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堂美育教育论文

2022-05-03

本文一共涵盖3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音乐课堂美育教育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音乐是情感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音乐才能达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音乐教师一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及对音乐的热爱影响学生,让学生体验到音乐的魅力、使学生喜欢音乐。二要对音乐作品深入理解并引导学生体验音乐的美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三要善于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获得审美的愉悦。

音乐课堂美育教育论文 篇1:

小学音乐课堂中的美育教育研究

【摘要】美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特别是在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有效培养,将教材所蕴含的审美因素进行充分挖掘,并在音乐教学中有效地渗透美育,使学生能够养成正确的审美意识与审美情趣,从而对其健康的心理品质进行塑造,主动追求美,学会创造美。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美育教育

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启蒙时期,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因此在此阶段,除了要使学生掌握良好的基础知识之外,还要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这不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实现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审美情趣得到有效的提升。

一、灵活使用听觉对美进行感知

作为一种听觉的艺术,音乐要通过对音响、节奏以及旋律的有效应用,对音乐艺术形象进行有效的创造。因此,在音乐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就必须要对听觉的应用充分重视,其不仅仅是保证音乐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同时也是使学生进行感知的重要决定因素。不论什么样的音乐,其基本都是有音的高低、长短、强弱所组成的,同时音色间所存在的差异也构成了音乐作品的不同特色。通过此类基本要素的有效结合,就形成了比较常见的形式要素。

而在进行小学音乐课的教学过程中,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就要主要使其对音乐进行感知。而在此过程中,其对于音乐强弱的感知是有着一定经验的。比如,在睡觉时其需要听舒缓的音乐逐渐入睡,但若有较强的打雷声,他又会被突然惊醒。在声音上一些强弱的变化都比较容易感知。

听辨能力使处于儿童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中,发育速度最快的。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要对学生的听觉进行有效的训练,从而促使其听觉敏锐性与辨别能力有效提升,这对于学习音乐、提升审美能力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有效应用演唱将美抒发出来

在音乐艺术中,小学生最容易接受的就是音乐艺术中的歌唱艺术。由于处于小学阶段的具有活泼、好动以及旺盛的好奇心等特点。而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唱歌分方式,不仅能够对其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进行有效调动,对于其注意力的集中也有重要作用。并且在音乐教师的正确引导、鼓励与表扬之下,小学生在获得良好的成就感之后,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而好的歌曲同样对于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并且常常会影响其一生。

音乐属于情感并发的一种艺术类型,通过老师良好的指导,学生能够更加深层次地对美进行理解,从而生产情感的冲动。因此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关键内容进行有效的把握,从而使学生具有表现的机会,将其情感进行有效抒发,在此过程中实现美育教育。因此音乐教师要对通过多种类型的演唱形式,例如独唱、重唱、合唱等演唱类型,对学生的良好品质进行有效的培养。

三、通过理解歌词深刻的理解美

歌曲完整的音乐形象,往往需要通过对于词、曲的有效建立和统一,从而形成生动灵活的艺术形象,而想要对良好的文学艺术形象进行创造,就需要对歌词内容进行有效的塑造。而歌词的内容也会对于小学生身心能否健康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小学音乐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在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时要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相符和。

比如,在对小学音乐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教学过程中,其歌词的设置有着鲜明的情节性与故事性,对悲壮感人的故事内容进行了叙述,并对王二小的人物形象进行了有效的塑造,使其有血有肉,形象非常丰满。此外,小学阶段的音乐歌曲的选择,通常以勞动意识、爱国情怀、母亲的伟大等题材为主,通过对于这些歌词内容的学习,能够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引导作用,从而使学生对于歌词的美感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加强了对于学生的道德教育,使其具有基本的善恶、美丑及是非观念,在感受歌词内涵美的基础上对其品格进行有效的培养。

四、在持续的欣赏过程中探索美

音乐教学过程中的另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欣赏音乐之美,所以在教学大纲的规定中,对于音乐教学任务进行明确的规定,要使学生具有热爱祖国的情感,并对民族民间音乐进行了解,通过对中外优秀音乐作品的欣赏,使学生的音乐视野得到扩大, 想象能力得到有效培养,从而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音乐感知和欣赏能力。

而想要使学生能够具有欣赏音乐作品的能力,了解音乐所独有的表现手段,就必须要对其节奏、旋律、和声等基本的乐感进行培养。节奏在音乐作品的地位,如人体的骨胳一般,将节奏进行多种组合,就可以呈现出大量独特的音乐形象。而在对学生的欣赏过程进行指导时,不需要每一次都将所有的表现手段进行充分的具体的讲解,要以教学目的为基本点和出发点,重点突出重难点内容,从而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自己积极主动地对音乐进行欣赏与探索。长此以往,学生就可以对音乐作品的变化特点进行了解,进一步领会与感悟音乐作品中蕴含的感情内涵,从而实现小学音乐的美育教育。

五、总结

综上所述,作为小学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与方法,音乐课堂教学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而想要使小学生的审美水平提升,就必须要重视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功能,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健康人格、审美意识与审美情操进行有效的培养,并建立正确的审美观与价值观,从而为其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徐伟,蒋英.课堂教学中音乐审美素养的培育[J].教育科学论坛,2016.

[2]艾艳艳.浅议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大众文艺,2012.

[3]莫培仙.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之美育[J].音乐时空(理论版),2012.

作者:邵凌春 张瑞丰

音乐课堂美育教育论文 篇2:

小学音乐课堂的美育教育研究与评价

摘要 音乐是情感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音乐才能达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音乐教师一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及对音乐的热爱影响学生,让学生体验到音乐的魅力、使学生喜欢音乐。二要对音乐作品深入理解并引导学生体验音乐的美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三要善于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懂得创造美、表现美、欣赏美地重要意义,并积极主动的参与实践、创造美,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启蒙时期,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因此在此阶段,除了要使学生掌握良好的基础知识之外,还要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这不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實现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审美情趣得到有效的提升。对音乐教材中的审美因素进行充分挖掘,并在音乐教学中有效地渗透美育,使学生能够养成正确的审美意识与审美情趣,从而对其健康的心理品质进行塑造,主动追求美,学会创造美。

新课程要求教师用新的评价理念、方法、途径开展音乐教学。新课程的评价理念能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成长并以学论教。因此,音乐教学评价对激活课堂教学的作用凸显出来。在小学阶段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要针对他们的身心特点设计音乐教学活动,巧妙地运用评价,激活课堂教学,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发展。

关键词 美育教育 小学 音乐课堂 音乐评价

1.利用教材的德育因素,帮助学生学会选择健康的歌曲,抵制消极负面的影响。

杰出的民主主义革命家、教育家蔡元培说“美育代宗教、美育救国、五育并重”等观点,他提出“所以美育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这充分说明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应该采取以美助德的主张。因此,音乐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挖掘好教材的德育因素,让学生能自主选择演唱健康的歌曲。一首好歌会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甚至激励一代又一代人为歌曲中所表现的理想而奋斗,小学音乐教材中一年级上学期的《国旗国旗真美丽》就唱出了孩子们对祖国妈妈的爱。

2.灵活使用听觉对美进行感知

作为一种听觉的艺术,音乐要通过对音响、节奏以及旋律的有效应用,对音乐艺术形象进行有效的创造。因此,在音乐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就必须要对听觉的应用充分重视,其不仅仅是保证音乐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同时也是使学生进行感知的重要决定因素。不论什么样的音乐,其基本都是有音的高低、长短、强弱所组成的,同时音色间所存在的差异也构成了音乐作品的不同特色。通过此类基本要素的有效结合,就形成了比较常见的形式要素。而在进行小学音乐课的教学过程中,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就要主要使其对音乐进行感知。而在此过程中,其对于音乐强弱的感知是有着一定经验的。比如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是一首形象生动、朗朗上口的儿童歌曲,生动的描绘了声音在山谷中回荡的现象,歌曲中在声音上一些强弱的变化都比较容易感知,听辨能力使处于儿童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中,发育速度最快的。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要对学生的听觉进行有效的训练,从而促使其听觉敏锐性与辨别能力有效提升,这对于学习音乐、提升审美能力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3.有效应用演唱将美抒发出来

在音乐艺术中,小学生最容易接受的就是音乐艺术中的歌唱艺术。由于处于小学阶段的具有活泼、好动以及旺盛的好奇心等特点,而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唱歌方式,不仅能够对其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进行有效调动,对于其注意力的集中也有重要作用,并且在音乐教师的正确引导、鼓励与表扬之下,小学生在获得良好的成就感之后,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而好的歌曲同样对于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并且常常会影响其一生,比如小学生非常熟悉的经典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学生,经唱不衰。音乐属于情感并发的一种艺术类型,通过老师良好的指导,学生能够更加深层次地对美进行理解,从而生产情感的冲动因此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关键内容进行有效的把握,从而使学生具有表现的机会,将其情感进行有效抒发,在此过程中实现美育教育。因此音乐教师要对通过多种类型的演唱形式,例如独唱、重唱、合唱等多种演唱类型,对学生的良好品质进行有效的培养。

4.通过理解歌词深刻的理解美

歌曲完整的音乐形象,往往需要通过对于词、曲的有效建立和统一,从而形成生动灵活的艺术形象,而想要对良好的文学艺术形象进行创造,就需要对歌词内容进行有效的塑造。而歌词的内容也会对于小学生身心能否健康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小学音乐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在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时要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相符和。比如,在对小学音乐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教学过程中,其歌词的设置有着鲜明的情节性与故事性,对悲壮感人的故事内容进行了叙述,并对王二小的人物形象进行了有效的塑造,使其有血有肉,形象非常丰满。此外,小学阶段的音乐歌曲的选择,通常以劳动意识、爱国情怀、母亲的伟大等题材为主,通过对于这些歌词内容的学习,能够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引导作用,从而使学生对于歌词的美感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加强了对于学生的道德教育,使其具有基本的善恶、美丑及是非观念,在感受歌词内涵美的基础上对其品格进行有效的培养。

5.在持续的欣赏过程中探索美

音乐教学过程中的另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欣赏音乐之美,所以在教学大纲的规定中,对于音乐教学任务进行明确的规定,要使学生具有热爱祖国的情感,并对民族民间音乐进行了解,通过对中外优秀音乐作品的欣赏,使学生的音乐视野得到扩大,想象能力得到有效培养,从而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音乐感知和欣赏能力。而想要使学生能够具有欣赏音乐作品的能力,了解音乐所独有的表现手段,就必须要对其节奏、旋律、和声等基本的乐感进行培养。节奏在音乐作品的地位,如人体的骨胳一般,将节奏进行多种组合,就可以呈现出大量独特的音乐形象。而在对学生的欣赏过程进行指导时,不需要每一次都将所有的表现手段进行充分的具体的讲解,要以教学目的为基本点和出发点,重点突出重难点内容,从而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自己积极主动地对音乐进行欣赏与探索。长此以往,学生就可以对音乐作品的变化特点进行了解,进一步领会与感悟音乐作品中蕴含的感情内涵,从而实现小学音乐的美育教育。

6.新课程要求教师用新的评价理念、方法、途径开展音乐教学。

新课程的评价理念能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成长并以学论教。因此,音乐教学评价对激活课堂教学的作用凸显出来。在小学阶段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要针对他们的身心特点设计音乐教学活动,巧妙地运用评价,激活课堂教学,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综上所述,作为小学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与方法,音乐课教学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而想要使小学生的审美水平提升,就必须要重视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功能,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健康人格、审美意识与审美情操进行有效的培养,并建立正确的审美观与价值观,从而为其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音乐课堂中巧妙地运用评价价、激活课堂教学,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成长并以学论教。

参考文献

[1] 北师大版 全日制义务教育 音乐课程标准解读

[2] 北师大版 全日制义务教育 艺术课程标准解读

[3] 徐伟,蒋英.课堂教学中音乐审美素养的培育[J].教育科学论坛,2016.

[4] 艾艳艳.浅议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大众文艺,2012.

[5] 莫培仙.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之美育[J].音乐时空(理论版),2012.

作者:张蓉蓉

音乐课堂美育教育论文 篇3:

新时代学校美育对乡镇音乐课堂教育的提升研究

摘要:美育作为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20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意见》,这是继2015年9月15日之后出台的第二个美育文件。这是让我们反思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理清音乐教育的改革发展思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各个地区的地域差距,存在着相当严重的教育资源不均衡现象,城乡差距也因此差距越来越大。在基础严重薄弱的地区中,谈其美育何其困难。本文中我将阐述在如何在美育改革发展的视野下,提升乡镇音乐课堂中基础教学。

关键词:美育;乡镇;音乐基本要素

一、初出茅庐 背景差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感觉到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特别是对艺术的重视,城乡差距在肉眼上可见的减少,社会各界也通过各种反方让教育资源不断地向乡镇倾斜。去年的夏天,我很荣幸在城区小学参与教学工作13年后申请到了乡镇小学工作、锻炼。我带着满腔的热情来到了乡镇小学,孩子们纯洁的眼神和微笑的嘴角至今记忆深刻。来到乡镇小学后,我才发现,原来城乡的差距还是很大的存在,音符、音高、节奏、节拍、乐句等最基本的音乐要素都不清楚,更不要对他们有更高的美育要求。本文就以我的课堂实录,音乐基本要素的基础建立,为乡镇小学的音乐美育教育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美育引领 有效探讨

针对孩子们“基于美育条件下如何提升音乐素养”这一问题,音乐组三位老师在教研会中展开探讨。在农村任教十年的王老师说:这个些问题是在农村普遍存在的問题,家长对艺术方便不重视,学习乐器的孩子非常少,课外几乎没有音乐氛围,导致有很大一部分孩子是没有音高、节奏、节拍等概念,课堂上的时间不足以学习、纠正;夏老师说:就拿4、5年级的孩子来说,虽然是高段,但是孩子们很少会唱乐谱,每个班最多就两、三个孩子会比较熟练,课堂中也有落实,但是孩子就是很难张口。汪老师说: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同,城乡差异很大,解决的问题也很多而且难度也非常的大,但是不能因为困难就放弃解决问题。老师们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三、计划三阶 实施方案

针对孩子们的不足之处,从最基本的音乐要素开始,分成三个阶段进行实施。

(一)第一阶段

1.唱音阶 寻音高

想要抓住音高,从最基本的要唱音阶开始。7个音符,每位老师用磁力片制作成“音阶吸铁片”,贴在黑板上,每节上课时利用5-10分钟的时间,利用钢琴,借助柯尔文手势的辅助来演唱音阶。

音阶磁力片和让孩子填写的小音符磁力片

2.拍节拍 找拍点

在歌唱课中,先由教师带领着孩子们拍节拍,从2拍和3拍入手,找节拍的强弱规律、加入找节拍的各种音乐活动,如:跟着节拍律动、踏步、编创动作等等。

【课堂实例一】:四年级下册《让我们跳起来》一课,四三拍。课堂中老师先学习了歌曲,等孩子们能够演唱之后老师是这么设计的:

师:听,这首歌曲的每一小节有几拍?

(老师边敲击双响筒边演唱歌曲)

生:三拍。

师:你能听出老师敲击这三拍的强弱规律吗?

(老师再次边敲击双响筒边演唱歌曲)

生:强弱弱

师:你能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出“强弱弱”这个节拍吗?

(孩子有的用拍手、拍腿、拍肩等方式来表现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老师在孩子们学会歌曲后再学习节拍,能很快地让本来对节拍不敏感的孩子们感受到三拍子的韵律;在感受到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后,再让孩子们自主地感受、体验三拍的强弱规律,能让孩子们在体验中强化对三拍子的记忆。

成效:经过两个月的学习后,孩子们在第一阶段的学习中还算是比较轻松,在科尔文的手势辅助下,能够较好的唱准音阶。节拍的练习中,在老师的带动下,孩子们能感受到节拍的韵律。但是离能自主感受节拍还需要更多对音乐的感受。

(二)第二阶段

1.唱音程 编旋律

针对4、5年级经过一个月的学习后,基本掌握了一定的音高,在唱音阶的基础上加上了唱音程。让孩子理解音符在旋律中的进行方式:级进、跳进、平行。

【课堂实例二】

课堂的音阶游戏和编创旋律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

1.音阶游戏

①唱音阶

音乐小精灵已经例好队伍啦,我们一起一步一步走

②跳进

这时,跑出来了两个小精灵,想认识下你们,可是这两个小精灵隔得有点远,我们要垫起脚尖挑一挑。

师:作曲家在过程中,大量运用了像这样一步一步走和跳一跳的方法来编写旋律,今天我们也来试一试,大家有没有勇气?

2.编写旋律

师:老师给大家提供旋律线,你可以根据小圆点的位置来把音符放进去,谁来当小小作曲家?

2.听乐曲 辩节拍

从第一阶段的完成情况来看,在老师的带领下完全能够感受到拍子的韵律,有个别孩子已经能够自主地感受到2拍子和3拍子,并能通过拍手、拍腿等方式来表现拍子的强弱规律。在第二阶段中,通过大量的感受和听辨乐曲,更进一步地让孩子自主、明确地区分出2拍子和3拍子的韵律。

成效:经过3个月的练习,孩子们在钢琴的辅助下,能熟练地唱好音阶、音程。看到、听到旋律时,能准确辨认旋律的行进方式律,如在辨别二拍子和三拍子的乐曲中,孩子们能自主地通过对比的方式来辨别两种节拍。

(三)第三阶段

1.随钢琴 视唱乐谱

通过前面一、二阶段的练习后,老师发现在歌唱教学中的唱谱环节,孩子们明显没有那么抗拒,而且有越来越多的孩子能够较流畅地唱出歌谱。

2.随音乐,感受节拍

音乐中节拍的感觉是随着音乐而存在的,观众跟随着音乐统一的拍手、人们能统一的跟着音乐在歌唱,就是因为有了统一的节拍,节拍不仅仅只有2拍子和3拍子,但是任何的节拍又是以2拍子和3拍子为基础。在不断扩大曲库量的同时,孩子们要准确地判断拍点和拍号,这也是音乐聆听感受中的重点和难点。在第三阶段,要求会随之提高,在高段的学习过程当中,要求聆听音乐时能够自主地感受到音乐的拍号。

美育教育不仅仅是某样乐器、舞蹈专长的特定名称,它也是一个艺术基础知识的基本技能,是孩子们对音乐的感觉、聆听到音乐时有个丰富想象力,对感受到音乐时能表现出的创造力,从现在做起,从音乐基础抓起,相信音乐美育之花能在乡镇小学绽放。

参考文献:

[1]中国音乐教育《以美育<意见>为行动指南推进学校音乐教育改革发展》 2021—1

[2]中国音乐教育《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论中国古代音乐教育思想在新时期的继承》

作者:汪旭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企业税务风险管理论文下一篇:儿童消防安全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