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

2024-05-15

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精选11篇)

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 第1篇

一、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现状

1.缺乏创业精神。“双向选择”使大学生就业时有了选择权, 但日益扩大的岗位供需比使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提高, 增加了毕业生就业难度。当代大学生视野较开阔, 思维较活跃, 但优越的家庭环境使得多数个体习不愿参与创业这种“艰苦”的活动。家长也更希望自己的孩子从事相对稳定的职业。陈利敏在《大学生创业失败内因与对策》中指出缺乏吃苦耐劳的毅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是大学生创业失败的重大缺陷。

2.缺乏创业意志。较于中学生, 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基本形成, 拥有了一定的判断能力, 然而由于社会经历不足、情绪波动较大, 缺乏稳重的品质及专注的毅力。笔者对学院2013年成立的10支创业团队跟踪调查后发现, 截止2014年底, 只剩下2~3支创业团队, 其中只有一支团队成功孵化, 注册了公司, 大部分学生对创业只抱有一时的热情。

3.心理适应能力不强。习惯了家长的庇护, 很多学生进入大学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不适应现象。笔者对所在学院的194名大一接受心理普测的学生量表筛查后, 对其中的22名学生进行了访谈, 结果显示9名学生存在心理问题, 其中有5名学生的心理问题因为对大学生活的不适应而产生, 占所有心理有问题学生的55.56%, 学院入学学生总数的2.58%。创业者进入不同的环境, 在创业过程中遇到很多意料之外的困难, 挫折、失败感的连环打击容易让心里承受能力不强的当事人产生退缩心理, 从而导致创业失败。刘芳、林刚、周超从认知心理维度、情感心理维度、意志心理维度三方面分析了地方性高校大学生创业心理障碍, 陈述了大学生在面对创业产生的问题时所产生的心理变化。

4.缺乏专业的心理教育师资。随着创业热潮的掀起, 国内不少学院开办了创业教育, 聘请知名企业做作为客座教师传授创业理论知识, 然而对于心理辅导这块, 鲜有学校开设创业心理学的系列课程。

二、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培养对策

1.强化大学生创业意识的树立, 激发大学生对创业的兴趣。调研发现, 很多大学生虽然有想法, 也有创业的能力, 但对具体实施流程及后续管理缺少概念, 没有创业意识。为此,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成功校友企业家的讲座, 分享校友的成功经历。一方面可以让同学们了解创业的基本流程, 对创业形成初步概念, 另一方面, 能够增加学生创业成功的信心, 消除对创业的恐惧, 激发创业兴趣。

2.加快创业课程改革, 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突出第二课堂在学生创业心理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纵观中国的创业教育, 部分学校在教学中比较注重理论知识的阐述, 然而, 还有些学校重金聘请行业专家, 在课上教授较多的实战经验。这也导致了中国创业教育的两级分化, 重理论、轻实践或轻理论、重实践。然而, 实践需要理论的支撑, 理论只有应用到实践才能体现其价值, 也只有实践才能检验理论是否正确, 进而推动理论的发展。因此在创业教育中需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同时, 通过行内专家讲座的形式, 剖析创业案例, 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此外, 通过建设专业社团, 开展沙盘模拟经营等方式, 让学生真真切切地参与到创业中, 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增长运营企业的经验。

3.组建一支专业的心理教师队伍, 开设创业心理教育课程, 为大学生创业保驾护航。笔者在查阅国内大学开设的创业课程后发现, 大多数学校都将心理课程列为必修课, 但鲜有学校开设一系列有关创业心理学的课程, 并为之组建专门的师资队伍, 对学生因创业而产生的心理问题及时干预, 提供咨询。在访谈学院8支解散的学生创业团队时了解到, 终止他们创业梦想的不但是融资、经营等专业性难题, 合伙人之间观念上的差异, 沟通等也阻碍了他们的进一步合作。通过持续关注创业者的心理, 进行团队辅导等方式及时解决学生在创业中出现的问题, 避免因学生不成熟想法及处事方式而造成创业失败显得尤为重要。

4.鼓励学生进行创业自我教育, 为创业做准备。鼓励学生参加社会活动, 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业人格。

三、结语

笔者通过分析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现状, 从创业意识、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学生自身教育四方面对培养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进行探析, 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培养的分析研究 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培养分析

随着高校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就业逐渐成为了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尝试进行自主创业。但是,我们知道,自主创业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制约[1]。大学生的创业心理素质是创业是否成功的重要保障,因此,高校需要重视对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的培养工作。

一、培养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随着当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日益突出,创业逐渐成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心理素质,是为了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逐步缓解当前社会的就业压力。受到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许多大学生对创业抱有一定的怀疑,这就需要高校开展创业心理素质培养工作,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性,让他们敢于尝试着去实施自主创业[2]。自主创业是一个艰辛的历程,它需要大学生能够具备较高的心理素质,能够开拓进取,不怕困难。但是,当前我国大学生在自主创业过程中却容易出现畏惧困难,心理素质偏低,缺乏团队沟通能力等现象,这些情况影响了他们自主创业的成功率。高校基于这种情况,需要逐步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心理素质,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从而更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培养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的方法

(一)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

高校需要通过创业教育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从而增强大学生的创业心理素质。高校需要将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贯彻到就业指导教育中去,逐步提高创业教育的基础地位,让大学生认识到进行自主创业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从而树立良好的自主创业意识,逐渐适应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高校在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的过程中,需要让大学生逐步摆脱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从而提高自己的创业意识[3]。高校在培养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的过程中,要贯彻这样一个理念,就业并不是唯一的途径,自主创业也是实现自己人生价值与人生目标的重要途径。当前来看,我国高校的许多课程设置都倾向于知识性,而忽视了对大学生创业技能的培养,对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与心理素质的培养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这就会影响到对大学生创业心理辅导工作的正常开展。高校需要通過对大学生实施创业意识培养来引导学生树立自主创业思维,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到自主创业当中去,从而有效提高创业成功率,逐步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二)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虽然当前许多高校都开设了相应的创业教育课程,但创业教育主要倾向于知识性、理论性,缺乏一定的实践操作性。基于这种情况,高校需要着手建立合理科学的创业培养体系,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实际创业能力,进而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为提高创业成功率提供必要的保障。高校在实施创业教育的过程中,要重视对拥有良好自主创业意识的学生实施创业技能培训,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综合素质。另外,高校还需要积极联系可靠的企业,为学生进行自主创业提供相关指导,让学生在以后的创业过程中少走弯路。高校还要重视与当地政府部门合作,积极构建大学生创业园区,给有理想、有能力的大学生提供相应的创业平台,为他们创造能够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空间。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为学生提供管理服务机构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过程逐步掌握产、供、销等相关知识,熟悉相关创业流程,为以后的自主创业奠定良好的现实基础。

(三)强化大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

心理素质较好的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遇到困难与问题时,往往可以通过心理调适来保持积极乐观的创业态度。而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往往会在困难面前退缩,甚至是放弃。基于这种现象,高校需要强化大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加强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大学生能够具备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高校在强化大学生心理调适能力的过程中,需要结合他们的实际情况来开展相应的心理辅导教育,有效指导学生进行心理素质训练,引导学生充分发掘自身的创新潜力,有效增强相应的心理弹性。大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才能够根据创业的实际情况来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从而保证创业拥有较高的成功率。

三、结语

总而言之,自主创业正逐渐成为缓解当前就业压力的主要途径,也是实现大学生人生理想与人生目标的重要方式。高校需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心理素质,逐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郭韶敏.论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的培养[J].继续教育研究,2011,06.

[2]车丽萍,李守成.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的培养路径探索[J].思想教育研究,2011,12.

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浅析 第3篇

一、“创业教育”的来源和在中国的发展

1989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了“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 会上首次提出“事业心和开拓教育” (Enterprise Education) 的概念, 后被译为“创业教育”。1995年, 该组织在《关于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中全面阐述了完整的创业教育概念, 即创业教育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求职和创造新岗位。1998年又进一步指出了“高等教育应主要关心培养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 毕业生不再仅仅是求职者, 而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

随着我国高等学校扩招, 高校毕业生日益增加, 根据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统计数据来看, 2010年将达到631万人, 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 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之大可想而知。加强自主创业, 以创业推动就业已成为国际上较为成熟的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也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 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然而, 统计数据显示, 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的平均比例是0.3%, 而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约为20%。究其原因, 除了我国创业教育起步较晚, 创业政策不完善, 创业保障体系不健全等因素外, 创业心理问题已成为大学生创业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 解决好大学生创业心理问题, 对推动大学生自主创业、促进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形成的干扰因素

创业是一种精神, 也是一种意识, 更是一种人生的挑战, 创业是团队的合作, 也是心理成长, 更是生命的体验。其实创业能否成功, 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自身素质的高低, 在于是否具有非凡的创业心理素质。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就是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所具备的稳定的个性心理特点, 是在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的基础上形成起来的综合心理素质。因此, 大学生具备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 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的形成受许多因素的影响。

1. 独立学院自身的原因

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的新生事物, 其本身有一个不断发展、不断被人们认可的过程。同时, 由于发展不够完善, 独立学院也面临诸多问题, 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学生的就业。目前, 不少用人单位明确表示不要独立学院毕业生, 甚至在不少公务员考试中, 也规定不要独立学院毕业生, 这是客观现实。这些现象让独立学院的学生自信心受到严重打击, 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总是低人一等, 因此创业的积极性也会受到严重打击。

2. 家庭环境因素

不同的家庭教育、父母在社会上不同的地位、子女与父母之间依赖与被依赖特点等, 对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的形成有不同的影响, 使得来自不同家庭的大学生, 在创业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素质。首先, 父母的教育方式会对子女的心理产生影响, 如有的家长对子女管教严格, 作风比较专制, 那么就可能导致子女做事循规蹈矩、唯唯诺诺, 缺乏创新、自信和冒险精神;而有的家长对子女过于溺爱, 则会使子女缺乏抗挫折的能力和开创精神。其次, 父母的言行举止也会对子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如有的家长教育子女要诚信做人, 但自己在为人处事方面却不讲诚信, 则不利于子女诚信意识的养成。再次, 很多家庭希望自己的子女将来能找一份稳定的工作, 过上安稳的生活, 担心创业风险很大, 往往会对子女的创业持反对态度。

3. 师生的意识问题

在我国, 创业教育的起步比较晚, 创业观念还没有深入人心, 一些老师和学生对创业还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 觉得创业是“不务正业”。当大学生的创业和学业发生冲突时, 往往很难得到教师和同学的理解和支持, 而当创业遭遇挫折时, 甚至会受到周围人的嘲讽, 从而给大学生创业者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

4. 现实带来的困扰

因为从小就接受应试教育, 更多的精力花在学习上, 对社会和市场都少有了解, 没有实践经验, 创业项目的选择成为大学生创业的第一道门槛。一旦因为项目选择的方向有问题而经受了挫折, 很容易令他们灰心丧气, 打击他们创业的热情。创业启动资金是大学生创业的第二道门槛。大学生要创业, 没有资金来源, 通过做兼职或勤工助学也很难积累创业资金, 即使一部分同学通过家里的扶持或贷款等其他渠道获得了启动资金, 也可能会因为资金周转和所要承担的投资风险而使创业变得困难重重、压力重重, 心理问题也就不断产生。

三、正确引导独立学院的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

当代大学生虽然聪明灵活, 但依赖性强;虽然有理想有抱负, 但却缺乏创业的心理准备, 特别是抗挫折能力不强, 意志力普遍比较薄弱, 开拓进取意识不足。因此, 大学生只有努力提高创业心理素质, 才能正确调控创业过程, 把创业行为引向正确的轨道, 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因此, 独立学院要把大力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心理素质作为一项重要任务。

1.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创业的含义

首先是要引导学生全面理解创业的深刻含义。要使大学生懂得, 其实质是要求学生能结合专业特长, 根据市场前景和社会需求开发出自己的创新成果。并把研究成果转化为产品, 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 由知识的拥有者变成为社会创造价值、作出贡献的创业者。创业是很容易失败的, 但和赌博不一样, 赌输了, 会一无所有, 可创业失败了, 你却累积了经验和赚钱的方法。成功者不是他拥有多少财富, 而是他知道如何赚取财富。所以创业要做好失败的准备, 更要做好, 失败了再重新开始的准备。

2. 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

创业需要动机和兴趣。强烈的需求引导人去创业, 浓厚的兴趣吸引人去创业;创业热情和毅力是创业过程的推进器, 创业人格则是创业成功的守护神。知识经济时代既为大学生发展提供了机遇, 使大学生有施展才华和抱负的广阔天地, 也对大学生创业成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业重在开创, 没有现成的答案, 没有现成的岗位, 不存在可以沿袭的老路, 一切要靠自己去摸索、去闯荡、去开拓。对创业者而言, 仅有文凭和好分数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具备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使自己在理性和感性之间, 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之间求得最佳平衡, 这样, 才能在知识经济时代真正创业成功。因此, 作为一个创业者, 要做到以下几点: (1) 正确的创业动机; (2) 自信心强; (3) 意志坚定; (4) 诚实守信。

3. 引导学生具备相应的创业能力

(1) 具备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大量事实表明, 许多学生在创业之初, 雄心勃勃, 往往在实施过程中, 因为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这样或那样的困境, 而最终灰心败北。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大学生创业成功与否, 不仅取决于是否有强烈的创业意识、娴熟的专业技能和卓越的管理才华, 而且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

(2) 具有影响他人的能力, 也就是所谓的“感召力”。只有感召力和创业者的影响力才可以激励团队和他一起前进。没有这样能力的创业者, 成功的机会是不大的。

(3) 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是创业精神的灵魂, 学生只有学会不断否定自己, 突破自己, 战胜自己, 向自己挑战, 向明天挑战, 才有机会成为未来的佼佼者。

(4) 要沉着冷静。学生大多处于风华正茂、激情洋溢的时代, 很容易追风逐潮, 表现自我。要培养学生冷静观察的习惯, 遇事多思考, 多比较, 尽量克服盲目攀比的心理。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思维方式, 遇到那些诱人的规划、宏伟的蓝图、美好的事情都要设身处地的分析, 分析实现的可能性, 分析实现的基本条件, 分析自身具备的能力, 这样就会得出一些务实的结论, 减少或避免一些无谓的损失与失败。

四、结束语

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基础。学校要通过引导, 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创业意识和价值取向, 使大学生的创业心理更加成熟, 从而全面提升创业的综合素质。我们有理由相信, 不远的将来, 在社会创业的舞台上, 会真正涌现出一批批的大学生创业英雄, 会流传一个个大学生创业的传奇故事。通过鼓励大学生创业, 以创业带动就业, 增强就业的倍增效应, 形成全民创业的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1]肖艳晖.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 2010 (5)

[2]戴建花.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高校教育工程, 2009 (4)

[3]毕庆三.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教育路径探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9 (7)

[4]李彩虹.论大学生创业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J].职业教育, 2010 (115)

创业者应该具备的心理素质 第4篇

一、要为自己开扇窗,让希望之光照

亮自己

我给大家讲个故事,著名国画家黄有予,刚到北京时住的房子很矮小,没有窗子,蜘蛛网遍地,他用纸画了一扇窗子贴在墙上,屋内顿时明亮了许多,这就是一种人生的态度,上帝尽管给每个人同样的机会,同样的希望,也会给我们瞬间的黑暗,在瞬间黑暗来到的时候,我们是个什么态度,要向黄有予那样,给自己画扇窗,让希望之光透过来。人生的道路有坎坷也有曲折,但是我们没有理由丧失希望的决心和对未来的憧憬。

二、先是生存,然后是发展

对创业者来讲,应该树立这样的胸怀,人生的道路是漫长的,关键的时候只有几步远,在这过程中首先是生存,然后是发展。大家都知道,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中的王启明,是个大提琴演奏家,他报着想演奏,想成为艺术家的理想来到美国,刚到纽约时,面临生活的窘迫,他需要打工到饭店洗盘子、给人家送邮件,对于他来讲,首先是生存,然后是发展,这是许多创业着所面临的问题。温州人的理念和我们大连人是完全不同的,他们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意思是能享福,也能吃苦,很多大企业家没有华丽的装束,但是,为国家和社会作出很大贡献,他们的发展历史证明他们不微小,世界上有个著名哲学家说过一句话,“世界上真正美的东西,不是小也不是大,是从小到大”,我非常喜欢这句话,我们每个创业者也应该有这样的胸怀。

三、如果你改变不了现实,就要改变对现实的态度

今天的创业者可能面临许多问题,有资金的困难,知识水平的困难,还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对于这些,创业者要有强者的心胸对自己有积极的心理暗示。拿破伦当初在西西里岛走出来的时候,当时十万大军围困着他,他只身一人,怎么出来?面临十万大军,他以积极心态,大摇大摆走出西西里岛。这个道理就象空城计中诸葛亮一样,从这可以得出简单的道理,我们创业者应该有积极的心理暗示,尽管面临许多困难,从达尔文学说来看,达尔文学说的精华是,适者生存,具体说,当外界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能够生存下来的,不是强者,不是大者,而是能迅速适应环境者,灵活的反映者。我想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应该把握好这样一种心态。

四、树立一种强烈的公共关系意识

为什么要这样?因为今天的社会单靠创业者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需要整合各种社会资源,需要各种力量的组合来形成我们创业的里程,这就是通常所说创业者要有很强的公关意识,公关意识说白了,就是创造一个天时、地利、人和的环境。这个环境不但有利于我们自己成长,还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在种强烈的公关意识有以下三点:

1、注意自己的社交礼仪

举个例子,在我住的附近有两个卖饼子的,一个不注意边幅,披头散发很邋遢,饼子就放在裸露的筐里,另一个非常注意修饰自己,戴着白口罩、白手套、白帽子和套袖,而且把饼子放在特制的防尘玻璃盒子中,后者每天卖出的饼子是前者的十倍二十倍,而且现在这个卖饼子的已经发展成很大的规模了,这就告诉我们要注重社交礼仪。这里边有许多心理学的问题。北京王府井百货商店有一个著名的售货员是全国劳模,他非常注意研究消费者心理,同样卖一斤糖,一般售货员是一撮子下去,一斤多,然后再往下捡,而这位劳模,一撮子下去,可能是480克,490克不到500克,他再一块块往上加,大家反映,特别是女同志,当我拿走这一斤糖时,我会认为绝对够称,因为我是看见他一块块往上加的。而另一个我看他一块块往下捡,就有一种失落感,这就是消费心理。类似这种例子还有很多,比如:我们去商店,营业员会问:“小姐先生,您买点什么?”这是赤裸裸的推销,在国外绝不会有这种情况,人家会问:“小姐先生,您看点什么?”只是一字之差,完全是两种不同境界。我们到医院看病,医生会说:“你那里不好,拿点什么药?”而在国外,医生会说“请问,我如何为你服务?”这就是差距。总之,我们要注重社会发展中人们的社交礼仪。

2、注重策划

什么叫策划,就是对明天的事情作出今天的决策。五年前,上海曾经举行一次演讲比赛,有3000人参加。其中有个女孩小徐,她曾经用自己的工资三年供了她的男朋友大学毕业,但是她的男朋友爱上了别的女孩和她分道扬飚,后来她听说他俩也报名参加这次演讲比赛,心理非常不平衡。她想:在情场我是败者,在演讲场上我要当强者,要让你感到我的存在。她就积极地进行准备,演讲的题目是:“在那一瞬间”。小徐的父母是上海某工科大学的教授,深知自己女儿为什么参赛,他们知道这样一个演讲题目如果是倪平或杨澜来讲会非常潇洒,而自己女儿只有

高中文化,其貌不扬,普通话说的不好,深感这样的题目不合适。于是,他们请来了华东师范学院的两个教授,对她的演讲进行了重新定位,让人们感到她朴实无华的形象。把她演讲题目改为:“不能擅自离开岗位”。演讲比赛开始了,第一天和第二天,小徐原男朋友和其女朋友都进行了讲演,分别得了83.7和89.6分,小徐想:无论如何也要达到89.7分,抱一箭

之愁。教授告诉她:“你完全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绩”。第三天,该小徐讲了,她不慌不忙地走上讲台,她说:“女士们,先生们,我演讲的题目是:不能擅自离开岗位”。报完题目,她就走下讲台,3000人的报告大厅纷纷议论,议论纷纷,正当人们猜测的时候,走到第四排的小徐又重新走上了讲台,“女士们,先生们,作为一个演讲者,擅自离开讲台,她所带来的后果有目共睹,比一个演讲者更重要千倍万倍的是,一个工作在岗位上的人,擅自离开岗位所带来的后果又该是什么呢?我的演讲完毕。”3000人的大厅一片雷鸣般掌声,人们好象刚刚从睡梦中醒来,“怎么如此简单的演讲啊!”评委纷纷举出评分排,9.99分,10分,10分,两个女评委给出了12分,演讲结果,小徐以1.8分的绝对优势胜过第二名,取得了演讲比赛的第一名。获得了五万元奖金,更重要的是在演讲比赛中证实了自己。各为,这说明了什么?小徐是四川人,普通话说的不好,说的越多,缺点暴露的就越多,因此,我尽量不说话,少说话,这叫扬长避短。我走下讲台,这种演讲效果让大家猜,这叫曲径同幽,这叫真正的创新,我想,这个例子反过来证明什么呢?就是我们现在在创业的过程中需要借用外脑,单打独斗的时代过去了,要有一个虚拟人才的心理。

3、要善待拒绝

社会上的一切不会象东西长安大街那样笔直的,充满鲜花,不是的,各种预想不到的问题都可能发生,我们要有一个积极的心态。就是善待拒绝。美国一个创业者,他当年就是搞营销的,挨家挨户推销产品,一个月他敲了100家的门,只有一家的门被推开了,99家的门都没有打开,他就怀疑了自己的才能,他怀疑自己在这行可能无所作为。然而,他到了培训学校,老师说:“你真不简单,你能推开一家的门,你就会推开那99家的门”。这叫什么?各位,这叫积极的心理暗示。后来,他认真总结了,为什么推开这家门,为什么那99家门没推开?后来,他成了美国很有名的创业者。所以我们要有一个积极的心态,面对一切,善待拒绝,不但经营产品,同时也需要很好的经营自己。注重今天的时代特点,在学习当中,创新,在学习当中,成长,在学习当中,铸就自己的灵魂。这样的职业生涯才能够走向理想的境界。这样的职业生涯才能够与社会的发展相同步。

4、不怕失败

浅析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素质 第5篇

摘 要:目前国内经济下行,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鼓励创业,是保证就业的一条重要出路。但如何提高大学创业的成功率,这是社会比较关注的话题。本文分别从大学生要拥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理论基础、要培养创新意识、要具有坚持不懈的毅力和创业恒心以及必须拥有一个开放、交流的心态等方面,讨论了如何提高大学生自身的创业素质,并辅以实例论证,以期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关键词:创业素质;专业知识 ;创新意识 ;创业恒心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7-0320-031

就业,作为民生之本,一直是中央高层所关注的问题。自2014年9月召开的沃斯论坛以来,李克强总理就旗帜鲜明的提出了“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新浪潮”的决定。2015年3月,在总理短短的1个小时40分钟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两次提到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话语,“创客”也第一次被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目前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中国经济又处于下行,工业产能过剩,产业结构面临深度转型,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因此在面对高校毕业人数逐年增加,就业压力加大的背景下,鼓励创业,是一条保证就业的重要出路。

大学生受过高等教育,背负着个人、家庭和社会的责任与期望,具有创业的激情和胆识。通过创业成功,既可以实现自己的个人理想,又可体现自己的社会价值。但是大学生创业若没有一个完善的规划,详细的可行性分析,仅凭一腔热血,无疑也是以身涉险。当然我们所做的任何决定都是有风险和利弊的。我们的任务和目的就是要减少失误,提高成功的概率。那么大学生创业怎么样才能提高成功的可能性呢?本文主要从提高大学生自身的创业素质方面进行讨论。

提高大学生自身的创业素质首要的任务要拥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理论基础。俗话说“隔行如隔山”,若对自己不懂、不清楚的行业进行投资或创业,那无疑是瞎子摸象,结果很可能是创业失败。所以,做熟悉的事情,往往能够轻车熟路、事半功倍,甚至游刃有余。2014人民日报登载的“切糕王子”——维吾尔族大学生阿迪力,家在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父亲是第三代切糕传人。为了让大家一尝物廉价美的切糕,并为家乡的美食开辟新天地。阿迪力与几名同学筹集了几万元钱,做起了切糕生意,并在淘宝网上开起了“买买提切糕店”。由于其制作的切糕原汁原味,店铺赢得了不少回头客和新买家。2015年,阿迪力被评为“新疆青年创业形象大使”。切糕王子的切糕店也荣获2015年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实践组金奖。

提高大学生自身的创业素质还需要培养创新意识。在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是“创新”,位列第一。大学生创新,就是要对传统观念和传统行业进行挑战,兴利除弊,提高效率,获得价值和收益。这样地信心和理念也往往是创业的精神基础和动力源泉。长沙理工大学的“电力互联网故障自愈控制系统”项目,致力于把互联网引进电网,快速解决故障,颠覆了传统的电力故障维修手段,提高了电力系统的供电可靠性, 在2015年在10月21日落幕的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获得了金奖。创新意识,在大学生的创业过程中,至关重要。

具有坚持不懈的毅力和创业恒心也是大学生必备的创业素质。世界著名的大发明家爱迪生曾说过--伟大人物的最明显标志,就是他坚强的意志,不管环境变换到何种地步,他的初衷与希望仍不会有丝毫的改变,而终于克服障碍,以达到期望的目的。创业的过程是艰辛的,难免会碰到很多挫折,只有不怕吃苦、不怕跌倒的创业心理,才能够承受较大的外界压力,才能够站到最后。没有谁能坐享其成,躺着那儿等生意上门。选择创业,就意味着承担责任和付出辛劳。

大学生要创业成功还必须拥有一个开放、交流的心态。当今的世界,属于一个开放的世界。创业不应该闭门造车,而要与外界广泛联系,要走出去或者请进来。通过相互交流,才能摸清行业情况,增加对创业市场的认识,这是创业环节必不可少的实践过程。也可以利用与专业人士交流的机会获得更多的来自市场的创业知识。通过开放与相互交流,大学生将得到最直接的创业技巧与经验,对于创业而言可算是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 周睿祺,舒均杰.大学生创业素质内涵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9(15).

[2] 唐靖,姜彦福.创业能力概念的理论构建及实证检验[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29).

[3] 陈德棉.创业者的素质与创业管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

[4] 钟玉泉,彭健伯.大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

[5] 薛刚,毕春华,毕于建.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的途径探析[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10(3).

[6] 费黎艳.中美高校创业教育模式比较研究[J].上海商学院学报,2007(2).

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培育研究探析 第6篇

一、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培育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视角来看,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培育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创业心理素质发育程度高低,直接影响着大学生能否由潜在创业者顺利转化为现实创业者,直接影响着大学生能否在纷繁复杂的创业活动中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直至取得成功。面对日益扩大的大学生创业需求群体,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保障和思想育人作用,提高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育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显然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期需要研究的新课题。把大学生群体创业心理素质培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视野,在一定意义上创新了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引入创业心理素质培育研究,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创业教育理论。

在实践中,破解当前大学生群体就业、创业中的诸多问题,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要为大学生转变和更新就业观念提供直接现实的思想推力,就是要为他们由潜在创业者转化为现实的创业者提供持久的创业精神支撑。着力研究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培育问题,构建可持续性的创业心理素质培育机制将有利于当代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创业观。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培育在一定意义上扩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实践对象,这也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增强针对性、提高实效性的积极体现。

二、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培育研究现状

关于创业心理素质,可以上溯到近代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1912)关于企业家精神的论述,他认为企业家精神是一种包括“果断、机智、谨慎和坚定”以及“自力更生、敏捷并富有进取心”“对优越性具有强烈的愿望”的心理特征[2]。创新经济学之父、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1934)提出企业家精神是一种经济首创精神,是一种打破市场均衡的“创造性破坏”的创新精神[2]。20世纪90年代以来,管理学界、经济学界非常重视企业家精神研究,甚至认为创业教育就是企业家精神的教育,创业教育的内核在于企业家精神的教育 , 因此创业 教育又被 称为“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与创业心理素质问题紧密相关的是创业主体素质方面的研究,如“美国卡鲁创业家协会”实证分析出了11个“创业家的心理特征”。

关于创业心理素质培育,以美国百森商学院和斯坦福大学的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为典型代表,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将创业心理素质蕴涵的创业精神纳入创业教育理念当中并通过高校办学宗旨明确表达出来;把创业意识、创业个性特征和创业核心能力等有关创业心理素质与创业知识技能进行整合,构建综合性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通过案例教学、智力激励、虚拟创业等教学方式实现创业心理素质培养;构建较为完善的创业教育实践体系,鼓励学生参加“产学研”活动,在创业实践中培育创业心理素质;建设创业校园文化,营造宽容失败,推崇创业,鼓励“冒险”、创新的校园文化环境[3,4]。

另外,在社会组织培育层面,以英国2005年启动的创业远见运动(Enterprise Insight,EI)为典型代表。该运动由英国最有影响力的组织团队组成,它包括企业、媒体、教育、创业组织、地区发展局和创业家个人,旨在营造创业社会文化,提升青年的创业意识,鼓励青年的创业精神。

基于对国外创业教育的译介和基础性研究,我国学界对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问题已开展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进展。如陈灿军(2004)较早地提出了培养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是创业教育的前提和关键,创业教育要注重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心理调适能力的培养[5]。贾文华(2004)从行为动力、创造心理、发展心理和教育心理等角度探讨了创业教育的心理学基础[6]。衣俊卿(2006)在分析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现状中特别指出,操作和技能层面的设计创办和经营管理企业无疑是创业教育的重要形式和内容之一,但却远远不能涵盖创业教育的全部内容和深刻内涵,要注意把创业教育渗透于专业教育和基础知识学习中,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创业能力和创业心理素质的发展[7]。陈小娟、赵力明(2008)探讨了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现状和培养途径[8]。仇志海(2012)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探讨了从个体主观积极体验、关注个体人格特征和利用心理暗示力量等三个方面来构建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培养体系[9]。还有学者就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进行了问卷设计和现状调查,如李军红、蔡丹等(2005),围绕大学生创业动机、创业观念和创业品质三个方面对在校生进行了问卷调查[10]。韩力争(2004)提出了从创业动机、创业能力、创业人格和创业相关知识四个维度来设计调查问卷[11]。姚德明、彭晶(2011)对武汉地区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状况进行了调查统计和分析[12]。

就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我们或是认识到了创业心理素质的重要性,提出创业教育中不能忽视创业心理素质问题,或是就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现状展开了若干调查,或是以某种视角对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培育途径等展开了若干探讨,等等。林磊、陶思亮(2012)对中美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特别是创业心理教育还处在起步阶段[13]。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培育问题研究应向更深层次推进,我们需要考察和基于实际情况,着力在理论上和实践中解答“培育什么”“何以能够培育”和“如何进行培育”等问题。

三、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培育研究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马克思主义素质论、心理内化论等和创业教育理论一起构成研究的直接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素质论认为人是自然存在物、精神存在物和社会存在物的统一,具有自然属性、精神属性和社会属性。一切由于劳动而得到提高和改善的人的特征都属于人的素质范畴。人的三种因素、三种属性,构成了人的自然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其中,人的心理素质包括认知、需要、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智力和非智力方面的素质,是人的素质结构的核心因素。心理素质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将外在的东西吸收、内化、沉淀于主体内的一种潜在的机制,具有相对稳定性和能动性。马克思主义心理内化论认为,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些对于我们探讨“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何以能够培育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等提供了理论基础。

对本研究而言,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同样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说到底是做人的思想工作,具有鲜明的目的导向性和科学的多维内容及方法论。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理与方法,还要关注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的一些理论成果的指导意义,比如,从传统“社会需要”的研究范式转向以“现实的个人”为出发点的研究范式对于大学生创业需要、创业动机的相关考察就具有显在的指导意义,比如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设计和方法对于创业校园文化建设的启示意义、借鉴价值,等等。

另外,教育心理学、创造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积极心理学等心理学相关理论基点虽有差异,但对“大学生何以能够生成创业心理素质”都各有其理论关照价值。如班都拉(Albert Bandura)的社会学习理论,突出强调个体(P)——行为(B)——环境(E)三者间的交互作用(reciprocal determinism),认识到了内因与外因相互间动态作用的过程,但它却并不能完整、清晰地解决人的发展的原因与机制问题,它是一种机械论,缺少了辩证法,虽然有其内在缺陷,但确能为我们分析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培育过程因素及各因素间的相互作用等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启示。

在评述国内外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培育相关理论与实践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培育实践中表现出来的或显性的、或可量化的特征,科学设计调研手段和调研工具,围绕以下几个主题开展相关社会调查:一是创业教育现状,比如教育理念的转变,创业教育体系建设,这其中包括师资队伍、教学、教育实践等,创业校园文化建设,校园创业组织和组织行为建设(如大学生创业协会、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SYB教育实践等;二是高校所处区域的社会创业文化发育状况、社会创业组织及其运转状况;三是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现状。在社会调查中,从既往的创业心理素质培育历史经验中抽离出的显性量化特征,能否符合社会调查过程中的实际需要还有待在调研中验证和补充,对历史文献进行反复梳理,注意调查工具设计,如调查问卷的科学设计、扩大访谈调查的样本、积极利用心理学相关测量方法等,都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在对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培育现状具体分析的过程中,调查数据信息处理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创业心理素质培育现状分析的科学性,在定量分析方面将积极运用适合的分析统计软件,在定性分析方面必须坚持相关基础理论的指导。如此种种,形成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培育研究的实践基础。

四、构建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培育机制

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如何培育?这不仅仅要根据大学生主体因素本身,更涉及到高校教育资源优化整合、区域经济社会组织环境有效供给、创业社会文化氛围营造等复杂因素。探究培育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及各因素间的协同作用机理来构建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培育机制,理应是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培育问题研究中的重点。要达到构建创业教育中创业心理素质培育的长效机制的研究目的,突破点在于筛选出创业心理素质培育过程中的影响要素并考察这些要素之间的耦合机理。

从宏观视角来看,研究假设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会受到社会、经济、文化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并且可经由专门的创业教育、创业社会文化、家庭教育、创业社会实践等不同途径间、各种环境因素间的配合与辅助来培育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是在主客观因素永续不断地相互作用中,是在持续的创业社会实践活动中得以内化、外化、再内化形成的,而创业实践活动时刻受到外在环境因素的制约、激荡,不断动态变化的外在环境中的各种因素相互交织,如图1的概念性模型所示。

如是,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培育因素可以分为间接的和直接的两大因素集合:一是间接的成长背景因素集,二是直接的创业环境因素集。成长背景对大学生培养和形成创业心理素质具有基础性作用并且往往是潜移默化、间接地发挥作用,这些环境主要包括家庭背景、教育背景、社会文化背景等。创业环境主要指向创业行为产生和创业心理生成的直接外在诱导因素或制约因素,如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大学生创业园区建设情况,等等。

如是,廓清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培育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探讨这些因素间的相互作用、耦合机理,着重探讨大学生主体因素在这些作用和机理影响下创业心理素质如何生成和外化,验证研究假设,进而构建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培育机制。

摘要: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培育是当前创业教育中需要重视的研究内容,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梳理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培育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简述了研究的理论和实践基础,认为构建培育机制是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培育研究中的重点,并提出了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培育过程概念性模型。将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培育因素分为间接的和直接的两大因素集合,探讨这些因素间的相互作用、耦合机理,进而构建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培育机制。

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 第7篇

创业心理素质是创业素质中最重要的因素。Howard H.Stevenson等学者认为创业就是追踪、捕获机会的意愿及获得成功的信心, 而意愿和信心正是属于心理素质的范畴, 可见创业心理素质在创业素质中的重要地位。本文对国内已有的对职业院校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的研究结果进行梳理, 总结分析职业院校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的现状及成因,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职业院校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培养的途径。

一、创业心理素质的内涵

本文认为, 创业心理素质一方面指个体在周围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全面心理素质的总和, 它表现于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个体的身心组织要素、结构和质量水平;另一方面指在创业者进行创业实践的过程中调节其创业心理和行为的个性心理特征, 它既可以指人的创业心理素质潜能, 又指已经具备的创业心理素质;既可以指个体的创业心理素质, 也指创业群体的综合心理素质。

二、职业院校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的现状

1.职业院校大学生的创业认知水平。已有研究表明, 超过半数的职业院校学生对创业相关知识的认识不足。在创业活动中第一步就是要熟知创业知识, 然后选择创业领域, 分析创业过程, 设定明确的创业目的。对于创业相关扶持政策, 只有不到20%的职业院校大学生有较全面的了解, 可见他们很少关心创业政策。职业院校有很多大学生因不知道这些相关政策错失创业时机。

2.职业院校大学生的创业情感。在创业情感方面, 职业院校大学生倾向于认为创业需要承担较大责任, 会降低自己对快乐的体验。这与当代职业院校大学生因为受到父母的过分关爱, 习惯性依赖而造成的独立性差、责任感缺失有关。

3.职业院校大学生创业的果断性和自制性。创业活动是一个不断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难免会遇到很多曲折、坎坷。创业者也可能会犯很多错误。职业院校大学生往往因社会阅历太少, 不能迅速判断工作价值, 而缺乏果断性。缺乏自制性也是职业院校大学生存在一个较普遍问题。

4.职业院校大学生的创业的倾向性。职业院校大学生的创业倾向性不明显。职业院校大学生更多地选择就业, 较少地选择创业来实现自身价值, 获取财富。总体来说, 职业院校大学生的创业积极性较低, 创业倾向性不明显, 没有正确的创业目标。

三、职业院校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的培育

1.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自信心。职业院校大学生可能因为曾在中小学的学业有过灰色记忆, 而因此承受过较大压力, 产生自卑感。这种自卑会影响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 职业院校应充分利用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学生处就业职业指导中心等各类资源, 通过就业、创业教育讲座、团体生涯辅导、个别咨询等方式来全面、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 帮助他们正确面对在曾经的学业挫折, 针对性地提升自我效能感, 树立自信, 勇于接受新知识, 习得新技能。各职业院校在针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中, 应重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及就业指导相关课程的授课, 帮助学生清晰地把握当前社会的就业形势,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 帮助他们尽早制定个人发展的职业规划, 形成“变被动就业到主动创业”的思维, 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创业能力的培养是形成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的基础。成功的创业实践经历让职业院校的大学生创业者获得了极大的成就感体验, 能帮助他们提高创业能力。在创业实践的过程中, 职业院校的大学生有机会熟悉各种各样的职业特点, 发掘个人能力特点, 积累创业经验, 提高今后从事创业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增强创业素质。通过创业实践的历练, 职业院校的大学生们能够接受来多方的挑战, 经受各种实际考验, 奠定以后创业成功的信念基础和经验基础。

目前各类职业院校开创的创业教育课程多倾向于对理论的传授, 在对实际的实践技能的训练方面仍然比较缺乏, 对提高职业院校大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方面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职业院校不仅要向学生提供创业教育相关的理论指导, 更应该以各类创新创业主题的竞赛活动为途径, 鼓励有一定理论基础, 且具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们通过参与活动, 指定创业项目书, 甚至参与创业项目实践等活动, 促使理论知识指导实践进而补充和丰富创业知识及经验, 增强大学生们的创业意识, 提升大学生们的创业实践能力。

3.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心理调适能力的培养。创业的过程是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成功的创业者必须具备应对各种突如其来的打击和承受来自各方压力的心理调节能力, 要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来应对各种压力和挫折, 理性分析、寻找原因、调控压力, 并最终变压力为团队发展和突破的动力。“90后”职业院校的大学生们, 多数来自独生子女家庭, 自我中心倾向比较明显, 抵抗挫折的能力总体较差。创业活动富有挑战, 存在很大的风险性, 一旦创业失败, 创业者及其团队将会承担极大的心理压力, 因此创业过程是对大学生心理综合素质的检验。创业心理坚定的大学生能够自我调节以解决和应对创业实践中的各类问题, 有效消解和转化压力, 保持情绪稳定。因此, 各职业院校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 从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总体目标出发, 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需要进行教育引导, 帮助大学生优化心理素质, 发掘个人潜力。职业院校大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创新心理素质, 才能快速适应瞬息万变的创业市场变化, 积极创造条件, 主动把握商机, 在创业实践中保持冷静和乐观。

4.营造高职院校的创业氛围。职业院校通过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可帮助学生熟悉创业过程, 树立创业意识, 让学生们明白不仅可以被岗位选择, 也能成为提供岗位的创造者。大学生创业并非找不到工作时的无奈之选, 而是为了发掘个人潜能, 创造出更大的社会价值。首先,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创业大赛、创业讲座、创业故事分享会、创业基地考察交流等形式营造浓郁的创业氛围;其次, 鼓励职业院校大学生结合所学专业, 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各类创业实践, 充实个人的社会阅历, 积累创业的经验, 提高创业能力;第三, 成立大学生创业园或者创业孵化基地, 设立专项扶持基金, 针对可行性高、有创新性的大学生创业项目提供优惠政策支持。

参考文献

[1]李军红, 蔡丹.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调查与分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6 (1) .

[2]张娜.民族院校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调查与研究[D].武汉:中南民族大学, 2011.

[3]陈奎庆.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研究[J].职业与教育, 2012 (2) .

[4]侯军英.浅谈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培养[J].科教文汇, 2013 (12) .

创业企业家心理素质培育导论 第8篇

当今世界,创业活动已经成为一国经济持续繁荣、社会稳定发展的强大动力。GEM组织早在1999年对美国、日本等国家进行实证研究时就发现:创业活跃程度高的国家,经济增长率和就业率也较高;创业活跃程度低的国家,经济增长率和就业率也较低。在知识经济社会里,知识、信息取代原材料、资本、劳动力、汇率成为最重要的资源,企业更替速度加快,新兴企业异军突起。这些新兴企业是传统经营模式的破坏者,创业活动成为这些企业的常态而非起点。无论是在产业界还是在资本市场,创业都成为了重要的战略目标,创业成为了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创业取代了规模成为新经济增长的主旋律。

伴随着创业活动和这些新兴企业的兴起,一种不同于传统企业家的新型企业家也进入了人们关注的视野,这就是创业企业家。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和中国企业管理科学基金会从2002年开始,每年组织开展评选“优秀创业企业家”的活动,受到社会各界广泛重视。现在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增长的时期,也是经济结构急剧变动的时期,面对知识经济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必须培养造就一大批符合时代要求的创业企业家。但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创业企业家队伍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难以跟上当代社会发展实践的需要。

清华大学中国创业研究中心近年来发布的“全球创业观察中国报告”的研究结果表明,虽然中国在全球的创业活动中处于活跃状态,但生存型创业仍然是主导的创业类型,虽然国民的创业动机较强,但是创业能力明显不足。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约有1亿人在创业,但我国68%的中小民营企业其生命周期不超过5年。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固然与我国经济发展现状、现代企业制度状况等等环境因素相关,但从素质论的主体角度来看,却与创业企业家素质有着重要关联。

在创业经济活动中,知识与信息的资源特征突出地要求创业企业家们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必须具备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创业心理素质是创业企业家素质结构中的核心因素,是创业企业家可持续成长的重要精神保障。培育创业企业家应有的心理素质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现实需要。

二、基本概念阐释

(一)创业

研究者一般以经济学的视角来认识“创业”:“创业是一个发现和捕捉机会并由此创造出新颖的产品或服务,实现其潜在价值的过程”。“创业是通过利用各种资源包括人力和资本来创造价值,以产品或服务的形式贡献给消费者,同时自身获取利润并取得发展的过程”。也有学者观察到了创业并不仅仅是一种经济行为,美国著名创业学教授杰弗里·蒂蒙斯就曾指出,创业是一种思考、推理和行为方式,这种行为方式是机会推动的,注重方法和领导相平衡,创业导致价值的产生、增加、实现和更新,不只是为所有者,也为所有的参与者和利益相关者。

“创业”在狭义上有这样几个内在特征:创业是一种创新过程,运用创新的方式对资源诸因素重新组合以实现价值;创业强调创业者必须具备创新心理和创新能力,强调对创业机会的把握。

(二)企业家与创业企业家

至今仍没有一个统一的“企业家”定义能被大家普遍认同,目前理论界主要倾向于从两种角度来理解企业家概念。一是从企业家行为和企业家行为特征角度来定义。企业家是“预见特定产品的需求以及生产手段,发现顾客,克服许多困难,将一切生产要素结合的经济行为者”;企业家就是“创造性的破坏者”,是能够“实现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的创新者;企业家的主要特征是创新,企业家就是“对创办新企业负责的人,他们把新产品引入市场,发现新的生产工艺”。二是从“企业家”角色的历史演变角度来认识企业家现象,企业家内涵是历史发展着的。从世界经济发展史来看,在前资本主义社会,企业家是集所有者、经营者和生产劳动者于一身的社会角色;随着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个别资本规模不断扩大,企业家不再参加具体的生产劳动,而是以集所有者和经营者于一身的“资本家”身份出现;随着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和社会进步,个别资本转化为社会资本,特别是“经理革命”的爆发,公司制企业的大量涌现,企业家这一社会角色更多地由专门从事经营管理活动的职业经理阶层来承担。

目前,理论界之所以对企业家概念的探究莫衷一是,之所以在实践上出现“企业家称号被滥用的现象”,主要原因在于某一时空断点内的企业家内涵被放大了,缺乏整体的历史观。比如,专门就稀缺资源的配置而做出判断性决策的行为可能就不是新一代企业家行为的侧重点,它在今天往往被职业经理人角色行为代替。如果从企业家角色历史演变情境上来进一步分析,以知识经济时代特征为坐标点,把企业家分为传统企业家和创业企业家,这样既不会打乱整体的企业家现象,又能给新一代处于创业活动中的企业家类型予以准确定位。

创业企业家在传承传统企业家某些行为特征的基础上,又有其自身鲜明的时代内涵。与传统企业家明显的区别在于,创业企业家通常是由创业者转化而来,并且是持续以创业者角色出现的,创业企业家行为中心在于创业而不是“守业”。创业企业家能始终以创业作为自己的追求,能准确把握各种创业机会,并不断持续创新。特别地,在通常所谓的“二次创业”情境里,此时的“企业领导人”或“企业家”实际上就是创业企业家,他们以创业者角色出现在进行着创业活动。当代时空环境召唤创业企业家大量涌现,也要求传统企业家向创业企业家积极转变。

(三)创业企业家心理素质

现代素质论认为,人的心理素质已不是传统心理学意义上孤立的认识特点、情感特点或意志特点,而是以人的本质为核心,由需要、认知、情感、意志等相协调的心理机能的统一体。马克思主义者普遍认为,人是自然存在物、精神存在物和社会存在物的统一,人包含着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精神因素,具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人的三种因素、三种属性,构成人的活动所必需的主体条件和潜在能力,也就构成了人的自然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其中,人的心理素质包括认知、需要、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智力和非智力方面的素质,它居于社会文化素质和自然生理素质之间,是人的素质结构的核心因素。由此,创业企业家心理素质表现为创业企业家心理诸要素的有机构成及其发展水平,是由创业企业家的认知、需要、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要素构成的有机统一体。

三、创业企业家心理素质的培育

(一)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精神(Entrepreneurship)是工业文明的产物。马歇尔认为,企业家精神是一种包括“果断、机智、谨慎和坚定”以及“自力更生、敏捷并富有进取心”的心理特征。熊彼得指出,企业家精神是一种创新精神,企业家是创新的主体,他们破坏均衡的市场结构并从中攫取利润,正是企业家通过创新,打破旧的均衡才实现了创新的利润。企业家精神主要体现在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和风险承担精神。

国内理论界代表性观点认为:企业家精神,说到底就是企业家的创新精神;企业家就是能够进行创新的人,而企业家精神本质上是一种动态创新能力;企业家精神就是指具有超前意识、善于战略思维、驾驭市场、能够承担经营风险的开拓精神;企业家能力的外在特征主要包括决策能力、预见能力、创新能力、冒险精神等等,这些能力特征形成完整的能力束,现实中的企业家只拥有不完全的能力束。特别地,20世纪90年代,后新经济时代到来,产业结构和产业竞争格局的变化,导致了企业家必须采用创新眼光审视环境,采用创造性方式开创企业,采用创造性方式解决企业的生存问题。企业家精神是嵌入社会和文化之中的一种现象,研究企业家精神必须与特定的社会文化、组织结构、政府干预等非经济因素结合起来考虑。

可以认为,目前企业家精神研究在三个层面上得以展开:一是企业家心理素质方面,表现为不同于常人的心理特征;二是企业家心理素质的外化,表现为企业家行为特征和行为能力;三是企业家精神的扩展方面,表现为企业家精神对社会文化的积极影响。在狭义上,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家在创立或经营管理企业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在不确定的动态环境里勇于承担风险、善于持续创新,把握企业持续发展的心理倾向和心理品质。

(二)企业家素质

对企业家素质的研究有着近二百多年的历史,可以说,自西方经济学家研究企业家在经济学中的作用以来,就开始了对企业家素质的研究。美国学者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发现,企业家的综合素质主要表现在这样一些能力上和心理特征上:工作效率高、有主动进取精神、逻辑思维能力强、有概括能力、很强的判断能力、有自信心、善于用权、能以自己的行动影响别人、能自我克制等等。美国有学者提出,企业领导人应该具备以下十大条件:合作精神、决策才能、组织能力、恰当地授权、善于应变、勇于负责、敢于创新、敢冒一定的风险、尊重他人、品德超人。日本学者普遍认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应该具备下列品质和能力:在品质方面,应该具有使命感、责任感、危机感、积极性、进取性、忍耐性;在能力方面,有捕捉信息和鉴别信息的能力,有洞察事物和果断决策的能力,有不断创新和竞争的意识,有说服能力,有理解别人的能力和凝聚力,有为企业发展忍辱负重的能力,有尊重员工和培养人才的能力,有克服困难和追求成功的能力。

国内理论界关于企业家素质代表性观点有:多数学者认为,企业家素质是指企业家应该具备的各种个人条件在质量上的一种综合,包括心理素质、品德素质、知识素质、经验素质、能力素质五大部分。有学者认为,针对我国目前企业家队伍的整体水平和社会发展的实际要求之间存在的差距,提出企业家的素质应主要包括具有完整的主体人格、自信心、创造性思维、创业意识以及良好的心理品质、承担风险的意愿和成就感。也有学者认为,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家,应该具备的企业家素质包括:讲政治、懂政策、守纪律的政治素质;精通专业知识、掌握市场规律、熟悉企业管理的业务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表现为意志坚强,能承受风险,勇于拼搏有竞争意识,不断创新意识。

比较各种观点可以看出,它们之间并无太大差异,企业家素质问题集中回答的就是企业家个人的条件或者企业家个人的质量。这种个人条件或质量可以分为两大方面:一是心理素质,诸如企业家的进取冒险精神、创业思维、创业意志、创业精神等。二是社会文化素质,诸如专业素质、思想品德素质等。

(三)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西方国家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何谓创业教育,国内外学者主要有两种倾向:一种是狭义的创业教育,认为创业教育就是教会学生创办和经营企业的教育。另一种是广义的创业教育,认为教会学生创办一个企业只是创业教育内容的一部分,即使毕业学生将来到政府部门、非营利机构工作,都需要培养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就曾指出:“创业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是指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它对于拿薪水的人来说同样重要,因为用人机构或个人除了要求受雇者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外,正在越来越重视受雇者的首创、冒险精神,创业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以及技术、社交、管理技能。”

创业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创业教育契合了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创业教育较之传统教育有一个观念上的重大转变,即“就业教育”向“创业教育”的改变,要求被教育者由一个工作岗位接受者或选择者向工作岗位创造者转变。创业教育认为,必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将创业心理素质教育和创业知识技能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从频繁的创业活动中提炼出来的企业家精神,迫切需要通过创业教育这一载体去传播、验证和创新。

参考文献

[1]郁义鸿,李志能.创业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2]雷霖,江永亨.大学生创业指南[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1.

[3]张洪石,付玉秀.创业企业家与传统企业家的对比分析[J].商业研究,2004(11).

[4]张序.企业家概念及其相关问题辨析[J].社会科学研究,2005(1).

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 第9篇

“创业”一词对大学生而言并不陌生, 但调查显示, 91%的大学生认为创业就是自己独立办企业、开公司, 即辛格 (Singh) 认为的创业是创建新企业的过程。事实上, 创业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创业不仅可以是个人创办一个企业, 也可以是团队创办企业;二是在一个单位内部负责一项开创性的工作也叫创业, 通常叫做企业内创业。美国学者吉福德平肖第三将企业内创业的人定义为“在大组织中从事创业活动的人”, 也叫做内企业家。本文中的“大学生创业”是指大学生创建新企业的过程。

随着选择创业的大学生人数不断增长, 势必给大学创业教育带来一定的挑战。如何为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提供更好的教育支持是当前大学教育要解决的问题。笔者试图从大学生创业素质与领导者素质比较的角度, 对大学创业教育提出几点建议。

大学生创业素质和领导者素质理论综述

(一) 大学生创业素质

大学生创业素质是大学生具有的创业方面的基本品质, 是大学生在后天环境影响和创业教育训练下获得的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和能力结构。大学生创业素质研究在国内外从理论到实践都还处在发展阶段, 有待完善。以下介绍国内外有关创业素质研究的几种主要观点。

国外关于创业素质的主要观点美国百森商学院企业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著名管理学专家威廉.D.拜格雷夫把优秀的创业者的基本禀赋归纳为10个方面:理想、果断、实干、决心、奉献、热爱、周详、命运、金钱和分享等;基甸·D·马克曼 (Gideon D Markman) 和罗伯特·A·巴伦 (Robert A Baron) 提出了独特的个人———创业适合度模型, 指出自我感知能力、识别机会能力、坚定不移的意志、丰富的人力和社会资本以及出众的社会技能等是影响创业者的关键因素。

国内关于创业素质的主要观点原武汉大学校长刘道玉在其著作《创业与人生设计》中提到, 创业素质分为个性素质、智力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五种素质。学者胡旭微认为, 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结构包括把握机会的能力、决策能力、领导能力、用人能力、学习能力、风险能力等。杨桂芳等人认为, 大学生创业者应具备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心理品质和创业能力等素质。余可发等人认为, 大学生创业者应具备五个方面的素质:创业意识与创业精神、创业心理素质、学习与创新能力、资源获取与整合能力、对企业运作与市场开发知识的掌握能力。苏益南人等认为, 大学生创业素质可归结为心理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和身体素质四个方面。心理素质包括创业欲望、自信心、意志力、自我控制和冒险精神;知识素质包括专业知识、管理知识和法律知识;能力素质包括识别机会能力、整合资源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陈艳等人认为, 创业素质可划分为四项:一是创业意念, 包括欲望、决心、热情、责任感、冒险精神和创业的理念等;二是创业能力, 包括组织与管理能力、高效率工作的能力、交际能力、应急能力、创新能力、洞察力、有关的专业技术知识及优秀的思维能力等;三是创业特质, 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责任感等;四是创业知识技能, 包括对创业有关的政策法规、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在上述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笔者将大学生创业者素质从心理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和身体素质四个方面进归纳总结, 如表1所示。

(二) 领导者素质

所谓领导者素质, 是指领导者在一定先天禀赋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实践锻炼和学习所形成的在领导活动中经常发挥作用的本质要素。成功的领导者应具备哪些素质, 在管理学界提出了不少的观点, 下面简述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领导者素质观点。

国外关于领导者素质的主要观点20世纪70年代, 美国哈佛大学约翰·科特教授对领导者素质进行研究, 他在对多家企业的经理进行调查之后认为, 一个领导者应该具备6个方面的素质:行业知识和企业知识;在公司和行业中拥有人际关系、信誉和工作记录;基本的技能, 主要包括社交技能、概念技能和专业技能;要拥有个人价值观;要拥有进取精神;保持充沛的精力, 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安德鲁·利迈克尔·梅纳德在对100多家企业研究之后, 提出领导者应具备7种能力, 即洞察力、首创精神、感召力、参与、应变能力、个性和言必行等。

国内关于领导者素质的主要观点2004年, 全国工商管理硕士入学考试研究中心编写的《管理考试辅导教材》一书认为, 一个有效的领导者, 应在心理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素质方面符合一些基本条件。领导者心理素质应具备乐观和稳定的情绪、成熟的心理、坚强的毅力和意志, 正确处理员工的人际关系, 现代化的管理思想, 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和正直的品质, 实时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领导者业务素质包括市场经济的基本运行规律和基本理论, 组织管理的基本原理、方法、程序和各项专业管理的基本知识, 分析、判断与概括的能力, 决策管理能力, 组织、指挥和控制的能力, 沟通、协调组织内外各种关系的能力, 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能力, 知人善任的能力;领导者身体素质包括强健的体魄和充沛的精力。

根据上述的国内外领导者素质理论, 笔者从心理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和身体素质四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 如表2所示。

两种素质的差异性与关联性

(一) 两种素质内容上的差异

比较表1和表2, 可以看出大学生创业素质内容与领导者素质内容都包括相同的四个方面, 即心理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和身体素质。从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要求中可以看出代表大学生创业素质特征的要素是“创业意愿”。创业意愿是实施创业行为的一个先决因素, 实施给定行为的意愿决定于一个人对此行为的态度。显然, 创业意愿决定着创业行为是否发生。虽然在领导心理素质要求中强调的“强烈的事业心”也可能包括“创业意愿”, 但这并不代表其一定会通过创建新企业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事业。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 毕业后究竟选择就业还是创业, 创业意愿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这决定着其成就事业的途径不同。因此, “创业意愿”是大学生创业素质中的一个重要要素。

(二) 素质形成时间要求的差异

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 一个成功的企业会有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基于此, 对一个成功创业的大学生而言, 其本身就应该是一个成功的领导者。而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在大学毕业时并不一定具备良好的领导者素质, 因为其领导者素质可以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逐渐形成。而大学生创业素质要求其领导者素质在大学学习期间培养形成。

大学学习阶段是大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逐步树立和形成的时期。如何培养大学生的领导者素质?良好的领导者素质需要在实践活动中训练培养。

基于以上观点, 大学生领导者素质的培养要求在校期间进行一定的实践活动, 通过实践活动来训练培养大学生的领导者素质, 进而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素质。目前, 对有创业意愿的在校大学生而言, 遇到的问题就是学习期间实践活动过少。

(三) 两种素质之间的关联性

从两种素质形成的时间差异可知, 大学生创业素质应包含领导者素质。对大学生而言, 如果在大学学习期间形成了良好的创业素质, 就同时具备了良好的领导者素质;如果在大学学习期间形成了良好的领导者素质, 且具有创业意愿, 那就具备了良好的创业素质。

关于大学创业教育的两点建议

(一) 大学生创业意愿培养

要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意愿, 笔者认为, 高校教育的重心应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 识别具备创业品质的学生, 对这部分学生进行引导性培养, 以加强其创业意愿;其二, 提供校内及校外实习平台, 丰富学生的个人经历, 这不仅能提高学生改变外部环境的特质, 同时能促进学生创业能力及创业知识的不断增长;其三, 创业教育可适当减少课堂式知识讲授, 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 将创业培养重心放在高成就动机的学生身上。

(二) 大学生领导素质培养

大学创业教育要加强实践教学活动, 通常包括各种实验、实训、实习、创业实践等活动。实践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性、适应性、创新性、合作性及竞争意识等, 在实践活动中锻炼并形成创业所需的各种能力, 这对大学生领导者素质的培养非常重要。因而, 大学创业教育应增加实践教学学时, 培养大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和领导者素质, 以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Singh R.Acomment on Developing the Field of Entrepreneurship through the Study of Opportunity Recognition and Exploitation[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001 (1) :10-12.

[2]赵观石.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的六个认识误区及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0 (4) :37-40.

[3]安德鲁·利迈克尔·梅纳德.完美的领导者[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0.

[4]Gideon D Markman, Robert A Baron.Personentrepreneurship Fit:Why Some People are More Successful as Entrepreneurs than Others[J].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Review, 2003 (13) :281-301.

[5]胡旭微.经管类创新创业人才素质能力知识结构研究[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8 (4) :26-29.

[6]杨桂芳, 龚成开.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J].人才开发, 2008 (8) :27-28.

[7]余可发.大学生创业素质结构维度及其综合评价[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版) , 2008 (3) :78-82.

[8]苏益南, 朱永跃, 陈永清.高校大学生创业素质的灰色模糊综合评价[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0 (2) :60-62.

[9]陈艳, 雷育胜, 曹然然.大学生创业素质调查与思考[J].高教探索, 2006 (4) :80-83.

[10]Kolvereid L.Prediction of Employment Status Choice Intentions[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1996, 21, (1) :47-57.

[11]周菲.管理心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5.

高职学生创业创新素质的培养 第10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生创业创新素质培养途径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创新精神也逐渐为国家、社会所重视。高职学生作为祖国未来建设事业的中坚力量,更应当努力提高自身创新能力。

1. 大学生创业创新素质培养教育现状

我国创新创业素质培养教育在二十世纪末才开始起步,而且发展比较缓慢。近年来,创新的重要性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在2010年,我国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这一文件提出了对今后如何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提出了要求。

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它的重要性却也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大力支持。1999年始举办的“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受到了各个高校的一致好评,对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重要作用。2009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这表明,无论是政府还是高校,都在为发展创新创业教育作出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

2.高职院校在创业创新素质培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来说,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晚,发展也相对较慢。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创新创业教育受重视程度普遍提高。截至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付诸于实践中。但是在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在实践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创业创新教育理念难以落实不到位

随着国家对教育改革的力度加大,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逐渐意识到高职学生创业创新素质培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许多高职院校开设了“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并且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该课程的一部分。即使如此,大多数老师将重点放在了职业生涯的教导方面,而对创新创业教育却缺乏足够的重视。在开设这门课程的学校中,大多数的授课仅停留在理论上,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存在应付现象,老师对学习成果的监督不严。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落实不到位,在实践方面仍然不成熟。

(2)创业创新教育师资力量缺乏

高职学生的活动范围多数集中在学校,他们对社会的接触较少,缺乏工作经验。因此,学生们对于进入社会创业或多或少地存在惧怕心理,这时就需要由专业化的老师对他们进行教导。就目前高校的情况来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多数直接从其他学科调配过来,有些甚至是兼职担任。这些老师将重点放在自己的主修学科上,在创新创业素质培养的教育上并不专业,有些老师甚至单纯为了应付学校安排而授课。在这种情况下,创新创业教育很难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学质量自然也无法得到保证。

(3)创业创新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不完善

一些高职院校虽然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但也只是把其作为选修课,在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并没有体现。从现实情况来看,创新创业教育多是通过简单的选修课或者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课程体系不够完善,不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此外,教学内容较为单一,与其他学科不能紧密联系起来。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教育模式,即通过教师授课以灌输知识的模式,形式单一,导致学生缺乏创新创业的兴趣和热情。而且高校的创新创业社团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不利于学生在创新创业问题上的沟通和交流。这些都导致创新创业教育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3.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对策

(1)落实创业创新素质教育理念,建设教育基地

意识对行为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在发展创业创新素质培养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将深化教育理念摆在重要位置。而教育理念的深化,需要学校、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首先,从学校的角度来说,发展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响应国家号召,流于形式,而是要脚踏实地。学校可以通过建立创新创业基地、创业管理培训学院等专门机构开展创业教育,教授学生如何创业,并为学生创业提供资金资助以及咨询服务。其次,从老师的角度来看,老师最基本的责任是教书授业,身为老师就应当认真对待创新创业教育,正确认识创业创新教育的意义和目的。最后,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参与创新创业教育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而且,就业问题事关学生的前途,高职学生应当本着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积极参加创新创业的实践活动之中。

(2)加强创业创新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教师在创业创新教学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常来说,教师自身的能力在教学质量上具有直接体现,高素质的、具有创新思维的教师对于提高创业创新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发展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针对目前高职院校缺少专门化创业创新教师的问题,学校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来解决。一是直接引进在创新创业教育上具有专业水平的教师,二是对现有教师队伍进行定期专业化培训,提高其创业创新教育水平。在教学内容方面,鼓励教师吸取一些高等院校的先进教育经验,并结合高职院校的教学实际,探索出一套适合高职学生的创业创新教学模式。

(3)优化创业创新教育内容,完善教育体系

很多高职院校为了降低成本,仅仅开设大课堂形式的创业创新讲座教育模式,这种方式收到的成效甚微,很多学生都是进去做别的事,玩手机写作业的大有人在,这與学校的初衷是相违背的。因此,笔者认为开设小课堂教学,专门设定这方面的课程,更有利于创业创新教育的展开。另一方面,根据社会的发展更新教学内容,注重实用性,提高对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保证学生能够掌握一定创新创业技能。

4.结束语

高职阶段处于从学生到职业人的生涯发展转换期,面对未来的环境变化和激烈的职场竞争,创业创新素质的培养不仅可以解决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问题,更可以扩展学生的就业空间,提升学生的职场适应能力,是高职院校教育的主要改革方向之一。总之,大学生们应当从自我做起,认识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在校期间积极参与相关实践活动,全面提高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万春芬.培养高职学生创业创新素质[J].机械职业教育,2011,(6):52-53.

[2]胡先学, 王文鑫.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现状及对策探讨——以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36):30-31.

[3]潘杰, 蔡艳莉, 龙昌茂等.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华章,2013,(15):128.

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 第11篇

创业素质是指人具有的创业方面的基本品质,在环境和创业教育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中全面地较稳定地表现出来并发生作用的基本品质和能力结构。创业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创业心理、创业能力、创业知识、身心健康等方面。而成教大学生要成功进行创业,则应具备良好的思维、个性、气质、经验、智力等诸多因素,并将这些条件完美地融合。结合成教大学生的具体特点,成教大学生应具备以下五个方面的创业素质:

( 一) 思想政治素质

所谓思想政治素质在当代是指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指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思想品德和政治素养。它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讲诚信、创新求实等。针对成教大学生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加强成教大学生的价值观、成才观、职业观、创业观等创业所需要的思想政治素质的科学指导,激化他们的创业动机,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创业目标,提高他们的创业积极性,引导他们实施创业计划和参与各项创业实践活动。

( 二) 创业心理素质

所谓创业心理素质,就是指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对人的心理和行为起调节作用的个性意识特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情感与意志,以及情感过程与意志过程。与创业活动有关的创业心理素质有独立性、敢为性、坚韧性、理智性、适应性、合作性等心理因素。针对成教大学生的特点,创业教育主要训练成教大学生独立理性的市场判断能力,提高他们敢于冒险、勇于创新、奋力拼搏、敢于担当的心理素质水平,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升他们的意志力和对挫折的忍耐力,形成稳定而积极的情绪。

( 三) 创业能力素质

所谓创业能力素质就是一定条件下人们发掘商机并抓住商机,并将各种可用资源重组再生利用起来创造出更大价值的能力。成教大学生都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创业教育要着重提升他们的组织与管理能力、高效率工作的能力、交际能力、应急能力、创新能力、洞察力及优秀的思维能力等。

( 四) 创业知识素质

所谓创业知识素质是创业人才应具备的基本要素和基础要素,它要求创业者不但要有必要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掌握现代科学、文学、艺术、哲学、经济学、法学和管理科学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不盲目崇拜、不唯书唯上,敢于质疑,敢于挑战传统的科学精神。成教大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和工作经验,理解转化能力较强,在创业教育中应多传授能被迅速应用的知识、技能,注重知识的实用性而非学术性,强调知识的应用性而非理论性。

( 五) 身心素质

良好的身心素质是一个创业者最重要的素质,也是必备的素质。创业者常常面临创业压力、商业压力、竞争压力,良好的身心素质能够使创业者始终保持一种朝气和斗志,并不断超越,最终走向成功。成教大学生一般要兼顾学习、家庭和工作,身兼数任,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比较大,高校的创业教育应积极引导他们重视自身的身心健康,合理安排工作节奏,积极参加各项体育活动,告别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经常保持心理平衡。

二、提高成教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创业教育对策

( 一) 完善相关的制度措施

高校必须制定一套相关制度为成教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提供有效的保证,大力提高成教大学生的创业素质。一是高校应成立成教大学生创业教育领导小组,加强领导,整合学校有利资源,积极支持成教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工作; 二是探索以创业为导向的高校成教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增加创业课程的学分; 三是积极鼓励广大教师参与创业教育的研究与教学,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加强创业意识的培养; 四是完善多项鼓励学生进行创业实践的制度,例如,允许学生保留学籍休学去创业,学生参与创业实践可替代其他课程学分等。

( 二) 重视创业文化的培育

实践证明,文化背景对创业会产生深远影响。高校创业文化既体现为一种观念,也体现在学校的制度和物质环境中,它对高校的创业教育具有渗透的效果。高校主管成教大学生的部门通过培育创业文化,可以有效地诱发成教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提高成教大学生的创业素质,增强成教大学生敢于创业、勇于创业的内源动力,激发成教大学生的创造活力和投身创业的积极性,使成教大学生的创造个性得到充分的解放和张扬,为成教大学生毕业后走上成功的创业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 三) 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成教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关键。高校可以采用“送出去”和“引进来”两种方式建设创业教师队伍: 一是校内参与成教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教师通过培训或参与创业实践,大力提高自身的创业实践能力。具体而言,学校一方面可以出资送创业教育骨干教师参加国内外的创业培训,另一方面出台相应的激励措施,派参与创业教育的教师到企业一线去兼职,鼓励有潜力的青年教师投入到创业实践活动中去,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积累创业实践经验,从而使他们能够真正地、有针对性地为成教大学生解决创业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二是学校采取积极措施加强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建设一支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学校可以聘请具有丰富创业经验的成功企业家、创业者、技术专家作为兼职教师,或者直接招收具有企业管理经验的人员充实学校专职教师的力量。同时,学校还要积极开展创业教育的第二课堂,请创业型企业老总、创业管理专家到学校做报告,传授创业的经验,提高成教大学生的创业素质。

( 四) 深化创业教育教学改革

针对成教大学生学习的特点,创业教育要想取得理想效果,必须走出传统创业教育模式的误区,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成教大学生的创业教育进行教学改革: 一是将创业教育教学纳入成教大学生人才培养计划。高校成教大学生的教学主管部门应该把创业教育教学纳入成教大学生素质教育总体规划,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修订教学计划、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实施课外创新学分制,还可以设立成教大学生创业基金,支持学生自主创业项目的实施。二是编著适合成教大学生创业教育教学教材。结合成教大学生的学习特点,高校应组织人员编写适合成教大学生创业教育教学的教材,注重教材实践性,增加创业案例的编写比重。三是创新教学方法。不能单纯采用传统的“说教式”教学方法,应灵活运用头脑风暴法、研讨式教学法、案例分析法、模拟情景教学法、拓展训练法、游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 五) 构建创业后续服务体系

经过多年的探索,我国在成教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成教大学生的实际创业率仍然比较低。如何引导成教大学生从创业教育走向创业实践,为他们提供完整的创业后续服务就显得十分重要。高校应设立为成教大学生提供创业后续服务的机构,构建由学校、政府与社会三方力量共同参与的“三位一体”成教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提供创业项目的开发、创业项目的推介、创业项目论证、创业手续办理、专家指导、创业手续办理、政策扶持等服务,为成教大学生创业提供全方位的指导、支持和扶助,提高成教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

摘要:随着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不断发展,成教大学生进行创业的数量逐渐增加,而创业成功的一个重要基础条件是创业者的创业素质。结合成教大学生的特点,分析成教大学生应具备的创业素质,并探讨提高成教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创业教育对策。

上一篇:电气设备事故下一篇:物理教学与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