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论文

2022-04-24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自2009年我国全面引入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发展迅速,在多个城市或地区进行了试点。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在中国经济不断发展,财政支出不断扩大的背景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作为一种较为全面的评价手段,研究其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尤为重要。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论文 篇1:

完善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思考

【摘要】 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我国公共财政体系的逐步确立,加快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成为我国财政管理以及事业单位改革所面临的关键任务。本文探讨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的重要性,重点分析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以促进事业单位提高财政支出管理效率,明确财政支出责任,提升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关键词】 事业单位 绩效评价 财政支出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成熟和完善,我国事业单位财政管理体系也逐步得以确立和完善。事业单位的财政管理体系的重点和中心是加强财政支出管理,提高财政支出效益。我国加快公共财政改革的方向就是将私人部门的效益管理观念与方法引入到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支出管理当中,加强对财政支出环节的绩效管理,通过建立和完善绩效评价体系,加强对财政支出活动的绩效评价,以判断财政支出是否符合利益相关者的预期。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根据预算部门和财政部门所设定的绩效目标,使用合理的、科学的绩效评价方法、评价标准以及指标体系,对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的效果和产出进行科学的、客观的评价。健全和完善事业单位绩效评价体系对于提高对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改善整个事业单位的财政支出管理工作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健全的制度保障和法律约束条件

从实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工作的国外经验来看,这项工作效要想得到有效实施必须保证制度化、法制化以及常规化。而我国事业单位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尚处于摸索阶段,缺乏健全的制度保证,关于财政支出管理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财政资金管理主要还是依靠地方财政部门制定的具体的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方法,具有较大的主观随意性,存在违背法律法规的行为,制约了财政支出管理的效益和效果。事业单位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为了提升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加强对事业单位财政资金使用的监督和管理,因此,财政绩效评价体系必须具有完善的、完整的法律依据,缺乏健全的制度和法律保障,会极大地限制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实施和推广,不利于对财政资金使用开展科学的、合理的绩效评价。

2、绩效评价的主體单一

当前事业单位在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过程中,其推动力主要来自于财政部门。因此,开展事业单位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主体较为单一。财政支出的项目和财政支出的领域以及财政资金使用的目的各不相同,因此,依靠单一部门对财政支出资金进行评价工作十分繁琐,任务十分繁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可靠性以及公正性也会大打折扣。另外,事业单位在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时,评价活动分散,缺乏统一的指标、方法、组织程序和评价标准,这容易造成事业单位财政支出方面的绩效评价工作流于形式。

3、绩效评价方法缺乏科学性、合理性

事业单位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具有工作量大、技术性强等特点,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性过程,对于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方法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要求较高。但是,我国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重点是对专项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进行评价,缺乏完善的、科学的、统一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事业单位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缺乏科学的评价方法,事业单位各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的设定缺乏规范性和系统性,对评价指标数据的设置也缺乏科学性和严密性,没有做全面的、体系的研究和调查。另外,事业单位财政支出评价指标的设置内容比较单一,导致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结果并不能够满足不同评价结果使用者的需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没有实现综合评价和客观全面评价的要求。

4、缺乏完整、统一的评价指标

目前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在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工作中侧重于加强对财政资金使用项目的支出行为的审核,检查其是否符合相关的政策以及法律规定,财政资金的使用是否具有合法性,缺乏对财政资金使用的综合绩效评价,没有对财政支出资金的经济性、有效性以及效率性进行评价,忽视了事业单位财政资金使用的内外因素的综合评价与分析,造成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评价标准不够完整和全面。另外,我国事业单位在设计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时没有考虑不同事业单位财政支出项目的性质、目的等不同,造成事业单位绩效评价体系缺乏一定的适应性,事业单位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没有充分结合事业单位具体财政资金使用情况,无法做到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客观、公正。

5、评价结果难以及时反馈

开展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改善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促进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防止财政资金使用不当,防止贪污腐败和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但是,事业单位的绩效评价工作流于形式,没有充分地运用绩效评价结果,造成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目的性不强。事业单位对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缺乏充分的认识,对财政资金支出的效果、存在的问题以及权利与责任缺乏足够的重视,极大地影响到了评价结果的权威性,造成财政支出绩效难以进一步纠正和改进,给事业单位今后的财政支出工作造成了长期的不利影响。

二、建立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为了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体系,必须重视和加强事业单位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事业单位应该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从不同的维度和层面加强对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使用效果的绩效评价。一般而言,事业单位的财政支出指标体系可以从资金管理绩效指标、公共性指标、经济性指标以及财务效益指标等四个维度进行构建。

1、资金管理绩效指标

资金管理指标是对事业单位财政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和规范性进行评价,分析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拨付到位情况,财政资金使用结果与预算资金的差额情况,是否存在透支和财务违规等情况。

2、公共性指标

事业单位财政资金使用的公共性指标指的是财政资金的使用是否有助于改善公共服务,实现公共管理效益的提升。公共性指标主要分析财政资金使用的社会效益、可持续发展效果、环境效益、缩小社会差距、增加就业等方面,关注文化、生态、教育、社会公平、正义、治安等。公共性指标反映的是财政资金的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目标。

3、经济性指标

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的经济性指标主要是对财政资金的投入产出效益、持续经济效益、间接经济效益、直接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评价。其主要体现的是财政资金使用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提高公共管理效益等方面的作用。

4、财务效益指标

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财务效益指标主要从财务净现值率、现金净流量、财务内部收益率以及实际财务内部收益率等方面进行评价。财务效益指标反映的是财政资金在拨付、管理和使用过程中,能否得以运营增效,能否提升财务效益,最大限度地提升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完善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对策

1、完善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相关政策法规

事业单位在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保障,造成绩效评价难以在法律和制度保障下健康运行,因此我国应该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制度保障和法律法规。法律法规对于推进事业单位绩效评价体系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强制约束力。因此,建立相应的规范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法规和制度保障,对于完善事业单位绩效评价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我国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和事业单位财政改革,促進事业单位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提升。

2、完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评价范围

根据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的具体特征,应加强对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的价值性评价,过去重点对财政资金使用的合规性进行评价不利于体现财政支出的目的性和结果导向作用。因此应该加大对财政资金使用的效益评价和公共性评价,将绩效预算引入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当中,这有助于丰富事业单位财政资金使用评价体系的评价内容,拓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评价范围,保证绩效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同时,应通过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提高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效率,将财政支出的各个环节作为绩效评价的对象,实施财政支出的全过程评价,进一步扩大财政支出的评价范围,保证财政资金使用的最终效益能够顺利实现。

3、健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主体

事业单位应该建立专门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施部门,并进一步完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主体,除进行事业单位内部评价之外,还可以引入主管部门评价,财政部门评价以及社会机构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保障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制度性、常规性和公正性,保证事业单位财政绩效评价对事业单位决策、计划、管理的监督和制约作用。

4、提高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评价结果的权威性

事业单位虽然开展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但是评价结果对于提升财政支出效益没有明显的作用。因此,应该重视加强对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提升绩效评价结果的权威性,及时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信息反馈给事业单位财政资金使用的各个部门,从而有效地指导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管理工作,促进事业单位财政管理水平的提升。

通过完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事业单位能够更好地适应公共财政改革,提高自身财政资金管理的效率。事业单位完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需要引入科学的绩效评价方法,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财政支出环节进行科学的、全面的、客观的评价,将评价结果及时、有效地反馈,促进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绩效水平的提升,提高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 王立萍: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自我评价的内部控制[J].中国经贸导刊,2010(16).

[2] 孔雪妹:对我国财政绩效预算管理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0(18).

[3] 邢林: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自我评价的内部控制[J].会计师,2011(9).

[4] 梁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及其改革路径探索[J].社会科学家,2007(6).

(责任编辑:刘冰冰)

作者:潘赓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论文 篇2: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在实施中的问题和对策

摘 要:自2009年我国全面引入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发展迅速,在多个城市或地区进行了试点。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在中国经济不断发展,财政支出不断扩大的背景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作为一种较为全面的评价手段,研究其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尤为重要。

关键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

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内容及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内容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指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单位)根据设定的绩效目标,运用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财政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绩效目标的设定情况;资金投入和使用情况;为实现绩效目标制定的制度、采取的措施等;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及效果;绩效评价的其他内容。通过收集基础资料,评价分析资料对评价的主要内容进行打分,形成评价结论,进而撰写评价报告并提交归档。

(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我国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始于2009年,起步晚,且由国外引入,认识不全面,行业发展和学科发展都有待完善。但随着经济发展,其重要作用越来越明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收入大幅增加,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财政支持社会发展和保障民生的能力越来越强。随着廉政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大,如何更好的发挥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作用,如何优化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实施流程,更好的使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报告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因此研究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在实施中的问题和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发展现状

(一)国际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发展现状

1、绩效评价历史悠久,体系成熟

国外的绩效评价源于资本主义发展的自由经济阶段,距今约有800年的历史,其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大规模应用则始于20世纪初,因而其评价体系成熟,且应用广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形成了以财务指标为主,非财务指标为辅的评价体系,形成了成熟的绩效评价体系。并要求各职能部门均对其公共活动进行评价。

2、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常态化、制度化

国外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由于起步早,因而其评价常态化且制度化。以美国为例:20世纪90年代,美国联邦政府成立了“国家绩效评估委员会”并颁布了《政府绩效与成果法案》,要求各政府只能部门设定公共活动的绩效目标并进行年度评价和报告,借此提高公共部门的效率和社会责任心,促使决策的有效性。

3、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报告应用明确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评价的常态化和制度化使得报告能够被充分利用。以英国为例:英国将每年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报告作为其未来年度预算的依据,并且,各职能部门必须根据当年秋季的绩效评价报告对其未来三年的滚动计划进行调整。另外,评价的结果也是国会和内阁对各政府部门行政责任考核的重要依据。

(二)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发展现状

1、绩效评价起步晚,认识少,发展快

我国财政支出的评价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率先进行该项工作探索的部门主要有国家计委、财政部、审计署、交通部等。财政部专门组织力量开展研究,则是2001年下半年才开始的,统计评价司专门组团对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进行了考察,召开了全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研讨会,成立课题组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重点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但2009年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就开始被全面引入我国,截止到2015年底,短短的6年间各类文献期刊就达到了30多万篇,发展极快。

2、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趋于规范化、制度化

我国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发展很快,2011年4月2日,财政部就发布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进行规范,相关的立法也在筹备过程中。此外各地的相关行业协会也纷纷开始成立。可见我国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发展趋于规范化、制度化。

3、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存在诸多问题

我国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起步晚,而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财政投资的不断扩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要求更为迫切,需求更为广泛。因此,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还存在许多问题,如评价的体系还不够完整,相关知识普及不够,报告应用不够明确等。

三、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在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1、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认识不足

绩效评价全面引入我国财政支出管理始于2009年,但各单位对其认识明显不足,有些项目单位甚至认为绩效评价就是审计。却不知绩效评价和审计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审计工作是审核查计工作。同时,审计报告具有法律效力。而绩效评价工作不仅是要财政支出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更主要的任务是对财政支出的合理性,效益性提供客观的依据。而且绩效评价报告不具有法律效力,报告只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通过绩效评价实现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强财政支出管理。目前,在很多地方尤其是三四线城市才刚起步,所以一些政府部门和项目部门都不了解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流程和目的,不知道如何配合进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这就导致在评价过程中,项目单位简单应付了事。从而制约了评价过程中材料的收集,导致评价结果的准确性无法保证。

例如:在进行W市科技局的自我财政绩效评价时,约谈各处的负责人及项目负责人根本就不了解绩效评价的流程,只能做到问什么答什么,因此信息资料的收集收到了极大的制约。并且,在翻看各任务主体提交的目标和阶段目标,以及用以进行绩效评价的期中检查表中,我们发现,大多数任务主体提交的目标和阶段目标,以及期中成果毫无关联,导致无法对投入和产出进行明确的对比。

2、第三方机构缺乏充分授权

(1)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主要分为两种:

①自评:作为自评,那么被评价主体与支付主体必然一致。如果两者一致,那么评价机构就会收到同为被评价主体和支付主体的约束,在评价的过程中无法做到客观公正。例如:在进行W市科技局、旅游局的自我财政绩效评价时,其绩效评价报告只能先撰写征求意见稿,而不是直接给出最后的评价和结论,这就制约了报告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②第三方评价:如果评价机构作为第三方对被评价主体进行评价,虽然可以保证不受被评价主体的约束,但是支付主体往往是同级或者上级某些部门,同属行政体系,彼此之间的存在或多或少的利益关系,在某种程度上也很难保证评价的客观性。

(2)法律

绩效评价作为一种衡量办事效果的手段,其本身就是对财政监督的一个凭据。但这种评价中涉及的主体关系存在一些问题。而法律的执行主体司法机构,作为独立于被评价主体和评价机构之外的第三方,就能根据法律来约束和规范绩效评级中各主体的行为,从法律上保护绩效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而目前我国绩效评价的相关法规还在立法阶段。

(3)管理

在该部分的第一点中已经谈到了,由于时间和学科背景等原因,被评价主体中的相关人员可能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不了解。不了解导致不知道如何配合,也就无法给予相关的充分授权。并且在评价过程中,被评价主体可能存在某些问题,而被评价主体本身为了掩盖这些问题也可能不给予评价机构充分授权,以隐藏这些问题,从而影响评价的全面性和真实性。例如:在对W市科技局进行评价过程中,其负责人表示有些内容的查看需要权限,不能给我们查阅,只能查看项目相关的批文、任务书、合同,并且借阅时间也不能超过3天。这就导致评价只能针对项目表面,而不能深入项目本身进行调查评价。

3、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目标定位不够清晰,流程不够规范,评价指标的制定存在问题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终极目标在于对项目的效果进行评价,并对下一次项目的实施进行优化。但除此之外,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应该在其实施的过程中有目标,去规范项目的运作和操作流程,对项目的长期运行起到一个规范的作用。而目前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几乎全部是在短期内对一个项目进行全面评价,而没有从头开始对项目进行跟进,因此流程的规范难以保证。并且,在短期内对项目很难有全面了解,因此评价指标的制定也很难合理、全面,从而影响评价的结果。例如:W市科技局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报告,整个项目总支出约5.1亿元,但从绩效评估到最后出具报告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且由于数量多,工作量大,评价并没有对项目资金所流向的主体进行调查,只对科技局本身在项目当中的操作合格性和大概产出进行了评价。极大的制约了评价的全面性。该科技局也并没有建立绩效数据库,提供往年绩效数据进行对比,因此评价指标的制定十分模糊,评价也不够科学。

4、评价报告的应用方式不够明确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报告是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一个综合叙述,能够较为全面的反映评价主体项目的绩效和问题,优化下一次的项目计划制定和实施。但当下绩效评价报告并没有起到其应有的作用。很多绩效评价本身就是为应付上级部门检查而做,因此其报告并不能全面真实的反映项目存在的问题,更谈不上优化下一次的项目计划及实施,使得绩效评价流于形式。例如:在进行W市科技局的自我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时,当地电视台进行了电视问政,而该科技局并没有要求用报告进行公示,也未根据报告对下一年的预算进行安排。

5、评价人员能力有限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对象多种多样,现场收集资料和座谈会则是了解被评价对象的重要手段。但往往该过程需要相关人员对被评价对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否则无法全面了解被评价对象的状况。例如:在进行W市科技局的自我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时,评价人员受所学专业限制,对许多项目的科技含量难以进行准确判断,而该项目所涵盖的面又十分广,包涵汽车制造、人才培养、光电信息技术、生物制药、农业等多个领域,因而很难准确进行评估。

(二)解决对策

1、法律法规

(1)加快立法进程

虽然我国三四线城市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才刚刚起步,但随着财政支出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的法制化进程不断加速。绩效评价应加速立法进程,对绩效评价中的各方进行充分监督,使得评价规范化的同时,保障评价机构能得到充分授权,从而保障评价的真实与客观。

(2)绩效评价常态化

出台相应的规定,使绩效评价常态化,不仅可以使得绩效评价的评价时间更长,也便于对项目的流程规范进行评价和监督,更便于对项目运行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使得评价标准制定更为客观准确。

2、管理

(1)成立全国绩效评价委员会

成立全国绩效评价委员会,不仅可以从行业自身角度规范和完善绩效评价过程,进行行业内部监管。还便于业内资料的收集整理,形成数据库,从而将数据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多角度对比,使绩效评价的结果更为客观、全面。

(2)拓宽绩效评价从业的资格,并对其进行培训

针对专业知识的问题,可以拓宽绩效评价的从业资格,使得更多专业人士能够进入绩效评价中,从而使某些专业化程度较高的评价,由相关专业人士来完成。

参考文献:

[1] 袁志敏.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发展现状与思路[J].西部财会,2005,04:15-17

[2] 何姣.关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国际经验和思考[J].财税金融,2015,20

[3] 王勤蓉.关于推进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工作的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18

[4] 王泽彩;潘石.关于构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若干思考[J];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04期

[5] 齐岩.浅谈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J];河北企业;2010年08期

[6] 白文杰.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内涵解析[J];财务与金融;2010年06期

作者:汪菡丹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论文 篇3:

对如何加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思考

摘 要:现阶段,我国财政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加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建设,本文通过对我国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发展过程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提出相对合理的建议来完善财政支出绩效的评价机制。

关键词:财政支出 现状 建议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加大了对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财政管理事业也取得了空前的发展。但是对于我国快速增长的经济体制来说,财政资金支出管理的发展还比较缓慢,难以跟上其步伐。加强我国财政支出管理,建立一个科学且完善的绩效评价机制,来提高我国财政支出的效益。

一、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发展缓慢的原因

1、缺乏专业的绩效评价人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不只是简单的一个评价机构,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要求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过硬,对管理方面有很深的见解;而且还要熟悉财政支出信息处理方式的运用,对金融知识也要有所了解,熟悉我国的财政政策并进行实时更新的综合性高素质人才。国外相对来说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发展要比我国早,他们在发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初期,也还是经历了一个困难的适应过程,目前为止,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专业团队,能够很好的处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中的各种问题。然而我国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人才非常缺乏,虽然有充足的理论性人才,但是对于实践操作性人才还是非常欠缺的,而且在很多县、市级单位部门,因观念问题和人员素质问题导致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难以启动。

2、缺乏先进的信息化评价系统。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一项数据信息非常庞大的工作,虽然我国的财政部门已经建立了信息统计系统,但是在进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时候,数据的收集方面只能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来进行,使评价的权威性降低,未能对现有实际数据情况进行收集分析,难以满足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需要。对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需要建立完善的绩效指标,因此需要收集部门统计年鉴、财务决算、部门工作规划及工作总结等大量的基础数据信息,才能制定出较为完善的评价标准值。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如果没有一个先进的数据收集和信息处理相结合的系统,就难以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全面落实。

3、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的利用不足。首先需要保证绩效评价的有效性,才能保证绩效评价能够得到充分的运用。但是我国的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很多时候被忽视了,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过于形式化,导致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权威性降低,使绩效评价工作无法深入的开展。主要的原因是我国缺乏完善的评价记过应用管理方法,致使评价记过运用的目的和范围不够明确。对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记过反映出来的财政收支和工程质量方面的问题,未能进行全面的分析处理。

4、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我国为了能够完善财政管理、深化财政改革、保障资金效益以及提升管理水平,在财政管理和财政改革的基础上开展绩效评价机制。虽然财政部门也相继制定出了关于绩效评价的相关规定,对其进行了一定的约束,但实际上这些规定还未到达法律的层面,对绩效评价活动无法进行有效的法律约束和责任追究,缺乏有效地绩效评价工作的法律法规,难以保障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顺利进行。

二、对加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建议

1、加大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宣传力度。要想全面落实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首要任务就是要对其政策进行大力的宣传让财政部各部门以及所有工作人员都知道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重要性。必需加大重视财政支出结果,通过有效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监督和制约,建立责任机制来对各个预算单位进行合理的管理,并且还要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价管理机制,保证财政支出的效益。财政部门要通过各种形式来大力宣传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保证绩效评价的深入改革和施行,提高各部门和单位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所包含的意义的正确认识。

2、加强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人员素质的培养。由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所涉及的范围很广,而且其技术性也是非常的高,必须要有专业知识过硬的绩效评价人才方能胜任。财政部门需要加强对绩效评价人员的素质进行进一步的提高,对财政支出方面的法律法规进行学习,保证他们在进行绩效评价工作的时候能够做出较强的综合性的分析和判断,但是我国的绩效评价人员的专业素养还不能够满足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需要,不能高效率地对绩效评价工作进行处理,影响我国绩效评价的质量。为了保证绩效评价工作的质量、促进评价工作的顺利发展,财政部门一方面要加大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机构和人员水平的要求来提高绩效评价的水平;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对绩效评价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全面提升绩效评价人员的素质,保证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事业进一步落实和发展。

3、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价结果运用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绩效的评价结果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更加深入利用的手段,但是我国财政部往往却忽视了评价结果的重要用途,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绩效评价结果却是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首先,需要建立明确的规章制度,来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运用情况进行适当的奖励和惩罚。其次,是要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进行信息披露,通过财政部门通报来对绩效评价结果运用良好的部门进行鼓励,并且还要对不足的地方提出改进的建议。增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的透明度,加强对绩效评价结果运用激励和约束的建设。

4、加强绩效评价法律化的建设。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想真正的落实,还要加大法律法规对其的保障,用法律的手段来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进行规范。对于法律法规的建立主要需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财政部门须尽快建立绩效考评机制,将绩效考评的结果作为安排下一年预算的依据,将绩效考评与预算相结合,增加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权威性。同时各级财政部门还要制定出明确的绩效评价的实施办法来对绩效评价的实施步骤以及评价的标准进行规定,保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能够顺利地进行,为以后制定完善的法律条款打下基础。另一方面,我国须加快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的步伐,来满足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需要。有了明确的法律条款,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才能有序规范地进行,保证评价工作按照法律所规定进行,使之更加法制化。

总结:

财政部要想对财政支出进行更加完善的管理,必须要加强对绩效评价机制的建设。财政部门需通过提高绩效评价人员的培养,建立合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并且要对绩效评价政策的宣传来保证评价工作的落实。我国还应当颁布有效的法律规定来确保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卢静. 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之构建[J]. 现代财经. 2005.(4).

[2] 张雪娥. 完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几点建议[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10).

(作者单位:靖边县财政局 陕西靖边县 718500)

作者:任婧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全程电子商务研究论文下一篇:银行账户管理改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