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后的北京范文

2024-06-10

奥运后的北京范文(精选11篇)

奥运后的北京 第1篇

一、射箭文化的衰落

射箭, 是由生产生存技能向军事技能演变的过程中逐渐被纳入竞技运动的古老项目之一。纵观世界历史的发展和演进, 各民族除在原始社会时期都有由石器演化成弓箭的过程。我们中华民族自古就是崇尚射箭的民族, 中华民族善射也被赋予到民族不屈抗争的精神之中。如远古神话有后羿射日、纪昌学射, 现实历史中则有春秋时期楚国“百步穿杨”的养由基, 西汉时期“没羽石中”的飞将军李广。数千年来, 这些人和事流传千古, 受到人们的赞扬, 透露出我们祖先对于射箭技术的崇尚, 也进一步证明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掌握射箭技术的人类群体之一。

历史的发展绵延向前。在当代, 射箭技术已非古代那样为人们所崇尚。西方竞技体育来势凶猛, 我们接受集聚西方规则的射箭和射具, 把具有本土传统文化的中国式射箭抛到了九霄云外。具有几千年珍贵的中国式射箭文化遗产正在为历史的墙上划上重重的一笔。在当代, 除少数民族体育中还保留着良好的射箭习俗以外, 主要由汉民族传承的中国式射箭已经被西方多元化、时尚化的体育形式所取代, 并逐渐走向衰亡。

由历史文献考证, 西方的射箭文化起步较晚, 比之中国称之为“射艺”的射箭文化也要单调、逊色得多。但它却在东方以及中国竞技体育中占据着一席之地, 而具有丰富射箭文化理论典籍, 扎根于五千年中国文化的中国式射箭已经凋敝到无人问津的地步, 这真的是中国式射箭不能适应现代体育的发展趋势而遭淘汰, 还是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工作的不得力?中国式射箭文化的衰败, 不能不说是我国称之为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体育的悲哀, 也不得不让人产生一种“当年青春正韶华”的感叹。

二、群众基础的薄弱

优厚的群众基础是一切事业的根基。在我国古代, 射箭被纳入官学“六艺”之中, 作为一种最重要的教育手段之一让学生们学习, 更不必说其在战争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而围绕着射箭, 更是产生了“兵射”“礼射”和“博射”等训练和交际活动, 包括后来流传的“射柳”“射网”等竞技游艺活动。这种种的射艺活动形成了一个以“射”为中心的古代射箭文化系统。可以毫不夸张甚至自豪地说, 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和地区能像中国一样拥有如此丰富多彩的射箭文化遗产。

而现代社会的复杂多变, 体育项目的交替更新, 各种现实条件的相互制约, 使得当代民间不能够像古代人民那样很好地普遍参与到习射活动中, 导致习射活动渐渐销声匿迹, 了无踪影, 取而代之的是西方体育如健美操等休闲娱乐项目的开展。因而, 薄弱的群众基础是射箭运动在当代社会不能大力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只有好的稳固可靠的群众基础才能构成牢不可摧的上层建筑。无论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式射箭, 还是奥林匹克规则下的西方式射箭, 都因各种现实条件的限制而不能很好地在群众中推广和扩展。群众基础薄弱的射箭运动在当代社会只能进入高级体育俱乐部成为贵族体育运动和运动技术学院的竞技体育运动中, 失去了群众健身的价值。

群众基础的薄弱不利于射箭运动以及为整个竞技运动选拔优秀的后备体育人才。管窥射箭运动的霸主———我们的邻国韩国, 其主流媒体称之为“韩国的射箭之于中国的乒乓球”, 而韩国的射箭为中国传入, 而中国的乒乓球为西方传入, 都非本国孕育而生, 自主研发, 韩国对其射箭的霸主地位和中国逢韩不胜的尴尬局面称之为“青出于蓝胜于蓝”, 不能不说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韩国射箭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规范的选拔制度, 韩国人把射箭纳入学校体育教学中, 从而使得专业选手们在学生时代就能掌握初步的射箭理论和技术, 为之储备优厚的后备力量。反观中国, 在应试教育体制压迫下, 身为副科, 学校体育课常为主课的语数外让道, 学生学习压力大, 更别提在学校体育中增加并推广射箭运动。而专业运动队的射箭队员也是从其他项目中转行, “半路出家”。制度的限制、基础的薄弱使得射箭运动只能尴尬地待在体校和高级体育俱乐部中让少数人练习或把玩。

三、复兴之路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波浪式前进, 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我国的射箭运动从古代的兴盛走向了当代的衰败, 然而, 中国式射箭并不是带有浓重封建色彩的旧物, 也并非一文不值的残余, 它应该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珍贵遗产, 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射箭运动同国际射箭运动的接轨是符合历史发展的正确规律的, 也是一项必要的措施。马明达和马廉桢在《追寻失落的中华“射学”》中说到:“接受国际射箭的同时便丢掉了自己的射箭, 丢掉了自己的弓矢制作工艺, 丢掉了一系列传统的射仪和程式, 总体上就是丢掉了几千年文明历程的中华射学。”我们的邻国日本、韩国队本国文化保护让人佩服, 他们不仅让本国传统文化受到本民族人民的珍视和厚爱, 更将其推向了世界。如韩国的跆拳道、日本的柔道已经进入了奥运会, 而我国的武术仍徘徊在奥运的大家庭之外, 难道这不值得我们反思和检讨吗?

古人云:“取他人之长, 补己之短。”我们不应接受了国际射箭就一定要以摒弃本国的射箭传统为代价, 应该从日韩的文化保卫和延展中学习我们自身所缺失的, 而非一味的去追求金牌榜上面的数字。我们更要寻找到一条将传统射箭融入到国际射箭中去的两全其美的道路。这样既不失中国文化的传统根基, 将射箭运动在群众中广泛传播, 还能储备厚实的优秀人后备力量, 从中选拔优秀的竞技体育人才。只有这样, 中国式射箭和国际射箭才能并驾齐驱的走向未来, 中国民族体育的复兴将不再遥远, 中华民族体育也能用其傲人的姿态立于世界体育之林。

摘要:2008年北京奥运会圆满结束, 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好成绩, 中国射箭队也取得了1枚金牌, 实现了金牌零的突破。但是, 中国体育仍然离体育强国有一段路程。

关键词:射箭文化,群众基础,民族体育复兴

参考文献

[1]谷世权.关于中国古代射箭文化的几点新探[J].体育文史, 1996.

[2]郭康松.射柳源流考补正[J].湖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1.

[3]马廉祯.中国射箭研究综述—以部分期刊和书籍为主[J].体育文化导刊, 2004.

奥运后的北京 第2篇

作家余华在一篇名为《我也许要在北京度过七年来最安静的夏天》的博文里写道:这两天我走在北京的街道上,感到车辆比以往的夏天明显减少,行人也比以往的夏天明显减少,七年来中国人期待中的奥运街头情景应该不是这样。

七年前我们想象过的人头攒动、车水马龙的北京,如今却变成了最安静的夏天,余华所描述的,实际正是梦想与现实之间巨大差距的一个缩影。及至北京奥运会真实来到身边,我们才发现原初的很多设想其实只是一个虚幻的泡影,小到曾经备受热议的奥运假期,大到不切实际的奥运带动经济腾飞,莫不如是。

关于北京奥运能挣多少钱,可能主要是一个统计学问题;但具体落实到个人,除开北京一些精明房东和倒票黄牛党,公民在物质上的获益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国人为此付出的代价却是货真价实的,感谢中国人民因而并不是一句泛泛的虚话。

但是,北京奥运会让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永远打上了中国的烙印。它留下了鸟巢、水立方等经典建筑,它让北京的基础设施和城市环境大为改善,它还给国人带来了精神上的无比自豪感。菲尔普斯、博尔特这些优秀运动员以及他们创造的世界记录,让北京奥运会成为一种经典的历史记忆,而中国历史性取得金牌榜首位的优异成绩更是带给国人强烈的精神振奋。

盘点北京奥运会遗产,有两点最不容遗漏:一是北京奥运会留在国人思想深处潜移默化的影响,二是北京奥运会创造了一个让世界深入了解中国的机会。动辄说奥林匹克精神,似乎显得有些虚,但北京奥运会对于我们如何做大国国民确实是一种有益的历练。北京奥运会对于中国开启一个现代先进国家的篇章,在思想行为层面和制度开放层面都有助于建立和完善一个良性的基础秩序。而使体育活动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以促进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和平社会的发展,正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所在。

郎咸平先生说:对于今天的中国来讲,我们最缺乏的,就是让世界各国清清楚楚地了解中国人。我十分同意这样的观点,而这也恰恰是北京奥运会的最大价值所在。近三万注册记者和难以计数的游客记者,扛着放大镜和显微镜来到中国,无疑将加深世界对中国的深入理解。这个意义上,比世界会怎样评价北京奥运会更重要的,其实是世界会怎样评价中国;或者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是完整展示中国的一个有效窗口。

奥运后的烦恼 第3篇

伦敦奥运主场馆的改造成本由最初的1.54亿英镑(约合13.18亿元人民币)上涨到1.89亿英镑(约合16.18亿元人民币),原因是新顶棚的改造比预计的要复杂得多。这笔费用还不包括英超联赛场馆所必须的包厢、酒吧和餐厅等的建设成本,而西汉姆联为整个改造只贡献了区区1500万英镑(约合1.28亿元人民币),却获得了对该场馆99年的优先租用权,而且连场馆维护都不需要操心。

虽然其他比赛项目也可以使用该场馆,比如去年的英式橄榄球世界杯以及明年的世界田径锦标赛,但它们都是在夏季进行,是英超联赛的常规休假期。不过,西汉姆联每年还是要给伦敦奥运主场馆的运营方伦敦奥运遗产开发公司交租金,据说每年会有几百万英镑。但只要西汉姆联愿意留下,这就算是笔不错的交易,如果它选择离开,伦敦奥运场馆的前途就不得而知了。

把一个8万人的田径赛场改造为6万人的足球场馆为什么要花那么多钱?要知道,阿森纳2006年建一个新主场的成本只要3.9亿英镑(约合33.39亿元人民币),这其中还包括了当地一家大型垃圾场以及众多工业基地动迁的费用。

英国政府在申奥的时候就承诺过伦敦奥运场馆不会像其他城市的奥运场馆那样,在奥运结束之后就遭遗弃。“我曾和悉尼奥运的主办方交流过,他们直到奥运开赛了才想起来这个问题,奥运结束了我们要怎么处理这些场馆。”伦敦奥运遗产开发公司的CEO David Goldstone这么说。所以,伦敦奥运吸取了教训,奥运场馆的建设都是按照先遗产后比赛的原则来规划的。

他们当时的计划是把8万人的场馆在赛后改造成 2.5万人的田径运动场,但他们没有想到会遇到重重困难—很少有田径运动会吸引2.5万人,如果把它用作演唱会等其他活动也不靠谱,因为缩小后的场馆不会有顶棚。Boris Johnson在2008年成为伦敦市长之后,力主将其改造为一个足球场馆,这样其容量并不会大规模缩减,问题是,英超足球俱乐部和球迷都不喜欢有田径赛道绕着足球场,这会使得观众和球场的距离变远。而顶棚是个绕不开的问题,英超的赛季大多在冬天,英国冬天多雨,球迷们不喜欢看球的时候被淋湿,但伦敦奥运场馆最初设计的顶棚只能遮挡部分坐席。

在很多奥运主办城市都发生过类似的情况,奥运结束就意味着负债。伦敦看起来表现相对不错,官方数据显示,伦敦奥运建设的总成本为89.2亿英镑(约合762亿元人民币),这已经算是难得的没有超预算的一届奥运会。雅典奥运的成本计划46亿美元,最终花掉了150亿美元,希腊之后的破产一定程度上也与举办奥运相关。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超支14亿美元,最后花了30年才把负债全部还清。2014年的索契冬奥会是史上最贵的一次,全部花销为389.3亿美元,其中大部分用在场馆和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上,今天它们大多被空置,而政府每年的维护费却达到12亿美元。

伦敦奥运遗产开发公司的幸运之处在于,奥运结束之后,正好赶上了伦敦楼市的热涨,这让它们通过卖地能赚回点收益,补贴一些改造的资金。奥运主场馆所在地东伦敦的Stratford地区可以说是全英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但随着伦敦楼市的高涨,政府和私人投资的涌入,交通条件的改善,确实看到了一些振兴的效果。

在Stratford,Westfield购物中心是全欧洲最大的,每周吸引几十万的客流解决了当地不少贫困人口的就业。Stratford对企业依旧有一定的吸引力,未来会搬到Stratford的伦敦交通局所交的租金为36.5英镑/平方英尺(约合3364元/平方米),这大约是伦敦写字楼平均价格的一半。

“国际奥委会是个腐败机构,能超越它的只有国际足联,他们完全不管奥运遗产的问题,比赛一结束,他们就闪人了。”Stratford地区的区长Robin Wales就曾如此直言不讳地抱怨。

那就祝里约好运吧。

奥运后的“低谷效应” 第4篇

加拿大 (蒙特利尔)

纳税人负担沉重: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 实际投资完全失去控制, 花费了24亿美元, 超出预算近20倍。体育中心的建设投资超出预算6倍。这届奥运会被称为“一场旷日持久的蒙特利尔纳税人的噩梦”, 亏损达10亿美元以上。奥运会后, 蒙特利尔公民承担了一个新的税种——奥运特别税, 直到2006年11月才还完1976年欠下的债务。

西班牙 (巴塞罗那)

房地产泡沫破裂:奥运低谷效应曾在巴塞罗那奥运会和悉尼奥运会后出现, 对当地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如巴塞罗那由于房地产的过度发展, 1986~1993年, 巴塞罗那住宅价值增长250%~300%, 在奥运会后一路下跌, 用了6年才扭转跌势。

日本 (长野)

经济增速放缓:1998年的长野冬奥会后, 这座被称为“日本屋脊”的城市患上了“后奥运综合征”, 经济发展明显减速。1999年, 长野的制造业下滑了30%, 创下了211家企业破产的纪录, 其衰退程度甚至超过了二战后日本大衰退时的全国平均水平。

希腊 (雅典)

巨额资源消耗:雅典奥运会在安全费用方面的支出是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近6倍, 是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的50倍。巨额开支直接导致希腊政府在2004年的预算赤字高达6.1%。希腊政府承认, 举办奥运会的成本“短期内”不可能收回。据最保守的估计, 每个雅典居民至少要为这15天的狂欢承担10年以上的债务。

韩国 (首尔)

跨国企业兴起:1988年首尔奥运会的经验值得借鉴。从1983年到1988年, 首尔奥运会的筹备对韩国的经济贡献率大概是2%;首尔奥运会结束之后经历一个短期的经济下滑, 但是影响不大。可以看到, 首尔奥运会对韩国产品的品牌形象所作出的贡献以及提升的无形价值。首尔奥运会使大韩航空、三星等公司成为全球性的品牌, 1988年奥运会成为很多韩国公司走向世界市场的一个起点。

2008年在举国欢庆百年奥运梦圆的同时, 国家经济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通货膨胀持续困扰、资本市场低迷、资产市场泡沫以及政策取向困局等等。

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于中国奥运会后经济的走势观点各异。中国是否会出现诸多奥运举办国出现的“后奥运效应”?2008年是否是中国经济下行的拐点?紧缩货币政策是否该放松一下?而放松又是否会使宏观调控功亏一篑?这些问题, 牵动中国上上下下。

“后奥运效应”是否出现学界两派观点

“后奥运效应”出现在多数举办过奥运会的国家, “后奥运效应”是指奥运会主办国在奥运会结束后由于投资下降而导致的经济增长出现“低谷效应”。自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以来的历届奥运会中, 除汉城奥运会以外, 举办国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后奥运效应”。

奥运前期带动的就业上升在奥运会结束后消失, 因此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善就业局面, 奥运前期投资的增加将拉动经济增高1到1.5个百分点, 结束后将有3~5年的经济缓慢增长期。

奥运会的举办是短期的, 但它所带来的场馆、服务设施、环境改良等投资是巨额的, 设施维护需要付出很大的成本, 需求不足和生产过剩的双重压力将可能导致主办地区的经济衰退。北京奥运会是自1984年奥运会以来历届奥运会投入最大的, 400多亿美元的成本支出难以收回, 给经济进一步发展带来压力。

就北京奥运会后是否会出现“后奥运效应”学界存有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是:奥运会后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健康发展, 绝大多数中国国内经济学家对此抱乐观态度。例如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指出, 奥运会后中国经济将在今后的5~10年内保持10%以上的经济增速。在6月17日举行的《2008奥运经济论坛》上, 著名经济学家樊纲认为, 奥运概念为中国经济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对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业有带动作用, “对奥运后的中国经济充满信心”。

另一种观点是:奥运会后中国将为过度透支的奥运效应付出代价。日本《产经新闻》曾刊发文章认为, 在北京奥运会过后, 当全世界对中国的关注减弱时, 在人民币升值告一段落时, 风险会来临。如果美国克服了次贷危机并开始为遏制国内通胀提高美元利率时, 过分膨胀的热钱可能在一夜之间流入美国和欧洲, 中国经济因此将遭遇11年前泰国经济崩溃的噩梦。

从目前情况看, 前一个观点明显占据主流位置。

后奥运中国经济走势不容乐观

申奥成功后近几年的经济发展对奥运预期严重透支, 中国对奥运效应的预期高于其它奥运主办国, 不同于绝大多数举办国以举办城市为主体, 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从理念到资金投入都是以国家为主体, 因此预期效应的波及面十分广泛。与此同时, 奥运会更多地被赋予了展示“国家形象”的涵义, 这种“过度重视”导致经济领域形成“稳定高于一切”的合理预期。这种预期使得近两年来对资本市场和资产市场投资和投机的高涨, 诱发泡沫的产生。

近两年中国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的泡沫迅速积累, 过高预期和奥运会实际拉动效应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股市的崩溃和楼市拐点的出现是其具体的体现。

由于奥运会的维稳需要, 政府最近货币紧缩政策出现摇摆, 以防止奥运期间经济出现大幅波动, 但奥运会后矛盾爆发的不确定性并未消除。

国际国内经济的不确定性导致奥运会后经济进一步下滑的可能性增大, 通货膨胀是中国政府年内解决的首要问题, 奥运会后会进一步加息, 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会相应延缓。从国际金融市场看, 美联储主席伯克南明确表示美元降息周期结束;欧洲银行再次宣布加息0.25%, 为央行加息减少了压力。从国内情况看, 中国到目前为止已连续17个月利率水平低于通货膨胀率, 加息以扭转负利率现状是必然的选择。再加上房地产投资过热可能会导致奥运会后的泡沫破裂风险加大。奥运会即将举办前的2006、2007两年的房地产投资增长占到了所有投资增长额的50%以上, “奥运效应”被严重透支。

但由于奥运预期效应过高, 中国主要城市的房地产价格存在严重泡沫, 不排除奥运会后房价泡沫破裂以及由此带来的金融危机的可能性。所以专家说应警惕热钱在奥运会后的大量撤离对经济造成的巨大冲击, 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在华热钱的总量约在5000亿美元以上, 随着人民币升值周期的结束, 大量逃离的可能性增加。从目前的情况看, 热钱是前期推高国内资产价格和房地产泡沫、加剧国内通货膨胀的推手之一。如何防范热钱大量逃离是目前国内金融政策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同时也造成央行货币紧缩时对利率手段的谨慎使用。

后奥运中国经济政策的研判

尽管目前关于中国货币政策是否应适当放松存有争论, 但政策的连续性对于整个宏观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对于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的抑制同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之间的矛盾, 货币政策应区别对待, 采取有保有压的政策。国内货币政策同汇率政策应实行联动, 控制人民币升值过快, 在保障外贸不急剧下滑的前提下全力贯彻从紧政策的实施。

中国不会出现“奥运后的滑坡” 第5篇

为什么有些奥运会主办国会出现“奥运后的滑坡”

出现“奥运后的滑坡”,大体上有以下三个原因:

第一,奥运会本身是一种资源,利用这种资源可以创造财富。但正如一个资源型城市在资源枯竭后面临的困境一样,如果没有后续产业的支撑是难以摆脱困境的。

第二,奥运之前形成了投资高潮,这种高潮在奥运会结束后回落是正常的。关键在于国内是否出现新的投资热点,而且这种新投资热点足以继续带动经济增长,否则投资回落而引起萧条可能是持久性的。

第三,奥运会结束前的相当一段时间内,就业是增加的。奥运会结束后,除了一部分就业者会继续留下来工作外,其余大部分人将重新寻找工作,增大了就业压力。

那么,中国在奥运会结束后,如果使经济持续增长,新的投资热点何在?支撑经济持续增长的产业是哪些?就业问题如何解决?只有弄清楚这些问题,才能回答中国会不会出现“奥运后的滑坡”。

在奥运会结束后,中国不愁没有新的投资热点

中国经济增长近几年一直保持8%~10%的高速,经济增长率是比较稳定的。为什么能够如此?

首先,投资惯性的存在。一项大的工程并不是一年就能完成的。项目一旦启动,就需要连续投资。政府在基础设施方面的连续巨款投资,在带动经济增长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其次,民营经济正在以更高的速度增长。到2005年底,GDP中,民营经济占50%,外资、港澳台资占15%,国有经济和国家控股经济占35%。预计到2006年底,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将超过50%。“非公经济36条”颁布以后,民营经济继续增长,看来已成大局。

再次,城乡居民的需求正在升级,民间需求开始走向多样化,国内市场正在稳步地扩大。今后一段时间内,住房、休闲旅游、教育、医疗、保健和包括汽车在内的耐用消费品的购买意愿在继续上升。

最后,中国目前正面临固定资产大规模更新,因为环保的要求更严了,降低资源消耗的任务更重了,如果不更新设备,企业竞争力将下降,甚至会被淘汰。固定资产更新将持续带动中国经济增长。

那么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还能维持多久?据分析,7%~8%或更高一些的增长率大约可以到21世纪第一个“25年”结束,也就是再维持15~20年。理由是:中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中期。

由于中国仍处于工业化中期,距工业化的完成还有相当距离,因此投资任务还很大。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西部开发、中部崛起,再加上东部沿海省份要率先实现现代化,都需要大量投资。可以说,当前的中国是一个大工地,到处都在建设,到处热气腾腾。

工业化完成的标志是先进的成套装备制造业的建立,中国在这方面还有较长的路要走。比如说,建立新厂要添置设备,已有的工厂要更新设备,决策者目前想到的是到欧洲、美国还是日本去买,而不是考虑在上海、沈阳、天津去买。建立我们自己的先进成套装备制造业将是投资的新热点。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同样是新的投资热点。什么是新经济?新经济等于技术创新加上资本市场。资本市场的发展将大大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无论是新能源的开发、生物科技和新型材料的开发,还是新一代电子产品的研制,都会吸引大量投资,进而带动经济增长。

总之,中国不愁没有新的投资热点。在奥运会结束后,虽然特殊的、超常规的需求会消失,但后续需求会跟上。

奥运对现代服务业的影响很大,而且今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力会持久存在

对于这个问题还可以作进一步分析。在奥运会制造的商机中,最重要的是两类,一是体育竞赛场馆和设施的建筑制造、安装,以及交通设施的改善;另一个是现代服务业。在体育竞赛场馆和设施的建筑制造、安装以及交通设施的改善方面,应当体现最新科技成果,这将带动有关行业的技术进步,从而不会因奥运会的结束而失去其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这些影响会持久存在。至于现代服务业,奥运会的影响面更广,而且今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力会持久存在。以对金融服务的影响为例,在奥运会举办前和举办期间,中国银行业有许多非利息收入业务,如银行卡服务、门票代销服务、贵金属特许商品代销服务和其他服务。这些服务的开展,可以把中国银行业的服务水平提到一个新的台阶。保险业服务同样有这样的进展。这些都将体现创新并对中国的金融业有持久的影响。

此外,对电子信息服务,对旅游和销售服务,对住宿服务,对餐饮服务的影响,也将持久存在。

在其他举办奥运会的国家曾经发生过的失业浪潮会不会在中国重演?

前面已经提到,奥运会结束后,除了一部分就业者会继续留下来工作,在新增加的就业之中,大部分人将重新寻找工作。那么,在其他举办奥运会的国家曾经发生过的失业浪潮会不会在中国重演?

首先,为奥运会体育竞赛场馆和设施的建筑、制造、安装以及交通设施的改善而施工的企业,在奥运会结束后会很快接到新的任务,职工会转移到新的工地去工作。在这段时间内他们掌握到了新技术,能力提高了。在中国持续经济增长的大环境中,他们是有工作可做的。

其次,金融服务和电子信息服务的专业人才显然是不足的,因为这两个方面的需求将随着中国经济增长而扩大。在奥运会期间这两方面新增加的就业者,经过专业训练并有了实际经验,估计会继续工作。

第三,奥运会结束后,旅游、购物、住宿、餐饮的需求将回落,这些方面有可能发生就业人数减少的现象。但只要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北京继续成为旅游热点,那么对旅游、购物、住宿、餐饮服务的需求不会长期低落,从事这些服务的人也会在原单位或新的单位找到合适的工作。

第四,比较难解决的是为奥运会建筑的体育场馆的闲置,以及由此引起的工作人员闲置问题。其实工作人员闲置的不会多,管理、保洁、保安总需要一些人。应考虑的是闲置下来的体育馆能否继续发挥作用。当然,近期内不可能再有像奥运会这样大规模的竞赛了。但一段时期以后,大型活动还是会有的。可见,只要多方设法,某些体育场馆还是有可能被利用的。

看来,奥运会结束后的失业问题不会那么严重,对此不必过分担心。

不会出现经济滑坡,不等于说,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道路上没有障碍

尽管以上谈到了奥运会结束后中国不会出现经济的滑坡,而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但不等于说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道路上没有障碍。可以说,行业垄断、政府职能迟迟未能转换,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某些资源供给不足,以及环境难以承受经济增长的压力就是摆在持续增长道路上的五个主要障碍。

要消除这些障碍,依然有赖于改革的深化。改革是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保证:

行业垄断必须打破。让更多的民营企业进入过去不准进入的领域。

政府职能要及早转换。在政企关系中,政府要真正成为企业的服务者。

为了切实提高农民收入,要着力于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改革,促进城乡生产要素的流动和优化组合,增加对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的投入。

为了缓解某些资源供给不足的问题,首要的是改革现有的科技体制,要确认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要鼓励创新投资,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通过创新来开发新能源,缓解资源供给不足问题。

要使环境可以承受持续经济增长的压力,对地方政绩的考核应转向综合考核,同时,对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管应加强。

总之,只有深化改革,继续推进改革,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才会持续下去。奥运会的举办可以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转折点,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可以成为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推动力。

奥运后的北京 第6篇

1 奥运前北京城市交通拥堵

1978年以来, 北京城市人口平均每年以2.1%的速度增长, 城市人口规模不断突破总体规划目标。2006年年底, 北京市常住人口1581万人, 流动人口383.4万人。人口的发展对交通系统产生较大影响, 北京城市机动车保有量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而迅猛发展。2007年5月26日, 北京市机动车突破300万辆, 平均每户拥有0.68辆机动车, 这标志着北京进入了快速机动化的“汽车时代”。一项调查显示, 2005年, 除步行外, 北京市居民在各种交通方式出行构成中, 选择公共交通的人数比例约为30%, 而小汽车出行比例则从1986年的5%增长到2000年的23.2%, 如下图所示。

随着人们出行方式的改变, 道路拥堵日益严重, 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北京市在早晚流量高峰期间, 整个城区的道路基本处于拥堵状态, 在一些路段, 车辆的通行时速已降到10km/h以下, 个别路段甚至降到5km/h以下, 比步行速度还慢。据新华网北京2003年9月17日电, 调查显示多数北京人上班需花费1h以上的时间, 其中, 60~80min的占34.30%, 超过100min的占6.50%, 而在20min以内即可到达工作地的仅占5.50%。

交通拥堵的代价是巨大的。据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2004年的测算, 北京市因为堵车造成的社会成本一天是4000万元, 相当于每年146亿元, 全国一年因交通拥堵造成的损失是1700亿元。

2 申奥成功后北京城市交通快速发展

申奥成功以后, 北京交通运输业就步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期, 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交通等各方面均取得较快增长。2007年, 全市交通运输累计完成换算周转量607.3亿吨公里;全年累计完成投资548亿元, 其中, 市内公共交通累计完成投资202.4亿元。七年间累计投资额1753.8亿元。

2.1 基础设施规模大幅增长

2001年7月北京申奥成功以来, 以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系统 (Bus Rapid Transit, BRT) 为代表的大容量、速度快的城市交通骨干路网得到极大发展。

新开工建设而增加的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96.6公里。全长19公里的地铁“八通线”2003年12月全线建成通车;2007年10月7日, 全长27.6公里的地铁5号线开通试运营;2008年7月, 10号线一期 (24公里, 万柳站至劲松) 、奥运支线 (4.0公里) 和机场线 (22.0公里) 3条轨道新线开通试运营。在奥运开幕前夕, 北京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190.64公里。

北京目前已有5条城市快速环路全线建成通车:全长32.7公里的二环路 (外二环) 、全长48公里的三环路、全长65.3公里的四环路、全长98.58公里的五环路和全长200公里的六环路。至此, 北京的快速城市环路总里程达到440公里以上, 成为世界上快速环路里程最长的城市。

2.2 城市公共电汽车向环保型大规模更新

从2005年起, 北京公共电汽车开始大规模更新为欧Ⅳ和欧Ⅲ柴油车, 至奥运开幕前夕, 北京投入100多亿元购置符合环保要求的公共电汽车13803辆, 其中欧Ⅳ和欧Ⅲ柴油车1.2万辆, 加上无轨电车和纯电动车以及天然气车, 北京运营公交车超过2万辆。更新出租车6.2万辆, 至2008年年底, 北京6.6万辆出租车全部更新为符合欧Ⅲ以上排放标准的环保车。

2.3 城市公共交通公益化改革大踏步前进

从公交IC卡起用至地铁全程降价为2元, 北京的公交优先政策落到实处, 城市公共交通在我国公交公益化改革的道路上领航。

2007年10月7日, 堪称北京市公共交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天。这一天, 北京地铁5号线开通试运营, 标志着北京市轨道交通网络化框架粗具雏形。同日, 北京市轨道交通实施改革新方案, 全路网实行单一票制, 票价由过去的3元、5元统一降为2元。北京由此成为全国地铁票价最便宜的城市, 在我国37年的轨道交通史上, 这也是首次实行票价下调。

2.4 建立起综合智能交通系统平台

智能交通系统包括公交调度管理系统、交通信息系统、车辆控制管理系统、交通收费系统等多个组成部分。申奥成功以来, 北京的智能交通系统得到长足发展。

2006年4月1日开始, 纸质公交月票卡被公交智能IC卡取代。与公交IC卡配套的地面公交和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均已经投入使用。自动售检票系统与智能IC卡的使用, 不但加快了上下车速度, 还有利于交管部门采集客流数据, 促进交通管理更加合理有序。

3 2008奥运对北京交通发展的影响分析

奥运期间, 北京市日停驶机动车195万辆, 意味着1/3的小汽车出行需要转移至其他交通方式, 据调查, 60%以上的有车族选择公共交通。北京市公共交通系统日均运送乘客1813.5万人次, 高峰日承运客流量达1950万人次, 较机动车限行前增长45.5%, 表现稳健, 不负众望;8月8日开幕式可谓盛况空前, 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公共交通保障系统75 min内成功疏散了16万人次;奥运期间, 公共交通出行比例一举提高10个百分点, 达到45%。工作日早、晚高峰路网平均速度较限行前分别提高28.5%和24.1%。

3.1 直接引发公共电汽车更新

北京城市公共电汽车大规模更新是北京奥运会对北京城市交通影响最直接和完全的方面。申奥报告明确承诺2007年新车尾气排放减少60%, 是北京公共电汽车更新的直接推动力。因此从2005年以来, 北京的公共电汽车大规模更新为符合欧Ⅳ和欧Ⅲ标准的柴油车, 加上天然气车和电车, 北京公交车完全符合低排放的标准。

3.2 促使相关基础设施优先建设

北京奥运会促使服务奥运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优先建设。北京2001年7月后开工的城市轨道交通线有八通线、5号线、10号线一期、奥运支线、机场线, 其中后3条与奥运直接相关, 计50公里, 占新开通运营路线里程的52%。根据规划, 北京轨道交通将在2010年达到300公里, 2012年达到420公里, 2015年达到516公里。

3.3 促成公交优先理念实施的深度和广度

2006年年底我国出台了公交优先发展政策, 随后公交优先在各个城市得到发展。相比较而言, 北京率先实施了公交优先, 而且实施的力度也大于其他城市, 同样的政策经济环境下表现出的不同, 重要影响因素在于奥运。

公交优先政策出台后, 北京划出公交专用线, 公交车辆及时更新, 公交票降价, 并由政府给予公交及地铁公司财政补贴, 可见北京公交优先的广度和深度是其他城市无法匹敌的, 其原因在于奥运的压力。

3.4 促使建立起完善的智能交通信息平台

北京申奥报告承诺, 为提供交通运营的效率, 北京将采用一系列高科技手段用于交通控制和管理, 这使北京加快了智能交通信息平台的建设, 提高了北京城市交通管理水平。由于交通运输产品的不可存储等特性, 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规模不能以交通需求的峰谷值来确定, 而是以日常平均需求来确定。对于交通需求高峰通常通过交通管理等来实现。奥运期间的交通需求, 更多地应该通过交通管理来实现, 这就要求建立起完善的智能交通信息平台。

3.5 促进公共交通以人为本

北京奥运承诺, 在指定的公交站, 为残疾人设置了无障碍设施, 并配备相应的公交车辆, 这直接促成了北京城市公交的无障碍改造, 使公共交通无障碍化从无到有。

2007年, 《北京市2007年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工作计划》制订出台, 《计划》中涉及城市交通的有:完善四环以内重点道路、地区、奥运场馆周边道路无障碍设施的维修和改造;完成奥运会和残奥会场馆等周边道路网络建设的无障碍化;完成无障碍公交线路、地铁线路及其周边道路的公交站台、地铁出入口、过街设施、道路路口的无障碍设施改造。可以说, 是奥运促成了北京公共交通的无障碍化。

4 奥运洗礼后北京城市交通的改善

奥运成功举办直接影响了北京的城市交通建设发展, 给北京城市交通留下了无障碍、绿色、智能、公益化等宝贵的“遗产”, 这些遗产不仅惠及奥运期间的北京, 而且促进了奥运后北京交通的改善, 逐步解决了北京人出行拥堵的难题。北京的城市交通在后奥运时代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4.1 城市交通出行格局将向可喜的方向发展

通过奥运的实践, 北京公共交通性价比提高, 更加以人为本, 极大提升了公共交通的吸引力。2007年, 北京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达到34.5%, 首次超过了小轿车32%的出行比例, 奥运会期间北京公共交通出行比例为45%, 有效地完成了大流量客流的需求, 这种成果也将让以公共交通解决城市拥堵问题的观念得到更加广泛的认可, 公交优先的政策将被进一步延续, 执行起来更加顺利。未来城市公共交通的吸引力将被社会广泛认可, 从而成为未来大多数人出行需求的首选方式。

4.2 应用现代科学技术, 提高了交通管理水平

奥运后, 北京既有地面交通路网的通过能力将得到内生性成长, 车流速度将加快、拥堵程度将得到改善。大范围综合智能交通信息平台的建设, 使整个城市交通有了总的“红绿灯”, 车流状况、路况更加可控, 车主可以有效地选择行驶路线, 从源头上减少了拥堵路段、减少了拥堵情况的发生, 城市交通效率得到提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这些高科技手段的运用, 充分体现了“科技奥运”理念, 为奥运以及后奥运时代的北京城市创造了良好的交通环境。

4.3 树立了现代交通意识

北京奥运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 同时也是广大市民现代交通意识、驾驶技能以及交通法规的遵守程度的一次大考。奥运期间, 广播、电视、因特网、报纸等大众媒体加强现代交通意识以及交通法规的宣传, 使广大市民, 特别是中小学生树立起了现代交通意识。现代化交通需要现代化的交通意识, 行人、车辆的有序流动对于保证城市道路的畅通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造成交通混乱和交通拥堵情况的发生, 并直接促使了路网通行能力的提高。

4.4 北京的城市交通对减排作出的贡献将越来越大

公共交通吸引力的增加, 将放缓小汽车增长的速度, 未来小汽车排放的增速将放缓;公共交通车队质量的整体提升, 直接减少了汽车尾气排放。汽车尾气是城市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源头, 占城市二氧化碳排放的70%以上, 而公共交通工具人均二氧化碳排放不到小汽车的10%。因此, 随着公共汽车日益符合低排放标准和公共交通出行比例的增大, 城市碳排放量会有效地减少。

5 结论

奥运仅仅是一个阶段的事情, 而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却是长期的任务。民国政府在抗战时期曾经以“战时教育需作平时看”作为方针, 主张“切勿为应急之故而丢却了基本”, “教育上的着眼点, 不仅在战时, 还应该看到战后”, 结果当时培养出一大批具有世界水准的科技精英, 成为了日后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国家栋梁。北京奥运交通问题的解决也应从平时着眼, 探究交通顽症的治本之策。

在中国城市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 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必须注重制定长期的、综合性的城市交通政策。只有这样, 才能在满足奥运赛事期间特殊需求的同时, 为后奥运时代的北京交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逐步解决北京城市的顽疾———拥堵。

参考文献

[1]朱冲, 褚鹏.奥运北京的交通选择[N].经济观察报, 2008-01-07 (54) .

[2]甄小燕.2008奥运对北京城市交通发展的影响[J].综合运输, 2008 (9) .

北京奥运万事俱备 第7篇

孜孜努力。

2008年4月18日, 奥运会主场馆“鸟巢”第一次向全世界精彩亮相。这也标志着北京和

6个协办城市新建、改扩建、临建的37个奥运场馆全部投入使用。

随着“好运北京”系列赛对奥运场馆的检验, 奥运门票的有序发放, 交通系统的飞速发展, 环境质量的明显改观, “讲文明、

树新风、迎奥运”的深入人心……北京在积极融入奥运氛围中体现出的人文化、科学化、现代化的姿态, 赢得

了世界的掌声。

盘点北京奥运经济帐 第8篇

作为北京奥运会的标志性建筑, 规模宏大、极具创意的“鸟巢”、“水立方”从开工到落成均受到多方的关注, 其中也包括场馆造价。据了解, 为满足第29届奥运会赛事要求, 北京共需建设31个比赛场馆以及45个训练场馆。31个比赛场馆的投资控制在130亿元人民币之内。其中, 国家游泳中心 (水立方) 的投资10.2亿, 国家体育场 (鸟巢) 的投资控制在35亿元人民币之内。在所有投资中, 中央和地方财政约占51%左右, 其他是靠社会融资和捐赠。

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惨案”之后, 奥运会安保费用成为一项不可忽视的支出。“911事件”以后, 全球各国对国际大型活动所投入的安保费用更是大幅攀升。对于北京奥运会来说, 安保难度大、国际情况复杂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因此, 为了兑现“平安奥运”的承诺, 中国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金钱以维护奥运会的安全、顺利召开。2007年11月, 北京奥组委宣布2008年奥运会的安防预算为3亿美元。但按照权威人士的估计, 实际支出早就超出了这个数字。目前, 奥运期间安保人数已经达到10万人以上。警方在京城内外设立三道治安防线, 共有数百个检查点, 还动用搜爆犬、各类安检设备, 而值勤警员都将武装上岗。在鸟巢、水立方等奥运场馆四边, 还安装了多台防暴安检仪。这些价值为28万元的安检仪能够检测到距离2、3米之内单人或多人是否携带违禁物品。为防止恐怖袭击事件的发生, 北京消防部门申请专项经费2500万元购置雷达生命探测仪、移动式快速生物侦检仪等器材7013件 (套) , 消防官兵现有装备器材12类28万件 (套) 。

北京奥运会是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奥运会, 因此, 奥运环境保障一直为人们所关注。据介绍, 自申奥成功以来北京按照申办奥运时的承诺, 在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取得了明显的进展。2005年至2007年, 公交环保工程共投资80多个亿;到2008年奥运会开幕之前, 总投资将超过100亿。其中, 报废了9662辆污染严重的老旧公交车;截至2008年6月, 北京采购的新型环保公交车达到19000多辆, 占总车辆数的93%, 四环附近颗粒物和氮氧化物因此下降了10~20%。2007年, 北京用于环境建设项目的投资额约为120亿元, 包括在城乡结合部建设总面积为100平方公里的绿化隔离带, 新建12座污水处理厂和3个垃圾处理厂等。2008年, 北京安排资金30亿元综合整治奥运场馆、定点饭店周边及途经沿线环境;安排专项资金15亿元落实奥运会期间空气质量保障措施;安排资金1.5亿元推进历史文物的修缮。截至目前, 北京市投资1400多亿元, 从消减污染物排放总量、调整工业经济结构布局入手, 对全市200多家重污染企业实现整体搬迁转产, 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全市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均达到96.5%, 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6.6%。

据估算, 北京在2008年前5年内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800亿元人民币:900亿元资金用于修建地铁、轻轨、高速公路、机场等工程, 建造完善的交通网络;450亿元资金用于环境治理, 如改善城市绿化、城市用水、空气质量等项目;300亿元资金用于信息化建设, 对电子商务、高速信息、宽带网络和远程教育等工程投资;150亿元用于改善水、电、气设施。

收益知多少

虽然北京奥运花费巨大, 然而, 与巨大的收益相比起来, 还是能实现“略有盈余”的目标。

赞助费作为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获得的商业收益, 其“吸金”能力十分惊人。奥运会赞助合作分为四个等级, 其中第一个等级是国际奥委会“钦点”的奥运会TOP赞助商。TOP计划每四年一期, 在涵盖了北京奥运会的第六期TOP计划 (2005~2008年) 中, 联想集团以总价值至少8000万美元的资金、实物和服务成为第一家加入其中的中国企业, 也是继可口可乐、通用电气、恒康人寿、柯达、麦当劳、松下、三星、斯伦贝谢、斯沃琪和维萨等品牌之后第十一个奥委会TOP赞助商。据估算, 第6期TOP计划赞助商的价码为6500万至1亿美元, 总收入比上一期增长了31%, 达到了8.66亿美元。这部分收入除一部分留给国际奥委会外, 另一部分分成给奥运会举办方, 预计北京奥运会能从中获取15亿元人民币的分成。第二等级是奥运合作伙伴, 这是主办国自己能够确定的最高级别的赞助。北京奥运会战略合作伙伴有十余家。阿迪达斯以13亿元人民币的价值成为北京奥组委的第七个合作伙伴。第三等级是一般赞助商, 北京奥运会的赞助商大约是30~40个。海尔是北京奥运会白色家电赞助商, 并承诺要为北京奥运会提供两亿元的资金及产品支持。第四等级是奥运会特许供应商和经营商。独家赞助商的基准价位是4100万人民币, 供应商的基准价位是1600万人民币。据统计, 赞助北京奥运的四十八家企业包括北京奥组委合作伙伴十一家、赞助商九家、独家供应商和供应商十五家、国际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十一家、国际赞助商和国际供应商两家。

据预计, 北京奥运会期间全球将有40亿人通过电视观看到北京奥运会的盛况。来自世界各地的34个制作团队、4000多名电视工作者将在北京奥运会的17天内, 为奥运特权转播商提供5400小时直播信号。因此, 奥运会的电视转播收入, 应当是北京奥组委一笔巨大的收入。目前, 全世界有16家特权转播商获得了北京奥运会的电视广播转播权, 北京奥运会此项收入预计将达到18亿美元。其中, 获得北美地区转播权的美国广播公司为最大买家, 将为北京奥运支付8.94亿美元。按照规定, 北京奥组委可以获得49%约9亿美元的利益分成。

自从北京奥运门票公开向全球发售以来, 销售行情持续高涨。奥组委官员预计, 2008年奥运门票收入可达1.4亿美元。按照北京奥组委的票务计划, 此次奥运会将产生约900多万张门票, 除去预留给国际奥委会规定的注册人员等部分, 实际可销售门票将超过700万张。其中, 大约75%的门票分配给国内, 海外销售部分 (包括港澳台) 占另外25%。从当前已确定的门票定价情况看, 奥运会比赛门票最低价为30元, 最高价为1000元。其中, 预赛门票最低价为30元, 最高价为300元;决赛门票最低价为60元, 最高价为1000元。奥运会开幕式门票最低价为200元, 最高价为5000元;闭幕式门票最低价为150元, 最高价为3000元。北京奥运会门票虽然在平均价格上难比历届, 但是开幕式的门票价格却达到了历史之最。2008年北京奥运会门票收入约占奥运会总收入的8%~10%。

奥林匹克特许商品向来是奥运收入的一块不可小视的“蛋糕”。北京奥运会在本届奥运会期间开发了7000种左右的奥运特许商品, 遍布全国各大城市的奥运特许零售店在2007年底已经增加到2000家。从目前的发行情况来看, 奥运福娃、贵金属纪念品尤其受到中国消费者和国内外收藏爱好者的喜爱, 在很多城市还曾出现短期脱销的火爆场面。北京奥运会特许收入超过50亿元人民币的既定目标“几成定局”, 估计总收入可达到80~100亿元人民币。

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将吸引大量国际游客。从各国举办奥运会的情况看, 奥运会举办之时, 一般可以吸引20~30万国际旅游者, 主要是海外中上等收入阶层的体育和旅游爱好者。2008奥运会期间, 预计北京将接待境外奥运观众和旅游者60万人, 国内观众250万人。另外, 国内外企业、社会团体、个人还对北京奥运会进行捐赠, 这部分收入预计1.5亿;体育彩票也是北京奥运会的一个重要收入, 收入约为13.5亿元。

远景效应不可忽视

英国运动经济学教授克里斯·格拉顿估计, 北京奥运会至少能够带来60亿美元的“赛后收益”。虽然奥运会投资很大, 但能使北京的交通、通讯等设施改善, 并且这些投资所带来的变化至少会存在40到50年, 还会在其间带来可观效益;同时, 基础设施的改善能使人们的生活环境改善, 这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 实际上已远远超过其投资。筹办奥运会6年来, 北京加大了环保和生态建设投入, 以防治大气污染和保护饮用水源为重点, 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增加优质清洁能源、严格污染物排放标准、强化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等措施, 实现了生态环境质量的较为明显改善。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 后奥运的拉动作用将持续5-10年。到2015年, 中国有望成为世界上第一大旅游接待国、第四大旅游客源国和世界上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而奥运场馆游, 则成为奥运后吸引游客的重要亮点。按照年均递增5~6%的速度预计, 北京2010年将接待海外游客500~530万人次, 旅游外汇收入53~56亿美元, 接待国内游客1.11~1.12亿人次, 国内旅游收入1730~1780亿元。届时, 庞大的人流将直接带动出租车、酒店、旅游、餐饮、酒水、饮料、绿色食品、纪念品等行业的发展, 这些行业虽然和奥运的举办没有明显的直接联系, 但确是由奥运会在北京举办而带来的巨大商机, 这种商机的繁荣无疑也会给相关企业带来广阔的经营土壤与原料。

奥运后的“水立方”将成为水上娱乐健身中心。功能转型后的“水立方”将拥有种类繁多的水上娱乐、健身、培训等设施, 每天将有1000人进行游泳健身、学习和比赛活动。“水立方”另一个主要项目———嬉水和冒险乐园则计划每天开放3场, 平均每天游玩人数为3000人。奥运以后, “鸟巢”将成为北京以文体活动为主的奥林匹克创意产业区。

盈利意义何在

2008年6月, 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蒋效愚透露调整后的奥运会预算:收入总规模为195.4亿元人民币 (折合23.63亿美元) , 支出总规模为194.1亿元人民币 (折合23.47亿美元) , 盈余为1.3亿元人民币 (折合0.16亿美元) 。但是, 也有业内专家认为, 1.3亿元只是一个初步的预期, 由于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很快, 拥有13亿之多民众对奥运会的热情比以往任何一个奥运会举办国家都高, 2008年奥运会的市场开发将会比预期好, 因此赢利会更大。

北京奥运货运保障措施发布 第9篇

组建“绿色车队”

奥运期间北京市货物运输保障工作将使用绿标车, 按规定时间、路线行驶, 并开辟市内“绿色通道”, 在现有基础上绿标车运输效率至少提高一倍, 应急车辆实行特事特批。

奥运期间, 北京市货运企业将组建“绿色车队”, 由运管部门落实绿色车队企业、车辆, 并向社会公示, 由市公安交通管理局核发绿色车辆通行证。绿色车队企业按照承诺, 向社会提供安全、规范、高质量的运输服务。运输管理等部门加强对“绿色车队”企业的监督检查。

同时, 相关主管部门将建立奥运期间道路货运临时价格干预机制, 要求企业不得借机乱涨价, 非法获取暴利。

开辟市内“绿色通道”

奥运期间北京市行政区域内开辟运输鲜活农产品的“绿色通道”。“绿色通道”车辆是指整车运送鲜活农产品包括新鲜蔬菜、水果, 鲜活水产品, 活的畜禽, 新鲜的肉、蛋、奶。

奥运期间, 凡整车运输以上“绿色通道”鲜活农产品的, 应提前将运输需求、承运单位、车辆、路线、日期等情况, 报各行业窗口审查, 审查合格的, 报联合窗口审定, 经审定同意的, 核发“绿色通道”车辆通行证件。

中央在京单位货运保障车辆根据实际需要, 核发通行证。外省市进京运输重要生产生活物资保障车辆, 由各行业归口部门按照公共服务窗口程序申报。

运输效率提高至少一倍

奥运期间, 北京市货物运输保障工作将遵循以下原则:控制总量、用足绿标、确保重点;先申请、后发证、再运输;绿标车凭证, 按规定时间、路线行驶;在现有基础上绿标车运输效率至少提高一倍;开辟市内“绿色通道”;应急车辆实行特事特批。

据介绍, 奥运期间, 交通主管部门将向全市各行业的绿标车核发通行证, 预计其运输效率可平均提高一倍左右;向4000辆“绿色车队”车辆核发通行证, 以保障社会化运输和应急运输需求。

据此预测, 奥运期间持证车辆日均运输货物量是目前的1倍左右, 可基本满足奥运期间重点行业基本生产生活物资运输需求。

建立公共服务窗口

北京将建立货运保障公共服务窗口, 自6月27至9月20日对外办公。

公共服务窗口分为两个层次, 行业主管和归口部门货运保障公共服务窗口主要负责本行业、本系统和归口企事业单位奥运期间货运需求调查、汇总, 制定奥运期间运力配置方案, 办理主管和归口单位货运需求、应急运输需求的受理、初审及政策咨询;报送相关报表和信息。

奥运后的北京 第10篇

在中国,与四年前北京奥运时相比,如今的传播环境已从PC和移动端混用,到移动端占绝对主导传播的时代了。对中国企业而言,这八年间也出现了不少变化,从更关注海外能源领域的合作,到如今在IT、制造、金融领域的国际品牌拓展更为活跃的时期。

那么,里约奥运的营销环境有怎样的特殊性?移动互联时代的营销要坚守哪些准则?中国企业要利用好奥运营销,需要怎样的营销战略?让我们听听“定位理论”大师劳拉·里斯的解读。

里约奥运营销,最好到赛事开始再启动

《中外管理》:以您的观察,今年里约奥运会的营销环境与北京奥运之前有什么不同?

劳拉·里斯: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产生的正面公关环境不同,2016年里约奥运会已经产生了很多的负面公关。

这主要是由起源于巴西的寨卡病毒引起的,这种病毒会对新生儿造成严重的脑部损伤。美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今日美国》就有这样的报道,标题为《里约政府设法减轻寨卡病毒造成的恐慌》。受这一病毒影响,有部分运动员已经宣布将不参加本届奥运会。

此外,从水质污染到犯罪和政局不稳,巴西因为一系列事件受到了大量的负面公关影响。

5月份,巴西总统迪尔玛·罗塞夫(DilmaRousseff)弹劾案在众议院以55∶22的投票高票通过,罗塞夫因被指控致使巴西陷入经济危机和腐败丑闻而被停职。

而10年前,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的经济因被认为接近于急速发展,而获得了大量的正面公关。然而,快速经济发展确实发生在了印度和中国,却没有在巴西和俄罗斯实现。

如今,巴西和俄罗斯已是强弩之末。在过去10年中,中国的年均GDP增长率为9.5%,印度的年均GDP增长率为7.0%。但巴西只有3.0%,俄罗斯为2.8%。更糟糕的是,这一增长率在巴西和俄罗斯过去几年中持续下滑。

《中外管理》:企业要适应这种营销环境,您的建议是什么?

劳拉·里斯:目前巴西的公关环境和寨卡病毒问题使得企业很难启动里约奥运会营销策划。因此更好的做法是等到奥运会开始之后。

奥运会开始之后,和很多奥林匹克事件一样,公关会转向赛事本身,媒体也会遗忘寨卡病毒和巴西的其他问题。

不要被“社群营销”蒙蔽

《中外管理》:今年的奥运营销,围绕移动端展开的营销活动更受关注。不少中国企业在移动互联条件下的营销活动更侧重于为消费者建立社群,所谓社群营销,也有人认为它是对品牌营销的升级,您如何评价社群营销?

劳拉·里斯:归根结底,什么是社群营销?传统的营销关注的是建立品牌,但“社群营销”本质上关注的是既有顾客和潜在顾客的需求。

听起来很有意义,但真的会奏效吗?

在一些案例中,它确实有效。一方面,假设你的品牌是所在品类中的唯一品牌。通过聚焦于潜在顾客的需求,你的品牌有可能会变得非常成功。另一方面,假设你所在的品类中还有很多其他品牌。其他品牌难道就不会聚焦于既有和潜在顾客的需求展开营销活动了吗?它们也会。

那就意味着从战略上讲,你的营销信息实质上与很多其他品牌所用的营销信息是一样的。如果企业没有着眼于自身品牌战略上的“不同”,顾客为什么会购买你的产品,而不选择其他的品牌呢?

在营销中,不存在一种一劳永逸的方式,都是依据情况而定。

应以竞争为导向,而非“顾客导向”

《中外管理》:您认为移动互联环境下的营销都有哪些误区?

劳拉·里斯:最大的误区就是坚信成功的品牌都以既有顾客和潜在顾客为导向的。并非如此。

成功的品牌都是以竞争为导向的。要获得成功,你就要回答以下几个问题:为什么潜在顾客要购买我的产品而非竞争对手的?换言之,你的品牌要在某些重要的方面做到差异化。

那么,如果让你的品牌成为一个新品类中的领先品牌(通常是一种每个品牌都渴望的状态),你要关注什么?关注你的潜在顾客?这并不够,事实是,关注潜在顾客就打造出一个领先品牌的情况并不经常发生。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成为领先品牌的关键是关注你的竞争对手,而不只是关注顾客。

“大而全”的品牌會遇到尴尬

《中外管理》:对于今年移动互联环境下的里约奥运营销,您对中国企业的建议是什么?

劳拉·里斯:大多数奥林匹克营销策划都是采用“名人背书”的方式。因此,耐克在移动端推出营销策划时,会提及为耐克代言的运动员获得的奥运金牌数。

这些营销策划多少会有一些作用,但如果策划中能包含这些运动员更青睐耐克品牌的原因,则会更有效。

换句话说,就是耐克有别于其他运动品牌的“顾客利益点”。

但这几乎不可能做到,因为耐克这个品牌涵盖了非常宽泛的不同类型的运动装备。

大多数中国企业也是如此。当你将一系列不同的产品放在一个单一的品牌下,就几乎不可能找到某一个你可以用来推广的利益点或特性。

长期来看,中国企业应该缩窄自身品牌的业务焦点,使得品牌能够形成自己强有力的营销概念。

大多数品牌没有建立自己的“概念”

《中外管理》:对于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进行的品牌营销活动,您有怎样的观察和评价?相应的,中国企业要把握好奥运营销的机遇,您有哪些建议?

劳拉·里斯:品牌通过概念建立,不仅仅是营销策划。然而,大多数品牌缺乏一个强劲的、具有激励性的概念,且与同品类中其他品牌十分相似。

联想笔记本电脑和惠普笔记本电脑有什么不同?我不知道。

而且我怀疑联想自己都不知道,惠普自己也不知道。对比于惠普,部分联想的机型可能会有个别差异,但相比其他品牌,整个联想笔记本产品线并不存在明显差异。

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但要建立一个主导品牌,你需要一个能够将你的品牌与其他品牌区隔开来的概念。

这就是为什么在笔记本电脑品类中,没有一个主导性的品牌。从全球市场来看,联想2015年的市场占有率为19.8%,惠普的市场占有率为18.2%。有明显差异吗?

这种情况永远不会发生在像可口可乐这样有鲜明“视觉锤”的市场主导品牌身上。正因如此,可口可乐已经连续130年占据可乐市场的领先地位。

北京后奥运经济效应探析 第11篇

一、后奥运经济与后奥运经济效应

奥运经济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 围绕举办奥运会所发生的一切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活动, 以及由这些经济活动所衍生的一切经济联系和经济效益的总称。

提及“后奥运经济”, 我们必须考虑到奥运经济阶段性周期的划分。以北京奥运为例, 中国著名企业形象策划委员会副秘书长, “北京-莫斯科”奥运宣传万里行活动总策划陈放先生以时间为坐标轴, 把2008年北京奥运经济分为了四个部分, 其中, “后奥运经济”, 指2008年10月2日后的奥运阶段。

奥运经济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周期性特征, 从前奥运阶段、正式举办至奥运会后经济效应的延伸一般不少于10年, 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奥运经济周期。“后奥运”是指“奥运经济效应”的后发时代, “后奥运经济效应”则是指奥运会对举办国、举办城市的后续影响, 一般来讲, 时间范围是奥运会结束后的2年~7年及所波及到的更远时期。针对北京奥运会而言, 具体的时间范畴是指2008年10月2日以后的奥运经济开发期, 基本上是我国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后期和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前期阶段。

二、北京“后奥运经济效应”的影响

1. 对就业增长的影响

通过奥运会的举办, 政府和相关企业将会增加的投资, 投资增加带来的经济高涨必然会引发各行业的就业需求, 带来就业上升。我们所看到的, 大量体育比赛场馆的城市基础设施需要修建, 使得建筑及有关的材料行业, 设计行业就业增加。

举办奥运会创造的就业机会多是短期的就业, 奥运会举办完以后有些方面的工作就会消失。但通过举办奥运会仍会创造更多的长期就业机会, 如:奥运会工程建设在奥运会之后永久使用需要专人管理、运行带来的就业, 举办奥运会极大地改善举办城市基础设施和环境, 为城市吸引更多的投资, 这些投资将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等等。但我们须注意, 举办奥运会对增加就业方面的影响是有一定限度的。

2. 对GDP的影响

G D P指的是一国在一年内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之和。国家统计局在“十一五” (2006年~2010年) 规划期间GDP增长趋势的预测中, 认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拉动我国经济增长。建筑业、旅游业、商业等与奥运会的举办密切相关, 在奥运会的促进下, 类似相关行业的发展, 促进了GDP的增长, 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 从而拉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进而促进了举办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

3. 低谷效应

奥运会的举办是短期, 它所带来的场馆、服务设施、环境改良等投资是巨额的, 如雅典奥运会的总支出近100亿美元, 北京奥运会高达353亿美元, 一旦奥运结束, 消费、投资骤然变冷引起短期需求的剧烈变化, 受益最大的产业又特别容易受到经济周期的影响出现过剩, 前期投资不能马上回收, 设施维护需要付出很大的成本, 需求不足和生产过剩的双重压力将可能导致主办地区的经济衰退。

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 “奥运经济”进入了“后奥运”时期, 必然就产生“低谷效应”, 最为主要的表现就是场馆和设施的闲置问题。如何在奥运会各项比赛结束之后继续发挥这些场馆的作用, 通过各种活动尽可能收回对这些场馆的投资, 避免这些场馆的闲置, 造成土地, 资金投入等方面的浪费, 对北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否则, 势必带来沉重的负担。

4. 巨大的政府投入和财政压力

现代奥运会高昂的投入成本总是输多赢少, 投入的成本愈高, 赢利的可能愈小, 由于已具备比较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 发达国家的奥运直接投资占全部投资的大部分, 总投资规模相对于发展中国家也要小得多。而北京奥运的投资预算将是1984年来奥运史上最大的, 总投资额预算为350亿美元, 在筹备奥运会的几年时间内, 要连续进行如此巨额的投资, 对所有政府都会形成巨大的政府投入成本和财政压力, 对奥运会经济巨大的投入, 势必会影响后奥运时期的经济建设和投入数量。

三、应对“后奥运经济效应”的影响

通过举办奥运会促进举办城市经济、生态和社会的发展, 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举办城市和参与奥林匹克运动的人的全面发展。在科学的发展观的指引下, 北京奥运会应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有效应对“后奥运经济效应”的影响, 未雨绸缪, 借此千载难逢的机会, 获得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1) 减少支出, 增加收入, 节约办奥运; (2) 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步伐, 实现协调发展; (3) 增强整体产业竞争能力、科技创新能力; (4) 改善投资环境、增加资金的引进渠道; (5) 加强公共管理, 改进交通状况。

北京举办奥运会是中国加速发展又一个契机, 要把握机会, 有效利用后奥运经济的正面效应, 合理规避奥运经济的负面效应, 2008年奥运会就会为北京乃至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效益。

参考文献

[1]陈放:奥运商机大策划[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 2001

[2]顾海兵周智高:“十一五” (2006年~2010年) 规划期间GDP增长趋势预测[J].宏观经济研究, 2004, 11:49~52

上一篇:中国高铁下一篇:噪声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