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第13课五四运动

2022-12-11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第13课五四运动》,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

第一篇:教案第13课五四运动

高中历史第1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岳麓版必修1

第13课太平天国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金田起义的原因和爆发;太平天国军事上的全盛;《天朝田亩制度》;天京变乱;《资政新篇》;天京的沦陷;太平天国的意义;分析《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作用。 通过阅读历史材料,能够从中获取有效信息。

过程与方法

结合材料,理解《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中的主张不能实行的原因。

探究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和失败(指导思想的积极性和农民阶级的局限性)的必然原因,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太平天国运动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近代的农民运动有恰当的认识。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有一定的必然性。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单纯的农民运动无法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认识到农民对中国革命和建设重要作用,从而关注农民,关注农村。 教学重点:金田起义、《资政新篇》、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评价《天朝田亩制度》

导入新课:

播放电视剧《太平天国》片头主题歌《浩浩乾坤》,韩磊主唱。

19世纪中叶,中国农民阶级的先进分子为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抛头颅,洒热血,演出了一幕幕惊天地、泣怪神的悲壮史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追寻、体味这场波澜壮阔的农民运动吧!

讲授新课:

一、金田起义

1.天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1)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它们凭借先进的生产力和夺取的侵略特权,疯狂地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在外国大量倾销商品的过程中,中国原有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大量农民和家庭加工业破产,中国社会的阶级矛盾逐渐激化(是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

(2)财政危机。鸦片战争后,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消费和鸦片贸易使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造成银贵钱贱,人民负担加重,加剧了阶级矛盾的激化。

(3)吏治腐败。鸦片战争产生的战费和巨额赔款被分摊到相关各省,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清朝各级官吏层层加税,借机搜刮,导致吏治极端腐败,清政府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4)自然灾害。鸦片战争后中国水、旱、蝗灾不断,加剧了人民的困苦,贫苦百姓到了无法生活下去的程度,激化了原已非常尖锐的阶级矛盾,各地人民的反抗斗争此起彼伏。 广西地区地瘠民穷,自然灾害严重,各种矛盾尤为突出,再加上广西地处边陲,是多民族聚居区,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很尖锐,加上有天地会多年的斗争传统,清政府统治比较薄弱,因此广西成为太平天国革命的发源地。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不久后,与冯云山到广西传教,得到人民广泛响应,广西地区的拜上帝会组织迅速壮大。

洪秀全把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国儒家的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结合起来,创立了“拜上帝会”的宗教理论。他的宗教理论同西方基督教有所不同,西方基督教主张忍受苦难,放弃斗争;洪秀全的宗教理论号召人们进行反封建斗争,把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清朝统治者。西方基督教主张幸福的生活在来世,信教者死后进入天国;“拜上帝会”主张建立人间理想天

国,在现世。洪秀全创立的宗教理论,对动员人民群众进行反清斗争起了重要作用。

1850年7月由于广西又遇饥荒,参加拜上帝会的民众日益增多,洪秀全发布总动员令,通知各地会众到金田村集中编练队伍,并采用军事编制。12月,清政府派兵前往镇压。1851年1月拜上帝会会众击败来犯之敌,解开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序幕。

二、天国兴衰

1.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时期。

起义爆发后,太平军冲破地主武装和清军的围堵,1851年3月洪秀全在武宣东乡称“天王”(东乡称王)。

1851年8月,太平天国在永安建立封王,初步建立了政权(永安建制)。

关于永安封王建制,可用歌诀进行记忆:“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东西南北翼,西王以下人,皆受东王制。”

永安封王后,太平军相继攻克广西的全州,湖南的道州、岳州,在岳州组建水营,不久攻克武汉。1853年初太平军从武汉出发,浩浩荡荡,水陆并进,顺长江东进,先后占领九江、安庆、芜湖等重要城市,于1853年3月攻克南京,改名天京,正式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农民革命政权,与清王朝分庭抗礼。定都天京标志着太平天国正式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农民革命政权。(定都天京)

2.太平天国的全盛时期。

(1)军事全盛。①北伐:(结合教材插图掌握)a.当时形势:太平天国与清政府南北对峙,要推翻清朝统治,必须北伐。b.过程:1853年5月到1855年5月,北伐军从扬州出发,横扫六省,紧逼天津。被迫南撤,最终失败。c.北伐意义:北伐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统治中心,引起清王朝的动荡,同时也牵制了清军,有利于南方太平军的发展。d.失败的原因:孤军深入,没有援军。战争环境不利,清军倾全力反扑。

②西征。a.当时形势:清政府为扑灭太平天国而加强了对天京的围困,要巩固天京革命大本营,扩大长江中下游控制地区,必须西征。b.西征区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的部分地区。 c.结果:取得辉煌胜利。

③同时,太平军击溃清军江北、江南两大营,解除了对天京的威胁。至此,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

(2)政权建设。

经过几年征战,至1856年,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在军事发展的同时,太平天国还进行了政权建设,颁布了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它不仅涉及土地制度,同时还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司法等各方面的社会改革措施,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因为以土地制度为核心,所以称之为《天朝田亩制度》,但这一制度并未全面实施,1854年太平天国即实施了“照旧交粮纳税”的政策。 ① 目的与原则:“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② 内容:a.土地分配方法:将土地分为上、中、下三级九等,好坏搭配,按人口平均分配。 b.提高妇女地位:如可分得土地、参加考试、参军任职等。

你认为《天朝田亩制度》设计的是怎样的社会?有实施的可能吗?

提示:《天朝田亩制度》设计的是农民的理想社会的蓝图,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革命思想的结晶,但其试图在小农经济土地所有制的基础上实行绝对平均分配土地等生产、生活资料,建立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的经济主张是一个空想。加之当时正处于战争状态,缺少必要的条件,根本无法实行。《天朝田亩制度》第一次颁布后,第二年太平天国即实施“照旧交粮纳税”的政策,就证明了这点。

《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

革命性: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

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反封建的积极性。

落后性:把封建自然经济作为理想化的追求目标,排斥商品经济,与工业化、近代化的时代潮流背道而驰。

空想性:平分土地无法实施,绝对平分产品更违背小生产者的阶级本性。

《天朝田亩制度》无法实施的原因:

从客观上说,没有一个安定的环境保证实施分田方案。从主观上说,平均土地与生产、生活资料统归圣库的规定都是空想,根本无法实施。

3.太平天国的衰落时期。

(1)太平天国的强大外敌的出现。

随着太平天国的日益强大,满清的八旗军和绿营军已经不足以对抗太平天国革命,清朝统治者迫不得已放松了对汉族武装的控制。1853年咸丰皇帝命令地方组织团练武装。汉族地主武装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相继发展起来,成为镇压太平天国的主要力量。以曾国藩和李鸿章为代表的汉族地主势力的壮大,表明满洲贵族和八旗军队的腐化堕落已经无法对抗太平天国运动,清王朝正在走向衰亡。

(2)天京变乱。

1856年8月,杨秀清逼迫洪秀全封他为“万岁”的事件。洪秀全感到事态发展下去会对自己不利,表面上答应了杨秀清的要求,暗地里却密召在前线的韦昌辉、石达开、秦日纲,回敬救驾。韦昌辉立即率3000精兵赶回天京。9月2日凌晨,在秦日纲的配合下,包围了东王府,杀了杨秀清和他的全家及部下2万多人。天京城内一片恐慌。石达开从湖北赶回,斥责韦昌辉滥杀无辜。韦昌辉又想杀死石达开,石达开只好半夜坠城逃出天京,石达开的全家都被韦昌辉杀害。韦昌辉的行为,引起太平军全体官兵和百姓的愤慨。11月2日,洪秀全诛杀了韦昌辉及其心腹200余人,平息了这场自相残杀的内乱。翼王石达开在天京变乱后,因不满洪秀全的猜忌,自率10万大军离开天京,虽然多次击溃清军,但终在大渡河畔被清军全歼,这实际上是天京变乱的一个继续,从此,太平天国局势更加危险。

太平天国内讧、滥杀、石达开出走留下了什么历史教训?

提示:建都天京后,太平军的上层领导集团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生活奢侈,等级森严,诸王之间产生尖锐的矛盾,导致太平军发生内讧。翼王石达开在天京内讧后回朝主政,因不满洪秀全的猜忌,率10万太平军离开天京。

太平天国内讧、滥杀、石达开出走带来了严重后果,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它破坏了太平天国内部的团结,动摇了太平军将士的宗教信仰和对太平天国理想的坚定信念,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丧失了乘胜歼灭清军的有利时机。太平天国运动中发生的仇杀、分裂,是农民政权封建化的必然结果。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农民革命不可能完成社会革命的任务。

从天京事变这里,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应该吸取什么样的教训呢?(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反对贪污腐败;树立执政为民的思想,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

(3)重建领导核心。

天京事变之后,太平天国原有领导集团的成员或死或走。清军重建江南、江北大营,威胁天京。为了挽救危局,洪秀全在军事方面,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组成了新的军事领导核心,扭转了战局。太平军连挫清军,占领江南大部分地区,士气重新高涨。内政方面,任用洪仁玕主持朝政。洪仁玕提出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方针《资政新篇》。

阅读小体字,总结:①目的:重振天国声威,挽救天国危局。②主要内容:效法西方,兴建铁路、公路,仿制火车、轮船;兴办邮政、银行,推广保险;兴办医院和学校,进行文化交流等。③评价和认识:它是中国最早的,最完整的资本主义改革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

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但是它未能反映农民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有缺乏必要的社会条件,并未真正实行。

4.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重要原因。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太平天国就一直面临着中外反动势力联合进攻的严峻局面。1863年,在英法军队的支援下,曾国藩兵分三路,围困天京。英法军队参与镇压太平天国主要是1862年英法联军从天津调往上海,此后多次在苏泸杭地区参与镇压太平天国,直至太平天国失败。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课文从社会影响、农民的传统理想和思想进步三方面分析了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太平天国规模之大,时间之久,影响之深刻超过了过去的农民战争,达到了农民革命运动的顶峰。它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扫荡了王朝秩序,冲击了旧纲常名教,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太平天国所颁布的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平均主义的愿望和获得土地的理想。《资政新篇》成为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智慧结晶。《资政新篇》提出了效法西方资本主义的种种措施,在许多方面体现了近代中国发展的历史趋势,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历史趋势,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即将出现的先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它是中国最早的,也是最完整的资本主义改革方案。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教训:农民阶级是小生产者的代表,不是新的社会生产力的代表,缺乏科学的理论武器,不能担负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

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相关习题。

课堂小结: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阶级掀起了规模巨大的太平天国运动,定都天京,建立了政权,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是历代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新的时代赋予了太平天国以新的特点,太平天国后期,其领袖洪仁玕提出了《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第一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是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和时代的局限性,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失败。 板书设计:

一、金田起义

1.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2.概况

二、天国兴衰

1.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时期。

2.太平天国的全盛时期。

(1)军事全盛。

(2)政权建设:颁布了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

3.太平天国的衰落时期。

(1)太平天国的强大外敌的出现。(2)天京变乱。(3)重建领导核心。

4.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资政新篇》(2)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第二篇:部编教材第13课 五四运动

第13课

五四运动?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五四运动的爆发时间、经过、口号等基本情况;掌握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和重要意义;分析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探究,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通过学生自主搜集资料,设置场景及相关问题,角色表演,探讨五四运动的经过和结果,加深对五四运动的认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五四运动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青年学生应该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第13课 五四运动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五四运动的爆发时间、经过、口号等基本情况; 2.掌握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和重要意义;

3.分析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学习重点】

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

【学习难点】

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每年到了五月四日,我们都要举行纪念、庆祝活动。我们知道五月四日被定为“青年节”。那么,为什么把五月四日定为“青年节”?它与什么事有关?是什么时候开始把五月四日定为“青年节”的?这些问题,在我们学完这一课后,就会明白。 自主学习 梳理知识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1.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美、法、日等战胜国于1919年1月至6月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作为战胜国之一的中国在会议上提出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废除“二十一条”、收回青岛主权等正当要求。然而,英、法、美等列强操纵会议,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2.1919年,北京3 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举行示威游行。学生们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北洋军阀政府出动军警镇压,逮捕了30多名爱国学生。第二天,北京学生举行总罢课。

二、五四运动的扩大

1.北京学生的爱国斗争得到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广泛拥护。陈独秀亲自起草《北京市民宣言》,号召北京学生、商人、劳工奋起斗争,勇敢地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

2.6月3日,北京学生再次走上街头,开展大规模的爱国宣传活动,遭到军警镇压。5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3.在举国上下汹涌澎湃的反帝浪潮之下,北洋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也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

利。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在这次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探究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为什么仍然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犯的命运?

结论:虽然辛亥革命刚刚结束不久,但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没有大的进步,北洋军阀政府对内镇压人民,对外投靠帝国主义,所以中国综合国力依然很弱,依然摆脱不了被侵犯的命运。正所谓“弱国无外交”,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了,这个消息传到国内马上激起了人民的愤怒,尤其是青年学生,他们面对失败,感到屈辱和愤怒,一场风暴即将来临。 【探究二】什么是五四精神呢?

结论:学生以拳拳爱国之心发起了五四运动,他们希望中国走向独立进步,他们高举新文化运动民主和科学的伟大旗帜和封建势力展开坚决的斗争。五四精神可以概括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1919年成为了记忆的永恒,那个英雄辈出,群星灿烂的年代,它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仿佛一场精神日出照亮了20世纪以后的中国,那是一个少年的中国。 总结归纳 提升能力 1.五四运动导火线 2.时间、地点、口号 3.6月3日后的变化 4.结果 5.历史意义

达标测评 巩固新知

1.“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北京学生于1919年的这一呐喊,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B ) A.自由 B.爱国 C.平等 D.博爱

2.“为雪心头恨,而今作楚囚。被拘三十二,无一怕杀头。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锄奸不惜死,来把中国救。”材料中所反映历史事件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A )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B.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发动 C.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D.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搜集有关五四运动的标语和口号,下列哪一口号最能反映五四运动的性质( C ) A.誓死争回青岛 B.取消二十一条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

4.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因为( D )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B.北京学生举行抗议活动 C.提出“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的口号 D.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第四篇:第13课 太平天国运动

一、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

(1)(阶级矛盾)战费和赔款负担沉重,吏治腐败,人民困苦;

(2) (外国侵略)鸦片战争后,列强侵略加剧,人民灾难更重;

(3)(自然灾害)广西地瘠民穷,自然灾害严重。

(4)理论来源:西方宗教

二、天国兴衰

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发展

(1) 金田起义爆发:1851年 ,建号:太平天国运动

(2) 走向兴盛:

① ② 全盛时期:1856年

③ 巩固政权的措施: 军事上:北伐和西征

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

2、《天朝田亩制度》

目的:建立“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 内容: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和产品的原则和

方法

评价:

(1)、革命性:它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度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2)、空想性

○1平分土地是当时的社会无法实现的,只是小生产者的一种迫切愿望。1854年太平军规定“照旧交粮纳税”,事实上承认了地主土地私有。

○2绝对平均分配的圣库制度违背了小生产者的阶级本性,无法实现也无法调动其积极性。

(3)、落后性:此纲领把小农自然经济作为追求的理想化目标,实际上未超越封建主义的经济范畴。它主张废除私有制、废除商品经济不符合经济和国内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结果:没有真正实行过。在局部地区实行。

3、天京变乱

(1)定都天京以后统治阶级生活奢侈表现(建筑宫殿、大兴土木、生活奢侈、妻妾成群、等级森严,原因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还有天国的上层领导洪秀全、杨秀清深居简出。除了被胜利冲昏头脑,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也就是这场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2)、天京变乱产生了什么影响?

(天京变乱使太平天国出现了“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局面,清军新建立了江南、江北大营,包围太平天国政权。

(3)、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洪秀全又采取了哪些措施呢?

1重建新领导核心:陈玉成、李秀成、○

洪仁玕

2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资政○

新篇》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文教和外交等几个方面)

4《资政新篇有哪些进步性?是否有实现的可能?

此方案本身是具有进步性的,但在客观上限于当时的战争环境和农民作为小生产者自身落后的条件;主观上未能反映农民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所以并没有实行

5太平天国失败

(1)、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主观方面: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客观方面:统治阶级的镇压)

(2)、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是什么?它有何历史意义及启示?(性质:农民阶级的反封建斗争。意义:课本56页)

(3)、与以往的农民起义相比,太平天国有哪些时代新特点?(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性;利用外来宗教发动起义)

第五篇:第13课 太平天国运动 基础知识要点整理

第13课

太平天国运动

基础知识要点整理

☆1.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

1)根本原因:鸦片战争后的阶级矛盾尖锐 表现:①外国商品大量涌入,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②鸦片输入连年激增,白银外流更为严重。 ③战费赔款数额巨大,吏治腐败。

④自然灾害不断,人民生活困苦,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2)直接原因:广西地瘠民穷,灾害严重,矛盾突出。 3)组织准备: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 2.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过程(1851-1864)

1)金田起义(1851.1.11,洪秀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太平天国) 2)定都天京(1853.3)

3)北伐、西征,击溃江北、江南大营。 ☆☆4)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评价:①地位: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②革命性: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度

③局限性:在战争的特殊条件下,无法实现;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绝对平均主义只是空想。

5)清军的反扑:湘军、淮军 6)天京事变(1856年)

7)重建领导核心:陈玉成、李秀成、洪仁玕 ☆☆8)提出《资政新篇》

评价:①进步性:太平天国后期提出的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方案。 ②局限性:脱离了当时的社会实际,无法实现。 9)天京陷落(1864.7) ☆☆3.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1)坚持斗争14年,席卷了大半个中国,影响巨大。

2)扫荡了王朝秩序,冲击了旧纲常名教,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 3)它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运动的思想结晶。 4)提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资政新篇》,是当时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智慧结晶。 ☆4.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点

1)农民阶级在反封建的同时又担负起反侵略的任务。 2)太平天国领袖第一个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3)太平天国运动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5.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原因(历史局限) 1)主观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①农民是小生产者的代表,不能提出正确的革命纲领,建立先进的政权。(例:《天朝田亩制度》的实行的绝对平均主义的分配方案) ②利用宗教组织发动群众(例:拜上帝会)

③宗派主义倾向无法保持内部长久团结(例:天京事变) 2)客观原因:被中外势力的联合绞杀.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建国60周年乡镇成就下一篇:婚前必问的15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