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动脉灌注化疗在晚期胃癌中的疗效观察

2022-09-11

胃癌是我国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居各类肿瘤之首。临床上大多数胃癌发现时已到中晚期,全身化疗及外科的姑息手术切除,疗效不佳[1]。介入动脉灌注化疗是晚期胃癌的一条新途径。该院自2010年3月—2013年3月采用经动脉插管至相应病灶的灌注化疗治疗晚期胃癌21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旨在探讨介入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晚期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45例晚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男25例,女20例,年龄45~78岁,均在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及细胞学检查确诊,增强CT分期,治疗前心、肾功能及血常规均在正常范围,预计生存期均在3个月以上,将45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Seldinger改良法右侧股动脉穿刺插管,置入5F动脉鞘,经鞘插入5FCobra导管,在黑泥鳅导丝引导下先将导管头插至腹腔干动脉造影,DSA了解病灶血供,超选择靶血管进行药物灌注(图1)。常规超选择胃左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腹腔干动脉等,一次性将化疗注入病灶。对有肺、肝、骨转移的病例则将导管插入相应的供血动脉,将1/3的化疗药物注入,肝转移的8例同时行肝动脉栓塞术。将2/3的化疗药物注入原发病灶。常用化疗药物有顺铂50~100 mg,5-Fu 1 000~1 250 mg,丝裂霉素10~20 mg或表阿霉素20~40 mg[2]。灌注完毕,拔管局部加压包扎。为了减少化疗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术后使用消化道粘膜保护剂及昂丹司琼等中枢镇呕剂,28 d为1个疗程。该组病例动脉灌注化疗2次6例,3次16例,4次4例,5次2例,共计88例次。5例病人经2次灌注化疗后行手术切除。

造影示胃左动脉增粗,迂曲,病灶染色明显

对照组患者采用多西他赛联合5-氟尿嘧啶化疗,方法:多西紫杉醇75 mg/m2,溶于生理盐水(或葡萄糖)于第1天静脉滴注,5-氟尿嘧啶350 mg/m2,于第1~5天静脉滴注,28 d为1个疗程[3,4]。该组病例2次7例,3次20例,4次5例,5次3例,6次2例。无患者化疗后行手术切除。

1.3 疗效观察评定标准

两组患者均在治疗2个疗程后复查胃镜及CT进行疗效评定,参照WHO实体瘤近期疗效标准,完全缓解(CR):肿块完全消失;部分缓解(PR):肿块缩小>50%,且无新病灶出现;稳定(SD):肿块缩小<50%或增大<25%;进展(PD):病灶增大>25%或出现新的病灶[5]。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无一例死亡,观察组总有效率52.4%,与对照组的42.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21,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观察组病例经动脉灌注化疗后,原有症状如上腹疼痛、进食梗阻、呕吐、便血等症状有明显缓解,一般状况亦明显改善。1次经动脉灌注化疗后症状即有明显缓解者16例,占66.6%。所有患者经完成2次动脉灌注化疗后,3~4周胃镜及CT检查后进行疗效评定,参照WHO实体瘤疗效评定标准,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PR)14例,无变化(SD)4例,进展(PD)2例。总有效率75%。5例病人2次动脉灌注化疗后胃镜发现显示胃壁明显变软,胃内肿块缩小,后行手术切除。对照组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8例,无变化(SD)8例,进展(PD)4例。总有效率42.9%。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1,P<0.05)。

2.2 不良反应

疼痛、恶心呕吐、发热、肝功能损害及腹泻、白细胞下降等为治疗期间主要不良反应,按照WHO化疗药物毒副反应分级标准分为Ⅰ~Ⅳ级,观察组发生Ⅰ~Ⅱ级毒副反应共13例(54.2%),Ⅲ~Ⅳ级毒副反应共8例(33.3%);对照组分别为6例(28.6%)和13例(61.9%),两组Ⅰ~Ⅱ级毒副反应及总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及0.91,P>0.05);两组Ⅲ~Ⅳ级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P<0.05)。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2)P<0.05,(3)P>0.05。

3 讨论

胃癌是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为胃癌治疗的首选治疗手段,但绝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达晚期,失去手术机会。因此,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成为进展期胃癌治疗的主要方式。但晚期胃癌的化学治疗至今仍没有公认的金标准方案[1]。动脉灌注化疗是将导管超选择性插入肿瘤供血动脉,并且直接灌注高浓度化疗药物到达肿瘤内,可以增加化疗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6]。胃癌的主要供血动脉有胃左动脉、胃右动脉和胃十二指肠动脉,所以行靶血管的灌注化疗,可以增加化疗药物最大限度地与肿瘤细胞接触,充分发挥化疗药物杀伤作用。有论著证明动脉灌注化疗不但对瘤体本身,而且对相关淋巴结群,以及远处转移灶均有疗效[7]。

该研究通过观察了动脉灌注化疗与多西紫杉醇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研究结果表明,动脉灌注化疗组总有效率为75.0%,与对照组的42.9%,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1,P<0.05)。说明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与多西紫杉醇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胃癌相比较有优势。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主要毒副反应为疼痛、恶心呕吐、发热、肝功能损害及腹泻、白细胞下降等。两组Ⅰ~Ⅱ级毒副反应及总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及0.91,P>0.05);两组Ⅲ~Ⅳ级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P<0.05)。以上结果提示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晚期胃癌毒副反应较轻,更易被患者接受。

通过对24例晚期胃癌病人的动脉灌注化疗近期疗效观察,可以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且部分病例灌注化疗后降低临床分期,得到手术机会。故该治疗方法有效,值得进一步多中心、大样本研究。

摘要:目的 探讨介入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晚期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45例晚期胃癌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予介入动脉灌注化疗,对照组予多西他赛+5-氟尿嘧啶方案常规静脉化疗。结果 介入动脉灌注化疗组总有效率75%,全身性化疗组总有效率42.9%。不良反应的程度介入动脉灌注化疗组明显轻于全身性化疗组。结论 晚期胃癌介入动脉灌注化疗优于全身性化疗。

关键词:晚期胃癌,介入治疗,疗效评价

参考文献

[1] Kong SH,Yang HK.Surgical treatment of gastric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J].J Gastric Cancer,2013,13(1):3-18.

[2] Wang YY,Zhang W,Qian S,et al.The effect of locoregional transarterial infusion chemotherapy on liver metastasis after gastric cancer resection[J].J Int Med Res,2012,40(3):1141-1148.

[3] 李新文,李刚.老年晚期胃癌两个化疗方案的对比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2,4(2):47-48.

[4] Hong SH,Shin YR,Roh SY,et al.Treatment outcomes of systemic chemotherapy for peritoneal carcinomatosis arising from gastric cancer with no measurable disease:retrospective analysis from a single center[J].Gastric Cancer,2013,16(3):290-300.

[5] 戴立群,赵素娇,高立哲.FCM联合超选择介入化疗对进展期胃癌的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12(10):1544-1545.

[6] 史东宏,曹建明,高大志,等.改良FOLFOX方案联合介入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研究[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9(10):759-762.

[7] Flrcken A,Schaefer C,Bichev D,et al.Hepatic arterial infusion chemotherapy for liver metastases from gastric cancer:an analysis in Western patients[J].Tumori,2011,97(1):19-24.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矿井西盘区首采工作面矿压规律研究下一篇:我国公司章程的对外效力——以《公司法》第16条第1款为例

热门文章

介入手术