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体系特征范文

2024-06-10

国际体系特征范文(精选8篇)

国际体系特征 第1篇

关键词:国际会展中心,特征机理,体系结构,评价标准

1 国际会展中心的特征与机理

通过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国际会展中心的特征、发展趋势分析, 可看出国际会展中心是全球会展城市发展的顶端形态, 通过最高效的有形和无形市场体系, 聚集全球最有价值的市场信息和最优秀的商品资源, 有力地推动所在国以及全球会展经济发展。

1.1 国际会展中心的基本特征

国际会展中心在信息传递、资源汇集、会展服务、提升制造业以及提升地区品牌和辐射带动效应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 居全球会展城市体系顶端, 是全球会展经济实力最强、引领作用最明显、集聚辐射和带动能力最大的会展城市代表, 主要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 全球会展综合实力最强的中心城市。它是全球最知名会展的主要集聚地, 会展水平和规模大, 在全球会展经济的份额和贡献大, 在全球“金字塔”的会展城市体系中的上层; (2) 全球经济动态的晴雨表。它通过高效的会展期间有形市场以及会展结束后无形市场体系汇集全球最有价值的市场信息和最优秀的商品资源, 对全球商品市场形成强大的聚集效应, 能够反映全球经济的基本走势; (3) 全球消费潮流及品牌的展示中心。它通过产品陈列、展示、交流, 可以发散出比广告或其它商品宣传形式更多的大量而生动的商品信息, 创造着时尚与个性的潮流, 通过许多手段与方式的运用向与会者及媒体传递最新的科技成果与生活理念、生活方式。

1.2 国际会展中心的形成机理

本文选取汉诺威、法兰克福、拉斯维加斯、巴黎和香港五个城市作为案例对国际会展中心发展及演化路径进行剖析, 从而得到国际会展中心的形成和发展机理。之所以选择这五个城市, 一是代表了国际会展中心的不同层次;二是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发展路径。汉诺威会展业发展经历了这样一条路径:工业博览会—综合博览会—专业博览会—国际化博览会。法兰克福会展业发展路径:德国百货市场 (“以商兴展”) —规模化—专业化—国际化。拉斯维加斯会展业发展路径:“以市兴展”—“专、精、大”发展—世界会展之都。巴黎会展业发展路径:世界工业博览会 (“以工兴展”) —国际活动重要场所—集团化、专业化、国际化会展中心。香港会展业发展路径:贸易展销集市 (“以贸兴展”) —规模化商贸展销中心—专业化会展中心—国际会展之都。

纵观全球各层次会展中心的发展历程, 国际会展中心的形成与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最关键性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完善的会展场馆及其配套设施是重要支撑;二是具有区域集聚辐射力的中心城市是重要载体;三是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会展企业是发展主体;四是专业化发展是其重要特色;五是国际化是助推器。

2 国际会展中心的体系结构

到目前为止, 国内外学界对全球以及各国会展业研究较多, 但对国际会展中心等级体系进行划分的文献并不多见。我们结合已有研究成果, 并根据会展的基础性、国际化、品牌化和专业化等四个方面指标, 将国际会展中心大致划分为四个梯队。第一梯队:代表德美两个会展强国的最高发展水平, 具有世界一流的展馆设施和配套服务体系, 极具国际影响力和辐射力, 其会展品牌知名度享誉全球, 专业化水平全球领先。第二梯队:代表德美等会展强国的较高水平以及英法意等会展大国的最高水平, 具有较高国际影响力和辐射力。第三梯队:代表英法意等会展大国的较高水平以及亚太发达区域会展业的最高水平, 在洲际内拥有较高的知名度。第四梯队:代表新兴国家会展业发展水平, 在区域内形成一定的会展品牌知名度。

3 国际会展体系的评价标准

纵观具有代表性的国际会展中心发展及演化路径, 虽然他们在崛起之初的动因各有特色, 但随着会展业发展和竞争加剧, 全球会展呈现出明显的共性, 即展会设施高端化、展会品牌化、国际化和专业化。为更清晰地反映这些发展趋势, 本文参考国际会展中心四个梯队代表城市, 从四个维度设置出国际会展中心各层次的目标模式, 为各层次会展城市建设国际会展中心设定近期、中期和远期发展目标奠定实证基础。

4 国际会展中心的拉动效应

汉诺威、法兰克福、拉斯维加斯、芝加哥等全球知名会展中心经验表明, 国际会展中心具有三大拉动效应:主要对商贸业、物流业、时尚消费、酒店业和餐饮业等行业具有直接拉动效应;主要对房地产、制造业、教育培训、金融、信息、文化、旅游、总部经济、中介服务和社会服务等行业具有间接拉动效应;辐射带动效应, 主要体现在主导全球会展业, 反映全球经济态势, 引导全球消费潮流, 促进全球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推动全球经济与文化交流等方面。

注:数据来源于《上海会展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2011年) 以及各梯队代表城市2011年统计年鉴。

参考文献

[1]王新刚.中国会展经济研究[D].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4.

国际商务英语合同的语言特征 第2篇

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法律地位平等的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协议。合同是确立各方义务和权利以及解决纠纷的法律依据。因此合同具有措辞准确、结构严谨、格式规范等特点。国际商务英语合同也不例外,如何理解和撰写英语合同是关系到人们在国际商务活动中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从实务的角度看,国际商务英语合同的语言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词汇的并列使用体现了合同的严谨性

国际商务英语合同中经常出现词汇并列使用的现象,即在使用一些同义词或近义词时用and或or连接并列使用。这种词汇并列、同义重现,尤其是对核心概念加以重复的现象,表明法律语言对词义正确、语意确凿的刻意追求,目的是使得句子结构严密,传达意思完整、全面和准确,从而使合同具有严谨、周密的特点,这也就减少或杜绝了双方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争议。因此,这种词汇的叠用在使用和翻译时不能随便拆开。

(一)同义词/近义词的并列使用

例1.甲乙双方均应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

Both party A and party B shall perform and fulfill the relevant obligations under this contract.。这是同义谓语的重复使用,perform和fulfill的汉语意思都是“履行”。但perform强调的是“主观的履行”,而fulfill强调的是“客观的履行”。

例2.甲乙双方同意按以下条款签订本合同。

This Contract is signed between party A and the party B subject to the followingtermsandconditions.

句中“条款”的英文翻译为terms and conditions,terms 在 合 同中一般指与费用、手续费等金钱方面有关的条件,而conditions则指其他方面的条件,如单据要求,装运要求等。

类似的叠用词还有:权益(Rights and interests);关税(customs fees and duties);签发(sign and issue);更改或修正(alteration,modificationor substitution)。

(二)两个介词的叠用

合同对时间的要求是准确无误的。所以英译起止时间时,为避免争议,商务英语合同中对装运时间或付款时间的规定往往都非常严格,常用两个介词来并列使用。

例3.应当在5月1日前投保。Insuranceshouldbeeffectedonorbefore May15th.并列介词“on or before”对投保时间规定得非常明确,意指“15日前,包括15日那一天”。

例4.他们的要求是不得晚于10月1日支付现金。

Their requirements are cash.on or before October 1.

例5.自5月20日起,该公司已无权出口任何商品。

This corporation shall be unauthorized to export any commodities onandafter May20.

上述三个例句用双介词进行英译的含义非常明确,即含当天日期在内的起止时间。

(三)两个连词或介词的重复使用

合同中要明确规定双方的责任。为英译出双方责任的权限与范围,常常使用连词或介词的固定结构。

例6.如果下列商品对船舶和(或)船上其它货物造成任何损害,出口商应负全责。

The exporter shall be responsible for all damage caused by the followinggoods to the ship and/or cargo onboard.

例句中的and/or就相当于中文中的“甲和乙+甲或乙”,这样就可避免漏译其中的一部分,从而严格地限定了责任人的责任范围。例句2中的by and between强调合同是由“双方”签订的,因此双方都必须严格履行合同所赋予的责任。

二、公文副词与书面词汇的运用体现了合同的庄重性

(一)使用公文副词

公文副词即在商务英语合同中经常会出现由here,there,where等副词分别加上和after,by,in,of、on、to、under、upon、with 等介词组成的复合词,就是所谓的旧体词。这些词语气庄重,具有法律文体风格。他们在现代英语中已很少使用,但在商务合同中却频繁出现。

例7.本合同以A为一方(以下称买方)以B为另一方(以下称卖方)签订。

A(hereinafter referredtoas the Buyer)as one party and B(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Seller)as the other partyagree tosignthe contract.

句中的hereinafter中的here指的是thiscontract,因此hereinafter即in the following part of this contract.中文的意思是“以下,在下文”

例8.A方兹保证该合同项下的货物将在月底前到达。

PartyA herebyis to warrant that the goods under the said contract will arrive by the end of the month.Hereby即by means of this/by reason of this,其中文的对应词就是“兹”或“特此”。

例9.上述合同自双方签署之日生效。

The above-mentioned contract shall come into force from the date of signature hereofbythe twoparties.

例句中的hereof,意思是“就此合同”;例2中的whereby就是according to this contract,中文即“据此合同”。

例10.凡因执行本合同或有关本合同所发生的一切争执,双方应协商解决。

All disputes in connection with this contract of the execution thereof shall be amicably settled through negotiation.

例句中的thereof,意思是“由此(合同)”。

其他常用的公文副词还有:在下文 /此后(hereafter);在此(herein);在上文(hereinbefore);在下面(hereunder); 对此 /至此(hereto);关于这个(hereupon);在下文(thereafter);在上文中(hereinbefore)在那方面(wherein)。

(二)使用非常正式的书面词汇

国际商务英语合同属于法律文体。人们一般都不会使用弹性较大的“小词”,而是使用一些非常正式、庄重的书面词汇,这些词的使用也体现了国际商务英语合同的庄重性。

例11.如果……,任何一方都有权中止合同。

Either partyreservesthe right to terminate thiscontractif…….

例12.该合同受美国法律管辖并按美国法律解释。

This contract shall be governed by and constru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Americanlaws.

上述两个例句中使用了party,reserve,construe等正式用词,而未使用常见的side,keep,explain等词。商务英语合同中常见的此类词汇还有:其他事宜(miscellaneous);在……之前(prior to);责任/义务(obligation);证明 (certify);期满(expiry/expiration);告 知 (inform)同意 (consent);认为/相信(deem);撤销(rescind)。

三、Shall等常规词的专业用法体现了合同的正式性

Shall在普通语法中,主语为第一人称,中文的意思是“将要”。而它是在国际商务合同等法令、条约、规章中也是频繁出现的一个词,有其特殊的含义,通常用来表述各项具体的规定与要求,带有指定性和强制性,体现了法律文件的权威性和约束性。Shall强调的是一种法律义务,不如此就会产生违反法律义务的后果。其主语为第三人称,可用于各种时态,起到助动词的作用,不表示“将要”,而表示法律上明确的有约束力的要求,意思是“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中文的准确意思是“须(履行的义务或责任)”,尽管有时译成“应”,其含义仍然是“须”。而Should则与Shall有着明显的差异,它不表示法律的义务,指表示一般的或道义上的义务。

例13.卖方应(须)将下列单据提交银行托收

The seller shall present the following documents required for collectiontothe banks.

例14.卖方应按发票金额的120%投保一切险。

Insurance shall be covered by the seller against all risks for 120%of the invoice value.

例15.一旦装运完毕,卖方应即电告买方合同号、商品号、已装载数量、发票总金额、毛重、运输工具名称及起运日期等。

The sellers shall immediately,upon the completion of loading the goods,advise the buyer of the contract No.,name of commodity,loadedquantity,invoice values,gross weight,name of vessel and shipment date byfax.

例16.因人力不可抗拒的原因造成本合同全部或部分不能履约,卖方概不负责,但卖方应将上述发生的情况及时通知买方。

The seller shall not hold any responsibility for partial or total non-performance of this contract due to force majeure.But the seller shall advisethebuyerontimeofsuchoccurrence.

上述例13、例14和例15中的shall对应的中文词就是(法律上)“应当”或“必须”;例16中的shall not对应的中文词就是“不必”。此外,还有一些常规词语被赋予了国际商务合同的专业含义,翻译时也应多加注意。

例17.商业发票和提单等单据须在装运日后20天内呈交中国银行烟台分行议付

Documents like commercial invoice and B/L must be presented to Bank of China Yantai Branch for negotiationwithin 20 days after the date ofshipment.

例句中的negotiation所对应的中文词语为“议付”,而不是“谈判”或“协商”。

例18.合同任何一方都不得转让本合同。

Neither party hereto shall assign thiscontract.

例句中的assign应译为“转让”,而不是“指派”。

另外,在表示商品规格时,经常使用MIN、MAX等词,Min的中文表示“…以上”,Max表示“…以下”。例如:纯度80%以上,英语的翻译为:Purity:80%MIN.,如果用above,就不合适。同样,水分2%以下的英文为moisture:2%MAX.。

国际商务合同中常见的此类词还有:诉讼(action);转让(alienation);对价(consideration);记名提单(straight B/L);共同海损(general average);凭指示(to order of);时效(limitation);托收(collection);清偿/补偿(satisfaction)

国际体系特征 第3篇

世界经济实践已经证明,中小微企业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稳定社会就业等方面具有大型企业所难以替代的作用与功能。然而,小微企业投融资需求得不到满足同样也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课题。在典型的市场经济国家(或地区)中, 政府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所占的比重较少,仅用于提供公共产品和准公共品,如公共基础设施和教育、科研卫生保健等。 而企业投资是社会投资的主体。企业作为责权利统一的市场主体,具有自主决策,承担风险的特质。虽然受到政府产业政策的引导,但其产权属性使之能够做到投资决策的独立性。对于中小企业的投资问题的研究就更多的是关注于微观视角的行为和效率等方面。

相对而言,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渠道更为重要,它直接影响其投资的决策和效率。但不同的地区在中小企业特征、 金融发展水平和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存在差异,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的发展路径和发展阶段,因此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模式也不尽相同。如一些西方发达国家, 基本上建立起了以市场为主,政府引导为辅,商业性、政策性和信贷模式相互竞争、相互补充的融资体系;而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由于金融抑制和金融约束问题依然存在,中小企业投融资体系的建设就显得较为滞后,市场化特征并不明显。 正是在政府与市场所确定的制度可能性边界约束下,不同地区的中小企业产生独特的特征。但无论如何,他们在投融资体系构建中所蕴涵的相似性和趋势性特征为各国(或地区)相互参照提供了可能性。研究表明,由于资源禀赋、市场环境的因素的差异,中国不能照搬外国的模式,但是经过消化的经验是可以用来为中国的制度建设服务的。

二、国际比较

从国际实践看,虽然不同国家(地区)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上具有不同的方法和方式,但是针对中小企业融资体系来说,可以发现他们大致有如下特点:

一是发达国家在对待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即通过形成一整套包括资金提供、信用担保、技术援助、信息咨询、政府采购、政策倡导、法律建设、税收支持等在内的健全完善的中小企业支持系统,保证金融体系和财政资金在中小企业中的良好运转和资金功能的正常发挥。同时在融资体系上,虽然各国的重点不同,但均有自己特色的代表性体系。大致分为几个层次:(1)发达的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如美国就有上万家专门从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中小企业投资公司,这些公司完全由私人拥有、管理并使用自有资本。(2)融资担保体系。(3)政府给予中小企业优惠贷款、贴息贷款、财政补贴等方式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援助。(4)利用风险基金为高科技企业的创业提供帮助;(5) 开辟 “第二板块”,为中小企业提供直接融资渠道。(6)保障体系。而且从整体上来看, 不同类型,不同成长阶段以及不同区域的中小企业都有符合自身特色的融资渠道和资金扶持政策。

二是各国或地区将融资担保体系作为提高中小企业金融信誉度,提升中小企业资金可得性的有效方式。政府在担保体系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是信用担保体系的主要推动者,美国、日本、欧盟各国都有专门的政府机构管理者。如美国SBA,日本中小企业信用协会等,但是运作机制不大相同。如美、欧盟地区主要以市场机制为基础,政府专门机构对项目考察、信用评估、担保费的收取乃至坏账的追偿等银行已经具有的职能不再重复设立。日本则是政府、金融机构和社会团体共同出资参与,自律和协调运行。德国、意大利强调中小企业协会与商业银行的合作,帮助中小企业获得商业性融资。综合前一点,可以看出政府通过直接或间接的不同方式支持中小企业,也通过担保或监督方式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促进商业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的融资供需对接,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效率。

三是各国或地区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并不是一个单独的问题,需要系统性的,多方位、多部门相互合作、协调和配合。纵观各国(地区)实践,首先,具有一个统一协调的政府管理机构。如美国SBA负责统筹协调全国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明确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取向。其次,大多数国家制定了保障中小企业融资的专门的法律法规。如美国的《中小企业融资法案》,加拿大的《中小企业贷款法案》等。许多国家以《中小企业基本法》 为母法,根据形势发展修订各种相关法律,并出台配套法,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法律体系,有力地保障了中小企业发展。 第三,依靠健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获得资金支持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充分条件,但没有高效的社会化服务,资金的使用效率将大打折扣。美国在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的同时,为其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系统性服务,如信息咨询、技术创新、科技研发等。如台湾地区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辅导、融资协调和财务管理等。

四是从小企业制度安排和运行机制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无论是偏好政府主导,还是偏好私人市场协调的经济体,小企业融资制度安排都非常重视私人市场与政府因素的协调。这种均衡体现在各国或地区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几乎都包含了政府财政支持和金融支持两个方面,而且他们的运行机制是政府与市场的有机结合。

在金融支持方面,金融机构的信贷供给毫无例外地是各国和地区中小企业外部融资主渠道。发达国家或地区具有的发达的金融业为中小企业融资便利提供了诸多的便利和服务,而且通过市场竞争在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形成合理有序的利益联结机制。如美国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则是宏观引导,微观市场。中小企业融资主要依靠发达的金融市场, 尤其是资本市场,政府则提供完善的法律、担保和服务体系。资金的提供者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经营管理,只要能得到合同规定的利益即可,信息的收集和对企业的监督则靠市场和法律来实施。整体来看,发达国家的金融体系对中小企业支持的差异并不大。

对于财政支持层面,较为充分地体现了政府政策意愿和市场运作的有机结合。如美国和欧盟各国的财政支持主要是对中小企业的税收刺激和放松政府对企业的干预行为,并有意识地利用政府的市场行为,运用资金引导支持企业创新发展1,属于市场导向型的财政支持。 日本通过设置一套完整的融资体系对进行技术创新的中小企业以直接的研究开发补贴,并以政府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为基础制定相关法律,通过金融、咨询等为中小企业融资及发展施加影响和作用, 侧重于政策协调性财政支持。

综合来看,美国和欧盟各国政府更加强调政府的服务功能,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的条件。日本不只是提供服务,更多地体现了融资功能。前者的行政成本、财政成本都比较小,正是小政府、大市场的成熟市场经济的选择。后者财政成本较高,行政审批较为繁琐,在政府主导型经济中更为有效,但容易产生道德风险。虽然如此,总体上发达国家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基本体现了政府扶持和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体现了在主导力量(市场或政策)下各类市场主体相互合作,相互促进、共生发展的组织机制和运行机制。 这有力地推动了市场主体之间的合理分工,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市场效率的提升。这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及发展都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三、对我国的启示

不同国家的实践是在不同的市场经济条件、社会环境下的产物,但是在投融资体系构建中所蕴涵的相似性和趋势性特征,对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和投融资体系建设具有很大的借鉴与启示意义。

第一,需要构建一个统一协调的政府管理体系。目前的中小企业管理体制机构重叠,政出多门,不当干预等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虽然2011年我国成立了有国务院领导担任组长的中小企业领导小组,但它发挥的是一种临时性、协调性作用,显然无法适应我国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要求。因此,借鉴国外的管理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可在原有中小企业局的基础上,扩展其职能, 成立直属于中央政府的中小企业管理机构,专门负责履行对中小企业各项事务的管理职责,加强对中小企业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领导和政策协调。

第二,加强对中小企业投融资体系的完善和健全。投融资体系本身的发展与中小企业的发展统一起来。我国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的投融资体系应该符合这个发展阶段的要求。借鉴国际经验,一是要继续深化我国商业银行的改革和发展,建立真正的商业银行;二是要完善中小企业的担保体系,在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的基础上,重点关注小微企业的信誉度的提升和获取贷款的能力的提高。同时要加强财政资金在融资担保方面的激励与引导。美国、日本等国的政府一般不干预企业的投资,但又十分重视企业的投资,并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和措施为中小企业投资服务。另一方面也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到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建设中。三是要继续完善我国多层次、多元化的资本市场,为中小企业的投融资拓宽渠道和增强机会。 四是鼓励创业投资、股权投资的发展。 通过资金引导天使资金、风险基金支持中小企业的创新和研发、支持处于发展初期的中小企业。

第三,建立健全社会化的投融资服务体系。各类中介机构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市场经济越发达,中介组织体系越完善。国际实践表明,通过为中小企业提供专业化、社会化的服务,尤其在资金融通、技术开发、信息服务、咨询诊断方面, 可以改善小企业融资的外部发展环境和自身的融资条件。为中小企业投融资服务的中介机构应十分注重自身的信誉, 并以科学、公正和可靠的服务赢得市场尊重。从国际经验看,培育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是发达国家通行做法,也是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和改善投融资困境的有效方法。而我国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融资规模、速度和效率。

第四,完善中小企业法律体系。法律是中小企业融资乃至一切经济活动的保障,健全的法律体系能够有效保护和扶持中小企业,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国际经验表明,通过法律确定中小企业的地位和基本政策方向是政府对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重要内容,也有助于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他们能够根据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而不断赋予法律新的内涵,使法律规定更加贴近小企业的实际,为促进小企业持续发展提供必要前提和保障。我国要继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清理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扩大市场准入范围,降低准入门槛,进一步营造中小企业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为中小企业营造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市场环境和法律环境。

摘要:中小企业成长是事关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其中的核心是融资体系的构建。中小企业投融资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是一个不断深化和演进的过程。中小企业投融资体系的具体构架应该表现为三个方面:在微观层面构建有活力的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的组织机构和适当的运行机制;中观层面建立有序竞争从而高效运行的金融市场以及良好的金融监管框架;在宏观层面实施稳定政策以及政府引导和推动的市场化进程。

国际经贸英语合同的行文特征 第4篇

1 用词特征

1.1 多使用正式和法律词汇以显示合同的正规性、准确性、规范性和庄严性

如:In case one party desires to sell or assign all or part of his investment subscribed, the other party shall have the preemptive right.

1.2 常用古体词

最突出的形式是把here、there、where加上介词而构成的复合副词。如:herein, hereof, herewith, thereby, whereas, whereby…;

1.3 同、近义词重复

如:This contract is made and signed;

1.4 多用shall来加强语气和强制力

如:This Contract shall be written in English in four copies…;

1.5 常使用外来词

如:ad valorem, pro rata, ex, force majeure, el creder。

2 用语特征

2.1 用语力求准确、明了、严谨, 决不可含糊不清或模棱两可

如:Party A shall send technicians at Party B’s expense to train Party B’s personnel within 30 days after singing the Contract.中划线部分不可缺少

2.2 多用主动语态, 少用被动语态

如:A.Party B is hereby appointed by Party A as its exclusive sales agent in Shanghai.B.Party A hereby appoints Party B as its exclusive sales agent in Shanghai.二者相比, B句更为明确、妥当。

2.3 多用现在时态, 少用将来时态

例如:Licensee may terminate this Contract upon the happening of one of the following events:

a.Licensor becomes insolvent or a liquidator of Licensor is appointed;

b.Licensor fails to perform its obligations under this Contract….

上述两条款都是规定签约以后的事项, 但是, 都不用将来时态而用现在时态。

2.4 多用直接表达方式, 少用间接表达方式, 这样才显得更为直截了当, 简洁有力

试比较:A.All persons, except those who are 60 years old or older, may be employed by this enterprise. (间接表达方式) B.All persons who are less than 60 years old may be employed by this enterprise. (直接表达方式) 。

2.5 使用某些约定俗成的短语

如:Whereas鉴于, in witness whereof以昭信守, therefore兹特, in consideration of以……为约因, 对价, now these presents witness兹特立约为据, in the presence of…见证人, for and on behalf of…代表某人, per pro.=per procurationem代理。

3 结构特征

(1) 采用章、条、款、项、大小标题等书写形式。

例如:

Article 12 Technical Information

1.Party B shall provide Party A with…

a.Technical know---how for processing the products;

b.Manuals for repair and maintenance of the equipment.

(2) 使用附录 (Annex) 、一鉴表 (Schedule) 等形式详列某些必要的细节作为合同的组成部分。

(3) 在合同前文之后使用定义条款。

(4) 合同中某些需要强调的部分用大写字母书写。

如:This AGREEMENT…WITNESS that WHEREAS…and WHEREAS…NOW THEREFORE, in consideration of…it is hereby agreed as follows:

国际经贸英语合同的语言及结构特色远不止此,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还要不断改革和简化, 研究和掌握合同英语的语言特色, 对草拟、翻译国际经贸合同有很大帮助。

摘要:国际经贸英语合同通过长期的实践形成一种约定俗成的语言特色。本文着重就用词、用语、结构等三个方面加以讨论。

关键词:国际经贸,合同,语言特色

参考文献

[1] HoltR.International Business Correspondence Handbook[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1999.

国际体系特征 第5篇

在国际金融危机和市场日趋国际化、竞争激烈化背景下, 政府相关部门如何更有效地把握中国零售市场特征, 在扩大内需中发挥零售市场的作用, 使内需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中国本土零售企业如何更深度地认识中国零售市场特征, 提高企业零售创新能力与国际竞争能力, 是摆在我国零售业面前的一项严峻挑战, 也是亟待理论研究的重大问题。本文选取中国零售市场的规模、成长性、消费能力、消费结构、集中度等具有代表性的指标, 从国际比较的角度, 研究了中国零售市场的特征。

一、文献回顾

随着零售业国际化趋势的日益明显, 处于产业链终端的零售业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

一些学者认为零售业国际化的失败在于没有认识市场之间的不同 (Burt et al[1], Constanza C. Bianchi;Enrique Ostale[2]) , de Mooij and Hofstede[3]、Constanza C. Bianchi, Enrique Ostale、Maharajh and Heitmeyer[4]还分析了选择海外市场时要考虑的因素。零售市场特征是抽象化的零售市场的实际状况和趋势,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零售市场, 同时它是国家、政府、企业制定政策、制度和做出决策的考虑因素之一。如何系统研究和把握国家零售市场的特征, 国内外学者开展了一些重要研究。如A.T. Kearney[5]、陈及[6]、姜振军、孙立[7]、Kazumasa Hanaoka, Graham P. Clarke[8]、王婷[9], 从不同角度对零售市场特征进行了分析, 得出了相关的结论, 但是零售市场特征指标没有统一。本文选择海外市场考虑的因素, 视为零售市场特征指标一起进行归纳, 发现零售市场特征指标主要包括零售市场定量指标 (规模、饱和度、吸引力) 和零售市场定性指标 (零售业态结构、零售并购、政府政策) 等, 归纳见表1。

中国零售市场是一个新兴市场, 是全球零售市场的日趋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 尚未见到从国际比较角度系统研究中国零售市场特征的研究成果。本文将中国零售市场同具有代表性的全球零售大国 (美国、日本) 及全球新兴国家同时也是金砖四国成员 (巴西、印度、俄罗斯) 的零售市场进行国际间比较, 研究中国零售市场特征。运用国际比较方法有利于国内外企业、投资者更好的把握和认识中国零售市场, 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实施计划, 同时在数据处理时需要注意汇率处理、时间选择等问题。另外, 本文选取中国零售市场的规模、成长性、消费能力、消费结构、集中度五个代表性的指标, 通过从各相关数据库收集相关数据、资料, 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分别对五个指标进行比较, 系统分析中国零售市场的特征。

二、中国零售市场的主要特征

市场包括有可能对一种产品的销售产生影响的全体公众 (德尼·林顿[10]) , 所以零售市场主要包括零售企业、消费者、政府以及其他零售相关者。零售市场各部分行为及相互作用的不同, 形成不同的市场特征。很多学者从市场规模 (仲文[11], 栾慧[12], 管涛, 马昀[13]) 、成长性 (汪洋溢等[14], 樊行健, 刘浩[15]) 、集中程度 (李卫兵[16], 肖挺, 邹晓琴) 考察行业市场的发展、现状及特征;同时, 零售市场与消费者息息相关, 消费者因为其消费文化和消费水平等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消费行为特征, 反应出来的消费率与消费结构影响着行业、经济的发展 (黄伟[17], 吴会冬[18]) 。零售业的发展还受到国家和地区政府法律法规以及基础设备、供应商关系的影响, 积极的政策和良好的基础设备形成良好的零售环境, 促进零售业的发展, 反之阻碍其发展。因此, 根据已有文献, 本文选取零售市场的规模、成长性、消费率、消费结构、集中度作为零售市场特征的特征指标, 并建立零售市场特征的概念模型, 如图1所示。

(一) 中国零售市场的规模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指全社会在一定时期内从零售市场上购买的消费品的总额, 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生产规模、产品结构、市场供应是否充足和合理, 反映着国内居民的收入高低、购买力水平、消费需求的满足和实现程度。许多研究往往把一个国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看成是研究国内零售市场变动情况, 反映经济景气程度以及用于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指标。

根据A.T.Kearney2009年发表的全球零售业发展指数报告显示, 新兴市场印度、俄罗斯和中国分列前三位, 三国经济发展和市场规模增速很快。其中, 中国的零售规模明显大于印度、俄罗斯的零售规模。2008年, 俄罗斯零售市场规模约为5 287.7亿美元, 印度零售业零售市场规模预计达到4 120.3亿美元, 中国零售市场规模达到了15 620.8亿美元, 超过印度和俄罗斯两国零售规模的总和。但是, 与市场规模占居世界前两位的日、美两国相比, 中国的零售市场规模相对比较小, 分别仅相当于他们的80.7%和39.4% (见表2) 。

数据来源:中经网统计数据库;数据采用加权汇率计算;日本数据:结合日本增长比率与2005年数据求得;印度数据根据麦肯锡报告预测值计算求得;巴西零售总额用净零售额数据代替, 数据来源巴西地理与统计。

根据商务部制定的《国内贸易发展十一五规划》的目标, “十一五”期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实际增长率将为11%, 到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13 196亿元, 消费品市场以每年增加1万亿元人民币的速度跃上新的台阶。2010-2020年, 中国消费需求将在经济增长中居于主导地位[19]。

(二) 中国零售市场的成长性

零售市场成长性是衡量一国零售市场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 能够反映出消费品市场的总体状况,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000-2008年, 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呈逐年上升趋势 (见表3) , 表现出了非常旺盛的消费需求。2008年的零售销售额达到108 488亿元人民币, 增长率达到21.6%。美国市场调研机构TNSRetailForward最新一项调查表明:在未来5年里中国的零售额将以两位数字的速度增长, 到2012年中国的零售市场销售额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零售市场[20]。

与中国相比, 日美国家零售市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比较低, 如表4所示。尤其是近年来, 绝大多数发达国家处于经济低迷时期, 经济增速介于零增长和低增长范畴, 国内人民生活和消费水平没有明显提高, 社会购买力处于呆滞状态。零售市场总体上呈低增长及下降趋势:日本于2000年到2008年平均下降0.26%, 美国2006年、2007年分别增长4.94%、3.24%, 2008年下降0.87%。另外, 欧美零售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已经形成了发达的零售体系, 零售总额不会有特别大的变动。尽管美国有足够的人口和市场规模支撑其成长, 但由于外资零售业的进入, 也使美国零售业趋于饱和[21]。

注:数据来源于《2008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数据来源: (1) 中经网统计数据库; (2) 因缺少印度的数据, 故没有将其列入表格进行比较。

(三) 中国零售市场的市场消费率

最终消费是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对于货物和服务的全部最终消费支出, 包括从本国经济领土和国外购买的货物和服务的支出, 不包括非常住单位在本国经济领土范围内的消费支出。最终消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可以用来衡量一国的消费率。表5将中国的市场消费率与发达国家和金砖三国进行比较, 列出了1990年、2004年、2005年、2006年全球典型国家的零售市场消费率。可以看出: (1) 中国的消费率逐年降低, 日本、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消费率整体上有所增加, 而且2004年以后相对比较稳定。 (2) 美国、英国、日本消费率非常高, 而同期中国的数值就低得多。这是与中国消费市场的特征紧密相关的, 主要包括政府政策因素、经济发展因素、收入分配因素、消费需求因素、商品供给因素、价格预期因素等。

自1990年以来, 中国的消费占GDP比率已经下降了近15个百分点, 在这次金融危机之后, 还在继续下降。尽管消费率下降在经济体发展中颇为常见, 但是这种下降的范围和幅度在现代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在美国, 即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驱动的全面工业化期间, 私人消费仍占GDP的50%以上。在工业迅速发展时期, 日本和韩国消费率仍保持在50%以上。消费率低下造成产业链“瓶颈”现象, 制约产业发展, 影响整体经济的发展。必须深度挖掘消费潜力, 释放消费者支出, 以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数据库。

(四) 中国零售市场的消费结构

消费结构反映人们的消费水平、消费质量和消费需求的满足情况。宏观消费结构是从整个社会考察的居民消费结构。我国政府消费支出和居民消费支出都有所增加。但是, 居民消费支出占最终消费支出比重呈现小幅下降趋势 (见表6) , 从2004的73.3%下降到2007年的72.0%。居民消费支出中, 城镇居民消费占很大的比例, 2004年到2007年间均在70%以上, 而其人口不到总人口的50%, 反应了我国不同人群消费的长期不均衡, 这与不同人群不同的收入水平有关。比较人口比重与消费比重的比值, 发现这种失衡现象依然存在, 而且越来越严重。如果能真正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 增强人民的购买力水平, 并不断激发农村市场的潜力, 扩大农村消费市场, 有助于整体消费支出和社会消费总额的增加。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局数据进行计算。

注:根据中国统计局发布数据制作。因为缺少日本2007年数据, 所以采用了2006年数据。

消费结构按人们日常生活中实际消费支出的不同方面或消费的具体形式, 可以形成吃、穿、住、行、用等形式不同的消费结构, 这也是世界大多数国家主要采取的分类方法[22]。我国零售市场消费结构借助居民消费支出结构来衡量, 但不包括住房和教育消费, 如表7所示。由表7可知, 从2004年到2007年, 我国零售市场消费比重从大到小依次是食品、交通和通讯、医疗、衣着、家庭设备, 食品消费比重逐年下降说明了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事实上, 自1995年以来我国城乡恩格尔系数持续走低, 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食品销售比重上升, 恩格尔系数呈现反弹趋势, 居民生活水平相对下降。家庭设备、医疗、交通和通讯消费比重总体都有所增长, 体现了我国零售消费结构由以货物消费为主转向货物消费与服务消费并重的发展趋势。其中医疗消费自2005年的明显增长之后出现小幅下降, 与我国的医疗福利政策有关。

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食品、衣着消费支出比重明显高于发达国家, 消费支出主要还是用于满足基本生活需要。早在1999年, 发达国家的这一比例就已经低于我国现在的水平;我国在医疗、交通通讯消费支出的比重明显低于发达国家, 说明我国居民对健康、安全、舒适、个性化的需求并不突出。其中交通通讯类支出, 在1999年就超过了我国的现有水平;家庭设备消费支出比重与发达国家基本趋同。由于消费支出绝对规模的差异, 所以消费的差异仍然现实存在。作为世界家电制造中心, 我国家电价格处于世界最低水平, 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家庭设备消费支出。

(五) 中国零售市场的集中度

行业集中度 CRn (Concentration Ratio) 可以用来衡量一个企业对该行业的垄断竞争程度, CR通常以该行业内销售额最大的前4家或前8家企业的年销售额之和占总行业销售总额的比例来计算, 即CRn =连锁百强前n位销售额/社会销售品零售总额 (n=4或8) 。根据贝恩的市场结构分类法, 如果行业的集中度 CR4≤30%或者CR8≤40%, 即属于竞争性行业。如果 CR4>30%或者CR8>40%, 则该行业为寡头性行业, 65%-75%为极高寡头垄断性行业。

中国零售商通过连锁经营、并购扩张等策略使零售市场的集中度越来越高, 市场势力日趋明显 (见表8) 。2000-2007年, 中国零售市场的集中度出现了持续提高的趋势, CR4、CR8、CR10、CR100分别从0.80%、1.23%、1.35%、2.87%逐步提高到3.65%、5.14%、5.64%、11.23%。2008年我国零售市场集中程度有所降低。

注:根据2000-2008年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对外发布的连锁百强数据制作。

与美国等全球零售先进国家比较, 中国零售市场的集中度仍然处于相对低下的水平。美国零售业在20世纪50年代末到80年代中后期零售业市场集中度CR4的平均水平约在16%以上, 欧洲前5位的零售商占据零售市场50%。2003年美国零售业市场集中度CR4和CR8分别为10.70%和14.60%, 分别是同期我国零售业市场集中度的4.12倍和3.75倍。我国连锁零售业的CR4低于4%, CR8也小于5%, 离CR4>30%或者CR8>40%相距甚远, 由此可见, 我国连锁零售业仍然处于一个规模集中度极其低下的状态, 连锁零售前4强或前8强没有形成行业领导地位。

作为全球经济终端行业代表的零售业, 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 其产业价值呈现了显著的高端化趋势。2000年, 沃尔玛首次超越埃克森美孚登上全球500强之首, 标志着流通领域资本的价值开始不断的攀升, 零售业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日渐提升。跨国零售企业凭借自身的资金优势、品牌优势, 开始要求供应商按照他们的要求来生产、包装商品, 通过供应链管理, 将供应商纳入其产业价值链中, 开始了对整个价值链的整合与管理。国家竞争优势也开始在全球零售价值链中得以进一步的巩固。中国的零售市场集中度偏低, 直接制约了中国对现代高端产业零售业的领导力, 影响了中国零售业的国际竞争力和零售强国目标的实现, 降低了国家零售产业的安全。

三、总结

为系统直观地从消费率、零售规模、集中度水平比较中国零售市场与国外零售市场, 把握和总结中国零售市场的特征, 本文制作了其中三个指标的综合比较雷达图 (如图2所示) 。

注:1-5分别代表美、日、巴、俄、印与中国的比值;纵向的0、2、4代表比值大小;其中日本的平均增长率为负, 印度数据缺少, 所以将比值定为零。

1.中国零售市场规模大。中国零售市场规模远大于新兴市场印度和俄罗斯规模, 而且其零售市场发展是三国中最快的。中国零售市场具有基数大, 发展速度快的特点。但就绝对值而言, 中国的零售市场规模与日美两国还有一定差距。

2.中国零售市场具有强劲的发展态势。多数发达国家已经形成发达的零售体系, 零售市场趋于饱和状态。而中国自1998年以来,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呈两位数增长, 零售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3.中国零售市场的消费率低下。近年, 日、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消费率水平都达到75%以上且趋于稳定。中国50%-60%的消费率只有发达国家的一半左右, 水平比较低, 而且还在不断地下降。国家需要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拉动内需政策, 提高零售市场的消费率。

4.中国零售市场城乡消费结构不均衡, 人口与消费比重失衡现象越来越严重。我国居民消费中食品消费比重有所下降, 医疗、交通通讯、家庭设备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但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零售市场食品消费比重依然处于高位, 医疗、交通的消费比重则比较低。

5.中国零售市场的行业集中度水平低。虽然我国的零售市场的行业集中度总体上在不断的提高, 但是与欧美国家高水平的行业集中度相比, 从图示上23、24可以看出, 中国零售行业集中度水平非常低, 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与特征 第6篇

1.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基本内涵

有人认为, 高等教育国际化可以理解为加强国际高等教育间的交流合作;积极向各国开放国内教育市场, 并充分利用国际教育市场;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上要适应国际交往和发展的需要;所培养的人才要具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具体来说, 就是瞄准目前国际上通行的标准与规则, 从本国本校实际出发, 制定相应的国际交流计划;扩大人员交流数量, 调整培养目标、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大力加强外语教学, 使学生掌握一到两门甚至三门外语, 加大课程中和学校活动中国际知识、国际理解和外国文化的比重;加强信息交流和情报网络期刊等基础建设;提高师资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为本校与其他国家学校之间学历学位的相互承认创造条件;选择优势学科重点扶持, 提高国际知名度等[1]。

有的学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概念:

(1) 将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置于世界背景之中, 以国际社会的视野而非仅从一国的角度进行考察和把握; (2) 不同国家、地区的高等学校通过多种合作方式在人才、信息、技术等方面进行经常广泛的相互交流, 实行一定程度的资源共享; (3) 不同国家的高等教育都能与那些符合教育规律、顺应历史潮流的国际高等教育惯例接轨, 在教学制度、学位制度和科研制度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国际通用性; (4) 高等学校要培养能在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中发挥积极作用的人才[2]。

也有的有学者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出现是多种教育内部和外部原因促成的; (2)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世纪交替之际各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 (3)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加强国际高等教育的合作与交流, 积极向各国开放国内教育市场, 并充分利用国际教育市场, 同时在课程、学方法、教学科研上适应国际交往和发展的需要, 是培养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 以使高等教育适应当前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全球化发展的需要[3]。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三大特点, 即:在高等教育发展的视野上突破国界与着眼于世界的开放性;在高等教育发展内容上注重各国经验和趋势的同一性或共同性;在高等教育发展目标和水平上追求现代性和先进性。笔者认为,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一个先进的、开放的、充满活力的体系, 是一个国家结合本国实际, 吸纳与借鉴国际上优秀的和通用的观念、方法与经验, 对本国的高等教育进行不断优化的过程, 是经济发展全球化、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产物, 是现代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未来的社会需要越来越多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复合型人才, 而培养人才的高等学校首先应具备这样的环境和条件, 并且高等学校将会在培养人才和科学研究等各项活动中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2.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特征

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特征, 笔者认为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学内容的国际化。教学的国际化应当包含教学思想、教学手段、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的国际化以及教学质量的评估等方面要与国际接轨;也就是说, 通过增设有关国际教育的专业或在原有的课程中增加相应的内容, 以实现上述培养目标。

(2) 科研的国际化。体现在科研选题要有创新, 特别是基础研究的选题应当立足国际学术前沿, 科研方法与成果具有国际先进水平;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表现为所培养的人才掌握现代文化与科学技术的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 具备国际竞争能力;

(3) 管理的国际化。管理的国际化反映在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科学的决策程序和良好的管理效益等方面。

(4) 教育合作的国际化。教育合作的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又一个重要特征, 主要包括师生互换, 学位等值, 学者互访, 国际联合办学, 合作研究, 共同研究, 学术会议等。古今中外的高教史已经证明, 选派本国大学生到高等教育发达的国家留学, 是借他国优势为自己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 而接纳外国留学生又是学习借鉴他国经验的良方之一。

3. 高等教育国际化不是高等教育西方化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不是高等教育西方化?对此国内学者有不同的看法。

有学者认为, 高等教育国际化不是全面西化, 而是在保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 不断吸收各国办高等教育的长处。例如, 把国际先进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与科研手段以及高效率的高等教育管理运行模式等引入我国, 促进我国的高素质人才培养, 促进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开放。高等教育国际化不是目的, 而是一个优化过程。在此过程中, 采用的主要方式有:国际大学间的交流与合作、学生交流、学者交流、信息交流、联合办学和合作科研等。[4]

有学者认为, 高等教育国际化不是全面西化, 而是在保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 不断吸收各国办高等教育的长处, 例如, 把国际先进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与科研手段, 以及高效率的高等教育管理运行模式等引入我国, 促进我国的高素质人才培养, 促进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开放。[5]

与上面学者看法不同, 有人认为, 高等教育国际化, 实际上就是高等教育西方化。就世界知识体系而言, 国与国之间存在发展不平衡的差异, 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 它的文化教育程度越高, 它的科学理论体系就越完整。例如:美国、苏联、日本, 这些国家垄断着世界知识体系的中心, 是知识的主要生产者和输出者, 主导着国际知识发展方向。而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知识生产和发展中居于次要位置, 它只是知识的进口者及消费者。所谓高等教育的国际经验及国际惯例, 在总体上不过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制造和发明, 是西方化的代名词, 因此我们说高等教育国际化在某种程度上就是高等教育西方化。[6]

笔者认为, 高等教育国际化不等于高等教育西方化。高等教育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必然产物, 是一种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物质基础, 又要求高等教育加强国际交流、培养适应全球化的高素质人才、发展国际教育产业;高等教育国际化除经济因素之外, 还有与之相关的政治斗争需要、国力竞争需要、东西方文化和意识形态竞争的需要以及高等教育自身发展需要等多种因素;高等教育国际化在共享教育资源、教育市场、人才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同时, 也尖锐地存在着教育资源的垄断和不公平竞争, 存在着教育趋同与文明疏导的分野, 存在着国际化和民族化的矛盾。

参考文献

[1]何天淳.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哲学思考及对策[J].研究.学术界.2003, (2)

[2]史贵全.国际化与民族化相结合: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J].高等教育研究.1996, (6) .

[3]李露.加入WTO与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现代教育科学[J].2002, (3)

[4]尚卫红.WTO与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J].云南教育.2002, (6)

[5]高英学.加入WTO与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J]..东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1, (1)

国际体系特征 第7篇

关键词:青年旅舍,消费,行为特征,满意度.

自从1998年青年旅舍被引入中国以来, 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 青年旅舍已遍及中国的大中城市。研究青年旅舍消费者的行为特征, 能及时了解其不断变化的需求, 从而提高服务品质, 提升中国青年旅舍的品牌质量。

一、北京国际青年旅舍的发展

北京作为我国最主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已经成为青年旅舍在我国发展的重要阵地, 其发展速度和规模非常引人关注, 但目前对其研究的文献却很少。北京青年旅舍接待的游客数量占全国接待量的一半以上, 且在游客中享有良好的口碑, 整体满意度较高, 目前主要采用网络营销模式[1]。吕斌等 (2007) 通过互联网检索的方式对北京的29家青年旅舍的分布和房间情况做了调查, 分析了北京青年旅舍发展的特点及问题, 并提出了加快管理规范化等策略[2]。

二、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调查问卷法和访谈法, 对北京地区青年旅舍客源市场、消费者满意度等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分析。本次问卷调查共历时近两个月, 调查对象主要是入住于万里路品牌旗下的22家青年旅舍的游客。问卷采取随机发放方式, 本次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 回收202份, 回收率为50.5%。经严格审定, 其中有效问卷为170份, 有效率为84.2%。

问卷由封闭式问题和开放式问题构成, 有多项选择题和态度测量问题。问题涉及旅客的出游时间、出游方式、停留天数、信息获取渠道、购买决策因素等问题, 以及旅客对青年旅舍的设施和服务的重要性/满意度评测。旅客的国籍, 性别等个人信息被放在了调查问卷的最后部分。

三、结果

1、客源市场细分

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显示, 青年旅舍的客源分布很广, 主要集中在欧洲和北美。排在前三位的客源国分别是英国、荷兰和加拿大, 占总数的38%。不同地理位置的青年旅舍的客源构成有很大差别。火车站附近的青年旅舍, 中国客人的比重较高 (约40%) ;开设在胡同区的青年旅舍则大多数由欧美游客构成 (约85%) 。入住青年旅舍的客人以20~30岁的青年人为主, 占63.5%;其次是20以下的年轻人, 占17.5%;31~50岁之间和50岁以上的客人分别占15.5%和3.5%。从性别上来看, 男性占51.8%, 而女性占48.2%, 二者比例接近1:1。在最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的调查中, 历史遗迹 (36.7%) , 美食 (17.1%) 和自然风光 (14.6%) 位列前三, 其次为购物 (12%) 、人造景观 (7.6%) 、民风民俗 (7%) 等。

北京青年旅舍的客源以散客为主, 团队旅客极少。独自出行 (35.3%) 和与朋友结伴出行 (32.9%) 是主要的出行方式, 二者共占68.2%。与家人一起出游的占23.5%, 最后是与配偶出游, 仅占8.3%。实行会员制是青年旅舍的一大特点, 但是在我国这一特征并不明显。在调查者中, 会员仅占28.2%, 71.8%的非会员占到了大多数。在受访者中, 24.7%的游客是初次选择青年旅舍, 28.2%的游客为二或三次, 7.1%的游客为四或五次, 而40%的游客为五次以上。可见, 消费者对青年旅舍的选择具有惯性。

2、信息渠道

网络是游客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 有33%的消费者通过网络获取旅舍信息, 根据自身情况加以选择, 并通过网上预订服务预订房间。同时, 28%的消费者根据朋友或“驴友”的推荐选择住宿地。此外, 旅行指南也是信息获取的渠道之一, 所占比例为24%。

3、消费决策影响因素

大部分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较高, 56.5%的受访者可以接受的床位价格是51~100RMB, 有22.4%的受访者选择50RMB以下的床位, 选择100RMB以上的受访者仅占到20.1%。青年旅舍的地理位置和住宿价格是决定消费者选择入住与否的最主要因素, 分别占到了35.9%和32.7%。预定服务、旅舍特色等因素也对消费者的决策产生影响, 分别占10.3%和8.9%。

4、消费者对北京青年旅舍住宿接待条件的认知

消费者对北京青年旅舍的整体满意度较高, 有52.9%的消费者表示满意, 有31.8%的消费者表示非常满意, 仅有14.1%和1.2%的消费者表示一般满意和不满意, 没有消费者对接待服务表示完全否定。

为了调查北京青年旅舍住宿接待设施的具体情况, 我们请消费者按照1~5 (1=非常不满意/非常不重要, 2=不满意/不重要, 3=一般满意/一般重要, 4=满意重要, 5=非常满意/非常重要) 五个层次进行打分。调查结果显示, 消费者对于北京青年旅舍住宿接待设施的需求以及青年旅舍实际的供给情况总体比较满意, 对于“干净的房间”、“公共活动室”、“游览信息”等方面都在“满意”以上, 对于“独立的浴室和厕所”、“厨具”、“洗衣设备”、“网络服务”等方面都在“一般满意”之上。总之, 顾客对于目前的供给比较满意。

四、结论

第一, 从细节处提升服务质量。顾客对青年旅舍接待住宿接待设施的评价表明, 虽然顾客的整体满意度较高, 但是在房间和厕所卫生、网络服务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90%以上的顾客认为房间的整洁干净“非常重要”, 因此青年旅舍的管理人员始终应该把客房卫生作为最基本的工作对待。在对接待设施重要性的调查中, 公共活动空间、网络设施以及洗衣设施被大多数旅客认为“重要”, 青年旅舍应该设法完善此类设施。

第二, 拓宽营销渠道。调查数据显示, 网络、他人推荐、旅行指南是游客获取青年旅舍信息的最主要渠道。因此, 青年旅舍应加强这几方面的营销宣传。完善网站的建设, 突出特色, 尽量提供详尽的信息, 可以包括图片、文字、视频介绍、驴友论坛、在线咨询等内容。认真对待游客提出的问题或批评, 并在网站上及时予以解答和解释, 为自己塑造良好的形象, 赢得顾客的信任。旅行指南是外国游客获取旅行信息的重要途径, 应不间断地在此类宣传册上发布住宿和旅行信息。另一方面, 选择住宿青年旅舍的顾客多具有惯性, 70%以上的顾客都是多次入住青年旅舍。针对顾客的这种偏好, 各地青年旅舍可建立一个联盟, 在联盟内开展营销。为入住本店的旅客提供其他旅游目的地的旅舍信息, 提供连锁服务。

第三, 合理定价。客源市场的调查结果显示, 30岁以下的青年人占到了顾客总数的70%, 多是没有固定收入的学生群体, 他们对价格的敏感度较高, 有32.7%的游客可能把价格作为首要的决定要素。另一方面, 大部分游客能够接受的床位价格是51~100元人民币, 青年旅舍在定价时应以此为依据。

第四, 提供增值服务。入住北京青年旅舍的游客基本上是以旅游观光为主要的旅行目的, 且调查显示, 他们对北京的历史遗迹、美食、自然风光尤其偏好。如果旅舍的管理人员能够发挥东道主的优势, 以上述三方面为重点, 为客人提供更加实用的旅行信息, 推荐个性化的旅行路线, 将大大提高该旅舍的吸引力。

第五, 合理选址。调查数据显示, 青年旅舍的地理位置是决定游客选择入住与否的最主要因素。区位优势将大大提升青年旅舍的竞争力。笔者认为, 青年旅舍选址的首要因素应该是周边有便利的交通, 便于客人出行;其次最好是临近景区或繁华的商业区, 当然这还应该综合考虑地价因素。并且, 就北京而言, 在城区的青年旅舍比在郊区的青年旅舍更会有竞争力。

第六, 建筑风格突出地方特色。目前, 北京青年旅舍的顾客群体以外国游客, 特别是英、美、加、澳等国的游客为主, 因此建筑设计应具有中国特色, 这能给游客带来更深的旅行体验。北京的青年旅舍的设计风格应保持老北京的特色, 四合院是值得推广的形式。同时, 针对游客单独出行和与朋友结伴同行的比例较大, 家庭游不断增加的情况, 青年旅舍在客房的设置上, 应以多人间为主, 并增加家庭房的比例。

参考文献

[1]王群, 杨继东, 高宏.经济型饭店经营管理实务[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5.

[2]吕斌, 黄翊, 李潇.北京青年旅舍经营现状与对策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 2007, 4:65-71.

[3]蔡晓梅, 张朝枝.青年旅舍在中国:现状与前景[N].桂林旅专学报, 2003, 14 (4) :31-37.

[4]刘瑶, 戴继洲, 程道品.青年旅舍在我国发展的优势存在问题及制约因素分析[J].商场现代化, 2006, 01Z:68-70.

[5]邵娟.国际青年旅舍在中国发展探讨[N].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1 (8) :64-66.

国际体系特征 第8篇

国际金融英语词汇基本上可分为两类:金融术语和普通词汇。金融术语指用于国际金融各领域、具有专业特点的词汇,它们大多在专业的金融英语辞典里可以找到。而当普通词汇用于国际金融语境中构成固定的词组时,就产生了在一般语境下使用时所不具备的意义。由于使用的领域不同,专业术语和普通词汇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本文试图从金融英语的词汇层面,对金融英语翻译进行探讨。

二、金融英语词汇特征

1. 专业术语词义的单一性

在一个学科领域内,一个术语只表达一个概念,同一个概念只用同一个术语来表达。这是一切科学术语最突出的特点,即:词义单一而固定。英汉金融术语也不例外,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对其有同一的解释。金融专业术语的单一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每个专业术语所表示的都是一个特定的金融概念,在使用时不能用其它任何词语替代。例如,在英语中credit standing(资信状况),不能用position来代替standing;standby credit(备用信用证),不能用spare来代替standby。汉语中也是如此,“资信”不能说成“诚信”,“备用”不能说成“零用”。二是某一个专业术语即使在民族共同语中属于多义词,在金融专业英语中也只保留一个义项,例如:listed company(上市公司),list在英语中解释为“清单”、“记入名单”、“列于表上”,而在金融专业英语中,它解释为“上市的”。汉语也同样,例如:停止参加某一个项目可以说是“放弃”,但如果中途不参加保险了,都说“退保”,而不说“弃保”。

2. 普通词汇词义的多义性

这种词的几个不同的汉语含义之间的差别比较明显,例如,“current”一词在金融英语中可以表示“活期的;经常的;流动的;现时的”等多种含义。如:Current account(经常账户)、Current assets(流动资产)、Current yield(现时收益率)。再比如,在“balance sheet”(资产负债表)中“balance”是为“资产负债”;而在“balance of payment”(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则为“平衡表”之义,而在“the balance of account”(账户余额)中又是“余额”。

3. 词语的简约性

典型的金融语体是一种明确可靠且具有权威性,能用来管理金融界、调节市场、解决矛盾的语言。它是由专家按照固定的模式加以编制并进行解释的语言,因此还具有简约的特色。

(1)缩略语。金融术语简约性的突出表现之一就是缩略语的大量运用。例如:

US$US Dollar美元

VAT value added tax增值税

(2)连字符术语。连字符术语多是金融英语的又一特点,金融英语大量使用连接号将两个甚至三个单词连为一体的复合形容词。运用连字符结构的优点在于使句子结构简洁精悍,避免歧义。例如:

The shares of publicly-traded companies are traded on stock exchanges,NASDAQ and in over-the-counter markets around the world.上市公司的股票在世界各地的股票交易所,纳斯达克和场外市场交易。

(3)名词连用。名词连用就是几个名词在不改变形式的前提下按一定逻辑排列在一起表示一个完整的新意思。金融英语词汇一般将名词置于修饰语之前,防止过多使用介词而造成语义不连贯。如:Repayment source(还款来源),而不是Source of repayment。

(4)借用俚语。金融英语中还常常出现借用俚语的情况,俚语和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wallflower是华尔街俚语,比喻那些不受投资商注意或青睐的产业,本义指聚会或舞会中受冷落找不到舞伴的人。但是中文中没有与wallflower直接对应的词;“一元美钞”的背后印有美国前总统的头像,同时又是绿颜色,所以称作“dead president”或“green back”;“sour bond”指无法还本付息的债券,sour本来指食物变质,这里运用了隐喻的修辞方法形容无法还本付息的债券如同变质的食物作废了。

三、常用的翻译技巧

1. 完全直译

鉴于专业术语词义的单一性的特点,在翻译专业术语和专有名词时一般采用完全直译的方法处理。如:Nostro Account(往账)和Vostro Account(来帐),以及European Monetary Union(欧洲货币联盟)和swap rate(掉期汇率)等。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完全直译时,应查证有关资料,根据权威的翻译确认译名的准确性和统一性,不得随意另起译名,也不得随意加添或减少字词。

2. 选择词义

金融英语中很多普通词汇是多义的,翻译时必须选择正确的词义。一般来说有三种选择词义方法:根据上下文和词的搭配选择、根据词类选择、根据专业选择。如:银行信贷业务中常说发放贷款,英语的发放二字可用“make,issue,launch”等,发放贷款可译作“to launch a loan”。但这里的launch一词若用在别处意思就不同了。如“to launch a movement,campaign,drive发起运动,搞活动”;“to launch a training program,class,course举办培训班”,“to launch a satellite发射卫星”。

3. 词性转换

词性转换,这一通用英语翻译中常用的技巧,也适用于金融英语的翻译。由于英汉两种语言表达方式和用词习惯存在差异,翻译时不可能原封不动地保留原文词类,多数情况下需要进行词类转换才能译得通顺、自然。

名词性转换,使形容词和动词具有名词性:

out standing(adj.→n.):各种未付的或未偿还的债务。

buoyant(adj.→n.):上升证券。价格上涨的股票,连续增值的证券。

动词性转换,使名词具有动词性:

invoice(n.→v.):给……开发票。

credit(n.→v.):贷记其帐户。

4. 避免专业误译

金融词汇翻译方面出现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翻译不准确、不统一。金融专业术语有其特定的内涵,每个专业术语基本上对应于一个特定的金融概念,因此翻译时不能随意用其他词语来代替。尽管金融术语有时在形式上仍是以普通名词表现出来的,但是在特定的金融语境之下,它就排除了作为普通名词的义项。如“commodity”一词作为普通名词,它在英语中有这样几个义项:

(1)an article of trade or commerce,esp.a product as distinguished from a service.

(2)something of use,advantage,or value.

(3)stock exchange.Any unprocessed or partially processed good,as grain,fruits and vegetables,or precious metals.

当然“commodity”作为金融词汇来使用时,它就只能取其第3)个义项,即“期货”之义,而不能用其他的义项。如果违反了金融术语内涵上的特定性,随意用普通义项来翻译金融语境中的词汇,就肯定会引发歧义。但是在有的金融文献的翻译中偏偏就有译者将“commodity”期货译为“日用品”。也还有译者将“看跌期权put option”译为“投入选择权”的情况。像这样的翻译都是典型的因为违反金融专业术语在内涵上的特定性而引发的翻译失准现象。“看跌期权”与所谓的“投入选择权”显然含义不同。

因此,金融专业术语的翻译尤其要反对“不懂装懂”的风气,译者如果仅仅从词典的意义中去检索,很可能造成误译,轻则闹笑话,重则带来经济上的巨大损失。

四、结语

要想做好金融英语翻译,译者需要通用大量英语和金融英语的词汇量,语言分析能力越强,经济金融、文化、政治等方面的知识越丰富,对金融英语的特征掌握就越好,同时还要熟练地运用各种翻译技巧,对汉语具有较强的驾驭能力,这样才能深刻、准确地反映原文的精神实质,另外利用有关工具书和文献资料做大量的翻译练习也很重要。

参考文献

[1]Rosenberg,Jerry M.英汉双解银行金融辞典.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6.

[2]陈仕彬.金融翻译技法[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2.

[3]陈玉清.金融专业英语词汇的学习与掌握[J].福建金融,2003,(2).

[4]郭尔平.金融英语词汇小议[J].大学英语,2000,(1).

[5]企鹅国际金融词典[Z].外文出版社,1996.

上一篇:泵站改造下一篇:人民币汇率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