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板印象与媒体传播

2022-09-11

当前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 一些信息在迅速能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同时, 而一些多媒体的传播方式, 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当前在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下, 一些新闻信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到人生的生活中, 媒体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然而, 由于一些人为及技术因素的限制, 很多多媒体在对于新闻事件传播的过程中会采用同一的样板、格式与内容排列, 这样久而久之, 就会让人们感觉单板、乏味, 从而对媒体传播产生一种刻板的印象。

一、刻板印象的定义

刻板印象一般在社会研究单位可以称之为概念化, 而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则是容易将事件的传播进行类别化分类描述, 简单来说就是对于社会事件报道过程中, 对于一些社会群体形成概括固定的看法。一定程度而言, 生活在同一区域, 同一社会背景中的人, 在一些方面具有一定相似点, 在同一职业或者同年龄段的人对事物的看法也存在相似性。他们对于社会一些现象会持有类似的观念、看法, 人们在认识社会过程中很容易将这些相似点概念化、固定化, 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刻板的印象。因此, 刻板印象在一方面能够反应出社会的现实情况, 并且能够简化人们对于事物的认识, 从而达到迅速融入环境的目的。但是, 这种固定的思维模式, 也存在很大片面性, 由于社会与个人的思想是不断变化的, 这种固定的思维很难认识到事物的本质情况, 结果导致个人对于一些事物存在一些片面观点。

二、媒体传播形成的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一旦形成则会给人的思维方式带来一定固定性, 这主要是因为刻板印象形成的过程是人们习惯于事物分类联系在一起的, 符合人们日常考虑事物的特征。在媒体传播学研究中, 一些相关学者习惯将刻板印象分为积极与消极两种。但是, 刻板印象的消极因素还是占据大部分, 如很多媒体采取刻板印象的方式, 只是为了达到自身的利益, 从而对于一定的社会事实或内容, 存在一定的曲解, 使人引领过程中与现实有所脱离。

由于媒体传播是传递文化知识的重要途径, 媒体传播在文化传递过程中起着重要引领作用, 因此许多群众在对于不同民族风情的了解过程, 首先是来源于媒体传播, 而传播媒体在传播过程中往往是出于自身区域特色的考量, 因此, 这就容易让受众群体产生一种固象, 即所说的刻板印象, 往往一提到某个民族特色就会让群众有统一的印象, 也不能有效区分。而且很多情况下, 一些群众刻板印象的形式, 往往是由于传播媒体的宣传方式引起的, 如一些传播媒体在一些民族文化过程中, 总是采取新颖、博人眼球的方式, 为了能让人有一定的印象, 而人们在长期的观看过程中, 就会形成一种固定的文化理解。加之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一些媒体也开始面临日益激烈的生存竞争中, 而为了在竞争中取得优势, 有些媒体为迎合群众的爱好, 在人们兴趣、偏颇的观点上大作文章, 这样不仅不能起到文化传播的目的, 而且也会带偏更大一部分受众群体, 导致刻板印象的形成。

传播媒体在文化传播过程中, 不仅对于社会的事实、文化特色会让人们形成一定的刻板印象, 而且对于地域生活人的年龄、职业及社会阶层等也会发生同样的作用。如在一些地区女性职业中可能较多出现的是工厂员工、服务员、秘书等, 男性职业较多是销售、业务员、客服等。往往受众体则会认为, 该地区的生活职业状态亦是如此, 这样就对客观事实存在一定偏差。如一些电视节目中, 展现的女性特征总是温柔知性, 爱哭而且情绪化, 而男性的大部特征表现为自强、果敢镇静及有学问等, 这在很多情况下与现实也存在一定偏差, 也会形成人们所说的刻板印象。

总之, 传播媒体是对于社会文化的一种再现, 一方面能够影响人们对于事物及文化的认知, 从而形成舆论合力, 另一方面, 而群众长期受到这些传播信息的影响, 往往会将一些特殊符号加入到现实中来, 当面对现实生活群体时, 也会不由自主的贴上这种符号, 从而影响自身的行为, 这些都是刻板印象所发挥的作用。

三、媒体传播中消除刻板印象相关方式

媒体传播过程中刻板印象的形成, 与一些强权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一些权威性的观念一直是媒体传播中的一个核心内容, 它提出的是一定历史时期对于一些观点及看法采用强行控制的方式为人所接受, 这种观点一般是代表统治阶级的意志, 没有灵活的变通空间。在长时间的这种理念的推动下, 而不是人们由生活而言主观接受的观点, 而是一种由于受胁迫被动接受的, 久而久之, 让人们成为一种习惯遵循的思想理念。这种理念, 在一定程度而言, 具有强权意识, 具有一定的统一性、固定性, 类似于概念化的东西, 这样就会让人感觉刻板、单一。因此, 要消除这一印象, 就需要传播媒体做到以事实为根据, 以为人民服务为出发点, 善于将事物的实际特征展现给大众, 让大众感觉到其中文化蕴藏的真正含义, 理解其中的精髓部分, 从而消除自身的偏见看法。

一些主控的理念之所以能够被人们所接受, 这是由于这些理念被渲染成能够反应出社会的客观发展规律, 这种理念并不是出于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个阶级的看法, 如当前实行的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教育制度等, 重在平等的原则。通过这些所谓公平的社会制度, 让人习惯并认为符合人类社会的实际生活秩序, 于是人的主观意识就变得自然, 甚至被认为是常识。这种情况下社会中一些弱势群众, 就在一些强权思想的作用下变为了接受者。因此, 可以说很多强权意识及思想都是这样由来的。因此, 这也要求一些统治阶级, 需要用平等的思想来发表自身的见解, 而传播媒体只是传播媒介, 只有认清其起到的实际作用, 才能更好为人们服务, 不会将自身的观点强加于媒体, 强行加于人们的实际思想观念中。这样长期下去, 才正确引领人们的思想行为模式, 在不违反客观事实的情况下, 保证社会的正常、健康发展。

媒体对于社会现实的再现, 一定程度而言, 能够反应出统治阶级以及对于社会稳定所做出的努力。因此, 社会领导阶层为了自身的需要, 会借助传播媒体之力, 并通过对于一些社会群体的刻板印象的形成, 起到维护当前社会结构的目的。同时, 受众群体对于传播内容知识点接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往往会由于个人思想不同, 或者由于利益不同, 会持有不同的看法。因此, 受众群体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会对于一些新闻有个人的看法, 在接受内容上也会有效进行选择。多数情况下, 传播媒体能够通过对于社会现象的重新塑造, 并将一些自身观点传递给大众, 从而加深刻板印象。因此, 这种情况不仅要求传播媒体认清自身的职责, 切实做到为群众服务。而作为群众自身要需要认清社会现实情况, 不能将社会一些媒体知识, 作为唯一参考对象。对于传媒媒体的内容, 需要具备自身的见解, 这样对于一些刻板印象也会有所消除。

媒体传播过程中, 许多媒体都是出于自身利益考量, 来进行社会内容的编排。虽然, 不同媒体的传播具有一定的主观意识, 但是群众在认真分辩中还是能够了解到传播内容的真实性。同时, 对于某一地域的文化理解过程中, 可以建立一种特定化的情形, 从而加上自身的理解。同时, 不同受众群体在同一媒体报道的社会内容, 也会有不同的看法, 从而会对社会群众产生不同的印象, 采用特定情境化的模式, 能够消除大众对于文化的误解, 导致真正理解到文化的实际含义也会存在一定偏见。因此, 要想真正读懂传播媒体带来的社会文化, 不仅需要考虑到群体的实际生活状况、媒体的意识, 也需要全方位、多层次来进行解读。

虽然, 文化间的相互理解能够形成互惠知识, 但是还是需要能够达成共同理解。这种共同理解是可以来源于不同文化, 但是一定需要进行普遍化认知, 而不能归结某一特定文化。这种文化理解, 不是具有特定逻辑性或者类似于数学等特定的符号, 而是传播的文化能够被所有群体共同接受。在达到这种能够共同理解的基础上, 并注意不同文化的结构与编排形式, 采取符合民族文化特征的逻辑来进行内容报道, 以消除受众群体的刻板印象。

摘要: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媒体传播已经成为人们接受信息不可缺少的方式, 然而, 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媒体在传播过程中容易墨守成规, 久而久之, 就会给人留下刻板、不知变通的感觉, 这在一定程度对于媒体的发展也会造成一定影响。本文重点从媒体传播刻板印象的形成, 媒体传播的刻板印象消除等相关内容简要做下分析, 并提出一些个人看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刻板印象,媒体传播,成因

参考文献

[1] 张燚, 刘进平, 韩永青, 张锐.转变本土品牌负面刻板印象的媒介传播战略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5, 17 (04) :76-82.

[2] 牛晴晴.网民原创新闻中的刻板印象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 2015.

[3] 汪露.新闻传播学中刻板印象研究综述[J].云梦学刊, 2010, 31 (03) :152-155.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浅谈中学地理自主探究性学习下一篇:提升高中女生篮球课实效性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