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上道德与法治

2023-03-22

第一篇:人教版八上道德与法治

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网络培训总结

2018年3月13日,我有幸参加了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网络培训活动。老师为我们讲解了八年级新教材《道德与法治》的基本框架和教材内容分析,并从教材整体分析和教学建议做了细致讲解。培训中,我在老师的讲解下对新教材有了较深入的理解,受益匪浅。可以说新教材对我们教师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通过这次培训,我所获得的感想与体会可概括为以下三点:

一、知道了新教材的编写目的、内容的设计、教材特点。 培训中,老师主要从宪法部分来讲解,使我清楚的认识到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的编列目的在于同世界性学校德育变革相接轨,以顺应时代的变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新教材内容的设计重点在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关系上,采取的内容编列策略是知识、技能引领,活动穿插,在学习知识、技能中来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同时,在解决日常问题的活动过程中适时地结合学生身边的例子加以讲解,这样有助于提高课程教学的整体效果。使我清楚地认识到统编教材八年级《道德与法治》的内容是由哪些单元组成,各单元又有哪些知识点的组成,以及知识点之间的间联系,特别是有些框题的教学重点的点拨非常到位。唐老师讲解的基本框架框架和教材内容分析对我们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

二、认识到应该如何掌握新教材中的重难点。 通过老师的经典剖析,使我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新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政治素养;怎样才能将一个个知识点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政治教学过程中。我已经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学习,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新教材贵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在通俗易懂但却蕴含人生哲理的知识点中轻松愉快的提高内在的政治素养,形成科学合理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我的教学建议”中的“七用”实用而深刻。 老师精心准备、幽默风趣、现场说教激起培训教师的兴趣,特别是“我的教学建议”在一线教学中非常实在、有价值:

1.讲述幽默有趣的法治故事——用嘴说。 2.播放震撼人心的视频法治视频——用眼看。 3.培育理性严谨的法治素养——用脑思。 4.领悟教材编写的主旨方向——用心悟。 5.开展新旧教材的比较——用智研。 6.指引学生建设法治行为——用手做。 7.生发语言创新美——用情感。

此次培训,收获良多,老师精彩的讲述中让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这将成为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正确把握新教材的重难点、驾驭政治课堂的宝贵经验。

2018年03月22日

第二篇: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辨析题汇总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 1.作为社会成员,我们的身份是唯一的。

判断( × )或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理由:人们所处的社会关系是复杂多样的,所以,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的身份也不同。比如,我们是父母的子女,是老师的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等,这些不同的角色决定了我们的身份不同。 2.每个人都是独立的,既可以拥抱社会,也可以脱离社会。

判断( × )或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理由:它否认了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割裂开来。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3.亲社会行为是自然形成的,不需要培养。

判断( × )或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理由: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第二课 网络生活新空间

1.网络交往和我们的日常生活交往一样,没有区别。 判断( × )或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理由: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网络交往突破了现实交往中的角色限制,扩大了我们交往的领域、对象,改变了以往的交往方式,丰富了我们的人生经验。

2.网络信息非常丰富,我们都可以相信。 判断( × )或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理由:在网络时代,人人能够参与信息发布,信息变得丰富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网络信息良莠不齐,我们在遇到以下情况时,要提高警惕,防止被骗: 自称公检法要求汇款的;让你汇款到“安全账户”的;通知“中奖”、领取“补贴”却要你先交钱的;通知“家属”出事要先汇款的;在电话中索要个人和银行卡信息及短信验证码的; 让你开通网上银行接受检查的;陌生网站要求登记银行卡信息的。 3.在网络上,我们是自由的,不用遵守规则。

判断( × )或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理由:网络无限,自由有界。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网络言论负责,不制造和传播谣言,不泄露他人隐私,不恶意攻击他人,不宣泄负面情绪等。只有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才能做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三课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1.社会正常运行与社会秩序没有关系。

判断( × )或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理由: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只有大家有序地占据一定的社会资源和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才能避免混乱、减少障碍、化解矛盾。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社会秩序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能够让人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激发对生活的热情。 2.在当前的社会生活中,我们有着绝对的自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判断( × )或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理由: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3.规则在制定之后就不会再发生改变。

判断( × )或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理由: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一些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一些原有的规则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需要废除;一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化,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

第四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

1.别人应该尊重我,但我不需要尊重别人。

判断( × )或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理由:尊重是相互的,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受到他人尊重能够增强自尊、自信,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如满足感、成就感。相反.如果得不到他人的尊重与认可,往往会产生自卑感、挫败感等。

2.文明有礼是大人的事情,与中学生无关。

判断( × )或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理由: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会使人变得优雅可亲,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文明礼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维系社会正常生活的一种道德行为规范,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桥梁,在与他人的日常交往中,我们中学生也要做到文明有礼。

3.讲诚信,就应该在任何时候都要说真话,不能骗人。

判断( × )或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理由: 社会生活是复杂的。我们有时会面临两难的选择。当尊重他人隐私与对人诚实发生冲突时,我们应遵循伦理原则和法律要求,权衡利弊,做到既恪守诚实的要求,又尊重他人隐私。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1.只要违反了法律,就一定是犯罪。

判断( × )或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理由:根据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违法行为可以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都违反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但二者之间又有明确的界限。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必定违法。 2.我们中学生年龄还小,就算实施了犯罪行为也不要紧。

判断( × )或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理由: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尽管法律规定人到了一定年龄实行严重危害社会行为才可能构成犯罪,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年龄小实施犯罪行为也不要紧。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3.只要不犯罪,平时有些不良行为也没关系。

判断( × )或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理由: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旷课、夜不归宿、辱骂他人、强行索要财物、打架、赌博、偷窃等不良行为,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4.面对违法犯罪行为时,我们要不惜一一切代价去制止。 判断( × )或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理由:见义勇为作为高尚的品质,历来受到全社会的褒扬和敬佩。但是,我们身为未成年人,体力不具优势,心智尚未成熟,如果鲁养行事,自己极易受到伤害,也不利于制止犯罪,因此,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不仅要勇于斗争,而且要善于斗争,才能最有效地打击犯罪。

第三单元 勇担社会责任 第六课 责任与角色同在

1.责任的来源是唯一的。

判断( × )或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理由:从已有的生活经历中,我们不难发现。责任来自多个方面,包括对他人的承诺,职业要求、道德规范、法律规定等。

2.在生活中,我们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是承担着相同的责任。

判断( × )或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理由:在社会生活的舞台上.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随着时代发展和所处环境的变化,我们会不断变换自己的角色,调节角色行为。每一种角色都意味着承担相应的责任,不同的角色意味着要承担不同的责任。

3.承担责任只会付出代价,不会获得回报。

判断( × )或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理由:无论是谁,承担责任都会感受到责任沉甸甸的分量。因为承担责任不仅意味着付出时间、精力和金钱,而且意味着可能因为做得不好而受到责备,甚至受到处罚。但是,承担责任住往伴随着获得回报的权利。这种回报既包括物质方面,又包括精神方面,对我们而言,更重要的是精神方面的回报,如良好的自我感觉,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赞许等。

第七课 积极奉献社会

1.我们是中学生,年龄还小,没有能力关爱他人。

判断( × )或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理由:我们应心怀友善,学会关心、体贴和帮助他人。关爱不分大小贵在有爱心。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尽己所能为他人排忧解难、奉献社会,就是一个友善和值得称赞的人。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社会就会充满爱的阳光。

2.在任何情况下,只要他人有需要,我们就可以采取任何方式关爱他人。

判断( × )或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理由:面对复杂情形,我们要善于作出明智的判断,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在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的前提下采取果敢和理智的行动。另外,帮助他人时,要考虑他人的内心感受,不伤害他人的自尊心。

第四单元 维护国家利益 第八课 国家利益至上

1.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永远是一致的。

判断( × )或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理由: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但二者不完全等同。国家利益是关系全局的、长远的利益,有时难免同个人利益发生矛盾。 2.个人利益永远高于国家利益。

判断( × )或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理由: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当着眼长远、顾全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了国家利益,有时不仅需要放弃个人利益,甚至要献出自己的生命。我们要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捍卫国家尊严,坚决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作斗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积极维护国家团结稳定的局面。

第九课 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

1.国家安全与我们中学生没有任何关系。

判断( × )或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理由:国家安全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国家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前提。只有国家安定,我们才能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产、生活环境,生命安全、财产安全才能得到保障,才能获得安全感,进而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和未来。

2.维护国家安全是成年人的事,与我们青少年无关。

判断( × )或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理由:人人都是维护国家安全的主角。只有人为国家安全积极贡献力量,才能筑牢坚如磐石的堤坝,使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无法得逞。我们要认真学习有关国家安全和保密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治意识,积极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定义务,不断提高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善于识别危害国家安全的各种伪装,为维护国家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十课 建设美好祖国

1.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发展中没有面临任何问题。

判断( × )或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理由:在看到我国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们要正视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例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世界排名还不高,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居民收人差距依然较大,部分群众生活面临一些困难,等等。

2.只要确立伟大的中国梦目标,我们不用努力也能实现。

判断( × )或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理由:把中国梦变成现实,创造未来的美好生活,需要一代代人埋头苦干和接力奋斗,需要每个人在各自岗位上付出更多的辛勤和汗水。只有继续发扬实干精神,才能用我们的劳动创造新的辉煌。

第三篇:2017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总结

nmg--arq

大泓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 我与社会

1.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

答:除了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可以了解社会生活,还可以通过媒介(广播、电视、网络等)了解社会生活。 2.我们怎样关爱社会?

答: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关系国家发展,好好学习,将来为国分忧。 3.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如何?

答: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有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4.同一个人,为什么身份不同?

答: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5.置身社会生活的意义?

答: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随着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我们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在社会中成长

6.“社会化”的概念是什么?

答: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在社会生活中,我们通过学习社会知识,了解和认识社会,并从中获得社会经验,形成社会认可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7.如何理解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的关系?

答:1)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通过父母的抚育、同伴的帮助、老师的教诲和社会的关爱等,我们的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日渐养成,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2)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同植物生长需要阳光、空气和水一样,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8.为什么个人要参与社会实践,亲近社会?

答: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9.结合你的社会实践活动,谈谈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答: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10.参与社会生活对个人有哪些意义?

答:参与社会的过程,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我们只有主动关系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二课

网络生活新空间

11.网络丰富日常生活的表现有哪些?

答:1)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

2)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 3)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12.网络推动社会进步的表现有哪些?

答:1)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互联网大大促进了人才、资金、技术、物资的流动,已经成为社会生产的新工具、经济贸易的新途径。 2)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互联网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使人们更加便利、有序地参与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对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发挥着重要作用。

3)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互联网打破了地域界限,极大地拓展了文化交流的内容、场合及范围,提高了文化传播的速度。 13.网络时代,网络信息良莠不齐的原因是什么?

答:1)在网络时代,人人能够参与信息发布,信息变得丰富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

2)有的人有意无意的歪曲事实,误导大众;有的人随意宣泄情绪,谩骂、中伤他人,侵犯他人人格尊严;有的人实施网络诈骗,侵害他人利益;有的人恶意发布暴力色情和危害社会稳定的信息,造成恶劣影响。 14.沉迷网络的危害

答: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

大量冗余信息干扰人们的选择,耗费人们的时间;碎片化信息影响人们思考的深度;一些人因沉迷与网络、虚拟交往而疏离了现实的人际关系。

15.在开放的网络世界里,哪些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让人防不胜防?有什么后果? 答: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信息泄漏,手机窃听,窥秘偷拍等。

后果:各种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会给被侵权人造成困扰和伤害,给社会带来恐慌和不安。

合理利用网络

16.我们应该如何理性的参与网络生活?

答:1)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2)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信息,不应在无关信息面前停留,不应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更不可沉溺于网络,要学会“信息节食”。

3)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

4)网络无限,自由有界。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只有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才能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 17.如何辨别网络谣言?

答:注意信息出处;关注官方信息;对信息进行多方验证;辨识信息内容;向他人求助。

18.怎样让网络公共空间充满正能量?

答:1)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就身边一些公共事务向有关部门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表达我们的诉求,为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贡献自己的力量,让网络成为汇聚民智、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的重要渠道。 2)我们要在网上传播正能量。我们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网络媒介素养,共同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让网络公共空间充满正能量,高扬主旋律。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三课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维护秩序

1. 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社会秩序包括哪些?

答:社会管理秩序、生存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等都是与我们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社会秩序。

2. 社会秩序在社会生活中起到什么作用?

答: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3. 为什么说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

答:每个社会成员都有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只有大家有序地占据一定的社会资源和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才能避免混乱、减少障碍、化解矛盾,从此提高社会运行效率,降低社会管理水平。

4. 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它是如何体现的?

答:社会秩序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有序、整洁、安全的社会环境中,我们享有人身自由和财产安全,享有公平的发展机遇,从而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激发对生活的热情。 5. 什么是社会规则?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哪些?

答: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如道德、纪律、法律等。 6. 社会规则对社会秩序所起的作用有哪些?

答: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规则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安排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关系,如何作为社会一员享有权利,承担责任。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7. 对违反社会规则行为的处罚包括哪些?

答:对违反社会规则行为的处罚,既有法律、纪律等规定的强制措施,也有道德、风俗等包含的非强制性手段。

遵守规则

8. 自由与规则的关系如何?

答:1)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

2)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运行。违反规则、扰乱秩序的行为应当受到相应的处罚。 9.什么是他律和自律?

答:他律需要监督、提醒、奖惩等外在约束;自律即自我约束,就是严于律己,不断自我反省,克服已经发现的不良习惯,做到自觉遵守规则。 10.我们为什么要积极改进规则?

答: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一些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一些原有的规则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需要废除;一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化,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因此,我们要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寻求共识,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使之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11.维护与改进规则对我们的要求是什么?

答:1)我们要坚定维护规则。一方面要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规则;另一方面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 2)我们要积极改进规则。我们要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寻求共识,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使之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12.如何做到自觉遵守规则?

答: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第四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 尊重他人

13.我们为什么要尊重他人?

答:1)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2)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3)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 14.尊重他人对社会有哪些作用?

答: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尊重是相互的,尊重能减少摩擦,消除隔阂,增进信任,形成互敬互爱的融洽关系,从而促进社会进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15.怎样尊重他人?

答:1)积极关注、重视他人。尊重他人,需要我们考虑他人的感受,认真对待他人,给予他人应有的、适当的关注,而不冷落、忽视他人。我们应该重视他人,对他人的疑惑给予细致耐心的解答,对他人的请求给予热情的帮助。

2)平等对待他人。我们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平等待人要求我们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人格,对所有的人一视同仁。社会生活中,我们不能以家境、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的原因而轻视、歧视他人。

3)学会换位思考。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应该将心比心,体会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难处,包容他人,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他人。

4)学会欣赏他人。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人的潜质和特长,真诚地欣赏和赞美他人的优点和闪光点,给予他人积极的评价。让我们学会彼此欣赏,共同进步。 以礼待人

16.礼体现一个人哪些良好品质?社会生活中,礼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2)社会生活中,礼主要表现在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方面。 17.文明有礼对个人的重要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文明有礼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文明有礼会使人变得优雅可亲,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

18.文明有礼对社会有何重要意义?

答: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文明礼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维系社会正常生活的一种道德行为规范,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桥梁。诚恳、谦逊、平等、友善、倾听的态度,能够给对方亲切感、受尊重感,有助于人们友好交往,增进人们的团结友爱,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 19.文明有礼对国家的重要性有哪些?

答: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我国素来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在与外国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中国形象。我们举行的各种仪式,体现了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形象。

20.怎样做文明有礼的人?

答:1)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几点:以礼相待,态度谦恭,说话和气,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谈吐文雅,不说粗话脏话;与人交谈时,尊重对方,多用商量的口吻说话,不自以为是,不盛气凌人。2)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做到着装得体,举止稳重,彬彬有礼,落落大方。3)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诚实守信

21.什么是诚信?

答:1)基本含义: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用。

2)道德角度: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3)法律角度:诚信也是一项民法原则。现代社会注重信用体系和制度建设,民法意义上的诚信原则,更强调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讲信用、守诺言、诚实不欺。 22.诚信对个人的重要性有哪些?

答: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诚信是我们融入社会的“通行证”,一个人真诚老实、笃守诺言,无论走到哪里都能赢得信任。相反,如果弄虚作假、口是心非,就会处处碰壁,甚至无法立身处世。 23.如何理解诚信对企业的重要性?

答: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一个企业只有坚持诚信经营、诚信办事,才能塑造良好的形象和信誉,赢得客户;才能带来持久的效益,长盛不衰。 24.诚信对社会、国家的重要性有哪些?

答: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1)国无信则衰,社会成员之间以诚相待、以信为本,能够增进社会互信,减少社会矛盾,净化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和谐2)能够降低社会交往和市场交易成本,积累社会资本;3)能够提高国家的形象和声誉,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25.怎样树立诚信意识?

答:1)我们要真诚待人,信守承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 2)我们不轻易许诺,许诺的事就要做到,做不到要说明理由。

3)如果我们的行为产生了不良影响,就应不逃避、不推脱,勇于承认过错,主动承担责任,争取他人的谅解。

26.我们为什么要运用诚信智慧?我们应该如何处理诚实与保护隐私的关系? 答:1)原因:社会生活是复杂的,我们有时会面临两难的选择。

2)处理原则:当尊重他人隐私与对人诚实发生冲突时,我们应遵循伦理原则和法律要求,权衡利弊,做到既恪守诚实的要求,又尊重他人隐私。 27.请说出珍惜个人诚信记录的原因和怎样珍惜?

答:1)原因:个人诚信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日益受到重视,个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不断完善,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处处受限。

2)做法:我们要大力弘扬诚信文化,共同营造“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良好社会风尚,提高全社会信用水平,营造社会诚信环境,努力促进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

28.怎样做一个诚信的人?(践行诚信的要求)

答:树立诚信意识,运营诚信智慧,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法不可违

29.法律在社会生活中起到什么作用?

答: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法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法律还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的有效的准绳。 30.违法行为分为哪些类型?说明其内涵。

答: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如欠债不还的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是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如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如故意杀人的行为。

31.如何区分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

答: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就是我们说的犯罪。区分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的关键在于判断社会危害性是轻微还是严重。无论社会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32.举例说明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为有哪些,并说说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为属于哪种违法行为。

答:对于治安管理处罚法,我们平时了解的少,有些行为我们全然不知是违法行为,而一旦违法就应承担法律责任。例如,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为,属于行政违法行为。 33.社会生活中的民事活动有哪些?请举例。

答:购置财产、签订合同、劳动就业、经营创业、结婚等都是人们经常从事的民事活动。

34: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如何做到依法规范自身的行为?

答:从个人角度来看,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遵守法律、规避侵害;从社会的角度看,要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预防犯罪

35.请说出刑法的作用和内容。

答: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36.犯罪的含义和基本特征分别是什么?

答:1)犯罪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2)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37.刑罚的含义、主要内容、种类、

答:1)含义:刑罚又称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2)主要内容:限制或剥夺犯罪人的权益。3)种类:主刑和附加性。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有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38.我们为什么要预防犯罪?

答: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尽管法律规定人到了一定年龄实行严重危害社会行为才可能构成犯罪,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年龄小实施犯罪行为也不要紧。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39.怎样预防犯罪?

答:1)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我国预防未成人犯罪法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作了明确的规定,给我们划清了是非的界限,标示了生活中的“雷区”2)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制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善用法律

40.能够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有哪些?

答: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 41.说出诉讼的含义、重要性、分类。

答:1)诉讼是人民法院在诉讼当事人参与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纠纷和冲突的活动。 2)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 3)诉讼通常分为三种类型: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 42.当我们的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应该怎么办?

答:1)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我们要了解一些能够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在遇到法律问题时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

3)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我们可以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中的任何一个机关控告、举报,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4)如果受到非法侵害后采取其他方式不能解决问题,或者认定只有通过诉讼途径才能维护合法权益,我们就要使用诉讼手段,通过打官司讨回公道。 43.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为什么要善于斗争?

答:1)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当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维护正当权益。

2)见义勇为作为高尚的品质,历来受到全社会的褒扬和敬佩。但是,我们身为未成年人,体力不具优势,心智尚未成熟,如果鲁莽行事,自己极易受到伤害,也不利于制止违法犯罪。因此,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44.生活在法治的国家里,我们应该怎么办?

答:我们要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做到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努力成为一名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第三单元

勇担社会责任 第六课

责任与角色同在 我对谁负责

谁对我负责 1. 什么是责任?

答:责任是一个人分内应该做的事。 2.责任的来源有哪些?

答:责任来自对他人的承诺、职业要求、道德规范、法律规定等。 3.生活中你扮演哪些角色,分别承担哪些责任,并总结责任与角色的关系。 答:作为子女,孝敬父母是我们的责任;作为学生,遵守学校纪律、认真学习是我们的责任;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应该遵守社会规则、维护公共秩序;作为中华儿女,我们应该做到“位卑未敢忘忧国”,心系祖国的前途和命运。责任与角色的关系:每一种角色都意味着承担相应的责任。

4.我们每个人首先要对谁负责?其表现有哪些?

答: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首先要对自己负责。小到按时完成作业、为自己的一次约定守时,大到终身信守承诺、认真做事,都是对自己负责任的表现。 5.哪些人在为我们的成长和幸福生活承担着责任?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答:父母、老师、解放军战士等很多人在为我们的成长和幸福生活承担着责任。启示:学会感恩,主动关心、帮助和服务他人,在辛苦付出中体验对他人负责的快乐和幸福。 6.承担责任的意义是什么?

答:只有对自己负责的人,才能使自己的潜能得到充分挖掘和发挥,才有资格、有能力、有信心承担起时代和国家所赋予的使命。只有人人具有责任心,自觉履行应尽的责任,我们才能共享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做负责任的人

7.承担责任会付出哪些代价?会获得哪些回报?

答:代价:无论是谁,承担责任都会感受到责任沉甸甸的分量。因为承担责任不仅意味着付出时间、精力和金钱,而且意味着可能因为做的不好而受到责备,甚至受到处罚。

回报:承担责任往往伴随着获得回报的权利。这种回报既包括物质方面,又包括精神方面。对我们而言,更重要的是精神方面的回报,如良好的自我感觉、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赞许等。 8.我们怎样对待那些自己可以选择的责任?

答:1)我们应该有勇气凭借自己的经验和智慧,对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作出正确的评估,作出合理的选择。

2)我们一旦作出选择,就应该义无反顾地担当起应负的责任。

9.我们怎样对待那些不是自己自愿选择的责任?(或怎样理解“我承担,我无悔”?) 答:1)虽然有些应该做的事情不是我们自愿选择的,但是我们仍然应该自觉承担相应的责任。

2)我们往往无法改变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位置,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对待应该做的事情的态度。

3)只要我们把它们当作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担在肩头,不抱怨、不懈怠,全身心地投入,同样能够把事情做的很出色。 10.承担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的意义有哪些?

答:在我们的周围,有许许多多履行社会责任却不计代价和回报的人。正因为他们敢于承担责任,敢于担当,我们的生活才更加安全,更加温暖,更加充满阳光和希望。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勇于承担责任,在开拓人生奉献社会的进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

第七课

积极奉献社会 关爱他人

11.什么是关爱?关爱有哪些特点?

答:关爱就是关心爱护。每个人都被他人关爱着,也都在关爱着他人。关爱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12.人与人之间为什么要互相关爱?(关爱的重要性是什么?)

答:1)关爱传递着美好情感,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是维系友好关系的桥梁。 2)关爱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润滑剂和正能量。关爱使人们在交往过程中互谅互让,相互尊敬,与人为善,增进信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氛围,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3)关爱他人,收获幸福。从一定意义上说,关爱他人就是关爱和善待自己。 13.怎样关爱他人?(或关爱他人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1)关爱他人,要心怀善意。当他人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在道义上给予支持,物质上给予帮助,精神上给予关怀。

2)关爱他人,要尽己所能。关爱不分大小,贵在有爱心。

3)关爱他人,要讲究策略。帮助他人时,要考虑他人的内心感受,不伤害他人的自尊心;面对复杂情形,要善于作出明智的判断,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在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的前提下采取果敢和理智的行动。 14.关爱他人的技巧和策略有哪些?

答:帮助他人时,要考虑他人的内心感受,不伤害他人的自尊心;面对复杂情形,要善于作出明智的判断,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在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的前提下采取果敢和理智的行动。

服务社会

15.为什么要服务社会?(或服务社会的意义是什么)

答:1)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该看他得到什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无一例外地享用着社会所提供的生活和学习条件,人人都有责任回报社会,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只有积极为社会做贡献,才能得到人们的尊重和认可,实现我们自身的价值。2)服务社会能够促进我们全面发展。我们的视野不断拓展,知识不断丰富,各方面能力不断提升。 16.怎样服务和奉献社会?(或服务和奉献社会的做法有哪些?)

答:1)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2)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热爱劳动,爱岗敬业。

17.社会公益活动的具体形式有哪些?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具体形式:环境保护、社区服务等都是社会公益活动的具体形式。我们可以在社区、公园、车站等公共场所纠正不文明行为,可以到科技馆、博物馆做志愿者。 注意的问题:无论参加哪种形式的社会公益活动,我们都要从实际出发,讲究实际效果。

第四单元

维护国家利益

第八课

国家利益至上 国家好

大家才会好

1. 什么是国家利益?国家利益涉及哪些领域,包括哪些利益?

答:1)国家利益是一个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生存需求和发展需求的总和,包括人口、领土、主权和政权等,它们关系到民族生存、国家兴亡。

2)国家利益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领域,包括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文化利益等。 2.国家的核心利益有哪些?

答:国家的核心利益包括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

一、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国家主权又称主权,是指一个国家独立自主处理自己国家内外事务,管理自己国家的最高权力。主权是国家区别于其他社会集团的特殊属性,是国家的固有权利。) 3.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是怎样的关系?

答:1)在我们国家,国家利益反映广大人民的共同需求,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国家利益至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二者相辅相成。

2)人民利益只有上升、集中到国家利益,运用国家的工具,才能得到真正的维护。国家利益只有反映人民利益,依靠人民艰苦奋斗,才能得到真正的实现。

3)在当代中国,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是高度统一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将国家和人民视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将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

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4.我们怎样树立维护国家利益意识?

答:1)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我们要心怀爱国之情,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观念,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2)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我们要树立和增强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 3)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我们要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5.我们如何捍卫国家利益?

答:1)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当着眼长远、顾全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

2)为了国家利益,有时不仅需要放弃个人利益,甚至要献出自己的生命。 3)我们要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捍卫国家尊严,坚决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作斗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积极维护国家团结稳定的局面。

第九课

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 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

6.什么是国家安全?

答: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可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

7.为什么要维护国家安全?

答:1)国家安全是实现国家利益最根本的保障,关系人民幸福、社会发展进步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要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切实增强国家安全意识,以实际行动维护国家安全。

2)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国家政权和主权受到威胁,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国家的生存就会受到挑战。国家安全有保障,经济社会才能不断发展,祖国才能更加繁荣富强。

3)国家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前提。只有国家安定,我们才能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产、生活环境,生命安全、财产安全才能得到保障,才能获得安全感,进而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和未来。

8.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或怎样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

答: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9.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需要我们怎么做?

答:面对国家安全形势的新变化,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我国要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网络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

维护国家安全

10.我们应该怎样维护国家安全?

答:1)维护国家安全需要我们每个人作出贡献。维护国家安全是我们的共同责任,我们要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树立国家安全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自觉维护国家安全。 2)维护国家安全,人人可为。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为维护国家安全贡献智慧和力量,既可以为维护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便利和协助,也可以为维护国家安全积极建言献策;既可以检举、制止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也可以监督和维护国家安全工作的开展。 11.我们怎样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义务?

答:1)我国宪法和法律明确规定了公民和组织应当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我们要认真学习有关国家安全和保密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治意识。2)每个公民都应严格遵守有关国家安全的法律规定,积极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定义务,不断提高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善于识别危害国家安全的各种伪装,为维护国家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十课

建设美好祖国 关心国家发展

12.用自己的观察或感受的一件事说说祖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有哪些?

答:感受:飞驰的高铁列车大大方便人们出行,异彩纷呈的演出和展览丰富了百姓的文化生活,听证会的召开和新闻发布制度让政府决策更加透明,我们的衣食住行用条件也更加充分…….. 成就:我国经济增长成就显著,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民主法治建设深入推进,人民的权利和自由得到切实保障;文化建设让中华文明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科技创新成就斐然;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综合国力显著提升,祖国的伟大成就令世界瞩目,让我们倍感自豪。 13.我国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在发展中仍面临哪些问题?国家采取了哪些积极措施?

答:面临的问题:例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世界排名还不高,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居民收入差距依然较大,部分群众生活面临一些困难等等。 采取的措施:国家正在采取各种积极措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着力解决各种发展中的问题,不断取得积极成效。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14.为什么说劳动非常重要?

答: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都是通过劳动实现的;生命里的一切辉煌,都是通过劳动铸就的。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素以勤劳智慧闻名于世。今天,我们国家所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是广大人民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换来的,中国人民用实干精神创造了今天的辉煌。 15.把美丽的中国梦变成现实需要发扬什么精神?

答:把中国梦变成现实,创造未来的美好生活,需要一代代人埋头苦干和接力奋斗,需要每个人在各自岗位上付出更多的辛勤和汗水。只有继续发扬实干精神,才能用我们的劳动创造新的辉煌。

16.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对青少年有哪些要求?

答:少年兴则国家兴,少年强则国家强。我们是祖国的未来,一定要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努力学习,积极探索,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学习者、劳动者、奉献者,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担负起历史重任,让青春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第四篇:2018春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第一课 维护宪法权威第一框 公民权利的保障书第1课时 国家权力属于人民【教学目标】1.知道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2.知道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3.增强主人翁的责任感,依法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教学重点】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教学难点】理解宪法关于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具体规定。【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教学过程】情境导入 生成问题在我国存在很多国家机关,如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什么我国很多国家机关的名称里有“人民”二字?师:这说明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本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体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自主学习 梳理新知1.我国是__人民民主专政__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__人民__,这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2.我国宪法第一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__工人阶级__领导的、以__工农联盟__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www-2-1-cnjy-com3.宪法规定,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__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__。4.广大人民通过__人民代表大会__行使国家权力,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5.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归根结底就是要保证__人民当家作主__的权利。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活动一 我国国家性质和经济制度的基础材料一 我国宪法第一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材料二 宪法规定,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探究:以上两则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学生讨论回答。小结:(1)我国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2)我国宪法规定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这一制度保证人民成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成为国家的主人。

活动二 宪法规定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探究并分析下列图片,思考问题: ,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预算执行情况报告

,企业职工代表大会表决方案

,村民参加村务公开会

,年满18周岁的学生投票选举人民代表大会 上图中,公民通过哪些途径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分组讨论。学生代表回答,教师作点评。小结: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广大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贯彻于国家生活的各个领域和方面。活动三 宪法规定公民基本权利材料一 在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涵盖了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大致可以分为: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监督权、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利和自由等。 材料二 我国建立了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小结: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活动四 参与政治生活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在第二届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中,中学生扮演政协委员,通过实地调研撰写了大量提案。其中《关于进一步开展中小学节俭教育的提案》《关于完善学生社会实践体制的提案》和《关于加强公共场所母婴室建设的提案》被评为“最佳提案”。在全国政协委员的指导下,学生们继续修改和完善这些提案,最终形成能够提交政协会议的正式提案。2016年3月1日,他们将提案交到三位全国政协委员的手中,由这些政协委员提交给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中学生通过撰写提案参与到国家事务中,这给我们什么启示?小结: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归根结底就是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我们要依法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担当起国家主人应尽的责任。

归纳总结 提升能力 达标测评 巩固新知1.在我国,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机关是( B )A.国务院

B.人民代表大会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各级人民政府2.我国宪法第一条第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________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B )A.毛泽东

B.工人阶级C.习近平

D.中国共产党3.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很广泛,包括( D )①平等权

②人身权利③政治权利

④财产权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4.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 A )A.人民

B.公民C.工人阶级

D.中国共产党5.在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涵盖了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这说明我国公民基本权利的( B )2A.真实性

B.广泛性C.一致性

D.单一性6.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归根结底就是要保证人民________的权利( C )A.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B.管理社会事务C.当家作主

D.参与政治生活7.某中学九年级学生开展“模拟人大”活动,学生人大代表听取了学校工作报告和未来一年的工作规划。向学校提交了关于抵制网络不文明用语、校园欺凌与暴力等议案,并对议案进行充分讨论和表决。中学生“模拟人大”活动( D )A.履行了人大代表的职责B.行使了监督政府的权利C.实现了学生对学校事务的决定权D.担当起学校主人应尽的责任第2课时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教学目标】1.认识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知道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宪法的原则。2.知道我国宪法保护人权的内容十分广泛。3.懂得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知道我国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是如何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4.增强法治观念、弘扬法治精神,为推动人权的实现而努力。【教学重点】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的宪法原则。【教学难点】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具体做法。【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情境导入 生成问题 ,发展义务教育

,提供营养午餐

,开办农家书屋

,开展再就业培训以上四幅图的共同点是什么?请列举自己感受到的国家改善公民生存与发展状况的实例。师:从以上事例中,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我国人民的生存与发展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人民生活得越来越幸福,越来越有尊严。本节课我们来学习我国人权方面的知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自主学习 梳理新知1.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__自由__、__平等__地生存和发展。2.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__尊重和保障人权__的理念,采取各种措施积极保护和促进人权。3.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__我国公民__,也包括__外国人__等,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__群体__。4.__尊重和保障人权__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5.立法过程中应当依据__宪法__,规范立法权的行使,丰富公众参与立法的形式,保证立法的__科学性__、__民主性__。【6.行政机关在执行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__依宪施政__、__依法行政__、__简政放权__。www-2-1-cnjy-com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活动一 我国人权的广泛性阅读分享下列材料,谈谈自己的感悟。材料一 为落实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中国政府先后制定了《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年)》《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2—2015年)》和《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6—2020年)》。中国政府不断加大各项人权保障力度,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得到全面加强,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全社会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明显提升,国际人权交流与合作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事业迈上新台阶。材料二 2016年12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发展权:中国的理念、实践与贡献》白皮书。它指出,发展权是一项不可剥夺的人权,象征着人类尊严和荣耀;发展权的主体是人民:发展权是个人人权与集体人权的统一,它的实现是一个历史过程,它的保障必须是可持续的,它应为各国人民共有共享。2·1·c·n·j·y 学生谈感悟。小结: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宪法保护的人权的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活动二 尊重和保障人权材料一 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包括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在内的教育法律体系。材料二 2016年9月29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推进服务事项网上办理:“凡与企业注册登记、报告、变更注销、项目投资、生产经营、商标专利、资质认定、税费办理、安全生产等密切相关的服务事项,以及与居民教育医疗、户籍户政、社会保障、劳动就业、住房保障等密切相关的服务事项,都要推行网上受理、网上办理、网上反馈,做到政务服务事项‘应上尽上、全程在线’。”材料三 原告柯先生乘坐被告某公司的客车发生交通事故而严重受伤,司法鉴定为二级伤残。在案件审理过程中,人民法院了解到柯先生经济困难且身在边远地区、家属无力到庭等情况后,积极与被告沟通,前往柯先生住地开庭,促成双方当事人和解,被告当庭支付给柯先生28万元赔偿款。2-1-c-n-j-y1.材料一为保障公民的什么权利奠定了法律基础?2.材料二中的这一举措,有人认为它能够让政府服务更便捷。你怎么看?3.材料三中人民法院的做法对于保障柯先生的合法权益有何积极作用?学生讨论回答。小结:(1)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立法机关应当保证立法的科学性、民主性。(2)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3)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归纳总结 提升能力 达标测评 巩固新知1.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 C )

A.人快乐地活着

B.人的衣、食、住、行有保障C.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D.人的生命健康权不受侵犯2.在我国人权具有广泛性。人权的广泛性体现在( D )①人权主体的广泛性 ②人权内容的广泛性 ③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④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权利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3.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是( C )A.保证立法的科学性、民主性

B.依法行政C.尊重和保障人权

D.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第二框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第1课时 组织国家机构【教学目标】1.知道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了解我国人民是如何行使国家权力的。2.知道民主集中制是我国国家机构实行的原则,了解我国国家机构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的主要体现。【教学重点】宪法组织国家机构的表现。【教学难点】民主集中制原则。【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情境导入 生成问题同学们,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你知道人民是如何行使国家权力的吗?师:我国人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并由此产生各种国家机关,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各项权力。今天,我们就了解一下我国的国家机构。自主学习 梳理新知1.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__人民__。__人民代表大会__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2.宪法通过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明确国家机构的__组成__、__任期__、__工作方式__等内容,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__民主集中制__的原则。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活动一 宪法明确各级国家机关的产生材料一 我国宪法第三条第二款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2材料二 我国宪法第三条第三款规定:“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请根据上述两则材料,绘制思维导图体现人民是如何行使国家权力的。 小结: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 第2课时 规范权力运行

【教学目标】1.知道我国宪法严格规范国家机构职权的行使,认识到对权力的制约的必要性。2.懂得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3.认识到权力就是责任的,责任就要担当,树立责任意识,依法规范行使权力。【教学重点】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教学难点】如何规范国家权力的行使?【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情境导入 生成问题 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上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2师:总书记的这段讲话明确告诉我们,要规范权力的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要依法行使权力。自主学习 梳理新知1.宪法不仅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相应的职权,而且__严格规范职权的行使__。2.__规范国家权力运行__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这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3.国家权力必须在__宪法__和__法律__限定的范围内行使。4.人民通过宪法和法律将国家权力授予国家机关,对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来说,权力就是__责任__,__责任__就要担当。5.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__法定的途径和方式__行使。凡不按__法定程序__行使权力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活动一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跟同学交流一下你对如图漫画寓意的理解。公章表示:__________笼子表示:__________阳光表示:公开透明和接受监督。漫画的整体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结:(1)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于民;如果被滥用,则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2)必须对权力的行使进行制约,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3)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实现,这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活动二 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学生阅读分享教材P14王某因受贿罪和滥用职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并被依法追缴违法所得的案例。思考:这一案例给我们什么启示?小结:(1)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国家机关行使权力应当有法律依据,不能超越权限行使权力,也不能因宪法和法律对某一领域未作规范而擅自行使权力。(2)任何超越权限、滥用职权的行为均属无效。对于滥用权力的行为,要追究相关组织和个人的法律责任。活动三 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学生阅读分享教材P15某县商务局办公室主任李某因玩忽职守罪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例。思考:结合这一案例,谈谈你的看法。小结:人民通过宪法和法律将国家权力授予国家机关。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来说,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活动四 按法定程序行使权力学生阅读教材P15小康的爸爸纠正了办案人员的做法,认真听取了张某申辩的事例,及小康与同学们的对话,谈谈你的感悟。2·1·c·n·j·y小结: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凡不按法定程序行使权力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归纳总结 提升能力

达标测评 巩固新知1.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因此任何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都必须( C )①把权力直接交给人民行使 ②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 ③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 ④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代表人民行使权力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2.如图漫画,理解正确的是( D ) ①必须对权力的行使进行制约 ②权力要在阳光下运行 ③规范权力运行是为了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④如果不规范权力运行,则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第二课 保障宪法实施第一框 坚持依宪治国

【教学目标】1.认识到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2.懂得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3.认识到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增强宪法意识,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权威。 【教学重点】宪法是根本活动准则,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教学难点】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树立宪法至上的观念。【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情境导入 生成问题2016年12月4日,在第3个国家宪法日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自主学习 梳理新知1.我国现行宪法内容包括序言、总纲、__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__、__国家机构__、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共四章一百三十八条。2.我国宪法是__人民意志__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__根本__法。3.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__最根本__、__最重要__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4.__宪法__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5.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__依宪治国__,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__依宪执政__。6.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__最高法律地位__、__法律权威__和__法律效力__。7.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__基础__,是整个法律体系的核心。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活动一 我国宪法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我国现行宪法是新中国第四部宪法。在这部宪法诞生过程中,宪法修改委员会多次广泛征询各地区、各部门、各阶层的意见,并发动和组织广大群众进行全民讨论。全国80%以上的成年公民参加了讨论,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也参加了讨论。探究:我国为什么要对宪法草案进行全民讨论?小结:(1)我国宪法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2)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2·1·c·n·j·y活动二 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以及各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应当公开进行宪法宣誓。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努力奋斗!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小结: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宪法集中体现人民的共同意志,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能凌驾于宪法之上,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活动三 宪法的地位和效力材料一 我国宪法规定:受教育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国家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制度实施。www-2-1-cnjy-com材料二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材料三 宪法的制定遵循特定的制宪程序。宪法的修改必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其他法律的制定和修改只需依一般程序,由立法机关过半数通过。探究:上述三则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小结:(1)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而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内容通常只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是对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规定,是对宪法的具体化。(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

第五篇:2018年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末检测题

(时间:60分钟 满分:60分)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30分) 1.新中国成立68年,我国的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德国《南德意志报》以《上升和下降的两个世界大国》为题称,20年前,这个世界上还没有人拿中国和美国做比较,但20年后,中国已经是与美国并行的世界大国。我们感受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的途径有( B ) ①查阅图书等文献资料 ②到农村、城市进行实地调研 ③参观博物馆,观看实物变迁④听长辈讲故事或者听专题讲座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京发布。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在自主发展方面,特别强调信息意识培养。作为中学生,培养信息意识,我们应该( D ) A .多涉猎书本信息,少关注社会信息 B .减少网络使用,维护信息安全

C .沉迷网络、兼收并蓄,锻炼数字化生存能力 D .努力学习信息技术,充分利用互联网学习和生活

3.2017年春节期间,浙江宁波动物园一游客为逃票翻过了两道三米多高的围墙、一道铁丝网和栅栏,进入园内。又无视墙外的警告,爬进了老虎散放区,近距离观虎时被老虎拖咬身亡。这启示我们( A ) A .要有规则意识,自觉遵守公共规则 B .要尊重弱势群体,关爱他人 C .要珍爱生命,远离野生动物 D .要增强权利意识,积极争取赔偿

4.杭州市图书馆从2003年开始,允许乞讨和拾荒者入内阅读,当有人质疑图书馆向乞讨者开放有碍观瞻时,馆长回答:“我无权拒绝他们来读书,但您有权选择离开。”从这件事中我们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B ) ①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 ②平等待人要求对所有的人一视同仁 ③每个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 ④不能歧视他人、轻视他人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5.初中生张某在长途客车上看到有小偷作案后,悄悄在手机上写下“你的钱包被偷了,小偷在车门处”几个字给失主和司机看,这一机智的做法最终使得小偷被抓,避免了损失。张某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了正义。下列对张某行为的认识错误的是( D ) A .积极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亲社会行为 B .见义智为,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C .正义行为,维护了社会规则和社会秩序 D .能够有效制止和预防犯罪发生 6.学校要评选“最具责任感小公民”,你会投票给( B ) ①李晨:诚信考试,绝不作弊 ②汪小军:孝敬父母,主动做家务 ③刘海波:为了考上理想高中,勤奋学习,拒绝参加班级、学校的一切活动 ④刘莉:发现某黑网吧允许未成年人进入,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7.近年来,在互联网金融的攻势下,分期贷款平台走进了大学生的生活。由于这种贷款方式多为个人信用贷款,只需要登录大学生身份证信息就可以迅速放款,所以不少大学生开始任性借贷,随意消费。上述现象启示我们( D ) A .借贷消费危害大,取缔借贷人人夸 B .网络借贷藏隐患,远离网络记心间 C .人民生活已小康,任性消费也应当 D .个人信用要珍惜,合理消费莫忘记 8.“我们在为别人、为社会承担责任的时候,很多人也在为我们的成长和生活承担着责任。”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有( C ) ①在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受惠于他人对我们负有的责任 ②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社会责任感

③人与人之间是相互利用的关系,只有你对别人负责,别人才能对你负责 ④我对自己负责,其实也是对他人、对社会负责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9.“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感动中国”人物胡佩兰70岁从医院退休后,坚持每周出诊6天。她还拿出微薄的坐诊收入和退休金,捐建了50多个“希望书屋”。胡佩兰的行为告诉我们( A ) ①要关爱他人,友善待人,与人为善 ②要热心公益,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③承担社会责任,帮助他人,能使自身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 ④关爱他人,传递美好情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10.全国道德模范——南通磨刀老人吴锦泉,靠磨刀微薄的收入节俭持家,却把积蓄下来的钱奉献给社会。近6年来,他先后向福利院、贫困学生、贫困家庭及灾区捐款共计6万多元。对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 .老人的行为是中华民族精神在南通人身上的具体体现 B .老人真诚的付出,释放了巨大的“正能量”

C .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与个人的无私奉献是紧密联系的

D .老人亲近社会、服务社会,首先表现在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基本义务 11.“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好。”启示我们( A ) A .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 B .国际利益和个人利益是完全一致的 C .国家利益要服从个人利益

D .任何时候都要牺牲个人利益,维护国家利益

12.习近平在主持召开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时首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并首次系统提出“11种安全”。下面措施符合我国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是( D ) ①通过了国家安全法和反间谍法等法律法规 ②2017年6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实施 ③2016年5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 ④2017年2月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13.“蜗居”“蚁族”等网络“民生热词”折射出我国当前社会( D ) A .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 B .医疗服务与教育公平之间的矛盾

C .经济发展、人口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D .发展中面临的问题,部分群众生活面临一些困难

14.近年来,中国海洋主权被侵犯的事件频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国家海洋局公布了钓鱼岛及其70个附属岛屿的标准名称、汉语拼音和位置描述。同时中国海监

进一步强化了在渤海、东海、黄海、南海我国管辖海域的定期维权巡航执法行动,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安全。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B ) ①当国家利益受到损害时,我们应有对祖国的高度责任感 ②当国家的尊严受到侵犯时,我们应挺身而出,坚决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 ③维护国家安全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④国家的安全与公民个人的安全无关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1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新时期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和新的时代精神,我们应该( D ) A .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不考虑任何个人利益 B .在国家危险时刻,肩负起救国的重任

C .发扬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无需任何帮助 D .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明辨是非】

16.2016年4月15日,首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国家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要以设立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为契机,深入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要动员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汇聚起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力量,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

八年级(3)班的同学们在学习《维护国家利益》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下面是两个同学的发言。请你对他们的观点进行判断分析。(写出四点即可,8分) ①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是国家生存和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前提,关系发展全局、国家命运、人民幸福,是国家的头等大事。②筑牢国家安全防线有利于维护国家根本利益,保障人民群众生活稳定,建设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要提升国家安全意识,筑牢国家安全防线的钢铁长城。③维护国家安全是国家的责任,国家要高度重视国家安全,积极采取各种措施,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④维护国家安全不仅靠国家,还需要相关部门加强教育和宣传,提高公民的国家安全意识。中学生应刻苦学习,掌握报效祖国的本领。维护国家安全,是社会各界的共同责任,需要举全社会之力,凝聚全民力量。

【学知明理】 17.案例一:某校八年级(2)班学生肖某不思上进,旷课、夜不归宿,与社会上所谓的“哥们儿”在一起吸烟、酗酒、进营业性网吧,多次受到校领导和老师的批评教育。

案例二:郭某初中辍学后,因无钱上网,就经常在学生上学的路上向学生强行索要钱物,并多次拦截殴打学生,还多次进入学生宿舍偷窃学生财物,后被老师发现并抓住扭送到派出所,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

案例三:李某、刘某非法用车辆将张某等16名智障人员拉到贺州市某大理石粉体厂搬运粉体,充当苦力,非法占有16名智障人员所得的劳务费。4月13日,人民法院对被告人一审宣判,判决被告人李某、刘某犯强迫劳动罪,分别判处二年六个月、二年有期徒刑。

(1)这三个案例分别属于什么行为?(3分) ①案例一肖某的行为属于不良行为;②案例二郭某的行为属于严重不良行为、一般违法行为;③案例三李某、刘某的行为属于犯罪行为。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人才工作情况调查报告下一篇: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