的、质量参差不齐、没有森林蔬菜标志的产品。

2 开发森林蔬菜与林业可持续发展

在环境、资源和人类的关系日益趋紧的现实情况下,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林业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最为直接, 也最为密切, 实施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共同的愿望。浮梁县的资源条件和环境善都决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森林蔬菜开发以生态建设为基础, 以产品为载体, 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原则贯穿到森林蔬菜生产和加工的全过程, 引导生产行为和消费观念朝着可持续方向转变, 不仅可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 而且可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3 开发森林蔬菜的措施和建议

3.1 提高认识, 增加投入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 森林蔬菜越来越被看好。各级林业部门 (包括乡镇林工站、农办) 应尽快建立相关机构, 明确职责, 研究制定本地区森林蔬菜发展规划, 多渠道筹措资金, 组织人员进行产品开发、市场开发。

3.2 重视科技, 培养人才

由于浮梁县森林蔬菜开发起步较晚, 科技人才相对缺乏, 技术落后, 因此, 引进、培养人才和科技开发成为当前首要工作, 应尽快建立一套适合森林蔬菜开发的管理体系。

3.3 抓好质量, 树立品牌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 浮梁县森林蔬菜企业规模普遍偏小, 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因此, 需要加以扶持, 特别是扶持几个龙头企业, 抓好质量, 形成几个叫得响的品牌, 增加对消费者的吸引力, 让森林蔬菜最终走向老百姓餐桌。

3.4 加大宣传, 完善营销网络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 需要通过媒体加大宣传突显森林蔬菜优质安全的特点。也正是由于森林蔬菜的这些特点, 其营销方式跟一般食品不相同, 必须有其专门的营销网络。我县各乡镇可根据当地情况建立生产、配送、专营销售网络, 以过硬的产品、优质的服务、合理的价格来树立森林蔬菜良好的信誉, 逐步提高经济效益。

4 森林蔬菜的开发前景

4.1 政府的大力扶持

《国务院关于开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决定》中强调指出:“对绿色食品等经国家有关部门确定的质量标志要严格管理, 依法使用和保护。“随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开发绿色食品的政策, 制定了相关质量标准、管理和监督措施。发展森林蔬菜是一条发展农村经济与保护环境相结合的道路, 符合浮梁县的产业政策, 政府的大力支持, 森林蔬菜产业在全市乡村会得到很大发展。

4.2 国内需求量逐年增加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将更加门生食物的安全性、科学工作者性和经济性, 无公害无污染的森林蔬菜将会在国民的消费中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据资料报道:“对北京、上海两城市的调查, 79%~84%的消费者希望购买绿色食品”。浮梁县居民对森林蔬菜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所以开发森林蔬菜市场前景看好。

4.3资源的优势

浮梁县为乡镇山区, 绝大部分是未受污染的地方。如果这些地区利用当地丰富资源条件, 开发森林蔬菜基地, 将使浮梁县森林蔬菜产量增加, 为浮梁县森林蔬菜产品进军国内市场提供了保证。经过3年的发展, 浮梁县森林蔬菜从小到大, 已经成为浮梁县绿色生态事业, 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成功动作的典范。森林蔬菜开发虽然起步较晚, 而且存在很多问题, 因此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必将得到快速发展。开发森林蔬菜是合理利用森林资源, 发展多种经营的重要途径, 对调整产业结构, 发挥森林总体效益, 提高林业产值, 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摘要:分析了浮梁县森林蔬菜资源开发现状, 详细论述了浮梁县森林蔬菜的发展现状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并对浮梁县森林蔬菜产业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

关键词:池杉,森林,开发,问题与对策

参考文献

[1]张艳, 孟兆明, 张洪伦.绿色蔬菜病虫害防治新技术[J].蔬菜, 2006 (5) :37~38.

[2]毕绪岱, 高福存.以市场经济凛导向发展“三高”生态林业[J].生态农业研究, 1993, 1 (4) :17~18.

森林公园的开发与利用 第9篇

土地作为湿地的载体, 其开发利用方式决定了国家湿地公园的健康状况和可持续发展潜力。虽然目前已有大量关于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文献 (彭补拙等, 2001;苏维词等, 2005;李洪山等, 2009) , 但鲜有针对国家湿地公园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为实现湿地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开发, 对国家湿地公园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进行研究十分必要。本研究以长寿岛国家湿地公园为例, 研究其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与问题, 分析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的方式, 以为国家湿地公园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提供参考借鉴。

1 襄阳市长寿岛湿地概况

1.1 襄阳市长寿岛湿地形成过程

长寿岛原名中洲, 位于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牛首镇, 距襄阳城区20余km, 因岛上长寿者居多而著称。长寿岛是汉江江心洲, 呈“纺锤”形, 南北长约3km, 东西宽约7km, 面积14km2。长寿岛是因河道变迁而淤积起来的一个江心岛。由于汉水对北岸冲刷剧烈, 泥沙在南岸淤积, 导致河道缓慢北移, 从而逐渐形成如今的长寿岛。据《襄阳县地名志》记载:“相传, 很早以前的汉水, 由现在泥嘴南1km处的牛山脚下流经, 泥嘴当时处在河心。随着河道的变迁, 这里逐渐淤积为一个泥质嘴子, 故名泥嘴。”“清咸丰六年 (1857年) , 汉水河床淤塞改道后, 此处淤积成洲。因此洲处汉江中心, 故名中洲。”当地村民回忆100多年前汉水尚以如今黄河 (长寿岛南边的一条河流) 为主河道。由此可以推断:牛首-泥嘴段的汉水河道在清中叶以前当在今河道之南5km左右处, 可能是在清后期 (道光、咸丰年间) , 汉水河道才慢慢迁移到如今河道位置上。岛上有碑记载, 至少清咸丰七年 (1857年) , 就有农民在洲上居住, 开荒种地。据此推断, 岛上有人居住历史约200年左右。

1.2 襄阳市长寿岛国家湿地公园概况

长寿岛国家湿地公园规划总面积30.8km2, 其中沙洲面积12.8km2、水域面积18km2。全岛无工业污染, 气温一般低于城市3℃, 是一个天然“氧吧”。长寿岛湿地属典型的自然河流湿地, 四面环水, 水质优良, 湿地资源丰富, 拥有森林、河流、滩涂等多种景观资源。长寿岛湿地同时也是一座动植物资源的宝库, 森林覆盖率达72.5%, 有维管束植物350多种。水生生物中, 鱼类77种, 浮游植物39种 (属) , 浮游动物31种 (属) , 底栖动物22种。陆生脊椎动物有128种, 鸟类95种, 哺乳动物13种。其中, 有两类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白颧和中华秋沙鸭;国家二级保护鸟类5类;省级保护动物近50种。同时也是全省普通燕鸥的主要栖息地和繁殖地。

目前长寿岛从行政区划上共分为四块:牛首镇的长寿岛村、新集农场、袁营农场、卧龙镇的黄河村三组。其中, 长寿岛村分布在洲上的牛家洲、马家洲、林家洲、李家洲、许家洲、桥湾等, 共10个组。岛上现有常住人口约2000人, 其中, 长寿岛村1709人, 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7000元。岛上地表主要以沙地为主, 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花生等作物, 当地土特产有山药、土豆。

2 襄阳市长寿岛土地开发利用的现状与问题

2.1 长寿岛土地开发利用现状

汉江塑造了长寿岛湿地森林、滩涂和河流等多样性自然景观。依据规划, 长寿岛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为30.8km2。其中包括沙洲面积12.8km2, 汉江河道形成的水域面积18km2。湿地滩涂面积随汉江水位涨落而变化。

长寿岛土壤以肥沃的沙壤土为主。岛上现有森林主要为人工林, 覆盖率达到72.5%。自两百年前有人上岛定居以来, 岛上居民对洲岛的开发利用程度不断加大。耕地是岛上土地的最主要开发利用形式。农地在上世纪70年代被划成大“井田”。经不断开垦, 岛上现有耕地400hm2。所种均为旱作物, 主要为小麦、玉米、花生、荞麦、蚕豆、豌豆、山药、土豆、油菜和各类瓜果等。路旁栽有柳、杨、杉等树种。除耕地外, 岛上其他土地开发方式主要为宅基地和道路用地。岛上现有住户约500户, 常住人口约2000人。农户散状分布, 宅基地大, 一般为1334㎡左右, 大的甚至有0.5hm2。房前屋后种杨树、柳树、榆树、楝树、槐树、各种果树及竹子。岛上现有主干道5.8km, 通组公路4.2km, 宽3.5m, 通码头公路3.1km, 宽4m。

2.2 长寿岛土地开发利用主要问题

第一, 人为干扰过大, 土地开发过度。土地作为生态系统的载体, 其利用方式的变化不仅会导致自然景观格局和物质循环与能量分配的变化, 同时也会对区域土壤、水量、水质和气候产生深刻影响。土地的不同利用类型对其生态服务价值影响巨大。根据谢高地等 (2003) 研究制定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表, 在不同生态系统中, 湿地生态服务价值最大, 水域和森林次之, 农田和难利用土地最低。农田是岛上现有的最主要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岛上已开发耕地面积有400hm2, 约占陆地面积的29%。国家湿地公园的首要任务在于对湿地进行保护以保障其生态价值的发挥。将大量原有的森林转换为农田削弱了长寿岛湿地的生态服务价值。此外, 长寿岛森林覆盖率虽然达到72.5%, 但主要为人工林。与自然林相比, 其群落结构简单且不稳定, 生物链短, 自我恢复能力较弱, 物种的多样性程度低, 生态服务价值被削弱。

第二, 行政区划过多, 土地管理不统一。目前长寿岛从行政区划上共分为四块:牛首镇的长寿岛村、新集农场、袁营农场、卧龙镇的黄河村三组。其中, 长寿岛村是最主要行政主体, 管理岛上约四分之三的土地。而占长寿岛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58%的汉江水域的管理则涉及环保局、水利局、海事局等多家部门。长寿岛国家湿地公园目前这种多头管理的状况导致湿地公园土地利用缺乏统筹、各自为政等问题, 难以保证湿地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 宅基地分散, 占用土地过多。土地的建设用地化会严重损害湿地的健康。不仅会严重削弱土壤的可渗透性, 而且导致土地的生态服务价值基本消失。相关研究表明当湿地不可渗透地面面积高于10%时, 其生境功能逐渐下降 (潮洛蒙和俞孔坚, 2003) 。目前, 长寿岛建设用地主要为宅基地和道路用地, 两者中又以宅基地为主。岛上现有住户约500户, 散状分布于岛上。各户宅基地占地面积均较大。这些宅基地随意选址, 布局不合理, 对岛上有限的土地资源造成严重浪费, 极大压缩了湿地空间。

3 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对策

3.1 加强立法, 使土地保护和开发有法可依

目前, 国家林业局虽然出台了《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 (试行) , 但襄阳市尚未出台具体实施细则。长寿岛土地开发利用事实上处于无法可依状态。对于侵占湿地, 随意改变土地使用类型及湿地公园内采砂采石等问题缺乏管理依据和制裁措施。因此, 市政府应尽快出台《襄阳市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 并在有湿地公园的县 (市、区) 林业局增设管理科, 形成市、县 (市、区) 、乡镇、村四级管理体制, 加强对现有湿地公园的保护, 促进长寿岛国家湿地公园健康发展。

3.2 科学规划, 控制用地

科学合理的规划是湿地公园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规划要充分考虑自然、投资者和社区三方利益, 实现湿地生态、社会和经济三个效益的统一。规划用地应合理分区, 通过完善湿地生态功能分区使湿地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和湿地独特的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同时, 规划用地应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和农业用地的规模, 减少对湿地的人为干扰。

3.3 建立湿地管理机构, 统一管理

目前长寿岛土地多头管理现状主要由于长寿岛湿地资源缺乏专门的统筹计划协调管理机构, 行政区划过多, 土地归属复杂, 行业管理混乱。这种局面极易造成湿地资源的滥用和破坏。因此, 要实现对湿地土地资源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开发, 必须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统一管理土地资源, 以改变目前利益主体过多, 多头管理又多方不管的混乱局面。

3.4 优化结构, 建立生态农业

目前长寿岛土地利用主要是高投入低产出的传统农业, 与建设国家湿地公园的要求极其不适应。应通过优化产业结构, 建立无污染、高效率、低投入、多样化的生态产业, 将休闲旅游观光与生态农业相结合, 实现有限土地的高效利用和收益最大化。在农业开发过程中, 要严格限制农业活动空间范围和资源开发强度, 以有利于保护湿地生态环境和不产生环境污染问题为前提, 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3.5 优化社区用地结构, 集约使用土地

目前长寿岛散状分布、占地过多的住宅建设方式, 造成了土地资源的巨大浪费, 严重压缩了湿地空间。在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过程中, 应坚持节约用地的原则, 通过社区整治, 优化社区用地结构, 引导农民逐步集中建房, 拆除空心村, 建设中心村, 逐步迁并分散的村落, 解决农民建房占地过多问题, 实现集约节约使用土地。

摘要: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是湿地保护和开发的重要手段。土地资源作为湿地的载体, 其开发利用方式决定了国家湿地公园的健康状况和可持续发展潜力。研究国家湿地公园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对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以典型的自然河流湿地——长寿岛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 研究其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与问题, 分析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的方式, 为国家湿地公园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长寿岛,湿地公园,土地资源

参考文献

[1]潮洛蒙, 俞孔坚.城市湿地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对策[J].规划师, 2003, (07) :75-77.

[2]李洪山, 刘璐, 王涛, 李春燕, 等.江苏盐城滩涂资源利用及其发展策略[J].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9, (06) :724-726.

[3]刘红玉, 赵志春, 吕宪国.中国湿地资源及其保护研究[J].资源科学, 1999, (06) :34-37.

[4]彭补拙, 安旭东, 陈浮, 濮励杰.长江三角洲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 2001, (04) :305-312.

[5]苏维词, 杨华, 赵纯勇, 李晴.三峡库区 (重庆段) 涨落带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模式初探[J].自然资源学报, 2005, (03) :326-332, +479.

[6]孙广友.中国湿地科学的进展与展望[J].地球科学进展, 2000, (06) :666-672.

[7]谢高地, 鲁春霞, 冷允法, 等.青藏高原生态资产的价值评估[J].自然资源学报, 2003, (02) :189-196.

[8]杨永兴.国际湿地科学研究的主要特点、进展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 2002, (02) :111-120.

森林公园的开发与利用 第10篇

(一)区域自然环境

泥功山位于陇南市成县北部山区,地理座标东径105°33'~105°37’、北纬33°48'~33°51’,属西秦岭山地南延山脉,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境内海拨1100米~2400米,年平均气温9.7℃,无霜期198天,年日照时数1700小时,平均降水量720毫米。复杂的地形地貌,构成了温暖、温和、温凉湿润并存的小气候条件,森林覆盖率85%,具有生态环境优良、森林资源丰富、景观类型多样的区域多样的区域自然环境。

(二)文化历史沿革

成县是国家命名的“千年古县”。据泥功山区域古崖洞、古寺庙、古堡、古墓等文化遗产和历史遗迹证明,当地在夏商时期是西夏王朝的领地,先民们沿西汉水和渭河流域到泥功山辟路物猎、依山延寺、传播政治军事宗教文化、垦殖开发、发展经济,逐步成为秦陇、武都和朝庭进入成州的交通要道与宗教文化中心。曾有许多历史人物和文人名士涉足此地,留下众多传奇故事和文化遗产,成为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

(三)社会经济概况

成县总土地面积1700平方公里,历史上是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农业县。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国家政策指引下,发展现代农业、大办地方工业、开发特色产业、改善生态环境、完善基础设施,促进了各项社会事业和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2007年全县辖12镇5乡、253个行政村,总人口26.52万人,国内生产总值28.96亿元,财政收入5.5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20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8500元。初步形成了以粮食、蔬菜、蚕桑、林果、草畜为特色的农物业,以铅锌采选冶为特色的工矿业,以生态建设和核桃产业开发为特色的生态林业,以汉唐文化西狭颂、杜公祠和鸡峰山国家森林公园为特色的旅游业经济发展格局。

二、景观资源类型与旅游发展条件

(一)景观资源类型概述

第一,区域自然条件优越、生态环境较优良。

泥功山地处西秦岭山地南,属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青泥河的源头地带,为南北气候过渡地带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泥功山林地面积较大,区域总面积7928公顷,有林地6057公顷,其中天然林4845公顷,人工林1212公顷,分别占有林地面积的80%和有林地的90%,属成县赵坝林场国有林。区域自然条件较好,生态环境优良,森林资源恢复良好,为后续生态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可利用资源。

第二,森林资源保存完好,动物植物种类较多。

山地上部以山杨、青岗、漆树等杂木天然林为主,山坡下部林缘地带以油松、华山松、落叶松等人工针叶松为主,沟坝地区以核桃、杜仲、青杨等经济用材林为主,林冠上层为针叶乔木,中层为灌藤竹丛,下层为草被苔藓,多为主体复合型的森林植被结构,林分郁闭度在0.8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80%以上,森林资源保存完好。森林中蕴藏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已查明的野生动物227种,隶属32目76科,其中鸟类112种、两栖类9种、爬行类26种、天敌昆虫34种,列入国家一二类保护的32种,省级重点保护的15种,具有科学研究价值的经济动物23种[3];野生经济植物1296种,其中经济果树73种、粮油植物118种、药用植物457种、蜜源植物298种、饲草植物425种、花卉及观赏植物202种,常见树种178种,主要经济植物及种质资源44种。动植物种类繁多,科学研究和观赏价值较大。

第三,地质构造复杂、矿产丰富,地貌构成自然奇观。

泥功山在海西早期运动中褶皱成山,主要沉积物下部为砂砾岩、泥岩,中部为火山岩,地质构造形成了多种矿产资源。区域周边已探明铅、锌、铁、金等金属矿产和白动岩、大理岩、冰洲岩等非金属矿产资源数十种,具有“地下铅锌含金银,大理石上长满林,两条河流含砂金,小山沟里有铁、铜,非金属矿有烟煤,宝贝四周把山围”的分布特点。地质构造形成的背斜山体,多为鞍状山脊和凹状山坡,构成“V”字形河谷地貌,呈现出宽窄膨胀显著、沟河纵横成网、山峰沟坝高低分明的地形特点和川、水、峡谷并存的奇丽自然景面,沉积褶皱构造形成以玉皇顶、尖顶峰、曹家山、玉皇山等为主峰的“飞来峰”,以动梯崖、燕子崖、灯壁崖等为主的“壁立崖”,以青岗垭、木神岭、望天垭等为主的“过岭垭”,以严河坝、柴家坝、武家坝等为主的“葫芦坝”,以笼床峡、崖背峡等为主的“谷峭峡”,以旋湾坑、牛心坑、白人洞等为主的“天地窗”等地貌景观,有许多“神藏宝贝”和“风水宝地”传奇故事,旅游观览和科学考察研究价值较大。

第四,自然风光山青水秀,四季呈现天然景观。

泥功山东南西北四周有蜂台山、玉皇山、曹家山、尖顶山四座姊妹山峰,呈梅花状排列,山脊相连、山脉蜿蜒、峰峦叠璋;东西两侧有杨坝河、谭家河两条主要河流,发源于北部海韭山崖底,山泉众多,沟分纵横,形成溪流,流长20余公里在县城西磨坝峡汇合,成为泥功山系的两条彩带和南河的主要水源。具有山峦林地环境,山体林木覆盖,陡壁挂深藤灌,崖面密被苔藓,且四季景色分明,山青水秀风光迷人和天象景观丰富的旅游条件。

第五,农林土产种类繁多,稀树古木保留不少。

当地农林多种经营和农林土特产品生产传统历史悠久,历来有“产药材、长山珍、种杂粮、生林果、饲畜禽、养中蜂、牧畜群”的农业生产和传统习惯。主要中药材30多种,生产野菜山珍20余种,种植杂粮和栽植林果30余种,种养多种经营种类繁多,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和山区优势的农林观光资源。分布在林庄、庙地、老坟和“四旁”的稀树古木较多。店子村有树龄在500年以上的国槐盘根错节,冠大荫浓:青岗垭有树龄300年以上的青岗根冠越过山岗,仍不显苍老;崖背峡庙旁树龄数百年的麦桑长在崖缝,长势仍很旺盛;严山庙旁侧柏数百年来耐瘠耐旱抗寒,碧绿青翠;岳家半山古坟有一片宋代栽植的“铁僵”守坟千年,无病无虫四季常青,长势郁郁葱葱;各村都有近百年的核桃大树分布。类似的奇树占木资源保留不少,己成为当地的生态文化资源和旅游风景线。

第六,文化积淀历史悠久,人文宗教故事传奇。

泥功山历史上曾是陇南一带的文化宗教名山。据地方史志、文物遗迹和文化地名等史料考论,有“女娲”、“伏曦”时期留下的曦和崖地名,有西夏早期修建的云崖石窟寺古庙;有秦汉时期开辟的石台阶、崖峡道、崖峡堡、墨石咀等军事要塞;有唐宋时期的二郎庙、岳家坟等遗迹。曾是西夏王朝的统治领地仇池国的道教中心,秦皇祖地的封域;唐代李渊征西,杜甫流寓入川,宋朝吴璘、吴玠抗金,当代红军长征北上时都曾经过这里,留下了许多文化遗迹和历史故事。宗教在唐宋时期达到顶极,有“寺庙30余处,庙宇300余间,每逢庙会香客过千,方圆百里道事交传题”的记载,相传仇池国公主进香上山失身,曾被朝庭封庙,因战事不断,寺庙毁于兵祸失灾,至今民间还留传着“泥功宗教表落,鸡峰宗教兴起”的传奇故事。唐代大寺人杜甫在乾元二年(公元前759年)携眷经桊洲(天水),流寓成洲(成县)曾途经泥功山,路宿玉皇山,写下了经历所感的《泥功山》记行诗,留下了古今传颂的文化遣产,成为文化旅游的重要资源。

第七,民俗礼仪形式多样,民风农情纯朴向上。

当地民俗民风受宗教文化和传统习俗的影响,民间宗教祭祀传统久远,民间传神祭会每年举行一次,有丰收平安祭拜天地神灵护祐,欠收遭灾祀求天地神灵驱灾降福的民俗。祭祀仪式“设神坛、跳神舞、掛彩旗、敲皮鼓、宰畜禽、祭神灵、焚祭文”,祭祀活动肃穆隆重,场面庄严热烈,文化气息浓厚,虽带迷信色彩,但祭祀主题为”祭丰祀安“有积极向上的一面,也是重要的民俗文化资源。婚姻嫁娶习俗由”恋爱媒介、订婚认亲、结婚嫁娶、嫁后回亲“四个阶段完成,这既留了传统婚姻习俗的原形,又时兴了现代婚嫁的时尚新风,联姻认真慎重,结婚礼仪喜庆。丧葬礼仪上对于老人去逝、亲友伤亡都要给死者净身整容、着换新装、设灵祭奠、查验掩棺、择墓安葬、款待劳客、守期之戴、逢期化纸,礼仪怀念、表示孝仪,教育子女、激励后人。民俗民风积极向上,成为可利用的地域民俗文化和旅游观光资源。

第八,节庆文艺丰富多彩,风味饮食独具特色。

春节期间舞龙狮、斗贝壳、扭秧歌、踩高脚、划彩船、拐手灯、扎高抬、转轮杠、妆古戏等多种形式,可表演数十个节目,由胡琴、三弦、快板、锣鼓等乐器伴凑,词调主要采用当地民间的月月调、四季调、神曲调、山歌调、礼仪调等传统歌曲词调演唱,原色古样、乡音土调,独具山乡社伙风格。端阳节包粽子、绣荷包、新女婚走亲戚、吃肉枣蕉蜂蜜、唱小曲过五一,入冬冻不下地,元旦组织演戏剧,大村联户唱大戏,小村合伙木偶戏等节庆民俗风情传承和文化艺术业生活形式。农家风味饮食品种多样,主要有饮品——山乡老黄酒、家养鹿血酒、土目红烧酒等;凉菜——醋味黑木耳、蒜泥金针茹、香椿拌豆腐、凉拌乌龙头、蜂密稣核仁等十余种;热菜——山茹炒肉、热密留核仁、香椿炒鸡蛋、竹笋炒肉片、爆炒山鸡肉、大盘土鸡块、油炸鲜河鱼等二十多种;鲜汤——河鱼煲鲜汤、山珍五味汤、木耳粉丝汤等十余种;面食——杂粮节节、荞面煎饼、山珍扁食、玉米浆、杂面粉鱼等十余种,饮食原料自产,传统方法烹调、食品原质原味,适众人口味,独具山乡饮食风味特色,也是观光游客喜欢的农家菜肴。

(二)资源利用条件及制约因素

第一,有利条件。

一是区域自然条件优越,有利发展生态经济。当地位于我国中部山区,浅山石陵谷河沟坝兼备,光、热、水、土自然条件比较优越,适宜发展生态林业经济。二是森林资源保存完好,有利培育生态型产业。区域内天然林面积大,生态环境好,森林资源保存完整,动植物种类繁多;森林植被恢复良好,农林土特产较为丰富,生态林业基础条件较好,有利于培育生态型产业。三是生态人文资源丰富,有利于传承生态文化。泥功山既有夏商以来的庙迹、地名、关隘、堡垒等文化遗产和历史遗迹,还有民俗祥和与生态和谐的传承文明,文化历史悠久,人文景观资源丰厚,有利于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四是景观资源较为丰富,开发利用价值较高。地质地貌构成多种奇观,人文历史荟萃,生物种类较多,山水天地一体,民俗民情丰富多彩,具有地质地貌研究价值、文史生物考察价值、自然天象观览价值、民俗农情鉴赏价值、旅游产业开发利用价值。五是资源特色明显,旅游开发潜力较大。主要旅游景观特色是生态和谐特色、伏曦神韵特色、秦皇祖地特色、杜甫寓境特色、民俗农情特色,森林景观和文化景观资源兼有,是一处待开发的森林旅游处女地,旅游开发潜力较大。六是区位发展优越较大,旅游开发前景广阔。泥功山距县城21公里,周边有西狭颂、杜公祠、吴王碑、鸡峰山森林公园等风景名胜区,北距天水铁路、民航站136公里,距西安、兰洲、成都三大都市较近,处在西安兵马俑一天水麦积山一武都万象洞-四川九寨沟的旅游沿线,又是国家规划建设的陇东南中型城市和陇南市迁建地的城市生态风景区等。

第二,制约因素。

一是森林经营层次不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低。森林资源经营理念陈旧、经济结构单一、资源利用率低、发展基础薄弱,制约了景观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二是产业发展没有重点,缺乏科学规划指导。生态产业发展基础薄弱、重点不突出、目标不明确,生产项目少、规模小,缺乏科学规划指导,产业发展缓慢。三是经济基础十分薄弱,缺少产业开发资金。当地处在边远贫困山区,经济发展滞后,生产发展缺乏资金,产业开发缺少投入,制约了产业开发和项目建设。四是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经济发展比较缓慢。区域内交通、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十分薄弱,严重制约着资源的利用开发和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资源利用构想与旅游开发建设

(一)转变森林经营方式,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化林业改革,为林业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与活力,全面落实各项林业政策,为森林资源保护利用创造良好的社会和政策环境,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推广实用技术;不断更新经营理念和管理知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实施现代森林经营战略,科学发展生态产业,提高森林资源的利用率;彻底转变森林经营观念和管理理念,变较单一粗放经营为综合经营,积极开发可持续发展和永续利用的生态文化产业,建设生态文明,推进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发展。

(二)准确定位,合理布局,科学制定发展规划

立足当地自然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条件,深入广泛地开展调查研究,以“陇原锦秀泥功山”为主题,按照“打造品牌、紧扣主题、开拓市场、挖掘文化、突出特色、展示和谐、突出重点、综合开发、科学经营”的发展原则和“统筹兼顾、合理布局、科学规划、建设景区、把握适度、有序发展”的产业规划发展要求,统筹兼顾资源环境,系统协调相关关系,全面提出泥功山森林生态文化公园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制定总体建设规划,为建设集生态保护、森林旅游、文化观光、休闲渡假、健身娱乐、科普教育为一体的森林公园提供科学决策指导依据。

(三)优化园区建设环境,聚集产业开发资金

要在进一步加强自然资源保护和公益林建设的基础上,加快天然林恢复和景观林建设,突出生态景观特色,把握和创造人工景观环境,挖掘有特色和有利用价值的人文生态文化景观资源、民俗农情景观资源,发展观光林业,开发特色产业,培育区域经济,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制定优惠政策、优化投资环境,利用优势资源、优越条件、优化环境和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金投资旅游产业开发。整合旅游资源,进行招商引资,采取合作开发、利用国家产业政策资金,全方位聚集产业开发资金,加快森林公园建设。

(四)突出景观特色重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应以杜甫泥功山为主题所含盖的伏曦派古道、天地人和谐和唐杜甫寓境、民俗民风情等生态文化特色为重点,塑造森林景观形象,建设泥功山文化名胜风景区、烂泥山珍稀动植物园区、曹家山龙峡地貌观览区、玉皇山森林休闲渡假区、二郎坝休闲娱乐服务区五大景区100多个景观点,围绕景观景点配套建设道路、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开拓以成县为轴心,以陇南、天水为半径,以四川、甘肃、陕西为区域的黄金三角旅游人气市场;拓展以南方、北方省会城市为目标的国内旅游市场,努力吸引以港澳台为主流、以东南亚和欧洲等国家为外国的境外旅游名气市场,全力打造陇南市及甘肃省的旅游龙头企业和森林生态文化产业,建设陇原锦秀泥功山为主题的森林生态文化公园。

摘要:泥功山位于甘肃陇南市成县北部山区,森林资源丰富,景观类型多样,属于森林生态文化旅游区。作者经调查研究,综合分析了泥功山景观资源的分布现状和利用类型,对资源优势和开发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提出了森林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构想和建议。

课外阅读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11篇

一、借助阅读调查,了解不同时期学生的阅读状况,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阅读指导

采用口头与书面相结合的调查方式。其中问卷调查,设置了40个问题,涉及到阅读兴趣、阅读期待、阅读困惑等方方面面。每一次调查,我们都会及时地对各种数据进行分析、整合,以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与学生的零距离接触中,我们发现学生的阅读困惑往往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业的加重,师长的期待,家中的境况,周边的影响,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我们所要做的,就是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恰当的指导。

有的学生提出没有时间阅读,我们就指导他们学会处理课业与阅读的矛盾,学会利用假期、周末、茶余饭后以及一切有可能的闲暇时间,引导学生学会挤时间、分阶段地阅读,积少成多。

有的学生只对课外书感兴趣,而容易忽视手头现有的资料。其实,课本中精选的文章,习题中的美文阅读,学案中的拓展延伸部分都是很好的读物,它们就像“润物细无声”的“天街小雨”。在我们的启发下,语文读本等资料得到较充分地利用。

二、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确切地说,学生对课外阅读一直是有着浓厚的兴趣,有着强烈的阅读期待,但却存在“偏食”的现象。我们正是因势利导,该拨则拨,该点则点,引导学生对更多的好书产生相对持久的兴趣。我们利用“世界读书日”的宣传材料,借助名人的阅读史,引导学生博览群书。我们还借助高考题引起同学对阅读的重视。其结果是学生在文学素养、天文地理诸多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应对高考大综合的底气更足了。良好的阅读倾向还让学生学会对社会热点的关注,对问题的深入思考,这无疑是一种更加令人惊喜的成长。

三、持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我们在引导学生“好读书,不求甚解”的同时,也引导学生学会品味、学会推敲。我们建议学生利用阅读笔记本,使用钢笔,动用心思做较高质量的摘抄,录较高水平的心得,将读书与练字,学习与思考紧密结合,并多次举行读书交流会,从口头到书面进行读书成果展示,对表现优异者给予充分的肯定。久而久之,学生之间,形成了你追我赶、比数量更比质量的读书热潮。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沙漏式”的读书。使良好的阅读习惯一直保持下去。

有付出,就会有收获。如今,学生的字写得越来越工整,卷面越来越清晰,文章越来越流畅,内容越来越精彩。

四、努力引导学生正确选择读物

虽然人们常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书都“开卷有益”。有的书蛊惑人心,不利于高中生价值观的形成,不仅无益,反而有害。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个别同学通过租书等渠道,接触过不健康的读物,这种现象不可忽视。面对良莠不齐的图书市场,为了避免误入歧途的阅读,我们在尊重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基础上,绝不放弃对学生的正面引导,拿出大量时间,帮助学生选择与成长有益的好书,力求在源头上把好关。

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每学期都坚持订阅报刊,如《语文学习报》,报纸装载的阅读材料前沿、精彩、实效,是学生不可缺少的精神文化食粮。另外,引导学生读名著,接受名著的熏陶,是一种很重要的精神洗礼,但遗憾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愿意读名著。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我们在给学生较多选择余地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影视资源,促进对名著的阅读。还利用“百家讲坛”,利用《品三国》,倾听来自学术界的不同声音,进一步加深对名著的理解。

五、精心打造《阅读文萃》,充分利用阅报栏,多渠道引进活水

针对我校学生手头普遍缺少读物的现状,我们引导学生将有限的书捐献出来,积少成多,在班内设立“图书角”。除此之外,还从多种书刊中,精心挑选各种文章,编辑成《阅读文萃》,定期发放,低成本、高质量地拓宽阅读视野。在《阅读文萃》中,印发的校内张贴的名言警句,引发同学对学校文化的关注;名人的奋斗史、荣辱观,给人以正面的启迪;讴歌亲情的文章,让学生学会关爱、懂得感恩;谈心类文章,增强学生适应环境、抵抗挫折的能力。

森林公园的开发与利用 第12篇

关键词:森林公园,植物景观,优化开发

随着人类社会生产的快速发展, 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也在不断攀升, 人类所需要的活动环境越来越大, 人与自然的矛盾愈演愈烈。大气污染、土地荒漠化、自然资源供不应求等问题严重。通过这些问题人们应该有所反思:“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固然是发展人类文明的最高标准, 然而也不应该忽视“生态环境”这个一切生命载体的基础。森林作为地球之肺, 对整个地球的生态系统起着非常关键的调节作用, 重视森林生态系统建设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途径, 森林资源的最大化、合理化利用成为了森林公园植物景观优化与开发的首要标准。

1 森林公园

1.1 森林公园植物景观资源

森林的景观资源在森林公园建设中尤为重要, 其植物品种是公园景观良好的生态性和公园规划效果的重要保证, 直接决定着森林公园等级的评定。

1.2 森林公园的发展

1982年,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森林公园和森林旅游业的正式确立和发展, 森林公园的概念就逐步为世人所认知。有学者提出:“森林公园是以森林自然环境为依托, 具有优美环境、科学教育、游览休息等价值的地域, 经科学保护和适度建设为人们提供旅游、观光、休息和科学文化活动的场所。”这也是我国国内首次提出的有关森林公园的概念。后由国家林业部门颁布《森林公园管理办法》, 给予一些具有一定规模的森林地域以权威性官方定义, 来建设森林公园, 开展森林旅游[1]。

1.3 森林公园的发展现状

由于我国的森林植被覆盖面积尚属广阔, 所建设的森林公园能形成其特殊的自然景观, 因此, 生态旅游业中森林公园逐渐成为其中流砥柱。优美的自然景观, 舒适的自然环境在吸引游客赏玩的同时, 也对森林公园内环境造成了威胁, 游客数量的急剧上升、游客游玩时的不文明现象、森林公园管理部门为迎合旅游业发展对其进行的过度开发, 都是造成森林公园环境退化的不定性因素。此外, 一些中小城市的森林公园由于其自身人力资源有限, 导致在设计与开发方面存在不足, 没有最大限度地利用森林资源。

2 森林公园植物景观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2.1 植物景观开发资金不足

森林公园的开发建设由原来的国家补贴变为现在的自负盈亏状态后, 其森林旅游的项目开发只能靠吸引各方投资者来实现。因为开发资金的短缺, 很多森林公园植物景观少而乱、质量低的现象普遍存在, 总体处于半开发状态, 难以吸引游客, 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

2.2 忽视开发人文景观

大多数森林公园景观都存在一定量的人文景观价值, 或存在文物古迹、或有过历史名人、还有的拥有当地的风俗民情等。不管是修复因年代久远毁坏的文物古迹, 还是传扬其具有人文价值的风俗民情都将成为森林公园里一道颇具观赏的景致。

2.3 森林公园宣传工作的缺失

一些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森林公园知名度低下, 不为外人所熟知, 游客量较少, 除开森林公园自身的开发建设程度不高等原因外, 其对外宣传工作的缺失也是重要原因。传播媒体的充分利用, 形式多样的宣传推广是提高森林公园知名度必不可少的途径。

3 森林公园植物景观的优化与开发

3.1 充分利用现有森林资源

要想优化森林公园植物景观, 必须以充分合理利用现有的森林资源为基础。将地域性森林植被作为参照, 结合森林环境立体条件、旅游功能、森林美学等方面的要求, 建造出景观优美、物种多样、功能丰富的优质森林空间, 将森林公园自身的自然资源进行深度合理性开发, 结合当地人文环境, 以达到效益最大化[2]。

3.2 进行多季多种类植物的开发

多地森林公园的植物景观要么品种多而同季节性, 要么不同季节却品种较少, 各种季节植物的引进有利于森林公园植物景观的多样性形成, 不仅对吸引游客方面有重要影响, 也为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保证。罕见森林植物的引进与开发更能为森林公园增彩添色, 形成其特有的风格。

3.3 加强森林公园知名度宣传

要解决森林公园知名度低下的问题, 就应该通过现如今多样的媒体技术进行宣传推广, 可将森林公园的风景拍成风光纪录片放于公交设施、网络平台等, 来达到多方位的推广目的。森林公园开放期间可进行有目的性活动举办, 以此来达到宣传效果还能增加森林公园的建设项目[3]。

3.4 注重森林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的创新

植物景观设计作为森林公园的灵魂, 直接影响着整个公园呈现给世人的形象。所谓人靠衣装, 森林公园则靠植物景观设计。植物景观经过精心设计后一如人类化过精致的妆容一样, 给人一种别样感受。而但凡大众化易使人产生审美疲劳, 耳目一新的创新设计才能夺人眼球。因此, 注重对森林公园植物景观的创新设计才能让特色持续保持。

3.5 有机结合, 协调发展

森林公园植物景观的开发核心将森林公园植被景观转变为以森林相关的旅游产品, 将森林公园的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以创造经济效益, 以引进旅游业, 吸引庞大的旅游群体[4]。既然开发与优化森林公园植物景观是为了满足人类对其经济、社会等多方效益的追求, 那么必须将森林景观资源的保护和森林旅游业的发展紧密结合, 形成统一协调的发展道路。

4 结语

近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逐步提升, 人们对森林旅游环境的要求也日渐增高, 我国的森林旅游事业发展越来越迅速。但是由于一些地方出现了很多只注重经济效益忽视自然环境保护的现象, 没有考虑到森林公园植物景观的优化与开发质量。森林公园植物景观的优化与开发是森林公园经济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 直接关系到城市的生态与经济, 所以对森林公园植物景观的优化与开发是当前的工作重心, 只有将森林景观资源的保护和森林旅游业的发展紧密结合, 才能实现真正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参考文献

[1]程倩.森林公园植物景观的优化与开发策略初探[J].西南大学, 2014, 11 (21) :170-170, 19.

[2]杨旺利, 刘招发.天马山森林公园植物景观优化设计浅议[J].福建林业科技, 2015, 32 (1) :88-91.

[3]王国良.福建灵石山国家森林公园植物景观研究[J].福建农林大学, 2015, 56 (20) :252-253.

上一篇:地震资料处理系统下一篇:虫害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