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义兄弟感动中国

2022-08-08

第一篇:信义兄弟感动中国

2010年感动中国人物之信义兄弟

感动中国,感动了无数中国人,足以感动整个世界。观看完《2010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心情久久无法平静,任何言语都无法表达心中的感情,大爱无言。只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在十大人物的故事中,和我的生活结合得最紧密,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信义兄弟的故事。孙水林,男,1960年生,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泡桐镇人,建筑商。孙东林,孙水林弟弟。2010年2月9日,腊月廿六。在北京做建筑工程的孙水林决定赶在封路前,赶回武汉,给先期回汉的民工发放工钱。当晚,孙水林提取26万元现金出发了。次日凌晨,由于路面结冰,20多辆车连环追尾,孙水林一家五口遇难。弟弟孙东林为了完成哥哥的遗愿,在大年三十前一天,将工钱送到了农民工的手中。

我被两兄弟的故事深深感动了,哥哥急匆匆赶回武汉就是为了给工人发工资,结果在路上出了车祸。弟弟在没有任何凭据的情况下,凭着做人的良心,把所有工人的工资都结清了,自己还垫付了六万多,老母亲也拿出自己一万元养老金帮儿子付工资。一家人生死接力,让整个社会都为之动容。这是一种怎样的社会责任感,才会造就拥有如此大爱的一家人?

我出生在农村,周围许多亲朋好友都是所谓的农民工,所以我更能深深理解农民工的难处。他们是社会弱势群体,无钱无势,远离故土,只身在城市打工,靠着出卖廉价劳动力来换取微薄收入,养家糊口,供儿女读书,艰难度日。但农民工的处境却令人堪忧,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仍然屡见不鲜。温家宝书记都亲自为农民工讨薪,可是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仍然无法杜绝。孙家兄弟表现出来的凛然大义,让人肃然起敬。如果整个社会的企业家都如孙氏兄弟一样,我想,我们离和谐社会又近了一步。

信义兄弟获奖名片即是“信义”,颁奖词是“言忠信,行笃敬,古老相传的信条,演绎出现代传奇,他们为尊严承诺,为良心奔波,大地上一场悲情接力。雪夜里的好兄弟,只剩下孤独一个。雪落无声,但情义打在地上铿锵有力。”希望全社会都能够坚守孙氏兄弟生死接力所演绎的信义精神,尤其是各行各业的企业家,一定要和信义兄弟一样,时刻为工人着想,切实为工人考虑,让社会充满温暖,充满爱,将孙氏兄弟的信义精神一代代传承!

第二篇:影评《信义兄弟》

《信义兄弟》影评

半个世纪过去了,有一个问题,至今还没有得到解决,反而愈演愈烈了。那就是农民工的工资问题。

“人无信而不立”,一句喊了千年的话,现在听起来,却越来越迷糊了。

到底是社会的进步所致,还是诚信的丢失?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为什么信义兄弟的故事能感动九州大地?是中国人的情感泛滥,泪腺失调,还是诚信在神州大地确实已成凤毛麟角了?

现实很悲剧,由不得我们不相信,诚信正在离我们远去。

而电影《信义兄弟》的出现,就像雪中送炭,让国人早已冰冷的心,得到了一丝温暖。所以,这部电影的成功也就理所当然了。

不怕大家笑话,看完这部电影,我哭了个稀里哗啦。

这部电影,故事情节简单,既没有福尔摩斯式的扑朔迷离,也没有金庸武侠式的惊心动魄,简单到只剩下一辆车,一群人,一个破旧的房子。而且,这个故事的原型,就是来自二零一一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孙水林兄弟,连名字都没变。为何一经播出,却还是引起了前所未有的轰动?只因为她道出了许多农民工兄弟的心声,而且将“信”和“义”演绎得淋漓尽致。

一个人,将一句诺言,兑现一次,不是难事。而要去兑现一

生,恐怕就不那么容易了。“今生不欠来生债,新年不欠旧年薪”,这句话说起来很容易,可要是身体力行二十年,能够做到的人,恐怕也是寥寥无几!但是,孙水林做到了。然而,话又说回来,对于有钱人,这也不是什么难事!孙水林有钱吗?孙水林,黄陂人,家里上有年过六旬的父母,下还有一个读书的弟弟(后来,为减轻父母压力,也到工地上给人家打工去了),十几岁就外出打工,在建筑工地做装潢工人,也就是木匠。片中有一段,他(这时孙水林已是包工头)为了给农民工兄弟发工资,不惜将自己刚买的房子贷给了银行。对于一个拥有

三、四个孩子的中年男人,房子意味着什么?用他妻子的一句话:“你要房子,就是要我和孩子的命。”面对妻子的逼迫,这位在工地上铁打不倒的汉子在众人面前给妻子跪下了,只说了一句:“当年,工头不给咱们发工资 ,咱们是怎么过的?”

一个人守信义,只能说明这个人的素养较高,但是,如果这个人能够将信义传播开来,让身边的人也有信义,那么,我该怎样评价他呢?而孙水林就是这样一个人。 马上就要过年了,而孙水林给工人的工钱却还没有凑齐,于是,他去向他的弟弟孙东林借钱。当他得知弟弟还欠人家的工钱时,立刻就要将钱还给弟弟,而且还严厉地批评了他,而此时的弟弟东林却还不理解哥哥心中的信义,显得有些不服:

“今天的酒今天喝,明天的事明天办。开年我一定将钱给结了。”

东林不屑的说到。

“你这是什么话,拿人家工钱,坏了自己的信誉呀!你现在是领工了,绝对不能拖欠人家工钱了!你就应该在年前把人家前结清楚了!月娥,东临的钱咋不能要了,咱回黄陂,把车卖了。”

哥哥水林愤怒地训斥道。

“哥,你是小看我,我保证开年就将钱给结了。”弟弟仍然不明就里,带着满腔的委屈。

“东林,我不是小看你!”水林语气变得平缓,“咱们临出来的时候,咱爸咱妈 ,怎么跟咱说的,你是不忘了,我再告诉你一遍,‘今生不欠来生债,新年不欠旧年薪’,咱们就是再难,能坏了这个做人的规矩吗?哥活了半辈子还是觉得这世上好人多,咱哥俩做人做事,就讲个信义,走在路上腰直,晚上睡觉踏实。”

而最感人的却还不在于此。中国有一句古话,叫“人死账烂”。也就是说,人死了,他身前欠的债也就没有了。但是,“我哥哥的账却不会烂”。他的弟弟,为了完成哥哥的心愿,终于赶在新年之前将工人的工资发放完毕。

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曾这样写道:

“言忠信,行笃敬,古老相传的信条,演绎出现代传奇,他们为尊严承诺,为良心奔波,大地上一场悲情接力。雪夜里的好兄弟,只剩下孤独一个。雪落无声,但情义打在地上铿锵有力。”

我记得朱镕基总理曾提过一句话,“不拖欠工资”。这么多年

过去了,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却屡禁不止,这是为什么呢?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说些什么,我只想告诉那些还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雇主,有空好好看看这部电影,摸摸你们的良心还在不在?

第三篇:看“信义兄弟”有感

18日晚,吃过晚饭坐在客厅里看电视节目。突然,心想很久没看电影了,看看有什么精彩的电影值得解解眼馋,于是手随心动转到中央六台。此时正在播放电影《信义兄弟》,开始没觉得什么,慢慢就被剧情感染了,看着看着眼泪就充盈了眼眶,不知不觉中刷刷的掉了下来,深深地被电影中那一对忠义兄弟的淳朴真挚的情感所打动,深深地被孙氏兄弟的父母所感动。“新年不欠旧年账,今生不欠来生债”,剧中兄弟那震撼人心的话语萦绕耳畔,油然而生一种敬意,眼睛不知不觉湿润了,是什么拨动了心弦?回想起媒体报道的众多农民工工薪追讨无门的情景,回想起电视新闻还在讲的“小悦悦”事件,我想,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在这个空虚浮躁的社会里,在这个金钱至上的世界里,孙氏兄弟的义举无疑是对追名逐利的你我道德的一种唤醒,他们用良心在你我的心中书写了这堂堂正正的“信义”,也阐释了什么才是诚信,什么才是良知,什么是我们应坚守和尊敬的品德。“信义兄弟”的事迹已感动荆楚、感动中国,我推荐给大家,希望能给你带来心灵里的撼动!

溶剂:大海

第四篇:信义兄弟道德讲堂资料

李集中学 道德讲堂教案

2013年11月

李集中学道德讲堂教案

时间:

2013年11月 地点:

启智楼四楼大会议室道德讲堂 参与人:

全校教职工 主讲人:

熊庆辉

教学(讲座)流程:

李集中学道德讲堂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介绍信义兄弟孙东林孙水林的事迹以及郭汲故事,弘扬诚信精神。

2、以实际行动来学习孙氏兄弟诚实守信的中华民族精神。

二、教学准备:

1、准备信义兄弟的事迹材料。

2、准备歌曲《好人不孤独》及背景音乐等。 三 教学过程:

1、唱《信义兄弟》片尾曲:好人不孤独 歌词:

有没有一壶酒 能让我不心伤 是不是这场雪 定让我痛断肠 你是否还在路上 所有都像梦一场 捧起你的脸 依旧沧桑

有没有一种爱 能让你不受伤 是不是那句话 总让你更坚强 我知道你在歌唱 生命如鲜花绽放 白雪遮住的眼 依旧明亮

大哥我不哭 我知道你爱得很苦 大哥我不哭 我走着你的路 你的信念我们都在乎 你的爱藏在我们心灵最深处 好好走,总看得见幸福的归宿

大哥 好人不孤独 好人不孤独

2、先请个别老师谈谈自己对信义兄弟的了解,然后补充介绍信义兄弟的事迹。

新年不欠旧年薪 今生不欠来生债

与弟弟孙东林兄弟20年坚守一个不变的承诺

为了抢在大雪封路之前给已经回武汉的农民工发上工钱,孙水林连夜从天津驾车回家,一家五口不幸在车祸中遇难。为替哥哥完成遗愿,弟弟孙东林在大年三十前一天,将33.6万元工钱发到60多名民工手上。当弟弟孙东林在哥哥出事之后不是着急去料理后事,而是在找到哥哥遗体之后驱车15个小时赶回老家,抢在除夕之前将几十万的工钱发给老家一起出来的农民工。

贫寒之家走出打工兄弟

虽然已是黄陂区泡桐街小有名气的建筑商,孙水林、孙东林兄弟俩的房子,在街上并不显眼,甚至有些寒酸。这栋两层的民房是兄弟俩在外打工10多年后,于1990年前后所盖。在此之前,兄弟俩及年迈的父母等一家多口人,一直挤住在乡下的两间土坯平房里。

孙水林初中毕业后,因家境贫寒辍学。遵从父亲的安排,他学了一门木匠手艺,年仅十几岁就在外干起了木匠活。在弟弟孙东林的印象中,家里因为吃不饱饭,曾搬过两次家:一次是在他5岁时,一家人从黄陂老家搬到了黄石阳新县,听说在那里,只要肯干活就能填饱肚子;另一次是在他10多岁时,一家人又迁徙到盘龙城。直到哥哥靠木匠手艺撑起一家人的生计,他们才最终回黄陂区泡桐街老家,盖了两间土坯平房,安定下来。“我哥哥和嫂子就是在那两间土房子里结的婚。”孙东林说。

作为穷人家的孩子,孙东林也很早就尝到了打工的艰辛。13岁那年他正上初中,暑假期间,孙东林央求哥哥带他到三阳路一家建筑工地,想挣点下学期的学费。整整干了11天,却没有拿到一分钱的工钱,这种记忆让他刻骨铭心。

哥哥孙水林话不多,很少提及类似的遭遇。在孙东林初中毕业跟随哥哥打工后,他才明白,打工要不到工钱是常有的事,只是哥哥不说而已。

二十年坚持不拖欠工钱

1989年前后,已在建筑工地打工多年的孙水林,在朋友的建议下,带着弟弟孙东林,渐渐地拉起一支建筑队伍,开始在河南、北京等地承包一些装修工程。凭着自己的口碑,这支队伍由最初的十几名老乡发展到今天,最高峰时达200余人。手下的农民工不仅有来自家乡湖北的,还有许多来自河南河北内蒙古等地的。“后来我们兄弟俩分开单干时,哥哥总是跟我说,如果农民工跟你辛辛苦苦干了一年,你还拖欠他们的工钱,明年谁还会跟你干呢?这样,你手上的人就会越来越少,最后可能一个都不剩,最后只有你替别人打工的份。所以,这20多年来,我们兄弟俩无论多么困难,也决不会拖欠农民工一分钱。这是我们兄弟一条不成文的约定。”孙东林说。

多次拿出积蓄垫付工资

在弟弟的记忆里,哥哥拿出积蓄垫付工钱的事,不下十余次。

1993年,恰逢亚洲金融危机。年底,孙水林在北京多个工地的工程款都要不到钱,他四处筹措款项未果,最后把自己的所有积蓄都拿出来,先行给农民工垫付了工钱。

上世纪90年代,孙水林在北京平谷县承包一所学校的工程。他带领40多名工人加班加点两个月,终于在新学期开学前完工,但6万余元工钱对方却一直不给。无奈之下,孙水林从家里拿出刚攒的一点积蓄,支付了工钱。后来,孙水林将对方告上法庭,法院判对方支付6.5万元。这笔钱至今仍未到位。

2002年前后,孙水林在武汉承包了一项4000平方米的装修工程,连设备带材料共投入95万元,对方时至今日仍欠58万元。当年的工钱,孙水林是向弟弟借了7万余元支付的。“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我哥也没欠一分钱工钱。”孙东林说。

工钱结算决不拖到初一

“还是那句话,新年不欠旧年账,今生不欠来生债。外地农民工回家过春节前,我们就将他们的工钱先全部结清。离我们老家近的农民工,部分没结算的尾款,我们就赶在大年三十前回家。腊月二十九,把家乡的农民工兄弟喊到家来结算,决不拖到正月初一。”孙东林说。

为了安全,以前兄弟俩都是带着银行卡,回到家乡再从银行取现。前年腊月二十八,孙东林到银行排了几个小时的队,结果轮到他时银行要下班,无法大额取现。第二天,孙东林一大早就赶到黄陂区街上的银行排队,中午时分终于取到钱。这天,兄弟俩一直忙到次日凌晨,总算把所有的工钱结清。

今年春节前,兄弟俩吸取去年的教训,决定直接带现金回家结算。

大年三十前举办清欠宴

每年结算工钱的时候,也是家中最热闹的时候。几十名工人挤得满满当当,兄弟俩买来酒肉,大摆宴席,招待前来拿工钱的老乡们。20年来,每年腊月二十九,接到电话没接到电话的农民工,都会如约来到兄弟俩家,清欠宴如期举行,最后在欢闹中散去。

对于这种做法,孙水林幸免于难的二女儿孙云曾有怨言,“太吵闹”。昨天,女孩眼里闪动着泪花说:“现在我很怀念,今后再也不会有那样的场景。”

暴风雪来临前连夜启程

正是兄弟俩20年来坚守的这一承诺,让孙水林赶上了2月10日(去年腊月二十七)凌晨南兰高速上的那起重大车祸。

去年12月,北京建筑工地。外地农民工结清一年的工钱后陆续返乡,只有家乡来的几十人约30万元的尾款没有结。

由于工程款难收,工地放假后,孙水林一直留在北京催款。2月4日左右,只收到11万元工程款的孙水林给弟媳打电话:“今年的账不好收,你给我准备一些钱。”

2月9日,孙水林从北京回到天津的暂住处,原本打算隔一天再走。吃过晚饭,孙水林来到相隔不远的弟弟孙东林家。

“我上次给你打电话借的钱,你准备好没有?”一进门,孙水林就问弟媳。“10万够不够?”“不够,你给我15万吧。”

弟媳正做晚饭,孙水林就到网上查看天气预报,结果发现从天津回汉的沿途即将出现雨雪天气。

说话间,弟弟孙东林回来了。孙水林说:“我今晚就得走,不然明后天大雪封路,就走不成了。”“明天一早走不行吗?”孙东林有些担心。“不行,我得赶回去把工人的工钱结了,账我都算好了。”

见哥哥已经决定,孙东林没再劝阻,让妻子拿出15万元现金。孙水林将这15万元和自己筹措的11万现金打包,放到后备厢,回家接上家人,在夜色中出发了。

这一次如同往年一样的出发,竟成兄弟俩的永诀。

“哥,工钱一分不少,年前全付清了,你可以安心地走了。”两个星期过去了,武汉市黄陂区建筑商孙东林仍然沉浸在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中。今年春节前,孙东林的哥哥孙水林为给农民工发薪连夜赶路,不幸遭遇车祸罹难;弟弟孙东林强忍悲痛,赶在除夕前替哥哥给工友们结清了工钱。一场意外的惨剧,却引出了一曲20年守诺不变的信义之歌。 “哥哥,咱没欠下来生债”

2月10日(腊月二十七),为了赶在大雪封路前将工钱发到黄陂老家的民工们手中,孙水林带着26万元工资款,携妻子和3个儿女,连夜从天津出发奔赴老家。当时,弟弟孙东林担心天气恶劣,一直劝说哥哥推迟行程,但孙水林依然坚持孙家的规矩——在大年三十之前将钱送到民工们手中。第二天,孙东林与哥哥失去了联系,焦急的他从天津出发沿路找寻。2月11日上午,在河南省兰考县人民医院,孙东林见到了哥嫂一家人的遗体。原来哥哥于2月10日凌晨在南兰高速河南境内遭遇车祸,车上五人全部遇难。一时间,孙东林难以接受这一事实,晕倒在地。

醒来后,孙东林仍难掩悲痛。在南兰高速二郎庙收费站附近,孙东林见到了哥哥出事的汽车残骸。车后备箱备用胎下,26万元现金完好无损。当孙东林见到钱的一刹那,他脑中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要完成哥哥的愿望:让工人们在年前一分不少地拿到工资。由于春节临近,两天多没有合眼的孙东林驾车15小时,在腊月二十九赶回了黄陂老家。孙东林来不及料理哥哥一家的丧事,就立刻又凑来7.6万元,挨家挨户地给工友们结算工资。直到深夜,所有工钱共计33.6万元全部结清了。

完成了哥哥未尽的愿望,孙东林如释重负。他泪流满面地说:“2009年,我们兄弟俩发放工钱300多万,春节前结清的是部分尾款。现在我可以向所有的人说,我们兄弟俩不欠民工一分钱!”

坚守信义,20年承诺不变 “新年不欠旧年薪,今生不欠来生债”,这一朴素的想法是孙氏兄弟自经商以来一直坚守的底线和原则。

孙氏兄弟出身于武汉市黄陂区泡桐街一户贫寒的人家,自幼饱尝打工的艰辛。13岁那年,孙东林和哥哥到一个建筑工地打工,没想到整整干了11天,却没有拿到一分钱。这段记忆让他刻骨铭心:原来打工要不到工钱是常有的事。初中毕业后和哥哥奔波在外的孙东林尝遍了人世艰辛,知道一分一厘的工钱背后凝结着多少劳动和汗水。

从1989年起,孙氏兄弟渐渐有了一支小有规模的工程队,在京津、河南一带承包装修工程。境遇不同了,但孙氏兄弟始终坚持对人要讲诚信,干活给钱天经地义。在孙家的账本上,付给工人的每一笔工钱都有详细的记载。为了不拖欠工资,兄弟俩多次向银行贷款。“这20多年来,无论多么困难,也决不会拖欠农民工一分钱。这是我们兄弟的约定。”孙东林说。在他的记忆里,哥哥拿出积蓄垫付工钱的事,不下10多次。

由于为人厚道,在孙水林手下干活的民工多达二三百人,既有湖北老家的乡亲,也有来自河南、河北等地的农民工。在乡亲和工友眼里,孙水林是一个有情有义的好老板,他为人善良,乐善好施。

“信义兄弟”感动荆楚

得知孙水林不幸遇难的消息,很多与孙氏兄弟共事的工友赶到黄陂泡桐街,看望孙氏兄弟的家属,表达自己的怀念之情。湖北孝感的邹十斤在孙水林手下干了8年,老板不仅从未欠过他一分钱,在他得急性阑尾炎的时候还亲自将他送到了医院,为他代付了2000多元治疗费。这次他专门带着几个农民工兄弟从外地赶到孙家,他流着泪说:“我们一定要来送他一程!”

3、明确什么是诚信 (对人守信,对事负责。)

4、宣讲郭汲的诚信故事。

5、诵读孟子关于诚信的经典名句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6、学校领导点评 由熊校长点评。

7、送一份祝福 诚信相随,一生顺遂。

——孟子

第五篇:信义兄弟观后感

公管110120119119吴佳岭

《信义兄弟》观后感

公管110120119119吴佳岭

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上观看了电影《信义兄弟》,我的心一直被感动。突如其来的惨剧袭击一个纯朴、善良的家庭,还不及抚平心中的伤痛,却兑现那20年坚守的承诺。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金钱当道的社会里,孙氏兄弟作为民营老板,能坚持二十年不拖欠任何农民工的工资,实在是难能可贵;而为了践行“一定要在春节前把工资发到农民工兄弟手里”这一沉甸甸的诺言,大哥孙水林更是东拼西凑借钱、连夜冒着风雪赶路回家,结果一家五口竟不幸罹难。小弟孙东林痛定思痛,继续完成大哥的遗愿,终于在春节前发放完六十二位农民工的工钱。孙氏兄弟的义举无疑是对追名逐利的你我道德的一种唤醒,他们用良心在你我的心中书写了这堂堂正正的“信义”,也阐释了什么才是诚信,什么才是良知,什么是我们应坚守和尊敬的品德。

“新年不欠旧年账,今生不欠来生债”,电影中兄弟那震撼人心的话语萦绕耳畔,油然而生一种敬意,眼睛不知不觉湿润了,是什么拨动了心弦?回想起媒体报道的众多农民工工薪追讨无门的情景,我想,在人心日麻木的今天,这关于

1公管110120119119吴佳岭

诚信的故事,让我们对生命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是一次精神与灵魂的澄明和洗礼。

电影里,孙氏兄弟的父母让我心痛,更让我敬佩。是他们,一对斗大的字不识半筐的农村夫妇,用最朴素、最平凡的道理“老老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人”培养出了这样两个好儿子。在这对父母亲的眼里,“做人”比赚钱更重要。

不止是信义兄弟一家人让人感动敬佩,那些诚实朴素的农民工也深深震撼了我。那么多人,没有账本,仅凭良心报数目,末了总钱数竟相差无几。这是需要多么坚定诚实的心呐!我想若是没有这群可敬可爱的农民工,信义兄弟的义举将以悲剧收场,那该多么可怕!——信义需要信义的回应。

这场电影,这个故事,这种“信义”,让我的心灵仿佛在今夜彻底洗涤了一次。我想,我的收获是巨大的,因为在我今后面临诚信和道义的考验时,孙氏兄弟的言行一定会浮现在脑海里,提醒我怎么做才是正确的。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学英语的心得体会下一篇:校园文明活动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