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设备事故范文

2024-05-15

电气设备事故范文(精选12篇)

电气设备事故 第1篇

电力事故主要分为两类, 一类是自然灾害事故, 如大风、雷雨、洪水、地震等造成电力设施损坏、短路故障等电力事故;一类是人为责任事故, 如运行人员或调度人员的误操作。自然灾害事故相对较少, 电力事故主要是由误操作造成的。

电气误操作事故包括: (1) 误分、误合断路器 (开关) ; (2) 误入带电间隔; (3) 带负荷拉、合隔离开关 (刀闸) ; (4) 带电挂 (合) 接地线 (接地刀闸) ; (5) 带接地线 (接地刀闸) 合断路器等。其中, 后三种操作事故性质恶劣, 后果严重, 造成设备损坏和人身伤亡的可能性大, 故被称为恶性误操作事故。误操作是电力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之一, 虽然经过几年的努力, 基本上得到控制, 但还存在误操作风险, 故而必须给予重视, 加强防范。

1 事件简述

某电力公司的110 k V变电所在2015年9月份发生了一起人为原因造成的误操作事故。事故简况如下:

运行值班负责人接到110 k V母线电压互感器转检修的操作任务, 该值班负责人命令值班员写好操作票, 值班负责人审核后签字确认, 由值班员操作, 值班负责人监护执行该项操作令。当值班员按操作票上的要求合上电压互感器的接地刀时, 110 k V母线接地, 母线保护动作, 全站失电。

这是因为110 k V母线接地刀、电压互感器、电压互感器接地刀在一个电气间隔中, 值班员合上的是110 k V母线的接地刀, 而不是电压互感器的接地刀。这是一起典型的人为原因造成的误操作事故。

2 事故原因分析

(1) 变电所没有安装防误操作闭锁装置, 且110 k V开关站内的隔离开关和接地刀闸均为手动操作, 虽然在每个隔离开关的接地刀闸的操作把手上均挂有机械锁, 运行人员操作时先打开机械锁才能操作隔离开关和接地刀闸, 但仍存在设备的技术原因造成的防误空白点。

(2) 运行人员工作态度不严谨, 责任心差。运行人员操作前准备了操作票, 操作时却没有认真核对所操作的设备, 对操作环境不熟悉而盲目操作, 导致了事故的发生。《电力安全工作规程》中规定, 开始操作前, 应先在模拟图上进行核对性模拟预演, 操作中应认真执行监护复诵制度。此次操作运行人员显然没有严格按照《电力安全工作规程》执行。

(3) 运行人员技术能力不够。电气倒闸操作需要运行人员具有丰富的电气知识, 在合接地刀闸前应先对将要接地的设备进行验电, 确认设备没有电压后再合接地刀闸, 没有验电而直接接地, 很容易造成带电合接地刀闸事故。

(4) 变电所管理制度不完善。变电所没有考核制度, 奖惩机制不完善, 于是员工就产生了散漫的心理, “干好干坏一个样”、“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难免存在于一些员工的头脑中。

3 防止发生电气误操作的措施

3.1 安装并完善防误操作闭锁装置

防误操作闭锁装置的结构应简单可靠, 操作维护方便, 尽可能不增加正常操作和事故处理的复杂性。按照工作原理, 变电所常用的防误操作闭锁装置有电气联锁和机械联锁。

3.1.1 电气联锁

电气联锁是将断路器、隔离开关和接地刀闸的辅助接点连接到控制回路中, 通过电气控制回路实现断路器、隔离开关和接地刀闸的分合, 并满足动作的逻辑关系。例如, 将隔离开关的常闭辅助接点连接到接地刀闸的操作回路中, 当隔离开关合闸后, 常闭辅助接点打开, 合接地刀闸的操作回路断开, 接地刀闸无法合闸。电气联锁装置技术成熟, 可靠性高, 并能实现断路器、隔离开关和接地刀闸的联锁关系, 适用于电气设备的远方操作, 可有效降低运行人员因误操作而触电的风险。

3.1.2 机械联锁

机械联锁常见于户外间隔的隔离开关和接地刀闸的闭锁。例如, 隔离开关合闸后, 隔离开关的操作连杆所处的位置使接地刀闸的操作连杆无法动作, 这样接地刀闸就被闭锁而无法操作。机械联锁结构简单, 适用于在现地操作的设备。

3.2 制定并完善防误操作管理制度

制定切实可行的运行、维护和检修防误闭锁装置的管理制度。

防误操作闭锁装置应定期巡检, 制度中应详细规定防误操作闭锁装置检修的内容和周期并严格执行, 从而保证防误操作闭锁装置的正常运行。

3.3 制定并完善运行人员的管理制度

3.3.1 建立培训制度, 提高运行人员素质

运行人员是设备操作的执行者, 运行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电气设备能否正常运行。要提高运行人员的生产责任心, 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才能在根源上防止误操作事故的发生。

《电力安全工作规程》是保证运行人员安全和设备安全运行的指导规范, 必须要加强学习, 且每年都要考试合格;对于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要制定措施加以改进, 做到举一反三;要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强化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及考核。

3.3.2 建立员工奖惩制度

对责任心强、善于学习的员工要进行奖励, 对工作态度不端正、思想散漫的员工要进行处罚, 以形成有效的奖惩机制, 保证监督与责任到位。

4 结语

造成电气设备误操作的原因主要是防误操作装置不健全、运行人员素质不高和制度不完善, 通过总结发生误操作的原因, 可分析得出防止误操作的措施, 从而为电气设备的安全倒闸操作提供参考。我们相信, 只要严格按照《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的规定开展工作, 用实际行动落实安全防范措施, 善于总结经验, 吸取事故教训, 电气设备误操作事故是可以预防的。

参考文献

[1]孔祥宇, 司璐璐.电气误操作事故的成因与预防措施[J].科技信息, 2012 (36) :190.

[2]沈悦.电气设备误操作的分析与防范措施探讨[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22 (4) :34-36.

电气设备故障与事故管理制度 第2篇

1.定义:

1.1设备故障:是指设备非计划检修、非状态监测检修,不能运行或备用的设备。

1.2设备事故:由于自身或外部因素,造成设备损坏,维护班组无法修复的设备。

1.3发现或避免事故:由于自身或外部因素,设备继续运行将发生严重损坏,检查发现后,及时停运处理,使设备得以继续运行。

2.设备故障与事故处理程序

2.1设备发生故障后,首先由班长组织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向车间调度汇报,如属A级设备应填写《电气设备故障报告单》。

2.2设备发生事故后,必须向车间调度岗位汇报,由车间设备岗位指导处理。

3.设备事故的调查与分析

3.1事故发生后,车间有关岗位应与班组一起调查分析原因,并在三天内提出防范措施。

3.2设备本身的事故由设备岗位负责组织调查分析,审查事故报告。

3.3设备事故如系负荷或外部原因引起,且保护未动作者,由设备与技术岗位联合组织进行调查分析,并由技术岗位审查事故报告。

4.故障与事故记录

4.1班组必须建立《缺陷、隐患、整改记录本》,由值班员或技术负责人填写,每月20日由班组技术负责人将统计数据报车间设备岗位。

4.2事故发生三日内,由事故处理人填写事故报告一式二份,交班技术负责人审查、签字,报车间设备岗位。在事故处理完的当月30日前,车间将事故报告单返回一份给班组,一份交资料室。

4.3如属责任性事故,班组要组织开会讨论,并将发言情况记录在事故记录本中。

电气设备事故 第3篇

关键词:高含气井 三相分离设备 事故树 最小割集

中图分类号:X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8(a)-0121-02

随着我国试油工艺技术的不当发展和进步,暴露出许多新的问题,在试油生产的各个环节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如三相分离设备泄露引起的爆炸、火灾、污染等,本文通过事故树分析对引起三相分离设备泄露的各因素进行分析,以保证试油生产的安全进行。

1 事故树分析法

事故树分析法是一种从事故结果到事故发生原因进行层层分析系统安全分析方法。通过逻辑符号将事故与各层原因相连接,简洁而形象的通过逻辑数图形表达它们的逻辑关系。进行事故树分析可以达到的目的有:(1)对造成事故的各因素进行全面而形象的逻辑关系描述;(2)能够发现系统内的各种潜在危险因素,便于设计的优化及施工过程中的管理;(3)通过逻辑运算,便于对系统风险的定性定量分析。

在事故树中,将可能会引发顶事件的事件称为基本事件;将对于可能引发顶事件的所有基本事件称为割集;对于引发顶事件的最低限度的基本事件的集合称为最小割集;对于不能引发顶事件发生的最低限度的基本事件集合称为最小径集。当割集中的每个基本事件都发生则顶上事件一定发生;最小割集的数量决定系统的危险程度。

事故树分析一般采用行列法、布尔代数法、矩阵法、质数代入法和结构法,求得顶事件的最小割集或最小径集。

2 建立三相分离设备的泄露事故树模型

三相分离设备在高含气油井的试油作业中,常因为腐蚀、设计缺陷、外部干扰等因素引发设备泄露事故,严重影响着三相分离器的可靠性。本节以三相分离设备泄露为顶事故建立事故树模型,如图1所示。

2.1 求取最小割集

利用布尔代数法求事故树的最小割集如下:

T=B1+B2=(C1+C2)+(C3+C4+C5)=(X1+X10+D1+D2+D3)+(X22X23+D4D5D6+X22X34)

=X1+……+X12+X17(E2E3)+X22X23+(X24+X25+X26)(X27+X28+X29)(X30+X31+X32+X33)+X22X34=X1+……+X12

+X17(X13+X14+X15+X16+X18+X19+X20+X21)+X22X23+(X24+X25+X26)(X27+X28+X29)(X30+X31+X32+X33)+X22X34

最后求得事故树最小割集58个,其中,一阶最小割集数12个,二阶最小割集数10个,三阶最小割集数36个,或门个数占逻辑门总数的81%。由此可知三相分离设备的泄漏危险很大。

2.2 结构重要度分析

结构重要度的分析主要是通过事故树的结构来分析判断各基本事件的重要程度。假设基本事件的发生概率相等,分析每个基本事件对顶事件的影响程度。在结构重要度分析中需满足以下三个原则。

(1)最小割集为单事件,则其基本事件结构重要度系数最大。

(2)只出现在同一割集中的基本事件,其结构重要度系数相等。

(3)两基本事件出现在不同割集中,则出现次数相等时其结构重要度系数相等,出现次数多的结构重要度系数大;

根据上述三条原则判断三相分离设备泄露的事故树中各基本事件的重要度系数大小(用Ij表示基本事件Xi的结构重要度系数,j=i):

(1)I1~I12所在最小割集都只有一个基本事件且只出现一次,则I1~I12=1,其结构重要度系数最大。

(2)I13~I21,I23,I34都只出现两次且所在最小割集只有两个基本事件,则I13~I21=I23=I34=1/2。

(4)I17出现8次且最小割集只有两个基本事件,则I17=8/2。

(5)I22出现2次且最小割集只有两个基本事件,则I22=2/2。

(6)I24~I29出现12次且最小割集只有3个基本事件,则I24~I29=12/3。

(7)I30~I33出现9次且最小割集只有4个基本事件,则I30~I33=9/4。

3 事故树分析

3.1 最小割集分析

最小割集可以表示出系统的危险程度,通过求最小割集来掌握各种事故发生的可能,从而为事故预防和事故调查提供方便,同时也提出了施工和设计的注意事项。每个最小割集都代表一种顶事件发生的可能。如果事故树的最小割集只有一个,则说明只有一种事故模式。如果事故树的最小割集越多,就说明系统发生事故的模式越多,系统也就越危险。如果事故树的最小割集只含有一个基本事件,则只要该基本事件发生,顶事件必然发生,即事故树的最小割集含基本事件越少,系统越危险。

在三相分离设备泄漏事故树中,最小割集的总数有58个,一阶最小割集数12个,二阶最小割集数10个,三阶最小割集数36个,系统模式较为危险。一阶割集主要为压力破坏事件,10个二阶割集中有中的基本事件主要是在施工过程中操作失误引起的管道方面的问题,由此可知,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操作失误和第三方破坏(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引起的管道缺陷和超压是造成三相分离设备泄漏的主要原因。三阶割集主要由腐蚀因素组成,所以腐蚀也是造成设备泄漏的一个重要因素。

3.2 结构重要度分析

总体上而言,I1~I12>>I17=I24~I29>>I30~I33>>I22>>I13~I21=I23=I34。

(1)由I1= I2……=I12可知,安全阀和破裂阀故障对三相分离设备的泄漏影响最大。

(2)由I24~I29>>I30~I33>>I22>>I23=I34可得,就腐蚀而言,外防腐层的绝缘涂层缺陷对三相分离设备的泄漏影响最大,其次是土壤对管道的腐蚀,最后是内腐蚀和应力腐蚀等事件。

(3)在管道缺陷对顶事件的影响中,除了人为操作不当对三相分离设备的泄漏造成影响,在管道加工工艺缺陷和管道材料缺陷两环节任何环节出错,都会对设备泄露造成直接的影响。

4 结语

该文主要对高含气井试油工艺中的三相分离设备进行基于事故树的风险分析,通过分析三相分离设备系统内各个影响因素间的逻辑关系,以最小割集来表示各基本事件对整个系统的影响程度,得出在试油工艺中预防三相分离设备泄露应在以下几方面加强管理。

(1)严格要求对安全阀和破裂阀的使用规范。

(2)对接触腐蚀性介质的设备应注意腐蚀材料的选用,尤其是对外防腐层的绝缘涂层材料的选取。

(3)另外在管道的选材、设计、检验方面应严格遵循行业标准。

参考文献

[1]魏春荣,李艳霞,孙建华,等.事故树结构重要度的求解方法[J].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2,22(1):84-92.

[2]赵伟霞,张明德,蔡云龙,等.基于事故树分析法的城市供水管网爆管事故分析[J].给水排水,2011(37):454-458.

[3]张钦礼,吴立宏,卞继伟.充填管道堵塞的事故树分析[J].金属矿山,2015(1):145-148.

电气设备事故 第4篇

今年6月25日, 河南省郑州市某小区发生造成13人死亡、4人受伤的重大火灾事故。据了解, 6月25日深夜2点50分, 郑州市公安局119接报:称该市某小区一单元楼底层电表箱着火, 消防迅速出警, 大火随后被扑灭。

目击者称, 火灾发生时, 大多数人正值睡梦中, 且下着小雨。当时在家中和母亲照看孩子的楚女士突然觉得窗户外闪了一下, “这两天一直在下雨, 我以为是闪电, 当我走到窗户口时, 发现对面的楼道着火了”。楚女士描述当时的场景时, 她仍心有余悸。

经初步查明, 该小区均是多层建筑, 且大多安装有防盗窗。据称, 七楼是一家企业的员工宿舍, 居住人员密集。引发火灾时电表箱位于该栋楼房的楼道口, 小区物业公司在梅雨季节到来之前, 未采取防雨水措施, 由于遭受雨淋, 引发电表箱短路起火。当时处于深夜缺乏照明, 楼上居民不顾一切地往楼梯口下冲挤, 造成烟熏呛死多人的重大事故。

2 潮湿天气是引发电气事故的元凶

江苏海安县供电公司农电安全生产部主任仲蓉维说, 电气引发事故究其原因, 主要有2个———杂质变导体、漏电短路。因天气潮湿, 电器内灰尘杂质因潮湿而变成优良导体。通电状态下, 被浸湿的灰尘杂质极易被电流击穿, 引起燃烧或导致电源插头接触不良。空气潮湿后, 导致极间导电参数变化发生漏电、短路、打火等现象。尤其是一些超期服役的高龄电器, 内部构件老化, 再加上湿气的危害, 极易引发自燃。

仲蓉维分析说, 湿度过高, 一方面使空气的绝缘性能降低。另一方面空气中的水分附着在绝缘材料表面, 使电气设备的绝缘电阻降低。特别是使用时间较长的设备, 由于内部有积尘吸附水分, 潮湿程度将更严重, 绝缘电阻更低。设备的泄露电流大大增加, 甚至造成绝缘击穿, 产生事故。特别是频繁使用的电力设施, 更容易产生放电闪烁的现象。

多雨潮湿季节, 时常会伴有雷雨大风, 极易导致电线短路。如果原老式建筑比较多, 居民住宅电线和设施的老化问题将比较突出, 碰到阴雨天气, 老化的电线遇水受潮, 便容易引起漏电或短路。另外, 由于梅雨天的空气湿度比较大, 家用电器容易受潮的情况, 就可能为火灾的发生埋下隐患。所以, 梅雨季节阴沉多雨、闷热潮湿, 这样的环境很容易引发电线和电器的短路, 造成触电及火灾等事故的发生。据江苏海安县消防大队统计, 在每年六七月份, 接到的漏电、短路起火报警就达几十起。

3 电气设备的防雨防潮不可小视

每年的雨季都是电气设备故障的高发期, 空气潮湿对电气设备的影响不可小视, 不但会造成各种故障, 还会大大缩短电气设备的使用寿命。

电气事故感想 第5篇

日前,我班组织学习了班组织学习了SBR池鼓风机电机损毁等几起事故的通报,事故主要原因是作业人员现场巡查不到位,为认真执行操作规程,未按照规章作业,发现事故隐患为给予预防处理,从而导致了一系列的生产事故。

事实再一次说明了,如果对危险点不预测、不防范和控制。那么在一定的条件下,就可能演变为事故,后果无法设想。这就是所谓的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吧。通过学习,再次强化了大家的安全生产意识。安全生产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并切实落实到日常工作中。

一. 按时巡检,并且一定要巡检到位,根据巡检事项从而逐项进行巡检,巡检中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上级汇报并进行处理,如果遇到特殊时期,则应加强巡检次数,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二. 对设备不熟悉。日常对设备管理不到位,消极应付,判断缺陷不准确,从而为事故埋下了严重的导火索,故认真熟悉设备。

三. 电气作业时,一定要开作业票,并对作业人员交代作业所需注意的事项,确保安全作业。

四. 日常工作中,一定要注意对安全工具和防护用品的保养,以备工作所需。

寒冷地域暖通设备冻害事故原因 第6篇

摘 要:北方地区暖通空调设备冬季运行中常发生设备和管路冻裂事故,冻坏的设备主要是以热水为热媒的新风加热器和热风幕; 以蒸汽为热媒的新风加热器有时也会出现冻裂情况,但比较少见; 有的空调系统的表冷器由于停止运行后盘管内的存水排泄不尽,也常有冻裂事故发生。本文主要分析了寒冷地区的暖通设备冻害的事故原因,希望能对暖通设备改良的相关技术部门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寒冷地域;暖通技术;冻害

我国北方地区冬季空调室外设计温度一般都在-12℃以下,黑龙江、内蒙、新疆的许多地区更低达-30℃以下,在这样低温下运行的新风加热器,几乎整个盘管管束均与远低于0℃的低温空气接触,当管内流速偏小时,温度不高的热水与低温空气长时间充分换热,靠近管壁的水温迅速降低到 0℃以下,冻结就可能从这里开始。靠近管内壁的水层开始形成小冰晶,很快就会连接成薄冰层,随着冰层的加厚,流通断面减少,引起水循环不畅,进一步加速了冰层的扩大。事实上,只要加热器中的某一根管束局部冻坏,整个系统就无法运行。因此,采用热水型新风盘管时,应尽可能选择较高的水温。有条件时应采用110℃或130℃高温水,至少应选择90℃以上的热水。一般风机盘管采用的60/50℃低温热水只能用于加热室内循环空气,如果用于新风加热盘管,难免出现冻坏设备事故。

1、热水型新风加热盘管冻裂的原因

在冬季的初期,有时候也因为温度并没有达到最低的条件下,同样也会出现冰冻的情况。这是由于加热器的盘管面积都是事先按照冬季的热负荷所设定的,所以在初冬温度并不是很低但也足够低于0℃的情况下,盘管所受的热负荷较小,因为流量是自动完成调节的,所以造成此时盘管内的流量不足,水流的速度也低于正常的情况。所以在小流速的情况下,同样也很容易出现盘管层冻结的现象。关于影响盘管出现冻坏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加热盘管内水的流速。当流速低于一个标准值时,就会容易出现冻结的情况。具体进行原因的分析就是当管内水流很缓慢时,致使流动雷诺数Re低于2000 ~ 2300的范围内,这样的话流体在管内处于一个层流的状态,并且它在沿着管断面还曾现出物理学中抛物线的形状,那么通过一定的物理知识甚至是常识我们就知道,在管中心地方的水速相对来说很高,而在流到管壁附近使的水流速度就降低了很多,有时甚至是没有了流速。这种情况对于加热器来讲肯定是有影响的,因为如果水流速度低到一个临界值,对于一台各方面指数都规定好了的空气加热器来说,就会很容易导致管内壁以及附近的积水冻结成冰。

2、蒸汽加热器和连接管路出现冻裂的原因

一般对于冬季一些寒冷的地区最为理想取暖方式就是蒸汽加热。因为只要是在外界情况都处于正常的运作状态之下,是不会很容易出现冻裂的情况。但是也会出现特殊的情况,比如说像疏水管的管理措施没有安排合理或者是系统的设计不恰当等,都会造成加热器和连接的管路出现冰冻的情况。总结的来讲,蒸气加热器发生冻裂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疏水器和过滤器出现阻塞,导致工作时有大量的积水残留,低温工作时就很可能出现加热器和连接管路冻裂的情况。另外一个是疏水器未能正确安装。安装的方式一般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疏水器中的旁通管没有在正确的位置安装,就会道中疏水器的工作出现异常。正确的安装方式是保证旁通管在输水管的上方,或者是疏水器和旁通管在水平的方向上安装,一定不能让输水管在旁通管的上方;二是疏水器到加热器出口之间的管路过长,容易发生凝结致使管道向上抬高,致使在管内滞留的积水无法排除,易发生冻结现象。当表冷器已经停止了工作,正处于休息的状态时,照理来说是不会有冻裂的事故发生。但是因为表冷器的盘管结构现在都是采用U 型的设计,而且将盘管的长度都设计得较长,使得盘管内的积水永远无法真正地排尽。这种现状在温暖的春秋季节当然是没有什么影响,但是在严寒的冬季,根据上文中分析的原因,在有积水的情况之下就会很容易发生表冷器冻裂。

3、大门热风幕冻害事故的原因

一般在大型的公共和商业建筑的出入通道两层大门之间的门斗上方都会安装热风幕。在一些寒冷地区的冬季,温度相当的低,门斗内的温度都远远低于0℃,因此,对于热风幕的防冻必须引起充分的关注。现在我国北方地区由于冻裂事故频繁发生,许多的建筑设施都安装了电热风幕。但是这种机器的功率有限,一家大型的商场通常需要十几台才能够够用,因此这种防冻措施往往是不建议使用的。因为热风幕安装的位置经常是在大门门斗的上方,白天在工作的时候一般不会发生冻坏事故,发生冻坏事故经常是发生在机器等都停止运行之后的后的冷夜间。在热压和风压的作用下,空气中大量的冷空气会从缝隙中渗入,这是门斗内会急剧地降温,最低温度甚至可能达到 —20℃以下。即使门斗与热风幕之前会有隔层将他们隔开,但是门斗的低温会通过吸风口传递到热风幕上,这样算来,其实在多数时间内热风幕周围并没有得到很好地保暖效果,温度常常还是远远远低于0℃。因此,当热风幕处于休息的状态下,停止了热水系统的运行,或者是运行水温达不到一定的标准时都会引起热风幕的冻裂事故。

4、结束语

暖通设备对于寒冷区域有着重要的作用,认真分析研究寒冷地域暖通设备冻害事故原因,并从中找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对于人们的升华和企业的生产都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水温过低和水流不畅是热水型新风加热盘管大门热风幕盘管冻裂冻坏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水流速太小,使盘管内流动处于层流或接近层流状态,很容易使新风热水盘管运行时冻裂。蒸汽加热器冻结原因主要是由于疏水管路系统设计不当或管理措施没到位,凝水排除不畅、加热器和凝水管内大量积水,导致在低温下加热器和管路冻结。

参考文献:

[1]屠大燕.流体力学与流体机械[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特种设备事故管理分析 第7篇

特种设备种类繁多, 有锅炉、压力容器、起重机械等等, 但追其发生事故的原因不外乎两种因素:一是特种设备存在不安全状态;二是有关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可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设备存在缺陷还继续运行; (2) 特种设备存在的缺陷不能及时发现; (3) 使用单位领导缺乏安全责任主体意识; (4) 执法人员专业知识缺乏, 随意性大; (5) 操作人员操作技能低下, 专业知识缺乏; (6) 操作人员违章操作; (7) 特种设备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 (8) 政府管理职能没有很好地发挥; (9) 检验检测能力不强, 高精端检验设备缺乏; (10) 检验检测人员专业水平低, 技术素质不高; (11) 使用单位违法制造、安装、使用等。

2 管理方法探讨

通过以上对特种设备事故发生原因的分析, 结合有关特种设备事故调查的情况, 发现特种设备事故发生具有以下特点:

(1) 任何特种设备事故都与责任相关。这种责任无论是使用单位的主体责任也好, 政府职能发挥也好, 都是责任不到位, 隐患整改不到位的必然反映; (2) 任何特种设备事故都与违法、违章有关。特种设备安全的各项规章制度是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违法制造、非法安装、违章使用, 不按规定检验, 特种设备操作人员不按章作业, 都是违章、违法的具体表现。

针对以上特点, 就充分发挥政府职能, 把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落到实处, 特提出以下实用管理办法:

一是以落实报检制度为突破口, 强化企业的主体责任。现在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落实安全主体责任或落实不到位。最明显的是对使用的特种设备或到期应检的特种设备不报检, 致使大量未检的设备在使用, 造成事故隐患。为了确保特种设备检验率, 检验机构以往采取催检的办法督促企业检验。这样做一方面增加了检验机构的工作量, 使本来就少的人员显得更加紧张另一方面又容易淡化企业的主体责任, 形成一种错觉, 好像检验机构是为了挣钱而去求着企业检验。因此, 应以落实报检制度为突破口, 加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宣传力度, 让广大企业都明白不报检是违法行为, 以提高企业的主体责任意识。在广泛宣传的基础上, 对仍不报检的企业要坚决查处, 最终使报检制度成为企业的自觉行动。以此来带动企业全面落实主体责任要求。

二是以排查消除事故隐患为重点, 强化安全监察力度。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不是偶然的, 往往是大量的事故隐患造成了事故的发生。因此, 安全监察工作的重点要放在对事故隐患的排查消除上。尤其对危化品生产、使用企业、起重机使用单位、电梯和大型游乐设施使用单位及在用的压力管道要加大安全监察力度。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 是对排查出的隐患, 一定要督促企业整改到位, 决不能查出问题后放手不管。尤其对重点单位、重点部位、重点岗位和重要特种设备存在的事故隐患, 要及时下达安全监察指令书, 并及时检查落实指令书的情况。对整改不到位的, 要加大督查力度对拒不整改的, 要坚决依法查处。安全监察、检验检测、区域监管、行政执法机构要密切配合, 形成排查消除事故隐患的整体合力。对事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要加大处罚力度, 决不手软, 以切实保障特种设备的运行安全。

三是要坚持从源头治理的工作思路, 建立完善事故隐患消除机制。在现场监察和检验工作中要明确内容, 规范行为, 完善记录, 对发现的隐患, 要坚决依法处理。对难以处理的重大安全隐患, 要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报告并提出消除事故隐患的建议。要将隐患排查、专项整治与电子监管和四位一体动态监管体系建设一并推进, 既要消除严重威胁特种设备安全的各种隐患和问题, 又要落实治本之策, 加快推进动态监管体系、安全责任体系和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 努力形成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

四是突出工作重点, 确保工作到位。进一步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深化以制度管人, 以流程管事的工作机制, 严格按照法规规章和规定, 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检验检测各个环节的工作进行细化规范, 建立健全和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确保依法监察, 依法检验的实现。

五是推进体系建设, 促进企业安全主体责任落实到位。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的重视、支持, 扩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与安监、环保、经贸、交通、教育等部门的结合点, 实现政府部门协调联动促进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同时加大安全监察、检验、行政执法、区域监管等部门的密切配合, 促进四位一体机制的进一步完善, 形成安全工作的部门合力。特别要把强化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当作重点, 通过监督检查、行政执法等有效方式, 督促企业加强安全管理, 把“三落实, 两有证, 一检验”的工作制度落到实处;要不断推进特种设备的电子监管、视频监管, 扩大与企业安全管理的结合面, 通过特种设备信息化平台, 为生产、使用单位开展有针对性的政策服务, 提高企业自我管理的有效性。

六是抓好队伍建设, 提高人员素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关键在人, 要让每一个从事安全管理工作的人员必须具有大局意识和整体观念。这就要求建设一支坚持原则、严格把关、严谨细致、精益求精、严于律己、作风过硬、吃苦耐劳、能打硬仗的特种设备监察队伍。这是因为无论是制造许可、使用登记、人员考核还是检验把关, 必须做到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否则就会留下事故隐患。这就要求这支队伍必须坚持原则, 严格把关特种设备安全, 涉及各个环节, 往往一个小小的失误, 都可能酿成严重后果, 这就要求必须严谨细致对待;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检验工作专业性、技术性极强, 需要在技术层面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这就要求必须提高技能, 精益求精;特种设备安全许可和行政执法是法定职权, 权力越大, 责任越大, 这就要求必须严于律己。总之, 特种设备队伍只有做到责任心特别强, 业务素养特别高, 工作作风特别实, 才能切实把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做好。

七是抓好抓实区域监管, 充分发挥区域监管人员的作用。区域监管的特点是大网络、全覆盖、无缝隙。通过区域监管就可以达到一个目标, 即灭盲点、除死角完善两个网络, 即信息化网络和组织网络;做到三个及时, 即设备及时登记、及时检验、及时消除事故隐患。由此可以提高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有效性。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通过实施以上管理措施, 这些管理措施是实用可行的, 特种设备事故率将会明显减少, 对防止和减少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有着很好的效果。因减少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的管理方法很多, 这就要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 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设备线夹断裂引发变电事故 第8篇

某年7月29日, 某变电站35kV隔离开关W相靠近断路器侧设备引线线夹断裂, 造成母差保护动作, 母线失压故障。现场检查, 发现设备线夹已断裂, 线夹断裂点为铜铝过渡接合部, 不能再次使用, 抢修人员拆除原断裂线夹, 更换导线及线夹并重新压接。在现场工作负责人的监护下, 仔细检查27022隔离开关其他的5只设备线夹及27021人字接线侧的3只设备线夹。这8只线夹接触良好, 未发现裂纹和发热痕迹。

事后进一步调查, 断裂的设备线夹型号为SYG-400/50。该变电站近期对该设备进行红外测温时, 均未发现异常。当地供电公司及时召开分析会进行分析讨论, 认为故障原因为220 kV 27022隔离开关断路器侧W相引线线夹断裂, 主要是因为该设备线夹出厂时铜铝连接部位存在虚焊现象或者工艺不良导致的焊接不良 (从断裂面看只有1/3左右的焊接骨) 。设备线夹长期承受引线压力和风力的作用, 导致导线上下摆动, 线夹出现应力疲劳, 发生断裂, 从而造成220 kVⅡ段母线W相接地, 220 kV母差保护动作、220 kVⅡ段母线失压故障。

2暴露的问题

(1) 检查维护不仔细。在更换隔离开关时虽然对线夹进行了检查, 但是没有发现线夹存在的质量问题。

(2) 由于负荷较小 (30 A左右) , 远红外测温不易发现异常。

(3) 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 对线夹的检查只能靠外观观察。

3整改措施

(1) 利用设备停电机会, 对有关设备线夹进行专项检查。在未停电前, 注意加强监视和红外测温。针对此类问题全面开展测温, 必要时调整运行方式进行测试, 及时掌握设备的运行状况。

(2) 严格执行作业指导书中有关设备检修、安装的质量要求, 对关键环节、关键工序、质量关键点认真检验, 确保施工质量。

(3) 严把设备进货和验收关。认真筛选设备供货商, 选择优质设备。同时寻求有效的试验和监测手段, 保证进网产品质量, 并对现有的库存线夹进行仔细检查, 对质量不佳的坚决淘汰。

(4) 改变线夹横向过渡模式, 采用接触面纵向过渡方式。可采用纯铝线夹在接触面加焊铜板或采用铜铝过渡的办法。逐步淘汰目前大量使用的过渡线夹。

变电设备运行事故处理 第9篇

一、变电设备事故处理程序

变电设备处理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在变电设备事故处理的过程中要遵守相关的规范制度。在事故处理过程中, 对于操作票的填写工作可采取先打草稿的办法, 当事故处理完成后, 再重新进行填写, 同时还要在备注栏中写明事故处理, 此外, 还要做好事故处理过程的详细记录, 包括对其进行录音等。其次, 当电力系统出现故障时, 相关的技术人员等要对事故性质及原因做出科学、正确的判断, 明确事故处理责任, 及时对自动保护装置进行检查, 迅速找出事故发生点, 从而才能有效控制事故发生范围。此外, 事故发生前往往存在一定的先兆, 例如, 设备出现故障前, 大多会出现电灯光不停闪动, 电压指示或频率表等显示下降状态, 有异常声音及弧光等。事故发生时, 断路器跳闸, 警铃响, 此外, 事故发生还伴随着放电声、爆炸声等, 在现场还会出现一系列的异常现象, 比如说火灾、变形、烧损等。因此, 依据设备运行状况等做出正确、迅速的判断是值班人员的责任,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控制事故的发展及蔓延, 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为人身安全提供保障。

二、变电运行设备跳闸后强送电和试送电的规定

控制事故发展及蔓延范围是变电设备处理的首要原则,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避免损失扩大。首先, 跳闸设备不论是否出现故障, 都会采取强行合闸送电的办法就是强送电。例如:1) 投入自动重合闸装置的线路, 跳闸后未重合者, 但联络线路或因母线保护动作跳闸后除外;2) 投入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的厂 (站) 用工作电源, 跳闸后备用电源未投入者;3) 没有异常现象和故障却发生设备跳闸状况, 同时对人身安全及设备运行不存在安全隐患的, 都可进行强送电。

其次, 当变电设备出现跳闸状况后, 只做外部检查以及保护装置动作状况调查或是没有做出外部检查, 但是经过沟通后试行合闸送电的办法就是试送电。可进行试送电的状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保护装置动作跳闸, 而没有事故象征的, 判断为此保护误动, 可不经检查, 退出误动作保护试送电, 但设备不可无保护试送电。2) 后备保护动作跳闸, 外部故障已切除, 可经外部检查试送电。

三、变电设备跳闸后强送电或试送电应注意的问题

1) 变电设备跳闸后, 需具体分析是否存在对电力系统的稳定性造成影响的故障, 若是出现以下几种状况, 应禁止强送电操作, 例如, 短路状况糟糕, 存在爆炸声等;断路器存在较为严重缺油现象等。2) 进行强送电操作时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影响因素, 例如, 只能进行一次的强送电, 在强送电前要综合各种影响因素, 必要时应将输送电力减小, 方可进行强送电操作。此外, 在强送电作业时, 一旦出现电流变大、电压急速降低等状况时, 应立刻将线路切断, 切忌将负荷电流等现象混同于故障电流。3) 强送电或试送电作业必要时应改变线路运行方式, 严禁出现母联断路器或是邻近工作电源的强送、试送操作。强送电或试送电作业执行前, 需减小继电保护装置的动作时限。4) 强送电后需跟进相应的维护措施。例如, 要仔细检查是否存在断线状况等, 对于已送电的断路器要采取必要的外部检查措施, 保证线路运行安全以及送电操作正常进行。5) 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线路强送端, 避免再次出现状况。一旦遭遇影响电网稳定性的因素, 可采取改变接线方式的措施进行强送电操作。此外, 变电设备发生跳闸事故后若存在非同期电源, 在没有获得警告时严禁强送电操作;线路跳闸或是出现没有重合状况, 同时还存在系统振荡状况, 遇到这样的问题时不可进行强送电, 需对线路、设备进行检修, 是否送电要取决于系统振荡问题是否得到了有效处理。6) 强送电前要明确请示值班人员。造成线路跳闸的原因有很多方面, 若因母线故障却无法明确故障点或是环网线路故障等, 厂 (站) 用电系统如果进行强送电或试送电操作等要明确备用电源是否存在重要负荷, 若是存在负荷, 可调用工作电源。

四、变电设备跳闸后从零起升压试验

从零起升压实验的作用旨在测试变电设备运行状况是否正常或良好, 是否可以重新投入作业。因此, 从零起升压实验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 明确变电设备不存在故障, 才可重新合闸作业。对实验设备进行检查, 明确其无电压;倒闸操作是必不可少的程序, 将实验设备与使用设备单独进行联接;励磁逐渐增加, 实时对发电机的励磁电流以及电压进行监测, 对发电机的绝缘装置进行仔细检查, 励磁增加后, 三相电流无指示;当发电机电压为正常值的1.05倍, 并且最长时间持续15分, 没有出现异常状况, 即可确定变电设备无故障, 可投入作业。

其次, 若是发电机电压上升期间, 励磁增加后, 三相电流出现相同指示, 同时, 静止电压无法上升, 可确定变电设备存在三相短路状况。因此, 为缩小事故范围, 减少损失, 定子电流不可高于规定值, 有读数就可。

第三, 在发电机电压上升阶段, 定子电压和电流同步增大, 显示存在负荷电流;反之, 发电机电压指示不正常时, 可确定变电设备出现了接地故障。此时应将存在故障的设备停电, 恢复发电机或发电机一变压器组的运行方式。

五、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电力工业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重要, 对于变电运行技术也就有了更高的要求。一旦发生变电事故, 一方面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另一方面也会影响整个电网的安全运行。因此, 在变电设备运行故障处理的过程中, 应依据相应的事故处理原则及程序, 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 从实际出发,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明确事故发生时设备运行方式、电力系统的负荷情况以及故障发生的原因和特点等, 采取科学有效的处理方法。

参考文献

[1]和丹, 林森.变电设备事故及异常处理[J].中国电力教育, 2011.

[2]梁长胜, 辛轶华.变电设备运行事故处理的几个技术问题[J].科技与企业, 2012.

[3]孙建士.浅谈变电设备事故及异常处理方法[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

电气设备事故 第10篇

1、变压器在运行过程中的缺油、喷油事故障处理

1·1缺油处理办法:

1·1·1、关进阀门使其无渗油;

1·1·2、放油, 更换老化的防油垫圈, 更换完毕后检查无渗油后再投入使用;

1·1·3、放油, 检修变压器, 吊出器身, 将漏油散热管与箱体连接处重新焊接;

1·1·4、疏通油位计、呼吸器、防爆管和通气孔堵塞处使其畅通无假油面;

1·2喷油事故处理

1·2·1、检修好二次短路故障, 调整好过电流保护整定值;

1·2·2、对变压器检修、处理短路绕组和更换短路绕组;

1·2·3、疏通堵塞孔;

1·3、变压器着火处理

1·3·1、立即一二次侧断路器, 立即停用冷却器;

1·3·2、立即使用合适的灭火器, 如二氧化碳、1211、二氧二溴甲烷干粉或沙子灭火, 灭火时人体、灭火器箱体、喷嘴与带电设备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如10KV不小于0.4M, 35KV不小于0.6M等;

1·3·3、变压器顶盖着火时应打开变压器下端放油阀门, 放到油面距变压器有一定的距离, 该距离不足以引起油燃烧、爆炸的程度;

1·3·4、若变压器内部故障引起的着火不能放油;

二、电动机常见的事故处理

2·1电动机不能启动, 发出嗡嗡声处理方法

2·1·1、测量电源电压, 检查电源线, 熔断器熔体, 回复电源或更换熔断器;

2·1·2、测量电源电压, 查找电压降低的元婴, 以恢复额定电压;

2·1·3、更换转子, 但是转子间的间隙不能过大;

2·1·4、属于定子绕组断线, 则更换电机;属于转子断线, 则更换转子;

2·2、电动机启动后不能达到额定转速的处理方法;

2·2·1、恢复电源电压;

2·2·2、更换电动机转子;

2·3、电动机在运行过程中不正常声音的处理方法;

2·3·1、检查地基及安装情况 (加固地基, 检查地脚螺丝进行禁锢) ;

2·3·2、更换轴承;

2·3·3、校正平衡;

2·3·4、更换转子;

2·3·5、修复故障点或更换电机;

2·4、外壳带电的处理情况

2·4·1、用绝缘布带包扎, 更换端子;

2·4·2、增绕聚酯薄膜, 排除故障点;

2·4·3、将端部重新整形, 绕组的端部与机壳保持一定的距离;

2·4·4、将机壳可靠接地, 接地电阻符合要求;

2·4·5、重新浸漆, 干燥后其绝缘电阻达到要求;

2·5、轴承过热处理方法

2·5·1、查找过热原因, 更换润滑油;

2·5·2、更换轴承;

2·5·3、拆下转子校直轴承或重要轴承, 严重时更换转子;

2·5·4、调整列轮与皮带的拉力, 调整轴承盘与轴承之间的间隙;

2·5·5、找正中心;

三、发电机运行异常现象及其处理方法

3·1同步发电机运行异常现象

3·1·1、温度超过规定值;

当检查发电机温度超过额定值时, 应检查空气温度器阀门是否完全开放, 冷却水的进水是否正常, 若冷却系统正常, 则降低发电机的出力, 直至温度正常。

3·1·2、表计指示不正常

3·1·2·1当发电机带有负荷, 而定子某项标记为零;

3·1·2·2、电流表、电压表、功率表、功率因数等之间的指示有很大矛盾;

3·1·2·3、发电机负荷正常, 而励磁系统指示为零;

3·2、发电机振荡或失步

3·2·1、发电机失去同步的原因

当电力系统发生重大故障, 破坏了发电机与电力系统功率平衡, 使发电机产生振荡或失步, 此时发电机在一瞬间向系统输出功率, 在另一瞬间从系统吸收功率, 这种功率的来回传送, 引起电力系统的混乱, 严重损坏发电机组。

3·2·2、发电机振荡或失步现象

3·2·2·1、定子电流表的指针向两边剧烈摆动, 其摆动幅度大大超过正常值;

3·2·2·2、发电机和母线上各电压表发生剧烈摆动, 通常是电压降低;

3·2·2·3、有功功率表指针在全刻度盘上摆动;

3·2·2·4、转子电流表在正常值附近剧烈摆动;

3·3处理方法:

3·3·1尽量可能加大发电机的励磁电流, 提高电压直到恢复同步。

3·3·2减少发电机的有功功率输出, 即减少汽轮机的进气量, 以利于发电机拉入同步。

3·3·3采用上列两种后仍无法恢复同期, 则将发电机解列等消失振荡后再并列运行。

3·4、励磁机整流子产生火花的原因

3·4·1、电刷牌号不符合规定, 或部分换用了不同牌号的电刷;

3·4·2、电刷压力不均匀或不符合规定;

3·4·3、整流子和电刷表面不干净, 可能在个别电刷上或全部电刷上发生火花, 电刷烧伤严重;

3·4·4、电刷和引线, 引线和接地端子间松动发生局部火花;

3·4·5、电刷振动, 火花振动大小不同其原因如下:整流子磨损不均匀, 片间云母突出, 电刷松弛, 机组振动等;

3·5处理方法:

3·5·1、更换电刷时应采用同一厂家, 同一批型号的产品;

3·5·2、电刷压力保持均匀一般为0.02~0.03MPa差别不应超过10%;

3·5·3、电刷磨损至规定值时必须更换, 一般电刷下边距铜辦至少5~6mm;

3·5·4、整流子和电刷表面经常保护清洁, 如有污物用干净帆布擦其表面, 消除火花;

3·5·5、检查电刷与铜辦之间的接触及引线回路中各部间螺丝是否松动;

结束语:

本文只阐述了几类常见电气设备的一般性预防性维护, 在实际应用中, 各企业应该根据每台电气设备的具体情况, 分析发生事故的原因和特点, 列出详细的预防维护方案, 然后采取巡检、点检、在线监测、离线监测相结合的方式, 监测设备运行状态和有关数据, 根据监测结果采用相应措施。

摘要:随着工业生产自动化的进一步发展, 电气设备在工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因此针对电气设备的维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如果电气设备维护保养得当, 将大大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为企业和社会做出巨大贡献。本文根据各电气设备的工作特点和广大电气工作人员的维修经验, 对常见电气设备:变压器、电动机、发电机在运行过程中的事故处理进行了粗略的分析和简单的总结。

关键词:变压器,电动机,发电机,事故处理

参考文献

[1].李世林:电气安全技术手册。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 1995

[2].鲁铁成:电力系统过电压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年

化工机械设备故障与事故管理研究 第11篇

关键词:化工 机械设备 故障 事故管理

近些年来,我国的科技不断进步且经济迅猛发展,这对机械制造行业的现代化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我国机械制造行业的现代化面临着更多挑战。机械设备在日常作业中最基本的就是实现其正常运转功能,这不仅能保证产品的正常生产,也与企业的经营利润紧密相关。因此,有效降低化工企业的机械设备事故与故障出现的频率,延长设备正常运转的周期,增强设备的工作效率和安全度,这些事关企业的整体利益。但就目前化工企业的发展现状来看,设备故障与事故在企业中屡见不鲜,因此,必须科学合理的对设备事故和故障进行管理,这点至关重要。只有深入分析设备事故与故障发生的原因,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1 故障与事故的类型

机械设备故障通常是指设备丧失其部分或全部功能,因而不能维持正常运转。事故是在故障的基础上产生的,故障的发生往往伴随着经济损失及人身安全等方面,若这些方面的损失程度过于严重,在规定的限额之外,这也属于故障范畴。故障的常见类型具体可分类如下:

1.1 累积性故障 累积性故障是受外界和内界因素共同影响的,内界因素主要包括设备磨损、老化等问题,外界因素主要是指外界环境对机械设备的影响,这种影响往往超过了机械的承载能力。上述这些因素长期积累,必然会导致故障的产生。累积性故障具有较强的可预测性,这是由于在事故发生之前,会出现较为明显的迹象。故障的发生与设备所在的环境及使用年限有紧密的联系,事故的发生呈现明显的规律性。

1.2 突发性故障 突发性故障不受内界因素的影响,是由外界因素的影响引发的,这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同引起累积性故障的影响因素一样,都是由于外力的作用或者环境的突变超出了机械设备的承受能力。这种故障发生之前并没有预兆,往往突然发生,难以预测。而且,在故障发生之后,并不能找出故障发生的规律,难以对其作出分析。

2 故障与事故的诱因

2.1 普遍存在违章操作现象 近年来,人们对化工产品的需求日益加大,因此,化工企业应运而生,不断涌现。但是多数化工企业的规模都较小,管理经验不足,规章制度不健全,缺乏高素质的操作人员,这导致了违章操作现象在这些企业中普遍存在。由于上述这些因素而导致的事故与故障的发生概率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如果不采取防范措施,那么后果不堪设想。

2.2 设计存在缺陷 化工机械设备在投入使用之前,必须解决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倘若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很有可能在设备使用过程中暴露缺点,而这个时候出现的问题一般都难以解决,造成难以预料的后果。

2.3 機械设备制造工艺欠佳 化工机械设备的良好运行除了优良的设计,还必须通过合理的工艺进行制造安装。倘若漏装零件或者设备的强度和硬度没有达标,那么设备在作业过程中仍有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3 故障与事故的管理

外界一直对化工行业的事故格外关注,除了因为其发生率一直居高不下外,还因为其牵涉面比较广,一旦发生,对经济和社会都会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以此,必须加快制定管理故障和事故的合理措施,降低事故和故障发生率。

3.1 加强对设备运行状态的诊断与分析 状态诊断主要是通过以前处理类似问题的经验,分析新问题出现的可能性以及发展趋势,预报可能发生的故障。化工企业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及时对设备进行检测,第一时间发现潜在隐患并采取预防措施。每隔一段时间都要检测与分析设备的运转状况,挑选适当的机会进行检测,这点至关重要。

3.2 加强安全监察力度 化工机械设备事故并不是必然发生的,且其发生具有很大的随机性与不确定性,在监察过程中绝对不允许侥幸心理的存在。及时仔细的安全检查,能发现很多细小的问题,从而防微杜渐,将危险扼杀在摇篮里,避免爆发大的事故。设备监察的重点是对各种事故和故障的隐患进行排查。加强对化工企业安全的监察力度并非纸上谈兵,所有化工企业尤其是危险化工产品的生产企业,必须在具体部门深入落实,争取排查工作得到彻底贯彻落实。

3.3 完善安全制度 安全制度的完善不仅关系到操作人员的切身安全,也关系到整个企业的存亡。操作人员在设备安全管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管理到位才能保证设备的良好实施。因此,企业必须对操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培训,不断增强其安全意识和管理能力。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合理的安全制度,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企业也要加大安全宣传力度,使企业中的每个员工都能感受到安全对于个人及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的重要性,这样才能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率,为个人和企业提供有力的安全保障。

4 结论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化工产业向着更高的链条迈进,因此对化工机械设备的要求也更加精益求精。设备在不断引进与发展过程中,必须有效解决故障和事故管理方面的问题,这样才能为企业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我国化工企业应该快速合理的解决化工机械设备故障和事故管理方面的问题,从而减少机械设备的安全隐患,使设备具有更长的使用时限,为企业节约成本,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推动整个化工行业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树义.浅谈如何提高化工机械防腐能力[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04).

[2]刘军.化工机械设备的润滑管理研究[J].民营科技,2011(06).

[3]陈霞.提高化工机械防腐能力的探讨[J].广东化工,2009(06).

船舶机舱设备事故统计与分析 第12篇

国外的维修保养管理经历了事后维修阶段、定期预防维修阶段和新的探索阶段。在第一时期内, 人们对设备维修没有重视, 往往是出现事故后再进行修理, 即为事后维修。在第二阶段的时候, 人们主要是通过统计来管理。第三阶段船舶设备的管理目的性强, 力求最少的输入得到最大的输出, 不仅研究了维修保养的技术, 还加强了对设备使用者和维修管理者的组织管理, 逐步融入了统计学、人机工程、排队论以及系统工程等理论[1]。计算机技术已经在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网络技术, 分级管理技术等有关组织计划管理生产管理和经济管理的一系列技术也不断涌现和发展[2]。

我国交通部规定1年一次小修, 4年一次中修, 12年一次大修, 相当于定期预防维修模式。文革时期改为了检修、小修和航修, 分别对应前面的大中小修。改革开放后, 我国航运企业设备管理逐步现代化, 提出了船舶维修保养体系 (CWBT) 和针对性维修管理体制, 但是船舶维修方式仍然主要是定期维修, 这种方式缺乏经济性的考虑, 仍待优化。

进年来, 我国也提出了针对性维修体系, 上个世纪末, 朱新河、严立提出了针对性维修体制, 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王晓峰在《船舶维修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中简单的介绍了维修管理体制。2009年, 叶松在硕士论文对针对性维修进行了总结, 并用在了大连港的拖轮机械设备维修上。然而, 针对性维修意识仍需加强, 体制仍需要完善和具体, 比如应该考虑到设备事故率大小来针对性维修保养。

2船舶维修保养理论

1船舶维修。维修性在可靠性基本名词术语及定义为: 在规定条件下使用的产品, 在规定的时间内, 按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维修时, 保持或恢复到能够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船舶维修的指导原则是提高船舶和设备维修的经济性, 传统的维修思想就是定期维修, 而以可靠度为中心的维修思想 (RCM) 是围绕如何使设备恢复到正常的功能来展开的思想。船舶的维修方式有定时维修、视情维修和事后维修等方式。

2船舶保养。船舶的保养分为定期保养和不定期保养, 内容包括调整、润滑、除锈和清洁等。船舶适当的保养可以提高船舶的可靠性, 延长使用寿命, 以及提高船舶的营运效率和船员的工作效率。

3船舶针对性维修保养。针对性维修体制是按照设备综合管理原理和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思想, 根据设备的型号、 性能、使用条件等特点, 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维修方式, 即状态维修、定期计划预防维修和事后维修等方式, 对实行状态维修的设备推行针对性项修为主的项修、大修两修制, 以实现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综合效益最高的目的[3]。

而针对性的保养是根据不同设备的特点及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保养方式和保养级别, 这样做的好处是让最需要的设备以最恰当的方式来保养, 力求取得最好的保养效果。

3船舶设备事故统计分析

3.1设备事故统计分析

船舶设备事故数据是最能说明船舶设备损坏的趋势和客观情况的, 为船舶的针对性维修保养提供方向和建议。在此之前收集整理了87个船舶设备事故案例, 并做了详细的统计分析, 其结果如下。

从图1中不难看出在船舶航行中, 设备出现事故最多的是主机、副机、甲板、锅炉和空压机, 占到总事故的80%, 其中主机和副机分别占到38%和19%。这说明在航运过程中主机和副机是事故率相对较高的, 因此在设备维修保养时应该针对这些设备进行针对性的维修保养, 与其它设备区分开来。

同样的对主机的各部分设备来说, 出现事故最多的是增压器和缸损坏, 如图2, 分别占主机事故的19%和16%。对副机的各部分设备来说, 出现事故较多的是排气阀、抱轴、 伸腿和发电机, 如图3, 其中排气阀和伸腿分别都占了19%。 而锅炉中也有60%是损坏在废气锅炉上, 如图4。

3.2统计分析结果

统计分析的结果表明, 在船舶的正常运营过程中, 主机是事故率最高的, 其次是副机、甲板、锅炉和空压机, 而在主机中增压器和缸的事故率较高, 在副机中排气阀和抱轴出现问题较多, 锅炉中主要是废气锅炉出问题。

4设备针对性维修保养的改进建议

根据以上的统计分析结果发现, 从事故率方面来看, 各个设备出现的事故率是有较大差别的, 设备的针对性维修保养也有很多方法, 但具体到船舶设备上却还有改进的空间。 以下是单从设备事故率方面, 结合各个事故发生的原因对设备针对性维修保养的具体改进建议。

1船公司应该树立针对性维修保养意识。同是船舶航行不可缺少的设备, 但是由于可靠性、可维修性和经济性等各方面的差异, 每个设备的重要程度是不一样的, 这就要求船公司在建立维修体制时应该有针对性的维修保养意识。只有树立这样的意识才能把维修费用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实现经济性的同时又能达到效益最大化。

2合理确定船舶备件存量和维修保养周期。在船舶营运的过程中, 要随船带上维修的设备备件, 那么针对不同设备的事故率的针对性维修保养也要求对不同的设备合理的确定相应的备件存量。当然, 不同的设备也要确定合理的维修保养周期。

3重视人为因素的影响, 加强对维修保养人员的管理。 在各个事故原因的分析中发现, 有80%以上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设备事故。船舶设备引起的安全事故有很多是由于设备的维修错误或是没有及时维修引起的[4]。因此, 应该针对不同的设备对相应的维修保养人员进行相应的管理培训, 加强他们的科学维修意识和监督。

5结语

通过对船舶事故案例的统计分析, 发现了各个船舶设备的事故比例有不同的差别, 因此提出了有关针对性维修保养的三个方面的建议来完善船舶设备的管理。

参考文献

[1]付捷.船舶维修保养管理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 2009.

[2]史大.船舶维修策略研究及系统开发[D].武汉理工大学, 2004.

[3]朱新河, 严立等.船舶机械针对性维修体制研究[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1998, 24, (2) :38.

上一篇:基本套路下一篇: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