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曹雪芹进步的女性观

2022-10-30

曹雪芹的《红楼梦》以一种独特的视角, 崭新的笔触, 展示了封建时代中国女性的精神世界和文化品格, 塑造了一群栩栩如生、美丽动人的红楼女性形象, 表现了她们觉醒了的自主意识和叛逆精神, 阐释了作者独特而进步的女性观。

1 封建社会主流女性观

几千年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以男性为中心的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男主女从的传统观念和将女性商品化的腐朽思想, 就是封建社会主流女性观。中国古代女性受政权、族权、神权、夫权支配, 被打入社会的最底层, 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 什么贞节牌坊, 还有“君为臣纲, 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的“三纲”, 成为统治者禁锢人们思想的教条, “在家从父, 既嫁从夫, 夫死从子”及“妇德、妇言、妇容、妇功”的“三从四德”是封建统治者为奴役妇女制定的道德规范, 是摧残扼杀她们的罪魁祸首。

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巨著《红楼梦》, 通过一组女子群像的塑造, 以独特的视角, 全方位的描写, 充分展示了封建时代中国女性的精神世界和文化品格, 表现了她们觉醒了的自主意识和叛逆精神, 阐释了作者独特而进步的女性观。在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初期, 封建传统意识仍然浓厚的中国, 曹雪芹通过《红楼梦》所反映的进步女性观, 实在难能可贵。研究红楼女性表现出来的个性魅力和人格品质, 对现代女性自由全面发展、对构建我国女性学科理论, 会有许多启示。

2 曹雪芹先进的女性观

2.1 曹雪芹先进女性观的核心

2.1.1 关注女性命运, 同情女人的不幸遭遇

曹雪芹把对中国女性关注的焦点集中到女性不幸遭遇上。大观园里的女性每个人都是不幸的。极尽豪华的元妃元春省亲活动, 以元妃“垂泪”开始, 以“贾母等已哭的哽咽难言”结束, 元春“忍悲强笑”说:“当日既送我们那见不得人的去处, 好容易今日回家, 娘儿们这时不说不笑, 反倒哭个不了, 一会子我去了, 又不知多早晚才能一见!”惊世骇俗的话, 连“沐皇恩”的元春都是如此悲惨, 那其他女性就可想而知了。第一个出场的女子香菱, 原名英莲, 即“应怜”的谐音, 从小被人拐卖, 不知父母, 后被薛蟠霸占为妾。曹雪芹把《红楼梦》第一个出场的女性起名为“应怜”颇耐人寻味, 实际上这是他对中国封建时代所有妇女命运的基本态度, 是其女性观的基本内容。

2.1.2 赞赏女性才干

抨击“女子无才便是德”的陈腐观念。通过对男女才智、能力强弱的相互比较, 赞赏女性才干。《红楼梦》成功塑造了各类栩栩如生的女性人才群体, 形象展示女子在各方面具有出众的才华见识和胸襟志向。在女儿国——大观园里, 环境和条件宽松适宜, 女子们咄咄逼人的才华得到充分发挥, 她们像男子一样交际应酬、作诗结社、当家理财, 自由自主地施展抱负胸襟, 处处事事闪烁着女性耀眼的智慧光芒:林黛玉、史湘云、薛宝钗、贾探春等人, 个个能诗善文, 出口成章, 她们结成诗社, 一起作诗联对、品词论文, 酬吟唱和, 抒发情怀, 写出了一篇篇优美动人的诗章。

2.2 曹雪芹先进女性观的重要内容

曹雪芹先进女性观的重要内容是:反对纳妾制度、蓄婢制度, 反对男尊女卑, 抨击封建礼教。纳妾制度与蓄婢制度是封建社会压迫妇女的陋习, 《红楼梦》描写了许多侍妾和奴婢的扭曲人格。赵姨娘的可憎言行, 忍气吞声、度日如年的香菱、尤二姐, 她们的命运悲惨, 但又无法逃避。被蓄养的女婢又是侍妾替补队, 他们没有权利支配和自由选择自己的命运, 主子的一句话便决定了个人的一生。曹雪芹通过这些鲜活的人物形象, 真实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妇女命运的特有现象:不自由的生活与不自主的婚姻结合在一起。

3 关于女性的自由全面发展

面对信息时代, 知识更新加速, 工作节奏加快, 竞争日益激烈, 生存环境复杂多变, 女性感到空前的压力和困惑。如何摆脱困境, 为自己开辟更大的发展空间, 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这是现代女性急需思考的问题。红楼女性至少给我们提供了以下启示: (1) 女性的自由全面发展需要良好的人文修养和文化品格。社会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 一个人自身修养良好, 机敏、睿智、充满情趣, 更容易立足于社会, 更容易拓展生存和发展空间; (2) 女性的自由全面发展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会使人遇事不慌、处变不惊、不骄不卑, 从容面对所有困难;身处复杂环境矢志不渝, 及时制订方案, 解决问题, 走出困境; (3) 女性的自由全面发展需要独立的人格。中国女性要保持自身美德之外, 还要有独立的人格, 自主的意识, 有自信, 有魄力, 积极进取, 善于决策, 这样的女性是最完美的; (4) 女性的自由全面发展需要与人共处, 严守做人原则, 宽容大度, 与人为善, 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这是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

4 关于女性解放

从红楼女性及一些文学作品中我们看到中国古典女性:中国的女性是优秀的, 可敬可爱的;她们聪明、美丽、勤劳、善良, 忠于爱情, 憧憬未来, 在各自的生存环境中苦苦挣扎, 都想过一种正常人的生活。她们在许多领域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有着巨大的创造力。有一缕阳光, 她会创造一片灿烂的天空;有几滴雨露, 她会绽开一园奇异的花朵;有一张白纸, 她会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而且, 她们善良、坚韧、敬业、知恩图报, 具有奉献精神。面对不幸, 她们曾痛苦、无奈, 甚至幻想, 表现出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 “宁为玉碎, 不为瓦全”。当今社会已经给了中国女性很多的理解、尊重、关爱和支持。随着女性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 随着人类文明更大的进步, 社会将会给女性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实现女性的真正解放!

5 关于女性学科理论建设

我国有几千年封建社会历史, 而《红楼梦》的时代也已过去了三百多年, 但性别歧视、视女性为玩物和工具等封建传统女性观影响依然存在, 女性彻底解放已经成为一个漫长而艰巨的历史过程。《红楼梦》昭示的先进女性观, 依然会激励当代女性解放运动。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婚姻家庭中真正享有与男子同等的权力与地位, 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女性追求的终极价值目标。建立女性学科理论, 研究占人类半数的女性的生存状态、本质特征、处境地位和理想追求, 传播科学的女性观, 帮助人们认清女性现状, 为解决女性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唤醒女性觉悟, 提高女性素质, 开发女性人力资源, 从而推动女性彻底解放的进程, 是新兴女性学科的使命。

摘要: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表现的最重要的思想就是他的先进的“女性观”。他以独特的视角, 全方位的描写, 成功地塑造了一群栩栩如生的突破传统观念束缚的女性艺术典型, 充分展示了封建时代中国女性的精神世界和文化品格, 表现了她们觉醒了的自主意识和叛逆精神, 阐释了作者独特而进步的女性观。

关键词:曹雪芹,红楼梦,群体女性形象,自主意识,叛逆精神,女性观

参考文献

[1] 张锦池.略论《红楼梦》形象体系内部构成的特点及其代表人物[J].红楼梦考论[M].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1998.

[2] 吕启祥, 林东海.红楼梦研究稀见资料汇编 (上) [M].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1.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PICC在妇科恶性肿瘤化疗中的应用下一篇: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