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走在人生边上

2022-08-13

第一篇:杨绛走在人生边上

杨绛《走到人生边上》教育心得随笔:写给人生的边边

编者按:我们很多人正站在人生的边缘上,向后看看,也向前看看。向后看,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写给人生的边边。

写给人生的边边

乔亚龙

我正站在人生的边缘上,向后看看,也向前看看。向后看,我已经活了一辈子,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呢?我要探索人生的价值。向前看呢,我再往前去,就什么都没有了吗?当然,我的躯体火化了,没有了,我的灵魂呢?灵魂也没有了吗?有人说,灵魂来处来,去处去。哪儿来的?又回哪儿去呢?说这话的,是意味着灵魂是上帝给的,死了又回到上帝那儿去。可是上帝存在吗?灵魂不死吗?

上面这段文字出自杨绛先生自问自答的一部小书《走到人生边上》。虽说是“自问自答”,杨先生在“结束语”里又提到,我是旧社会过来的“老先生”,这篇文字是把头脑里糊里糊涂的思想认真整理了一番,等待着聪明的读者,能对这篇“自问自答”给予批评并指出其中的错误。

突然想起小时候下雨天,爸妈不在家,我又无处可玩,只能和爷爷坐在廊檐下看雨。阴沉沉的天,雨密密地落着,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结束。爷爷年纪大了,无论阴晴都很少出门,不过像这样的下雨天,倒也难得有个小孙子乖乖的坐在旁边听他说话。跟爷爷聊了些什么我已经记不清了,无非是后天的考试万一考得不好怎么应付家长,昨天的评书里罗士信到底有没有搠死来护儿,柜子上陶罐里的葡萄干到底是谁偷吃完了诸如此类的一些事。和爷爷一起聊天很轻松,也很任性。想说就说,不想说就直接闭嘴不理。

他要是稍微带点责备的语气,我就会“噌”地立起来,威胁他“你再这样我就走啦!”老人也没办法,只能抽一口烟袋,轻叹一口气,然后找下一个能逗引孙子兴趣的话题接着聊。和家长就不行,跟朋友聊天也没有这样我行我素的。只有在爷爷这儿,他永远顺着你,而且永远受着你的臭脾气。我想他应该是很无聊吧,那么大年纪了,朋友们几乎都死了一大半了,活着的出门还得别人搀着抬着。像这样的下雨天,除了那个小小的收音机,也只有孙子能坐在旁边陪着说说话,解解闷了。

写这本书的时候,杨先生已九十多岁了。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就像在听一个积古的老奶奶絮絮叨叨的碎碎念,说生死,说灵魂。看到自己不感兴趣的篇章了,直接跳到下一节,前后意思居然还挺连贯,因为下一节她还是在絮絮叨叨的说生死,说灵魂。

这本书的第二部分是注释,但不是注释前一部分的文字,而是把前一部分涉及到的生活中的故事罗列出来。老人家摘下老花镜,浑浊的老眼开始闪现一些亮亮的光,提到那些曾经出现在自己生活里的人,她有时候会不由自主的笑笑,有时候又会黯然地擦擦眼睛,好一阵感伤。可是却不会流泪。

老人都很少流泪。或许时间已经放弃了老人,任他静静老去,死掉,悲伤就更不能把老人怎么样了。老人们的眼泪已经干涸了。杜甫说,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不是无情,是没有办法了。我记得大伯去世的时候,爷爷还到儿子的灵堂去了一次。周围的人都看着老人从门外进来,背着手踱了一圈,然后叹了口气,一言不发的像来时一样的从门里又出去。烟袋在背着的手里一摆一摆的,佷通脱,很淡然的样子。《石头记》里绛珠草说,我此去只为还泪,泪尽了我也就走了。后来林黛玉没有了眼泪,只剩下呕血,然后就香消玉殒。这是小说,但现实中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我的躯体火化了,没有了,我的灵魂呢?灵魂也没有了吗?有人说,灵魂来处来,去处去。哪儿来的?又回哪儿去呢?这样的问句让我不由想起了祥林嫂的临终三问。是不是人到了能够看到自己尽头的时候都会有这样的疑问?这样的疑问在宗教里是不成其为疑问的。然而宗教之外呢,那么多没有归依的人如果解决不了这样的疑问,他们或她们是怎样的老去,闭上眼离开这个爱恨交织的世间时,心里都在想着什么?

《春秋》里有一段话,“仲子生而有文在其手,曰‘为鲁夫人’”。后人不懂了,一个人有掌纹是正常的,怎么会有字呢?于是王弼煞有介事地说,嗯,有的人天生异相,手上有字乃是天命。孔颖达就不信,就说生而有字那是瞎扯,《春秋》里这句话不过是说仲子的掌纹有点字形的意思,那并不是字,只是有点像字罢了。看来,从古到今的那么多书,那么多人,皓首穷经的也只是为了寻找一个能够说服自己相信那些不解之事的理由。

这本薄薄的小书可能就是在寻找一个能够说服自己的理由吧。老人说这是她的自言自语,自问自答。唉,我们都会活到那一天么,活到那个没有人和你说话,只能自言自语、自问自答的时候么?

公众号:曲一奏雅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文库

第二篇:幸福走在墙角边上优美散文

十月武城的样子和别的季节没有任何异样,除了暖和的天气突然变凉外,街边的香樟树甚至连颜色都是翠绿而新鲜。秋意给十月城市带来的最明显转变,可能就是穿梭人流里的各色服饰和装扮,男人竭尽本色,女人花枝招展。浅显的都是各种痴人的表情,深刻的是突兀郁深的建筑,人群偶尔欢笑偶尔肃穆,算是建筑里的一幕调节剂。长发墙的十月时光是从匆忙的奔波里开始的,不但匆忙而且冲动,并且因为是在夜里,所以他也记不得自己在骑着从好朋友严研那里借来的自行车穿越墨水湖北路上时是何种表情。表情虽然忘记了,但长发墙的内心是最清明的,他完全明白自己为何那么匆匆:先是急冲冲由老家乘火车赶来武城,又从武城的火车站搭出租车,再从堵车的洪流里挣扎出借来自行车,骑着车子穿越拥堵的墨水湖北路,直奔那个叫做江城客栈的地方。

现在这个世界上,能让长发墙心急火燎的事情除了上次听闻父亲出事的消息外,也只有那位叫做冷静的冷女人一举一动能够激起他的注意力:一次是替她拦小混混,一次是听闻她结婚,一次是……长发墙已经数不清楚这样的事情有多少了,对于冷女人的事情,每一件他都倾注了全部努力,势必完美。虽然很多时候,长发墙也怀疑过自己这番所作所为的目的,终于是一闪而过的怀疑,很快变作情不自禁的条件反射行动。

冷女人这次是在江城客栈里办生日小part,part就part,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叫做小的part。长发墙是在短信中收到冷女人的这个消息,也难怪,那个时候他正躲避在老家,关闭手机与世隔绝,短信还是后来开机才收到的。这也就有了千里南下武城,单骑穿越城东的事情,长发墙想想就觉得有莫名的十足动力,相隔长久,他终于可以见到冷女人了,至于见到之后怎么办,他倒没想好。

长发墙原本是要避开冷女人的,因为他觉得自己在武城喧闹氛围中很难安静下来不去空想冷女人的一切,他是这样想的,才回了老家。岂止世事难料,回到老家后,在赖头三屋里呆了没几天,他倒更牵挂起冷女人来。这世界上曾经有那么多麻烦事,惊险的事,平淡的事,长发墙都一一经历且全身而退过,只有对着冷女人这一件事,他是束手无策,不知如何入手解决,更为严重的是,长发墙根本不知道问题出在了哪里。

当务之急,只有走一步算一步,江城客栈的part之约肯定是要去的,长发墙能从冷女人的短信里读出丝丝决绝出来,所以他认为,无论如何都得准时赴约,不然真不知道她会做出什么令人意外的事情来。自从上次和冷女人的冷战结束,长发墙就分外关注起她的情绪来,说不定哪天,冷女人会不辞而别,去到他也不知道的地方,那可是他万万不能接受的事情哪!

世事往往如此,你在意的人往往是与你历经了无数悲欢离合的人,世事多变,人心最难持久。长发墙最终是怀着一颗忐忑之心冲到江城客栈,严研的自行车骑着顺手,转到建设路上后基本没有堵车,到达江城客栈的时间比冷女人的预期还早。虽然路上顺畅,长发墙心里却堵了起来,他实在无法确定为何如此匆匆脚步来到这里,所以再和久别重逢的冷女人相见时,他没有一点不适应。

江城客栈的装潢特别一般,给人朴实的感受,冷女人坐在客栈三楼的大客厅,让长发墙意外的是,这场part居然没有外人在场。冷女人坐在一个靠窗的位置,素颜长发,表情是习惯的冷淡样子,这和长发墙第一次与她会面时的风格截然不同。冷女人先看到了长发墙,微微一笑,却没说话,只露出很可人的眼神,长发墙就悻悻过去,也施以淡淡笑意。桌子上摆放的是两份面条,不是他们爱吃的热干面,剩下的空间放的全是酒,也不是他们喜欢的零度啤,而是真正的8度啤酒,旁边的小桌子上,还有满满的水果和和饮料。

“你来了?”

“嗯,是的,我骑着自行车来的,避开了堵车。你说这个点要到的。”长发墙详细说明,尽管冷女人并没有问这些。

“之前去哪里了?我找了你很久,找不到,你终于还是来了。我应该庆幸呢,还是……”冷女人拿起筷子,示意长发墙别客气,“我的长寿面,你要吃一点。”

长发墙抓起筷子,狠吞了一大口:“我知道,庆幸的人应该是我,及时看到了你的信息,还赶上了你的,part,我很幸运。”对于冷女人刚问的,他又没正面回答。

长发墙和冷女人的对话是在面条的香味里进行的,氛围很轻松,也不知道是因为感受到了什么,后来,两个人都不约而同的喝起了啤酒。长发墙喝啤酒就像喝汽水一样,冷女人应该也是千杯不醉,因为以前和她喝酒的时候,压根没见她醉过,连醉意阑珊的样子都没有过,这一次,亲眼看见冷女人醉倒在面前,长发墙突然手足无措。只见冷女人用手拖着下颚,眼神安静,没有言语,也不知道在想什么,长发墙望着她心里感叹着,冷女人的气质就是独特,连醉了都还那么雅致。

冷女人又灌了一口啤酒,然后直直地望着长发墙:“是因为听到我弟弟讲起我前夫的事情才跑回老家的吧?”冷女人问道,还没等长发墙回答,她又仰面喝了一口酒,再低下头时却是泪流满面,竟然小声哭了起来。

长发墙一下子凌乱了,他放下酒瓶,想要伸手过去稳下冷女人肩膀,刚触及冷女人的肩膀,与她双目对视,又闪电般地弹了回来。“没有没有,即使你不发信息我也会回来的。”长发墙刚吐出这句话,冷女人就怔住了,他随即补充,“我还要回来看其他朋友不是吗?”说完这句,长发墙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他摸了下口袋,掏出一包餐巾纸,抽出两张,递给冷女人,那是他来时在路上小卖部买的,果然派上用处了。

冷女人的醉意是在这之后开始渐渐升高的,她两颊微红,眼神迷离,擦干了泪痕,长发墙开始还端着酒瓶,后来干脆放下,直直地呆望着冷女人。冷女人的样子长发墙早就熟悉了,只有这次,他是如此细致又倾情地望着她,他觉得此刻的冷女人是最漂亮的,倘不是因为隔着大大的桌子,长发墙真恨不得上前去狠狠抱住她。

“你为什么盯着我看哪?”

“你素颜的样子很真实很迷人。”

“你以前怎么不说?”

“以前,以前没勇气说。”

“啊,什么,你说什么?”

“噢,以前没,没,没机会说,现在说晚不晚?”

“看你说得那么诚恳。你要记着这话,明天还要说一遍我听,你要是说了,我就,我就……”

“你就什么?”

“我就,和你在一起。”冷女人刚说完这几个字,就听“噗通”一声脆响,酒瓶落地。

长发墙立即迈过去,搀起冷女人,才发现原来是她的胳膊撞倒的瓶子。长发墙内心一阵火热一阵苛责,只好搀扶着冷女人离开,走了几步觉得很吃力,干脆将她抱在怀里,嗅着冷女人的体香,长发墙一下子竟忘记了刚才为何内心一阵火热。

将冷女人从江城客栈的三楼抱下,再走到大街边上时,长发墙已是筋疲力尽,他喘了几口气,低头,才发现怀里的冷女人早就醒了,正瞅着他看,却没有要下来的意思。

“抱不动就不要勉强,我下来就是。”冷女人脸颊的热度还是没有退去,呼吸里还有浓郁的酒精味道。

长发墙看得分明,他知道冷女人还没有完全清醒,也就放肆起来:“想得美,我就要抱着你,我就喜欢抱着你。”最后一句话刚说出口,长发墙的脸也红了,他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惯性地吐出这样一句话,难道真的是喝醉了?

冷女人听着,头一下子埋进长发墙的衣服里,长发墙以为她是害羞,也没太在意,加上此刻他自己不知道如何应对这种场面,遂跟着沉默起来。十月寒露,夜色微冷,街角的风多了些凛冽的感觉,长发墙却觉得全身上下一片燥热,他想到了好朋友严妍,想到了苟二,想到了瓜皮,在胡思乱想一遭后,想的最多的还是他怀里那位叫做冷静的冷女人。

人生境遇里的欢乐悲愁,总是太过匆匆,唯有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执着情感是恒久不变的,千山万水,情有多深,执着便有多久。也只有在这样清明的夜色里,吹着冷风,长发墙才能真的确定一些事情,一些感觉,不知从何时起,他真的就慢慢喜欢上了那位素颜的,面带冷漠的女人,那是一种幸福的感觉……

他就那样抱着冷女人,沿着江城客栈的围墙,漫无目的地走下去,等在心里下了某些决定时,他才发现,原来冷女人早就在他怀里熟睡过去了。

第三篇:走到人生边上美文

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按基督教的说法,人生一世是考验。人死了,好人的灵魂升天。不好不坏又好又坏的人,灵魂受到了该当的惩罚,或得到充分的净化之后,例如经过炼狱里的烧炼,也能升天。我认为这种考验不公平。人生在世,遭遇不同,天赋不同。有人生在富裕的家里,又天生性情和顺,生活幸运,做一个好人很现成。若处境贫困,生性顽劣,生活艰苦,堕落比较容易。佛家轮回之说,说来也有道理。考验一次不够,再来一次。但因果之说,也使我困惑。因因果果,第一个因是什么呢?当然,各种宗教的各种说法,都不属我自问自答的探索。但是,我尊重一切宗教。不过,宗教讲的是来世,我只是愚昧而又渺小的人,不能探索来世的事,我只求知道,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了一辈子,能有什么价值。

不是说,“留下些声名”吗?这就是说,能留下的是身后之名。但名与实是不相符的。“一将成名万骨枯”,但战争中奉献生命的“无名英雄”更受世人的崇敬与爱戴。我国首都天安门广场上,正中不是有个“人民英雄纪念碑”吗?人世间得到功勋的人,都有赖无数默默无闻的人,为他们做出贡献。默默无闻的老百姓,他们活了一辈子,就毫无价值吗?从个人的角度看,他们自己没有任何收获,但是从人类社会集体的角度看,他们的功绩是历代累积的经验和智慧。人类的文明是社会集体共同造成的。况且身后之名,又有什么价值呢?声名,活着也许对自己有用,死后只能被人利用了。苏格拉底坚信灵魂不灭,坚信绝对的真、善、美、公正等道德概念,他坚持自己的信念,宁愿饮鸩就义,不肯苟且偷生。因信念而选择死亡,历史上这是第一宗,被称为仅次于基督之死。一代又一代的人,从生到死、辛辛苦苦、忙忙碌碌,到头来只成了一批又一批的尸体,人生一世,还说得到什么价值呢?

匹夫匹妇,各有品德。为人一世,都有或多或少的修养。俗语:“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得”就是得到的功德,有多少功德就有多少价值。修来的功德不在肉体上而在灵魂上。所以,只有相信灵魂不灭,才能对人生有价值观,而相信灵魂不灭,得是有信仰的人。有了信仰,人生才有价值。

其实,信仰是感性的,不是纯由理性推断出来的。人类天生对大自然有敬畏之心。统治者只是借人类对神明的敬畏,顺水推舟,因势利导,为宗教定下了隆重的仪式。虔信宗教的,不限于愚夫愚妇。大智大慧的人、大哲学家、大科学家、大文学家等信仰上帝的虔诚,远胜于愚夫愚妇。

一个人有了信仰,对人生才能有正确的价值观。佛家爱说人生如空花泡影,一切皆空。佛家否定一切,唯独对信心肯定又肯定。“若复有人……能生信心……乃至一念生净信者……得如是无量福德……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为什么呢?因为我佛无相,非但看不见,也无从想象。能感悟到佛的存在,需有“宿根”“宿慧”,也就是说,需有经久的锻炼。如能把信仰传授于人,就是助人得福,功德无量。

我站在人生边上,向后看,是要探索人生的价值。人活一辈子,锻炼了一辈子,总会有或多或少的成绩。能有成绩,就不是虚生此世了。向前看呢,再往前去就离开人世了。灵魂既然不死,就和灵魂自称的“我”,还在一处呢。

这个世界好比一座大熔炉,烧炼出一批又一批品质不同而且和原先的品质也不相同的灵魂。有关这些灵魂的问题,我能知道什么?我只能胡思乱想罢了。我无从问起,也无从回答。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不知为不知。”我的自问自答,只可以到此为止了。

第四篇:书评:《写在人生边上》

——61015231 张渊

一、作者简介

钱钟书,鸿儒也,有学贯东西之谓,有古今互见之赞,一生清净,谓以学术昆仑。 《写在人生边上》为其散文集 ,玉想琼思,宏观博识,谐谑天生,涉笔成趣。笔触汪洋肆意,行文张弛自如。语言辛辣而幽默,谓之“黑色幽默”,捧腹之余自有思绪万千。

钱先生另著《围城》,旁观浮生,思虑沉潜;指点世态,寄慨遥深,以形而下示形而上,有“新儒林外史”之称。又著《管锥编》,披历经史子集,其间多有新说创见,皆发前人之覆者,能开拓万古之心胸,推倒一时之豪杰,赞曰国学大典。

二、一叶知秋

《写在人生边上》录有十篇哲文,字字珠玑,现以《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为例,学生功力有限,今且浅谈其文笔妙讽,不论人性灵魂,博诸君一笑。

《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以魔鬼夜访钱钟书破题,而通过展开魔鬼与钱钟书先生的一席谈话将作者对社会历史人性的独到看法融入进去。其实,本文中的魔鬼既非牛头马面的形象也非提着镰刀的黑大汉,而是一位杉杉有礼的绅士,魔鬼来访也只是醉酒误入人家,也非图谋不轨。

这便是本文一大亮点,自虚无处生一魔鬼来将人类社会、历史与人性娓娓道来,一方面增添了荒谬的艺术效果,另一方面,我们也知道,人类是不可能完全认识人类的,能够彻底认识人类的只有别的、更高级的智慧生命,因而当那些犀利辛辣的讽刺从魔鬼口中说出时,更可发人深省。

三、妙句精析

他又笑了:“不料你的见识竟平庸到可以做社论。”

极为精简的一句话,浑然天成,却似呛喉的烈酒,让人哽咽不能言,可谓简约而不简单,微言之中自赋真义,可令人击节赞叹。

在这个年头儿,不愁没有人请你吃饭,只是人不让你用本事来换饭吃。这是一种苦闷。

作者蕴讥讽于感慨,藏荒谬于对比。钱先生善于将对社会人性的讽刺通过惟妙惟肖的实例来体现。

我开门相送。无边际的夜色在静等着他。他走出了门,消溶而吞并在夜色之中,仿佛一滴雨归于大海。

此句为文章末尾,作者信手拈来的“消溶”“吞并”,并非佶屈聱牙的生僻词,但偏能于此处显出奇效,可见作者笔下功夫之老练。又用极简练的几句话收束全文,留足余白,令读者回味无穷。

四、佳章裁剪

我会对科学家谈发明,对历史家谈考古,对政治家谈国际情势,展览会上讲艺术赏鉴,酒席上讲烹调。不但这样,有时我偏要对科学家讲政治,对考古家论文艺,因为反正他们不懂甚麽,乐得让他们拾点牙慧;对牛弹的琴根本就不用挑选甚麽好曲子!

我不比你们文人学者会假客气。有种人神气活见,你对他恭维,他不推却地接受,好像你还他的债,他只恨你没有附缴利钱。另外一种假作谦虚,人家赞美,他满口说惭愧不敢当,好象上司纳贿,嫌数量太少,原壁退还,好等下属加倍再送。

不管债主也好,上司也好,他们终相信世界上还有值得称赞的好人,至少就是他们自己。我的谦虚总是顶彻底的,我觉得自己就无可骄傲,无可赞美,何况其它的人!

第五篇:推荐写在人生边上

推 荐 书 目》姓名:李山山学号:《写在人生边上105080540017

推荐书目:《写在人生边上》

李山山105080540017

读书教会我们如何去看待人生。读书是人生的一门最不缺少的功课,阅读书籍,感悟人生,助我们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阅读是一种际遇。读书的感受是记录此时此刻的心境。读书的此时此感必然不同于彼时彼感。读到书中的妙处也应是在不经意间。

我推荐的书是钱钟书的《写在人生边上》,这是钱钟书的散文集。其中包括: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窗 、论快乐 、说笑 、吃饭 、读伊索寓言 、谈教训 、一个偏见 、释文盲十篇文章。《写在人生边上》是钱钟书的第一本散文集,1941年出版,文中但凡写人论世,总有其鲜明的褒贬,于自然天成的诙谐中表现出他对庸俗、堕落、虚伪的鄙视与尖刻嘲讽。《写在人生边上》虽然只有10篇散文,不到3万字来谈人生的大问题,但却字字珠玑。大放智慧的异彩,自然地把读者引入一个广阔无垠的人生天地,给予我们的是丰富多彩的深刻启迪。他或旁征博引,或侃侃而谈,文风如行云流水,汪洋恣肆,奇思妙想和真知灼见俯拾

皆是。他些他都幽默的写出,让人发笑的同时令人深省。正如书中所说:人生据说是一部大书,那么,下面的几篇散文只能算是写在人生边上的。这本书真大!一时不易看完,就是写过的边上也还留下好多空白。我读此书的感受应该就算是写在人生边上的边上了。

书中的一篇《一个偏见》有这样一句话:偏激二字,本来相连;我们别有所激,见解当然会另有所偏。让我想起几日前的一件事。也有些体会。某日的早上,我和班中某君争论一个问题,起初如何不必讲,但后来是为了赢得所谓的胜利吧,我的言语有些过激。后来冷静下来的时候想想此事,感觉当时的话确实有点偏颇。但当时为什么不觉得呢?就是因为当时头脑就很难保持冷静,思想不会公平,只能把偏见来代替。读到这里想到这些,我沉思良久,这些应该就是写在人生边上的边上吧!

书中对人生问题的感悟还有其他的,所以我推荐这本书是为了让大家了解钱钟书对于人生中一些问题的看法,让我们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看世界,在以后理解人生中一些问题的时候可以提供借鉴!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珍爱生命心理健康下一篇:支部服务承诺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