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后小型浅层土质滑坡的成因分析及治理措施浅谈——以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转斗中心校2号滑坡为例

2022-09-10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 在四川西部龙门山构造带汶川附近发生了8.0级强烈地震。由地震引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 而潜在的地质灾害对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巨大威胁, 极可能使震区广大群众再次受灾, 使灾情“雪上加霜”。因此, 尽快对地质灾害采取有效防治措施, 十分紧迫而必要。

1 地质环境

滑坡区位于朝天区北西部为摩天岭高中山, 北东为米仓山中山, 中部和西部为龙门山中山, 南部为低山丘陵地带, 总体地势北西高, 南东低。滑坡所处地貌属侵蚀溶蚀中山地貌, 滑坡体位于一个浑圆形山体的西侧山脚, 地形东高西低, 坡度25°~30°, 山坡主要由残坡积含碎石粘土及强风化泥岩夹薄层灰岩组成, 坡面植被不发育, 部分开发为旱坡地, 主要种植葡萄核桃等果树。滑坡前后缘高差30m~40m。

滑坡周界内上部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堆积层 (Q4) , 下伏为露志留系 (S2+3) 泥岩夹灰岩。滑坡场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斜坡土体中赋存的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其下伏基岩中的基岩裂隙水和岩溶水。

2 滑坡特征

滑坡平面形态呈半圆形, 滑坡体纵向斜长74m, 横向宽69m, 前缘高程660m, 后缘高程692m, 平均滑体厚2.5m, 属浅层土质滑坡, 平面分布面积5106m2, 总体积约1.3×104m3, 其规模属小型滑坡, 滑坡体上地形起伏不大, 总体坡度约25°, 坡向304°, 滑坡体上部为含角砾粘土 (1) , 下部为粉质粘土 (2) , 滑床为强风化泥岩 (3) -1。滑动带主要为含角砾粘土或粉质粘土与强风化泥岩直接接触带。

3 滑坡成因分析

转斗中心校滑坡的形成和发展变化是多种因素控制和影响的结果, 概括起来包括内因、外因两个方面, 内因可细分为物质组成、堆积体结构、地下水活动等因素, 外因则包括降雨、人类工程活动、地震等。它们对滑坡的形成和发展变化影响特征如下。

(1) 物质组成:转斗中心校滑在长期的风化剥蚀等地质作用下, 大量的强风化层及残坡积物质堆积在这一斜坡上, 形成了厚度2m~10m的松散堆积层, 充足的物源是堆积体存在并产生该土体滑坡的客观、先决条件。

(2) 结构特征:转斗中心校滑坡体上部主要为粉质粘土, 含角砾粘土和强风化泥岩。夹有较多的碎石、块石, 物质成分复杂, 结构较松散。力学强度相对较低, 这些堆积物直接堆积在主要泥岩构成的斜坡上, 泥岩虽有一定的力学强度, 但易风化和遇水软化, 在长期地质作用下, 在基岩面上形成了一层力学强度较低的强风化层。

(3) 降雨:朝天区雨量充沛, 降雨过程长且多暴雨。丰富的降雨一方面形成面流和地表水, 对边坡进行冲刷、侵蚀, 破坏土体的完整性, 另一部分转化为地下水产生上述的不良影响。地下水在下渗过程中遇到隔水的中风化泥岩, 在中风化泥岩面以上滞留。从而使强风化泥岩和粉质粘土进一步软化, 力学强度降低, 降雨是影响滑坡稳定性的一人重要因素。

(4) 人类工程活动:人类工程活动是影响滑坡形成、变化的最活跃因素, 有时成为直接诱发因素。转斗中心校滑坡体上现有的人类工程活动比较强烈, 因修建水渠对原滑体边坡的开挖以及学校建房切坡等对滑坡体的稳定性影响较大。

(5) 地震:“5.12”大地震对转斗中心校滑坡坡面岩土体结构造成了较大破坏, 降低了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

4 滑坡治理方案

根据转斗中心校 (浅层) 滑坡的特点、地质环境条件, 该类滑坡的治理工程一般可采用地表排水工+抗滑挡土墙+锚杆的综合治理方案。

(1) 挡土墙设计:根据滑坡剩余下滑力结合考虑选取滑坡前缘基岩埋藏较浅、地形相对较缓, 有利于施工的地段作为工程支挡位置, 布置重力式抗滑挡土墙, 挡土墙根据所处位置下滑力不同分别采用不同类型挡土墙。可采用理正岩土系列软件中抗滑挡墙设计——重力式抗滑挡土墙进行验算。

(2) 锚杆设计:可在滑坡前缘挡土墙上距墙顶1.0m处往下布置2排锚杆, 锚杆水平间距3.0m, 排距为2.5m。锚固段置于下伏滑床基岩中5m~8m。

锚杆钢筋横截面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 B 5 0 3 3 2-2 0 0 2) 中式As≥=1526.005mm2, 计算取值。

锚固段长度设计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32-2002) 中以下两公式计算取值如下。

(1) 锚杆锚固体与地层的锚固长度计算 (单位:m) La≥=.1983m。

(2) 锚杆钢筋与锚固砂浆的锚固长度计算 (单位:m) La≥=1.284m。

(3) 地表排水工程设计:在滑坡区周界外侧根据汇水情况设置截水沟, 坡脚设置排水沟, 两者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设置排水沟时可充分利用滑坡上的人工水渠, 采取防渗处理措施, 尽量减少地表水下渗影响边坡稳定性。

5 结语

汶川5·12地震影响的地区多为低山丘陵地貌, 震后形成或引发的小型土质浅层滑坡较为普遍, 对该类型滑坡的治理直接关系到灾区的人民的生活财产安全及震后重建工作,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均十分明显。

摘要:汶川5.12地震后。以转斗中心校后山为例的很多小型土质边坡形成滑坡地质灾害, 本文在分析小型浅层土质滑坡地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 分析形成原因, 据定量计算结果提出该滑坡的治理措施, 为震后同类地质灾害的治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地震,滑坡,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1] 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转斗中心校滑坡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广西桂林水文工程地质勘察院.

[2] 预应力锚固技术[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研究下一篇: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